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雪》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看雪》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看雪》教學設計1
【教學準備】
1、學生預習課文,劃出生字。收集臺灣風景名勝的資料。
2、課件準備:北國雪景風光及音樂片段。
3、生字詞卡片,課文朗讀錄音帶,中國地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大家還記得“識字3”里講臺灣島的三字經(jīng)嗎?誰愿意背給大家聽一聽?
2、談話:
是啊,臺灣自古以來就是祖國的一部分,臺灣人民本來就和我們是一家人?墒怯捎诟鞣N原因,直到今天,臺灣還沒有回到祖國的懷抱,臺灣人民還很難和祖國大陸的親人團聚。今天,我們學了《看雪》這篇課文,就會更真切地體會到臺灣人民遠離祖國媽媽的心情。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自讀課文,劃出生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小組內(nèi)自查:注意讀準翹舌音“省、櫥、指、仗”和前鼻音“毯、銀”。
3、課件出示“我會讀”:
臺灣省 商店 櫥窗 指了指 接著
講故事 鋪著 雪毯 銀裝 打雪仗
學生自由讀、齊讀、指名讀。
4、借助游戲,鞏固識字:
⑴ 用生字卡片開火車讀。
、 自編短文鞏固識字:
在省城長途汽車站的對面,有一家新開張的金店。金店的櫥窗里擺放著一件件閃閃發(fā)光的金銀首飾樣品。金店地面上鋪著紅色的地毯。媽媽看到玻璃柜里的一條銀色的項鏈,便指著這條項鏈,問營業(yè)員多少錢。營業(yè)員拿出這條項鏈說:“8000元,不講價!眿寢尳舆^項鏈,覺得挺不錯,就買下了。
鞏固識字是教學的難點。以上環(huán)節(jié),采用多種方法、創(chuàng)設有趣的教學情境,不斷地復現(xiàn)所學的詞語,讓學生快快樂樂地認識生字,為閱讀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看雪景,讀課文
1、出示中國地圖,請學生在地圖上找出北京和臺灣的'位置。讀課文,想象課文描寫的情景。
2、欣賞北國雪景風光音樂片。
3、自由暢談:欣賞了北國冬日雪景,你想說些什么?
4、假設你就是臺灣的小朋友,你一定向往北京的雪景,那么帶著對北京雪景的向往,再讀課文。
利用地圖和多媒體課件,聯(lián)系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世界,讓學生觀看北國冬日的雪景,將學生帶入學習情境之中,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更深地體會臺灣小朋友對雪、對北京的向往之情。
四、指導寫字
1、教師在田字格里范寫“奇”。請學生觀察字的結構,寫時應注意什么。這時教師再邊寫邊提示筆順。學生在書上描一遍,臨一遍,在本子上寫兩個字。
2、范寫“指”字,學生運用以前所學的知識了解字形特點,再描紅、臨寫。
3、其余生字請學生自己觀察、書寫。
五、拓展活動
搜集臺灣的有關資料,準備舉行“臺灣知識交流會”。
課外學習是課內(nèi)學習的延伸。鼓勵學生課下收集有關臺灣的資料或圖片,既培養(yǎng)學生收集、處理、運用信息的能力,又可以加深對臺灣的了解。
《看雪》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實詞和虛詞。
2、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
教學重點:
雪后奇景的賞析。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讓我們步入張岱的西湖,一起去《湖心亭看雪》。(板書課題)
二、教學過程
㈠整體感知
1板書作者張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明末清初山陰(浙江紹興)人。原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時為富貴公子,愛繁華,好山水,曉音樂、戲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書以終。明亡后頭一兩年,他以追憶的方式,記敘早年的見聞,寫成《陶庵夢憶》等記錄明代史事的書,以寄托故國之思。著有《陶庵夢憶》《夜航船》《白洋潮》等絕代文學名著。
2板書背景:明即將亡時(明亡于1644年,本文回憶的是1632年的事,本文寫于明亡后一兩年),表達作者對故國濃濃的思念之情。
3請同學朗讀書下注解,用筆標注重點字音詞義(龍擺尾形式)
4教師領讀課文,同學用筆標注重點字音及自然段號和句號。
5找八名同學領讀課文四個自然段。(教師隨時糾正,同學注意字音和節(jié)奏)
6請同學們參照注解,逐句翻譯課文。(教師板書)注釋
、宥微
②俱:都絕:沒有
、娑微偈牵哼@獨:獨自往:到
、谝唬喝祝喊咨
③惟:只有一:數(shù)詞一痕:像一條印記一點:像一個墨點
一芥:像一片草葉兩三粒:像兩三個米粒而已:罷了
、缍微僖唬阂粋數(shù)量詞沸:燒開
、谘傻茫涸趺纯赡芨哼此:這種
③
、軓姡好銖姲祝壕票壕推洌核麄
是:表判斷客:客居,名詞活用為動詞
㈣段①及:到喃喃:小聲地不停念叨
更有癡似相公者:還有比您更癡的人。
7找同學逐句翻譯,提問重點詞語們,請同學積累。(板書字詞)
8教師通譯領讀課文,過程中學生思考從每句中得到什么信息
、嫔钊胩骄
1本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板書:內(nèi)容
張岱在下了三天大雪后,在晚上八點到湖心亭去看雪
2你認為張岱是個什么樣的人?
癡
3 “癡”,用通俗的話怎么講啊?癡,呆子,傻。張岱的“癡”體現(xiàn)在哪里?用原文句子回答。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
分析如何不尋常的?
不尋常的環(huán)境:大三寫雪的來勢之猛、持續(xù)時間之長。絕從聽覺的角度寫出湖山封凍,人與鳥俱噤聲不出,
不尋常的時間:“更定”即黎明破曉之時
不尋常的舉止:“獨往湖心亭看雪”。
4為什么說湖中人比相公更癡?比相公到得早;鋪氈對坐準備久呆;在湖心亭煮酒賞雪;見到相公大喜,拉著一同喝酒;最為重要的是,他們是金陵人,客居此地,而時近年關。(崇禎五年十二月)
5是什么讓他們?nèi)绱税V迷?原文回答
請男生讀上句,女生讀下句。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6雪中西湖有什么特點?板書特點。給人以什么樣的感受?
寧靜清麗,空闊高遠使人產(chǎn)生一種人生天地間茫茫如滄海一粟的深沉感慨。
7為了突出西湖雪景的,作者使用白描的寫作手法,板書手法抓住了景物的特征,運用了富有表現(xiàn)力的詞語兩個一,三個與以及恰當?shù)牧吭~,老師來講一下
、侔酌枋址ǎ喊酌枋且环N描寫的方法。原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是指一種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線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畫法。作為一種描寫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質樸的文字,寥寥幾筆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寫方法。好處:運用了白描的手法,文字簡練、樸素、不加渲染,清新雅致,給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間。文中的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征來寫,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高度抽象、概括,
、谝话椎囊皇亲畲蟮臄(shù)字,一痕、一點、一芥的一是最小的數(shù)字。這兩句一整體一局部,對照鮮明。寫出雪后西湖的空闊高遠。
③三個“與”并不多余,它讓“天、云、山、水”四個景物融和在了一起,造就了天地蒼茫磅礴浩渺的大場景。,如果去掉,“天云山水”就好像有了明顯的界限似的。連用三個“與”字,使四種景物一下子全都活動了起來,有了一種動態(tài)的融合美,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天地的空曠,人物的渺小。
④量詞由“痕”到“點”到“芥”到“!,在這里變成了名詞,而且一個比一個小,給人一種天地之大,人物之小,人生天地間茫茫如滄海一粟的深沉感慨。
8國學大師王國維曾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作者刻畫了一個寧靜空曠、潔白廣闊的'雪景圖的西湖,他為了表達一種什么樣的感情?板書情感
表達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不隨波逐流的品質以及遠離世俗,孤芳自賞的情懷,同時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嘆。
9同學們總結的太好了,但我要告訴你們,其實文章還表達了作者對故國的思念。我們一起到文中找根據(jù)①開頭作者用明代年號紀年,說明在他心目中明代始終是沒有滅亡的。②“是金陵人,客此”。金陵是明太祖朱元璋所定的都城,湖中人的回答勾起了作者對故國的哀思,所以寫此文來表達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不隨波逐流的品質以及遠離世俗,孤芳自賞的情懷。
10如此說來舟子的話起什么作用?含蓄的點明文章主旨。
、缯n堂總結
本文作者張岱,在明朝滅亡之后,追憶自己于雪后去西湖看雪的往事,運用白描手法寫了雪后西湖的景色,表達了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不隨波逐流的品質以及遠離世俗,孤芳自賞的情懷和對故國的思念。
、枳鳂I(yè):我們能否運用白描手法寫一段景物描寫,最好能用景物來表達一種心情(200字左右)
板書
湖心亭看雪
【明末清初】張岱
作者
背景
注釋內(nèi)容特點手法情感
、宥微
、
、娑微
②西湖雪景寧靜清麗,白描遠離世俗,孤芳自賞
、
、缍微倏臻煾哌h對故國的思念。
②
、
、
教學反思:
一這種品讀法究竟在哪個學年適用?運用這種方法對學生的學力要求達到什么程度?
二這種品讀法會培養(yǎng)學生的哪些能力?是否切實有效?
三這種品讀法和哪些方法結合起來會更大地發(fā)揮效力?
四這種品讀法最終以什么為評價標著標準?
五我探索這條路究竟是對是錯?
《看雪》教學設計3
學生是最可利用的課程資源——我教《看雪》
深圳市南山外國語學校唐佑英
【思考的問題】
教師真的要等到把所有的知識都掌握了,把所有的材料都帶齊了,才有信心和把握去上課嗎?
