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生物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生物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生物教學設計1
一、教學設計思想
教學過程主要在于學生的觀察和分析,這是完成科學探究課的首要環(huán)節(jié)。教師只是適當?shù)膯l(fā)學生的想象,引導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的決定。最后的拓展活動可以靈活進行,既可以從反面襯托出晝夜節(jié)律的意義,也能讓學生切實體會晝夜交替帶給我們的影響。
二、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目標
1.對植物或動物在晝夜間的變化感興趣。
2.能舉例說明晝夜變化對動植物行為有哪些影響。
◆科學探究目標
能夠自己制定研究計劃,探究一種動物或植物的晝夜變化情況。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愿意對植物或動物的行為進行長期觀察。
2.認識到合理作息對于青少年的重要性。
三、教學重點
通過一個選定的實例,發(fā)現(xiàn)晝夜變化對動植物行為的影響。
四、教學難點
怎樣選擇一種動植物,確定如何來觀察研究其行為與晝夜變化的關系。
五、教學用具投影儀、花鐘圖
六、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教師:太陽東升西落。白天,我們會到學校里上學;晚上,我們肯定要睡覺。爸爸媽媽白天也要上班,晚上就會在家里陪著我們。可見,我們的'活動在隨著晝夜的交替而發(fā)生著變化。是不是只有人才會隨著晝夜的交替而發(fā)生變化呢?
學生:不是。(學生的回答最初只是來源于生活中的小動物,但是通過教師的啟發(fā)引導,他們可以將自己的思路拓展到所有見過或聽說過的生物上。)
講授新課
活動一:完成沒有畫完的畫
師:你能將自己見過的小動物或植物的行為隨著晝夜變化而發(fā)生的不同現(xiàn)象說一說嗎?(教師可以把學生說的一些有代表性的例子寫出來。)
生:曇花只有在晚上才開放,貓在晚上活動的多。
師:其實不但生物的行為會隨著白天和黑夜的變化而改變,即使只是在白天或是黑夜里的不同時刻,生物的行為也會發(fā)生變化。(教師指導學生觀察花鐘圖,觀察不同時刻分別有什么花兒開放。并要求學生在觀察的時候,記錄下自己的觀點。)
。ń處熢O計一些小問題,例如:“牽;ㄩ_放大約在什么時候(幾點鐘)?”之類,讓學生利用花鐘判斷時間。)
生:(觀察并記錄。)
師:為什么我們可以根據(jù)花鐘來判斷時間呢?你覺得花鐘好不好?(這個討論主要是引起學生對晝夜和時間對動植物影響的話題。)你還知道哪些生物的行為會受到晝夜變化的影響?請把下面的圖畫完成。
生:小組合作完成教材中沒有完成的圖畫。(展示交流:將自己的畫面進行展示,并說說其中的一些小故事,讓大家增長見識、豐富知識。)
師小結:大家知道的可真多。有那么多的動物、植物的行為都會隨著晝夜的變化而變化,就讓我們選擇一種生物,對它是怎樣隨著晝夜的交替而變化行為的現(xiàn)象進行觀察研究吧。
活動二:對()晝夜行為變化的研究
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活動完成對不同生物的晝夜行為變化的研究,并對研究結果進行匯報。
師:請同學們討論:生物為什么會發(fā)生晝夜的行為變化?我們人類的晝夜行為變化有什么作用?
生:(閱讀教材上的資料,了解晝夜節(jié)律的含義,以及生物節(jié)律的意義。)
師小結:生物節(jié)律與自然界息息相關,并對我們的生活發(fā)揮著巨大的影響。青少年正處于身體快速生張發(fā)育時期,更要注意合理安排作息,保證身體勞逸結合。
拓展活動:
學生討論:假如沒有了晝夜變化,世界將會是什么樣子?
全班交流。
生物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注意“撥”字寫法,能夠流利地朗讀課文。
2、理解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指的是什么?
3、體會在作者眼中童年的記憶是人生的珍寶,值得回憶。
【教學重點】
讓學生體會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是指什么。
【教學難點】
結合課文內容體會童年的事件是作者人生的珍寶。
【教學準備】
查找與課文有關的文字資料。
【教學時數(shù)】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是生物嗎?你看過表里藏著的生物是什么樣子的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表里的生物》
二、請大家自讀課文,說說你從課文中讀懂了什么?初步了解課文大意。
三、檢查預習,解決文字障礙。
。ㄒ唬┥郑
秒:秒表、秒針
憐:憐愛、憐惜、憐憫、可憐
撥:撥號、撥弄、撥打
拒:拒絕、拒捕、拒諫飾非
怖:恐怖、陰森可怖
。ǘ┱糇郑
琴弦(xián)清脆(cuì)
立即(jí)玻璃(li)
蟬(chán)
(三)多音字:
轉:zhuǎn(轉彎)zhuàn(轉動)
蒙:mēng(蒙蒙亮)méng(蒙蔽)
。ㄋ模┙ǚ矗┝x詞:
立即--馬上呈現(xiàn)--顯現(xiàn)
增加--減少拒絕--接受
(五)生詞解釋:
和諧:配合得適當和勻稱。
清脆:(聲音)清楚悅耳。
缽:陶制的器具,形狀像盆而較小。
三、再讀課文,自由交流,嘗試著概述文章的主要內容。
四、布置作業(yè):
寫本課生字,一字一行。
第二課時
一、 指生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解決以下問題:
1、用自己的語言概括這段主要講了什么?(明確:在作者的看來,一切能發(fā)出聲音的東西,都是有生命的。)
2、在這段中有一句話使用了分號,注意體會分號前后兩句話之間的關系。
二、品讀2-16自然段,深入理解課文。
1、結合課文,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在作者看來表里的生物其實指的是什么?
2、作者對表里的生物充滿的是一種怎樣的'感情?你從文中哪些語句中看出來了,請你讀一讀這樣的句子,談談自己的理解。
3、作者結尾說“這樣的話我不知說了多久”,其實表里根本沒有生物,作者為什么會這么說呢?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4、“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才不說了!弊髡哂譃槭裁床徽f了?
5、從小作者童年的這件事情中,你想對小作者說些什么?
三、布置作業(yè):
請同學們回憶自己的童年,看一看是否也有過與小作者類似的經歷,用筆記錄下來。
第三課時
一、指生朗讀課文,檢查學生的朗讀情況。小組內交流自己的學習體會。
二、合作學習,解決:“這樣的話我不知說了多久,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才不說了!弊髡哒f了什么?為什么后來不說了?
三、拓展與運用。
⒈請同學們回憶自己的童年,講一講自己童年中的美好經歷。
、步Y合課文理解文中分號的使用方法以及分號的作用。
四、讀詞語、句子,認真體會所要表達的意思,擴充積累。
五、布置作業(yè):
預習下一課。
生物教學設計3
教學設計思想
本節(jié)課是微生物一章完結課,系統(tǒng)分析了微生物在生物圈和人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本節(jié)課一課時完成。教師從日常生活入手切入微生物對生活垃圾處理上面的重要作用,結合知識鏈內容完成總結歸納環(huán)節(jié),對資料分析環(huán)節(jié),提供了更多的資料,拓展學生的思路。在實際用環(huán)節(jié)中,如有條件可去觀察垃圾和污水的處理過程,亦可以資料形式提供給學生,學生在此基礎之上,積極思考尋找更多的處理生活垃圾的方法。不僅如此,更要鼓勵學生打開思維,搜集更多微生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實例。教材是從最常見的生態(tài)系統(tǒng)(落葉)中的作用引入的,然后列舉實例,介紹了細菌和真菌對動植物及人的危害,接著又講述了細菌和真菌與動植物共生的實例。這樣編寫的目的是要引導學生能夠從多角度、多層次、比較全面地認識自然界中細菌和真菌的作用。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概括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三大作用:a、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huán) b、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 c、與動植物共生
2、探究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分解作用。
3、探究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第三個作用:與動植物共生。
(二)能力目標
1、通過對本章引言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
2、通過觀察,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觀察、分析、思考能力。
。ㄈ┣楦心繕
1、通過對本章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辯證觀點,樹立生物與環(huán)境相適應的觀點。
2、激發(fā)學生愛護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激發(fā)同學創(chuàng)造情愫。
教學重點
1、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huán)。(腐生)
2、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可引起動物和人患病。(寄生)
3、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可以與動物共生。
教學難點
1、細菌和真菌在物質循環(huán)中的作用。
2、細菌和真菌可以與動物、植物共生。
教學用具
掛圖或者多媒體大屏幕
教學方法
比較分析、討論
多媒體演示法、觀察法相結合。
教具準備
1、教師準備:
有關細菌、真菌在自然界中三大作用的多媒體片斷或相關掛圖。
2、學生準備:
。1)探究實驗
。2)搜集與細菌、真菌有關的信息(從日常生活中收集)。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復習問答,導入新課]
教師:前一章,我們學習了細菌、真菌,那么從形態(tài)上講,細菌和真菌的最大區(qū)別是……(學生接述:細菌沒有細胞核,只有核區(qū);而真菌具有成形的細胞核,具有細胞完整結構)。我們學習過的細菌按形態(tài)分,可分為……(學生接述:球菌、桿菌和螺旋菌),學過的真菌有……(學生接述:酵母菌、青霉、曲霉,還有蘑菇等食用菌)很好。
細菌和真菌雖然個體小,不像動植物那樣惹人注目,但它們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卻是不可低估的。這節(jié)課,讓我們來共同關注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從生活現(xiàn)象入手,通過做實驗和資料分析,探究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三大作用]
教師:首先請問同學們一個問題:在日常生活中,你見過細菌和真菌嗎?
