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大家知道規(guī)范的教學設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爬山》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爬山》教學設計1
教學課題:爬山虎的腳
教學目標:1、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觀察能力
2、能流利得朗讀課文,了解爬山虎的特點
教學重點:1、通過對課文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點
2、學習作者抓住爬山虎的特點,把一個意思寫清楚的方法
教學難點:爬山虎的腳往上爬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談話:同學們,大自然是神奇的,也是奇妙的,你們曾跟隨老師一起欣賞了理想的無比的五彩瑤池,感受了高大的皂莢樹給我們帶來的快樂……今天老師帶同學們去觀賞一種植物——爬山虎
2、板書課題爬山虎的腳
3、齊讀課題思考:從課題看,課文主要寫了爬山虎的'什么?
4、質疑看到課題同學們想知道一些什么呢?(學生自己提問)
。1)爬山虎的腳長在什么地方?
。2)爬山虎的腳是什么樣子的?(是不是與我們人的腳是一樣的)
(3)爬山虎的腳是怎么爬的?
二、總體感知,明確重點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課文,看看作者是怎樣寫爬山虎的!
2、再一次齊讀課文,邊讀邊想,解決新詞的讀音問題
均勻(junyun)空(konhg)隙莖(jing)柄(bing)蛟(jiao)龍
三、重點講解學習3----5自然段
1、解決第一個問題
。1)讓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讓我們來找一找課文中哪一部分內容可以回答這個問題,把這一段找出來,讀一讀
。2)說說你找出的這段話中哪一句準確地描寫了爬山虎腳的位置,認真讀一讀(2—3遍,個人讀,齊讀)——————原來,爬山虎的腳是長在莖上的。
。3)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那么,如果讓你來畫一畫爬山虎的腳,你還需要知道那些信息呢?(回答第二個問題)我們來找一找這些信息!
。ù笃聊徽故荆┣o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這就是爬山虎的腳。(讓同學注意標號的詞)
。4)動手畫,比一比
。5)肯定同學的正確答案,再引導大家注意劃線的詞,讀一讀
2、解決問題三
自然過渡:原來,爬山虎的腳就是那幾根細絲,可是你們看(出示爬山虎爬滿圍墻及高樓的圖片),學生驚
。1)大屏幕上出示第四段的內容,讓同學們找找動詞,用橫線畫出來,讀一讀這幾句話
。2)看到這些動詞,你的腦海中戰(zhàn)線了爬山虎向上爬的形象嗎?
。3)學生困惑
。4)課件展示動畫[爬山虎其中一只腳巴在墻上的過程,仔細觀察腳的變化]
(細絲由直到彎曲,到長出小圓片,最后巴在墻上)
(5)爬山虎就是這樣一步一步向上爬的。
3、如果爬山虎的腳要是沒有觸到墻又會是什么樣子呢?
。1)生齊讀第五段,在讀中了解爬山虎的特點
。2)讀一讀,比一比連痕跡也沒有——巴在墻上非常牢固
四、歸納總結,拓展延伸
五、板書設計
爬山虎的腳
位置莖上
腳怎么爬觸——巴——拉——貼
沒觸墻萎了
變化
觸著墻牢固
《爬山》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能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爬山虎的特點;
2.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細致、有序的觀察習慣。
3.學習生字、詞語,積累好詞好句。
教具準備
1.實物展示臺。
2.學生準備水彩筆和圖畫紙。
3.爬山虎實物。
教學課時:2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初讀課文,了解爬山虎的特點。學習生字、詞語。
教學過程:
一 、出示實物,引入:認識這種植物嗎?對,它叫爬山虎。你們在什么地方看到它呢?它有什么特點嗎?誰能給大家介紹介紹?磥砟阏媸莻會觀察的孩子。葉圣陶爺爺不僅喜歡觀察,而且會觀察。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筆下的爬山虎的腳。齊讀課題。
看看作者是怎么觀察的,又是怎么寫的,自由讀課文。
二、學生自讀,教師巡視指導。
三、反饋讀書情況。
1.出示詞語讓學生認讀。
2.朗讀課文,可以讓學生小組互讀,可以請學生讀自己喜歡的段落,或其他形式。重點檢查生字、詞語的讀音。
四、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點。
讀了葉圣陶爺爺?shù)奈恼,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點?你有什么感受?葉爺爺為什么會把爬山虎寫得那么生動具體?我們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具體了解爬山虎的特點,感受作者生動具體的描寫和長期細致的觀察。學習觀察和描寫的方法。
教學過程:
導語:同學們,大自然是神奇的,你們曾跟隨老師一起領略過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欣賞了世界上最深最長的河流峽谷;感受了被稱為鳥的天堂的大榕樹給我們帶來的歡樂……今天老師帶同學們更加仔細地去觀賞一種植物──爬山虎。讀課題。
一、請同學們看實物。
1.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特點?
2.你能用一兩句話把這些特點連起來說說嗎?
3.葉圣陶爺爺筆下的爬山虎的葉子怎樣呢?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
4.讀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寫的美?你喜歡哪句?
5.自己感受一下風吹時爬山虎葉子的美。做一做拂過、漾起的動作,你能讀好這句話嗎?想欣賞一下風吹爬山虎的樣子嗎?
6.老師指導讀出美來。可以采取師生引讀和生生互讀法,讓學生充分感受爬山虎葉子的形狀美、顏色美和動態(tài)美。
7.作者為什么把葉子寫的這么美呢?(認真觀察)所以我們要學習作者認真仔細地觀察事物的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
爬山虎的葉子之所以生機勃勃地鋪滿墻,這跟它的腳有密切的聯(lián)系,爬山虎的.腳又是什么樣的呢?
二、請同學們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腳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觀察:
a、腳的樣子; b、腳的形狀; c、顏色
1.誰來告訴老師你觀察的結果。2.書上又是怎樣寫的呢?找出寫腳的句子讀一讀。
3.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4.根據(jù)自己的觀察和學習,請畫出爬山虎的腳,看誰畫得最好。(教師巡視,拿一張好的評價)
5.這一段哪一個詞說明作者進行了認真仔細的觀察?(注意)
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腳的特點寫得這么具體。爬山虎有自己獨特的爬的本領,想盡快知道答案嗎?那就請你們趕快學習第四自然段吧。聰明的你一定會找到答案的。
三、根據(jù)以下幾個方面自己分組學習,看哪一些同學學得認真,學得更快。(老師巡視)
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來;b、找出爬的動作詞;c、自己演示爬的過程(怎樣爬)
1.誰來告訴老師你們學懂了些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其它學生補充,教師充分表揚)
2.哪一組的同學能上來給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嗎?
你們同意他的這種爬法嗎?(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學演示)
3.你們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嗎?看大屏幕演示,學生可根據(jù)演示說出怎么爬。
4.你們知道答案了嗎?誰正確?(長一只腳,巴住墻,再長出另一只腳,再巴住墻,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斷的長出新腳來,所以葉圣陶爺爺說,“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
5.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在什么地方見過它不同的爬的方式?
它不只往上爬,還往左爬,右爬,爬滿整個墻,所以才有葉圣陶爺爺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寫的“一陣風吹過,一墻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的很”。真是會讀書的孩子,懂得運用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
觸著墻的爬山虎的腳能爬,沒觸著墻的爬山虎的腳又怎么樣呢?
四、學習第五自然段。
學完了這段,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說)
。]觸著墻的腳萎了,觸著墻的牢固,腳與墻有什么密切關系?結合植物與陽光雨露的 關系談)
2.課文哪一個自然段還說明了這種關系呢?(第一自然段)
作者運用了首尾照應的方法,使文章的結構顯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讀一讀。
五、發(fā)散思維。
1.學了這課,你知道了些什么?
2.你要向葉圣陶爺爺學習什么?(留心細致地觀察周圍的事物)
3.生活中,還有哪些與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牽;ā┱f說你它們的特點,好嗎?(學生說)
4、閱讀延伸:本書26課:《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板書設計:
爬 位置:莖上長葉柄的反面
山 特點 樣子:像……像……(細絲)
虎 顏色:嫩紅(灰色)
的
腳 爬 觸→巴→拉、貼(牢固
教后反思:本文結構簡單。教學時先切分內容。主要是兩部分: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的腳。這一步為學生理清文章的寫作思路以及學習本文的精華內容打下基礎。學習“葉子”部分,著重從啟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它的顏色美、形狀美和動態(tài)美來實施對本段文本的感情朗讀。學習“腳”的部分,以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前采集爬山虎的實物,課上結合課文內容具體認識“怎樣一步一步地往上爬”為突破口,順利地完成了走進文本的任務。這樣的教學,內容少,不需面面俱到,一課一得,容易操作,學生學得又有興趣。
《爬山》教學設計3
【教學設計意圖】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這篇課文以爬山虎為載體,表達了作者對葉圣陶先生的崇敬和懷念之情。文章感情真摯、語言含蓄,特別是文章結尾“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更是言雖盡而意未了,雖言盡而意無窮。對作者而言,他記錄的是自己的一段難忘的經(jīng)歷,對讀者而言,他們讀到的應該是一個能觸動心弦的感人故事。
我在安排第一課的教學時,主要把與課題聯(lián)系較為緊密的部分作為重點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進行品析,從作者對爬山虎的描寫和見面情景的描述中,體會葉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質。因此,我把以讀促悟作為教學的重點,力求使學生通過多次朗讀,品悟課文語句里包裹著的豐富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平易近人”、“融洽”、“期待”等詞語。
。、讀懂含義深刻的句子,初步掌握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方法,并積累有關句子。
。、感受葉老先生真誠質樸、平易近人的為人,對待文學事業(yè)一絲不茍、嚴肅認真的.態(tài)度和對祖國下一代的熱切關懷和希望。
【教學重點與難點】
讀懂含義深刻的句子,并初步掌握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方法。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提示課題
1、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一個人成長過程中會發(fā)生許多故事。有些事是令人終生難忘的。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個與成長有關的故事。這個故事就發(fā)生在15歲的肖復興和大作家葉圣陶之間,還有那。(出示課題)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讀題:
這是一篇回憶往事的文章,所以讀題目時應該慢一點,意味深長點。
。ㄔ僮x課題。)
二、檢查預習,學習生字詞
1、簡單交流預習方法:
師:為了學好這篇課文,老師課前讓大家根據(jù)預習目標學習了課文,大家完成得怎樣?
