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望洞庭》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望洞庭》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望洞庭》教學設計1
學習目標:
1、讓學生收集和了解作者孟浩然的相關知識,并知道他寫本詩的背景和目的,掌握一些文言詞語的意思,如:涵虛、太清、徒等。
2、要求學生能準確有感情地朗讀,把握詩意和主題,體會詩歌的語言和節(jié)律之美,并且熟背本詩,以此收集和積累更多的優(yōu)秀古詩詞。
3、通過學習本詩,要求學生學習詩人的“自我推薦”的勇氣和精神,勇敢地亮出自己展示自己的才華,并且培養(yǎng)學生欣賞、鑒賞古詩詞的興趣和能力。
學習重點、難點:
學習思路和方法指導:
一、課前預習
(教師布置課前學生自主學習的任務)
1、準確熟練地朗讀本詩,對照課文注釋或資料書疏通詩意。
2、查找、收集相關資料:關于作者孟浩然和本詩的寫作背景。
3、解題。
4、文言詞語解釋:涵虛、太清、濟、端居、恥、坐觀、徒有。
二、課堂學習
導入語設計:
1、學生展示自主學習成果
。1)學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讀本詩,后讓各小組推薦一名學生展示朗讀水平。(教師作評價和朗讀點撥),(多媒體播放朗讀錄音,學生欣賞)
(2)教師問題設置:誰來為大家提供作者孟浩然的相關文學知識?(讓學自薦發(fā)言,教師提供資料作補充)
2、多媒體展示相關資料:
關于作者:孟浩然(689———740)襄陽人,唐代山水田園派詩人代表之一,與王維并稱“王孟”。青年時隱居鹿門山,閉門讀書30年,先后兩次入京求仕,一次應試不第,一次因朋友宴聚,薦舉不果,后入張九齡荊州幕。與李白、王維、王昌齡均有交往。一生以漫游隱逸為主。他是唐代少有的一位以布衣終老的詩人,但他不甘隱沒,常為得不到進仕的機會而苦惱。他的詩歌多以山水田園為主題,恬淡孤清。我們學過他的代表作《過故人莊》。留給后人的有《孟浩然集》。
(1)教師問題設置:誰來為大家指出并解釋詩中重要的詞語?
。ㄗ寣W自薦發(fā)言,同學補充)(教師幫助歸納、整理并補充解釋)
3、多媒體展示相關詞語解釋:
涵虛:指水映天空。太清:天空。蒸:蒸騰。
撼:撼動。濟:渡過。端居:閑居不仕。
恥:有愧于。坐觀:旁觀。徒有:空有、白白地有。
教師問題設置:誰來解釋題意?
。ń處熞龑骄颗c提示):這是一個聯(lián)合結構短語,由“望洞庭湖”和“贈張丞相”兩個述賓短語構成,因此可以初步判定詩歌可以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是“望洞庭湖”,著重于“望”,是以描寫景物為主。后半部分是“贈張丞相”,著重于“贈”,是以表達意愿為主。那么,詩人是在什么背景下寫這首詩的呢?
。▽W生分組討論、交流后自薦發(fā)言)(教師幫助整理并提供參考資料)
4、多媒體展示相關資料:
關于詩歌:《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寫于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當時孟浩然仍是一名隱士。他西游長安,不甘寂寞,想出來做官,苦于無人引薦,于是寫了這首詩贈給當時居于相位的張九齡,希望得到張丞相的賞識和錄用。因而這是一首“干謁”詩。“干謁”的意思是:對人有所求而請見。這種詩又稱“干祿”詩。
教師問題設置:誰來講述詩歌大意?
。ㄗ寣W生自薦發(fā)言,同學補充,教師幫助整理提供答案)
5、多媒體展示詩歌大意:
首聯(lián):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用寬廣的平面襯托湖的浩瀚]
賞析:秋水盛漲,八月的洞庭湖水裝得滿滿的,水面與湖岸相平。[近看]遠遠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與天空相接,混而為一,是水?是天?已經(jīng)分不清了。開頭兩句,將洞庭湖描寫得極為雄渾,汪洋浩淼,那潤澤萬物,容納百川的磅礴氣勢令人驚嘆,使人視野極為開闊。
頷聯(lián):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用窄小的立體來突出湖水撼動天地的氣勢]
賞析:這兩句是實寫洞庭湖,被稱為描寫洞庭湖的名句!霸茐魸伞笔枪糯囊粋大澤,“氣蒸”寫出了湖的廣闊浩大,蓄積豐厚!安ê场币r托湖的澎湃動蕩,力量巨大。這兩句寫出了洞庭湖的廣大與活力。虛空何以包含在水中?因為水面蒸發(fā)出來的水氣,將整個云夢澤都籠罩了,湖水豐厚的蘊積,使周圍廣大的沼澤地帶都受到滋養(yǎng)哺育,才顯得郁郁蔥蔥,草木繁茂。而搖撼動蕩的湖水極富氣勢,澎湃動蕩,波濤洶涌,撼天動地,震撼著岳陽城[在洞庭湖東北岸,是觀賞洞庭湖的勝地],使這座湖濱城市瑟縮在自己的腳下,是何等的豪邁!