學生:通過討論,課下收集資料,日常生活經驗等。可能有以下幾種答案。
(a)腐敗的梨(或蘋果)里有
。╞)在媽媽實驗室的顯微鏡下見過。
。╟)根瘤菌里有
(d)沒見過。
教師:日常生活中,我們到底和細菌、真菌接觸嗎?好,先請同學們觀看老師準備的多媒體課件。注意觀察課件里所涉及到的細菌和真菌的生活現(xiàn)象。
隨即播放多媒體課件(沒條件的可觀察書上p123的圖片)
2、設計實驗演示
一只完好的梨,用刀子給它劃一個小口。畫外音:“請過幾天再觀察。”梨缺口處大面積腐敗了(是另外的一只梨,只是前幾天劃的口)。畫外音:“如果繼續(xù)放置,它會(慢語速且極具探索性)全部腐爛!崩嬗刹糠指癄到全部腐爛的動態(tài)過程(速度很快)。畫外音:“這便是食物的腐敗現(xiàn)象。梨為什么會腐敗呢?其實是枯草桿菌把它分解的結果。”
“有些真菌和細菌還可以營寄生生活,它們從活的動植物和人體吸收營養(yǎng)物質,導致動植物和人患病。”同時畫面顯示水稻稻瘟病、小麥葉銹病、人手癬、體癬的大特寫。
畫外音:“但有些細菌和真菌能與動植物共生,它們相互依賴,一旦分開,彼此不能獨立生活。如地衣!碑嬅骘@示地衣特寫。
教師:請同學們仔細回憶,剛才多媒體課件里有哪些細菌、真菌的生活現(xiàn)象?
學生:(觀察課件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后可搶答)可能有以下幾方面內容:
。1)枯草桿菌可將梨分解——梨的腐敗同細菌有關。
。2)真菌可使小麥得小麥葉銹病,使水稻得水稻稻瘟病,可使人生癬——細菌和真菌可使動植物和人患病。
。3)地衣是真菌和細菌與動植物共生的結果。
教師:(鼓勵評價學生)看來,同學們收集信息能力很強。
請同學們觀察手中腐敗的梨(或蘋果),將其和完好的梨相比較。聯(lián)想一下,除了梨和蘋果,日常生活中,你還見到些什么東西會腐敗變質?試舉例。
學生:(先觀察腐敗的梨和完好的梨,加深對腐敗的認識,再展開聯(lián)想做答)答案可能有:變餿的飯菜、垃圾堆上發(fā)臭的老鼠、朽木……
教師:同學們舉的例子都很好。食物的腐敗現(xiàn)象在日常生活中常見到,自然界里的物質循環(huán)更是循環(huán)不會停止。這其中,細菌和真菌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充當了分解者的角色。
教師講解
1、菌類使梨和蘋果腐敗。
2、真菌和細菌在物質循環(huán)中的作用:作為分解者,對于自然界中co2等物質循環(huán)起著重要作用。
3、細菌可以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有條件教師請重新展示有關細菌和真菌可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的片斷。
學生:積極收集信息,聯(lián)想日常生活中感性認識,甚至可以展示自己的體癬。總之,認識到,細菌和真菌中的一些種類營寄生生活,它們從活的動植物體內吸收營養(yǎng)物質,導致動植物和人患病。
4、細菌、真菌與動植物的共生現(xiàn)象,如地衣、根瘤菌。(教師請學生們經回憶回答)
放映有關共生的片斷和圖片。
教師:給予肯定,激勵評價,及時鼓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給大多數(shù)同學自信心和學習動力。
教師:其實,草食性的動物,如牛、羊、駱駝、兔子等,在其胃腸內,也存在著細菌,細菌可以幫助動物分解植物中的纖維素,而動物的胃腸也為這些細菌提供了食物和生存場所,同學們說,它們兩者是什么關系?
學生:共生。(可叫中等學生回答)
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進一步認識了細菌和真菌,以及它們在自然界中作用,同學們認識到細菌和真菌與動植物可營腐生、營寄生及營共生生活,它們對自然界有三大作用,分別是……(學生接述),可見,它們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不可低估。
生物教學設計4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主要是在學生學習了食物中的營養(yǎng)的基礎上,引出了人體是如何將食物消化并將其中的營養(yǎng)物質吸收的。在學習了生殖系統(tǒng)后進一步向學生鞏固系統(tǒng)的概念,并逐步讓學生理解系統(tǒng)中的器官是協(xié)調一致共同完成某一功能的問題。是學生理解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的基礎。并為學生下一步學習呼吸系統(tǒng)、循環(huán)系統(tǒng)等打下基礎。
學情分析:
1.知識掌握上,七年級學生在上學期接觸過系統(tǒng)的概念,但是沒有系統(tǒng)的學習,對系統(tǒng)概念理解不是很深刻,所以在講解消化系統(tǒng)時應對學生明確系統(tǒng)的概念。學生剛剛學習了食物中的營養(yǎng),可以在學習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時進一步鞏固食物中有哪些營養(yǎng)。
2.學生在學習本節(jié)課的知識障礙。對于消化系統(tǒng)的組成中的消化道和消化腺,學生不易區(qū)分,容易將二者搞混,所以教師在教學應給予簡單明確的分析。
3.分析七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思維特征和生理特征,學生好動性,注意力易分散,愛發(fā)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等特點,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學生這一生理心理特點,一方面要運用直觀生動的形象,引發(fā)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另一方面要創(chuàng)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發(fā)表見解,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4.心理上,學生對生物課有興趣,老師應抓住這有利因素,引導學生認識到生物課的科學性。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本節(jié)學習明確小腸適于吸收的結構特點;掌握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部位。
2.能力目標:
運用這些知識來解釋和預防與吸收有關的疾病。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討論和交流,認同人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
教學重點:小腸適于吸收的結構特點;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部位。
教學難點:明確小腸適于吸收的結構特點;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部位。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觀察法、討論法,講授法
學習過程:
一·復習舊知
1.消化系統(tǒng)的組成。
2.淀粉、蛋白質和脂肪初步消化的部位分別是什么?
3.消化主要場所在哪里?
二·推進新課
1、學習任務一:小腸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特點。
(1)教師展示多媒體圖片----小腸的結構
。2)學生觀察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總結小腸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特點
。3)教師搭建平臺學生交流展示。教師展示多媒體對討論結果
(4)教師根據(jù)學生情況小結梳理展示知識體系
2、學習任務二: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部位
(1)教師展示多媒體圖片學生觀察。
(2)討論:吸收營養(yǎng)物質最多的是大腸還是小腸?
(3)教師搭建平臺學生交流展示。教師展示多媒體對討論結果該出恰當?shù)脑u價
。4)教師根據(jù)學生情況梳理展示知識體系。
三.自覺練學 鞏固新知
多媒體展示題目
四.課堂小結
五.拓展延伸(為下節(jié)課做鋪墊)
多媒體展示圖片、題目
1.為什么我吃那么少卻還是長了這么胖呢?如此多的肥肉,唉!!
2.怎么我使勁地吃,卻還是這么瘦啊?
