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行車上的簡單機械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簡單機械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簡單機械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簡單機械教學反思1
在設計本節(jié)課時,以生活場景激趣、以問題為切入點、改變以往的教師講授、學生靜聽的單一授課模式,有機地將小組合作、學生點評、師生互動等結(jié)合起來,變“單邊活動”為“多邊活動”,問題由老師提出,方法、方案由學生自己解決。在課堂教學中形成“對話”、“互動”,師生彼此分享思考、經(jīng)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和觀念,從而達成共識
先引導學生看課文中的漫畫,請一位學生以此來即興編一個小故事講給大家聽。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帶著“滑輪到底有什么作用”,這樣的興趣開始學習本節(jié)內(nèi)容,然后利用一個滑輪能還把鉤碼提起來?學生自己動手做。這樣讓學生在沒有教師的講解和演示的情況下,由學生自己摸索著來利用滑輪完成教師的任務,讓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在教學中都是讓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地進行實驗探究,得出了實驗的數(shù)據(jù)后再學生分析總結(jié)得出規(guī)律,這樣做既提高了學習的興趣、激活了課堂氛圍,又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有了成就感。
教學中注意的問題有:
1、由于是分組實驗在注意學生能力的差別,不是所有學生都能完成實驗。而且學生的分析能力也不同,所以實驗后要做好總結(jié)工作。并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理解。
2、做實驗時由于學生沒有勻速拉動測力計讀數(shù)所以數(shù)據(jù)的出入比較大,影響了學生實驗結(jié)果。所以要強調(diào)學生勻速拉動測力計。
簡單機械教學反思2
很早就已經(jīng)結(jié)束了這課的教學,因為一直忙于送教、搞教研活動,也沒靜心下來對這課作必要的小結(jié)。本課從自行車上的制動裝置入手,作為教學的引點,我覺得安排的效果還是很好的,幫助學生在此基礎上初步感知簡單機械在自行車上的具體運用,也給孩子一個適當?shù)匿亯|。我在教學的.時候,因為受到條件的限制,特意從自行車修理店要來了一個自行車的普通制動裝置,讓學生在真實的實物面前,感知輪軸的運用,感覺效果還是可以的,至于變速自行車的裝置,在前有的基礎上用圖例的方式教學變得順理成章。
尋找自行車上的簡單機械環(huán)節(jié),我放手讓學生跑到我們學校的車棚里讓孩子們自主觀察。觀察之前我作了必要的指導,主要關注兩點:一是觀察順序的指導,二是觀察方法的指導。為什么要指導觀察順序?因為我覺得自行車首先要給它分成若干部分,然后再去尋找部分中自行車上簡單機械的具體運用,這樣不至于“亂點鴛鴦”,也讓孩子系統(tǒng)地知道自行車的結(jié)構(gòu),因為自行車制動裝置在前面已經(jīng)學習過,有了這樣的基礎,學生基本會將自行車分成若干部分了。
有人會問:你為什么不將前面自行車的制動裝置也放手讓孩子去實物上直接觀察?我覺得第一部分馬上讓孩子去車棚觀察,是不能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的,我們的孩子知道簡單機械,熟悉自行車,但是要將兩者建立起聯(lián)系,并能將自行車上的各種變形簡單機械找出來,似乎拔高了要求,教材故意這樣編排,我覺得是有道理的,其次你一下子將孩子帶到車棚,教學的調(diào)控也是有很多困難的,教學的效果往往不理想。
簡單機械教學反思3
引導學生學了《其他簡單機械》一節(jié)教學。
首先讓學生自學教材,思考
1、動(定)滑輪的區(qū)別。
2、通過13.5——3實驗,總結(jié)定滑輪和動滑輪有關力的三要素有什么特點為。
3、試著畫出動(定)滑輪的支點、力臂。
接下來我講三層:
1、動(定)滑輪的區(qū)別。
2、動滑輪可以省力,不能改變力的方向;定滑輪可以改變力的方向不能省力(兩個要素)
3、畫出動(定)滑輪的支點、力臂。從由幾段繩子吊著重物入題,講用力情況。接下來再從力臂上講為何會省力,省多少的力。并要求學生練習畫滑輪。(有近1/4的學生開始照著畫都是錯的)。學生理解得很清楚。還特別強調(diào)了力F=1/nG總,如果忽略動滑輪重就是F=1/nG。
再讓學生學滑輪組。設計了兩個問題:
1、結(jié)合動(定)滑輪的特點為,能否設計出又能省力,又能改變力的方向的滑輪組合來。(實際情況是約1/5的學生會畫,還有幾個學生是讓滑輪并列的.橫著掛)。
2、一個滑輪組由幾段繩子吊著物體,那每一段繩子承擔物重的幾分之一,F(xiàn)在想用物重1/4的力來拉物體,該如何組裝滑輪組?