出示預習目標:
⑴自學生字,讀準字音。
、剖熳x課文,了解課文寫了哪幾件事。
⑶查找資料,了解人物有關的信息。
。、檢查生字詞的讀音:
好,下面老師就先來檢查一下你們的預習情況。出示生字詞:
推薦 親切平和 平易近人 融洽 黃昏
余暉 蘊含 搖曳 真誠質樸 堪稱楷模
。场⒊椴閭別詞語的意思,并引導用詞說話。
對于上面的詞語你有什么問題嗎?誰來幫助他?
。础⒆屛覀儙е@些生字字詞仔細讀讀課文,好好想一想課文到底寫了哪些內容呢?
。、交流討論、理清文章內容。
課文講了哪些內容?板書:
修改作文邀請做客
三、精讀課文,品詞析句
(學習課文6~9自然段。)
。薄⑦x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并找出描寫爬山虎的句子。
。病⑦x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讀一讀,并在小組內交流喜歡的原因。
3、出示《爬山虎的腳》中描寫葉子的句子,進行比較為什么在作者眼中是那么不同?
請大家再仔細讀第6~9自然段,你能找出原因嗎?
。A設2:我們再來讀讀6~9自然段,看一看葉圣陶老先生是怎樣接待作者的?)
。、出示:
⑴大作家居然要見一個初中生,我感到意外。
⑵像見大人一樣同我握手。
、前盐耶斪鞔笕,一個他的老朋友。
。、交流自已對葉圣陶了解情況:
(課件再出示葉圣陶的簡介。)
正像同學們所說的,葉圣陶先生是一位在國內外久負盛名的大文學家,是中國文壇上的一顆巨星。這樣一位大文學家居然要見一個初中生的你,還像見大人一樣同你握手,把你當成老朋友,你有什么感受呀?
請你大膽地想像一下,他當時是怎樣想的?
6、是呀,對于只是一名初中生的小作者來說怎能不意外,怎能不欣喜,讀──(剛進里院──閃爍著迷離的光點。)
。R讀。)
7、(出示節(jié)選自作者原作中片段)讓學生讀一讀,你體會到什么?
體會朗讀“他親切中──以至不知黃昏到來!
8、學到這里你覺得葉圣陶老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
9、小結:
同學們,面對這樣一位德高望重的文學大師,面對這樣親切的話語,面對這樣熱切的期待,我那小小的心能不感動嗎?能不融化嗎?能不像在落日余輝溫暖下的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一樣充滿了生機,充滿了信心和希望嗎?
指導再讀“落日的余──生氣”。
四、總結
體會作家就是這樣做的,請你談談作者該怎么做?
五、質疑問難,設置懸念
。、“修改作文”與爬山虎有怎樣的關系?
。、作者為什么說“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
我們將在下一節(jié)課學習。
《爬山》教學設計4
第一課時
一、多種方式導入,激發(fā)學習興趣
1、導語:
出示圖片,引入:認識這種植物嗎?對,它叫爬山虎。你們知道它什么特點嗎?爬山虎,也是一株軟軟的藤,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處爬,爬到墻上、屋頂上,巖石上,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它有腳。)哪些同學看見過真的爬山虎?你們平時看見的是爬山虎的什么?(葉子)那你們仔細觀察過爬山虎的腳嗎?葉圣陶爺爺就是一個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寫的《爬山虎的腳》。
(拿自己和作者對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
2、對課題質疑。
讀課題,想一想,你如果是作者,你會從哪些方面去寫。(葉子、腳的位置、形狀、顏色、怎么爬、腳的變化)葉圣陶爺爺寫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呢?讓我們走進課文。
(置換角色,從課題質疑,可激發(fā)探究的興趣,又可抓住課文主要內容。)
二、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敘述脈絡
1、請同學們自由地朗讀課文,在讀中注意這樣兩個問題:(1)圈出課文的生字新詞。(2)課文每個自然段分別寫了爬山虎的什么?
2、檢查交流:
(1)請認為自己是學習最認真的一個同學當小老師,領讀詞語。
嫩綠 舒服 均勻 重疊 空隙 漾起 拂過 葉柄 蝸牛 緊貼 蛟龍 枯萎 逐漸 牢固
(學生當小老師,增強自豪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2)你讀懂了每個自然段寫了什么?(第一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生長得很茂盛。第二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葉子很美麗。第三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的生長位置、形狀、顏色。第四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是怎么爬的,第五自然段寫了爬山虎腳的變化。
三、自主探究,理解一二段
1、讀第一自然段,你從“滿是”“一大片”中體會到了什么?(爬山虎長得很茂盛,能爬。)
2、欣賞爬山虎爬到巖石、屋頂、墻上的圖片。
3、讀第二自然段,交流話題一:在寫爬山虎的葉子的這一段你什么收獲?
喜歡寫爬山虎葉子的同學請舉手。
(1)在第二自然段,你覺得葉子美在什么地方?(一陣風拂過,一墻的葉子漾起波紋,好看得很。)你能讀出風輕輕拂過葉子,葉子像波浪輕輕漾起的感覺嗎?這是一種動態(tài)的美。還有哪句寫出了葉子的靜態(tài)美?(“那些葉子綠得那么新鮮,看著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墻上鋪得那么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不留一點空隙!)為什么覺得這樣的葉子給人以美的享受?(綠得新鮮,鋪得均勻,排列整齊不重疊。)那誰能讀出葉子這種綠的美,密又勻稱的美來呢?觀察葉子中,葉圣陶爺爺還觀察到了葉子顏色的變化,葉子的顏色是怎么變化的?(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紅的,沒過幾天是嫩綠的,長大的葉子綠得很新鮮。)葉子的.顏色變化也很美啊,誰能讀出這種美來?老師為你們配上音樂和爬山虎的各種圖片,能讀得更美嗎?(處處注重了讀,在朗朗的讀書聲中,學生獲得了美的體驗,激發(fā)起對美、對大自然的向往,也充分感受到語言的美。)
四、布置作業(yè),重視語言積累
1、抄寫詞語
2、背誦課文
3、4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回顧舊知,進入課文
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了解了課文每個自然段的意思,誰能說說課文介紹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生長情況,葉子,腳的樣子,怎么爬的和腳的變化。)
誰能說說我們在上節(jié)課學習了哪些自然段,知道了什么?(爬山虎長得很茂盛,葉子很美麗。)
二、自主研讀,交流收獲
1、自由朗讀三、四、五自然段,你對那一自然段段最感興趣,就請選擇其中的一個自然段仔細讀一讀,議一議,看看你有那些感悟和收獲?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學習。
(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意識和習慣,打破傳統(tǒng)“串講”形式,以學生自主閱讀為主,充分讓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
2、匯報交流。
交流話題一:爬山虎腳的位置、形狀、顏色是怎樣的呢?
爬山虎的葉子這樣的繁茂、美麗,充滿勃勃生機,跟它的腳有著很大的關系。出示圖片:誰能說說爬山虎的腳長在什么地方?腳的樣像什么?顏色是怎樣的?課文是怎么寫的?(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再讀一讀。把腳的樣子比作什么?(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把腳比作蝸牛的觸角,使人一看就知道很細。這么細的腳,作者都仔細看過是枝狀的,并數(shù)了有六七根,說明葉圣陶爺爺觀察得很仔細多具體啊!作者寫爬山虎的腳更能看出他觀察十分細致了。
(圖文結合,不僅體會到語言的生動,還了解作者的觀察很細致。教給學生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交流話題二:怎么爬的
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用了哪些十分貼切的動詞寫出了爬山虎爬的過程?(觸、巴、拉、貼、一腳一腳)“一腳一腳”換成“一步一步”有什么不同?(爬山虎就像壁虎一樣,在墻上一腳一腳地爬,一腳一腳形容得比較生動。如果用一步一步這個詞,好像是說爬山虎是在一步一步地走,而不是爬,就不可以形象地突出爬山虎的腳的爬)這個自然段里把爬山虎的腳比做什么?(蛟龍的爪子)作者為什么會把爬山虎的腳比喻成傳說中蛟龍的爪子?因為腳很多,樣子相似。你是說樣子一樣。除了樣子還有什么相似?還有其他原因嗎?蛟龍的爪子很硬,樣子很相似,又能抓住墻。看圖片演示爬山虎爬的過程。
(抓住重點詞句去體會,又以圖片直觀演示,突破了教學難點。)
交流話題三:爬山虎的腳有什么變化呢?
