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小故事經典
心理學小故事經典1
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門前嬉鬧,叫聲連天。
幾天過去,老人難以忍受。
于是,他出來給了每個孩子10美分,對他們說:“你們讓這兒變得很熱鬧,我覺得自己年輕了不少,這點錢表示謝意!
孩子們很高興,第二天仍然來了,一如既往地嬉鬧。
老人再出來,給了每個孩子5美分。5美分也還可以吧,孩子仍然興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給了每個孩子2美分,孩子們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們多辛苦!”
他們向老人發(fā)誓,他們再也不會為他玩了。
在這個寓言中,老人的方法很簡單,他將孩子們的內部動機“為自己快樂而玩”,變成了外部動機“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縱著美分這個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縱了孩子們的'行為。
德西效應在生活中時有顯現。
比如,父母經常會對孩子說:“如果你這次考得100分,就獎勵你100塊錢”、“要是你能考進前5名,就獎勵你一個新玩具”等等。家長們也許沒有想到,正是這種不當的獎勵機制,將孩子的學習興趣一點點地消減了。
在學習方面,家長應引導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增進孩子對學習的情感和興趣,增加孩子對學習本身的動機,幫助孩子收獲學習的樂趣。
家長的獎勵可以是對學習有幫助的一些東西,如書本、學習器具,而一些與學習無關的獎勵,則最好不要。
心理學小故事經典2
最近我聽到一個有關史蒂芬·葛雷的故事。他是個曾經取得過重要的醫(yī)學成就的科學家。有個報社記者采訪他,問他為什么會比一班人更有創(chuàng)造力,是什么因素讓他超乎凡人?
他回答,在他看來,這都與他小時候他母親給他的經驗有關。有一次他嘗試著從冰箱里拿一瓶牛奶,他失手把瓶子掉在地上,牛奶濺得滿地都是——像一片牛奶海洋一樣!
他的母親來到廚房,并沒有對他大呼小叫、教訓他或者懲罰他,她說:“哇,你制造的混亂還真棒!我?guī)缀鯖]有看見過這么大的水坑。反正損害已經造成了,在我們清理它之前你要不要在牛奶中玩幾分鐘?”
它的確這么做了。幾分鐘后,他的母親說:“你知道,每次當你制造這樣的混亂時,最好你還是得把它清理干凈,讓物歸原處。所以,你想這么做嗎?我們可以用一塊海綿、一條毛巾或一只拖把。你喜歡哪一種?”他選擇了海綿,于是他們一起清理打翻了的牛奶。
他的'母親又說:“你知道,我們在如何有效地用兩只小手拿大牛奶瓶上已經做了個失敗的試驗。讓我們到后院去,把瓶子裝滿水,看看你是否可以拿得動它!毙∧泻W到了,如果他用雙手抓住瓶子上端接近瓶嘴的地方,他就可以拿住它不會掉。這堂課真棒!
這個知名的科學家說,那一課使他知道他不需要害怕錯誤。除此以外,他還學到,錯誤只是學習新東西的機會,科學實驗也是如此。即使實驗失敗,我們還是會從中學到有價值的東西。
如果每個人的父母都跟他母親的反應一樣,那不是很好嗎?
【心理學小故事】相關文章:
心理學的小故事精選06-29
心理學經典小故事07-02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09-24
心理學小故事08-02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經典01-14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09-27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經典)09-21
心理學小故事[精選]11-22
心理學的小故事三則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