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歷史典故15篇[熱]
關于歷史典故1
南柯一夢的傳說
晉朝時有一位叫王質的人,有一天他到信安郡的石室山(今浙江省衢qu縣)去打柴?吹揭煌慧旁谙叴笫险谙聡澹谑前芽巢裼玫母臃旁谙叺厣,住足觀看?戳硕鄷r,童子說“你該回家了”,王質起身去拿斧子時,一看斧柄(柯)已經腐朽了,磨得鋒利的`斧頭也銹的凸凹不平了。王質非常奇怪;氐郊依锖,發(fā)現(xiàn)家鄉(xiāng)已經大變樣。無人認得他,提起的事,有幾位老者,都說是幾百年前的事了。原來王質石室山打柴誤入仙境,遇到了神仙,仙界一日,人間百年。
關于歷史典故2
《孟母三遷》
孟子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3歲喪父,由母親撫養(yǎng)長大。孟母很有教養(yǎng),非常重視對孟子的教育。
孟家附近有一塊墓地,送葬的隊伍經常從他家門前走過。孟子經常模仿隊伍中吹鼓手和婦女哭啼的樣子,還不時到墓地上玩死人下葬的把戲,在地上挖一個坑,把朽木或腐草當作死人埋下去。孟母對兒子這樣玩耍很生氣,認為不利于他讀書,便把家遷到了城里。
到了城里孟母要兒子熟讀《論語》,像孔子那樣做人?墒撬姨幱隰[市中,打鐵聲、殺豬聲、叫賣聲終日不斷,聽著聽著,他就讀不下去了。接著,他就和鄰居家的孩子玩起了做買賣的游戲,孟母覺得這個地方,確實很難集中心思讀書,便再次搬遷到城東的學宮對面居住。學宮那里的環(huán)境很好,書聲瑯瑯,讀書的氛圍很濃。孟子很快的安下心來讀書。有時,他還向學宮里張望,觀看里面的學生是怎樣讀書,又是怎樣跟隨老師演習周禮的`,回到家里,也模仿起來。一天,孟母發(fā)現(xiàn)兒子在磕頭跪拜,以為他又在玩埋死人的把戲了,心里很難,在聽兒子說是在演習周禮后,就又高興起來。
后來孟母把孟子送進了學宮,學習《詩經》、《尚書》。“孟母三遷”教子的故事流傳至今。
《斷機教子》
“斷機教子”,講的是孟母鼓勵孟子讀書不要半途而廢的故事。孟子少年讀書時,開始也很不用功。有一次,孟子放學回家,孟母正坐在機前織布,她問兒子:“《論語》的《學而》篇會背誦了嗎?”孟子回答說:“會背誦了,”孟母高興地說:“你背給我聽聽!笨墒敲献涌偸欠瓉韽腿サ乇痴b這么一句話:“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孟母聽了又生氣又傷心,舉起一把刀,“嘶”地一聲,一下就把剛剛織好的布割斷了,麻線紛紛落在地上。孟子看到母親把辛辛苦苦才織好的布割斷了,心里既害怕又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忙問母親出了什么事。孟母教訓兒子說:“學習就像織布一樣,你不專心讀書,就像斷了的麻布,布斷了再也接不起來了。學習如果不時時努力,常常溫故而知新,就永遠也學不到本領。”說到傷心處,孟母嗚嗚咽咽地哭了起來。孟子很受觸動,從此以后,他牢牢地記住母親的話,起早貪晚,刻苦讀書。
孟母施教的種種作法,對于孟子的成長及其思想的發(fā)展影響極大。良好的環(huán)境使孟子很早就受到禮儀風習的熏陶,并養(yǎng)成了誠實不欺的品德和堅韌刻苦的求學精神,為他以后致力于儒家思想的研究和發(fā)展打下了堅實而穩(wěn)固的基礎。
還有一個版本:孟子之少也,既學而歸,孟母方績,問曰:“學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泵夏敢缘稊嗥淇。孟子懼而問其故。孟母曰:“子之廢學,若我斷斯織也。夫君子學以立名,問則廣知,是以居則安寧,動則遠害。今而廢之,是不免于斯役,而無以離于禍患也!泵献討,旦夕勤學不息,師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選自《列女傳》
《買肉啖子》
原文:
孟子少時,東家殺豚,孟子問其母曰:“東家殺豚何為?”母曰:“欲啖汝!逼淠缸曰诙,曰;“吾懷娠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之教也。今世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蹦速I東加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譯文:
孟子少年時,有一次東家鄰居殺豬,孟子問他的母親說:"東家為什么殺豬?"孟母說:"要給你吃肉。"孟母后來后悔了,說:"我懷著這個孩子時,席子擺得不正,我不坐;肉割得不正,我不吃,這都是對他(孟子)的胎教,現(xiàn)在他剛剛懂事而我卻欺騙他,這是在教他不講信用啊。"于是買了東家的豬肉給孟子吃,以證明她沒有欺騙.
孟母不僅重視客觀環(huán)境對少年孟子的影響,而且十分注重言傳身教,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來啟發(fā)教育孟子。“買肉啖子”的故事,講的就是孟母如何以自己的言行對孟子施以誠實不欺的品德教育的故事。
關于歷史典故3
墨绖從戎亦作墨缞從戎。绖(déī),古代喪服中圍在頭上和腰間的散麻繩。意指在守喪期間從軍作戰(zhàn)。語本《左傳·僖公三十三年》:“遂發(fā)命,遽興姜戎,子墨衰绖!睍x人杜預注:“晉文公未葬,故襄公稱子,以兇服從戎!
