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善如流歷史典故 推薦度:
- 從善如流歷史典故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從善如流歷史典故(3篇)
在學(xué)習(xí)、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用過典故吧,從典故中我們可以學(xué)到豐富的歷史知識,懂得很多深刻的道理。還苦于找不到優(yōu)秀的典故?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從善如流歷史典故,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從善如流歷史典故1
【出處】(春秋)左丘明《左傳·成公八年》。
【釋義】從:聽從;善:好的、正確的(意見);如流:像流水一樣。像流水一樣迅速而自然地接受別人正確的意見。比喻樂于接受正確的意見,聽從善意的規(guī)勸。
【歷史典故】
欒書,春秋時期晉國的上卿,因?qū)伊④姽Γ沃熊娫獛。公元?85年,楚國派數(shù)萬精銳軍隊進攻鄭國,鄭國不敵向晉國求救。晉景公派欒書率軍前往救鄭,欒書的軍隊剛到鄭國境內(nèi),就遇上了楚軍。楚軍見晉軍來勢洶洶,就退兵回國了。
欒書不想就此撤兵,便去進攻與楚國結(jié)盟的蔡國。力量弱小的蔡國見晉國來犯,連忙派使者向楚國求救。楚國本不想與晉國正面交戰(zhàn),但蔡國來求救,很明顯,此戰(zhàn)已經(jīng)避無可避了。于是,楚王派公子申和公子成帶領(lǐng)軍隊前去救援。
晉國大將趙同和趙括向欒書請戰(zhàn),準(zhǔn)備率軍攻打前來援救的楚軍,欒書同意了。這時,欒書的部下知莊子、范文子、韓獻子建議說,楚軍本來已經(jīng)退回去了,現(xiàn)在又折回來,一定是有備而來的,千萬不可大意。此戰(zhàn)如果我們獲勝了,也只不過是打敗楚軍,并沒有什么值得高興的;但是如果失敗了,就一定會令人感到恥辱。權(quán)衡利弊,這一戰(zhàn)還是不打的好,我們不如收兵回國。欒書覺得他們說得有理,便下令準(zhǔn)備撤軍回國。
但軍中仍然有很多人想與楚軍決一勝負,又聽說欒書決定撤兵,就跟他說:“其實賢人與多數(shù)人的想法是一樣,只要用心去做,事情就能成功。您為什么不按照多數(shù)人的想法去做呢?身為主帥,輔佐您的有11個人,其中只有3個人不主張開戰(zhàn),說明想打的人還是占多數(shù)的,您為什么不按多數(shù)人的想法行事呢?”欒書回答說:“正確的意見才能代表大多數(shù)。知莊子他們?nèi)齻是晉國的賢人,他們所提的.意見正確,能代表大多數(shù)人,我就采納他們的意見!庇谑,欒書下令撤兵回國。
兩年之后,欒書率兵攻占了蔡國,接著想去攻打楚國。知莊子、范文子、韓獻子等人分析了當(dāng)時的具體情況以后,建議欒書暫時先不要攻打楚國,而應(yīng)該去侵襲沈國。欒書覺得他們的建議正確合理,便去攻打沈國,最后取得了戰(zhàn)爭的勝利。
欒書能正確聽取部下的意見,人們稱贊他:“能聽從好的、正確的意見,就像流水一樣迅速。”
【成長心語】
常言說:“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贝蠓材軌蚪üαI(yè)、稱雄一世的明君英主,他們對于敢于直言相勸,排除國家隱患的忠臣良將極為尊重。賢明的君主虛心納諫,從善如流,做到防患于未然,成就一番偉業(yè)。與此相反,拒絕不同意見,驕橫專斷的君主,到頭來落個國破家亡、身敗名裂的下場。正所謂:“多見者博,多聞?wù)咧?拒諫者塞,專己者孤!币粋人要是傲慢孤僻,拒諫飾非,一意孤行,沒有不自討苦吃的。所以,我們要多看多聽,接受他人的批評意見。這樣,才能使自己增長知識,脫穎而出,獲得成功。
從善如流歷史典故2
從善如流:虛懷若谷,傾聽“善”的聲音
【出處】(春秋)左丘明《左傳·成公八年》。
【釋義】從:聽從;善:好的、正確的(意見);如流:像流水一樣。像流水一樣迅速而自然地接受別人正確的意見。比喻樂于接受正確的意見,聽從善意的規(guī)勸。
【歷史典故】
欒書,春秋時期晉國的上卿,因?qū)伊④姽,升任中軍元帥。公元?85年,楚國派數(shù)萬精銳軍隊進攻鄭國,鄭國不敵向晉國求救。晉景公派欒書率軍前往救鄭,欒書的軍隊剛到鄭國境內(nèi),就遇上了楚軍。楚軍見晉軍來勢洶洶,就退兵回國了。