老師再講:
1、由一個動滑輪和一個定滑輪組成滑輪組。分成兩種繞法,分別讓學生畫出圖來,老師還檢查學生畫的情況,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照葫蘆畫出瓢來的。強調(diào)繞繩子時一定要從固定端開始畫起。
2、示范了由三個定滑輪和三個動滑輪組成的滑輪組來提升重物。再次讓學生畫圖。學生這次學得還不錯。
這次教這一節(jié)內(nèi)容我感覺還不錯,是因為我認為這次的教學過程設計合理,注重了學生能接受的實際的情況,并使本節(jié)知識盡可能與前面知識建立起聯(lián)系。其實最開始的備課并不是這樣的,但在我走進教室那一瞬間決定把課設計成這樣的,感覺還不錯。盡管還有一些問題還需要練習,但感覺和以前教這一節(jié)相比好多了。
簡單機械教學反思4
1、我們在教學時結(jié)合杠桿的知識引入新課,符合學生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為"滑輪是杠桿的變形"做了鋪墊。再讓學生自己認真看漫畫,看誰能用精彩的語言來描述漫畫向我們所展示的豐富內(nèi)容,學生的興趣也高,但很少學生積極主動地展示自己,不少學生不理解漫畫的含義,沒收到良好的效果。我們認為除了學生不理解外,問題還在于以前老師包辦代替多,學生真正需要自己動腦筋的機會少,很少有機會培養(yǎng)自己的各種能力,在平時練習和考試中學生暴露出的問題:不能很好的用物理的專業(yè)術(shù)語來分析與實際相聯(lián)系的具體問題,反映出語言不規(guī)范,說了好多,但抓不住主要問題,實際上都和老師課堂上“好心好意”的包辦代替有著不可分的`關系。同科組的老師都認為,如果我們在上課時多給學生提供發(fā)言的機會,我們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會得到較大提高。
2、區(qū)分定滑輪和動滑輪時,由教師直接演示,讓學生觀察兩種情況下滑輪工作時有什么不同,學生觀察思考后做出回答,教師則根據(jù)學生回答的情況進行補充總結(jié)然后板書定滑輪和動滑輪的定義。我們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學生也能明白,但他們更想自己試一試?平M討論認為可以用一個實際問題引出知識:如何用一根線和一個滑輪把一個重物抬高?學生肯定會躍躍欲試,盡管學生繞錯了,教師還是要給予適當?shù)囊龑Ш凸膭,使學生逐步形成手腦并用的習慣。這樣下去,學生會逐漸養(yǎng)成自學的習慣,嘗到學習的樂趣,老師僅僅做出指導點撥的作用,既省勁又高效。
3、為了讓學生更確切的理解定滑輪、動滑輪及滑輪組的作用,單靠教師在課堂演示,學生很難體會到這一作用。因此我們安排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有目的親自動手操作,通過讀取數(shù)據(jù)、分析修正,讓學生自己總結(jié)出滑輪的特點,在探究中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和勇于探索精神,雖然用的時間多了,但比以前主要由教師演示效果要好些。
4、滑輪組的省力分析和繞法是本課的難點之一,為了達到突破的目的,在得出動滑輪省力一半結(jié)論之后,不失時機的讓學生分析提起重物及動滑輪的繩子段數(shù),這為分析滑輪組的繩子段數(shù)做了鋪墊。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組裝由一個動滑輪和一個定滑輪組成的滑輪組,分析得出由兩段繩子承擔物重及滑輪重,得出F=1/2G。此時我便抓住這一有利時機追問:"如果有3段繩子承擔滑輪及物重呢 4段呢 ……n段呢 "學生很自然得出拉力F=1/n G。雖然在繞線時我們幫助學生總結(jié)了一個口訣“偶定奇動”,但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利用實物動手繞時效果較好,但在練習時仍有不少學生繞線不規(guī)范、繞錯,甚至用線將滑輪的兩個鉤直接套在一起。這還是與學生實際操作少有關,為此,在復習這節(jié)內(nèi)容時,我們還給了一些時間讓學生再親自動手,再畫圖讓學生練習,效果好了很多,在后面的小測中發(fā)現(xiàn)錯誤少了很多。