秦晉崤之戰(zhàn)發(fā)生于公元前627年四月辛巳日。戰(zhàn)役經過已如前載。戰(zhàn)前對于秦、晉、鄭、周王室來說,已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繼齊桓公稱霸諸侯的晉文公重耳卒,誰接替晉文公成為諸侯霸主,秦穆公的'戰(zhàn)略通過襲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而晉襄公新繼位,能不能繼續(xù)高擎晉文公諸侯霸主的大旗,亦通過崤之戰(zhàn)給出了答案!胺畈豢墒,敵不可縱”“一日縱敵,數(shù)世之患也”。
關于歷史典故4
王維是哪個朝代的
王維的出生日期存在爭議,有人說是699年,也有人說是701年,而他的離世時間是761年。所以,王維所處的朝代是可以確定的,他是唐朝的人。
699年是圣歷二年,而701年是武則天大足元年或長安元年,所以無論他的出生日期是其中的哪一年,他都出生于武則天執(zhí)政時期。而武則天是李治的皇后,我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
761年是唐肅宗李亨執(zhí)政時期,而唐肅宗是唐朝的皇帝,唐玄宗的繼位者。所以,從王維出生,到王維死亡,他所處的年代都是唐朝時期。
王維經歷了開元盛世的景象,也經歷了安史之亂后唐朝的元氣大傷。安史之亂后,唐朝逐漸開始衰落,政局不穩(wěn)。也正是政局的動蕩,使原本壯志凌云的王維漸漸變得心灰意冷了。消沉以后的王維,開始過著半隱的生活,他將名利看得很淡,悠閑自然地過著自己的生活。在隱居期間,他寫下了不少的`詩作,其中不少詩句都體現(xiàn)了他淡薄的心態(tài)。
王維出生于武則天執(zhí)政時期,卒于李亨執(zhí)政時期。所以,王維是唐代的人,而他的詩在唐代的詩壇中有著十分深遠而廣泛的影響力。
王維和太平公主
王維是中國唐代大詩人,有傳言他中狀元是走了太平公主的后門。王維與貴族交好。 一天,一位王爺看到王維很煩惱,于是上前詢問以示關心。在知道他是在擔心科舉考試的事后,便拍著胸脯告訴王維這件事他可以幫忙。
這個王爺是太平的侄子 ,他讓王維準備幾首詩,并帶著他去了公主府。對于這位公主,王維是有所而聞的。王爺把他介紹給了太平,太平表示她很欣賞王維的詩才。王維明白這個公主是看上自己了?赏蹙S畢竟是流傳千古的大詩人,如果沒有點節(jié)操,他也就不會被后世推崇了。王維不想靠色相取得官職 ,便想要告辭了。但好色的公主哪里會放過這樣一塊美玉。她腦子一轉,要換一種方式拿下他。他不是喜歡做詩嗎,好,就用詩打動你。公主給王維講了個故事, 一個貴族子弟搶了一個美貌的燒餅店老板娘,可她終日不開口說話,那位貴公子就把她的燒餅老公叫來,她一見到她老公,就不說話,開始哭,場面非常動人。公主讓王維以這個故事為主題賦詩一首。王維不慌不忙寫了五言絕句,并對太平講訴了楚國息夫人與這個老板娘同樣的遭遇。聰明的太平聽出了弦外之音,問王維是否有舊情,王維大大方方地承認了。公主還是不死心,給王維看畫在名貴紙張上的宮圖,可王維仍然不為所動。公主對于崇高的王維漸漸開始欣賞起來,可恨自己怎么不早點遇到這樣的人物。
后來,太平見王維意志堅決,實在打動不了他,又不想逼迫這樣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就放他離開了。
關于歷史典故5
1.四面楚歌
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后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guī)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的項羽部隊。終于布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
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里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得到了楚地了嗎?為什么他的部隊里面楚人這么多呢?”說著,心里已喪失了斗志,便從床上爬起來,在營帳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淚,在旁的人也非常難過,都覺得抬不起頭來。一會,項羽騎上馬,帶了僅剩的八百名騎兵,從南突圍逃走。邊逃邊打,到烏江畔自刎而死。因為這個故事里面有項羽聽見四周唱起楚歌,感覺吃驚,接看又失敗自殺的情節(jié),所以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這句話,形容人們遭受各方面攻擊或逼迫的人事環(huán)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
凡是陷于此種境地者,其命運往往是很悲慘的,例如某人因經常與壞人為伍,不事生產,游手好閑;但后來卻被那些壞人逼迫的無以為生,求助于別人時,別人也因他平日行為太壞,絕不同情更不理睬,這人所處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又如學校里討論學術問題,其學生不學無術(成語,意即沒有學術)、信口雌黃、顛倒是非,同學們群起而攻之,這學生便完全處于孤立地位,這也可叫做“四面楚歌”。在我們的人生歷程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腳踏實地的做事,若是行差踏錯,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運了。
2.白登之圍
白登之圍,是公元前200年(漢高祖七年)漢高祖劉邦被匈奴圍困于白登山(今山西省大同市東北馬鋪山)的事件。
公元前201年(漢高祖六年),韓王信在大同地區(qū)叛亂,并勾結匈奴企圖攻打太原。漢高祖劉邦親自率領32萬大軍迎擊匈奴,先在銅輥(今山西沁縣)告捷,后來又乘勝追擊,直至樓煩(今山西寧武)一帶。時值寒冬天氣,天降大雪,劉邦不顧前哨探軍劉敬的勸解阻攔,輕敵冒進,直追到大同平城,結果中了匈奴誘兵之計。劉邦和他的先頭部隊,被圍困于平城白登山,達7天7夜,完全和主力部隊斷絕了聯(lián)系。后來,劉邦采用陳平的計謀,向冒頓單于的閼氏(冒頓妻),才得脫險。
“白登之圍 ”后,劉邦認識到僅以武力手段解決與匈奴的爭端不可取,因此,在以后的相當一段時期里,采取“和親”政策便成為籠絡匈奴、維護邊境安寧的主要手段。
3.輪臺悔詔
漢武帝晚年,求長生不老,竟被方士巫術迷惑,幻想成仙。他招進一批方士在宮中煉什么不老丹。那些方士的三寸不爛之舌,害得他終日神情恍惚。不老丹未煉出來,有一個他寵幸的“活神仙”李少君倒病死了。武帝總說人家羽化成仙了。武帝還依方士之言,在宮里鑄—銅柱,高達二十丈,柱頂鑄一仙人。頭頂玉盤,承接天上降下的'仙露。武帝天天喝飲仙露,不料病倒了。多虧太醫(yī)救治才沒喪命。諸如此類的蠢事,不勝枚舉。北京北海公園里還有這承露盤的山寨品哩!