自由朗讀第五自然段,誰能匯報你讀這段的收獲?(沒有觸著墻的,枯萎了,觸著墻的,腳巴在墻上的相當牢固。)哪一句話突出了爬山虎腳巴在墻上很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費一點兒勁,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莖。)“……要是……休想……”可見爬山虎的腳巴住墻是多么牢固啊。爬山虎具有什么精神?(爬山虎的腳具有多么不屈不撓的攀登精神啊!)現(xiàn)在你對爬山虎的腳產(chǎn)生了什么新的感受?(爬山虎的腳具有多么不屈不撓的攀登精神啊)請帶著這種感受再讀最后一自然段。
三、總結全文。
1、作者是怎樣具體清楚地寫出爬山虎腳的特點的?
(先寫爬山虎生長的地方,再寫爬山虎葉子的特點,最后寫爬山虎腳的特點,寫爬山虎腳的特點時,先寫腳的樣子,再寫怎樣爬,然后寫腳的變化)
四、布置作業(yè)
1、摘抄好詞好句加以背誦,并認真讀讀“閱讀鏈接”的內容,使學生體會到觀察,特別是連續(xù)觀察是一種好習慣。
2、觀察豆芽生長的變化,利用本課的寫作方法寫一篇觀察日記。
《爬山》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理解重點詞語,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
。、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和能力。
。场⒓ぐl(fā)學生觀察的興趣,做生活的有新人。
【教學重點】
通過對詞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點。
【教學難點】
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
【教具準備】
課件、彩筆、畫紙
【教學過程】
一、質疑,激發(fā)閱讀興趣
。薄⑼瑢W們,上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爬山虎的葉子,對于它的腳,你最想知道什么?
。、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3、教師梳理問題
大致如下:
腳是什么樣子的?顏色怎樣?怎樣爬墻的'?為什么不會掉下來?
二、研讀,體會自然的神奇
。、剛才大家圍繞“爬山虎的腳”提了很多想知道的問題,那就請同學們帶著自己的問題自讀課文3至5自然段寫腳的部分,邊讀邊想,課文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爬山虎的腳。
。病W習第三自然段。
、耪l愿意把第三自然段讀給大家聽?其余的同學請?zhí)崞鸸P,畫出寫爬山虎腳的句子。(屏幕出示句子)
、浦笇ёx勾畫的句子,用讀書記號在句子中標出爬山虎的腳長在哪兒?腳是什么樣子的?什么顏色?
、强磮D認一認爬山虎的腳,說說根據(jù)。
、戎笇Ю首x。
。场⒎中〗M討論學習第四自然段。
、耪埻瑢W們用剛才抓關鍵句、關鍵詞的辦法,在4人小組里學習第四自然段,看看爬山虎是怎么往上爬的
⑵交流匯報。
、侵攸c指導句子:
長出小圓片,細絲變彎把爬山虎的嫩莖拉一把,使它緊貼在墻上。
隨著爬山虎不停地長出新莖、新葉、新腳,就這樣先巴住墻,然后“彎曲”、“拉一把”地“越爬越高,從墻腳爬到墻頂。爬山虎就這樣一腳一腳爬上去的。
⑷議一議:能否把“一腳一腳”換成“一步一步”,為什么?
、芍笇Ю首x。
。、自學第五自然段。
、抛宰x課文。
、普f一說:爬山虎的腳觸著墻和沒觸著墻有什么變化?
、侵笇Ю首x。
三、朗讀,感受文字的韻味
1、因為有了爬山虎這樣神奇的腳,才有那滿墻的美麗的葉子。想不想欣賞一下呢?
。、課件欣賞。
。场⒑⒆觽,讓我們捧起課本,帶著剛才看畫面的感受,美美地讀讀課文吧。
四、總結,拓展課外的世界。
。薄W了課文,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呢?
。、教師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爬山虎的腳》一課,了解到大千世界,萬物百態(tài),無奇不有。老師希望你們做個有心人,多去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用你的慧眼去發(fā)現(xiàn)世界,用你的手中的筆去描繪美好的世界。
。、下面,就給同學們一次展現(xiàn)自己的機會。(出示課件:詩、書、畫、文)
請你在“詩”、“書”、“畫”、“文”等形式中選用自己最喜歡的一種來表現(xiàn)爬山虎或者是其它的植物。
板書設計
位置、形狀、顏色樣子
爬山虎的腳:觸、巴、拉、帖爬墻
觸著牢固沒觸萎了變化
《爬山》教學設計6
下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第7冊的課文《爬山虎的腳》第二課時,學習課文3~5自然段!杜郎交⒌哪_》這篇課文講了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是怎樣用“腳”爬的,啟發(fā)人們留心細致地觀察周圍的事物。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說說教材。根據(jù)新課程標準、本組課文訓練的主要意圖和學生的實際,我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重點詞句,了解爬山虎的腳的特點。
能力目標: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方法,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和能力。
情感目標:激發(fā)學生觀察的興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教學重點
通過對詞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
三、教學難點
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
四、教具準備
課件、彩色筆、畫紙
五、教法和學法
結合本課的特點和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以讀書訓練為經(jīng),語言文字訓練為緯,開發(fā)全腦為橋,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以學生饒有興趣的說、演、畫、議,來代替教師單一的講、管形式,在藝術的熏陶下激發(fā)學生興趣,在兼容并舉中力求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發(fā)展性、創(chuàng)造性,從而達到激發(fā)興趣、理解感悟的境界。
六、教學過程
。ㄒ唬﹦(chuàng)設情景,激趣導入
巧妙的開場白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教氛圍,在閱讀教學開始時,教師通過生動的多媒體課再現(xiàn)與課文有關的情景,激發(fā)學生情感,然后老師就問:你們知道在這一大片綠油油的葉子里面藏著什么?這樣設置懸念,激發(fā)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欲望。
。ǘ┖献魈骄、深入研讀
小學生是通過形象來認識世界的,在閱讀中只有設法讓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所描繪的鮮明形象,才能引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關注,才能入境生情,促進自悟。如;
。1)畫一畫
讓學生拿起筆畫一畫爬山虎的腳,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而且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2)找一找,演一演,議一議,了解爬山虎是怎樣往上爬的。
先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找出爬山虎怎樣爬的句子。標出爬山虎怎樣爬的動詞(觸、巴、拉、貼)。然后小組合作怎樣演好爬山虎向上爬的動作,推薦代表上臺表演,其他學生評價,好在哪里,不好的地方應該怎樣改。最后引導學生欣賞課件,議論把“一腳一腳”換成“一步一步”行不行?通過看課件、討論,學生不但理解了“一腳一腳”的意思,而且還讓學生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進一步體會到作者用詞的準確和觀察的細致。
(3)用“如果……就”的句式說說你的發(fā)現(xiàn)。
(三)總結全文,指導學法
學生提出問題,并且?guī)е鴨栴}讀書,讀中解決問題,這僅僅是閱讀教學的淺層目標。而帶著疑問走出課堂才是創(chuàng)新型學生應該具備的素質。因此,本節(jié)課采用問題來總結課文:學習這篇課文,作者在觀察方面有什么地方值得我們學習?
。ㄋ模┩卣刮谋荆由煺n堂
一節(jié)好課的結束應該是課外閱讀的開始。布置的作業(yè)是:以《我發(fā)現(xiàn)的秘密》寫片段。
七、板書設計
(一)教法
1、多媒體直觀法。
教師利用電教手段,創(chuàng)設多種情景,使學生完全置身于課文所描繪的情景之中,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他們能更好、更快、更準、更深地把握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從而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
2、質疑問難法。
課堂教學中運用恰當手段,引導學生質疑問難,能激發(fā)濃厚的思考興趣和創(chuàng)新思維。
3、自主、合作、探究法。
。ǘ⿲W法
結合本課的特點和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姚老師引導學生采用“自瀆、自悟、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來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和表達方法
《爬山》教學設計7
教學內容: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七冊《爬山虎的腳》
教材分析:
這篇講讀課文介紹了爬山虎的葉子和腳的特點以及它是怎樣用腳往上爬的,啟發(fā)人們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教學不僅要讓學生讀懂課文,還要引導學生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和寫作方法。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生字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了解爬山虎的特點,學習作者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通過對詞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點。教學的難點是體會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彩色筆、畫紙。
教法學法:我利用多媒體直觀教學,創(chuàng)設多種情景突破教學難點。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質疑課題。
同學們回想一下,《雪地里的小畫家》都是畫的什么?(小貓的腳、小狗的腳……)這些都是動物的腳。那你們知道植物也長腳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葉圣陶老先生寫的《爬山虎的腳》。(板書課題并齊讀,接著質疑課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堂。)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1、檢查生字詞預習情況。
大屏幕出示生詞,多種形式認讀。
2、感知課文內容。
說說課文介紹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
三、學習探究,交流感悟
1、自主選擇,以學定教
你對爬山虎哪一方面最感興趣?這樣就把學習的選擇權交給學生,教師再以學定教,打破傳統(tǒng)的“串講”形式。(這一問題預設有兩種情況,可能多數(shù)同學對爬山虎的腳感興趣。根據(jù)學生的選擇隨機交流話題)
2、自讀自悟,討論交流。
交流話題一:爬山虎葉子的特點
。 喜歡寫爬山虎葉子的同學請舉手。
。1)請同學們觀看大屏幕,大屏幕出示一墻的爬山虎。
你看到了什么?葉子有什么特點?
。2)、文中爬山虎的葉子又是怎樣的呢?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
(3)`讀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寫的美?你喜歡哪句?
。4)自己感受一下風吹時爬山虎葉子的美。做一做漾起波紋的動作.