【案例描述】
“老師,太好了”
記得上周星期一下午的一節(jié)語文課,我伴著清脆的鈴聲,帶著我早已準備好的教學方案,和往常一樣精神抖擻地走上講臺?墒,面對的學生一個個無精打采,睡意朦朧,那樣子已讓我心冷三分。以怎樣的教學方式才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呢?大腦立刻搜索著這個問題。對,上屆學生對“大組質疑問難,合作解答”的方式最感興趣,今天不妨試試。于是,我對學生說:“同學們,今天我們用一種新的方法來學習第12課《看雪》。想試試嗎?”只見學生流露出好奇的目光。我接著說“請你們先自己提出問題,然后以同學互相解答問題的方式來學習。”學生們歡呼出來“老師,太好了!太好了!”。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我隨后提出:“要能提出問題,要能為同學解決問題,那就要熟悉課文。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做個你喜歡的記號!睂W生都興致勃勃地讀了起來,和剛開始的表現(xiàn)簡直是“判若兩人”。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一樣“人的內(nèi)心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感覺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尋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
“老師,我有問題”
幾分鐘讀書后,一只只小手接連不斷地舉了起來,為了能保護每一個孩子的積極性,我采取大組合作的方式來質疑。大組輪流依次提問,一個同學提出一個問題得10分,特別好的加獎10分,最后看哪組提問的人次多,依據(jù)得分多少評出冠軍隊。當這一比賽的規(guī)則宣布后,幾十雙小手躍躍欲試,他們能提什么問題呢,我好想知道。如:
問1:我不明白“童年”是什么?
問2:請問,為什么要用潔白的棉花當做雪呢?什么是“櫥窗”。
問3:“雪景”是指什么呀?
問4:老師講了一個童年玩雪的故事,他的故事在哪兒呀?
問5:中國臺灣怎么不下雪,而北京要下雪呢?
……
學生的問題好多好多,每個孩子提的問題,我都給他們打分。學生由疑而問,哪怕是一些幼稚的、膚淺的問題,也是一個主動學習、積極思維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得到了充分的關注,真正體現(xiàn)了“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
“老師,我知道”
提出問題,更要引導學生自己解決問題。我建議同學可以采用請人幫助的辦法。幫助的人解答正確給10分,解答得很完美再加10分,最后合計算大組的總得分。也許還是來自小集體的力量吧,每組都爭著搶著回答,都想為小集體爭得更多的分。如:
答1:“童年”不能說是什么,應該說是什么意思。我告訴你,“童年嘛,就是指我們的小時候!闭f時,還隨著語調做了個雙手平攤桌面的手勢,顯得何等的慎重其事。(這時作為教師的我笑著給他們講了一個我童年時落水的故事,樂得他們哈哈大笑。)
答2:我能解答你的提問,因為棉花是白色的,雪花也是白色的;棉花很輕,雪花也很輕,所以用棉花做雪花最像雪。
答3:“雪景”的意思是指雪中的風景。你看,課文的插圖就是一幅雪景。地上是雪,房屋上是雪,樹上也是雪,小朋友還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好開心。
答3:課文的第4段就是寫的雪景,你讀一讀就知道了。(教師馬上就相機指導學生讀這一段。他們讀得入情入境,讀出了雪景的美麗。)
此時,學生不光在單純地解決問題,還幫助同學提供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知道”的課文插圖、工具書、自然風光、風俗民情、日常生活話題、學生的家庭生活等語文的課程資源,都被他們自然的開發(fā)和利用。這其中的很多,則是我備課中始料不及的。
“老師,我有個發(fā)現(xiàn)”
正當孩子們因為質疑解答搶得熱火朝天的時候,小班長的發(fā)現(xiàn)一下讓全班靜靜地傾聽了。她說:“我發(fā)現(xiàn),我們今天學的課文表面上看是寫老師和學生關于‘看雪’的對話,跟本組的主題是‘愛祖國’沒多大聯(lián)系,因為前幾篇課文表達的都是愛祖國的情感,如《我們成功了》、《北京》。但是,我仔細讀后面的對話‘那里的小朋友正盼著你們?nèi)ズ退麄円黄鹜鎯耗兀 虐l(fā)現(xiàn)這也是跟愛祖國有關系的。這句話是說北京的小朋友盼望著中國臺灣回歸祖國;課文中寫到中國臺灣的小朋友也是很想到北京看雪的',說明他們也想回歸祖國。他們都盼望祖國和平統(tǒng)一,難道這不是愛國嗎?”話音剛落,同學們不約而同地鼓起了掌聲。多么精彩的發(fā)現(xiàn),多么深刻的感悟,出自一個7歲孩子之口。在這樣的事實面前,你還能不相信你的學生?你還有必要向學生們總結講解嗎?回答是否定的,給我留下的思考是深刻的,我忽然明白基礎教育課程專家們說的“學生是最可利用的課堂資源”的真正含義。
“老師,我想說!”
是呀,學生想說的話好多好多,學生想表達的思想無數(shù)無數(shù)。有的說:“我也想去中國臺灣看看他們那兒的美麗風景!庇械恼f:“我愿讓中國臺灣小朋友到深圳來作客,我給他們當導游。”有的說:“中國臺灣能早日回到祖國的懷抱,那該有多好!到時我就可以到中國臺灣去旅游啦!”……這一節(jié)課在不知不覺中結束了,但孩子們還有好多話沒有說給老師聽,他們還有好多思想要和同學交流。他們一直圍著我說個不停,一直擁到辦公室門口,等下一節(jié)課的鈴聲響起,孩子們才依依不舍地離開了。從此以后,學生在我面前無拘無束,課堂上的思維更是活躍流暢,他們總是舉起手“老師,我想說!” “老師,我想說!”
【教學反思】
上完課,勞苦和疲憊九霄云外,驚訝和欣喜讓我激動不已。我真佩服這些孩子,他們會讀書,會思考,會發(fā)現(xiàn),會表達。而作為老師,關注他們,尊重他們,信任他們,學會傾聽他們的心聲,學會欣賞他們的言行,學會領悟他們的深情是何等重要啊!
學生是最可利用的課程資源!稑藴省分赋觯骸案鞯貐^(qū)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源。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fā),積極利用!倍Z文課程是隨“具體的兒童”來的,它將“具體的兒童”引入教育殿堂,只有關注“具體的兒童”的人才會有真正的課程意識。那就應該以學生為出發(fā)點,在開發(fā)的過程中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因為學生自身就是最可利用的課程資源。如果教師真正做到了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緒,學會傾聽,學會發(fā)現(xiàn),學會激勵,學會鼓舞,學會組織,學會引導,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依據(jù)自己獨特的體驗方式建構知識,形成能力,掌握方法,健全人格,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那么,他們的求知欲望、表達熱情讓你吃驚,他們發(fā)揮出的巨大的潛能令你震驚。
放開手,學生會走得更好。以前,我們對學生不敢放手,更不會放手。教師“前怕狼,后怕虎”,結果學生膽小怕事,不敢躍雷池半步。如今,教師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評價者,而不是凌駕于學生之上的傳統(tǒng)師者形象。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求教師從傳統(tǒng)的一包到底的角色中解脫出來,已經(jīng)成為教師可以充分發(fā)揮的無形資產(chǎn),然而教師不可能完全理解學生的思維,甚至不可能覆蓋他們的知識面。這種角色的變化,的確對教師在教學的組織、引導有著更專業(yè)化的要求,但絕對不是通才、全才的要求。這個時候,就請所有的教師“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吧!”這是我們在課改中最響亮的聲音。
請你堅信,你的學生就是最可利用的課堂資源,請充分利用來自課堂的、來自學生的資源吧!真正實現(xiàn)由“老師教我學語文”轉變?yōu)椤拔覀円黄饘W語文”。
《看雪》教學設計4
【教材分析】
《看雪》一文寫老師給中國臺灣小學生講述兒時在家鄉(xiāng)北京玩雪的情景,從而激發(fā)了孩子們到北京看雪欲望的故事,這個故事暗示了兩岸人民盼望祖國早日統(tǒng)一,兩岸同胞渴望同歡樂,寓意深刻。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講、指、接”三個生字。
2.能正確、通順地朗讀課文。
3.感受北京雪景之美,孩子玩雪之樂。
【教學重難點】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融情入境
1.課件出示出謎面讓學生猜謎底。
“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風花盛開,干變?nèi)f化六個瓣,飄呀飄呀落下來!
2.教師板書“雪”,學生書空。(“雪”字上面寫一個“雨字頭”,注意四點的方向是一樣的。)
3.課件相機出示動態(tài)的雪的圖片,“小朋友們有沒有看過雪。坑袥]有玩過雪?”
4.“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潔白、美麗的雪的吧!保ò鍟嚎矗
邊寫邊講解寫法,學生書空。
。ā翱础弊稚厦媸恰笆帧弊冞^來的,最后一筆“豎鉤”變成了“撇”,下面寫一個“目”,把手放在眼睛上才能看得遠。)
5.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認字學詞
1.這篇課文有很多段落,先請小朋友們給課文表上段落。然后請小朋友們自己讀一讀課文,盡量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讀好的小朋友借助拼音寶寶把生字拼讀兩遍,盡量把生字記住。
3.“記住了嗎?現(xiàn)在請小朋友們檢查一下擬的同桌是不是都記住這些生字寶寶了,將“我會認”里的生字指給你的同桌認一認,讀一讀!
4.哪些小朋友能將這些生字寶寶都記住了,舉手看一看?
真棒,老師要請這些小朋友當小老師,帶著小朋友們讀。
5.課件出示詞語
。1)小老師領讀(兩位)
臺灣省商店櫥窗手指接著講話鋪著雪毯
銀裝打雪仗
。2)教師領讀。
。3)開火車讀,相機正音。
。4)去掉拼音,開火車讀。
6.想想有什么好辦法記住這些生字。教師出謎題。
【毯:一堆毛,兩把火,睡在上面很暖和。。貉劬ι厦嬉簧倌辏趦節(jié)約少花錢。店:街邊一間房,買賣東西忙!
三、再讀課文感悟
1.看來大部分小朋友已經(jīng)把生字寶寶給記住了,可是這些生字寶寶可調皮了,現(xiàn)在他們又跑回課文里去了,你們還能正確又流利地讀出它們嗎?
“邊讀邊從課文里找一找:北京的雪景是怎樣的?”
2.“讀好了嗎?誰已經(jīng)找到了?”學生反饋,相機板書。
。1)課件出示句子,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兩句話。
冬天,天上飄著雪花,地上鋪著雪毯,樹上披著銀裝,到處一片潔白。小伙伴們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興了!
。2)指板書:句子里“雪花、雪毯、銀裝”都是指什么?