六·作業(yè)布置:
練習冊P13頁16題
七·板書設計
第二節(jié) 消化和吸收
第二課時
1.小腸適合吸收的結構特點
2.吸收的定義
3.消化道吸收部位吸收
八.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結合新課程理念,利用多媒體,以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方式,獲得了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及小腸適于吸收的結構特點的知識。在教學中教師盡量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去領悟、去體驗、去感知,使學生感受到小腸的重要,感受生命的結構與功能的統(tǒng)一,明白病從口入的道理。
成功之處:學生自發(fā)地提出問題,相互交流,自主獲取知識,達成共識,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理念。
不足之處:
第一,最大的失誤還是備學生不足。
主要問題還是出在備課時,沒有“吃透學生”,沒有正確估計到學生探究過程中的.困難。探究式教與學的基本要求應該是要從學生“所在位置”出發(fā),了解他們困難所在。事實上,由于自己不是專業(yè)教師,在備這一課時,為了先弄清楚消化系統(tǒng)結構及其功能,已經是翻閱了許多資料,花費了許多時間才算是做了胸有成竹。但在教學設計中,卻高估了學生的探究能力與接受能力,錯誤估計了學生中可能存在的困難。以為只要通過一個簡單的觀察,學生便能輕而易舉的理解小腸的功能。因此,當要學生復述小腸的功能時,就成了有些生拉硬拽的感覺了。
其次,探究教學過程略顯僵化,與學生的生活聯(lián)系仍不夠緊密。
探究式教學要使學生的學習基于他們自己的親身在經驗并發(fā)展他們好奇求知的天性。在這一課教學時所設計的故事情節(jié)雖然學生也容易理解,并在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其本質基本上還是“要我探究”,沒能充分體現(xiàn)“我要探究”的主動性。課堂教學總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正因為如此,才激發(fā)教師們不斷地反思、改進,在課堂教學中一步步成長。也以此勉勵自己在反思中進步。
生物教學設計5
一、教材分析
《群落的演替》是人教版必修三第4章第4節(jié)的內容,包括演替的類型和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兩部分。前者是在群落層次上分析生命系統(tǒng)的發(fā)展變化,后者是探討人類在這方面的作用。本節(jié)對前后的種群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學習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在本模塊中占有重要地位!度郝涞难萏妗逢P注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對提高學生的個人素養(yǎng)及參與社會事務的討論和決策能力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
二、教學三維目標
知識目標:
、僬f出演替的概念和類型。
、谂e例說出群落的`演替。
、叟e例說出頂級群落的概念。
、鼙容^初生演替、次生演替的不同。
能力目標:
①分析群落演替的過程,揭示群落演替的有關規(guī)律。
、谶\用演替理論,為退耕還林工作提出合理建議。
③通過觀察地衣、苔蘚實物及生活環(huán)境等活動,說出在初生演替過程中地衣先于苔蘚出現(xiàn)的機理。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①體驗科學研究的艱難,學習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②認同群落演替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結果。
③關注我國實行退耕還林、還草、還湖,退牧還草的政策,并探討人類在這方面的作用。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群落演替的概念、初生和次生演替以及頂級群落。
教學難點:闡明演替機制與初生演替過程。
四、學情分析
學生在第四章的前三節(jié)已經學習了種群和群落的相關知識,對種群和群落已有一定的了解,而且我校的學生大多來自農村,學生對農田、地衣、苔蘚及群落演替的現(xiàn)象并不陌生,只是沒有建立起概念與現(xiàn)象之間的聯(lián)系。在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從學生熟悉的事例出發(fā),始終圍繞著生物之間、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的聯(lián)系與相互作用,以動態(tài)發(fā)展觀引導學生對演替的本質進行思考。
五、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容 教師組織和引導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創(chuàng)設問題 情境,導入新課 播放“黃土高原的歷史變遷”的視頻資料并組織學生觀察討論:
1、什么原因使黃土高原從6000年前的伊甸園變成了如今千溝萬壑的荒山禿嶺?
2、這樣的荒山禿嶺千百年后會形成茂密郁蔥的森林嗎?
觀看視頻,思考
創(chuàng)設學習的情景,激發(fā)學生興趣。引導學生帶著疑問進入新課的學習。
演替的概念和類型
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
退耕還林還草、還湖?
討論:生活中的我們應該怎么做?
結課
完成練習,布置作業(yè)
展示喀拉喀托火山爆發(fā)的資料,設疑:光裸的巖石上是怎樣長出森林的呢?
多媒體投影展示教材“發(fā)生在裸巖上的演替” 過程圖片。組織學生思考討論:
1、光裸的巖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為什么不是苔蘚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
2、地衣階段為苔蘚的生長提供了怎樣的基礎?為什么苔蘚能夠取代地衣?
3、在森林階段,還能否找到地衣、苔蘚、草本、灌木嗎?(強調優(yōu)勢取代)
設疑:演替只發(fā)生在光裸的巖石上嗎?還有沒有其他的演替?
生物教學設計6
課題
作為生物的社會№1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觀點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通過對本文一些重點問題的討論提高探究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本文的學習,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對生物學的熱愛之情教學重點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觀點教學難點通過觀看生物資料片、觀察一些昆蟲的社會行為等活動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教學關鍵了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學知識課型將授課教學方法品味優(yōu)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教具電腦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導入
重點難點
教學過程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觀點;
2.了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學知識。
3.引導學生通過對本文一些重點問題的討論提高探究能力;
二、整體感知
1.導入新課
同學們《細胞生命的禮贊》是一個醫(yī)學家、生物學家關于生命、人生、社會乃至宇宙的'思考。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龐雜而新奇,批評文明,嘲弄愚見,開闊眼界、激發(fā)思索。而其文筆又少見的優(yōu)美、清新、幽默、含蓄,無愧當今科學散文中的大家手筆。無怪乎自1974年出版后,立即引起美國讀書界和評論界的巨大反響和熱烈歡呼,獲得當年美國國家圖書獎,此后18年來由好幾家出版社印了二十多版,至今暢行不衰!年過花甲的劉易斯·托馬斯的名字因這一本小書而家喻戶曉,有口皆碑,以至于在他接連拋出后兩本書時,書商都不用再作廣告,只喊聲“《細胞生命的禮贊》一書作者劉易斯·托馬斯的新著”就夠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選自這部書的精彩章節(jié)《作為生物的社會》(板書課題)。
2.作者簡介
劉易斯·托馬斯博士(Lewis
Thomas)1913年生于美國紐約,就讀于普林斯頓大學和哈佛醫(yī)學院,歷任明尼蘇達大學兒科研究所教授、紐約大學——貝爾維尤醫(yī)療中心病理學系和內科學系主任、耶魯醫(yī)學院病理學系主任、紐約市斯隆—凱特林癌癥紀念中心(研究院)院長,并榮任美國科學院院士。
導入介紹點撥
教師活動了解
默讀思考回答
學生活動總結
練習作業(yè)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達成過程
1.感知課文,明確本文的整體寫作思路。
本文是一篇論述生物社會行為的文章。作者選取了獨特的視角,將一些群居性生物的行為與人類進行比較,描述了它們在集體行動中所表現(xiàn)出的高度組織性,提出了“多個單獨的動物合并成一個生物的現(xiàn)象”,對傳統(tǒng)生物學過分強調個體行為和動物本能的觀點進行了反思,也對人類盲目自大、不能充分認識自身生存危機作出了警示。
本文語言幽默風趣,表現(xiàn)出一個科普大家的睿智和哲思。《細胞生命的禮贊》一書的副標題為“一個生物學觀察者的手記”,作者以細致的觀察,入微的思考,揭示了“作為生物的社會”中一些值得讓我們探討的生命現(xiàn)象,從而反思我們人類自身的行為方式和組織形式,表現(xiàn)出深厚的人文關懷精神。
熟讀課文,看有關昆蟲的科普書籍。
明確總結理解
賞析品讀
板書設計
作為生物的社會
劉易斯·托馬斯博士,1913年生于美國紐約醫(yī)學家、生物學家《細胞生命的禮贊》關于生命、人生、社會乃至宇宙的思考課后記事通過觀看生物資料片、觀察一些昆蟲的社會行為等活動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生物教學設計7
一、教材分析
《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屬教材新增的內容,旨在通過調查,認識我們身邊的生物,進一步了解生物有別于非生物的共同特征。在學習方法上,從宏觀到微觀,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程標準》倡導探究學習,而調查是科學探究的常用的方法之一,通過對身邊生物的調查,力求使學生認識并掌握調查的一般方法,使之具有科學性、合理性,便于后續(xù)探究活動的進行。
初一學生對生物的了解有一定基礎,但對生物種類的識別及科學的.調查方法缺少一定的經驗,本節(jié)內容也是對學生掌握科學調查方法的一次指導與訓練。
二、教學目標
1、學生能說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學會做調查記錄,并將你所知道的生物進行歸類。