武帝六十五歲那年的一天,正在宮中昏睡,夢見無數(shù)木人,手持棍杖圍著他喊打。驚醒后,對寵臣江充談及夢狀。江充說,如今流行巫蠱之術,一定有人利用木刻小人詛咒陛下。武帝信以為真,即命江充查究。這江充是混進宮中的一個奸臣,有次因一偶然事件與太子劉據(jù)發(fā)生摩擦。這下,便想借機攻訐太子,在皇帝面前討賞。江充預先指使人刻了一小木人,暗中埋在太子宮里。然后親率人馬挖出來,以陷害太子。太子不等江充去向武帝稟報,立即征調武士搶先砍了江充腦殼。武帝聞報大怒,命宰相帶兵拘捕太子,鬧得宮中殺聲震天。太子母親衛(wèi)皇后含憤自盡,太子本人被迫出逃湖縣(今河靈寶西)。后因官兵追捕甚緊,太子已無處可躲,只得自縊身亡。
事后,武帝終于查明:是江充蓄謀制造小木人事件,迫使太子起事。太子死了,后悔已晚。武帝下詔誅滅江充九族,在太子自縊身亡的湖縣筑了一座思子宮,以表對枉死太子的哀忱。
太子枉死后,武帝痛定思痛,幡然醒悟。看看眼前,從他曾祖父劉邦起就有了的匈奴之患,至今未能平息,不斷侵擾國土,堂堂大漢王朝軍隊連吃敗仗。將軍李陵的五千人馬也全軍覆滅,李陵甚至投降了匈奴,派到匈奴去修和交好的使臣蘇武也被匈奴扣留,杳無音信。太史令司馬遷為李陵辯護,竟被他處以宮刑。那些年,朝政不僅毫無建樹,而且日益松懈,致使政令不出皇宮,酷吏橫行,貪官當?shù)溃p濟萎縮,百姓深惡痛絕,怨聲四起。
武帝常想:這樣下去,天下定會大亂。他不甘心劉家?guī)状俗艘话俣嗄甑奶煜拢谒@一代毀于一旦。于是,他決心痛改前非,強振精神,重整朝綱,振奮民氣,讓大漢王朝再展雄威。
武帝走出深宮,舉行了一次“親耕禮”,就是吩咐左右大臣都帶上農具,在一片地里親自耕種。這雖然是象征性的行動,但足以號令全國上下發(fā)展生產,求得豐收。禮畢,他對群臣說:“朕即位以來,做了不少悖理之事,使天下人愁苦,如今追悔不及。從今以后,凡傷害百姓之事,全都應當罷廢。不得再行!”
大鴻臚寺(朝廷九卿之一,掌管少數(shù)民族事務)田千秋見皇上追悔往事,便乘機進諫說,多年以來,方士們稱神道仙,迄今不僅未見任何成效,反而撕擾亂了了百姓思想,放棄了農耕,只是騙取錢財,腐饒蝕人心。應該一律罷遣!武帝稱贊田秋說得對,立即詔令把方士們全部趕出宮去。接著,封田千秋為丞相,囑他恢復曾祖父倡行的“與民休息”的治國方略。革除弊端,重整大漢河山。
主管財政的搜粟都尉桑弘羊也向武帝出謀,派大批軍士到輪臺(今新疆輪臺縣西)屯田墾荒,以增加財政收入。武帝未予批準,還就此下昭說:
“以前主管大臣奏增加百姓賦稅,讓每人多繳納三十文錢作軍費。今又奏請屯戌輪臺,輪臺在姑蘇以西一千多里,從前發(fā)兵攻打姑蘇,雖然得勝,但因路途遙遠,沿途死了數(shù)千,何況如今要到姑蘇以西更遠的地方!當年軍士死亡,離散悲痛,朕常常掛念在心頭。今派兵到輪臺筑壘墾田,豈不又要擾亂千家萬戶,苦害百姓嗎?朕實在不忍聞!當今最要緊的是,廢止殘酷刑罰,減輕百姓賦稅。鼓勵農耕,讓養(yǎng)馬者得免勞役。只要國家開支不缺乏。邊防守備不放松,即可!保ㄕ埐殚喸模
這道詔書,史稱“輪臺悔詔”。這道“悔詔”下達之后,武帝對外不再用兵。以前的種種歪門邪道,一律戒絕。雖然健康每況愈下,還是身體力行,用各種手段推行了許多改善百姓生活的政策、措施,民心得到安撫,各地反抗朝廷的活動也有所緩和,使?jié)h朝渡過了危險關頭,經濟開始再度繁榮。
關于歷史典故6
1、山雞舞鏡
又叫山雞起舞,典出《南朝宋·劉敬叔·異苑·卷三》:“山雞愛其毛羽,映水則舞。魏武時,南方獻之,帝欲其鳴舞無由。公子蒼舒令置大鏡其前,雞鑒形而舞,不知止,遂乏死!