欒書不想就此撤兵,便去進攻與楚國結(jié)盟的.蔡國。力量弱小的蔡國見晉國來犯,連忙派使者向楚國求救。楚國本不想與晉國正面交戰(zhàn),但蔡國來求救,很明顯,此戰(zhàn)已經(jīng)避無可避了。于是,楚王派公子申和公子成帶領(lǐng)軍隊前去救援。
晉國大將趙同和趙括向欒書請戰(zhàn),準(zhǔn)備率軍攻打前來援救的楚軍,欒書同意了。這時,欒書的部下知莊子、范文子、韓獻子建議說,楚軍本來已經(jīng)退回去了,現(xiàn)在又折回來,一定是有備而來的,千萬不可大意。此戰(zhàn)如果我們獲勝了,也只不過是打敗楚軍,并沒有什么值得高興的;但是如果失敗了,就一定會令人感到恥辱。權(quán)衡利弊,這一戰(zhàn)還是不打的好,我們不如收兵回國。欒書覺得他們說得有理,便下令準(zhǔn)備撤軍回國。但軍中仍然有很多人想與楚軍決一勝負,又聽說欒書決定撤兵,就跟他說:“其實賢人與多數(shù)人的想法是一樣,只要用心去做,事情就能成功。您為什么不按照多數(shù)人的想法去做呢?身為主帥,輔佐您的有11個人,其中只有3個人不主張開戰(zhàn),說明想打的人還是占多數(shù)的,您為什么不按多數(shù)人的想法行事呢?”欒書回答說:“正確的意見才能代表大多數(shù)。知莊子他們?nèi)齻是晉國的賢人,他們所提的意見正確,能代表大多數(shù)人,我就采納他們的意見!庇谑牵瑱钑铝畛繁貒。
兩年之后,欒書率兵攻占了蔡國,接著想去攻打楚國。知莊子、范文子、韓獻子等人分析了當(dāng)時的具體情況以后,建議欒書暫時先不要攻打楚國,而應(yīng)該去侵襲沈國。欒書覺得他們的建議正確合理,便去攻打沈國,最后取得了戰(zhàn)爭的勝利。
欒書能正確聽取部下的意見,人們稱贊他:“能聽從好的、正確的意見,就像流水一樣迅速!
歷史典故——從善如流2
“從善如流”指聽從好的、正確的意見,就像流水向下那樣迅速、自然。
鄭國是春秋時的小國。它為了防御楚國,和晉國簽訂了盟約。結(jié)盟的第二年,楚國即發(fā)兵進犯鄭國。晉軍有約在先,便派兵救援,路上與楚軍相遇,楚軍不戰(zhàn)而退。晉將趙同等人主張乘機攻占楚國的蔡地。他們催請欒書元帥下令行動,但“中軍佐”知莊子不讓欒書元帥發(fā)兵,說:“楚軍已撤,鄭國轉(zhuǎn)危為安,我們就不該進攻楚國!睓钑獛浻X得有理,毅然命令大軍撤回晉國。
對此,《左傳》稱贊欒書的舉動是“從善如流宜哉”!
從善如流歷史典故3
“從善如流”指聽從好的、正確的意見,就像流水向下那樣迅速、自然。
鄭國是春秋時的小國。它為了防御楚國,和晉國簽訂了盟約。結(jié)盟的第二年,楚國即發(fā)兵進犯鄭國。晉軍有約在先,便派兵救援,路上與楚軍相遇,楚軍不戰(zhàn)而退。晉將趙同等人主張乘機攻占楚國的.蔡地。他們催請欒書元帥下令行動,但“中軍佐”知莊子不讓欒書元帥發(fā)兵,說:“楚軍已撤,鄭國轉(zhuǎn)危為安,我們就不該進攻楚國。”欒書元帥覺得有理,毅然命令大軍撤回晉國。
對此,《左傳》稱贊欒書的舉動是“從善如流宜哉”!
從善如流典故:
晉欒書侵蔡,遂侵楚,獲申驪。楚師之還也,晉侵沈,獲沈子揖初,從知、范、韓也。君子曰:“從善如流,宜哉!《詩》曰:‘愷悌君子,遐不作人!笊埔卜!作人,斯有功績矣!笔切幸玻嵅畬䲡x師,門于許東門,大獲焉。聲伯如莒,逆也。
鄭國是春秋時的小國。它為了防御楚國,和晉國簽訂了盟約。結(jié)盟的第二年,楚國即發(fā)兵進犯鄭國。晉軍有約在先,便派兵救援,路上與楚軍相遇,楚軍不戰(zhàn)而退。晉將趙同等人主張乘機攻占楚國的蔡地。他們催請欒書元帥下令行動,但“中軍佐”知莊子不讓欒書元帥發(fā)兵,說:“楚軍已撤,鄭國轉(zhuǎn)危為安,我們就不該進攻楚國!睓钑獛浻X得有理,毅然命令大軍撤回晉國。對此,《左傳》稱贊欒書的舉動是“從善如流宜哉”!
【從善如流歷史典故】相關(guān)文章:
從善如流歷史典故02-26
從善如流歷史典故3篇02-26
經(jīng)典歷史典故02-19
歷史典故05-19
(精選)經(jīng)典歷史典故07-24
經(jīng)典的歷史典故05-30
經(jīng)典的歷史典故【精選】05-30
經(jīng)典歷史典故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