5、定、動滑輪的作用,我們組織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得出,這種直接經(jīng)歷探究過程固然重要,但學生需要的是更為理性的思考:為什么會有這樣的作用呢?盡管課本中沒分析兩種滑輪的實質(zhì),但我們在教學中聯(lián)系畫杠桿的力臂及杠桿平衡條件,通過做圖,從理論上分析滑輪的實質(zhì),學生突然明白了:原來是這樣。盡管有些學生不理解,但這對學生分析兩種滑輪的省力和省距離情況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6、在第一個班教學時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探究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時容易顧此失彼,光顧看鉤碼移動或光看彈簧測力計移動。后來我們討論后認為:讓兩個學生一起來做這個實驗,并且告訴學生讓鉤碼從整刻度線時開始拉動,在后面班級的教學中發(fā)現(xiàn):這樣記錄方便、準確,縮短了實驗所用時間。學生能通過自己的探究認識了滑輪,理解了它們的工作特點。
7、課后的困惑。上課后,我們一直在思考:在新課改理念下,如何同時做到課堂的開放與高效兩不誤? 就拿本節(jié)課為例,通過學生分組實驗,親自經(jīng)歷探究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加深了對滑輪作用的理解,但初三教學時間很緊,實驗探究占用了大量的課堂時間,使課堂出現(xiàn)前緊后更緊的局面,影響了教學任務的完成,使教學效果不佳。新理念要求加強課堂內(nèi)容與學生的生活及現(xiàn)代科技發(fā)展的聯(lián)系,當教師設計的教學情境與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興趣相一致時,學生的思維被激活,課堂充滿活力,這樣必然與有限的課堂時間相矛盾。怎樣解決這些現(xiàn)實的教學問題,讓我們在實踐中一起探索!
簡單機械教學反思5
這一課是在學習了杠桿、輪軸、滑輪、斜面這幾個簡單機械后,又研究的一個綜合性問題,讓學生通過觀察,研究他們所熟悉的自行車這個綜合運用簡單機械的交通工具,將自己前幾課所學的原理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通過本課的活動,可以評價學生運用所學到的有關簡單機械原理的能力。
通過觀察思考兩個齒輪的大小對改變輪子轉(zhuǎn)動快慢的作用,促進學生開展比較測量的實驗研究活動。在具體的實驗研究中發(fā)現(xiàn),輪軸機械原理在自行車上的應用:自行車腳踏板的.大齒輪帶動最小的驅(qū)動齒輪,轉(zhuǎn)動最快,但是用力最多;自行車腳踏板的大齒輪帶動中驅(qū)動輪齒輪,轉(zhuǎn)速變慢,但是比較省力;自行車腳踏板的大齒輪帶動最大的驅(qū)動輪齒輪,轉(zhuǎn)速最慢,但是省力最多。
每個學生通過分析研究、探討,最終都形成了對簡單機械的總體認識。集合教學反思火山和地震教學反思灰雀教學反思
簡單機械教學反思6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習了杠桿、輪軸、滑輪組、斜面等知識之后的綜合運用。
在展臺上出示自行車后,我先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議一議:自行車上的25個部件中,哪些是杠桿?哪些是輪軸?哪些是斜面?有沒有滑輪組?
小組討論后,抽學生上臺匯報自己的觀點。
上臺進行描述的四個同學表現(xiàn)都很好!其中,陳楊同學描述得最完整!他對杠桿的三要素(用力點、阻力點、支點)掌握的很牢固,對輪軸、斜面的.認識也十分清晰。
學生上臺描述后,我組織學生繼續(xù)討論:再找一找自行車上的簡單機械,說說你到判斷的依據(jù)。
在12個小組的討論中,有2個小組的同學說“自行車上有滑輪組”,我聽到后,立即進行糾正,并講述“腳踏板帶動牙盤轉(zhuǎn)動,牙盤通過鏈條帶動小齒輪轉(zhuǎn)動,小齒輪帶動后輪轉(zhuǎn),這是一套齒輪組在鏈條的帶動下進行轉(zhuǎn)動!痹谥v述之后,又特別強調(diào):自行車上沒有滑輪組。
本節(jié)課,我用“回顧舊知→小組討論→上臺演示→集中評價→識記真知”的模式,給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充滿自信!這樣,科學課堂才會變得更生動!學生就會獲得更多的知識!