(5)老師指導感情朗讀,讓學生充分感受爬山虎葉子的美。
(這一話題處處注重了讀,在朗朗的'讀書聲中,學生獲得了美的體驗,引起對美、對大自然的向往,也充分感受到語言的美。)
過渡:在這一片美麗的葉子下面就藏著爬山虎的腳。請大家到書中去找吧(這樣設置懸念,激發(fā)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欲望。)
交流話題二:爬山虎腳的位置、形狀、顏色
(1) 找出寫爬山虎腳的位置、形狀、顏色的句子讀一讀。
。2)大屏幕出示圖片:誰能說說爬山虎的腳長在什么地方?腳的形狀像什么?顏色是怎樣的?
(3)引導學生畫一畫爬山虎的腳。
。▓D文結合,認識爬山虎的腳;接著引導學生動手畫一畫爬山虎的腳,更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交流話題三: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1)默讀第四自然段,
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來;b、標出爬的動作詞,體會爬的過程;
。2)小組合作演示爬的過程。(怎樣爬)
(3)你們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嗎?看大屏幕演示,學生可根據(jù)演示說出怎么爬。 (這一環(huán)節(jié)抓住重點詞句去體會,又以多媒體直觀演示,進一步體會到作者用詞的準確和觀察的細致,突破了教學難點。)
交流話題四:爬山虎的腳還有什么特點呢?(牢固 )
“……要是……休想……”說明了什么?可見爬山虎的腳巴住墻是多么牢固啊。現(xiàn)在你對爬山虎的腳產(chǎn)生了什么新的感受?請帶著這種感受再讀最后一自然段。
3、學習觀察方法
四、回歸整體,深化情感
1、讀了本課,你有什么收獲?
2、用你喜歡的方式來表達對爬山虎的喜愛之情。(畫一畫,感情朗讀、背誦,編兒歌,猜謎語等)
3、配樂(在輕松愉快的音樂聲中結束本節(jié)課的學習)
4、展示
五、拓展延伸
仔細觀察自己喜歡的一種植物,寫一寫它的特點。
板書設計:
25 爬山虎的腳
葉子:美
位置、形狀、顏色
腳 觸--→巴--→拉--→貼
變化:牢固 萎了
教后反思:
一、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為了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讓他們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學習,給他們充分的時間自讀自悟、合作交流,理解課文的內容。學完課文之后,讓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對爬山虎的喜愛之情,學生興趣盎然,學習的積極性非常高,教學效果超出了我的預測。這些設計都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二、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景,突破重點難點
我在教學過程中恰當?shù)剡\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景,較好地實現(xiàn)了信息技術和理解內容的結合,提高了教學效率。
1、再現(xiàn)美景,激發(fā)情感。學習爬山虎的葉子時,創(chuàng)設情景出示一墻的爬山虎,讓學生直觀感知葉子的美。然后通過語言文字品味爬山虎葉子的靜態(tài)美和動態(tài)美。為了進一步激發(fā)情感,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使形象與情感融合,獲得美的熏陶。
2、再現(xiàn)過程,突破難點。爬山虎腳的位置、形狀、顏色以及它是怎么一腳一腳往上爬的?這是學生理解的難點。在學生自己讀一讀、畫一畫、演一演的基礎上,再適時地出示爬山虎腳的位置、顏色、樣子以及它向上爬的過程,這些形象直觀的畫面,讓學生很容易地認識爬山虎的特點,進一步體會到爬山虎到底是怎樣爬墻的。這樣的設計,突破了教學的重點難點,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從中感受到要把課堂交給學生,把選擇權交給學生,把讀書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充分地閱讀感悟,討論交流,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景,突破難點,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爬山》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學習作者有順序,深入細致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觀察能力。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的腳,把意思寫清楚的。
3、朗讀課文,能背誦第二至四自然段。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對詞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及爬墻過程。
2、學習作者抓住爬山虎腳的特點,把一個意思寫清楚的方法。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第二自然段,揭示目標
上節(jié)課學習了著名作家葉圣陶爺爺所寫的《爬山虎的腳》,葉圣陶爺爺把爬山虎的葉子寫得美極了,你們還記得嗎?
下面我們一邊看錄像(出示課件),一邊回憶課文是如何寫爬山虎的葉子的。
(邊看錄像,指名讀課文)
爬山虎爬滿整整一墻,確實好看,它是靠什么爬的呢?
(靠腳)
爬山虎確實有腳,它的腳是什么樣的,是怎樣靠著腳往上爬的,文章又是怎樣圍繞它的腳來寫的呢,這就是我們今天來學習的內容。
二、講讀第三自然段
1、打開書本,回憶課文哪幾自然段講爬山虎的腳?(3~5)自由讀第三自然段,思考:這一自然段共有幾句話?哪幾句話具體寫了爬山虎的腳?(3~5句)
2、指讀這三句話,思考:
這三句話告訴我們哪幾層意思?(位置、樣子、顏色)板書。
3、交流:
位置:
、趴磳嵨。
、莆恢迷谀膬?(莖上長葉柄的地方的反面)板書。
、嵌嗝襟w顯示。
樣子:
、趴凑n件。
、剖鞘裁礃幼拥?
(六七根絲構成的枝狀的,每根細絲象蝸牛的觸角。)
、沁@里用了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蝸牛的觸角見過嗎?有什么特點?
(頭上有兩對觸角,在長觸角的尖端長著很小的眼)
爬山虎的腳就是這樣的。(投影顯示)
顏色:
嫩紅色。
4、這些內容作者是如何說的呢?齊讀課文3~5句。
5、看著圖,跟老師說。
(按課文順序說說看。)
6、同桌獨立練說,說說爬山虎的腳是怎樣的?
指名說,齊說。
師:“……這就是爬山虎的腳!
第六句話起了小結的作用。
7、第三自然段的3~6句就寫了爬山虎的腳,為什么還有第一,二句呢?這兩句話又告訴了我們什么呢?
(指讀)
點撥:“今年我注意了”是什么意思?說明了什么?
(因為不知道爬山虎怎樣爬,今年特別留心觀察,原來是有腳的,說明作者正是因為如此注意觀察,才能把腳的形狀、顏色寫得生動。)
三、講讀第四自然段
過渡:原來爬山虎的腳是這樣的,那么爬山虎又是如何靠著它的腳往上爬的呢?
(板書:爬墻)
1、默讀第四自然段:
思考:哪幾句話具體寫了爬山虎靠腳往上爬?(第一、二句)
2、指讀第1、2句,其余同學圈出寫爬山虎往上爬的幾個動作的詞。
(板書:觸、巴、拉、貼)
3、看爬山虎往上爬的動畫:
師講解。(為什么原來是直的,現(xiàn)在彎曲了?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由直到彎縮短了距離,所以產(chǎn)生了拉力,拉力使爬山虎在墻上貼得更緊了。
原來爬山虎是這樣爬的,一起有感情地讀1、2句話。
4、自己練說爬山虎靠腳往上爬的過程。
(指名說。)
(齊說。)
5、如果仔細看細小的腳,你會產(chǎn)生豐富的聯(lián)想,你會想到什么呢?(蛟龍的爪子)為什么?(看實物,顏色、有力、腳在墻上的樣子)
6、課件演示。
7、填空。
四、講讀第五自然段
過渡:第四自然段通過一些恰當?shù)膭釉~和豐富的聯(lián)想,向我們介紹了爬山虎的'腳怎樣爬墻,那么第五自然段寫了什么呢?
1、指讀,思考:
第五自然段寫了什么?
(講爬山虎的腳觸著墻和沒觸著墻的不同變化。)
(板書:變化萎了牢固)
2、分讀:
想想這兩種情況下爬山虎的腳有哪兩種不同的變化?
3、怎樣相當牢固?
(齊讀)
4、從爬山虎的腳觸著墻和沒觸著墻的不同結果,可以說明什么?
說明墻對爬山虎的作用多么重要,同時也照應了開頭,回答爬山虎順著墻往上爬的原因。
5、齊讀。
五、總結全文
1、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了課文的第三、四、五自然段,課文圍繞“爬山虎的腳”的特點從三方面,進行了具體的敘述。是哪三個方面呢?
學生交流,后齊讀。
2、寫爬山虎的腳,還有許多別的內容可寫,作者為什么選取了課文中的三方面內容向我們介紹呢?
(最能說明爬山虎的腳的特點)
那么課后,我們就學習課文的寫法來寫片段。
3、爬山虎的葉子固然是綠得新鮮,引人注目,但它的腳卻是不大會引起我們的注意。但葉圣陶爺爺無論寫葉子,還是寫腳,都是那么有條有理,敘述具體,這是什么原因呢?
(觀察細致)
六、課后練習
細致觀察一種植物,圍繞這種植物的某一特點,選取幾個方面內容寫一個片段,把這個特點寫清楚。
《爬山》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在一定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推薦”“愣住”“春風拂面”等詞。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2、 感情朗讀,初步感受具體事例+心里感受的寫作方法,并嘗試積累運用。
3、 在語言實踐中,感受葉老真誠、質樸的人品,對文學事業(yè)一絲不茍,嚴肅認真的態(tài)度以及對祖國花朵的關懷與熱切期盼之情。
教學過程:
一、 導課揭題
1. 師:同學們,你們看,這位老人是——葉圣陶老先生。今天,讓我們走近這位堪稱我國文壇巨匠的大作家吧,因為,我們要學習一篇與他有關的課文,那就是由著名作家肖復興寫的《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2.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這是一篇回憶往事的文章,讀題時慢一點,意味深長一些)
二、 反饋預習 整體感知
1. 同學們已經(jīng)對課文做了充分的預習,現(xiàn)在老師來考驗一下,有信心嗎?