三國時,曹植有一子名曹沖,年歲尚幼,已聰明無比,有成人之智。一日,南方遣人送來一珍禽名“山雞”。
此“山雞”喜在清澈之水旁,見水中自影而起舞。曹操無法使之在殿上表演。年僅五六歲之幼童曹沖思得一法,命人取來大鏡,置于山雞之前。
山雞自鏡中見其美麗之身影,仿佛身臨水旁,得意忘形而翩翩起舞。越舞越有勁,不肯休止,終于精疲力竭而死。
“山雞舞鏡”原指山雞對鏡起舞。后喻顧影自憐,自我陶醉,自我欣賞,常用此語。
2、呆若木雞
這一成語與斗雞有關,語出《莊子》和《列子》。
據(jù)傳,周宣王愛好斗雞,紀子是一個有名的斗雞專家,被命去負責飼養(yǎng)斗雞。
10天后,宣王催問道:“訓練成了嗎?”紀子說:“還不行,它一看見別的雞,或聽到別的雞叫,就躍躍欲試!
又過了10天,宣王問訓練好了沒有,紀子說:“還不行,心神還相當活躍,火氣還沒有消退。”
再過了10天,宣王又說道:“怎么樣?難道還沒訓練好嗎?”紀子說:“現(xiàn)在差不多了,驕氣沒有了,心神也安定了,雖然別的雞叫,它也好像沒有聽到似的,毫無反應,不論遇見什么突然的情況它都不動、不驚,看起來真像木雞一樣。這樣的斗雞,才算訓練到家了,別的斗雞一看見它,準會轉身就逃,斗也不敢斗!
宣王于是去看雞的情況,果然呆若木雞,不為外面光亮聲音所動,可是它的精神凝聚在內,別的'雞都不敢和它應戰(zhàn),看見它就走開了。
“呆若木雞”本來比喻精神內斂、修養(yǎng)到家。后來“呆若木雞”的意義演變?yōu)楸扔魅舜裟静混`,失去知覺的樣子,或形容人因恐懼或驚訝而發(fā)愣的樣子。
關于歷史典故7
公元1853年的陽春三月,太平天國起義軍攻克南京。天王洪秀全滿足于半壁江山到手,開始關門當太平天子,全心投入到金碧輝煌的“小天堂”的營造中。
洪秀全從四十一歲進南京,到1864年6月52歲時自殺,十一年中從未邁出過京城一步。只有一次坐六十四人抬的大轎出宮,去探視生病的東王楊秀清。
那時他正值壯年,卻既不指揮殺敵,也不過問朝政,搞得老對頭曾國藩也莫名其妙:他在干什么呢?一句話,在他的太陽城金龍殿坐享榮華,在后宮與他的“嬪妃娘娘”們飲酒作樂去了。
鄉(xiāng)村塾師出身的洪秀全,雖說不上有啥出眾的文韜武略,卻擅長“數(shù)字化”管理,尤其表現(xiàn)在他對后宮妃嬪的`約束上。
洪秀全是個一夫多妻主義者,而且規(guī)定多妻制是太平天國高級文武官員的特權:“大員妻不止,無職之人,只娶一妻”。
金田起義后洪秀全即選美納妃十五人。一年后至廣西永安,“有三十六個女人”。
進南京后,每做生日,部下蒙得恩就要為他獻上美女六人;每年春暖花開之際,蒙得恩還要在天京十三道城門口為洪秀全選美女;后來干脆明文規(guī)定:“所有少婦美女俱備天王選用!
公元1861年太平軍進取蘇浙的時候,洪秀全又從李秀成選送到京城的三千名美女中挑出一百八十人收入天王府。天王府宮中有橫直均八尺的大雕花床,干什么用的,不言而喻。
洪秀全一共擁有多少個女人,恐怕永遠難以準確統(tǒng)計。據(jù)一本叫做《江南春夢筆記》的書說,天王府連太監(jiān)也不設,妃嬪加上服役的女官,總計有二千三百多名美女,陪侍洪秀全一個男人。
公元1864年京城淪陷,其子洪天在被俘后的口供中說:“我現(xiàn)年十六歲,老天王是我父親。我八十八個母后,我是第二個賴氏所生,我九歲時就給我娶了四個妻子!
