- 相關推薦
幼兒教師在課堂中如何才能做到有效提問
一、什么是有效提問?
在幼兒園教育中,如何做到有效提問是每位幼兒教師所頭疼的問題。就我個人認為,在對幼兒提問時,要做到以下幾點:
。ㄒ唬、啟發(fā)性:即所提問題能夠給幼兒以指向性,讓幼兒明白所提問題的大致方向。
。ǘ、層次性:即所提問題要做到由淺入深,不能追求一蹴而就。
。ㄈ⑶槿ば裕簩τ變禾岬膯栴},一定要能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ㄋ模、開發(fā)性:即所提問題能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二、幼兒教師在課堂提問中存在的問題
(一)提出的問題沒有經過認真的課前準備,隨意性較大
一些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提出問題時由于沒有充分的考慮和思索或不能查到更多的資料,準備很不充分,或提問帶有隨意性,不是按照本節(jié)課教學要求向幼兒提出問題,提出的問題不著邊際,使孩子們的思維游離了課堂教學中心。
例如:在大班語言教學活動中,課堂教學的主題是“美麗的春天”,教師要引導幼兒敘述春天美麗的景色,教師可以從讓幼兒敘述春天看到的花草樹木講起。但教師在一開始就提問“在這么美麗的景色里,你最想做什么?大家說一說?”然后就讓小朋友舉手發(fā)言,這個問題不錯,可以使幼兒加深對美好景色的認識,但是因為沒有放在恰當?shù)臅r候提出,所以顯得太隨意了,沒有起到好的效果。
(二)提問的語言貧乏不生動,調動不了幼兒的積極性
孩子們喜歡新鮮的、有吸引力的、富于啟發(fā)性的問題。可有些教師的提問如同一杯白開水,讓孩子們在回答問題時產生不了興趣。這樣,很多孩子都不愿或不敢回答問題,課堂氣氛單調乏味。所以教師應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加上適當?shù)恼Z氣甚至運用肢體語言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提出的問題富于啟發(fā)性,語言生動形象。
例如在一次大班數(shù)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教幼兒學習7的組成,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老師一直采用:“7還可以分成幾和幾?”這樣一問題向幼兒提問。語言枯燥又單調,一遍又一遍的提問使幼兒感到越來越枯燥、厭煩,沒有一點積極性,慢慢地開始不集中注意力、開起了小差。正是因為教師的提問太過于乏味,吸引不了幼兒,才導致了不良后果,影響了教學效果。
(三)沒有充分考慮問題的內容,不會對提問加以引導和控制
教學中常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一是幼兒回答問題積極性很高,不讓他說他也要說;二是幼兒不懂回答問題的方法,不懂思考問題的方法,老師提出問題后幼兒亂說,課堂活而亂。出現(xiàn)以上兩種情況使得有些教師不知所措,使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無法進行。
例如:大班科學活動課上教學關于熊貓的知識,可是老師提問:“你喜歡什么動物啊?”因為班上小朋友家里養(yǎng)寵物的比較多,大多數(shù)小朋友對這個問題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教室里的氣氛立刻就活躍了起來。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沒有經驗去加以控制,只是與一些坐在前排離自己較近的幼兒進行交流,結果課堂變得混亂不堪無法控制。
(四)提問沒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征,不切合幼兒實際情況
對于不同的年齡班,提問的要求不同,教師應該從幼兒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對小班的提問應具體明確,小問題一個個地問,不可以提幾個連續(xù)性的問題,大班則不能提太簡單的問題,要提些有點深度、概括性的、多樣性的問題,中班幼兒適中即可。