2. 反饋難讀的語句,隨機正音解意。
3. 談談你預習之后,讀懂了什么?
4. 理清脈絡: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事?(板書:修改作文 邀請做客)
5. 預習課文時,你心中又涌起了哪些疑問?
三、 重點段研讀
這節(jié)課我們重點研讀第一件事。
1. 默讀1—5自然段,找到具體描寫葉老先生給肖復興的作文進行修改的語句。
2. 反饋,朗讀。你能用最簡潔的詞語或短語來概括每一部分的內容嗎?(修改符號 字詞句的修改 簡短的評語)
3. 你想看看這份文稿嗎?出示:修改的文稿
4. 師:面對這樣的修改,你有什么樣的心理感受呢?
5. 面對這樣的修改,肖復興也有產(chǎn)生自己的心里感受呢?快速瀏覽,找到相關的句子。
6. 重點品讀:
出示:我雖然未見葉老先生的面,卻從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認真、平和以及溫暖,如春風拂面。
讀讀這句話。
感悟:“春風拂面”的意思?(像春風一樣吹過臉頰,帶給人無比舒服和溫暖的感覺)
師:為什么作者會有這樣的感受,請你聯(lián)系3個修改,談談自己的理解。
1)“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簾的是紅色的修改符號和改動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幾頁紙上到處都是紅色的圈、鉤或直線、曲線。”
(a)從“密密麻麻”、“到處”看出(葉老修改作文非常仔細、非常認真,從而讓人感受到葉老對肖復興這么一個普通中學生是多么關心),所以讓肖復興產(chǎn)生了“春風拂面”的感覺。
(b)感悟“愣住”:愣住是什么意思,(呆住,傻眼)。當時作者怎么想?
(c)師:這樣的一份驚訝,我們該如何讀好這句話呢)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
(d)師:透過這密密麻麻的修改符號,我彷佛看到了,夜晚的燈下,葉老……
師小結:想到這些,我們由衷被這位老人所感動,這份感動帶給作者心靈上的溫暖,就如——春風拂面。帶著這樣的一份感動,深情地齊讀。
2)出示第四自然段(還有哪些修改讓作者在感受葉老的認真、平和的同時產(chǎn)生春風拂面的感覺呢?)
A)從各處具體的修改中,感受到葉老用字的準確、規(guī)范,這樣一絲不茍。
B)師引讀:是的,回家后,作者仔細看了葉老對作文的修改,他發(fā)現(xiàn)題目……,我立刻感到……,他發(fā)現(xiàn)葉老把……改成了……,我感受到這樣的改動使得……。
面對如此細致的修改,肖復興的心不再平靜,他說(齊讀感受的句子)
3)“這一篇作文寫的全是具體事實,從具體事實中透露出對王老師的.敬愛。肖復興同學如果沒有在這幾件有關畫畫的事上深受感動,就不能寫得這么親切自然!
(a)齊讀評語,
從這幾句簡短的評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肖復興得到了葉老的鼓勵 表揚 期待)
小結:同學們,正是葉老這一番真誠的鼓勵與熱切的期待,使15歲的肖復興心里充滿了對從事文學事業(yè)的信心。他這樣寫道:
出示:那時,我才十五歲,一個毛頭小孩,居然能得到一位蜚聲國內外文壇的答問雪茄的指點和鼓勵,內心的激動可想而知,漲涌起的信心和幻想,想飛出的一只只鳥兒抖著翅膀。
師:葉老春風拂面的溫暖讓肖復興走上了文學之路。
。ǔ鍪拘团d的資料)。
現(xiàn)在他已經(jīng)是我國著名的大作家了,而且還是我國一流的純文學月刊《人民文學》的副主編,多么了不起呀!《人民文學》創(chuàng)建于1949年,可是與我們的共和國同齡的一種刊物!
師:同學們,讀到這里,你又有什么感受?這樣的一位老人,令我們——(佩服、敬仰、尊敬、感動)帶著對葉老的這些情感讀好這句話(指名讀)。
四、 回文感知表達方式 初步運用
1. 師:同學們,再來看看修改作文這部分內容(出示3—5段),我們再理解了課文內容之后,在表達方式上,你又悟到什么呢?(如果學生回答不上,就改為,那么從這件事情上,你在寫作文上學到了什么?)
2. 體會在記寫具體經(jīng)歷的事情時,可以先寫具體事實,再寫心理感受;悟到寫作文要用詞準確,寫句規(guī)范;悟到好作文要不斷修改等。
3. 出示小練筆:
1970年,我被發(fā)配到北大荒,那是一生中最艱難的日子,我把寫作當成了最快樂的事,渴望有人給予我指點。于是,我試著將文章寄給了只有一面之緣的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的總編葉至善先生(葉圣陶先生的長子)。沒想到,他很快給我回信了。當時的我,只是一個普通的中學生,北大荒又那么遠,我激動得半天沒敢拆信。拆開一看,葉先生將我的一篇文章從頭到尾修改了一遍,從構思、結構、語言乃至標點都提出了具體的意見。他怕我看不清,又親自重新抄寫了一遍寄給我。捧著沉沉的信件,望著他那整齊的筆跡
4. 師巡視指導
5. 反饋評價,從學生的用字和感受是否有層次去評價。
。A設:先寫感受,再寫原因,很有條理。把感受比喻成 ,多形象。聯(lián)系自己的理解,很生動。能作對比……)
6. 出示肖復興的感受敘寫,配樂,師頌讀。
捧著沉沉的信件,望著他那整齊的筆跡,我非常感動。在我的寫作生涯中,接受了葉老先生父子兩代人細致入微的幫助,手把手引領我步入文學的領地,在我最卑微最艱難的日子里,給予我信心和勇氣,讓我看到了文學的價值和力量,以及超越文學之上的友情、真誠、關懷與期待的意義。
五、 導出下節(jié)課內容
1. 師:同學們,此時此刻,我們一定被一份感動所深深包圍,下節(jié)課讓我們一起走進葉老先生的家吧,一定會感受到他(引讀“他親切中蘊含……”)一定會看到(引讀“落日的余暉……)
2. 師:課文一直都在敘事,為什么又要以《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為題》呢,讓我們下節(jié)課再來細細品讀吧。
《爬山》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 認識5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
2. 能流利的朗讀課文,讀懂課文,了解爬山虎的特點;理清課文敘述順序,能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3. 學習作者細心觀察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意識。
教具準備:
1. 錄音機及磁帶
2. 小黑板
教學過程:
揭示課題,整體感知
1. 同學們你們有沒有見過爬山虎?
你見過的爬山虎是怎么樣的?
2. 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去看看葉圣陶爺爺寫的《爬山虎的腳》,去了解爬山虎,欣賞爬山虎。
3. 板書課題:《爬山虎的腳》 齊讀課題
4. 展示預習成果:學習生字新詞
5. 聽錄音讀課文,學生思考作者是從哪幾方面介紹爬山虎的?
。ㄅ郎交⑸L的地方、葉子、腳三方面)
6. 師生交流哪幾方面介紹爬山虎。
教師在小黑板上出納兩個探究點:a. 爬山虎的葉子是怎么樣的?b. 爬山虎的腳是怎么樣的,又是怎樣爬的?
深入研讀:
1. 同學們現(xiàn)在想先探究哪一點呢?(生回答)
2. 自讀課文描寫爬山虎腳的第三、第四、第五自然段,思考作者是從哪幾方面生動、具體的介紹爬山虎的腳的?(腳的樣子、爬的樣子、腳巴在墻上很牢固)
3. 師生交流,概括出幾方面的內容。
4. 交流描寫“腳的樣子”的第三自然段,找出相關句子。
交流重要的詞。(反面、枝狀的六七根細絲、嫩紅)讓學生了解作者是從腳的位置、形狀、顏色來寫的。
5. 讀描寫“腳的樣子”的句子。
6. 請學生上臺畫爬山虎的腳,并說說為什么這樣畫。
7. 交流描寫“爬的樣子”的第四自然段,找出相關句子,并讀這些句子。圈出這些句子中與“爬”有關的動詞。
8. 理解句子: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耙荒_一腳”能否換成“一步一步”?為什么?(前者要慢,更能體現(xiàn)出爬山虎的頑強,爬墻時的艱辛,很牢固)理解時可聯(lián)系上下文。
9. 交流描寫“腳巴在墻上很牢固”的第五然段,找出相關句子,并讀這些句子。句子中“要是……休想”體現(xiàn)了什么?(很牢固)
“要是……休想”能不能造一個句子?(學生造句)
積累語言:
有感情的朗讀第三、四、五、自然段,課后背誦三、四兩段。
板書設計:
1. 爬山虎生長的地方
爬山虎的腳 2. 爬山虎的葉子 1.腳的樣子
3. 爬山虎的腳 2.爬的樣子
3.腳巴在墻上很牢固
教學反思:
整堂課我的教學設計還是可以的,但是教學效果卻讓我感到很不滿意。我想在這里固然有學生的一些因素,可是我的因素還是占主要比重的。學生在這堂課上表現(xiàn)出的積極性比平時低了一些,在開始讓他們“讀生字”的環(huán)節(jié)中只有四個同學舉手表示要試一下,這讓我很心寒,應該說預習了的學生對于生字沒有什么問題的。課后從學生那里得知來了幾位聽課老師有點害怕,所以才不舉手的。這讓我感到我平時應該在這方面做一些工作,讓學生知道他們才是課堂的的主人,而不要對聽課的老師有所顧忌。
。ㄒ唬┰谶@堂課中讓我覺得我的心理素質不是很好。這可能是我剛踏上工作崗位的緣故,在課堂上我表現(xiàn)得很緊張(雖然別人可能不覺得),所以在學生表現(xiàn)的積極性不高時,我的激情也降低了,這是很不應該的,無論怎么樣,上課一定要有激情。
。ǘ┙處熆梢栽O計教學內容,但是不能設計學生的回答,只能是引導學生回答。在這一點我表現(xiàn)出的教學行為就比較幼稚,想法太過于完美,總是想著讓學生的答案與我設計的差不多,結果學生就是答不到點子上,于是我就亂了方寸,出了教師不應該的行為(對學生的回答評價不夠),總是在等學生符合自己需要的答案。老師不應該這樣,要隨機應變,實在引導不過來的,自己說出來讓學生知道了也就夠了,這一點比起老教師經(jīng)驗就差多了。
。ㄈ﹩栴}一定要提得好,提得準確。這一點是我這堂課的重要收獲之一。在課上我把“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介紹爬山虎的?”粗心的問成“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介紹爬山虎的腳的?”結果學生都回答到3、4、5段中去了,莖、細絲什么樣的回答都有,叫學生答得越多,出現(xiàn)的亂七八糟的回答就越多,差點課都上不下去!在這里我深深感到語文老師對于所提問題的準確性是極為重要的,特別是讓學生思考的問題,一定要讓學生知道讓他們做什么,回答什么!
