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歷史的知識點(匯編15篇)
在日常過程學習中,大家對知識點應該都不陌生吧?知識點在教育實踐中,是指對某一個知識的泛稱。為了幫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識點,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七年級上冊歷史的知識點,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級上冊歷史的知識點1
一、戊戌變法的背景
(一)國內背景:1.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有了初步發(fā)展,為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參與政治活動提供了條件;2.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中國面臨瓜分危機。
(二)國際背景:1.日本明治維新的影響;2.法國啟蒙運動的影響。
二、戊戌變法的經過
(一)序幕:“公車上書”
1.時間:1895年
2.直接原因:《馬關條約》的簽訂
3.領導人:康有為和梁啟超
4.上書內容:反對同日本議和,請求變法圖強。
5.結果:由于封建頑固派的阻撓,沒有上書到光緒帝手中。
6.意義:揭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
(二)展開:宣傳維新變法思想
康有為和梁啟超創(chuàng)辦《萬國公報》,在北京組織強學會,后把《萬國公報》改名為《中外紀聞》,作為強學會的機關報發(fā)行。
(三)高潮:百日維新
1.時間: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
2.內容:政治、經濟、思想文化、軍事四個方面(見書)
3.1898年是舊歷戊戌年,因此稱這次革命為“戊戌變法”。
(四)結果:慈禧發(fā)動“戊戌政變”標志著戊戌變法的失敗。
(五)失敗原因:
1.客觀原因:以慈禧為代表的頑固派勢力遠遠大于維新派。
2.主觀原因:資產階級維新派自身的階級局限性,不敢發(fā)動人民群眾,只依靠一個并無實權的光緒帝。
(六)教訓:資產階級維新派不能擔負起救國救民的歷史重任,改良主義道路在中國行不通。
七年級上冊歷史的知識點2
1.秦農民起義的.原因:(1)賦稅、徭役繁重(2)刑法殘酷(3)秦二世更加殘暴
2.陳勝.吳廣起義,公元前209年,在大澤鄉(xiāng)爆發(fā)農民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農民起義。
3.公元前207年,項羽以少勝多,在巨鹿打敗秦軍主力。秦朝統(tǒng)治者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
4.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歷史上稱為西漢。劉邦就是漢高祖。
七年級上冊歷史的知識點3
第一單元史前時期中國境內人類的活動第1課中國早期人類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謀人
1、發(fā)現地點:云南省元謀縣;
2、生活年代:距今約170萬年;
3、生活情況: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發(fā)現意義:元謀人是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
二、北京人
1、發(fā)現地點: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約70萬—20萬年;
3、體貌特征:上肢與現代人相似,能夠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產工具)
4、生產生活狀況采集、狩獵;
會使用天然火,會保存火種;
5、社會組織:過群居生活,原始社會。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類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內涵最豐富、材料最齊全的直立人遺址。
三、山頂洞人
1、遺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龍骨山頂部,距今約三萬年;
2、體貌特征:已經具有現代人類的特征;
3、生產工具:磨已掌握鉆孔光技術和磨制技術(骨針);
4、觀念:已經有了審美的觀念。
第2課原始的農耕生活我國古代關于農耕的傳說
。1)伏羲氏:結網捕魚,創(chuàng)立八卦;
。2)神農氏:教民播種,嘗遍百草。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原始居民距今年代生活地區(qū)房屋樣式半坡人距今約6000千年黃河流域的陜西西安半地穴式圓形房屋河姆渡人距今約7000千年長江流域的浙江余姚干欄式房屋生產工具使用磨制石器、制作骨器、使用磨制石器,如骨耜;角器等原始農業(yè)(種植作物)原始畜牧業(yè)(飼養(yǎng)業(yè))原始手工業(yè)制作彩陶和樂器;會紡織、制造陶器、玉器和樂器;會雕制衣種植水稻種植粟飼養(yǎng)豬、狗;打獵捕魚飼養(yǎng)豬、狗和水牛刻,懂得使用天然漆
二、原始農業(yè)的發(fā)展
1、興起時間:約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興起地區(qū):黃河、長江、淮河等流域;
3、標志:農作物種植、家畜飼養(yǎng)的出現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發(fā)展;
4、意義:為古代文明社會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
看圖:課本第6頁半坡居民原始復原圖和第8頁河姆渡居民復原圖:
(1)河姆渡原始居民為什么要建造干欄式房屋呢?
姆渡人生活在長江流域,因為南方地區(qū)潮濕溫熱,既能通風防潮,又可防蛇蟲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生活在黃河流域,氣候干旱寒冷,風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風擋雨,又可以保暖。
。3)兩種房屋結構的不同,是由什么決定的,說明了什么?
是由不同的地理環(huán)境和自然條件決定的。說明當時的人們已經能夠與自然協(xié)調發(fā)展,已經能夠適應自然環(huán)境。
(4)從中得到什么啟示?