簡單機械教學反思7
這節(jié)課由于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定滑輪和動滑輪,對滑輪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對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和連線已有一定掌握的基礎上,把以前在課室直接上課改為學生的探究實驗課。按照的設計方案實施后的效果比平時要好。這樣的.用實驗探究的方法,能讓學生親自動手進行,用實驗驗證的自己的猜想,最后通過對自己的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找出滑輪組的規(guī)律。這樣的改變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記憶,同時也能提高學生對實驗數(shù)據(jù)的分析總結(jié)能力。
在教學中如何用兩個滑輪提高一個物體?讓學生根據(jù)已學的定滑輪和動滑輪來組裝滑輪組,要多給學生鼓勵因為能夠組裝出多種的。當學生連出不同的滑輪組時,就給學生肯定和鼓勵。在學生實驗中要多注意學生的連接情況,從中進行適當?shù)闹笇?/p>
在探究滑輪組的規(guī)律時,我們是選擇兩個有代表性的滑輪組進行實驗。讓學生親自動手做能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但要注意不是所有學生都有這樣的實驗探究能力,我們還應多巡視指導那些不會做的學生,以便他們也能進行實驗。
在學生完成實驗并歸納出滑輪組的規(guī)律后,要給學生適當時間進行記憶和理解,因為不是所有學生都能做出實驗和較強的歸納能力。注意做好對應的鞏固練習。這節(jié)課在設計上也安排了學生對應練習,對學生理解和應用滑輪組的規(guī)律很有幫助。
由于是探究性實驗課,所以在時間方便要掌握好,否則完成效果會不好。最后在講述斜面和輪軸時一般是只從省力的角度進行講解,如何對于好的學生還可以適應拓展。
簡單機械教學反思8
1、關于滑輪組的實驗探究,應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探究在教師的引導下,由學生自主完成。
2、基本知識與實際的題目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特別要注意技巧和方法的培養(yǎng)。
3、一定要讓學生掌握,滑輪上繩子自由端的拉力和重力的關系和什么因素有關,怎么計算省多少力。
4.滑輪的知識很重要,是歷年中考的熱點問題,也是難點問題,它的重要性不僅體現(xiàn)在本章,在學習機械效率時仍然是重要的'基礎,因此,應讓大多數(shù)同學都能掌握本節(jié)的基本知識,為以后的學習做好準備。
本節(jié)是在學習了杠桿平衡條件的基礎上,重點介紹兩種滑輪的使用原理,也算是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際應用。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的探究活動有:定滑輪的平衡原理,動滑輪的平衡原理,比較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使用特點及其不同之處。兩種滑輪的使用特點是本節(jié)的基礎,熟悉了這些特點,對于繼續(xù)探究滑輪組的使用大有好處。作為本節(jié)的主要內(nèi)容,這一探究活動一定要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去實驗,學生自己得出印象最深刻的結(jié)論。
《科學世界》介紹的輪軸、斜面,教師可在輔導探索實驗后也一并做粗淺的講解,總之,激發(fā)學生繼續(xù)探索各種簡單機械使用原理的興趣,是本節(jié)的主要教學任務之一。
簡單機械教學反思9
本章內(nèi)容,實驗多,探究活動多。下面談一下本章教學經(jīng)驗交流。
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科學課程應向?qū)W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于質(zhì)疑的科學態(tài)度,了解科學發(fā)展的歷史。但也需要明確,探究不是惟一的學習模式,在科學學習中,靈活和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1)探究是滿足兒童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對于保護兒童珍貴的好奇心至關重要。學生可以從中獲得巨大的滿足感、興奮感和自信心,并煥發(fā)出內(nèi)在的生命活力。如果在進入學校后就宣布禁止兒童開展探究活動,不僅違背兒童的天性,而且不利于兒童身心健康發(fā)展。兒童進入學校以后,不僅不應禁止他們探究,而且應該對他們的探究提供支持、鼓勵和幫助(包括適時地提供工具,在必要的時候教給他們更有效地開展探究的過程與方法等),以引導他們最終能夠找到他們感興趣的那些現(xiàn)象和問題的解釋或答案。