例如:大班折紙活動課——“會變的樹”。老師先拿出一張畫有一棵樹的紙,對小朋友說:“你們看,這是什么?”小朋友回答:“一棵樹”。老師說:“很好,下面老師要給大家變魔術!庇谑蔷屠_紙張,“哇”——伴著小朋友的歡呼聲,筆者發(fā)現(xiàn)原來是紙張上的樹變高了,開始看到的是折疊后的紙張,現(xiàn)在全部展開,所以變高了。然后教師給小朋友看了幾遍后,提問:“你們知道為什么樹會變高嗎?請知道的小朋友告訴我?”。此問題一出,很多小朋友躍躍欲試,但是由于知識結構的限制,很少有小朋友回答正確。而老師也無法用一種兒童能夠容易理解的言語來表達。因此只能說這個問題提的不切實際。最后老師只能用“跟我一起折”、“是這樣折的”、“不對,再看我折一遍”這樣一些話來教幼兒折紙,浪費了很多教學時間。
三、解決問題的建設性對策
(一)注意提出問題的特性
1.提出的問題要符合幼兒年齡特性
幼兒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群體,因其知識結構及思考能力的多種原因限制,他們不可能對一個問題有多方面、深層次的思考,不能做到很好的把握問題的內涵,因此教師的提問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性,問題的難度要適宜,提出的問題使幼兒能夠接受,在幼兒理解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教學。
例如:音樂教學活動中讓幼兒欣賞《獅王進行曲》,當活動快結束的時候,老師提問:“這首曲子表現(xiàn)了獅王怎么的情緒?”可是幼兒缺乏這樣細致的情境體驗,是難以回答這類問題的,應該換個幼兒能理解的問題:“這首曲子欣賞完了,大家知不知道獅王的心情是怎樣的。块_心的?還是難過的?”這樣的提問就符合幼兒的年齡會讓幼兒容易理解容易回答。
2.問題的表述要明確,不能產生疑義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問應具體明確,以便幼兒回答。因為幼兒經驗少,對許多概念還不是很明確,提模糊不清的問題,容易對幼兒產生誤導,發(fā)生不必要的錯誤,浪費課堂時間,耽誤教學目標的完成。
如科學活動中,教師向幼兒提問:“雞蛋是誰下的?”于是幼兒七嘴八舌把能下蛋的動物名字全都說出來,很顯然這個問題使幼兒產生了疑義,回答出乎意料。所以教師應問:“是公雞會下蛋,還是母雞會下蛋呢?”這樣的問題就清晰明了許多,幼兒可以很容易作出選擇,說出答案:母雞會下蛋。
3.提出的問題要有系統(tǒng)性,不能雜亂無章
教師在活動中可以根據具體的目的,合理的安排問題的難易次序,一般以認知性問題在前,理解性問題次之,創(chuàng)造性問題最后。這樣,既體現(xiàn)了活動中教師由淺入深的引導,又為幼兒積極主動的、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提供了“腳手架”。例如詩歌教學“家”。教師首先提認知性問題:“今天老師帶來一副美麗的圖畫,我們一起來看看圖畫上都有些什么?”(答案:天空、樹木、河水、花兒);其次是提理解性問題:“天空是什么樣子的?樹木長得怎樣?河水是什么樣的?”等等;最后是提創(chuàng)造性問題:“藍藍的天空、密密的樹林、清清的小河會是誰家的呢?還有什么地方會是誰的家?”通過這樣層層遞進的提問,達到教學活動的最終目標。
4.提問要突出重點、難點,不能一概而論
教師在故事、詩歌等教學中,首先要認真進行分析,找出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然后據此考慮、設計問題,這樣所提問題才有價值。教學重點是指幼兒應該掌握的內容,因此圍繞教學重點要設計反復提問,使幼兒理解和掌握重點,從而保持思維的條理性、連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至于教學難點就是幼兒學習掌握有困難的內容,教師就應該更加耐心地提問引導,讓幼兒慢慢理解掌握所學內容。
例如故事《三個和尚》,主要是要對幼兒進行勤勞積極,不懶惰、不相互依賴的教育,所以應重點提出以下問題啟發(fā)幼兒思考:大廟是怎么起火的?起火后三個和尚都想到什么?他們應該怎樣做等等。這樣的問題能啟迪思維,揭示要害,使幼兒受到教育。這類問題應屬于較高水平的提問,應在幼兒理解內容的基礎上,重點培養(yǎng)幼兒的分析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二)注意選擇合適的提問類型
1.描述性提問:即讓幼兒細致地觀察并描述事物。