人類的生產生活必須要順應大自然的規(guī)律,做到因地適宜、科學合理。
比較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異同:
不同點
、俚乩砦恢貌煌喊肫氯颂幱邳S河流域,河姆渡人處于長江流域;
、诜N植的農作物不同:半坡人種植粟,河姆渡人種植水稻;
③建造的房屋不同:半坡人住半地穴式圓形房屋,河姆渡人住干欄式房屋;
、苤谱鞯牟侍账囆g風格不同。
相同點
、俣继幱谀赶凳献迳鐣姆睒s時期(都處于原始社會后期);
、谠嫁r業(yè)和原始畜牧業(yè)發(fā)展;
、鄱紩ㄔ旆课,過定居生活;
、芏际褂媚ブ剖;
、荻紩圃焯掌饔绊
農耕文明的發(fā)展導致剩余產品的出現,進而出現了貧富分化和私有制,最終促使國家出現。從原始社會到階級社會,這是歷史發(fā)展的巨大進步。
第3課遠古的傳說一、炎黃聯(lián)盟
1、阪泉之戰(zhàn):黃帝打敗炎帝,炎黃聯(lián)盟形成。
2、涿鹿之戰(zhàn):炎黃部落打敗蚩尤部落。
3、影響:華夏族逐漸形成,炎帝、黃帝被尊崇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傳說中炎帝和黃帝的發(fā)明——反映了我國原始社會晚期的社會發(fā)展水平。
1、炎帝的貢獻:
。1)教民開墾耕種,制作生產工具,種植五谷和蔬菜;
。2)制作陶器,發(fā)明紡織,會煮鹽,教人們通商交換。
(3)制作樂器琴瑟,有最早的圖文和歷法知識。
2、黃帝的貢獻:建造宮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教人煉銅,發(fā)明了弓箭和指南車。
3、黃帝時期:倉頡創(chuàng)造文字,伶?zhèn)愔谱饕袈,隸首發(fā)明算盤,嫘祖擅長紡織并會繅絲。
三、堯、舜、禹的禪讓
1、禪讓制的含義:將部落首領位子傳給賢德之人。
2、推舉人才的標準———賢德之人(德才兼?zhèn)?以身作則);
3、禪讓制的實質:民主推舉部落聯(lián)盟首領的制度(民主推選、首領沒有特權)
4、繼黃帝之后,用“禪讓制”推舉出的首領有堯、舜、禹。
5、大禹治水:與群眾同甘共苦,三過家門而不入,治水有功。體現了刻苦耐勞,堅持不懈,大公無私的精神。
第二單元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第四課早期國家的產生和發(fā)展
。ㄒ唬┫某呐d衰(夏朝是奴隸社會的形成時期)
1、建立:約公元前20xx年,禹建立夏朝,這是我國歷第一個奴隸制王朝,標志著中國早期國家的產生。
2、“家天下”局面。家天下的局面是從啟開始的。
啟繼承父位,成為夏朝第二代國王,標志著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標志著“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
3、鞏固統(tǒng)治:建立了軍隊,制定刑法,設置監(jiān)獄,制定夏歷。
4、都城遺址;二里頭遺址;
5、滅亡:桀統(tǒng)治殘暴,約公元前1600年被商湯所亡。
(二)商朝(商朝是奴隸社會的發(fā)展時期)
1、建立:約公元前1600年,湯建立商朝。
2、盤庚遷殷:盤庚遷都至殷,統(tǒng)治穩(wěn)定。
3、滅亡:商王紂統(tǒng)治殘暴,約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紂,雙方在牧野大戰(zhàn),商朝滅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稱西周。
動腦筋: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紂為什么會取得勝利?
。1)引起民憤
。2)商湯和周武王伐無道、除暴君深得民心。
。3)重用賢人,聯(lián)合周邊小國。
(三)西周(西周是奴隸社會的鼎盛時期)
1、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京,史稱“西周”
2、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穩(wěn)定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疆土。
(2)內容:
、僦芡醺鶕夑P系遠近和功勞大小,將宗親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們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權力,建立諸侯國;
、谥T侯具有較大的獨立性,但需要向周王進納貢物,并服從周王調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內進行再分封。
。3)分封制的意義或作用:保證了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穩(wěn)定了政局,擴大了統(tǒng)治范圍。
(4)實質:確立了周王朝的社會等級制度。
。ㄎ髦軙r期社會等級:周天子→諸侯→卿大夫→士)
(5)弊端:諸侯國具有較大的獨立性。當諸侯國力量強大后,會威脅到周天子的統(tǒng)治地位,最終導致春秋戰(zhàn)國的戰(zhàn)亂與紛爭。
3、滅亡:公元前841年,周厲王時發(fā)生國人。公元前771年,周幽王時,西周被犬戎族所亡。
(四)東周建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陽,史稱東周。
總結討論:
(1)夏、商、西周三朝滅亡的共同原因。
都是由于國君暴虐無道,統(tǒng)治殘暴、腐敗,失去民心。
。2)從夏朝和商朝滅亡中我們能得什么啟示?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对娊洝废摹⑸、周的更替:
朝代建立時間滅亡時間都城開國君亡國之主君桀夏約前20xx約前1600陽城年年禹商約前1600前1046年幾次遷都,湯年盤庚時把都城遷到殷紂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周東周前770年前221年鎬京洛邑周武王周幽王周平王
第5課青銅器與甲骨文
北京人、山頂洞人時期用的生產工具是什么?打制石器石器時代河姆渡人、半坡人時期用的生產工具又是什么?磨制石器
夏商西周時期用的生產工具又是什么呢?青銅器青銅時代
一、青銅器的高超工藝:
1、青銅器的成就:
。1)原始社會后期:出現青銅器,代表是甘肅地區(qū)齊家文化遺址出現銅鏡。