。2)探究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第斯多惠就曾說過,要給予兒童真知,更要引導他們主動尋求真知。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教人以漁。引導學生自主獲取知識或信息,對于培養(yǎng)學生學會學習、終身學習亦具有重要意義。
。3)探究過程本身不僅可以使兒童的思維受到最好的鍛煉,有利于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而且是科學精神、科學態(tài)度、科學方法培養(yǎng)的主要途徑。這對于兒童科學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十分關鍵。從中習得的科學過程與方法,對于兒童參與生活中與科學相關的問題解決與決策,是個重要的基礎(與科學知識同樣重要)。從廣泛遷移的角度來說:,學會科學推理是大大提高孩子的智慧(思考力、明智的判斷能力、批判性思維以及創(chuàng)造力)的最有效方法,這對于他們謀求進一步的生存與發(fā)展,獲得生活質(zhì)量的提高至關重要。
。4)由于探究過程需要探究者綜合運用自己的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這 對于增進和加深對已有知識的理解,將其融會貫通,十分關鍵。我們常常有這樣的體會:在一個新的探究情境中,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獲得了新的理解,產(chǎn)生出新的.意義,正所謂“溫故知新”。
(5)探究過程中需要學生們合作、交流和各種協(xié)調(diào)一致的嘗試,這些合作與交流的實踐和經(jīng)驗,可以幫助兒童學習按照一定規(guī)則開展討論(而不是爭吵)的藝術(shù),學會準確地與他人交流:向別人解釋自己的想法,傾聽別人的想法,善待批評以審視自己的觀點,獲得更正確的認識,學會相互接納、贊賞、分享、互助,等等。這種客觀開放精神的形成并非易事,要靠長久的教育才能得到。而上述這一切,是我們幾十年追求的科學與民主這一國民精神的基石。這種思維與存在方式應當從孩童時代抓起,否則就只能產(chǎn)生出一批批盲從、獨斷、不寬容的人,他們在理智上必然缺乏獨立性、自主性、批判性。
。6)在親歷探究過程中,學生經(jīng)歷挫折與失敗、曲折與迂回、成功與興奮,這其中的許多感受和體驗是他們理解科學的本質(zhì)、理解科學精神的意義與價值的基礎。即使在有些探究中,學生走了彎路,甚至沒有找到問題的答案而不得不求助于教師直接給出解釋,但此時學生對答案的渴求正好可以成為教師講授的一個很好的前奏和準備。而且,學生仍可以從這一親歷過程中學到不少東西
因此,本章的教學務必實事求是,竭盡全力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簡單機械教學反思10
以前在講授《其他簡單機械》一課時, 往往是直接引導學生看書中的漫畫, 學生看著, 老師繪聲繪色的編著小故事, 引領學生快速進入到新課的情景中來, 學生積極性雖然也很高, 但是就現(xiàn)在的課程標準要求來看, 卻是教師剝奪了學生口說腦筋想的權(quán)利, 學生是觀眾, 老師是演員, 沒有很好的把學生學習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 教師沒有從主要的地位退下來, 而把學生推到前臺去, 沒有能利用有效的課程資源很好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積極思考問題和合理的情景想象能力, 在過去應試教育的情況下, 不失為好的教學設計的內(nèi)容, 放在今天再來看, 不僅不能算是理想的設計, 很可能還會被當作反面的典型來分析。經(jīng)過我們組全體成員的共同探討和研究, 一致認為, 可以大膽的嘗試讓學生自己認真看漫畫后, 看誰能用精彩的'語言來描述漫畫向我們所展示的豐富內(nèi)容, 學生應該是積極性比較高的, 估計會給我們一個驚喜。
本節(jié)課的第二個問題是關于認識區(qū)分定滑輪和動滑輪的問題,以前我們大都是教師由直接演示,讓學生觀察兩種情況滑輪在工作時有什么不同,學生觀察思考后做出回答,教師則根據(jù)學生回答的情況進行補充總結(jié)然后板書定滑輪和動滑輪的定義。學生積極性一般,熱情不高,沒有很好的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diào)動起來,讓他們有一種強烈的求知欲望想去知道相關知識,并且覺得物理不僅有趣而且有用,學習后也不能很好的掌握利用,F(xiàn)在組里經(jīng)過研究商討,改為用一個實際問題引出知識,如何用一根線和一個滑輪把一個重物抬高?學生肯定會躍躍欲試,效果應該會比較理想的。