詩人筆下的洞庭湖不僅廣闊無邊,煙波浩淼,云氣繚繞,而且充滿活力,濤聲震天。[動靜結合,虛實結合,視覺與聽覺結合]
頸聯(lián):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過渡]
賞析:面對洞庭湖,想要渡過去卻沒有舟楫,表示自己想要出來做事,卻苦于無人推薦。[《書、說命上》中有“若濟巨川,用汝作舟楫”表明自己推重對方]在太平圣世時,閑著不做事,有愧于圣上,對不起這個時代。表明雖然歸隱田園,但是并非初衷,而是苦于沒有機會,無人援引,對于出仕做官自己還是心所向往的。同時也有身在盛世卻懷才不遇的牢騷。
尾聯(lián):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引用典故]
賞析:表達自己空有羨魚的感情,只能坐觀“垂釣者”[當朝做官的人,這里指張丞相。]這兩句話,詩人巧妙運用了“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織網(wǎng)”《淮南子說林訓》的典故,另翻新意;而且“垂釣”與“湖水”照應。稱頌對方不留痕跡,有求與人,希望自己得到執(zhí)政者的賞識,卻不卑不亢,不失身份。
后四句抒懷,含蓄委婉,不落俗套,與寫景中表達感情,恰倒好處[明明求人引薦,卻無一句求薦的話]表達出自己的感慨與渴望。[后來得到張九齡的賞識,收為幕僚但依舊沒有作官,最終依然失意而歸]。
教師問題設置:這首詩中詩人想要表達的感情是什么?即是“贈”的目的是什么?
。▽W生分組討論、交流后自薦發(fā)言)(教師歸納總結,給出參考答案)
6、多媒體展示參考答案:
詩人羨慕釣魚,此處“垂釣者”指進入仕途的官員,表達了自己想出來做官,苦于無人引薦,希望得到張九齡的幫助。
教師問題設置:同學們在課前預習時都把詩歌背誦了嗎?誰來試試?(學生自薦背誦,教師適當表揚和鼓勵,并提出背誦要求)
7、自主學習小結:
通過自主學習,同學們已經(jīng)了解了更多的關于孟浩然的相關知識,并且大部分同學能準確熟練地朗讀、背誦詩歌,初步把握了詩歌的大意和主題。我們下一步的學習將是在品析詩歌的基礎上來欣賞、鑒賞詩歌。
8、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本詩
。ń處熢O置學生探究的問題,由學生分組合作探究完成)
、僭姼璧那八木湓娒枋隽硕赐ズ吧,你能用最精練、簡潔的文字來概括這幅畫面嗎?
②請你對“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這句話作簡要的賞析。
、弁鴿L滾的洞庭湖水,一生懷才不遇的詩人此時此刻會想些什么?請你展開想象并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
、茉姼璧暮笏木渲校娙怂磉_的心愿是什么?他直接說出了自己的心愿嗎?他所用的方式是怎樣的呢?
、菰谌瞬艥鷿偁幖ち业慕裉欤覀儜撊绾慰创@種自我推薦的方式呢?
、拚堈務勀愕淖晕彝扑]的經(jīng)歷或者感受。
。ㄗ寣W生討論交流,合作探究,各抒己見,后小組推薦或自愿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教師作引導、提示,最后歸納總結,達成共識。)
多媒體展示歸納總結的參考意見:
、俸棋珶o邊,澎湃動蕩。
、谶@句是描寫洞庭湖的千古名句,上句以“氣蒸”顯浩闊,下句以“波撼”顯氣勢。一個“蒸”字寫出了湖的豐厚蓄積,仿佛廣大的沼澤地都受到湖的滋養(yǎng)和哺育,才顯得那樣草木繁茂、郁郁蒼蒼!安ê场眱勺址旁凇霸狸柍恰鼻懊,襯托湖的澎湃動蕩極為有力,氣勢磅礴。
、鄱赐ズ懫鸱、動蕩廣闊,激發(fā)了詩人的信心和豪情,詩人會想:我自己空有滿腹經(jīng)綸,空有滿腔抱負,而進身無路,求官無門,多么地希望張丞相能助我一臂之力,給我一個機會,好讓我報效朝廷,報效國家。
、茉娙说男脑甘牵嚎释転槌⑿Я,希望能得到張丞相的'賞識和錄用。他沒有直接說出自己的意愿。用的是含蓄委婉的自我推薦的方式。
⑤我們除了要欣賞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還要把古人的精神推陳出新、古為今用,孟浩然“含蓄地自我推薦”的精神,在今天這個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的社會里已不再那么合適。我們需要的是"毛遂自薦"的精神和勇氣,我們應該更直接、大膽的亮出自己,展示自己的才華,要有亮出自己的所謂“亮劍”精神。請勇敢地亮出你自己吧,要相信,只有隨時隨地勇敢地亮出你自己,勇敢地展示你的才華,你才能抓住機遇,高奏成功的凱歌。
、蘼
教學反思
在《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一詩的教學中,我感到學生的學習有如下幾方面是值得肯定的:
1、學生的學習是主動積極的,課堂是他們自主學習的空間,他們不再是枯燥無味的“聽眾”,他們在參與中獲得更多的知識,而不是單純的接受知識。
2、教師的教學重心由“教”轉變?yōu)槿绾我龑W生“學”,由傳統(tǒng)的“授之于魚”變?yōu)椤笆谥跐O”,教與學互利互惠。