。2)商周時期:
、儆猛九c功能:主要用于飲食、祭祀及軍事等,功能由食器發(fā)展到禮器。
、谔攸c:青銅器種類豐富,數量眾多,制作工藝高超。
1司母戊鼎(迄今世界上出土的青銅器);
(3)代表:○
2四羊方尊(造型奇特);○
3利簋[guǐ]○
2、制作工藝高超:
。1)成分:銅錫、鉛;
。2)方法:泥范鑄造法
二、甲骨文記事:
1.甲骨文的含義:商周時期刻寫在龜甲和牛、羊等獸骨上的文字。
2.發(fā)現情況:1899年,清朝人王懿榮首次發(fā)現甲骨文。
3.記載內容:甲骨文記載內容豐富,涉及祭祀、戰(zhàn)爭、農牧業(yè)、管制、刑法、醫(yī)藥、天文歷法等
4.發(fā)現意義:
(1)甲骨文是中國發(fā)現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對中國文字的形成與發(fā)展有深遠的影響。
。2)證明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點:
1、造字特點:使用象形、指事、會意、形聲等造字方法。
2、影響:甲骨文已經具備了漢字的基本結構,是漢字形成與發(fā)展的重要階段。
第6課動蕩的春秋時期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史稱“東周”2、東周分為春秋和戰(zhàn)國兩個時期:
。1)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春秋是我國奴隸社會的結束時期。
。2)戰(zhàn)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是我國奴隸社會的結束時期。
名稱春秋時間前770——476年前475——前221年歷史特征奴隸制瓦解:諸侯不再聽從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強大的諸侯封建制度形成:兼并戰(zhàn)爭更頻繁,規(guī)模更大更殘酷,有統(tǒng)一的趨勢社會特點?戰(zhàn)亂與紛爭?春秋以爭霸為主戰(zhàn)國以兼并為主戰(zhàn)國
注釋:春秋,因魯國編年史《春秋》而得名;戰(zhàn)國,因各諸侯國連年爭戰(zhàn)而得名。
一、春秋時期的經濟發(fā)展:
1、農業(yè):春秋后期,鐵制農具和牛耕出現,促進了農業(yè)上的深耕細作。
2、手工業(yè):規(guī)模擴大。
3、商業(yè):出現商品交換市場、金屬貨幣。
二、王室衰微
1、原因:社會 動蕩,各種制度遭到破壞,分封制逐步遭到瓦解。
2、表現:
。1)周王室的統(tǒng)治勢力大減,已無力控制諸侯;
。2)諸侯不再聽從王命,各自為政;
(3)諸侯不再定期向天子納貢,導致周王室在財政上陷入困境。
3、結果: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諸侯國勢力崛起。他們競相稱霸,操控政治局面,實際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三、諸侯爭霸
1、背景:由于政治、經濟發(fā)展不平衡,各諸侯國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展開爭斗;民族間的矛盾也有所發(fā)展。
2、經過: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等先后稱霸中原;到春秋末期,長江下游的吳國和越國也先后北上爭霸。(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是齊桓公)
3、影響(結果):
。1)消極影響:給社會和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
。2)積極影響:
①在爭霸過程中,有的諸侯國被滅掉,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的疆域不斷擴展,加快了統(tǒng)一的步伐。
、诔霈F了大規(guī)模的民族交融。
第7課戰(zhàn)國時期的社會變化一、戰(zhàn)國七雄
1、七國形成:
(1)三家分晉:趙、魏、韓(公元前403年)
。2)田氏代齊(公元前386年)
。3)齊楚秦燕趙魏韓——東南西北到中間
2、社會狀況:兼并戰(zhàn)爭
。1)戰(zhàn)爭特點:規(guī)模很大,參戰(zhàn)兵力多,交戰(zhàn)區(qū)域廣,持續(xù)時間長。
。2)戰(zhàn)役:桂陵之戰(zhàn)、馬陵之戰(zhàn)、長平之戰(zhàn)
(3)戰(zhàn)爭結果:魏國、齊國、趙國、秦國先后崛起,秦國成為盛的諸侯國對東方六國構成威脅。
(4)影響:為加速結束分裂,實現國家統(tǒng)一奠定了基礎。
戰(zhàn)國七雄——相互兼并:時期戰(zhàn)國主要戰(zhàn)役桂陵之戰(zhàn)馬陵之戰(zhàn)交戰(zhàn)國家魏、趙、齊典故圍魏救趙影響魏、齊秦、趙減灶計紙上談兵齊國強大起來東方六國無力抵御秦軍的進攻長平之戰(zhàn)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戰(zhàn)爭的比較:春秋時期目的爭霸(成為霸主)戰(zhàn)爭特時間短、規(guī)模小、次數少點軍隊數軍隊數量較少,往往一天就能決定戰(zhàn)爭勝負量稱霸方強者通過召集盟會確立霸主地位式
戰(zhàn)國時期兼并(統(tǒng)一全國)時間長、規(guī)模大、戰(zhàn)爭頻繁幾十萬大軍,持續(xù)幾個月,死傷幾萬,甚至幾十萬強者吃掉弱者,進而統(tǒng)一中國
二、商鞅變法
1、背景:
。1)根本原因:戰(zhàn)國時期,鐵制農具和牛耕的使用進一步推廣,社會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新興地主階級的勢力增強。
(2)發(fā)展需要:為適應社會政治經濟的變化,各諸侯國統(tǒng)治者實行變法改革,確立新的政治經濟秩序,以求富國強兵,在兼并戰(zhàn)爭中取勝。
2、目的:富國強兵,在兼并戰(zhàn)爭中取勝。
3、時間、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變法。
4、商鞅變法的內容:政治
。1)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建立縣制,對后世影響最為深遠)
。2)廢除貴族的世襲特權(損害了舊貴族的利益,是后來商鞅被處死的原因)
(3)改革戶籍制度,加強對人民的管理。