接下來就是本組教師各自在課堂中實踐,檢驗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設計的課堂教學方案能否經(jīng)得起實踐的檢驗,能否贏得學生的認可。下課后,老師們都就自己的課堂談了自己對這樣設計的理解和認識,老師的問題仍集中在導入新課上,對于定滑輪和動滑輪的學習改過以后,都是反映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極大的調(diào)動起來了,每個班幾乎都是成績不太好的學生積極性更高,以往上課根本不參與教學活動的學生一個個都瞪大了眼睛,把手舉的高高的,要求來講臺上露一手,而且這部分學生往往動手能力都比較好,也給他們展示自己搭建了一個平臺,居然在老師的肯定和學生羨慕的眼光中也流露出了發(fā)自內(nèi)心的難得的笑容。好象覺得物理學起來并不象想象中那么難,也讓老師對他們又有了新的認識。但是導入新課的方法在課堂中卻沒有出現(xiàn)我們預料中的好局勢,倒是決大部分班級中都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冷場,沒有學生積極主動的起來展示自己。很多同學都低下了頭,對自己沒有足夠的信心。只有少數(shù)班級有個別學生起來說,但是又不能很好的理解漫畫的含義,收不到良好的效果。我們冷靜思考以后,認為問題在于,學生以前吃現(xiàn)成的飯的時候多,老師包辦代替的多,學生真正需要自己動腦筋的機會少,多數(shù)情況下,老師為了趕進度等理由,自己能做的都替學生做了,學生在理科的課堂上很少有機會去運用這樣的學習方式去培養(yǎng)自己的各種能力,學生還不能很好的接受這種一下子過于放開的課堂,在平時練習和考試中學生暴露出的問題:不能很好的用物理的專業(yè)術(shù)語來分析與實際相聯(lián)系的具體問題,反映出的語言不規(guī)范,說了好多,但抓不住主要問題等,實際上都和老師課堂上“好心好意”的包辦代替有著不可分的關系。老師們都認為,盡管邁出這一步不容易,但是為了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學生能具有更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也要堅強的走下去。
簡單機械教學反思11
在講第八課之前事先讓每班指定的一名學生把變速自行車課前推到教室里來。結(jié)果他們都做到了,考慮到上一節(jié)實驗課結(jié)束的匆忙把實驗數(shù)據(jù)又整理了一下,說出“我們的發(fā)現(xiàn)”,上課時我拿了一支筆和一段線繩,講完發(fā)現(xiàn)我說注意看我將要繞兩個螺絲釘,看哪個更容易擰到木板里去?我用線繩從筆的上端繞起,第一個繞的圈數(shù)多每個螺紋線的坡度小,第二個圈數(shù)少每個螺紋線的坡度大,學生大多說是第一個,也有說第二個的,讓說理由,聰明的同學用剛才總結(jié)的我們的發(fā)現(xiàn)—“坡度越大用力越大;坡度越小用力越小”來說明,很貼題。
因為有自行車這個實物教具講什么東西都比較直觀,先讓學生找自行車上有什么簡單機械,有學生想到了輪軸,學生指對了位置我做了補充,腳蹬+曲柄+鏈輪就構(gòu)成了一個輪軸。學生說車把也是輪軸,我補充是車把+前*構(gòu)成另一個輪軸,車閘是杠桿,我摸到了支點讓學生課下觀察。至于自行車上有沒有斜面我是真的沒發(fā)現(xiàn)。
本課主要講鏈條齒輪傳動效率的比較,先觀察怎樣數(shù)出前后鏈輪的齒數(shù),有學生想到在齒上做標記,也有個學生說從對著氣門嘴的那個齒數(shù)起也行,我認可這種找參照物的做法。開始主動軸上的齒輪是48齒,從動軸上的齒輪是14齒,比例是3倍多一點,下面我用粉筆在大鏈輪和后輪胎上劃上白線轉(zhuǎn)動腳蹬整一圈讓學生數(shù)后車輪能轉(zhuǎn)幾圈結(jié)果是后輪轉(zhuǎn)了3圈多一些,然后讓提供自行車的同學幫忙通過變速裝置把后輪轉(zhuǎn)到一個大輪上,這時稍大些的后輪是24齒,再通過轉(zhuǎn)一圈大鏈輪看后輪能轉(zhuǎn)兩圈,這個實驗說明前后齒輪的齒數(shù)和轉(zhuǎn)的圈數(shù)是呈反比的.。問學生這兩組鏈輪的搭配哪個轉(zhuǎn)速更快,學生有分歧,我說你蹬一圈大鏈輪,后輪是轉(zhuǎn)三圈還是轉(zhuǎn)兩圈轉(zhuǎn)速快,學生沒有大的意見了。世界上沒有什么是十全十美的,事情總是這樣有優(yōu)點也有缺點,第一種組合雖然轉(zhuǎn)速快但也有缺點那就是費力,它適合什么路面?(下坡)第二種組合雖然轉(zhuǎn)速慢但比較省力適合什么路面,學生講上坡,我進一步補充轉(zhuǎn)速最快的組合是最大的前齒輪和最小的后齒輪的搭配,這時最適合下坡路;最小的前齒輪和最大的后齒輪的搭配是最省力的組合,這時最適合上坡路。