天王洪秀全的八十八個后妃,已超過了歷代帝王的三宮六院七十二后妃的人數(shù)了。當時愛好聲色犬馬的咸豐也只有十八個妃嬪,相比之下遜色多了。
這八十八個后妃,一律沒有封號,統(tǒng)稱為妻。因妻妾太多,洪秀全自己連姓名都記不住,怎么傳喚享用呢?洪秀全來了個古今中外后宮史無前例的創(chuàng)舉,數(shù)字化依次編號,于是就有了第25妻、第73妻等曠古未聞的名目。
至于上千個如花似玉的宮女,更是比妻妾還要等而下之的備用享樂工具,所以連個數(shù)字編號都攤不上。
洪秀全不理朝政,把精力放在了管理后宮上。他制定了許多奇怪的“數(shù)字化”清規(guī)戒律,使后宮女人終日生活在非人的苛政之下,動輒得咎,比牛馬都不如。
在攻克南京前十七天,天王在蕪湖江面的龍舟上突然頒發(fā)了一道嚴分男女界限的詔令:“女理內事,外事非宜所聞!辈⑶,用四個“斬不赦”限制身邊婦女與外界聯(lián)系。
天王雖對朝政不發(fā)令旨,卻平均三四天寫一首詩管教美人。
公元1857年太平天國刊印頒行的經典官書之一《天父詩》,收選了五百首天王大作,其中四百七十六首是洪秀全進入南京初期三年中寫給后妃的夫權獨白,實際上就是苛刻的數(shù)字化教條,叫妻妾宮女們背誦。
如在詩17、詩18中。他訂了個數(shù)字化的“十該打”條規(guī):
服事不虔誠一該打。硬頸不聽教二該打。
起眼看丈夫三該打。問王不虔誠四該打。
躁氣不純靜五該打。講話極大聲六該打。
有喚不應聲七該打。面情不喜歡八該打。
眼左望右九該打。講話不悠然十該打。
洪秀全還不厭其煩地進行說教,要求妃嬪們從細節(jié)抓起,侍候好他這位宮中“太陽”。如詩197:“起眼看主是逆天,不止半點罪萬千!
詩237:“看主單準看到肩,最好道理看胸前!
詩294:“因何當睡又不睡,因何不當睡又睡。因何不顧主顧睡,因何到今還敢睡!
在這些“天父詩”里,哪里還有洪秀全在初創(chuàng)拜上帝教時所倡導的“天下多女子盡是姊妹之群”的平等思想?而且看畢天王的這些“詩歌創(chuàng)作”,人們就會明白他為什么四次參加科舉都考不上!
洪秀全在美女群中享受了十一年的帝王生活,終于在湘軍的隆隆炮聲中,不得不拋下他的后宮粉黛魂歸天外。一個掌握了天朝大權的鄉(xiāng)村塾師,所編列的數(shù)字化后宮,真實地反映了洪秀全的荒淫無恥和極端腐敗。
關于歷史典故8
不讀哪家書,不知哪家理
明朝萬歷年間,有個叫馬紹良的人在朝中做官。他年輕氣盛,自以為博學多才,滿腹文章,經常在同僚面前賣弄自己,因此得罪不少人,皇帝對他的所作所為也時有耳聞。
這天,皇上把馬紹良召進后殿,閑聊幾句后拿出一首詩對他說:“聽說愛卿才學出眾,且看這首詩寫得怎樣?”
馬紹良不知道這是皇上的詩作,只草草看了一眼,見其中有兩句是:“明月上竿叫,黃犬宿花蕊”,他不假思索地說:“這詩不通!明月怎么會上竿叫,黃犬怎么能宿在花蕊中呢?”
“那么,以愛卿高見,這句詩改如何改呢?”皇上不露聲色地問。
馬紹良說:“就改為‘明月上竿照,黃犬宿花蔭’。”
皇上聽了,微微一笑,說:“愛卿才學疏淺,不配在京為官!庇谑,馬紹良被貶三級,發(fā)落到福建漳州做太守去了。
馬紹良自認晦氣,但也滿肚子不服氣,無奈圣命難違,只好帶著家眷到漳州去赴任。
一天,他來到閩南一座山嶺下休息,忽然看見山道旁野花團簇,爭奇斗艷,便隨手折了一枝花,他往花蕊中一看只見一條黃絨絨的小蟲兒在花蕊中蠕動,便問身邊的轎夫:“這是什么蟲子?”
轎夫一瞧,笑著說:“它叫黃犬蟲,專愛往花蕊中鉆!瘪R紹良一聽,一下子目瞪口呆,半天說不出話來。
天很快黑了,馬紹良心事重重,無心趕路,便找了一個小店歇了下來,回想起白天的'事情,他久久不能入睡,就到窗口賞月,這天晚上,碧空如洗,只見一輪明月照著在晚風中搖曳的翠竹,緩緩升上了天,正當月兒掛在半空的時候,不斷傳來鳥兒悅耳的叫聲,他聽了好長時間,似有所悟,叫來店主,問道:“這是什么鳥在叫?”店主回答說:“這是明月鳥,這只有在月亮當空時才叫,所以人們叫它‘明月鳥’!
馬紹良聽了,心里慚愧萬分,這時才明白皇上為什么把自己貶到閩南做官。
馬紹良年逾古稀后,辭官回鄉(xiāng),他特別后悔自己年輕時的狂妄淺薄,便時常對人們說:“不讀哪家書,不知哪家理。我生在北方,不知南方事,到了南方,才知天之高,地之厚,自己所知道的,不過是九牛一毛罷了!一個人最大的過錯,莫過于自以為是啊!”