。4)嚴明法度,禁止私斗。
經濟
(1)廢除井田制,允許土地買賣(最能體現變法性質)
。2)鼓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國富)
(3)統(tǒng)一度量衡。軍事獎勵軍功,對有軍功者授予爵位并賞賜土地(兵強)
5、作用:使秦國的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的戰(zhàn)斗力,一躍成為盛的諸侯國,為以后秦統(tǒng)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商鞅變法以及各諸侯國變法——中國確立了封建制度
商鞅變法成功的原因:
、俑驹颍喉槕藲v史發(fā)展的潮流;
、谧兎ǖ玫搅饲匦⒐闹С;
、凵眺眰人敢于與舊勢力堅決斗爭。
商鞅具有的品質:堅持真理,不畏艱難,敢于和頑固勢力作斗爭,勇于創(chuàng)新,為改革不怕犧牲。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修建:公元前256年,秦國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2、構成:由渠首和灌溉網兩大系統(tǒng)工程構成。
3、功能:防洪、灌溉、水運等。
4、影響:
。1)使成都平原成為沃野,變成天府之國;
。2)兩千多年來,都江堰一直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在世界水利,充分反映出我國人民的智慧。
七年級上冊歷史的知識點4
一、道家思想統(tǒng)治下的郡國并行制
漢朝初年,統(tǒng)治者為了恢復生產,吸取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采取與民休息的政策。在政治制度上實行郡縣和封國并存的制度,即郡國并行制。
公元前154年,吳王劉濞發(fā)動七國之亂,被漢景帝平定。后來漢武帝實行推恩令,逐漸廢除了封國,全國又恢復了秦代的單一郡縣制。
秦漢的丞相位高權重。為了加強皇權,漢武帝讓身邊的辦事人員,參與軍國大事,以削弱相權。
二、儒家思想正統(tǒng)地位的確立
董仲舒適應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統(tǒng)”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他認為要維護政治的統(tǒng)一,必須實行思想上的統(tǒng)一。曾向漢武帝上《天人三策》,著有《春秋繁露》一書。
為了加強君權,董仲舒宣揚“君權神授”。他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應”學說,認為天是萬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所以人民和諸侯都要服從天子的統(tǒng)治;如果天子無道,上天便會降災于他。
董仲舒還提出了“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和仁、義、禮、智、信五種為人處世的道德標準,后人歸納為“三綱五常”。他有利于鞏固君權,維護統(tǒng)治秩序。
董仲舒是漢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陰陽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學體系。
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儒家思想成為當時社會的主流思想。也成為后來中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思想。
七年級上冊歷史的知識點5
農業(yè)、畜牲業(yè)、手工業(yè)和商業(yè)的繁榮,形成了我國夏、商、西周燦爛的青銅文明。
青銅器的高超工藝
青銅器出現在原始社會末期,夏朝時增多,商朝是燦爛時代,西周時用于祭祀。
商朝著名的青銅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西南——成都平原——“三星堆”青銅文化代表:青銅面具像、大型青銅立人像、青銅神樹。
奴隸的悲慘生活:這時的'燦爛文明是以奴隸的悲慘生活為代價的
奴隸悲慘生活的體現:
1、他們被迫在農田集體勞動,在手工作坊做工。
2、奴隸戴上枷鎖,沒有人身自由,受到非人的待遇。
3、奴隸主可以隨意將奴隸轉讓和買賣。
4、殺死奴隸來祭祀祖先。
5、奴隸主死后,用奴隸做陪葬品。
七年級上冊歷史的知識點6
甲骨文
商朝人刻寫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已經具備漢字結構的基本形式,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
金文
商周的.青銅器上鑄刻的文字,也稱"銘文"、"鐘鼎文",比甲骨文規(guī)范。
"百家爭鳴"中的主要派別及代表人物:
儒家學派:戰(zhàn)國時期代表人物孟子、荀子(創(chuàng)始人春秋晚期孔子)
道家學派:戰(zhàn)國時期代表人物莊子(創(chuàng)始人春秋晚期老子)
墨家學派:墨子(創(chuàng)始人)
法家學派:戰(zhàn)國末期韓非子
兵家:戰(zhàn)國時期孫臏(創(chuàng)始人春秋晚期的孫武)
孔子:春秋晚期,魯國人。
政治思想:提出"仁"的學說;主張"愛人",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
教育思想:①興辦私學,廣收門徒;②教學方法:注意"因材施教";③學習方法:教育學生要有老老實實的學習態(tài)度,要謙虛好學,要"溫故知新"。
《論語》:由孔子的弟子整理,記載孔子言論的一書。
孔子是大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學說成為封建文化的正統(tǒng)思想,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對后世影響極大。
七年級上冊歷史的知識點7
夏的都城在陽城,統(tǒng)治中心地區(qū),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帶。
夏朝的國家機構,是奴隸主階級壓迫平民和奴隸的工具、
朝代暴君亡國之君
夏朝夏桀夏桀
商朝紂紂
西周周厲王周幽王
西周為什么要實行分封制?分封制的內容是什么?起了什么作用?