在六二班上完課有學生看出我在講臺上把自行車架上架下比較費力,跟我建議說要是有鏈輪的教具就不用把笨重的自行車帶到教室里來了。跟他解釋學校確實沒有這種教具,況且這節(jié)課還要連帶認識車體的其他含有簡單機械的部分。但認真思考的學生我喜歡。
簡單機械教學反思12
《其他簡單機械》是物理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九年級第十三章第五節(jié),該節(jié)是本章的一個重點和難點,綜合考察學生對該章各知識點的掌握。我是這樣設計教學目標的: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定滑輪和動滑輪。
2、知道定滑輪、動滑輪、滑輪組的作用。
3、會根據(jù)要求組裝滑輪組。
過程與方法:
1、經(jīng)歷探究定滑輪和動滑輪工作特點的過程,進一步掌握用觀察和對比來研究問題的方法。
2、經(jīng)歷組裝滑輪組的過程,學會按要求組裝滑輪組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關心生活、生產(chǎn)中有關滑輪的實際應用。
2、對實際中的滑輪的工作特點具有好奇心。
3、具有利用簡單機械改善勞動條件的愿望。
4、具有對現(xiàn)實生活中簡單機械的應用是否合理進行評價的意識。
5、通過了解簡單機械的應用,初步認識科學技術(shù)對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
用探究式學習法來認識滑輪的特點,并進一步熟悉用觀察和對比的方法來研究問題。
教學用具:
滑輪2個、細線、200克鉤碼、彈簧測力計、鐵架臺、米尺。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杠桿可以分為哪幾類?它們之間的區(qū)別是什么?
2、舉兩個省力杠桿和等臂杠桿的實例。
我這樣設計一方面了解了學生對上節(jié)課的掌握情況,另一方面由于在本節(jié)課中要用到這些知識,這樣也起到了鋪墊的'作用。
二、進行新課
1、引入:
引導學生看課本上的漫畫,說說漫畫的意思。由于學生在小學時就已經(jīng)接觸過滑輪,所以在這兒我沒有過多的導入,這樣就為下面的學生探究節(jié)約了更多時間。另外讓學生看漫畫說意思,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好奇心,使學生帶著“滑輪到底有什么作用”這樣的興趣開始學習本節(jié)內(nèi)容。
2、認識定滑輪和動滑輪
出示實驗器材,提出問題:你能利用我手上的滑輪把鉤碼提起來嗎?你怎樣設計呢?
。1)學生在討論后舉手來講臺上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組裝,并把設計的方法畫到黑板上。
以前在上這節(jié)課時都是我自己邊做實驗邊進行講解,告訴學生定、動滑輪的特點。這樣雖然節(jié)約時間,但是學生由于沒有親身實踐,對得出的結(jié)論不理解,應用起來就很困難。今年我在備課時想著為什么不能換種方法呢?在沒有教師的講解和演示的情況下,讓學生自己摸索著來利用滑輪完成探究,這樣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當時學生們積極性非常高,爭著到講臺上來做實驗。我有意找了兩個學習程度稍差的學生來做實驗,當他們拉著自己設計的滑輪把鉤碼提起來時,同學們都禁不住為他們鼓掌。我也趁機表揚了他們,增強了他們學習的信心。學生把兩種不同的連接方法設計完后,我啟發(fā)學生對照著黑板上的方法來觀察這兩者之間的區(qū)別,并讓學生自己來進行總結(jié)。
(2)學生利用彈簧測力計觀察定滑輪、動滑輪拉鉤碼勻速上升時的示數(shù),和鉤碼的重力進行對比。
學生在研究動滑輪時會看到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并不剛好是鉤碼重力的二分之一,這時我啟發(fā)學生觀察在提起鉤碼的同時把動滑輪也提了起來,從而為引入理想情況下拉力和實際情況下拉力為什么不同做了很好的鋪墊。
。3)學生利用米尺來觀察定、動滑輪拉鉤碼勻速上升時鉤碼移動的距離和拉力移動距離之間的關系。
在這個探究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容易顧此失彼,光顧看鉤碼移動或光看彈簧測力計移動,這時我讓兩個學生一起來做這個實驗并且告訴學生讓鉤碼從整刻度線時開始拉動,這樣紀錄方便、準確,縮短了實驗所用時間。雖然這樣的設計比以前的講授式教學要多花不少時間,但是我覺的只要學生能通過自己的探究認識滑輪,理解它們的工作特點,即使多花點時間也是值得的。
3、認識滑輪組
提出問題:誰能把這兩個滑輪組合起來再把鉤碼提起來呢?