2、學生嘗試描述身邊的生物和它們的生活環(huán)境;培養(yǎng)調查實踐以及和同學分工合作的能力。
3、學生通過學習能關注生物的生存狀況,從而增強保護生物資源的意識,認識到保護環(huán)境要從保護我們身邊的生物開始。
三、教學重點
1、說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學會做調查記錄。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調查實踐以及和同學分工合作的能力。
四、教學難點
1、描述身邊的生物和它們的生存狀況。
2、如何引起學生關注周圍生物的生存狀況,從而注意保護生物資源。
五、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調查表格,確定調查路線,筆(有條件的可帶照相機,放大鏡等)
教師:幫助學生分組,確定調查范圍,并查找相關資料,了解要調查的生物狀況。
六、課時分配
2課時
七、教學過程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設計意圖
一、調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項(如何進行調查)
活動建議:
1、學生根據(jù)經驗舉例,分析什么是調查。以小組為單位拿出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的方案,最后通過對比總結、歸納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項
2、根據(jù)學生經驗,分析出我國在進行人口普查時,都做了哪些工作(或說我國是如何進行人口普查的),從而歸納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項方案:
1、通過引導學生舉例,分析出什么是調查,再以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為實例,以小組為單位拿出各自的方案,最后和書上對比,總結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項
2、以人口普查為切入點,引導同學們根據(jù)經驗說出我國在進行人口普查時都做了哪些比較詳細的工作,從而幫助學生歸納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項
明確什么是調查及調查的一般方法
(通過實例)
二、實地調查
活動建議:
1、各組同學根據(jù)分工,認真收集材料(作調查記錄,拍照)
2、注意安全,愛護生物資源,遇到不會的問題向社區(qū)管理員請教
3、注意愛護農田,有問題向農民師傅請教
方案:
根據(jù)各地實際情況選擇調查地點
1、進行校園生物調查。注意引導學生認識他們身邊的生物名稱,并注意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引導,尤其是愛護生物資源
2、進行社區(qū)生物種類調查。調查中教師注意安全問題是第一的,并注意引導學生對生物資源的愛護
3、進行農田生物種類調查。注意引導學生愛護農田是我們每個人共同的責任
1、把握矚查方法的準確運用
2、安全問題不容忽視
3、寓學生的情感教育于實踐之中
4、促進同學間的合作學習
三、整理統(tǒng)計
活動建議:
各組同學共同整
理,歸類,書寫調查報告方案:
教師巡回觀察,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指導要求學生對材料的整理要規(guī)范
四、展示、交流
調查報告
活動建議:
1、調查報告交流會。各組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并敘述各自的調查報告,并與其他小組進行報告交流
2、調查報告展示會。各組將調查報告以板報的形式共同展出,同學互相觀察,并從中吸取經驗
老師在交流展示中起引導,幫助的作用
力求通過交流相互促進。完善本次調查活動
五、布置課下內容
活動建議:
1、寫一份調查后的感受登
2、調查全班同學的身高、體重與全國初一學生相比的健康及發(fā)育狀況
3、課后各組整理照片,進行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圖片展
1、提出要求:身高要求是凈高,以小組為單位,注意組員間的通力合作
2、以班為單位,請各小組互相協(xié)作
1、明確調查方法的制定要科學、合理
2、關注個人的健康狀況
生物教學設計8
一、教學分析:
本節(jié)內容主要講述植物體(綠色開花)和動物體的結構層次,在前面學習細胞分裂、分化形成組織的基礎上再重點學習器官、系統(tǒng)的概念,進而認識動、植物體的結構層次。可以說前面所學知識為本節(jié)知識做好了基礎;生物體的結構是它們進行各項生命活動的基礎,又是今后學習生物學必備的重要知識基礎。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描述綠色開花植物體和動物體的結構層次
2、說出器官和系統(tǒng)的.概念
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科學地進行觀察的能力。
2、在實驗探究的過程中,初步培養(yǎng)學生觀察、概括能力,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和解決某些生產和生活問題,在科學探究中發(fā)展交流與合作能力、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情感目標
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獲取知識的快樂,形成生物體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的生物學觀點和珍愛生命的觀點讓學生樂于探究生物世界的奧秘。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描述綠色開花植物體和動物體的結構層次
難點:器官和系統(tǒng)等概念的歸納總結
四、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多媒體
(1)多細胞植物體的結構層次;
(2)人體的結構層次。
2、學生觀察及教師展示所用的番茄植株,番茄果實足量,楊樹葉、甘蔗莖若干
學生準備:
1、課前生物興趣小組采集的綠色開花植物,一些常見的蔬菜或水果等。
2、查詢書籍或網站,搜集有關器官、系統(tǒng)及生命活動協(xié)調統(tǒng)一等方面的資料。
生物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 不同的環(huán)境中生活著不同的生物。
過程與方法
● 利用分布圖整理信息,展示研究成果。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 具有合作意識和成果共享的意識。
【教學重點】了解不同的環(huán)境中生活著不同的生物。
【教學難點】會利用分布圖整理信息,展示研究成果
【教學準備】為全班學生準備:兩張大白紙、記號筆。為每個學生準備:一張A4紙。
【教學過程】
一、引入:各小組調查的結果怎樣?現(xiàn)在來交流和匯集我們的調查資料
二、整理分析調查信息: 1、各小組整理上節(jié)課調查的動植物,(注意:整理時按樹木、花草或其他標準將植物和動物分類,最后統(tǒng)計出共發(fā)現(xiàn)了多少種動物、多少種植物。)2、各組匯報交流:學生邊匯報,師邊記錄,把各小組的調查匯集成一個全班的調查表。3、總結:在校園里搜索到哪些動植物?一共有多少種植物和動物?它們各自生活在什么地方?(意圖:在通過數(shù)據(jù)讓學生體會到生物的多樣性,了解不同的環(huán)境中生活著不同的生物)4、思考:我們校園里的生物是不是校園生物的全部?為什么?(不同時期生物種類不同)
三、制作校園生物分布圖1、師:校園里的動植物種類很多,生活的環(huán)境也各不相同,我們共同來制作一幅校園生物分布圖,展現(xiàn)校園生物大家庭。2、小組研究制定校園分布圖方案,在制定中師點拔:思考:在制作過程中有可能遇到什么困難?可以用什么辦法解決?生物分布是立體的,而生物分布圖是平面的,如何區(qū)分地下、地面、地上分布的生物?(預設:可用不同的顏色表示,生物種類較多,分布圖面積有限,如何最大限度的將校園生物種類記錄上去可用編號的方法 ;可以將畫的生物圖剪貼在分布圖旁,用箭頭指出它的位置;要鼓勵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制作生物分布圖。制作中可借鑒校園平面圖)3、分組制定校園生物分布圖4、各組匯報制定的校園分布圖,對制定好的組加星5、分析與討論:觀察校園生物分布圖,我們發(fā)現(xiàn)校園哪些地方的生物種類較多?為什么在不同的地方生物種類會有所不同?如果我們調查的范圍擴大,生物種類會有多少? 生物分布會有什么特點?
四、拓展性活動:
1、認識這些珍稀的動植物嗎?他們各自生活在我國的什么地方?并把它們填在相應的圖上 2、你還知道我國哪些珍稀的動植物?它們生活在哪?目前數(shù)量怎樣?(認識我國的珍稀生物了解我國的生物資源,使學生初步感受到生物的多樣性面臨著危機。)
五、課外延伸:查閱資料,了解世界珍稀動植物和它們的分布的地方,制作世界珍稀動植物分布圖(意圖:一方面可以了解珍貴動植物資源,另一方面進一步體會制作生物分布圖的意義。 )
生物教學設計10
一、《教學目標》
1、舉例說明陽光、溫度、空氣、水等非生物因素以及生物因素對生物的作用。
2、嘗試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和方法。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確立保護生物圈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
非生物因素的種類及其對生物的影響
三、《教學難點》
生物之間相互關系的歸納總結
四、《教法》
以“一案三為主”為模式的學案導學教學方法
五、《學法》
實驗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六、《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實驗用具
七、《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同學們觀看視頻《環(huán)境對生物的影響》導入:自然界中的環(huán)境因素多種多樣,環(huán)境的變化會影響到生物的生活,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環(huán)境對生物的作用》
。ǘ⒚鞔_學習目標:讓學生讀學習目標
。ㄈ┳灾餮袑W、合作探究
1、出示自主研學一,分組讓學生回答。
2、展示圖片和資料,分析是哪種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3、探究光照對黃粉蟲幼蟲的影響:
(1)閱讀黃粉蟲幼蟲資料,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作出假設
。2)展示實驗材料,引導學生制定實驗方案。
(3)小組長領著同學們實施計劃,讓學生畫實驗記錄表
(4)學生分組實驗,把黃粉蟲幼蟲放置后,靜置五分鐘,每隔1分鐘統(tǒng)計一次黃粉蟲幼蟲在兩種環(huán)境中的個體數(shù)量,把實驗數(shù)據(jù)填在記錄表中。(等待5分鐘過程中,引導學生分析實驗:1、本實驗的變量是什么?2、為什么要用10條黃粉蟲幼蟲做實驗?只用1只黃粉蟲幼蟲做實驗行嗎?為什么?)
(5)五分鐘后,學生統(tǒng)計實驗數(shù)據(jù),求出平均值。
(6)引導學生得出實驗結論
。7)表達交流:這個實驗中有哪些因素對黃粉蟲幼蟲有影響?