商朝曾幾次遷都,直到商王盤庚遷都到殷,統(tǒng)治才穩(wěn)定下來。后來又稱商朝為殷朝。
約公元前1600年,湯戰(zhàn)勝桀,夏滅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戰(zhàn)。商滅,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又稱鎬京,歷叫西周。
小練習
1、世襲制代替禪讓制,“公天下”變成了“私天下”始于
A、禹建立我國歷第一個奴隸制王朝
B、禹做部落聯(lián)盟首領的'時候
C、啟利用家族權勢成為夏朝第二代國王
D、商湯滅夏以后
2、商朝的起止時間是
A、公元前20xx年—公元前1600年B、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C、公元1600年—公元1046年D、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3、商朝歷曾多次遷都,盤庚將都城遷到
A、陽城B、亳C、殷D、鎬
七年級上冊歷史的知識點8
1.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商朝)開始的,因為商朝出現了甲骨文,已經具備了漢字結構的基本形式,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
2.(商朝)時,我國的歷法逐漸完備。
3.一年有24個節(jié)氣,是(戰(zhàn)國)時人們訂出的。
4.(屈原)創(chuàng)造了一種新體詩歌,叫楚辭,代表作是《離騷》, 是一首千古傳誦的抒情長詩。
5.春秋時,我國盛行(鐘鼓)之樂,反映我國古代音樂發(fā)展的較高水平,(湖北隨州)出土了大量的`鐘鼓樂器。
6. 今天的農歷,又叫夏歷,來源于(夏朝)。
7.(甲骨文)是我國最早的文字。
如何學好初中歷史
一定要背誦
我們都知道文科都是需要背誦的,歷史也不例外,所以我們一定要熟記重要的歷史知識點,并且精準的背誦下來。對歷史事件要能運用自己的語言說出來?梢岳靡恍┯洃浄椒◣椭痴b,例如:聯(lián)想記憶法:把時間點和自身熟悉的事情聯(lián)系起來記憶,這樣的記憶既快速又長久;理解記憶法: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
學會梳理總結
初中生要想學好歷史一定要學會梳理歷史知識點的結構。即抓住每個專題的歷史知識提綱挈領的進行高度歸納概括,使其在對本部分內容系統(tǒng)學習掌握之前,在頭腦中有一個較為清晰的知識結構輪廓,給人一種一目了然之感。這樣以來,就會在學習時抓住根本,同時也會消除畏難發(fā)愁的心理。然后只要本著萬變不離其宗的原則進行學習,所有具體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如何推導式背歷史
所謂“推導式”,即根據記住的歷史年代,經過推導而記住另一個或幾個歷史年代。
這只要有一個基點數,然后通過人物,事件之間的歷史關系,就可推出歷史年代來?蓮幕c數向前推,向后推,同時向前后推。也可互相推。
1 前推法
從基點數向前推導。例如知道郭沫若寫《甲申三百年祭》是1944年,往前推三百年,即1644年,李白成建立大順政權,農民軍攻占北京,明亡,清軍入關,均在這一年。
2 后推法
從基點數向后推導。如知道1818年馬克思誕生,恩格斯比馬克思小兩歲,即1820年誕生;列寧又比恩格斯小50歲,即是1870年誕生。
3 雙推法
從基點數向前后推導。如記住了抗日戰(zhàn)爭開始于1937年,往前推,十年內戰(zhàn)開始于1927年;往后推,八年抗戰(zhàn)結束于1945年。
七年級上冊歷史的知識點9
[知識要點]
1、張騫通西域
(1)第一次,公元前138年,張騫出使西域,目的是聯(lián)絡大月氏夾擊匈奴。
(2)第二次,公元前119年張騫出使西域,目的是建立與西域各國的友好交往。后西域各國紛紛歸漢
(3)西域都護設立,管理西域事物——公元前60年,西漢設立。從此西域地區(qū)(今新疆)開始隸屬中央政府管轄,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絲綢之路
(1)陸上絲綢之路
路線:長安——河西走廊——新疆——西亞——歐洲的大秦。
交流物品:中國的絲綢、瓷器、西域各國的奇珍異寶。
作用:溝通了東西交通,促進了東西方經濟的發(fā)展。
(2)海上絲綢之路
3、班超經營西域
(1)公元73年,東漢派班超出使西域,被任命為西域都護,經營西域三十年。
(2)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166年大秦使臣安敦訪問洛陽。
[難點解析]
1.議一議,絲綢之路的開辟對漢代社會有什么影響?這條東西通道在我們今天的現實生活中有什么價值或作用?
絲綢之路的開辟,有力的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對促進漢朝的興盛產生了積極的作用。這條絲綢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條重要通道,在我國當今對外經濟文化交流中仍然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我們應該很好地加以利用。
2.近幾十年來,在我國新疆發(fā)現了許多漢代的絲織品,在馬來西亞發(fā)掘出與漢代陶片紋飾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亞出土了漢代的錢幣、陶器,這些考古發(fā)現說明了什么?
新疆是陸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地處海上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從這些地方考古發(fā)掘出漢代絲織品、錢織品、錢幣和陶器,不僅證實了當時絲綢之路的存在,而且說明當時我國的對外貿易已相當繁榮。
[重點考點]
1、新疆隸屬中央政府管轄,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在(公元前60)年。當時西漢政府設立(西域都護)管轄西域事務。
2、陸上絲綢之路的路線(從長安出發(fā),經河西走廊、新疆、西亞、最后到達歐洲的大秦)。
3.開通絲綢之路的過程中功勞最大的是(張騫)。
在位期間最長的皇帝
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號康熙
。蒙古人稱他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蒙語“平和寧靜”之意,為漢語“康熙”的意譯)。西藏方面尊稱為“文殊皇帝”。順治帝第三子,母親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康熙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位時間(1661年—1722年)。
非選擇題答題技巧
由于中考歷史非選擇題的類型不同,所需要的答題技巧也是不一樣的,具體如下:
1、填空題:歷史填空題相比較選擇題而言是要簡單的,雖然也是考察中考考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但是因為答案時唯一的,只要中考考生基礎知識過關,在答題時認真審題就可以回答出來。
2、材料解析:這一類型試題主要是為了考察各位中考考生解決問題與文字表達的能力,不論中考歷史試卷中所給出的材料是教材里的還是其他的,但是所考察的知識點都是書中的知識。所以在這類歷史試題時只要認真審題就可以了。
3、圖片類:這類中考歷史試題主要是考察中考考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這類歷史試題的答題技巧就是:先觀察、在分析。然后答題。
七年級上冊歷史的知識點10
1.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約6000多年,陜西西安半坡村,黃河流域。半地穴式房屋。種植粟,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的國家。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鉆孔石斧)。陶器是主要用具(魚紋彩陶盆)。
2.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約7000年,浙江余姚,長江流域。干欄式房屋。種植水稻,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骨耜。陶器是主要用具(刻畫豬紋黑陶缽)。
3.大汶口原始居民,距今約四五千年,山東大汶口,黃河流域。產生了貧富分化。大汶口的黑陶、白陶。
說明了:他們已過上定居生活。擺脫了對自然的依賴,擴大了活動空間,提高了生活質量。在建筑方面的`高超技術。能根據區(qū)域特征創(chuàng)造性地建造房屋。顯示了原始居民的聰明才智。當時生產力進步,人們戰(zhàn)勝困難的能力提高。
七年級上冊歷史的知識點11
1官渡之戰(zhàn):曹操以少勝多,奠定了統(tǒng)一北方基礎的戰(zhàn)役。
2三顧茅廬的故事發(fā)生在東漢末年,當時住在茅廬的人是諸葛亮。
3官渡之戰(zhàn)和赤壁之戰(zhàn)的相同點是:發(fā)生在東漢末年,都是以少勝多的著名戰(zhàn)役,是軍閥割據混戰(zhàn)的表現。不同點:官渡之戰(zhàn)贏的曹操;赤壁之戰(zhàn)是曹操敗。
4三國時期的夷洲就是今天臺灣。
5曹操在軍閥混戰(zhàn)中取得政治上的優(yōu)勢地位的原因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他當時的志向是率軍南下,統(tǒng)一天下,表現了他的抱負遠大、勇于進取的.精神。
6與曹操相關的兩大戰(zhàn)役:1官渡之戰(zhàn):為曹操統(tǒng)一北方奠定了基礎2赤壁之戰(zhàn):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7曹操最大的歷史功績:基本上統(tǒng)一了北方。
七年級上冊歷史的知識點12
【難點解析】
1、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樣得到火的?