【你真善于思考,都是指雪,天上、地上、樹上都是雪,到處一片潔白。那真是一個北京的雪景可真美麗啊。(板書:潔白)】
(3)課件出示課文插圖。“你瞧,小伙伴們玩得多高興啊,說說他們都在干什么?”【注意指導學生把話說完整!
(4)結合這幅圖片,誰來讀一讀,讀出高興、開心的感覺來。指名讀,相機評價。
。5)教師范讀。
3.小朋友讀得真不錯,為了獎勵小朋友,老師要帶小朋友們?nèi)ケ本┛匆豢凑娴难。(播放雪景視頻)
4.看了這些圖片,小朋友們有什么感想?
5.齊讀這段話。
四、書寫指導
1.投影出示“我會寫”中生字,指名讀,齊讀。
2.觀察生字,說說哪些字比較難寫要提醒大家的?
3.教師范寫(講、指、接);學生描紅、臨寫。
4.教師巡視,發(fā)現(xiàn)問題,評析學生例字。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會寫“驚、故、候、奇”四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產(chǎn)生盼望中國臺灣回歸、實現(xiàn)祖國統(tǒng)一的愿望。
【教學重難點】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讀。
2.齊讀課文。
二、新課學習
1.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和北京的小朋友一起看了美麗的雪景,北京的小朋友可真幸福,每年的冬天都能看到那么美麗的雪景,可以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而中國臺灣的小朋友呢?
2.(課件出示中國臺灣小朋友在商店櫥窗看雪景的圖片)“圖中的這些中國臺灣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
3.找出課文中相應的句子讀一讀。課件出示:
過春節(jié)的時候,孩子們在商店的櫥窗里看到了美麗的雪景。那是用潔白的棉花做成的。
4.齊讀、教師范讀。
5.中國臺灣的小朋友為什么不能看到真的雪?
6.課件出示中國地圖。
。1)找出中國臺灣的位置,“因為中國臺灣在我國的南部,一年四季都比較溫暖,所以很難看到雪!
(2)“中國臺灣的小朋友從來沒有看過真的雪,所以當他們聽到老師看過的時候——
。ǘ己荏@奇)
(3)指導朗讀3-6段。
(4)你能在地圖上找到北京嗎?臺灣省離北京遠嗎?
【從課文里找答案,“不算太遠”!
(5)既然不遠,“老師”有沒有;毓枢l(xiāng)看一看,看看北京美麗的雪景?為什么?
【臺灣省本來是中國的一部分,就像浙江省是中國的`一部分。新中國成立之前的舊中國是由國民黨政府統(tǒng)治,毛主席領導中國人民解放軍把國民黨政府打敗了,國民黨政府就逃到中國臺灣。所以中國臺灣和祖國母親就分開了,從此中國大陸和臺灣省有很長一段時間不能來往,不能通電話,不能通信,更不用說回到北京去看看了!
7.這位老師可能已經(jīng)十年,也可能已經(jīng)二十年沒有看到故鄉(xiāng)的雪了,當他回憶起小時候和小伙伴們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的情景,他此時此刻會想些什么?
【童年的小伙伴們還好嗎,他們現(xiàn)在在哪里。北京的雪景還是那么美嗎?……】
他的又心情會是怎樣?
【淡淡的憂傷、懷念家鄉(xiāng)、希望中國臺灣早日回歸祖國。提示:深情】
8.讓我們帶著這種感情再來感受一下老師的話和老師講起的童年的雪景。(讀課文1~9段,配樂)
9.分角色朗讀,齊讀旁白。
10.聽了老師的話,中國臺灣的小朋友想不想去北京看雪啊?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最后兩段話。
11.課件出示最后一段話:
老師望望大家,深情地說:“那里的小朋友正盼著你們?nèi)ズ退麄円黄鹜婺兀 ?/p>
。1)指導正確斷句。
。2)那里的小朋友指的就是——北京的小朋友,他們只盼望著和中國臺灣的小朋友一起玩嗎?
【預設提示:身在老師盼望著中國臺灣能和祖國母親早日團聚,北京的小朋友呢?】
。3)不只是北京的小朋友,全中國的小朋友,全中國的人民都盼著中國臺灣能早日和祖國團聚。讓我們再深情地讀一讀這段話。
三、書寫指導
四、板書設計
12看雪
櫥窗——棉花驚奇
天上——雪花
地上——雪毯高興
樹上——銀裝
五、作業(yè)布置
1、摘抄與雪有關的好詞好句。
2、完成課堂作業(yè)本。
教學反思
在上這篇課文時,指導老師在旁聽課,課后給了我很多指導。首先是關于課堂調控的。對低年級的學生應該以鼓勵、表揚的形式來調控課堂記錄,以比賽、競爭的形式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積極性。學生對于老師“坐端正、安靜”這些詞是無動于衷的,要想學生上課能遵守紀律、集中精神,就應該表揚、樹立榜樣。第二就是在開始每一個新的學習活動之前,教師要有簡單而清晰的指令,確保學生能有效的展開學習活動。
在教學方面,我覺得課文的講解、梳理,很大一部分是為朗讀服務的。我設計了各種各樣的環(huán)節(jié),使學生感悟文本,但最后還是讀的一塌糊涂。經(jīng)過師傅指導,我暫時歸納出兩點原因:1、還是紀律問題,很多學生讀書不專心,濫竽充數(shù)。2、第一課時沒有要求將課文讀通順、讀流利,在認字學詞之后之前對重點段進行教學。所以導致第二課時朗讀感悟即使有感有悟也讀不好課文,因為連課文都還沒有讀通順。
《看雪》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結合注釋、疏通文意,積累文言詞義。
2、品味寫景語句、分析“白描”手法的特點。
3、感悟張岱超凡脫俗的雅趣和深沉的故國之思。
重點:
品味寫景語句,分析“白描”手法的特點。
難點:
感悟張岱超凡脫俗的雅趣和深沉的故國之思。
教學方法:
1、講授法2、誦讀法3、資料助讀
課時:
一課時
一、導課:
同學們,在我國的文學史上,以文見長的作家中有一位是明末清初文學家張岱。北大中文系有位教授曾這樣評說:“明文第一,非張岱莫屬。而且,如果在中國散文史上評選‘十佳’,我估計張岱也能入選……”。可張岱卻曾說自己“人與文俱不佳”。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作者張岱的《湖心亭看雪》,品其文,讀其人。
二、檢查自讀預習情況
1、查字音。特別注意:①強飲(qiǎng)②更定(gēng)
2、查本課文言文知識:
①一詞多義②詞類活用③古今異義
、芴厥饩涫絘。判斷句b。倒裝句
3、查課文翻譯。(復習六字譯文法:留、替、調、補、刪、增)生逐句翻譯。
三、品讀課文
作家梁衡在《秋月冬雪兩軸畫》中寫道:“有一種畫軸,靜靜垂于廳堂之側,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潔,惹人喜愛。在我國古典文學寶庫中,就垂著這樣兩軸精品:宋蘇東坡的《記承天寺夜游》和明張岱的《湖心亭看雪》!
大家回憶一下《記承天寺夜游》中,描寫秋月圖的句子?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這幅空明澄澈的秋月圖已經(jīng)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那張岱筆下又描繪了怎樣的一副冬雪奇景呢?
(一)賞奇景。
1、找出寫景句:霧凇沆碭……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2、比較連詞: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天、云、山、水,上下一白。
三個“與”字寫天地的合一,渾然一體、蒼茫遼闊的景象。
3、比較數(shù)量詞:
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
一條、一座、一只、兩三個
特寫鏡頭中四個量詞的使用,使人覺察出小船正在夜色中緩緩前進,創(chuàng)造了夢幻般的朦朧意境,又使人感到在這個一片茫茫遼遠的冰雪世界中,人不過渺如一栗。
4、白描手法:
那么,如果讓我們寫一段雪景,你會怎么寫?我們可能會用上一些比喻和優(yōu)美的詞句。而張岱在這里并沒有用這些。他只是這樣寥寥幾筆,不加渲染就勾勒出了蒼茫孤寂、天人合一的妙境,這種寫法叫白描。
白描原是國畫的一種技法,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作為一種表現(xiàn)方法,指用最樸素簡練的筆墨、不加渲染,描畫出鮮明生動的形象。張岱在這里僅用寥寥數(shù)語,就把天長水遠的闊大境界呈現(xiàn)出來了。
小結雪景:這段雪景有蒼茫孤寂之美,作者用白描手法只用寥寥數(shù)語就把那種天長水遠的闊大境界呈現(xiàn)出來了。渲染了一種蘇軾筆下“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的人生情趣。
板書(景美:蒼茫孤寂白描)
。ǘ┢钒V人
1、齊讀開頭幾句,說說作者有哪些“癡行”?
2、這癡行背后肯定有一顆癡心!結合雪景暗示,結合人物行為,說說張岱是怎樣的人?
預設:與眾不同清高孤傲鐘情自然超凡脫俗特立獨行隨性雅致遺世獨立
師總結:張岱夜訪西湖,獨賞雪景,他是與天地精神獨往來的.人,不同常人的背后是不同常人的心境,一個“獨”字我們便讀出了一個遺世獨立的張岱。
板書:(人癡:遺世獨立)
(三)悟深情
1、PPT出示四條背景資料。
背景資料一:張岱:明末清初文學家,號陶庵。出身仕宦世家,愛繁華,好山水,曉音樂。崇禎17年(1644年),清兵南下滅亡了明朝,他入山隱居著書,著有《陶庵夢憶》。1647年左右,張岱寫成《湖心亭看雪》。
背景資料二:亭中人為“金陵”人,金陵即南京。明太祖朱元璋定其為國都,后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
背景資料三:張岱作品常緬懷往昔風月繁華,追憶前塵影事,時時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逗耐た囱肥恰短这謮魬洝返囊黄。
背景資料四:明亡后不仕,入山著書以終。明亡后,“國破家亡,無所歸止,披發(fā)入山,駭駭為野人。”“想余生平,繁華靡麗,過眼皆空,五十年來總成一夢!薄短这謮魬洝ば颉
2、“問其姓氏”,不答姓名答籍貫!笆墙鹆耆恕笔菍戝e了嗎?