4、出示自主研學二,分組讓學生回答。
5、展示圖片,分析生物之間的關系(同種生物之間和不同種生物之間的關系)
(四)課堂小結:學生暢談收獲,教師展示主要內容,并進行感情升華
。ㄎ澹┎贾米鳂I(yè):讓同學們寫一篇以保護環(huán)境為主題的倡議書
(六)鞏固練習:分組比賽練習
。ㄆ撸┰u選表演優(yōu)秀小組,鼓勵其他小組。
生物教學設計11
《生物入侵者》選自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4篇課文。是一篇事理說明文,介紹的是關于生物通過非自然途徑遷移可能對人類造成危害的知識!吧锶肭终摺睒祟}生動形象,引起讀者注意,文章開頭引出說明對象,然后具體介紹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再分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徑,然后寫生物學和生態(tài)學界對“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態(tài)度,以及世界各國對此采取的相應的措施。這是邏輯順序進行說明的。思路清楚,層次分明。
根據(jù)新課標中“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結合本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一)知識和能力目標:
1.積累詞語,掌握“劫掠、棲息、藩籬、歸咎”等詞的讀音及詞義,理解“在劫難逃、五彩斑斕、束手無策、物競天擇、無動于衷”等詞語的意思,并學會運用。
2、了解文中介紹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知識,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關情況。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整體把握文章內容,提高閱讀科普文的能力。
2.分析本文運用的說明方法,體會其表達效果。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了解生物“污染”,增強防范意識,為建設家園、保護家園而努力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重點:學習本文所使用的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
課前準備:搜集生物人侵的相關資料,要求寫出生物入侵者的名稱、原產地、人侵地及危害。(至少搜集一種生物入侵者的資料)借助工具書,掃除字詞障礙。將預習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記在卡片上。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教師講述一則生物入侵的消息(也可用多媒體播放生物入侵的相關資料)。
教師講完后,請學生用一兩句話概括這則消息的主要內容。
明確:科技高度發(fā)達的21世紀,我們共同的家園——地球正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挑戰(zhàn),環(huán)境問題已成了擺在人類面前的亟待解決的問題,而生態(tài)問題則又是當今世界環(huán)境
問題的中心議題。下面我們來共同學習《生物入侵者》,希望學習此文能促使我們提高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教師板書課題)
二:題解
1、要求學生合上書,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入侵”和“生物人侵者”的含義。
2、要求學生從文中勾畫出揭示“生物入侵者”含義的語句。
三:自主閱讀、整體感知
1、教師用多媒體(或幻燈)展示以下問題,學生閱讀思考。
a.本文除了告訴我們什么叫生物入侵者,它還講了哪些內容
b.你覺得學習本文應從哪些方面人手試擬出本文的學習目標。
2、質疑問難、交流互動。
a.小組內交流:
學生在自主閱讀的基礎上通過交流弄清文章內容,并共同擬定學習目標。
將預習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在小組內提出并共同解決,如果有不能解決的問題,課下與老師、
b.班上交流:明確本文學習目標及主要內容。
3、明確學習目標(見前面的教學目標)
主要內容:本文還講了生物入侵帶來的巨大危害、造成生物入侵增多的原因和途徑、生物學和生態(tài)學界對“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態(tài)度以及目前世界各國對“生物入侵”采取的相應措施。
4、編寫提綱
教師用多媒體展示結構圖示,要求學生在空缺處填上相關內容。
引出話題:介紹什么是生物入侵者(1段)
擺出現(xiàn)象:——(段)
《生物人侵者》探究原因:——(段)
揭示態(tài)度:——(段)
采取措施:——(段)
四:寫法探究
1、探究學習本文所采用的說明順序
a.常見的說明順序有哪些本文采用了什么說明順序
b.探究本文這樣安排說明順序的好處。
學生討論后明確:運用邏輯順序符合人們的認知規(guī)律,且使文章結構嚴謹、層次分明。
2、探究學習本文所采用的說明方法
a.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學生討論后教師板書:列數(shù)字、舉例子、打比方
b.找出文中運用上述說明方法的相關語句。
(將學生分成三大組,每一組找一種說明方法的相關語句,看哪一組找得又快又好)
C.說說列數(shù)字、舉例子、打比方的說明方法的'作用,并從文中各舉一例加以說明。
可安排學生先在小組內交流再在班上交流。
3、小結:要求學生從主要內容與寫作方法兩方面對全文作一個小結。教師在學生發(fā)言的基礎上總結全文。
明確:這是一篇關于生態(tài)問題的說明文。它向我們說明了什么是生物入侵以及生物入侵帶來的巨大危害,促使我們對這一特殊的生態(tài)現(xiàn)象高度警覺。我們學習這篇課文不僅能獲得一定的生態(tài)知識,還能培養(yǎng)我們對社會的責任感。另外,這篇課文結構嚴謹,層次分明,運用了列數(shù)字、舉例子、打比方等說明方法,為我們寫作說明文提供了借鑒。
五:延伸拓展
1、教師出示一只彩色粉筆,要求學生從列數(shù)字、舉例子、打比方這三種說明方法中至少選兩種方法對其作簡要說明。(每一小組推薦一個同學,看哪一組的同學說得最好。)
2、自然界還有哪些生物入侵者怎樣才能有效扼制生物入侵的現(xiàn)象現(xiàn)實生活中如果發(fā)現(xiàn)生物入侵者我們該怎么做
3、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搜集的關于生物入侵的資料,然后各小組推薦1~2份到班上展覽。(展覽安排在課后)
要求學生先在小組內討論,然后班上交流。
六:布置作業(yè)
1、選定身邊的一種生物入侵者,按照新聞體裁寫一篇不少于200字的消息,呼吁人們關注生態(tài)平衡。
2、查閱資料,了解達爾文的“物競天擇”和“適者生存”的理論。
教后反思:,教學是遺憾的藝術,在感覺有些值得肯定的同時,也有不少遺憾:
一、由于時間關系,課堂上容量很大,但無形中也產生了腳步匆匆的感覺,像拓展延伸部分,假如時間允許,同學們的討論可以更充分些,另外我還準備了一則名人名言作為課外積累,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沒有實現(xiàn),到下一節(jié)課時才補上的。
二、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很差。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回答問題或表達看法時,出現(xiàn)無法用準確的語言進行描繪的現(xiàn)象,究其原因,一是對生物入侵者缺乏了解,二是學生語言比較蒼白。這也是今后教學應該努力的方向。
三、教學設計與學生的表現(xiàn)和理想相距仍有一段距離,自己期待的高潮和精彩往往難以出現(xiàn),這說明教師自身應加強理論學習,提高自己的教育機智。-
生物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
1.積累課后“讀一讀,寫一寫”中詞語。
2.了解文中介紹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知識,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關情況。
3.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整體把握文章內容,提高閱讀科普文的能力。
過程和方法目標:
分析本文運用的說明方法,體會其表達效果。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了解生物“污染”,增強防范意識,為建設家園、保護家園而努力。
教學重點:
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把握文中所運用的說明方法。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如何看待在物種遷移過程中的“人為干預”?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過程中,強調“為受同類的食物競爭”和“不受天敵傷害”這兩個條件?
教學方法:
1.以學生自讀為主,教師設計閱讀題目指導學生自讀,幫助他們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探究文章的說明技巧。教師只作必要的點撥指導。
2.討論法。學生自由質疑,通過多種形式有討論合作探究,共同解決。
教具準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生物入侵者”是什么?大家對此可能會感到陌生。要知道,這正是人類自己挑起的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高度警覺,今天,我們將走進戰(zhàn)場,對這場“戰(zhàn)爭”作一番考察。
二、自主閱讀、整體感知
1.教師用多媒體展示以下問題,學生閱讀思考。
a.本文除了告訴我們什么叫生物入侵者,它還講了哪些內容?
b.你覺得學習本文應從哪些方面人手?試擬出本文的學習目標。
質疑問難、交流互動。
小組內交流:
(1)學生在自主閱讀的基礎上通過交流弄清文章內容,并共同擬定學習目標。
(2)將預習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在小組內提出并共同解決,如果有不能解決的問題,課下與老師、
班上交流:明確本文學習目標及主要內容。
明確學習目標(見前面的教學目標)
主要內容:本文還講了生物入侵帶來的巨大危害、造成生物入侵增多的原因和途徑、生物學和生態(tài)學界對“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態(tài)度以及目前世界各國對“生物入侵”采取的相應措施。
三、編寫提綱
教師用多媒體展示結構圖示,要求學生在空缺處填上相關內容。
引出話題:介紹什么是生物入侵者(1段)
擺出現(xiàn)象:--( 段)
《生物人侵者》探究原因:--( 段)
揭示態(tài)度:--( 段)
采取措施:--( 段)
四、寫法探究
1.探究學習本文所采用的說明順序
a.常見的說明順序有哪些?本文采用了什么說明順序?
b.探究本文這樣安排說明順序的好處。
學生討論后明確:運用邏輯順序符合人們的認知規(guī)律,且使文章結構嚴謹、層次分明。
2.探究學習本文所采用的說明方法
a.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學生討論后教師板書:列數(shù)字、舉例子、打比方
b.找出文中運用上述說明方法的.相關語句。
(將學生分成三大組,每一組找一種說明方法的相關語句,看哪一組找得又快又好)
C.說說列數(shù)字、舉例子、打比方的說明方法的作用,并從文中各舉一例加以說明。
可安排學生先在小組內交流再在班上交流。
五、小結
要求學生從主要內容與寫作方法兩方面對全文作一個小結。
教師在學生發(fā)言的基礎上總結全文。
明確:這是一篇關于生態(tài)問題的說明文。它向我們說明了什么是生物入侵以及生物入侵帶來的巨大危害,促使我們對這一特殊的生態(tài)現(xiàn)象高度警覺。我們學習這篇課文不僅能獲得一定的生態(tài)知識,還能培養(yǎng)我們對社會的責任感。另外,這篇課文結構嚴謹,層次分明,運用了列數(shù)字、舉例子、打比方等說明方法,為我們寫作說明文提供了借鑒。
六、延伸拓展
教師出示一只彩色粉筆,要求學生從列數(shù)字、舉例子、打比方這三種說明方法中至少選兩種方法對其作簡要說明。(每一小組推薦一個同學,看哪一組的同學說得最好。)
自然界還有哪些生物入侵者?怎樣才能有效扼制生物入侵的現(xiàn)象?現(xiàn)實生活中如果發(fā)現(xiàn)生物入侵者我們該怎么做?