雷電起火,堆積物高溫起火。
2、遠古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等內容我們都是怎樣認識到的?
通過考古學家考古,對遠古人類遺址的殘留物或骨化石進行鑒定、分析得到的。
【重點考點】
1、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是(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
2、(山頂洞人)已會人工取火。
3、(山頂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鉆孔技術,還會制作骨針。
4、(火)的使用,增強了人們適應自然的能力,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的一大進步。
5、人類是由古代(類人猿)進化而來的,會不會(制造工具)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qū)別。
6、簡答山頂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進步?
、.北京人的模樣保留猿的某些特征,而山頂洞人則與現代人基本相同.
、.北京人只會打制粗糙石器,山頂洞人則已掌握了磨光和鉆孔技術。
、.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而山頂洞人已會人工取火。
、.北京人過著群居生活,山頂洞人則生活在血緣關系結合起來的氏族里。
投壺的發(fā)展歷史
投壺在戰(zhàn)國時得到相當發(fā)展,當時的文者傾向于內心修養(yǎng),投壺這種從容安詳、講究禮節(jié)的活動,正適合他們的需要。此外,由于社會發(fā)展,中國民間以投壺為樂的現象越來越普遍!抖Y記·投壺》說:“投壺者,主人與客燕飲講論才藝之禮也!薄蹲髠鳌吩涊d過晉昭公大宴諸國君主,舉行投壺之戲的事。
秦漢以后,它在士大夫階層中盛行不衰,每逢宴飲,必有“雅歌投壺”的節(jié)目助興。在流傳過程中,游戲的難度增加了,不僅產生了許多新名目,還有人別出心裁在壺外設置屏風盲投,或背坐反投。秦漢以后廢除了射禮,投壺便成為一種宴賓的娛樂。南陽漢畫像石中有《投壺圖》,圖中間是主賓兩人對坐投壺,旁有侍者三人。投壺雖然已不是正規(guī)的禮儀,但仍是一種高雅的活動。據《東觀漢記》記載,東漢的`大將祭遵,”取士皆用儒術,對酒娛樂,必雅歌投壺!蓖秹睾脱鸥柽B在一起,成為儒士生活的特征。
漢代的投壺方法較之春秋戰(zhàn)國時期有極大改進。原來的投壺是在壺中裝滿紅小豆,使投入的箭桿不會躍出。漢代不在壺中裝紅小豆,可使箭桿躍出,抓住重投;可以一連投百余次,“謂之為驍”!段骶╇s記》說,漢武帝時有一個郭舍人善投壺,可以“一矢百余反”!泵繛槲涞弁秹,輒賜金帛”。
由于投壺是由射禮演變而來的,漢代投壺成為儒士的高雅活動。魏晉以后,投壺翻出了不少花樣,一些正宗儒派于是大為不滿。
五代十國歷史
五代依次為梁、唐、晉、漢、周五個政權,即“朱李石劉郭,梁唐晉漢周”。史稱后梁、后唐、后晉、后漢與后周。
唐天祐四年(907年),朱晃接受唐哀帝李柷禪讓,建立后梁,定都東京(今河南開封),這是五代十國的開始。
后梁龍德三年(923年),盤踞太原的晉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勖建立后唐,同年滅后梁。后唐之后的五代君王均出自李克用的子孫與部屬。后唐歷經唐明宗的擴張與整頓,國力強盛,但發(fā)生內亂后,被石敬瑭引契丹軍攻滅,后晉建立。不久契晉關系惡化,契丹軍南下滅后晉,建立遼朝。同時劉知遠(稱帝后更名暠)在太原建立后漢,收復中原。郭威篡后漢建后周,周世宗柴榮苦心經營,使后周隱隱有一統(tǒng)天下的希望,奪取后蜀四州、南唐十四州、遼兩州,但柴榮在北伐燕云十六州時重病被迫班師,后不幸病亡。柴宗訓即位后不到半年,就將皇位禪讓給趙匡胤,建立北宋,五代結束。
十國方面,江南地區(qū)初期以吳國最強,而后吳帝楊溥將皇位禪讓給徐知誥(李昪),建立徐齊,后改國號為南唐,其次有吳越國與閩國等。湖廣則被荊南、楚、武平與南漢等占據。
十國為吳、吳越、前蜀、后蜀、閩、南漢、南平、楚、南唐、清源、北漢、武平,即“吳唐吳越前后蜀,南北兩漢閩平楚”。
十國方面,江南地區(qū)有南吳、南唐、吳越國、閩國等。湖廣則被荊南、楚、武平、南漢等占據。南唐國力最強,先后攻滅閩國、楚國,但多次用兵使得國力衰退,最后敗于后周。兩川地區(qū)有前蜀、后蜀,國家富強,是僅次于南唐的強國,然而耽于安樂,最后亡于中原。北漢是十國中惟一在北方的一國,是漢高祖劉暠的弟弟劉崇所建。趙匡胤建立北宋后,與其弟宋太宗相繼掃蕩群雄,最后于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攻滅北漢,基本統(tǒng)一全國,十國結束。
七年級上冊歷史的知識點13
夏、商、西周的興亡
一、夏朝的興衰
1.禹死后,把王位傳給他的兒子啟,使世襲制度代替禪讓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約公元前1600年,湯戰(zhàn)勝桀,夏滅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戰(zhàn)。商滅,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又稱鎬京,歷史上叫西周。
二、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為了鞏固統(tǒng)治,西周實行分封制。
2.內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隸,分給親屬、功臣等,封他們?yōu)橹T侯。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納貢品,平時鎮(zhèn)守疆土,戰(zhàn)時帶兵隨從天子作戰(zhàn)。
3.作用:開發(fā)了邊遠地區(qū),加強了統(tǒng)治,使西周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
七年級上冊歷史的知識點14