預設:不是,是有意而為!敖鹆辍笔枪识。
3、體現(xiàn)了作者什么情感?——。
板書:(情深:故國之思)
四、總結中心思想:
這篇散文以清新淡雅之筆,記敘了作者晚上獨往湖心亭看雪的癡行,描繪了一幅氣象雄渾、蒼茫孤寂的西湖雪景圖。突出了作者超凡脫俗、孤高自傲的文人情懷,表達了淡淡的愁緒以及深沉而又真摯的故國之思。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完成練習冊
3、搜集描寫西湖的詩句,感受西湖四季之美
板書設計:
湖心亭看雪
——張岱
景奇:蒼茫孤寂(白描)
人癡:遺世獨立
情深:故國之思
《看雪》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和詞語,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能規(guī)范書寫。
2.認識“櫥、盼”這2個生字。
3.觀察畫面,看清圖意,使學生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4.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和詞語,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規(guī)范書寫。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教學難點:
1.指導學生學會難字:灣商堆仗銀
2.觀察畫面,看清圖意,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引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知道臺灣省嗎?你們對這個地方有哪些了解?(結合課前找的資料請你給大家介紹介紹,如:圖片、媒體上了解到的、音像片、有關書籍等)
2.教師出示中國地圖,讓學生指一指臺灣省的位置。
3.揭示學習內(nèi)容:今天老師就要和大家學習新課,板書課題《看雪》,全班齊讀。
二、學習本課生字和詞語:
1.讓學生自己讀課文,邊讀邊標出生字,畫新詞。借助漢語拼音讀一讀。
2.同桌之間開展相互間的學習:
1)打開課后的生字表,分別讀一讀,如果讀得不正確,進行糾正,還可以借助工具書查一查,讀準字音。
2)兩個人讀一讀畫的新詞,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詞意,利用工具書查一查,看看解釋。
3)學習完畢,同桌相互評議學習情況
3.教師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1)教師出示生字卡片,讓學生讀一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2)看投影,讀詞語:先讓學生自己練習讀,再指名讀:
3)結合學生遇到的`難字說一說記憶字形的方法。(教師板書)
商:先寫點、橫、點、撇,再寫同字框,最后寫里面的兩部分,里面是“八字頭和口”不是“古”字,要寫緊湊。
灣:左右結構,部首是三點水旁,右邊是“彎”,這是一個左形右聲的形聲字。
堆:左右結構,運用熟字換偏旁的方法記憶:熟字“難”去掉又字旁換上土字旁就是新字。注意右邊是“隹”不是“住”字。
仗:左右結構,左邊是單人旁,右邊是個“丈”,筆順是:橫、撇、捺。
潔:左右結構的字,左邊是三點水旁,右邊是兩個熟字:士和口字在一起
動手書空寫一寫。(教師讓學生進行板演,易錯的地方用彩色筆標出來,提醒其他同學注意)
4)理解詞意:(結合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理解,讓學生先說一說意思,相互補充,利用工具書查一查)
三、讀課文,看插圖,初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
1.讓學生自己練習讀課文,要做到正確和流利。
2.同桌之間進行互查。
3.與小組成員一起看插圖,說說畫面的意思,理解課文內(nèi)容,而后練習讀書。
4.教師檢查學生讀書情況:
1)指名讀書,大家進行評價。
讀完課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請你談一談。
。ㄅ_灣小朋友只見過櫥窗里用棉花作的雪,沒有親眼看到過雪,老師給他們講了自己童年在故鄉(xiāng)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們想去北京看看雪的愿望。)
四、練習:
1.指導學生進行書寫:
1)讓學生觀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寫。
2)教師讓學生進行板演,進行評價。
2.讀一讀生字能進行一字組多詞的練習
店:商店、店長、店鋪、店規(guī)、飯店
景:景色、情景、雪景、景致、景象
五、總結本課學習情況。
六、布置作業(yè):
1.抄寫生字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提出不懂的問題。
《看雪》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知人論世,積累文言詞匯,培養(yǎng)古文的閱讀理解能力。
過程與方法:了解雪后西湖的美景,感受作品所描寫的景物和畫面。
情感與價值觀:領悟作者的志趣,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學重點:
知人論世,積累詞語,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態(tài)度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春夏秋冬每一個季節(jié)都是大自然的奇跡,尤其是寒冷的冬季最浪漫的日子無疑是下雪的時候,那飄揚的雪花,凝聚了春霧夏雨秋露的情緒,播撒而來,從每一個點上摩挲著我們,感化著我們,如果北方的雪讓我們感受的是熱烈、蒼涼,那么遠在南方的西子湖畔的雪景又是怎樣一種風情呢,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張岱的世界,去品品《湖心亭看雪》。
首先讓我們欣賞西湖美麗的風景吧,你看到湖心亭的景色了么?
二、在學習一篇文章之前,我們應該明確學習哪些內(nèi)容。多媒體顯示
1、傾注情感,朗讀課文2、對照注釋,疏通文意
3、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4、細心體會作者感情
5、體味文章精彩語句6、賞析作者語言風格
三、知人論世
1、同學們交流自己查到的張岱的資料
2、教師補充:多媒體顯示:
張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蝶庵、天孫,明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過著布衣優(yōu)游的生活。明亡以后,消極避居浙江剡溪山中,專心從事著述,窮困以終!短这謮魬洝泛汀段骱䦃魧ぁ芳磳懹谒魍鋈肷揭院,書中緬懷往昔風月繁華,追憶前塵影事,字里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他文學創(chuàng)作以小品文見長。文筆清新生動,饒有情趣,風格獨特。
張岱曾有《自題小像》一文,“功名耶落空,富貴耶如夢。忠臣耶怕痛,鋤頭耶怕重,著書二十年耶而僅堪覆甕。之人耶有用沒用?”覆甕,比喻著作毫無價值,只可以作蓋醬罐用,多用為謙詞。作者在自嘲中諷世罵時,顯示自己的卓然獨立。
四、朗讀課文,疏通文意。
1.放配樂朗讀,學生聽讀,把握字音及停頓。
多媒體提示以下字音:
更(ɡēnɡ)定毳(cuì)衣霧凇(sōnɡ)沆碭(hànɡdàn一芥(jiè)
2.學生讀小組合作讀,個別朗讀,學生齊讀。
3、參照注釋,借用工具書,疏通文句,粗知文意。
(1)多媒體提示以下詞語,幫助學生積累文言詞語
拿:撐,劃。擁:圍裹。毳衣:細毛皮衣。
霧。核畾饽傻谋āc齑X:白氣彌漫的樣子。
長堤一痕:形容西湖長堤在雪中只隱隱露出一道痕跡。
一芥:一棵小草。芥:小草,形容船小。
焉得:哪能。更:還
大白:酒杯名。及:等到。
客此:在此地客居?停途,作動詞用。
(2)疏通文句并質疑。同桌之間討論交流,
五、感知課文
1、從標題中你獲得了那些信息?
明確:時間、地點、事件。
2、作者寫作此文時,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號,你能說出其中有何深意嗎?
明確:明思宗朱由檢懷念故國的深情
3、作者在什么時間,以什么方式去的湖心亭。這一“舉動”意味著什么?
明確:時間:下雪后,地點:湖心亭,方式:駕船獨往
西湖觀景,晴景不如雨景,雨景不如霧景,霧景不如月景,月景不如雪景。雪的純潔、潔靜勝過官場的喧囂和污濁,獨往湖心亭看雪,正顯示了他與眾不同的興趣。
4、“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币痪鋵懗隽耸裁匆饩?結構上有什么作用》
路無行人,天無飛鳥,天寒地凍,萬籟俱寂的意境。作用:為下文“獨往湖心亭看雪”作鋪墊
5、文章開頭說“獨往湖心亭看雪”,后來又寫到“舟中人兩三!,是不是矛盾?
明確:不矛盾,實則展示了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文人雅士式的孤傲。
六、品析課文
找出文章描繪雪景的句子。
(1)多媒體顯示文中描寫雪景的文字:
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2)選一位同學翻譯,多媒體顯示湖心亭雪景,其它同學想像畫面。明確:湖上彌漫著水氣凝成的冰花,天與云與山與水渾然一體,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粒人影罷了。
(3)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想像中的西湖雪景,體味白描手法的運用。
教師提示:這段寫景文字運用了白描手法。什么是白描呢?
多媒體顯示:
白描是一種描寫的方法。原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是指一種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線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畫法。作為一種描寫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質樸的文字,寥廖幾筆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寫方法。白描用于寫景,只需幾筆就可勾勒出一幅鮮明的圖畫,使人如臨其境。白描用于寫人,只需三言兩語即可勾畫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態(tài),使讀者如見其人。白描用于寫事,也只要幾筆就可使事態(tài)畢現(xiàn),生動形象。
教師講解:文中的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征來寫,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將長與短、點與線、多與少、大與小、動與靜高度概括,張岱在此其中,讓人有一種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的感覺
(4)溫故知新"一個凸顴骨,薄嘴唇,五十歲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兩手搭在髀間,沒有系裙。張著兩腳,正像一個畫圖儀器里細腳伶仃的圓規(guī)——《故鄉(xiāng)》
七、探究課文
1、這樣的雪景有人共賞嗎?
明確:亭中偶遇的人
2“癡”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有什么含義?
明確:湖心亭巧遇一事,雖是敘事,但重在抒情,有獨自賞雪的落寞,有意外相遇的驚喜,有分別的`傷感,也有天涯巧遇知音的愉悅。“癡”更是表現(xiàn)了他孤芳自賞、高潔、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懷
八、探討主題
通過寫湖心亭雪景及賞雪遇到知己的事,突出了作者遺世獨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達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悅與分別時的惋惜,體現(xiàn)出作者的故國之思,同時也反映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不隨波逐流的品質。
九、暢所欲言
1、談一談學過這篇文章后你的收獲?