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搜集的關于生物入侵的資料,然后各小組推薦1~2份到班上展覽。(展覽安排在課后)
要求學生先在小組內討論,然后班上交流。
七、布置作業(yè)
抄寫“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并從中任選五個詞語寫一段話。(不超過150字)
板書設計:
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邏 舉例子
“生物入侵者”的危害 輯 列數(shù)字
對待“生物入侵者”的態(tài)度 順 打比方
世界各國采取的對策 序
教學后記:
學生通過學習本文,增強了防范意識,了解了生物“污染”。
生物教學設計13
新一輪課改強調課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識的載體,而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求新知識的過程,教師和學生是課程的有機構成部分,是相互作用的主體,同時也是課程的創(chuàng)造者;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要構建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意識和懷疑意識,鼓勵學生對教師的超越,贊賞學生獨特性和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積極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從實踐中獲取知識和歸納總結的能力。基于上述認識,在“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和影響”一節(jié)的教學設計中,我們做了一些嘗試,獲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1. 教材分析
生物圈中的各種生物,都離不開環(huán)境對他們的影響。那么,生物又是怎樣適應和影響環(huán)境的呢?教材是按照“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和“生物對環(huán)境的影響”兩部分編寫的。第一部分出示了幾幅圖片,試圖使學生通過觀察、分析圖片,理解生物的生活都是與環(huán)境相適應的;第二部分是讓學生通過“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的探究活動,理解生物對環(huán)境是有影響的。最后總結:生物與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欣欣向榮的生物圈。
2. 設計思想
一般在設計這樣的教學內容時,教師往往會考慮用兩節(jié)課的時間完成。第一課時:讓學生在課前收集資料和圖片,課上組織學生討論、分析,最后總結得出“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第二課時:重點組織學生做“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的研究活動。筆者認為,第一課時若能用一些看得見、摸得著、相對真實的實物(或標本),讓學生能近距離、全方位地進行觀察和分析,深切感受生物與環(huán)境的協(xié)調關系,比單純地看圖、找資料、得結論要好得多。所以,我們想通過創(chuàng)設一定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生物學知識,提出相應的問題,然后再利用學校有限的資源,通過“給生物找個家”的活動,讓學生更直接、更親近地去領悟自然界中的每一種生物都具有與其生活環(huán)境相適應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活方式。在課堂上,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觀察和思考、體驗和合作學習,使學生在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水平的基礎上建構起新的認知層次,理解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現(xiàn)象是普遍存在的,同時生物也影響環(huán)境。
3. 教學目標
。1)結合圖片資料和標本,學會從多角度去觀察和分析“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和影響”,了解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生活方式與環(huán)境相適應。
(2)通過觀察圖片資料、標本,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分析綜合信息的能力;通過小組討論,在合作學習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概括和表達的能力以及科學探究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生物素養(yǎng)。
。3)理解人類是自然界的組成部分,人和其他生命與環(huán)境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4. 課前準備
準備三四幅具有代表性的圖片;幾種不同環(huán)境下生活的生物標本(動物、植物),用布將這些標本罩上并編號;放大鏡;學生分成七八個小組,圍坐在放有標本的實驗桌周圍。
5. 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出探究課題。
教師連續(xù)展示精心挑選的美麗的自然風景畫,然后向學生提問:看完這些畫,大家有什么感覺。
教師用語言來激發(fā)學生對自然界和諧美的共識;每當人們提到遼闊的草原,就會想到綠草和牛羊;提到茂密的森林,就會想到悠然自得的小動物;提到浩瀚的海洋,就會想起海洋中斑斕的海底世界和海面上飛翔的海鷗……但是,如果我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看到牛羊在水里泡著、魚在樹上掛著、鳥在地上躺著,我們會覺得很不舒服,認為是不和諧的。
生物教學設計14
一、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1、運用顯微鏡觀察草履蟲的裝片。
2、識別單細胞生物草履蟲的細胞結構。
3、說明單細胞生物是依靠一個細胞完成生命活動的。
(二)過程與方法
1、合作互助:學生在課前收集草履蟲有關生命活動的資料(自主學習,初步認識草履蟲的形態(tài)結構)并可在課堂交流。
2、實驗驗證:設計實驗,實施實驗,驗證草履蟲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命活動。
3、得出結論:單細胞生物可以獨立完成生命活動。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認同細胞是生物體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
2、實驗過程中,養(yǎng)成實事求是和形成嚴謹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
3、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物學的情感,增強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二、學情分析:
1、本課教學內容針對的是七年級的學生,由于年紀小,大腦興奮中心容易疲勞,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需要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不斷變換教學方式給予刺激和加強。而我教授的七年級19/20/21班,班級的學習氛圍濃厚,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敢于討論和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也愿意動手進行實驗操作,從在課前分組布置收集資料任務時,馬上就表現(xiàn)出相應的熱情。
2、通過之前的學習,該班學生已有一定的實驗操作能力即顯微鏡操作和臨時裝片的制作,具有小組合作的探究能力。
3、學生對單細胞生物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但是學生對單細胞生物如何生活,以及其具體結構還缺乏系統(tǒng)的認識。
三、教材分析
本節(jié)選自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三章第三節(jié)。以實驗觀察一個細胞的生物體生命活動為主線,以細胞的結構、生活以及是構成多細胞生物體的基本單位等知識為基礎,通過合作學習、實驗驗證等多種方式讓學生理解一個細胞的生物體可以獨立生活,多細胞生物體的生命活動的單位仍然是細胞,所以本節(jié)是第二單元《生物和細胞》的歸納和總結──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單位。
通過這節(jié)課學習還可以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素質,如讓學生分組收集其小組對草履蟲有關生命活動感興趣的資料,再對草履蟲進行實際觀察,設計草履蟲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的探究實驗等,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描述單細胞生物可以獨立完成生命活動。
難點:
1、運用顯微鏡觀察制作草履蟲裝片
2、探索觀察草履蟲的各項生命活動
五、教學過程
(一)課前的資料收集
在課前安排學生分學習組,利用網絡和書籍收集,請每個小組針對自己所感興趣的草履蟲的生命活動查找資料,在課前將所收集的資料制作成PPT幻燈片。教師可以提示包括:
1、草履蟲的結構特點:觀察草履蟲的圖片,認識草履蟲的形狀特點、了解其身體結構、運動情況、如何取食、怎樣進行生長繁殖等。
2、草履蟲的生活環(huán)境:草履蟲是生活在陸地還是水中?一般出現(xiàn)在哪里?它對環(huán)境生活的要求有什么?
通過課前資料的收集,一方面做到課內與課外的結合,在動態(tài)之中進行自主性學習;另一方面擴大學生的閱讀量與知識面,拓展課本中的內涵;此外,在課堂的教學中這些知識可以作為學生設計實驗的依據(jù),同時也能在實驗中讓學生驗證所收集到的資料的真實性,從中又可以做到收集與處理信息能力的培養(yǎng),在其過程中不僅培養(yǎng)學生的個人能力,還加強了小組合作能力。
(二)課堂流程設計
1、合作展示,激趣引入
1.1合作展示:在本節(jié)課之前呢,老師布置任務,希望大家利用書籍和網絡,查找收集有關草履蟲生命活動的資料,制作ppt傳到老師的電腦里,通過學生分組收集資料自主學習,在課堂前花大約五分鐘的時間,讓每個小組派代表向全班同學展示自己小組收集的對草履蟲相關生活感興趣的資料,談談每個小組對草履蟲的認識。學生在講時,教師快速在黑板上板書他們收集的資料。
1.2激發(fā)興趣:總結每個小組的收集情況(學生收集到草履蟲的資料有草履蟲的細胞圖片、名字的由來、生活環(huán)境、運動方式、取食消化,繁殖的方式等),從資料上認識到草履蟲是一個具有生命體的'生物,但是學生并未親眼見到草履蟲,它真的具有生命體的特點嗎?引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從而自然的過渡到新課題。
2、步步拓展,完成探究
為什么要選擇草履蟲作為我們觀察的材料?原因是因為草履蟲和好培養(yǎng),可以利用稻草(由于草履蟲在水稻田干涸時往往以包囊形式附著在稻草根部),加水培養(yǎng)出來(展示實物)。我們每位同學的實驗桌上都放有草履蟲的培養(yǎng)液,請學生用肉眼觀察一下草履蟲。你能看到他們嗎?有的同學說什么也看不見,有的同學說看見一些白色的小點,總之草履蟲體型很小,如果用肉眼很難看清他的生命活動,那么,要觀察它,就需要借助──顯微鏡了,大家還記得顯微鏡是怎樣操作的嗎?