從此,“不讀哪家書,不知哪家理”便在人們中間流傳開了。
關于歷史典故9
孟嘗君,本名叫田文,雖然出生在王侯之家,父親靖郭君田嬰是齊威王的兒子,也是齊宣王同父異母的弟弟,但是因為他的母親只是一個小妾,他又出生在五月五日這個不吉利的日子,因此曾經差點便被父親丟棄了。還是她的母親不忍遺棄曾經的孩子,田文才能活下來。在田文長大之后,他的才能和智慧逐漸顯現(xiàn)出來,父親也慢慢消除了對他的偏見,最后田文通過自己出色的表現(xiàn)戰(zhàn)勝了他的四十幾個兄弟,繼承了父親的爵位。
田文在繼位之后,廣納賢士,給予他們最好的待遇,因此有很多的人都來投靠他。但是這并不代表他對所有來投靠他的人都是一視同仁。有一次,田文因為瞧不起自己門客中的一個人,因此便想著要趕他走。這時另一個門客魯仲連勸說他:猿猴如果離開樹木在水上肯定沒有魚鱉游的快,良馬攀登巖石肯定比不過狐貍......可見一個人如果舍棄長處而使用短處,肯定是做好事情的'。你現(xiàn)在派他去做他不擅長的事情,做不好就說他愚笨,因此便要拋棄他。如果他將來怨恨你而對你進行報復,這哪里是治理國家和教導百姓的方法呢?”田文聽了之后,便打消了趕走門客的想法。
這個故事主要告訴我們每個人都自己的優(yōu)勢和劣勢,沒有必要去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而應該找到自己的長處,這樣才能走向成功。
關于歷史典故10
李白的歷史典故
李白的一生多姿多彩,相比起很多人平淡甚至平庸的一生來說,李白這個大詩人有著太多的趣事可以講述,這里小編就介紹其中的幾個,鐵杵磨成針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這里就不說了,下面主要來說說他“謫仙人”和“有景道不得”的趣事。
據(jù)說當年李白從24歲的時候就出門游歷,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到30歲的時候他來到了當時的政治中心長安,他從小就有著匡扶社稷的理想,所以到了長安之后拜訪了很多的達官顯貴,但是沒人愿意推薦他。直到有一天李白和朋友一起去到紫極宮游玩,碰上了當時的文壇領袖賀知章,賀知章對于這個名聲漸起的小輩也比較重視,再看到李白儀表不凡,風姿卓越,所以就邀請他一起來喝酒。結果買酒的時候發(fā)現(xiàn)身上沒錢,賀知章有點尷尬就把自己衣帶上的金龜給取了下來,拿它去換錢,李白還勸阻他:“這是朝廷給的,怎么好拿去換酒呢?”但是幾人都沒有帶錢,所以只好這樣。之后李白拿出自己的詩歌請賀知章指點,賀知章讀完《蜀道難》頓時覺得李白的這首詩實在太好了,等到讀完《烏棲曲》賀知章不禁感嘆李白是天上的謫仙人啊,才華不是凡人可以比擬的。因此李白的“謫仙”之名就傳開去了。
后來李白依舊不得重用就離開長安繼續(xù)游山玩水,有一次就和幾個好友一起來到了黃鶴樓,一般來說來到這種名勝古跡文人墨客總是會在上面題詩,但是到了這兒李白面對著無限的風光,剛想提筆作詩就看到了當年崔顥留下的那首《黃鶴樓》,讀罷此詩,李白就把筆給放下了,感嘆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孟浩然和李白的故事
孟浩然和李白都是唐朝有名的詩人,不過要論成就李白這個后輩要比孟浩然這個前輩強多了。李白,唐朝有名的詩人,號“青蓮居士”,有“詩仙”的稱號,他的詩即使是現(xiàn)在,仍被許多學者爭相研讀。孟浩然比李白大十多歲,兩人認識前,孟浩然的名字已經被許多人熟知,李白就一直很仰慕他,渴望跟“偶像”見一面。有一次李白在黃鶴樓上喝酒,聽說孟浩然就在附近飛襄陽隱居,便立馬去拜訪他。孟浩然也早就聽說李白的大名,衣服都還來不及整理就出門迎接李白,兩人一見如故,從此成為了好朋友,經常在一起飲酒、作詩、談人生、談抱負,人生好不快活。
但是好景不長,孟浩然不久后便要去遠游,李白有事在身不同同去,不然照李白熱愛游歷山河的性格,鐵定會和孟浩然作伴。臨別前,李白在黃鶴樓為孟浩然設宴踐行,酒過三巡,站在高樓上眺望遠處漸行漸遠的帆船,李白內心百感交集,寫下了一首后世傳誦千年的`千古名句送別孟浩然。
郭子儀和李白的故事
郭子儀一生經歷豐富,他和李白之間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據(jù)說兩人都救過對方的命。根據(jù)史書記載,當年郭子儀名聲不顯的時候還是一個小小的士卒,不知道犯了什么事,他的上司就要處死他,恰好碰上了當時正受寵的李白路過,看郭子儀威武大氣是個人才就一番周旋勸告哥舒翰,免了郭子儀的刑責。
李白雖然是史上少有的大才子,但是其實在政治上的才能還是很渣的,并沒有什么杰出的才能,而且為人狂妄不拘小節(jié),得罪了很多皇帝身邊的近臣、親信,受到了很多人的誹謗,到了后來的時候更是失誤的跟著永王造反,結果兵敗,郭子儀念及李白當年對自己的恩德就力保李白,最后李白得以免去死刑。郭子儀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完人”,可以說遍觀整個政治史像他這樣的都很少見,他的一生經歷了很多的波折,但是始終保持著一種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態(tài)度,得志的時候精忠報國,失勢的時候也不埋怨什么,這其中還有他屏退侍女免遭禍患和不設門墻透明公開的小故事,最精彩的是他和李白之間的那段往事。