1.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戰(zhàn)爭的區(qū)別是春秋戰(zhàn)爭為了爭霸,戰(zhàn)國戰(zhàn)爭為了兼并
1.戰(zhàn)國時期各國進行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確立封建統(tǒng)治
2.鐵制農具開始廣泛應用于農業(yè)是在 春秋時期
3.我國奴隸社會的瓦解時期是 春秋時期
4.我國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是 戰(zhàn)國時期
5.孔子的思想主要有 仁和 禮
6.商鞅變法后,要想獲得爵位的最好方式是 建立軍功
7.商鞅變法的時間是 公元前356年
8.商鞅變法后,要想免除徭役、獲得獎勵可以通過 多種糧食多織布
9.商鞅變法對后世影響最深的是 建立縣制
10.秦國貴族都討厭商鞅變法的原因是 商鞅以軍功為標準授予爵位
11.商鞅變法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順應了時代發(fā)展潮流
12.支持商鞅變法的國君是 秦孝公
13.商鞅變法后,要受到嚴厲處罰的是 經商致貧的人
14.“公作則遲、分地則速”的決定性因素是 鐵器牛耕的廣泛應用
15.百家爭鳴局面出現的根本原因是 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
16.牛耕廣泛應用于農業(yè)生產是在 戰(zhàn)國時期
17.秦國一躍成為最強大的諸侯國的最重要原因是 商鞅變法
18.推崇法治和中央集權,主張變法強兵的思想家是 韓非子
19.孔子的思想中適合用于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是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20.墨子的主要思想是 兼愛非攻
21.孫子的軍事名言有 知彼知己、百戰(zhàn)不殆
22. 古書將大規(guī)模強制性集體耕作稱為 千耦其耘
23.提倡對立統(tǒng)一、要從正反兩方面思考問題的是 老子
24.我國百家爭鳴時期的各個學派被合稱為 諸子百家
25.戰(zhàn)國時期對各國影響最大的思想派別是 法家
26.戰(zhàn)國時期社會變革的根本原因是 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
27.提倡民貴君輕、施行仁政的思想家是 孟子
28.提倡無為而治、順其自然、對立統(tǒng)一的派別是 道家
29.我國最早創(chuàng)辦私學的人是 孔子
30.戰(zhàn)國七雄中,處于東南西北四個方位的諸侯國是 齊楚 秦 燕
31.我國已知最早、最成熟的文字是 甲骨文
32.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的朝代是 商朝
33.青銅器主要的用途是 祭祀和打仗
34.我國奴隸社會時期在生產力方面最大的進步是 青銅器的使用
35.商朝最發(fā)達的手工業(yè)是 青銅器制造業(yè)
36.目前世界已知最大的青銅器是 后母戊鼎
37.都江堰修建的時期是 戰(zhàn)國時期
38.都江堰的修建者是 秦國蜀郡太守李冰父子
39.都江堰的地點是 四川成都岷江流域
40.都江堰的主要作用是 防洪和灌溉(今天還有旅游的作用)
41.都江堰的主要組成部分是 寶瓶口 分水魚嘴 飛沙堰
42.戰(zhàn)國時期的編鐘出土于今天的 湖北隨州
43.戰(zhàn)國編鐘主要使用的.場合是 祭祀和宴會
44.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被稱為 金文或銘文
45.甲骨文主要刻在 龜甲或獸骨上
46.青銅器的主要成分有 銅錫 鉛
47.發(fā)現甲骨文和青銅器的地點主要都在 河南安陽的殷墟中
48.四川成都被稱為是天府之國,主要得益于 都江堰
49.戰(zhàn)國編鐘從制造材料來講,屬于 青銅器
50.我國進入文明社會的標志是 公元前20xx年第一個國家夏朝建立
51.用甲骨文記載的商王室的占卜內容,被稱為 卜辭
52.我國文字的源頭是 甲骨文
53.按照六分法,人類社會的先后發(fā)展階段分為 原始社會 奴隸社會 封建社會 資本主義社會 社會主義社會 共產主義社會
54.都江堰中,用于灌溉的是 內江
55.都江堰中,用于分洪的是 外江
56.都江堰中,具有泄洪排沙功能的部分是 飛沙堰
57.孔子的弟子將孔子的言論整理成了一本書,這本書是 《論語》
58.都江堰中,用于對江水進行分流的是 分水魚嘴
59.我國現在推行的縣制,最早開始于 商鞅變法時期
60.商鞅變法順應了歷史發(fā)展的潮流,這個“潮流”指的是 新興地主階級要求變法,確立封建統(tǒng)治
七年級上冊歷史的知識點15
[知識要點]
1.西晉的興亡
266年司馬炎篡奪皇位,建立晉朝,定都洛陽,史稱
“西晉”
280年西晉滅吳,結束了分裂局面
316年西晉滅亡(匈奴人所滅)
317年司馬睿建東晉,定都建康
420年大將劉裕自立為帝,東晉滅亡
2.少數民族的內遷
東漢末年,內遷少數民族有匈奴、鮮卑、羯、氐、羌五個。
作用:促進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3.淝水之戰(zhàn)(前秦----東晉)
(1)時間:383年。
(2)結果:東晉大敗前秦。
(3)意義: 是一次以少勝多的著名戰(zhàn)役。
(4)成語: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投鞭斷流。
(5)影響:前秦統(tǒng)治瓦解,北方地區(qū)重新陷入割據混戰(zhàn)狀態(tài)。
4.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
原因:
(1)江南地區(qū)雨量充沛、氣候較熱、土地肥沃、具有發(fā)展農業(yè)的優(yōu)越條件。
(2)北方人南遷,為江南的發(fā)展提供了勞動力和先進 的生產技術。
(3)江南地區(qū)戰(zhàn)亂較少,社會秩序比較安定。
成就:(1)修建了許多水利工程。
(2)大量荒地被開墾為良田。
(3)田里開始使用綠肥,牛耕和糞肥也得到推廣。
(4)小麥的種植推廣到江南。
影響:為經濟重心逐漸南移奠定了基礎。
[難點解析]
1.想一想,為什么西晉的統(tǒng)一只有很短的時間?