2、你熟知的關于西湖或寫雪景的詩。
十、課堂大練兵
運用白描手法寫你的同桌
十一:學有所用
用白描手法寫校園一瞥、公園一角、班級一人。
這是一篇短小的小品文,為我們描繪了一個像夢一樣的冰雪世界。在這里有美麗的景、有高雅的情,記敘、寫景和抒情渾然一體,體現(xiàn)了作者高超的寫作藝術。大家也許覺得張岱很神秘,其實不然,想想你自己,也許就曾在瓢潑的大雨中漫步,任雨水把自己澆個透濕也不在乎;也許就曾把自己關進小屋,獨自一人去感受那流淌自心底的音樂;也許就曾經(jīng)長久地抬頭仰望星空,不為別的,只為感受那份寂靜。在那一刻,讓所有的煩惱都隨風飄散。所以,當我們品讀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的時候,我們會發(fā)現(xiàn),張岱離我們并不遠,他在穿越時空的隧道,和我們的心靈進行對話,一同去感受那份孤獨,一同去感受那份靜謐。2·1
《看雪》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積累一些文言實詞、虛詞。
2.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3.揣摩文中描寫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文章運用的白描手法。
4.賞析課文融敘事、寫景、抒情于一爐的寫作特色。學習重點
1、深入理解本文的寫景特點。
2、熟讀背誦課文。學習難點理解作者孤高自賞的情懷。
學習方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
1、簡介作者:張岱(1597—1679),字(),又字(),號(),浙江山陰人。明末清初()。明朝滅亡后,張岱曾參加過抗清斗爭,后隱居山中專心從事著述。主要作品有()和()。書中緬懷昔日風月繁華,追憶前塵往事,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描寫細膩生動,風格流麗清新,極富詩情畫意。在晚明小品文中獨樹一幟。
2、掌握體裁:小品是一種寓有抒情意味和諷刺性的短小(),也是隨筆、雜感等雜文的別稱。形式比較活潑,題材廣泛,風格多樣。從時代上看,有六朝小品、唐人小品、明清小品等。本文是(),同時也是一篇()。
3、讀準注音:
崇禎更定拏毳衣霧凇沆碭一芥氈更有喃喃
4、解釋實詞:
絕拏毳衣霧凇沆碭一白惟一芥
焉得更強飲大白客此及
二、合作探究
1、歸納記敘要素
A時間:B地點:
C人物:D事件:
2、找出文中描寫雪景的句子。
3、“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一句中哪個字寫得最傳神,簡要說明理由。(你能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一下這幅畫面嗎?)
4、“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惫湃藢懳南缃,此處卻連用三個“與”字,是否拖沓重復?
5、把“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备某伞昂嫌白,惟長堤一條、湖心亭一座、與余舟一艘、舟中人兩三個而已。”表達效果有何不同?
6、問:文中“西湖夜雪圖”的景物有什么特點?運用了什么樣的描寫手法?
7、大雪三日后,天寒地凍之時,作者為何深夜獨行去西湖看雪?反映他什么志趣與追求?
8、本文開頭說“獨往湖心亭看雪”,后來又寫到“舟中人兩三粒”,況且文章末尾舟子還出現(xiàn)了,這是不是矛盾?
9、飲酒之前不問姓氏,之后才問,只說“是金陵人,客此”,卻不寫名字,不留地址,這樣寫有何深意?
三、拓展延伸
在古代文人中為張岱覓知音,至少舉兩個例子。
四、布置作業(yè)
1、課后選一處鐘情的景致,運用白描手法寫一段文字,注意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2、飽含深情的誦讀全文。
3、收集并積累關于“西湖”及“冬雪”的詩詞句。
《看雪》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一些文言實詞、虛詞。
。、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4、背誦課文。
〖能力目標〗
。、揣摩文中描寫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語言風格。
。、把握文章運用的白描手法。
3、賞析課文融敘事、寫景、抒情于一爐的寫作特色。
〖情感目標〗
了解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態(tài)度,引導學生批判地對待文中流露出的消極避世的意緒。
【教學重點】
1、雪后奇景的賞析及了解作者游湖的雅趣。
。病⒚鑼懯址īぉぐ酌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與學過程】
一、導入
西湖,在文人墨客眼中,無論陰晴雨雪,總是各具風韻的。我們來欣賞幾首古人詠西湖的詩(多媒體展示)。
這幾首詩歌都是描寫西湖美景的,因為詩人的視角不同,西湖所呈現(xiàn)的美也不同。今天,我們就隨張岱去欣賞一下雪后的西湖美景。(出示課題)
二、整體感知
。、學生根據(jù)自己收集的資料介紹作者,教師整理后明確,多媒體展示。
。、湖心亭簡介:
請學生根據(jù)課前收集的資料簡單介紹湖心亭。
。场⒄b讀比賽:
、 聽課文錄音,掌握字詞讀音,學習朗讀方法,注意語氣語調。
⑵ 給加點字注音。
、 自由朗讀(3分鐘),以小組為單位(推選代表)準備誦讀比賽。
。ㄔu委由班長、學習委員擔任)
。础⑹柰ㄎ囊猓海ń庠~比賽)
以小組為單位,搶答下例題目。答對得十分,答錯不得分。一個小組搶答錯誤后,其他小組可再次搶答,每小組只一次答題機會,每題只答兩次。(班長為記分員)多媒體展示搶答題。
。怠⒄w把握課文內(nèi)容:
、 請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從標題中獲得了哪些信息?
、 請在文中找出記敘的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三、品讀賞析
。、人物──作者是一個人去賞雪的嗎?你從什么地方看出來?可是明明有舟子,作者為什么又說是“獨往湖心亭看雪”呢?(他為什么不把舟子拉上一塊看呢?──他認為舟子看不懂。)這個“獨”字反映出他怎樣的個性特點?──文人雅士的清高、孤傲。
舟子不懂他的那份超脫世俗的情趣,那有人能懂嗎?──有,湖心亭對坐飲酒觀雪的兩個金陵人能懂。
作者是怎么介紹這兩個人的?一起讀出來。
作者為什么不把這兩人的名字寫出來,而只寫出他們“是金陵人,客此”?作者這樣寫的用意?“客此”,說明這兩人也不是杭州人,都跟作者一樣是客居他鄉(xiāng)的游子。有同樣的情趣,有同樣的遭際,“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金陵人”,金陵,就是現(xiàn)在的南京。知道明朝開國時定都哪里嗎?(明朝開國之初的五十三年(1368~1420年)建都在長江下游的南京。永樂十八年(1420年)遷都北京后,南京成為明朝的留都。)作者點出“金陵人”,暗示引起了他對故國的思念。
文中還有一句話也能表現(xiàn)他的故國之思,找一找是哪句?如何體現(xiàn)的?──崇禎五年十二月。紀年的方法多種,如年號紀年、干支紀年、公元紀年。他偏偏選用明朝的年號紀年,身在清朝還念念不忘明朝時候的事情。
。、看雪的時間──更定時分,冬天的凌晨,這正是一天中最冷的時候,冷到什么程度呢?──“湖中人鳥聲俱絕”。 (翻譯)
這個時候,別人都在干嘛?作者為什么偏偏選擇這個時間去賞雪?這說明了他怎樣的志趣?他到底要賞什么?(他追求的是怎樣的一種境界?)
──他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反映他擁有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趣。
。、事件──看雪。作者一大清早跑到西湖來賞雪。作者看到了怎么樣的.雪景?
找出描寫雪景的句子。齊讀。請同學起來翻譯一下。
明確:“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⑴ 誦讀。
⑵ 雪后奇景的賞析(討論:這段景物描寫的特點?)
、 思考:作者采用了怎樣的寫作方法來寫景?看誰預習得最仔細。
明確:白描。什么是白描?(研討與練習一·2)
白描──文字簡練樸素,不加渲染,這種寫法就是白描。
(抓住事物特征,以質樸的文字,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寫方法。)(用詞較少,沒有華麗的辭藻)
誦讀“白描”的解釋。幫助學生理解。那怎么理解“白描“的手法呢?我們剛才欣賞的詩中有這樣兩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鞍酌琛本褪签ぉぁ暗瓓y”。
、 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哪些詞語體現(xiàn)作者抓住了景物特征?“一白”“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
、 寫景的順序。共兩句話。概括一下,第一句是對什么進行描寫?第二句又是對什么進行描寫?這是從整體到局部地描寫。
在整體描寫部分,又采用了由上到下的順序。
在局部描寫部分,又采用了由大到小,由遠到近的順序。
、 修辭──夸張,排比,比喻(“一芥”,一根小草)。
四、小結
這篇課文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清淡雅致的西湖雪景,白描手法的運用嫻熟老練,渾然天成;以敘事為線索,重在描繪雪景,其目的是展示作者高雅脫俗的情懷,孤芳自賞的性格。如此精美絕倫、形神兼?zhèn)涞男∑肺,學起來簡直是一種享受。但是不容忽視的一點就是對作者這種消極避世的意緒,還應該批判地對待。
五、作業(yè)
。、比較《江雪》與本文在描寫手法和表達情感上的異同。
。、創(chuàng)新活動: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意境、情感,創(chuàng)作一幅對聯(lián)。教師給出上聯(lián),學生對下聯(lián)。
《看雪》教學設計10
一、導入
師:小朋友們,上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了12課《看雪》的生字新詞和1、2自然段。知道了臺灣省是很難看到雪的,臺灣的小朋友只能在商店的櫥窗里看到用棉花做成的雪景。那潔白美麗的雪景深深地吸引了他們。
二、新課
看著這么美的雪景,臺灣的小朋友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呢?請小朋友們朗讀課文3—11自然段,看看誰最聰明能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讀完以后再把臺灣小朋友們說的話劃下來,多讀幾遍。(自由)
1、小朋友們找到了嗎?找到的小朋友請舉手?誰來讀讀自己畫的句子?其他的小朋友是不是也找了這4個句子?
2、請4個小朋友來讀讀這4個句子,其他的小朋友想想這4個句子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1)有疑問的句子叫什么句子?該怎樣讀?
3、你真是個細心的孩子,我們把這4個句子放回課文中去,跟同桌一起再把3-11自然段讀一讀。(自由)
。1)讀得真認真,小朋友們,現(xiàn)在你們演臺灣的孩子們,我演臺灣的老師,當臺灣的孩子們看到用棉花做成的假雪景時,他們問老師的第一句話是什么?
師:還有哪個小朋友也想問我這個問題的,問得好我就會對你微笑著點頭。
師:微笑,讀出了問話的語氣,大家像他那樣一起問吧。(生齊問)
。2)(點頭微笑)誰接著問第二個句子?