關于歷史典故11
一、投桃報李:
出自《詩經》: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從“木桃”到“瓊瑤”,只是一枚感謝的種子而已——緣于愛與被愛。這之間連接的不過是一份心意罷了;蛟S,木桃對他而言,已是上上之品,你報之以瓊瑤,也未必就是傾其所有——譬如就是一聲由衷的“感謝”吧。
二、滴水之恩,涌泉相報:
原文是“涓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書面記載最早為清代的《增廣賢文?朱子家訓》,原為民間俗語,后清代朱用純編輯收錄,為教子醒世用。
三、慈母之恩:
唐代詩人孟郊曾寫下《游子吟》一詩: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四、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出自明朝《增廣賢文》一書,意思是:小羊跪著吃奶,小烏鴉能反過來喂養(yǎng)老烏鴉,以報答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
五、銜環(huán)結草,以報恩德:
結草與銜環(huán)都是古代報恩的傳說,出自《左傳》。前者講一個士大夫將其父的愛妾另行嫁人,不使殉葬,愛妾已死去的父親為替女兒報恩,將地上野草纏成亂結,絆倒恩人的敵手;后者講有個兒童挽救了一只受困黃雀的性命,黃雀銜來白環(huán)四枚,聲言此環(huán)可保恩人世代子子潔白,身居高位。后將二典故合成一句,比喻受人恩惠,定當厚報,生死不渝。明朝時馮夢龍在《醒世恒言》中寫道:大恩未報,刻刻于懷。銜環(huán)結草,生死不負。
六、漂母的一飯之恩:
韓信少年時家中貧寒,父母雙亡。他雖然用功讀書、拼命習武,卻仍然無以為生,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別人家吃“白食”,為此常遭別人冷眼。韓信咽不下這口氣,就來到淮水邊垂釣,用魚換飯吃,經常饑一頓飽一頓;此吷嫌袀為人家漂洗紗絮的老婦人,人稱“漂母”,見韓信可憐,就把自己的飯菜分給他吃。天天如此,從未間斷。韓信深受感動。韓信被封為淮陰侯后始終沒忘漂母的一飯之恩,派人四處尋找,最后以千金相贈。
七、知遇之恩:
春秋時期,俞伯牙擅長彈奏琴弦,鐘子期擅長聽音辨意。有次,伯牙來到泰山(今武漢市漢陽龜山)北面游覽時,突遇暴雨滯留巖下,寂寞之余,拿出古琴彈了起來。也正在附近躲雨的樵夫鐘子期聽到后,忍不住叫道:“好曲!真是好曲!”隨后伯牙每奏一支琴曲,子期都能聽出它的意旨和情趣,這使得伯牙驚喜異常。二人因此結為知音,并約好來年再相會論琴?傻诙瓴纴頃悠跁r,得知子期不久前已經因病去世。伯牙痛惜傷感,摔破了古琴,從此不再撫弦彈奏,以謝平生難得的知音。
八、士為知己者死:
這是春秋末期晉國著名刺客豫讓說的,強調感恩報恩。因為對自己有知遇之恩者智伯被趙襄子所殺,豫讓認為“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決心刺殺趙襄子為智伯報仇。第一次攻擊失敗以后,他用漆瘡爛身體,吞炭弄啞聲音,殘身苦形,使妻子不識,然后尋找接近趙襄子的時機。第二次行刺仍以失敗告終,但是被捕的豫讓說:“明主不掩人之美,忠臣有死名之義!彼埱筅w襄子借衣服讓他砍一刀。趙襄子脫下了貴族的華服,豫讓拔劍三躍而擊之,然后伏劍自殺。
九、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象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里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里一點米也沒有,怎么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夸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關于歷史典故12
【歷史典故】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個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為人俠義好助,只要是他答應過的事情,無論有多大困難,他都會設法辦到,因此廣受大家的贊揚。
楚漢相爭時,季布是項羽的部下,曾幾次獻策,使劉邦的軍隊吃了敗仗。項羽兵敗后,季布孤身一人殺出重圍,開始了他亡命天涯的生活。而當了皇帝的劉邦一想起這事,就氣恨不已,于是下令通緝季布。
那些仰慕季布的人,都在暗中幫助他。不久,季布化裝后,到山東一戶姓朱的人家當傭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來,朱家去找汝?侯夏侯嬰說情。在夏侯嬰的勸說下,劉邦不僅撤銷了對季布的通緝,還封他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東太守。