主要有三個方面內容:第一,西晉的統(tǒng)治集團非常腐朽,奢侈腐化的風氣非常盛行,在位皇帝智力低下;第二,西晉統(tǒng)治集團內部發(fā)生爭奪皇位的內亂,徹底地破壞了西晉的統(tǒng)治秩序,也耗竭了西晉的國力;第三,內遷的少數民族受到西晉統(tǒng)治階級的壓迫,民族之間存在著矛盾,少數民族利用西晉內亂機會起兵反晉,推翻了西晉的統(tǒng)治。
2.苻堅擁有八十萬兵力,卻不能統(tǒng)一江南,這究竟是為什么?
從前秦方面來看,前秦的軍隊成份復雜,當時民族融合的程度不深,其它民族不滿前秦氐族的統(tǒng)治,希望秦軍失敗,以擺脫氏族貴族的統(tǒng)治.秦軍中的漢人更希望東晉的漢族軍隊打勝仗.此外,前秦軍隊指揮不當,戰(zhàn)線過長也是失敗的原因。
從東晉方面看,廣大將士在保衛(wèi)江南,恢復中原思想的激勵下,士氣高昂,將領足智多謀,指揮得當,也是取勝的重要條件。
3.《宋書》里描寫的南朝的江南與司馬遷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有這樣的'不同?
司馬遷描述的江南人煙稀少,耕作方式落后,商品交換很不發(fā)達,貧富分化程度也很低!端螘匪鑼懙慕戏浅8火,豐收年頭一年收獲的糧食能滿足幾個郡人口的需要,布帛可以供天下人穿用。這里是因為漢代的江南尚未開發(fā),魏晉以來已逐漸得到開發(fā)。
[重點考點]
1.東漢末年,內遷少數民族有哪些?他們的內遷有什么歷史作用?
(匈奴,鮮卑,羯,羌,氐 促進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2.淝水之戰(zhàn)的作戰(zhàn)時間,作戰(zhàn)雙方、結果、意義和影響。
(383年,東晉與前秦,東晉打敗前秦, 是一次以少勝多的著名戰(zhàn)役. 前秦統(tǒng)治瓦解,北方地區(qū)重新陷入割據混戰(zhàn)狀態(tài).)
3.江南地區(qū)在魏晉南北朝時得到發(fā)展的原因有哪些?有什么重要影響。(見知識要點)
4.世紀后期,氐族人建立了(前秦)政權,后來統(tǒng)一了黃河流域。
禮樂制知識點
產生朝代:西周
簡介:禮樂制是區(qū)分社會等級,維護高低貴賤秩序的制度。是西周是維護等級的工具、是宗法制的抓手。
意義:維護政治的安定,保證社會的和諧,有深厚、久遠的文化影響。
五禮:吉、區(qū)、嘉、賓、軍五類。吉禮,祭祀鬼神,祈求福祿之禮,兇禮,喪葬兇荒之禮;賓禮,迎定朝聘之禮;嘉禮,飲宴婚嫁之禮;軍禮,興師動眾之禮。
指南針知識點
指南針是利用磁鐵在地球磁場中的南北指極性而制成的一種指向儀器,有多種形體.早在戰(zhàn)國時期,中國先民已用天然磁石制成指示方向的司南之勺。
三國魏時,馬鈞利用磁鐵和差速齒輪制造了能指示方向的機械裝置——指南車.宋代科學家沈括在其《夢溪筆談》中記載了制作指向用的磁針的方法。
后來,又發(fā)展成磁針和方位盤聯(lián)成一體的羅盤.至晚在北宋后期,指南針已用于航海;南宋時,已使用針盤導航.指南針的發(fā)明,對于海上交通的發(fā)展和經濟文化的交流,起了極大作用.
【七年級上冊歷史的知識點】相關文章:
七年級上冊歷史的知識點01-11
七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07-21
七年級上冊歷史原始居民知識點09-15
七年級上冊歷史的知識點18篇02-28
七年級上冊歷史的知識點15篇01-12
七年級上冊歷史的知識點(15篇)01-12
七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07-20
七年級上冊歷史兩漢知識點09-15
七年級上冊歷史第一單元知識點08-15
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