要求學生到講臺上進行演示,注意觀察、
記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并在黑板上畫出繞線方法。
提出問題:兩次示數(shù)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觀察、討論后回答:拉動鉤碼的繩子段數(shù)不同。
提出問題:你能數(shù)出有幾段繩子吊著鉤碼嗎?
學生觀察、討論后進行回答。進一步引導學生總結(jié)出數(shù)繩子段數(shù)的方法是:數(shù)繞在動滑輪上和固定在動滑輪上的繩子段數(shù)。有幾段繩子吊著物體,拉力就是鉤碼重的幾分之一。但是在實際情況中動滑輪的重力不能忽略,所以在實驗中得出的拉力并不是鉤碼重的幾分之一,而是稍大于這個值。
4、判斷滑輪組的省力情況
在黑板上畫出段數(shù)分別是2、3、4、5的滑輪組的繞法圖,讓學生數(shù)數(shù)是幾段繩子吊著物體。
學生觀察四個不同的繞法圖,找出其中的規(guī)律,得出關于繩子繞法的結(jié)論:奇動偶定。并且進一步總結(jié)出拉力移動距離和物體移動距離之間的關系。
因為在做題的過程中經(jīng)常要利用這個規(guī)律來設計滑輪組并進行相應的計算,所以這部分內(nèi)容是本節(jié)的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但是在以往的教學中都是自己直接把規(guī)律告訴學生,沒有給學生獨立思考、探索的時間和空間,這樣學生只是機械的接受,并沒有真正理解和掌握。今年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上我進行了改革。這樣的話學生就能比較容易接受這些知識。
5、本節(jié)內(nèi)容小結(jié)
小結(jié)本節(jié)內(nèi)容,再根據(jù)情況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閱讀想想議議和科學世界的內(nèi)容,為下節(jié)課學習輪軸和斜面做好準備。
6、布置作業(yè)
、儆^察生活、生產(chǎn)中有什么地方用到什么樣的滑輪、滑輪組。
、谕接柧氈械幕A鞏固部分必做,綜合拓展可以先選做。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按照新的設計方案實施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少同學覺得這種學習方法很好,他們不僅動手進行了實驗,并且自己通過探究得出的規(guī)律更容易理解和記憶。但是課堂中也存在有一定的不足之處。例如課堂時間不容易把握,在第一個班上課時我沒有預見到學生想象能力不夠,學生很容易想到定滑輪的繞線方法,但是在設計動滑輪繞線時,我接連找?guī)讉學生上來設計的方法都還是定滑輪,這樣就浪費了一些時間,幸好最后叫的一個學生設計出了動滑輪的拉法,這樣才避免了冷場。第二個不足是只有個別學生上臺動手操作,大部分學生還不能親自探究,如果把這個實驗搬到實驗室中我想課堂效果應該更好,但是由于受其他因素的限制,沒有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實驗,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
簡單機械教學反思13
對于九年級物理第十三章第五節(jié)《其他簡單機械》這節(jié)課,我在運用四步探究教學法進行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多邊互動自主探究時,讓小組間進行合作,期間我發(fā)現(xiàn)學生爭辯的少,盲從的多,投入的少,符合的多。事實上,我也知道形式上的`合作是無效的,那么怎樣才能做到讓學生的合作不是形式上的合作而是實質(zhì)性的合作呢?
課后我想了很長時間,總結(jié)了一下兩點不足之處。
首先,在時間分配上,作為引導者的我沒有把握和調(diào)控好。一節(jié)課只有45分鐘,在新理念下完成教學任務,是需要不斷合作、探究交流的,而這個過程又是一個循序漸進、由淺及深的過程,時間如何分配的確是個難題。其次,是方法問題,要學到一點東西,除了自己要努力外,方法也要對,只努力而方法不對也學不到什么。而我只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究而沒有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問題情境,適時引導小組合作學習,對每小組的每個學生沒有明確分工,也沒有為學生獨立探究和相互合作提供有價值、有目標的問題,導致學生盲目探究,達不到探究的目的和效果。
【簡單機械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自行車上的簡單機械教學反思04-19
《簡單機械》教案08-10
簡單機械合同02-13
簡單機械的知識點整理04-19
物理簡單機械知識點06-22
第十三章簡單機械02-24
簡單機械合同10篇02-13
物理簡單機械知識點4篇06-23
擺的教學反思,擺的研究的教學反思11-23
簡單機械設備租賃協(xié)議3篇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