師:讀得非常正確,流利。有誰愿意告訴老師,臺灣小朋友是帶著怎么樣的語氣說這句話的?誰再來讀第二個問句?
師:語氣、表情都非常好,請你上來,讀給其他的小朋友聽聽,大家注意看他的表情。
師:知道驚奇是怎么樣了嗎?請男同學問一問,女同學也來問一問。
師:剛才小朋友們問得真好,同學們想一想,臺灣小朋友問這句話時心里會想些什么呢?就帶著你們各自的體會一齊問老師吧!(生齊問)
。3)當臺灣小朋友知道北京能看到真的雪景時,他們問了老師什么?
師:誰來說說他問得怎么樣?(生評價)
師:那你來問問老師
師:誰還想問這句話的?大家一起問吧。
。4)問到這的時候,臺灣的小朋友知道去北京不算太遠時,更想到北京看雪了,請小朋友繼續(xù)讀第4個問句,想一想第4個句子該怎么樣讀?
a這個句子有點長,讀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呢?誰來讀一讀?(生答)
b老師也想讀一讀,行嗎?有誰知道老師在句子的哪兒做了停頓嗎?
(1)同桌的互相練習練習。
(2)個別再讀一讀。
c、大伙讀這個句子的時候,不但要注意停頓,而且要讀出怎樣的語氣呢?
d、大家爭著問吧。這是爭著問嗎?有誰知道爭著問是怎么問嗎?
f、請你們幾個爭著問老師吧!懂了嗎?像這樣大家都搶著問,你一言我一語就是爭著問
(還是沒有讀出爭著問的語氣,老師給你們帶了一段錄像,我們一起看看)
。5)再爭著問老師,注意老師的表情,語氣,你們也能深情地讀地這個句子,自己先練習練習。
。6)小朋友們一句一句讀得真好,能連起來讀嗎?小組內(nèi)先練習練習。
三、學習第九自然段
1、師:老師現(xiàn)在就帶你們?nèi)タ?/p>
2、好看嗎?課文第幾自然段描寫了這美麗的雪景呢?請小朋友找出來跟同桌的互相讀一讀,把你不明白的詞劃下來,再多讀幾遍。(讀)
。1)哪些詞不明白?知道解決這些問題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嗎?
。2)我們先讀讀這幾個詞,讀完了還不明白這些詞的意思我們再一起來解決,好嗎?
a、誰來讀讀自己喜歡的句子?(我們一起感受那潔白的世界吧)
b、誰還喜歡其他句子?(我聽出來了,你確實是太喜歡這個句子了。)
。ㄐ∨笥褌冏x得太好了,老師也想讀一讀,我們一起讀吧)
(3)小朋友們讀句子讀的那么好,不知道有沒有把“雪毯、銀裝…”這些詞弄明白呢?如果還不明白,小朋友們就看看這幅圖再聯(lián)系課文,認真讀一讀,想一想,看誰就能夠自己解決問題的!(讀)
A,誰上來說一說,什么是銀裝,什么是雪毯?
。ㄑ╋h落在樹上,就好像給樹披上了一件雪白的'衣服,地上鋪著厚厚的雪,像毯子一樣。)
3、小朋友們真聰明,通過讀書,自己解決了問題。課文把這潔白的世界描寫得太迷人了。
(1)請小朋友們閉上眼,插上想象的翅膀,跟老師一起飛到北京去看看美麗的雪景吧。
(2)小朋友們,雪景美嗎?
。銈兛吹降难┚懊涝谀膬耗兀浚
。ㄐ∨笥褌兡銈兌家恢簧衿娴难劬Γ銈兛吹降难┚罢媸翘懒耍
4、如果能給這些表示動作的詞加上動作演一演,那就更精彩了?
。1)哪個小朋友愿意到臺上來領著大家演的?
。2)這潔白的雪真是又好看又好玩啊。
四、小結
1、小朋友們不僅讀得好演得也非常棒,下面我們把整篇課文連起來,跟你喜歡的小朋友合作分角色讀一讀。(讀)
2、是啊,北京的小朋友盼著臺灣的小朋友到北京玩,臺灣的小朋友也盼著到北京玩!那你們有什么話想對臺灣小朋友說的嗎?
3、你們說得真好,小朋友們,臺灣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臺灣小朋友永遠是祖國大家庭的一員,相信不久的將來,臺灣就會回到祖國的懷抱,兩岸小朋友一定會一起堆雪人,打雪仗,玩?zhèn)痛快。最后,我們畫一幅畫寫上自己的祝福,祝愿臺灣小朋友的愿望早日實現(xiàn)吧!
《看雪》教學設計11
一、教材分析:
《湖心亭看雪》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即文言文單元的第四篇文章。本單元所選取的文章都是我國古代以自然山水為題材的優(yōu)秀篇章,都具有情景交融的特點。幾篇文章分別采用不同的寫景方法來呈現(xiàn)自然美景以及在其中寄寓的作者的深情!逗耐た囱愤@篇文章在本單元中所承載的任務是:以白描的手法呈現(xiàn)奇景,敘事與寫景結合體現(xiàn)作者的雅趣,抒情寓于敘事之中表達作者的一片癡情。作者張岱生活在明末清初,所以他所要表達的情感不同于一般的貶謫之士和隱逸之人,他在他的文章中執(zhí)著地表達著他的故國之思,本文即是很好的體現(xiàn)。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經(jīng)過七年級一年的訓練及八年級近兩個單元的文言文的學習,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礎、掌握了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在本單元前四篇文言文學習的基礎上,基本了解了情景交融的文言文的特點。
三、教學目標
1.通過初讀課文,借助注釋、工具書,整體感知文意。
2.通過精讀課文,品味雪后西湖美景,了解白描的寫作手法。
3.通過品讀課文、合作交流,體悟作者的“癡”情。
重點:2、3 難點:3
四、教學過程
。ㄒ唬⿲耄
文學家梁衡說過,有兩篇小品文就像兩幅精美的畫卷掛在中國文學歷史的長廊里,一篇是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一篇就是張岱的《湖心亭看雪》。
(以文學家的評價突顯其文學地位和價值,激發(fā)學習興趣。)
。ǘ┏踝x課文、正字音斷句讀(落實目標1)
1.先出示需要注意的重點字讀音
毳(cuì )衣 霧凇(sōng )沆(hàng )碭(dàng ) 打更(gēng ) 鋪氈(zhān)
2.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3.生范讀,讀準字音,試斷句讀。
4.生提出斷句讀意見,師總結。
5.師生齊讀
設計意圖:常態(tài)的誦讀訓練,是培養(yǎng)文言語感必不可少的一步。這是學習文言文的.基礎,也是理解文章的前提。
(三)再讀課文,曉文意知內(nèi)容(落實目標1)
1.默讀課文,結合課下注釋,理解文章內(nèi)容,劃出解釋不通的字詞。
2.組內(nèi)交流疑點,不懂的提出來全班解決。
3.帶著對課文的理解,全班齊讀。
學生活動:自主探究、質疑、合作交流、朗讀
設計意圖:八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文言語感,也有一定的理解文意的能力,本文篇幅短小,生僻字不多,所以這個部分,不要求完全的逐字逐句的翻譯,不去破壞文言的語境、意境,所以通過自主、合作的方式來理解文意。
。ㄋ模┚x課文,品奇景(落實目標2)
1.“看雪”看到了__(原文)的雪景,感受了__意境。
2.由此可以看出張岱是__人。
要求:先獨立思考,再組內(nèi)交流。
。1)引導學生分析描寫雪景的句子,體會作者營造的悠遠脫俗意境,由此引導學生關注作者的情懷,尤其要引導學生品味“舟中人兩三粒”體現(xiàn)了作者融入自然達到無我之境,癡迷于山水之樂。
。2)追問作者是運用什么手法達到這種效果的?用資料對比分析白描的手法:
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學生活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朗讀、表達
設計意圖:通過對雪景的分析,了解白描的藝術手法,體會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美的享受,初步感受作者的遺世獨立的情懷。
。ㄎ澹┢纷x課文,悟癡情(落實目標3)
知人論世、詞蘊“癡”情:
資料一:簡介及材料“少為紈绔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出自《自為墓志銘》)
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張岱在年少的時候并不是這樣清高自賞雅情雅致的人,而是一個喜歡熱鬧,愛好繁華的紈绔子弟那么是什么使他在后來有了這樣一種大的變化呢?請看下面的幾則材料
資料二:陶庵國破家亡,無所歸止,披發(fā)入山······因想余平生,繁華靡麗,過眼皆空,五十年來,總成一夢《陶庵夢憶》
資料三:明亡之后,張岱曾參加抗清斗爭,后避居山中,生活異?,但他發(fā)誓不向清廷妥協(xié)
資料四:金陵就是現(xiàn)在的南京,明朝開國之初建都于此,稱金陵。清朝建立,改金陵為江寧。
結合張岱的經(jīng)歷,品讀課文,圈點勾畫,品悟文字背后的深情。
大雪獨行:大雪三日、俱絕、更定、獨往——雅趣即清高、脫俗的情懷。
。ǚ治觯嚎臻、蒼茫、冷寂、世俗之外故國之中)
偶遇知音:崇禎、金陵、客此、更、大喜、同飲、強飲、癡似——癡情即故國之思。(分析:明的紀念、都城、客的身份、遇知音的喜悅、告別的哀傷)
學生活動:圈點勾畫、自主分析、合作交流
設計意圖:文言文的特點,首先體現(xiàn)在“文言”上;學習文言文,實質是體認它們的言志載道,而這往往體現(xiàn)在章法考究處、煉字煉句處;最終的落點是文化的傳承與反思。所以這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通過對詞的品味來感悟作者蘊含期中的深情。同時體現(xiàn)文言文教學中文言并重的理念。
。┩卣,感悟文化情懷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中國歷史上,有多少這樣的古代文人啊,他們在現(xiàn)實中被壓彎了腰,在現(xiàn)實中透不過氣來,于是,他們只有到大自然中去深深地呼吸一口自由的空氣,去伸一伸他們要被壓垮了的腰桿。同學們,在歷代的文學作品中,這樣的癡人和癡文都很多啊。你們還能想起嗎?