。ㄋ模┭芯空n程要細,不能只是研究表面上的一些內容。研究課程細不細主要是在備課時備得充分與否,我覺得今天教學效果的不理想主要還是我備課這一塊做得不夠,我的備課知識內容浮在水面上,沒有更深層次的去進行挖掘教材中的資源,比如我在和學生交流第四自然段“爬的樣子”的`教學中我只是簡單的讓學生找出有關的句子和與“爬”相關的動詞,然后讓他們讀一下就好了,沒有更深入的和同學去理解,這是遠遠不夠的,而事實上文中恰恰這些“動詞”是用得很美,可以說是很妙的,這里是有順序與講究的,一點一點兒遞進,不能交換順序。在這些動詞上要研究得細一些。這主要是備課不夠,如果備課充分,那么今天在教學中就不會有那么多的問題了,正如一些老教師所說:“只有備課做好了,才能上好一堂課!苯裉熳屛矣X得還是很有道理的。
。ㄎ澹┌鍟唵,布局要合理,層次要清晰。在這堂課上我的層次是蠻清晰的,但是簡單與合理就不夠了。首先一點是這個板書是不合理的,第一層中的三方面是介紹爬山虎的,而不是介紹爬山虎的腳的,后面的三方面才是寫爬山虎的腳的,這是我板書中的一個重要錯誤,以后要特別注意,板書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理清順序或幫助理解,而錯誤的,不合理的板書只能帶給學生誤導!其次我的板書不夠簡單,我上課是學生邊講我邊寫的,我的板書就顯得字數(shù)多了點,很羅嗦,可以直接寫“生長的地方、葉子、腳”就可以了,不用再寫上“爬山虎”這三個字了,寫板書的時候字多了,時間就浪費了,在我寫的時候學生就干等著。究其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還是備課不仔細,如果在備好課之后再好好推敲一下,可能就沒有這樣的情況了。
《爬山》教學設計11
第一學時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認識“均、勻、莖、柄、蛟”5個生字,會寫“虎、占”等11個生字,能夠正確讀寫“引人注意、均勻、重疊、空隙、葉柄、觸角、痕跡、逐漸、休想”等詞語。
2、學生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學生通過初步閱讀課文,了解課文每一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知道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介紹爬山虎的腳的。
學時重點
教學重點:
學生認識5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本課的詞語;了解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學時難點
教學難點:
知道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介紹爬山虎的腳的
教學活動活動1
【導入】
一、了解作家導入新課
了解作家
-葉老嗎?(生介紹)我們以前學過他的哪篇文章?他都有哪些主要作品?
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就再來一起學習一篇葉老的作品,也就是第六課《爬山虎的腳》。板書課題
。2)學習書寫“虎”字。和我們學習的哪個字比較象?(虛)
(3)學生質疑: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活動2
【講授】
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小組交流預習的字詞部分。
3小組進行字詞學習的匯報。
。ㄒ唬┪視x
PPT出示:均、勻、莖、柄、蛟
1指一組讀生字
2強調:莖的'字音
。ǘ┏鍪径嘁糇郑
1出示:空:kong ①里面沒有東西或沒有內容②無著落,無成效③天空④姓
Kong ①使空,騰出來②閑著的,沒被利用的③沒被占用的時間或地方
2討論“空隙”讀哪個音?
3結合句子理解“空”的意思。
出示句子:葉尖一順兒朝下,在墻上鋪得那抹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空隙。
(三)出示本課詞語:引人注意、均勻、重疊、空隙、葉柄、觸角、痕跡、逐漸、休想
1小組讀詞語。
2出示帶有詞語的句子:
爬山虎的嫩葉,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長大的葉子。
觸著墻的,細絲和小圓片逐漸變成灰色。
。ㄋ模┪視䦟懀篜PT出示:虎、占、鋪、均、勻、疊、莖、柄、觸、痕、跡
1、小組交流難查的字的部首。(占、疊)
2小組交流難寫的字:疊、逐
3把你認為難寫的字在寫一個。
。ㄎ澹┱埿〗M交流形近字、近反義詞等。
活動3
【講授】
三再讀課文理清內容
課文圍繞爬山虎,每一段寫了什么內容?
1小組內先說說
小組匯報:第一自然段寫:爬山虎生長的地方
第二自然段寫:爬山虎的葉子
第三至五自然段寫:爬山虎的腳
2讀了課文,了解了每個自然段的內容,你此時還有什么問題?(課題是爬山虎的腳,為什么還要寫爬山虎的葉子?)
3閱讀第一自然段:
。1)指讀課文:思考作者都是在哪觀察爬山虎的?進行交流。
活動4
【作業(yè)】
四總結課文布置作業(yè)。
熟讀課文,勾畫自己喜歡的句子。
Tags:爬山,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爬山》教學設計12
學習內容
爬山虎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我能學會生字新詞,正確讀寫“均勻、重疊、空隙、痕跡、觸角”等詞語。
2、我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還要背誦下來。
3、我要積累描寫爬山虎葉子的句子,了解爬山虎的.腳的樣子。
學習分析
《爬山虎的腳》作者葉圣陶,這篇文章細致描述了爬山虎腳的特點,通過學習這篇文章,要學生學習做著的觀察方法和表達能力,培養(yǎng)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學習準備
1、讀讀課文,要求讀通順、讀正確。碰到不認識的字,查閱字典并讀準字音。2、查閱資料了解作者葉圣陶及其主要作品。
學習流程
一、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會認5個生字
2、初步了解課文內容,學習第一部分。
二、自主獨學
1、初讀全文,借助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初步掌握生字,理解詞語,(均勻蝸牛觸角蛟龍萎)了解課文大意
2、檢查生字預習情況
。1)一個學生領讀,全體學生齊讀
。2)任選生字,指名學生認讀。
(3)查字典,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均勻蝸牛觸角蛟龍萎
3、指名講述課文大意。
三、合作研學
小組探究:
1、全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并總結段落大意。
2、學習第一自然段(第一部分)
。1)齊讀,思考:這兩句話從哪些方面介紹了爬山虎?
。2)填空:
爬山虎生長的特殊環(huán)境————————————————————。
爬山虎是生長——————————
爬山虎生長的特點是————————
四、匯報展示
五、小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一、目標導學
1、談話導入
2、明確學習任務
二、引出行為
1、明確自主獨學任務
2、指名反饋并點評
三、呈現(xiàn)材料
1、出示合作研學任務
2、師點評小組學習情況
四、反饋學習
1、小組匯報展示
2、教師小結
教學后記
《爬山》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讀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過程與方法。
。1)有感情朗讀課文。能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2)了解,學習葉圣陶先生對《一張畫像》的修改方法。
。3)學習通過描寫景物抒發(fā)感情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從葉圣陶先生修改中學生作文這件事中受到啟發(fā),培養(yǎng)學生一絲不茍的好習慣。體會學作文應先學做人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本文的重點是從本文作者的切身感受中體會認真修改作文的重要性
本課的難點是理解作者三次提到綠綠的爬山虎的含義。
課前準備
1、收集葉圣陶和肖復興兩位作家的資料。
2、收集爬山虎的圖片。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檢查學生學習生字的情況。
2、初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教師點撥、突破難點。
。ㄒ唬┨岢鲎詫W要求,學生自學課文第一部分,想一想葉圣陶先生是怎樣修改《一張畫像》這篇作文的。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同時在書上畫出含義深刻的句子。
2.學生按要求自學,討論:課文中是怎樣講葉圣陶先生修改作文的?(先讓學生把有關的內容讀一讀,再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是怎么改的,這樣改好在哪里?)
。ㄈ~圣陶先生修改的非常認真,幾頁紙上到處是紅色的圈,鉤或直線、曲線,注意用字的準確性,句子的規(guī)范化。)
3.作者翻到那篇作文,為什么一下子愣住了?