季布有一個同鄉(xiāng)曹邱生,聽說季布做了大官,就馬上去見季布。但季布對他有些誤會,知道他要來,就虎著臉,準備發(fā)落幾句,讓他下不了臺。誰知曹邱生一進廳堂,不管季布的臉色多么?沉,話語多么難聽,只是對著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與季布拉家常敘舊,并說:“你我都是楚地人,既是同鄉(xiāng),便應該珍視鄉(xiāng)情才對。我聽說楚地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得黃金千兩,不如得季布一諾!窃趺茨軌蛴羞@樣的好名聲傳揚在梁、楚兩地的呢?皆因你是我的同鄉(xiāng),我才到處宣揚你啊。你為什么不愿見到我,與我結為朋友呢?”季布聽了曹邱生的這番話,對于他的誤解頓時消除了,兩人從此成為至交。
【成長心語】
誠實守信、信守諾言是為人處世的一種美德,更是為人處世之本。如果一個人言而無信,失去了別人對自己的信任,就如同失去了比千金還寶貴的`東西。誠實的人能忠實于事物的本來面目,不歪曲,不篡改事實,同時也不隱瞞自己的真實想法,光明磊落,言語真切,處世實在。誠實的人反對投機取巧,趨炎附勢,見風使舵,爭功推過,弄虛作假,口是心非。誠實守信首先是一種社會公德,更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關于歷史典故13
應避“瓜田李下”之嫌
北齊時期有個官員叫袁聿修,少年老成,性格沉穩(wěn),很有見識。后來他升任博陵太守,有一次外出考察工作,路過山東兗州。時任兗州刺史的邢邵是他的老朋友,便準備贈送袁聿修一匹當?shù)禺a的白緞。袁聿修得悉后,很是為難,于是便先一步離開了兗州。
部屬問他緣由,他說,應避“瓜田李下”之嫌。兗州乃盛產綢緞之鄉(xiāng),人家把東西早準備好了,咱們還是走開的為好。正是由于袁聿修為官清廉自守,他不但政績突出享有聲望,還贏得了一個“清郎”的`雅號,受到后人的廣泛贊譽。
關于歷史典故14
清同治十年,在南洋經商的張弼士參加了法國領事館舉辦的一個酒會。當時,來了不少貴賓,工作人員端來了法蘭西上等葡萄酒。張弼士拿起酒杯,輕輕啜了一小口,細細品味,香甜爽口,一股綿綿的習習酒香在口中久久不能散去。貴賓們端著酒杯,都久久不愿放下。
法國領事見狀,說出了一段有趣的往事。
那是咸豐年間,他隨英法聯(lián)軍進駐煙臺,因無葡萄酒相伴,感覺分外枯燥無味。這時,有人來報告說,在附近的山中,發(fā)現(xiàn)了大片大片的野生葡萄林。士兵們歡呼雀躍,他們采回野生葡萄,并用自制的小型制酒機來榨汁釀造。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種用野生葡萄釀造的葡萄酒別有風味,令人陶醉。
法國領事講這則逸事時,現(xiàn)場不少人聽后只是笑笑而已。然而,張弼士卻將法國領事的話牢牢記在心中,并且,一個宏大的構想逐漸清晰起來。張弼士來到煙臺經過周密的考察和籌備后,張裕葡萄酒釀造公司便在煙臺橫空出世了。
如今,張裕葡萄酒的`營業(yè)額已經高達數(shù)十億元,名列中國葡萄酒業(yè)的榜首。煙臺也被國際葡萄酒局列為中國唯一一座國際葡萄酒城。
有時,別人一句不經意的玩笑話就會蘊含著巨大商機。如果,當時張弼士聽后只是把它當成一句玩笑話并哈哈一笑,那么,我們今天就很難在煙臺看到張裕葡萄酒的輝煌了。
關于歷史典故15
膽小如鼠
南北朝時,有一個十分膽小的人,名叫元慶和,他本來是北魏時期的官員,擔任刺史一職。一天,他的手下找到他:“大人,敵人已經攻到城下了,我們是不是要跟他們決一死戰(zhàn)?”而他雙手發(fā)抖的說道:“不,不...,,傳令下去,讓所有的將士放下兵器,準備投降...雖手下極力勸阻,可他好像心意已定,出城投降。從此,他所掌管的區(qū)域全部劃入了梁朝的版圖。
梁武帝得知此事倍感詫異:”元慶和竟然投降,就封他為‘魏王’吧!幾年后北魏分裂成了東魏和西魏,又一次元慶和奉了梁武帝的`命令,帶領梁朝的將士去攻打東魏的項城。他的士兵報告道:”報告王爺,大軍已經到達項城了,聽聞東魏的大軍沒多久也會到達那里!痹獞c和謹慎地說道:“你知道東魏的大軍多少人嗎?”士兵信心滿滿地說“大約有三萬人!”元慶和如晴空霹靂一般,被徹底驚到了。
神色慌張地說道:“快,,快傳令下去,馬上撤退!笔勘鴤儾磺樵傅陌凑账闹家庹兆隽。梁武帝得知,大怒,立刻傳元慶和!罵道:“豈有此理!你這樣就退兵!膽子簡直小得像老鼠一樣!看來,你不適合替‘朕’打天下,‘朕’要把你貶農村養(yǎng)豬去!成語也就由此而來了。
【歷史典故】相關文章:
歷史的典故04-12
歷史典故04-12
經典歷史典故精選08-26
經典歷史典故02-19
經典歷史典故04-28
經典的歷史典故01-13
歷史典故05-19
歷史的典故05-21
經典的歷史典故04-20
曳尾涂中的歷史典故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