預設:柳宗元的《江雪》、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曹雪芹寫《紅樓夢》……
他們寧愿自己是山是水是花是草是一朵云是一片冰。他們在這片山水中來尋找心靈的歸依和心智的獨立。因為凝寒獨立是其人格,所以蒼茫天地就成為了他們必然的心靈歸宿。這就是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天人合一。
設計意圖:學習文言文最終的落點是文化的傳承與反思。而學習語文最終的落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所以本課最終的落點在文化上。希望由此能激發(fā)學生對這一類文章的興趣,引起學生對中國文化的關注。
(七)作業(yè)
1.比較閱讀:柳宗元的《江雪》
問題:同是寫雪景,也寫到人的活動,體會兩文在描寫手法和表達情感上的異同。
2.如果經(jīng)歷時空隧道,張岱、柳宗元、陶淵明、蘇軾等這些癡人們相遇了,張岱最可能以誰為知己呢?這個問題,留給同學們下來探討吧。
設計意圖:作業(yè)1主要鞏固對語文知識的掌握,作業(yè)2主要引導學生對同類文章及作家的文學上的分析思考,進而更深刻的體認中國文化。
五、板書設計:
湖心亭看雪
張岱
奇景 山水之樂
雅趣 世俗之外
癡情 故國之思
天人合一
設計意圖: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提煉文字背后的意蘊。思路清晰,簡潔明了。希望學生們能學以致用。
《看雪》教學設計12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一些文言實詞、虛詞。
2、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3、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4、背誦課文。
能力目標:
1、揣摩文中描寫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語言風格。
2、把握文章運用的白描手法。
3、賞析課文融敘事、寫景、抒情于一爐的寫作特色。
德育目標:
本文展示了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態(tài)度,但又流露出消極避世的意緒,應引導學生批判地對待,歷史地分析。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深入理解本文的寫景特點。
2、熟讀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寫景與敘事、抒情的關系。
三、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本文文字較淺顯,注釋較詳細,學生自讀課文,把握文意不成問題。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寫作特色和語言風格。
四、教學媒體:
多媒體
五、課時安排:
1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導語新課:
冬季中最浪漫的日子無疑是下雪的日子,那飄揚的雪花,凝聚了春霧夏雨秋露的情緒,播撒而來,從每一個點上摩挲著我們,感化著我們,讓我們享受熱烈、靜穆、自由。啊,下雪,真好!
。ǘ嗝襟w顯示“西湖雪景”)
自古道,賞西湖,“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雪中西湖別有一番妙處。現(xiàn)在我們就隨大才子張岱到西湖賞夜雪。步入張岱的世界,去品品《湖心亭看雪》。
(二)湖心亭簡介
多媒體顯示: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據(jù)說是宋代整修西湖時,以湖泥堆成小山,成為一島,是西湖三島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閣,叫湖心亭。這是觀賞西湖風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賞景。
(三)作者及背景簡介
多媒體顯示:
張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別號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陰(浙江紹興)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為富貴公子,明亡后不仕。晚年避居山中著書以終。他的作品中時時流露出明亡之后懷舊的傷感情緒。有《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等。
教師闡釋:《陶庵夢憶》和《西湖夢尋》即寫于他明亡入山以后,書中緬懷往昔風月繁華,追憶前塵影事,字里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他文學創(chuàng)作以小品文見長。文筆清新生動,饒有情趣,風格獨特。
張岱曾有《自題小像》一文,“功名耶落空,富貴耶如夢。忠臣耶怕痛,鋤頭耶怕重,著書二十年耶而僅堪覆甕。之人耶有用沒用?”覆甕,比喻著作毫無價值,只可以作蓋醬罐用,多用為謙詞。作者在自嘲中諷世罵時,顯示自己的'卓然獨立。
(四)欣賞課文,對照注釋,疏通文句,整體感知文意
教師設置背景音樂圖片,播放朗讀磁帶,學生聽讀,把握字音及停頓。
1、教師提示以下字音,檢查預習:
更(ɡēnɡ)
定毳(cuì)
衣霧。╯ōnɡ)
沆碭(hànɡdànɡ)
一芥(jiè)
2、學生讀課文,參照注釋,借用工具書,疏通文句,粗知文意。
要求:邊讀邊翻譯,有困難的地方做上記號,譯完后提出來,大家一起解決。
。1)學生自讀課文,疏通文句并質疑。
。2)同桌之間討論交流,質疑解難,教師巡視酌情指導。
。3)教師提示以下詞語,幫助學生積累文言知識。
余拿一小船(撐、劃)客此(動詞,客居)
。4)學生齊讀課文,對照譯文,整體感知。
課文要素
時間:崇禎五年十二月
地點:西湖(湖心亭)
人物:余、金陵二人、舟子、童子
事件:看雪
(五)師生共同品讀文中描寫雪景的文字,學習白描手法,體味作者的語言風格
1、多媒體顯示文中描寫雪景的文字:
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選一位同學翻譯,學生明確:湖上彌漫著水氣凝成的冰花,天與云與山與水渾然一體,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粒人影罷了。
2、學生齊讀該段文字,想像畫面。教師可顯示課本中的配套插圖,幫助學生再現(xiàn)形象。
3、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想像中的西湖雪景,體味白描手法的運用。
教師提示:這段寫景文字運用了白描手法。什么是白描呢?
多媒體顯示:
白描是一種描寫的方法。原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是指一種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線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畫法。作為一種描寫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質樸的文字,寥廖幾筆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寫方法。白描用于寫人,只需三言兩語即可勾畫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態(tài),使讀者如見其人。
教師闡釋:白描用于寫景,只需幾筆就可勾勒出一幅鮮明的圖畫,使人如臨其境。白描用于寫事,也只要幾筆就可使事態(tài)畢現(xiàn),生動形象。
教師講解:文中的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征來寫,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高度抽象、概括,長與短、點與線、方與圓、多與少、大與小、動與靜簡潔概括,表現(xiàn)出悠遠脫俗的情味。
4、師生共同回顧本單元的寫景段落,找出使用白描技法的文句。
學生明確:《三峽》中“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直寫山“連”;“夏水襄陵,沿溯阻絕”直寫大水猛漲,江水汪洋。而其他大部分的文字,如《三峽》中三峽春冬秋景的描繪、《記承天寺夜游》中對庭院月夜小景的描寫都用的是渲染烘托的手法。
5、學生背誦西湖雪景的文字,總結作者的語言特色。
學生明確:簡練自然質樸,不事雕琢。
(六)引導學生賞析本文敘事、寫景、抒情融為一體的寫作特色
1、學生齊背課文。
2、提問:
、傺┖笪骱锁B聲“俱絕”而作者“獨往”反映出作者什么“情懷”?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超凡脫俗孤高自賞
②如何理解文中“莫說相公癡”中的“癡”,他“癡”表現(xiàn)在何處?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癡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癡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
3、學生齊背課文。
(七)課堂練習
(八)課堂小結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清淡雅致的西湖雪景,白描手法的運用嫻熟老練,渾然天成;寫景、敘事、抒情交融,渾化無跡;文中所展示的作者高雅脫俗的情懷,頗讓我們這些生活在都市忙碌不堪的人唏噓感嘆。如此精美絕倫、形神兼?zhèn)涞男∑肺,學起來簡直是一種享受。但是不容忽視的一點就是對作者這種消極避世的意緒,還應該批判地對待。
八、布置作業(yè):搜集描寫西湖景色的古詩文
教學后記:
張岱的小品從來不愛講道理,他只是感受人生,描繪人生。在這篇游記中,作者的態(tài)度、舉止,也只是靜靜地觀賞、靜靜地體味。凡是情緒比較活躍的地方,都是從他人寫出。見知己而大喜的是“客”,喃喃言雪夜游湖之“癡”的是“舟子”。他始終是淡然的,似乎深深有會于心而難以言說,令讀者有會于心。
《看雪》教學設計13
【教材分析】
《湖心亭看雪》是部編版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一篇描寫雪景的小品文,文中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幾筆勾勒出一幅雪的世界,同時也讓讀者感受到作者的那份“癡”,癡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癡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逸致。
【學情分析】
九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積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識并掌握了文言學習的方法,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但是對文言文閱讀的深層分析還不夠到位。對于情境交融、借景抒情的文言文,還需要教師加強指導。
【教學目標】
1.有感情朗讀課文,引導學生理解文章字詞,理解文字基本內(nèi)容。2.學習白描手法,感受文言詞句之美,感受雪后景色之美。3.理解張岱的“癡”,感受張岱的閑情雅致和深深的故國之思。
【教學重點】
了解白描手法,品位語言詞句之美,體味小品文于細微處見情致的特點。
【教學難點】
感受張岱的“癡”,領會作者的情感。
【教學方法】
講授法;小組合作討論法;提問法;圈點勾畫法。
【教學時數(shù)】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溫故知新
{教師導入}:同學們,我們準備上課。PPT上的詩句描寫的是哪里的景色呢?(PPT展示關于描寫“西湖”的詩句)沒錯!就是西湖。在西湖中央有一個被稱為“中國四大名亭之一”的湖心亭!綪PT展示湖心亭圖片】“據(jù)說是宋代整修西湖時,以湖泥堆成小山,成為一島,后于山上建成亭閣,叫湖心亭!边@里是觀賞西湖風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賞景。那今天我們就跟隨張岱的腳步去湖心亭賞雪。
二、檢查預習,字詞積累
{教師活動}:我來檢查一下大家的預習成果。
三、初讀課文,理解內(nèi)容
{教師活動}:教師范讀(提醒學生認真聆聽老師的范讀,注意重音及節(jié)奏)
{學生活動}:同學們自由朗讀并結合書下注釋自己疏通文意,把自己翻譯不懂的記下來。
{小組合作}:下面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翻譯,把個人解決不了的問題,在組內(nèi)討論解決,組內(nèi)不能解決的,我們稍后共同探討。(小組合作討論,教師走到學生中間,巡回指導并關注每位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
{教師活動}:小組討論的差不多了,哪個小組在翻譯的過程中存在問題。(解決小組問題)
{教師活動}:大家翻譯的不錯,對這篇文章的大意已有了基本的了解。那我請一名同學來分享一下,翻譯的過程中有哪些文言詞語需要格外注意嗎?比如一詞多義,通假字。
{學生活動}:在教師的引導下,整理文章中的重點字詞翻譯。
{教師活動}:通過剛才的梳理,誰能用小標題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學生活動}:學生1:夜觀西湖雪學生2:偶遇雅士飲酒
四、品讀賞析,共賞雪景
{教師活動}:本文題目是湖心亭看雪,那哪句話是描寫所看到的雪景呢?同學們再讀文章,找出描寫雪景的句子,并說出你感受到一幅怎樣的雪景。
{學生活動}:學生快速朗讀,圈點勾畫出相應句子。學生1:我找到的是“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我感受到的是大雪茫茫,銀裝素裹,像童話世界一樣。學生2:我找到的是“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蔽易x出了靜謐的感覺。
{教師點評}:同學們都找對了,并且也感受到這是一幅夢幻靜謐美好的雪景。
{教師活動}:作者用短短兩句話就把這美好的雪景呈現(xiàn)出來了,這種描寫有什么特點呢?