(一是作者自以為作文寫得不錯,沒料到自己的作文存在很多毛病;二是作者沒料到蜚聲國內文壇的大文學家竟會如此認真修改一個小毛頭的作品;三是作者沒料到葉老這樣認真。)
4.作者從修改中認識到了什么?
。ㄗ髡卟粌H看到自己文的種種毛病,也認識到文學事業(yè)的艱巨,不下大力氣,不一絲不茍,是難成大氣候的。)
5.看資料袋《一張畫像》的修改稿。
。1)學生組成四人小組,進行學習討論。
。2)集體討論交流、鼓勵學生自由發(fā)言,說出自己的意見和自己的體會、著重引導體會以下幾處修改,分別用了什么方法進行修改。
①“可卻”用詞重復,所以刪去“卻”字。
、凇翱诶镞不住地吶喊”,不真實。因為畫面上是不會吶喊出聲音來的,改為“從口里還吐出幾個字”來就和畫面一致了。
、邸斑不停地給他講著”,不大符合上課時的實際情況。將“不停地”改為“悄悄地”就準確了。
、堋霸瓉砟卯嫷恼峭趵蠋煛北磉_不準確,因為王老師不可能單單拿那張畫,拿的只能是那本畫著畫的課本,所以把“畫”改為“幾何課本”
⑤刪去重復啰嗦的`詞句,使語言簡潔明了。
。ㄓ昧鶄方法進行修改。1、把用詞不準確的地方改準確;2、把不通順的地方改通順;3、把長句斷成短句;4、刪去重復啰嗦的詞句;5、增添一些詞句,使表達的意思更清楚更完整;6、改正錯別字和使用不當?shù)臉它c符號。)
6.看了葉老先生修改,我們很受啟發(fā)。肖復興也很受啟發(fā)。比較一下,是我們的感受深,還是肖復興的感受深?(是肖復興的感受深)這是什么原因呢?能找得到嗎?(找出“我真的從中受益匪淺,隔岸觀火和身臨其境畢竟不一樣!弊x一讀。)這句話你們懂嗎?(教師析書“受益匪淺”,受到教育非常深刻。“隔岸觀火”,比喻看別人的事情,與自己關系不大。“身臨其境”是親自經(jīng)歷那個事情的意思,再讓學生連起來說說這句話的意思:因為葉圣陶先生修改的別人的文章,正是“我”自己的文章,所以受到的教育特別深刻。)
(二)學習課文的第二部分。
。1)指名朗讀課文思考:見面后,葉老先生給作者又是什么印象?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
(平易近人,從葉老讓孫女葉小沫在門口迎接,要作者到他家做客,葉老在門口等候、握手、親切的交談可以看出。)
。2)勾畫出課文中幾次與葉老的談話和談話的內容。
。ü踩。第一次說:“這樣好!愛好文學的人不要只讀文科的書,一定要多讀理科的書”第二次說:“我們中國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歷史,搞文學的不搞清我們的歷史更不行。”第三次說:“是的,那是前幾年寫的呢!”)
。3)請同學們談談對葉老的三次說話的內容的理解。
。ǖ谝淮危嬖V作者愛好文學的人要知識淵博。
第二次,告訴作者愛好文學的人要學好歷史。
第三次,告訴作者寫作要真實、要能反映現(xiàn)實的生活。)
。4)聯(lián)系課文內容,說說對下面句子的理解。
、佟拔液孟裰懒嘶蛘吣D:昧耍鹤骷揖褪沁@樣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這么寫的。(這句話的意思是,“我”通過這件事知道了,做一個作家應該有葉圣陶先生這樣的人品,像他那樣真誠質樸、平易近人。寫文章也應該像葉圣陶先生那樣,一絲不茍,嚴肅認真,寫出自己的真實感情,因為當時肖復興才15歲,還是個孩子,他對問題的認識還不可能很清楚,所以課文中說是“好像知道了”“模模糊糊懂得了”這樣講是恰如其分的。)
、凇霸谖已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意思是葉圣陶先生的音容笑貌、親切教誨一直留在自己的腦海里。)
10.朗讀全文。
三、總結、擴展
1.教師簡單小結、深化認識。
葉圣陶先生為肖復興修改作文這件事,對肖復興的成長影響很大,后來肖復興成了著名的作家,寫了許多好文章。《那片綠綠的爬山虎》寫于1992年,離1968年20多年了,還寫得那么具體形象,就像剛剛發(fā)生的事情一樣,這也說明了這件事給作者留下的印象太深了。
2.讀全文,說說學完這篇課文的體會。
四、布置作業(yè)
1.完成課后習題。
2.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小練筆:文中的葉老也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五、板書設計
26、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用詞不當
長句改短 一絲不茍
批改作文 調整順序 平易近人
重復啰嗦
錯別字、標點
教學反思:
在《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的教學過程中,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參與自尋新知,我設計了下面各個環(huán)節(jié)開展教學。
一、設置懸念,激發(fā)學生求知欲。
為實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創(chuàng)造條件,為激發(fā)學生對新課的興趣,全身心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在引入新課時,我以學生置疑為線索,改變了以往談話導入的做法。利用“葉圣陶先生是怎樣評肖復興的習作的”這個問題作為引入新課。目的是通過這個問題來完成這一段的教學內容,進而引出葉圣陶先生是怎樣修改我的習作的。
《爬山》教學設計14
課程標準
。1)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yǎng)成主動識字的習慣。會使用字典、詞典,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
。2)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
。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學情分析
我們的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知識基礎,他們的思維正處在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抽象思維很大程度上是借助形象思維來完成的,所以單憑教師單一的講解,學生可能存在很大的疑點,如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在教學中,適當運用信息技術,并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方法的意識,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材分析
《爬山虎的腳》是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七冊里的一篇觀察描寫某種植物的精讀課文。作者是中國現(xiàn)代著名作家、教育家葉圣陶。葉爺爺在本篇課文中用細致簡潔的文筆分別介紹了爬山虎葉子和腳的形狀特點以及它是怎樣用“腳”爬墻的,來啟發(fā)學生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要注意留心細致地觀察身邊的事物。本篇課文是安排在本冊中的第七單元組中,其目的是在讀懂,理解字、詞、句、段的基礎上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繼續(xù)學習和進一步鞏固怎樣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的知識點、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們觀察事物的能力,同時增強他們具有愛護自然、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并為保護自然環(huán)境做力所能及的小貢獻。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流利的朗讀課文,讀懂課文,了解爬山虎的特點;理清課文敘述順序,能抓住課文主要內容。
2、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細致、有序的觀察習慣,背誦3、4自然段。
評價任務
任務一: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流利的朗讀課文,讀懂課文,了解爬山虎的特點;理清課文敘述順序,能抓住課文主要內容。
任務二: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細致、有序的觀察習慣。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ㄒ唬﹦(chuàng)設情景,激趣導入
巧妙的開場白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教氛圍,在閱讀教學開始時,教師通過生動的多媒體課再現(xiàn)與課文有關的情景,激發(fā)學生情感,然后老師就問:你們知道在這一大片綠油油的葉子里面藏著什么?這樣設置懸念,激發(fā)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欲望。
。ǘ┖献魈骄、深入研讀
小學生是通過形象來認識世界的,在閱讀中只有設法讓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所描繪的鮮明形象,才能引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關注,才能入境生情,促進自悟。如;
(1)畫一畫
讓學生拿起筆畫一畫爬山虎的腳,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而且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2)找一找,演一演,議一議,了解爬山虎是怎樣往上爬的。
先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找出爬山虎怎樣爬的句子。標出爬山虎怎樣爬的動詞(觸、巴、拉、貼)。然后小組合作怎樣演好爬山虎向上爬的動作,推薦代表上臺表演,其他學生評價,好在哪里,不好的地方應該怎樣改。最后引導學生欣賞課件,議論把“一腳一腳”換成“一步一步”行不行?通過看課件、討論,學生不但理解了“一腳一腳”的意思,而且還讓學生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進一步體會到作者用詞的準確和觀察的細致。
。3)用“如果……就”的句式說說你的發(fā)現(xiàn)。
。ㄈ┛偨Y全文,指導學法
學生提出問題,并且?guī)е鴨栴}讀書,讀中解決問題,這僅僅是閱讀教學的淺層目標。而帶著疑問走出課堂才是創(chuàng)新型學生應該具備的素質。因此,本節(jié)課采用問題來總結課文:學習這篇課文,作者在觀察方面有什么地方值得我們學習?
(四)拓展文本,延伸課堂
一節(jié)好課的結束應該是課外閱讀的開始。
。ㄎ澹┳鳂I(yè)布置:以《我發(fā)現(xiàn)……的秘密》寫片段。
第二課時
一、回顧舊知,進入課文
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了解了課文每個自然段的意思,誰能說說課文介紹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葉子,腳的樣子,怎么爬的和腳的變化。)
二、自主研讀,交流收獲
1、你對爬山虎哪一個方面最感興趣,就請選擇其中的一個自然段仔細讀一讀,畫一畫,議一議,看看你有那些感悟和收獲?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學習。
。ㄗ⒅嘏囵B(yǎng)學生自主意識和習慣,打破傳統(tǒng)“串講”形式,以學生自主閱讀為主,充分讓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
2、匯報交流。
交流話題一:在寫爬山虎的葉子的這一段你什么收獲?