2.1環(huán)節(jié)一:回憶顯微鏡的操作,請一位學生上來實際操作顯微鏡的使用,邊講解邊操作,如果有操作錯誤,可請同學進行糾正(養(yǎng)成學生是學習主體的意識)。第一步,取鏡安放;第二步,對光,強調用低倍鏡對光,視野雪白為止。
2.2環(huán)節(jié)二:進行臨時裝片的制作,請一位同學上來實際進行草履蟲臨時裝片的制作,邊講解邊操作,第一步取潔凈載玻片;第二步取草履蟲培養(yǎng)液(注意他取的是上層還是下層);第三步蓋上蓋玻片(是否用棉花);第四步是觀察玻片。利用顯微投影儀,觀察他做的裝片。根據(jù)其裝片情況提問題。
教師預設問題:(1)草履蟲的數(shù)量:為什么草履蟲出現(xiàn)的少?取的是下層;為什么草履蟲出現(xiàn)的多,取的是上層,解釋這是因為草履蟲喜光,而且其生活需氧,故其主要生活在水層的上層,所以取的時候要取培養(yǎng)液的上層。(2)草履蟲跑得快我們能看到草履蟲但是它的運動卻很快,利用實驗桌上的實驗器材,想個什么辦法呢?學生的回答用鹽水,但是可能引起細胞失水;利用棉花纖維阻擋。強調棉花的量不能太多,否則不易觀察。展示教師提前做的一張片子,進行示范。
2.3環(huán)節(jié)三:探究草履蟲對外界刺激作出的反應,我們在學習生物的特征時,知道生物可以對外界的刺激做出反應,稱之為應激性,讓學生回憶應激性的意義──趨利避害。那么草履蟲可以做出這樣的反應嗎?引導學生從草履蟲喜歡什么樣的環(huán)境(利),討厭什么樣的環(huán)境(害)思考,再依據(jù)之前所學的科學的探究方法──實驗法(通過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實驗──實施實驗──得出結論的科學探究過程),設計實驗進行探究,結合學案,完成上面的相應內容,討論出方案的同學可以分享其實驗方案。請學生上講臺講解他們的設計方案(互助合作學習,完善實驗方案)。
教師設置幾點疑問:第一:我們能不能蓋上蓋玻片?不能,所以注意不要讓水滴打濕鏡頭。第二:觀察應激性該用低倍鏡還是高倍鏡呢?低倍鏡,看到的數(shù)量多,易于統(tǒng)計。
2.4環(huán)節(jié)四:實際操作觀察草履蟲,讓學生有15—20分鐘的操作時間,觀察草履蟲的結構、運動方式,結合教材70頁的草履蟲的結構圖,思考這些結構和草履蟲的生命活動有什么關系?完成草履蟲應激性實驗,同時將觀察到的結構、現(xiàn)象記錄在學案上。
3、歸納整理,總結交流
3.1請同學說說草履蟲的運動是怎樣完成的:草履蟲的體表周圍有許多的纖毛,草履蟲是纖毛擺動著旋轉運動的。
3.2請同學說說草履蟲的觀察到的細胞結構:能看到食物泡嗎?草履蟲身體里所有的食物泡一樣大嗎?說明了什么?
教師利用不同顏色的兵乓球代表食物、食物泡、食物殘渣,利用草履蟲模型,展示食物消化的過程:草履蟲食物是微小的細菌和浮游生物,通過口溝纖毛擺動,細菌和微小浮游生物進入細胞內,形成食物泡。食物泡隨著細胞質的流動逐漸消化和吸收。不能消化的食物殘渣由胞肛排出體外。
3.3讓學生談談你所觀察到的應激性的實驗結果:在清水和培養(yǎng)液中,草履蟲選擇待在培養(yǎng)液一邊;當在培養(yǎng)液中加入食鹽后,草履蟲往清水一邊移動,說明其可以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3.4同學們還觀察到它的其他生命活動嗎?可能會有學生會談到他的分裂生殖。或者呼吸方式等。
通過上述教師引導性提問,讓學生總結出:通過我們的實驗觀察,了解到草履蟲雖然只有一個細胞,但是它一樣可以運動,可以消化食物,排除食物殘渣,也能夠對外界刺激做出相應的反應,有的同學還觀察到草履蟲通過細胞分裂產生下一代進行繁殖等特征,得出結論──單細胞生物也可以獨立完成生命活動。所以我們說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4、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系,讓學生通過閱讀教材70頁的內容,談談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系。有益的一面是:單細胞生物是魚類的餌料,草履蟲能凈化污水(展示未處理的生活污水和草履蟲處理過的生活污水的差別);有害的一面是:寄生于人體,危害人類健康。如瘧原蟲、痢疾內變形蟲,造成赤潮,危害漁業(yè)(展示視頻今年夏季在我國深圳東部地區(qū)的赤潮現(xiàn)象)。
5、結束(并引出下節(jié)課的思考),細胞是對大多數(shù)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但是在自然界中還是有一些特例,下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學習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體──病毒,是如何生活的。
六、課后反思
生物學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研究自然界中一切物質的運動、物質結構及變化、物質相互作用的基本規(guī)律的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科學的嚴謹性。而新課程標準的三大理念“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和倡導探究性學習”,在教學設計中通過具體的點滴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逐步實現(xiàn)。如本節(jié)課讓學生收集資料自主合作學習,對單細胞生物生命活動的觀察,體驗到“只有一個細胞的生物體也可以獨立進行生命活動”。
盡管我們提倡學生從自主的探究學習中尋找問題的答案。但短短的課堂時間、簡單的實驗室設備和學生現(xiàn)有的科學素養(yǎng)都不可能完成對所有問題的探究活動。所以為了滿足學生在短時期學到學科的基本知識和學科結構的目的,在許多情況下探究學習的過程被簡化。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就著重提出了“設計實驗”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幾個小而關鍵的問題,讓學生嘗試解決。既體現(xiàn)了探究式學習的理念,也降低了學習難度。
生物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篩選信息,把握課文說明的主要內容。
2、學習本文使用的說明順序。
3、學習本文使用的說明方法及表達效果。
德育目標:通過學習本文,提高學生環(huán)保意識。
教學重、難點:學習本文使用的說明順序、說明方法及表達效果。
教學方法: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
多媒體教學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提及環(huán)境保護,通常,我們常規(guī)思維中的環(huán)保指的是亂砍濫伐、濁水橫流等,生物入侵卻不被人所了解。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梅濤的《生物入侵者》中,看看他會向我們介紹哪些有關環(huán)境保護的新知識。(板書課題)
二、學生篩選信息,把握文本內容:
要求:邊讀邊用筆在課文中圈、點、勾、畫,找出你認為最有價值的信息。
成果展示:我從課文中了解到了——什么叫生物入侵者?
——生物入侵者的危害
——生物入侵的途徑
——人們對生物入侵者的態(tài)度
——各國對生物入侵者的措施
三、深入文本,理清文章說明順序
作者向我們介紹了諸多有關生物入侵者方面的知識,你是如何知道的?請從文中找出關鍵的語句加以分析。
專家們把這種原本生活在異國他鄉(xiāng)、通過非自然途徑遷移到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中的“移民”稱為“生物入侵者”。 ——介紹什么是
它們不僅會破壞某個地區(qū)原有的生態(tài)系統(tǒng),而且還可能給人類社會造成難以估量的經濟損失。 ——引出下文的危害
“生物入侵者”在給人類造成難以估量的經濟損失的同時,也對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種以及物種的多樣性構成極大威脅。 ——承上啟下
事實上許多“生物入侵者”正是搭乘跨國貿易的“便車”達到“偷渡”目的的。
——介紹入侵途徑
6—7段——人們對生物入侵者的態(tài)度
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已開始認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并采取了相應措施。
——措施
教師小結:由此,我們可以通過這篇事理性說明文中的關鍵性語句很清晰的看到作者為我們鋪設的寫作思路,什么是生物入侵者?(說明對象)再擺現(xiàn)象:生物入侵者的危害,接著探究原因,最后寫人們對待生物入侵者的態(tài)度和采取的措施。基本上是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邏輯思路展開的。這種從現(xiàn)象到本質的說明順序,我們稱它為邏輯順序。
四、探究文中說明方法及表達效果
對于這樣一篇事理性說明文,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就讓我們同學輕松的了解說明的內容,除了清晰的條理外,作者在說明的語言上還有哪些特色?