{學生活動}:學生小組討論。學生1:簡潔明了學生2:不加渲染{教師明確}:文字簡單質樸,不加雕琢,這種寫作手法就是白描;寫作中它是一種描寫方法,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簡潔的文字,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事物形象。文章中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高度概括,幾個詞就寫出了景物的形與神。
{回顧拓展}:同學們還能想起哪些古詩也是運用了白描的手法?
{共同明確}:《天凈沙·秋思》;溫庭筠《商山早行》中的“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教師拓展}:白描也可用來描寫人,寫一個人的外貌時,無須長篇大論,只用寥寥筆數(shù)抓住其最本質的特征即可。想一想我們學過的《故鄉(xiāng)》中對“楊二嫂”的描寫。{教師活動}:了解了白描的寫作手法,那文章是怎么運用這種方法來寫雪景的呢?{學生活動}:教師指引,小組討論后派代表回答小組代表1:“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寫出了雪后西湖全景,天地茫茫,突出一種“大”的境界。小組代表
2:“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笔菑慕敖嵌葋韺懷┚,突出了“小”的境界。
{教師明確}: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寫出了天地的大與人物的渺小,令人產(chǎn)生“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之感。這句情景交融,天人合一,既寫出了觀雪的樂趣又有一種孤獨之感。
{學生活動}:學生齊讀描寫雪景的句子,再次體會雪景之美。(評價指導學生“霧凇沆碭”要讀出彌漫之美;“痕、點、芥、!睂懙暮茌p,我們就要讀出那種輕微的'感覺。)
五、悟讀延伸、感悟升華
{教師活動}:共賞完西湖雪景,接下來還有更精彩的風景等著我們。大家能用一句話評價一下張岱,概括他的情感嗎?
{學生齊答}:“癡”
{教師活動}:非常好,作者“癡”在哪些地方?同學們思考
{教師明確}:“癡”于行:不尋常的天氣(大雪過后)、不尋常的時間(晚上八點),不尋常的行蹤(獨往看雪)!鞍V”于景:天地茫茫,天人合一,朦朧的冰雪世界。 “癡”于情:他鄉(xiāng)遇知己,天涯遇知音。世俗之外的高雅情趣,超凡脫俗,孤芳自賞。
{共同探究}:酒后分別時,問其姓氏,回答是“金陵人”,是不是所問非所答?顯然不是這就需要我們來深入了解一下作者,了解一下時代背景。
{教師補充}:作者在《陶庵夢憶·序》中說:“陶庵國破家亡,無所歸止,披發(fā)入山····因想余平生,繁華靡麗,過眼皆空,五十年來,總成一夢!苯Y合前面的介紹,我們知道作者在明亡之前一直過著布衣優(yōu)游的生活,愛好廣泛,之所以發(fā)生這樣的變化,是因為明朝滅亡,他不愿意與清為伍,這體現(xiàn)了作者深深的——故國之思。
{教師活動}:文中還有哪一處也能體現(xiàn)出作者的故國之思?
{學生思考并回答}:崇禎五年;寫這篇文章時已是清朝,作者仍用明朝的年號,可見他對故國的留戀,體現(xiàn)故國之思。
六、對比閱讀,深入主題
課件展示張岱作品《龍山雪》{教師活動}:帶領學生解決重點字詞,并翻譯全文。{學生活動}:對比此篇與《湖心亭看雪》的異同之處。(教學重點:《龍山雪》中的白描手法及作者的情感)
七、課堂小結,切身領悟
小結: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言作者癡,誰解其中味!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筆墨,既描繪了雪后西湖的雪景,又展現(xiàn)了作者的“癡”和他深深的故國之思。
【作業(yè)布置】
發(fā)揮想象,嘗試把文中白描手法描寫的雪景改寫成一篇和雪景有關的作文。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設計以新課標對文言文的教學要求為依據(jù),注重文言文的詞匯理解和積累,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并沒采取先解釋字詞再逐句翻譯的方法,而是小組合作自行解決,教師強調重點,既節(jié)省了時間又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深入研讀部分通過“白描”寫作手法和“癡”字的講解,進行品讀,使學生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從而解決教學重難點。但本節(jié)課細節(jié)處理的不太好,未能考慮學生的接受情況和學生的思考,而是按自己的教學設計進行教學,未能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我認識到在課堂上要把握住教學契機,尤其是對學生學習中不懂的問題的講評要到位;課堂時間允許的話,可以在講完課之后,讓學生角色扮演,情境演繹一下,可以輔助課堂講解,提高背誦效率。
《看雪》教學設計14
【設計理念】
根據(jù)“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是讀書讀出來的!薄罢n文無非是個例子,教者應該利用課文這例子,教會孩子閱讀和運用文字的方法!钡慕虒W理念,我們按“創(chuàng)設情境,快速記憶(課前記憶訓練)——自主識字--誦讀感悟——規(guī)范寫字——水平測試”為單元教學模式。以“單元主題閱讀教學法”策略為指導,在學習《看雪》這篇課文中,我選用了“以文帶文”為線,通過讀、想、說等方法,完成兩篇文章的主題閱讀和三篇的經(jīng)典誦讀。在分享閱讀的基礎上,喚起學生對“親親你,祖國媽媽”這一主題的.領悟與理解,讓學生在自主識字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目的】
“一主”教材
1.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內(nèi)容。
2.使學生知道臺灣省是中國的一部分,北京是祖國的首都,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盼望祖國早日統(tǒng)一的感情。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參與學習的能力,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5.搜集與本組學習內(nèi)容有關的圖片資料,利用課內(nèi)外教育資源,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各項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感。
6.訓練學生速記復述高效閱讀能力(課前記憶訓練,課中滲透運用)。
“兩翼”教材
新語文主題閱讀《游內(nèi)蒙古大草原》、《東方之珠》
經(jīng)典誦讀《國土》、《中國娃》、《祖國到底是什么》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nèi)容。
2.使學生知道臺灣省是中國的一部分,北京是祖國的首都,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盼望祖國早日統(tǒng)一的感情。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1.使學生知道臺灣省是中國的一部分,北京是祖國的首都,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盼望祖國早日統(tǒng)一的感情。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課前進行眼腦機能訓練
【設計意圖】
導入時通過多媒體課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通過質疑問難,激發(fā)學生對課文的興趣。及時理出學習的思路。
《看雪》教學設計15
一、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實詞和虛詞 。
2、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雪后奇景的賞析 。
三、教學難點: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視學生情況可用西湖詩詞導入,也可直接導入。
。ǘ┳髡呓榻B 學生齊讀注釋①,提示要注意的三個地方:
1.課文選自《陶庵夢憶》,憶——這是一部回憶錄。寫于明王朝滅亡之后,表現(xiàn)了對故國往事的懷念。
2.作者的家鄉(xiāng)是哪里?——山陰(即今天的浙江紹興)。而他寓居的地方是?——杭州。這說明作者身在他鄉(xiāng),客居異地。
3.“明亡后不仕”,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仕”?——不想給清廷做事。這說明他有深深的故國之思。
(三)整體感知 朗讀課文
同學們,聽了之后你能以最快的速度說出“湖心亭看雪”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嗎?
。ㄋ模┗俞屢
1、學生質疑
2、相互解答、指導、明確。
3、提示積累重點詞語:(幻燈)
是日更定:是,這。更定,大約是凌晨六點的時候。
余拿一小舟:撐,劃。
擁毳衣爐火:毳,鳥獸的細毛。毳衣,毛皮衣。
霧凇沆碭:霧。核畾饽傻谋。沆碭:白氣彌漫的樣子。冰花一片彌漫。
上下一白:全白。
焉得更有此人:焉得:哪能。更,還。
強飲三大白:強飲,痛飲。白,酒杯。
客此: 客,客居,名詞用作動詞。
莫說相公癡:癡迷。
。ㄎ澹┥钊肜斫
再次朗讀課文,找出文中最能體現(xiàn)作者形象的一個詞語。引出——癡。
教師追問:那些地方能體現(xiàn)作者的“癡”,從而帶動全篇的閱讀。在這個過程中,品味語言、理解人物,展開師生對話。 可以提出以下問題:
1、更定時分,冬天的凌晨,這正是一天中最冷的時候,作者為什么偏偏選擇這個時間去賞雪?這說明了他怎樣的志趣?他到底要賞什么?(他追求的是怎樣的一種境界?)
2、明明有舟子,作者為什么又說是“獨往湖心亭看雪”呢?
3、作者為什么不把這兩人的名字寫出來,而只寫出他們“是金陵人,客此”?作者這樣寫的用意?
4、作者一大清早跑到西湖來賞雪。作者看到了怎么樣的`雪景?
。┙處熜〗Y:“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經(jīng)過這堂課的學習,大家應該能夠理解作者的癡了吧!他癡迷于雪中的景(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更癡迷于雪中的情(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趣)。讓我們一起朗讀課文,在朗朗的讀書聲中,再次體味作者的雅趣。
【《看雪》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看雪》教學設計06-26
看雪教學設計05-28
看雪的教學設計02-04
看雪教學設計優(yōu)秀03-29
看雪教學設計(精選3篇)12-14
看雪的教學設計15篇02-04
看雪的教學設計(15篇)05-23
《看雪》教學設計15篇01-10
《看雪》教學設計(15篇)01-10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