。1)在第二自然段,你覺得葉子美在什么地方?(一陣風拂過,一墻的葉子漾起波紋,好看得很。)你能讀出風輕輕拂過葉子,葉子像波浪輕輕漾起的.感覺嗎?這是一種動態(tài)的美。還有哪句寫出了葉子的靜態(tài)美?(“那些葉子綠得那么新鮮,看著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墻上鋪得那么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不留一點空隙!保槭裁从X得這樣的葉子給人以美的享受?(綠得新鮮,鋪得均勻,排列整齊不重疊。)那誰能讀出葉子這種綠的美,密又勻稱的美來呢?觀察葉子中,葉圣陶爺爺還觀察到了葉子顏色的變化,葉子的顏色是怎么變化的?(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紅的,沒過幾天是嫩綠的,長大的葉子綠得很新鮮。)葉子的顏色變化也很美啊,誰能讀出這種美來?老師為你們配上音樂和爬山虎的各種圖片,能讀得更美嗎?(處處注重了讀,在朗朗的讀書聲中,學生獲得了美的體驗,激發(fā)起對美、對大自然的向往,也充分感受到語言的美。)
交流話題二:爬山虎腳的位置、形狀、顏色是怎樣的呢?
爬山虎的葉子這樣的繁茂、美麗,充滿勃勃生機,跟它的腳有著很大的關系。出示圖片:誰能說說爬山虎的腳長在什么地方?腳的樣像什么?顏色是怎樣的?課文是怎么寫的?再讀一讀。把腳的樣子比作什么?把腳比作蝸牛的觸角,使人一看就知道很細。這么細的腳,作者都仔細看過是枝狀的,并數(shù)了有六七根,說明葉圣陶爺爺觀察得很仔細多具體!作者寫爬山虎的腳更能看出他觀察十分細致了。
交流話題三:怎么爬的?
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用了哪些十分貼切的動詞寫出了爬山虎爬的過程?(觸、巴、拉、貼)“一腳一腳”換成“有步一步”有什么不同?看課件演示爬山虎爬的過程。
交流話題四:爬山虎的腳有什么變化呢?
誰能匯報你讀這段的收獲?(沒有觸著墻的,枯萎了,觸著墻的,腳巴在墻上的相當牢固。)“……要是……休想……”說明了什么?可見爬山虎的腳巴住墻是多么牢固啊。風能掀下它,不讓它繼續(xù)往上爬嗎?雨能阻擋它向上攀登嗎?可見爬山虎的腳具有多么不屈不撓的攀登精神!現(xiàn)在你對爬山虎的腳產(chǎn)生了什么新的感受?請帶著這種感受再讀最后一自然段。
三、引導發(fā)現(xiàn),總結寫法
四、拓展文本,課堂延伸
1、仿照《爬山虎的腳》作者的觀察方法,觀察一種植物,先從遠處看,再從近處看,特別要仔細觀察它的莖、葉、花,看看有什么特點,再把它具體寫下來。
2、課外查詢資料:
。1)本文作者葉圣陶的生平。
。2)爬山虎的有關知識。
板書設計:
6、爬山虎的腳
葉子美:嫩紅嫩綠綠得新鮮勻稱整齊
腳的位置、形狀、顏色
腳怎么爬:觸——→巴——→拉——→貼
腳的變化:牢固萎了
《爬山》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流利的朗讀課文,讀懂課文,了解爬山虎的特點;理清課文敘述順序,能抓住課文主要內容。
2、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細致、有序的觀察習慣。
3、背誦
3、4自然段。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的特點寫好片段的。
教學難點:
圖文結合教學,了解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1)爬山虎的腳爬墻示意圖。
(2)一堵墻上的爬山虎。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境導入,激發(fā)學習興趣
1、謎語:
(1)上搭架,下搭架,條條青龍?zhí)偕蠏臁?絲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掛。(葡萄)
我們要是種絲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項什么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絲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處生長。)
2、導語:
同學們知道了,葡萄和絲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處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種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處爬。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它有腳。)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6課《爬山虎的腳》。
二、理解課題,了解文章背景
、、本文的作者是誰?(葉圣陶(1894—1988)原名葉紹鈞。中國現(xiàn)代文學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江蘇省蘇州市人。選入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文章除《爬山虎的腳》外,還有《記金華的雙龍洞》《小青石》等。)
、凇⒆x課題,想一想,這個課題的題眼是什么?讀了課題你想說點什么? ③、葉圣陶爺爺寫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呢?讓我們走進課文。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1、學生自由讀文。(注意這樣兩個問題:(1)圈出課文的生字新詞。(2)課文每個自然段分別寫了爬山虎的什么?)
2、檢查交流。
(1)請學生自愿當小老師,領讀詞語。
嫩綠 舒服 均勻 重疊 空隙 漾起 拂過 葉柄 蝸牛 緊貼 蛟龍 枯萎 逐漸 牢固
(2)指導生字寫法。
疊 (下面是“且”);逐(“半包圍”);虎( 第三筆“﹁”等) (3)掌握多音字。
(4)你讀懂了每個自然段寫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生長得很茂盛。 第二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葉子很美麗。
第三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的生長位置、樣子、形狀。 第四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是怎么爬的。
第五自然段寫了爬山虎腳的變化。)
三、自主探究,理解
1、2兩段
1、讀第
1、2自然段,你從“滿是”“一大片”中體會到了什么?爬山虎的.葉子有什么特點?(爬山虎長得很茂盛,能爬;嫩紅到嫩綠,一順兒,鋪得均勻,不留一點兒空隙。)
2、思考:課文寫爬山虎的腳,為什么要寫爬山虎長得茂盛和它葉子的美麗這兩個自然段?
討論、歸納:要寫爬山虎的腳,先要向大家介紹爬山虎生長的地方、模樣、顏色等,然后才介紹爬山虎的腳,文章這樣寫就有條理了。
四、布置作業(yè),鞏固所學知識
1、抄寫詞語
2、背誦課文
3、4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回顧舊知,進入課文重點
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了解了課文每個自然段的意思,誰能說說課文介紹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葉子,腳的樣子,怎么爬的和腳的變化。)
二、自主研讀,交流學習收獲
1、你對爬山虎哪一個方面最感興趣,就請選擇其中的一個自然段仔細讀一讀,畫一畫,議一議,看看你有那些感悟和收獲?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學習。
2、匯報交流,自由發(fā)表見解
預測交流:一,
①在寫爬山虎的葉子的這一段你覺得葉子美在什么地方?
(一陣風拂過,一墻的葉子漾起波紋,好看得很。)請你讀出風輕輕拂過葉子,葉子像波浪輕輕漾起的感覺。
、谶@是一種動態(tài)的美。還有哪句寫出了葉子的靜態(tài)美?
(“那些葉子綠得那么新鮮,看著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墻上鋪得那么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不留一點空隙!)③為什么覺得這樣的葉子給人以美的享受?
(綠得新鮮,鋪得均勻,排列整齊不重疊。)那誰能讀出葉子這種綠的美,密又勻稱的美來呢?
④觀察葉子中,葉圣陶爺爺還觀察到了葉子顏色的變化,葉子的顏色是怎么變化的?(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紅的,沒過幾天是嫩綠的,長大的葉子綠得很新鮮。)葉子的顏色變化也很美啊,誰能讀出這種美來?老師為你們配上音樂和爬山虎的各種圖片,能讀得更美嗎?
預測交流:二,
爬山虎的腳長在什么地方?腳的樣像什么?顏色是怎樣的?課文是怎么寫的?(出示課件:圖片)
把腳的樣子比作什么?(把腳比作蝸牛的觸角,使人一看就知道很細。)
這樣的描寫說明了什么?
(這么細的腳,作者都仔細看過是枝狀的,并數(shù)了有六七根,說明葉圣陶爺爺觀察得很仔細多具體啊!)
預測交流:三,
①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用了 “觸、巴、拉、貼 ”“一腳一腳”地往上爬。)②把“一腳一腳”換成“一步一步”有什么不同?(課件演示爬山虎爬的過程)
預測交流:四,
、倥郎交⒌哪_有什么變化呢?
(沒有觸著墻的,枯萎了,觸著墻的,腳巴在墻上的相當牢固。)
、凇??要是??休想??”說明了什么?(可見爬山虎的腳巴住墻是多么牢固啊。)風能掀下它,不讓它繼續(xù)往上爬嗎?雨能阻擋它向上攀登嗎?(可見爬山虎的腳具有多么不屈不撓的攀登精神啊!)現(xiàn)在你對爬山虎的腳產(chǎn)生了什么新的感受?
三、引導發(fā)現(xiàn),總結課文寫法
1、本文的課題是《爬山虎的腳》,作者對爬山虎的腳作了十分具體的介紹,那為什么又寫了爬山虎的葉子?(因為人們主要觀賞的不是爬山虎的腳,而是爬山虎好看的葉子。)
2、你從作者觀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啟發(fā)?可以結合句子來談嗎?(1)觀察細致。(2)要抓住特點觀察。(3)要注意事物的細微變化。(4)連續(xù)觀察。
四、拓展文本,課堂延伸
1、仿照《爬山虎的腳》作者的觀察方法,觀察一種植物,先從遠處看,再從近處看,特別要仔細觀察它的莖、葉、花,看看有什么特點,再把它具體寫下來。
2、課外查詢資料:(1)本文作者葉圣陶的生平。(2)爬山虎的有關知識。
板書設計:
【《爬山》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爬山》教學設計05-17
語文《爬山》教學設計03-22
《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01-06
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02-09
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04-07
《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04-05
《爬山虎的腳》的教學設計優(yōu)秀11-18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設計06-06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設計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