[列數(shù)字。如“從二戰(zhàn)至今,關島本地的11種鳥類已有9種被棕樹蛇趕盡殺絕,僅存的兩種鳥類的數(shù)量也在與日俱減,隨時有絕種的危險。”這個數(shù)字的變化清楚地說明“生物入侵者”對自然生態(tài)的危害。
[舉例子。舉出蒲公英和山間溪水中的魚蝦的繁殖時間和空間跨度非常有限的例子,是為了證明“在人類文明的早期,陸路和航海技術尚不發(fā)達,自然界中的生態(tài)平衡并沒有受到太大破壞”這種說法。
[打比方。例如“生物入侵者”本身就帶有比喻意義,它告訴人們:這一類“入侵者”的'行為,會給人類與自然帶來危害;
下定義用簡明的語言對某一概念的本質特征作規(guī)定性的說明。下定義能準確揭示事物的本質,是科技說明文常用的方法。
例如文中,作者運用了下定義的說明方法,給生物入侵者下定義:“把這種原本生活在異國他鄉(xiāng),通過非自然途徑遷移到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中的‘移民’稱為‘生物入侵者’。”語言簡明、扼要、準確。
五、拓展和遷移
下定義說明方法的使用:
閱讀并提取下列材料的要點,給“創(chuàng)造性思維”下定義。
創(chuàng)造思維教學以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為目標。創(chuàng)造性思維具有以下特點: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結果對于思考者而言,具有新穎性和價值性;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非傳統(tǒng)的,具有高度機動性和堅持性的思維活動;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任務是將原來模糊的、不明確的問題清楚地勾畫出來,或提出某種方案加以解決。
六、 小結反思:
學生談談這堂課我們的收獲。
教師小結:本課,我們通過篩選信息,分析段落間的關鍵語句,理清了作者在說明生物入侵者這一問題時抓住從現(xiàn)象到本質的邏輯說明順序,同時運用下定義、列數(shù)字,舉例子和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加以說明,形象而生動。同時,也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們都應加入到環(huán)境保護的行列中,讓我們共同的地球母親永遠創(chuàng)造健康、美麗!
《生物入侵者》說課稿
《生物入侵者》這篇科普說明文是八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第十九課,本課屬于一篇自讀課文。該單元目標要求:培養(yǎng)注重觀察、講究實證的科學態(tài)度,求實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學習正確的科學方法。閱讀中,還要注意說明的順序和方法;要學會默讀,有一定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篩選信息。結合本課特點和單元訓練要求,充分利用信息資源,為學生打開通向科學殿堂的大門,讓學生成為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有心人。在認真閱讀文本,吃透單元要求,領會課改精神的前提條件下,我準備采取對話式教學,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探索精神。我想經過默讀、思考、研討、評價等環(huán)節(jié),最終提高學生閱讀說明文的能力,激發(fā)學生求實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
一、教學目標設計體現(xiàn)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理解“生物入侵者”的含義,把握“生物入侵者”的特點;(2)理清本文說明順序,分析本文說明方法,體會表達效果;(3)品析本文生動、形象的語言。
過程與方法:(1)運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直觀感受“生物入侵者”的危害。(2)設計由淺入深的問題,使學生在自讀基礎上掌握閱讀說明文的基本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了解生物入侵的有關情況,提高警惕,培養(yǎng)學生責任感,增強學生保護家園的意識。
重點:掌握本文所使用的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
難點:品析本文生動準確的說明語言,理解生物入侵者的特點。
教學本課,我采用的教學思路是“板塊式思路”,將課堂教學課程有機切分為四個板塊:視頻播放,引發(fā)興趣;適時設疑,合作探究;拓展延伸,激發(fā)責任;體驗反思,分組作業(yè)。
二、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要求初中屬于基礎教育階段,夯實語文基礎很重要,我要求學生必須預習課文,并完成約定俗成的作業(yè),即重點字詞的收集,我喜歡的句段摘抄,讀后感受一說為快。由于預習安排扎實,學生也養(yǎng)成自覺預習的習慣,課堂教學節(jié)奏加快,學生效率提高。
(二)導語設計為了將學生的注意力快速引入課堂,我采取先聲奪人的辦法,模仿《有的人》的開頭,設計了“有的生物,他活著,別的生物就不能活;有的生物,他活著,人類就不能好好地活,這絕非危言聳聽,不信,請看一段視頻!钡膶дZ。
(三)視頻選擇網上有關生物入侵者的視頻很多,我從入侵者的種類,入侵途徑,危害程度等方面考慮,選擇加拿大一枝黃(陸地植物)、火蟻(昆蟲)、水葫蘆(水生植物)三個視頻。為了讓視頻有效發(fā)揮作用,服務教學,我將視頻精心剪輯,為學生進入文本,理解生物入侵者的含義,了解生物入侵者的特點打好基礎。
(四)課題展示如何將課題展示給學生,讓學生直觀快速理解標題中的“入侵”?我將“入侵”做了細微變化,將“入侵”采用進入播放方式,簡單動畫,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很容易理解“入侵”的含義。
(五)問題設計圍繞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三個問題(投影片展示),要求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讓學生閱讀課文做到有的放矢,讓學生由看視頻的只可會意,發(fā)展到看課文又能言傳的飛躍。
(六)課堂點撥學生回答問題一,我及時糾正點撥。
你認為“生物入侵者”有哪些特點?“生物入侵者”和“非生物入侵者”有什么區(qū)別?(點撥:結合文段1、2相關信息回答)
完成第二個問題,我主要糾正學生語言概括能力,語言要圍繞體現(xiàn)生物入侵者的特點來組織。(點撥:點明名稱、遷移地、遷移途徑、帶來危害)
完成第三題,畫出段首句,理清寫作順序。歸納小結,(第五張投影片)
好的說明文,不僅有條理的介紹科學知識,而且為了使讀者全面了解說明對象特點,會使用多種說明方法,本文運用哪些說明方法?(第六張投影片)
品味語言考考你。(打開第七張投影片)
點撥:如“捕食鳥類,偷襲鳥巢,吞食鳥蛋”用排比句刻畫一個步步逼近,趕盡殺絕的“地頭蛇”的嘴臉;“逃出藩籬,嘯聚山林,為害一方”一群拉幫結伙,打家劫舍,占山為王的“山大王”形象昭然若揭。語言生動形象,幽默風趣。諸如此類的詞句還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七)拓展延伸為了加深印象,激發(fā)學生責任感,我選取三個圖片,他們的名字讓人毛骨悚然,危害觸目驚心。讓學生看后結合第四幅圖,用一句話說出感受。(打開第八張投影片)
人類為了利用生物謀取利益,結果引火燒身,卷入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中,真是飲鴆止渴。如何對待生物入侵者,生物學和生態(tài)學界有兩種態(tài)度,一些學者主張“物競天擇”的法則,更多學者反對,認為自然調節(jié)過程太漫長,擔心本土物種絕種,研究人員積極進攻。(播放視頻二,即投影片九)此視頻是開頭兩個視頻的后半部分。采納它既體現(xiàn)課堂首尾呼應的特點,又體現(xiàn)人類在扼制生物入侵者方面付出的艱辛,激發(fā)學生憂患意識。
(八)體驗反思,分組作業(yè)生物入侵者和人類的這場戰(zhàn)爭看來是一場持久戰(zhàn),我們該怎么辦?在我們身邊是否也有生物入侵者?(打開投影片十一)
近年在我國興起草坪熱,絕大多草種來自國外,這很讓專家擔憂,他們是否會成為入侵者?“三葉草”在縣城綠化帶,鄉(xiāng)間道旁繁茂生長;這是我在縣城周邊麥田自拍一段錄像。(打開視頻三,即第十二張投影片)農民把它稱作“毒麥”,(老師手拿采集標本,讓學生看)我不能給你們,如果它是入侵者,你們隨手亂扔,豈不成了它們的幫兇?為了讓本課學習能起到“余音繞梁”的效果,我設計了三個作業(yè)題,這些作業(yè)重在誘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讓文學成為通向生活天地、科學領域的橋梁,把課堂語文引向廣闊的生活中。(打開第十三張投影片)
設計意圖:擷取身邊事例,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的熱情,學以致用,解決實際問題。激發(fā)學生科學興趣,增強學生責任感。
【生物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生物教學設計08-31
生物教學設計01-28
表里的生物教學設計04-02
《生物的特征》教學設計07-18
生物教學設計【推薦】02-23
生物教學設計【熱】02-23
【熱門】生物教學設計02-23
生物教學設計【熱門】02-23
【精】生物教學設計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