如在出示大象的圖片后可以向幼兒提問“大象的鼻子長得什么樣?”,然后讓幼兒來描述大象的鼻子。
2.比較性提問:即啟發(fā)幼兒比較事物的異同。
如在出示獅子和老虎的圖片后可以向幼兒提問“獅子和老虎有什么不同?”,這樣能讓幼兒開啟心智,仔細觀察兩種動物。
3.分類性提問:即啟發(fā)和訓練幼兒運用概念進行思維的提問
如可以給幼兒出示一些典型動物的圖片,讓幼兒觀察,然后可以提問“說說在這些動物中哪些可以飛?哪些會在水里游泳?哪些只能在地面上生活?”。這樣提問能讓幼兒學會區(qū)分事物、認識事物。
4.假設性提問:即啟發(fā)幼兒想象的提問。
如在讓幼兒看完一段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錄像后,可以進行這樣的提問“如果錄像里的小朋友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將會發(fā)生什么?”,這種類型的提問,可以培養(yǎng)和發(fā)展的幼兒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
5.選擇性提問:即對幾種結論進行取舍的提問。
如給幼兒看兩個情景片段(一個講衛(wèi)生的孩子和一個不講衛(wèi)生的孩子),然后提問“你認為他們誰是講衛(wèi)生的孩子?”。這種方式的提問可以讓幼兒學會對比選擇,提高幼兒的辨別能力。
6.反詰提問:指對幼兒在觀察、感知過程中初步得出的判斷進行反問。
如在幼兒看圖說話活動中,讓幼兒觀察一幅圖然后猜猜哪個是兔媽媽,等幼兒回答后就可以用反詰法問“你怎么知道這個是兔媽媽的?”這種提問,可以促使幼兒進一步精確、仔細地觀察從而形成正確的結論。
(三)要注意運用問題提出的多種方法
1.問答法:老師提出問題,請幼兒一一對答。
2.補充法:一個幼兒回答老師提出問題后,其他幼兒可以補充。
3.搶答法:教師提出問題后,要求全體幼兒搶答。
4.設疑法: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為幼兒設置一些必要的疑難問題,以集中幼兒注意,激發(fā)、引導其積極思考。
5.討論法:當老師向幼兒提出問題時,讓幼兒進行分組討論,可選派代表發(fā)言,其他人可以補充。
(四)注意提問語言要有趣味性和針對性
例如:中班復習幾何圖形的活動,當教師出示了身體由幾何圖形構成的機器人后,怎樣去喚起幼兒的興趣呢?怎樣教他們學會正確的口語表達呢?當然不是一遍又一遍地教說:“頭是圓形,身子是正方形……”這樣太枯燥,幼兒的注意力容易轉移。更有效的做法是讓幼兒把自己的身體和機器人對照一下,看是不是一樣。有趣的是機器人有個翹起的小辮子(天線),雖然這與認識圖形無關,但卻能引起幼兒興趣。繼而,幼兒會興致勃勃地說出圓形的腦袋、三角形的鼻子等各種圖形。這里不僅需要教師生動的講述,還要教師啟發(fā)性的提問、親切的鼓勵、及時的表揚和糾正。
幼兒教師面對臺下幾十雙單純稚嫩的眼睛,提出的問題如同圣旨,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千萬不得馬虎。所以幼兒教師的提問一定要有針對性,這樣就可以起到一針見血的效果,盡快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
例如:一位教師發(fā)現(xiàn)幼兒平時在禮貌用語方面存在的問題后,有針對性地上了一堂禮貌用語課,課上教師提問:“早上見到老師或者其他叔叔阿姨,小朋友要說什么呢?”、“爸爸媽媽來接你回家時你要跟老師和小朋友怎么樣?”、“當別人幫助了你,你要……?(可用肢體語言提示幼兒)”、“不小心弄壞了別人的東西你又該怎么說?”等。本課可以結合錄像進行教學,讓幼兒掌握如何使用禮貌用語。并且在提問時應使用和藹、溫柔的語氣,這樣會讓幼兒感到有親切感。
【幼兒教師在課堂中如何才能做到有效提問】相關文章:
幼兒教師在課堂中如何做到有效提問03-17
如何有效地進行課堂提問03-18
淺談如何有效地進行課堂提問07-03
課堂的有效提問與探討07-03
淺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07-03
面試官如何有效提問?07-11
閱讀教學中的有效提問07-02
如何選擇課堂提問對象07-03
《有效課堂提問策略研究》課題總結06-28
如何才能做到既化妝又護膚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