3、教學中,我設置了課堂“同步練習”與“自我測評”這一環(huán)節(jié),我認為檢驗課堂學習效果的法寶就是同步練習與自我測評,通過練習和測評提高學生的學而致用的能力,學生自主學習的成就感就會不斷得到肯定和加強。
《望洞庭》教學設計2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理解古詩的意思。
2、反復誦讀古詩,于品詞析句、想象意境中熟讀成誦。
3、感受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潔和精美絕倫,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激發(fā)對洞庭湖的喜愛和贊美之情,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重難點:
重點:
感情朗讀古詩,理解古詩的意思;感受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潔和精美絕倫,體會詩人對洞庭湖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難點:
對“兩相和”、“鏡未磨”“白銀盤里一青螺”景象的感悟。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師板書“洞庭湖”:你們領略過它的美景嗎?
2、讓我們來游覽一番(播放課件)。
3、多媒體出示洞庭湖的畫面。欣賞“月夜圖”時,請學生嘗試用詞語形容所看到的景象,如:水平如鏡、波光粼粼、月光如水、風清月朗……
二、學習古詩
。ㄒ唬┲髡
1、板書:劉禹錫、望。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詩人(指板書)來到了洞庭湖附近,眺望了月夜下的洞庭湖美景,于是詩興大發(fā),寫下了這首千古傳頌的佳作——《望洞庭》。
2、簡介劉禹錫。(劉禹錫:字夢得,唐代文學家、哲學家。與白居易并稱“劉白”。代表作:《烏衣巷》、《陋室銘》。)
。ǘ┟髟娨
師: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走進劉禹錫所吟誦的景象中去。
1、要求學生自讀全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名匯報讀,正音。
3、小組競賽形式朗讀古詩,指導評價。
4、引導學生回憶理解詩句內(nèi)容的方法(查字典、看注釋、看插圖、讀資料等)。
5、自主選用以上方法在小組內(nèi)說說詩句的基本意思。
6、全班交流詩的大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與明月的清光交相輝映,顯得十分寧靜、和諧;湖上無風,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經(jīng)磨拭的銅鏡一樣。在皓月銀輝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渾然一體,遠望如同銀盤里放了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十分惹人喜愛。
7、重點把握:“兩相和”——〉湖光與秋月之“和諧”。這是水月澄潔的'寧靜氛圍,呈現(xiàn)出一派和諧之美!扮R未磨”──〉把“潭面”比作“沒有打磨的銅鏡”,有些模糊,有些迷蒙。為什么?(一是月光下不真切;二是浩闊湖面,漣漪輕起,波光粼粼)湖面浩闊,如月下銅鏡鋪在大地。漣漪輕起,粼粼細波,好一派迷蒙之美!般y盤青螺”──自然之美。月夜遙望,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似一顆青螺綴放在白銀盤中,大自然如同精妙絕倫的工藝珍品,讓人愛不忍釋,好一處秀美柔和之景。
。ㄈ┪蛟娗
1、播放背景古樂,學生自由練讀,想象畫面,讀出韻味,感受意境。
2、讀著詩句,你眼前浮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
3、你體會到詩人怎樣的心情?請讀出這種感受。
三、背誦全詩
1、自由組合練習誦讀。
2、指名背誦。
四、拓展延伸
洞庭景象美不勝收,古往今來,歌頌者無數(shù);丶液螅埜信d趣的同學收集一下描寫洞庭湖的詩歌和文章,我們找個機會再來交流。
五、布置作業(yè)
1、收集描寫洞庭湖的詩歌和文章。
2、默寫《望洞庭》,可配畫。
六、教學反思:
《望洞庭》是唐代詩人劉禹錫在看到洞庭湖的美景時有感而發(fā)。詩人描寫真實,生動、具體,把湖光和月亮渾然一體的和諧、寧靜比作鏡子,把君山比作青螺,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學生通過學詩看課件圖片,體會詩人所描寫的意境,學起來很有興趣。我在教學這首古詩時充分還給學生獨立思考、發(fā)揮想象的空間。因此,在上課時,我緊緊圍繞以學定教的原則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從學生已知入手,探討未知。強調(diào)學生的積極參與和全程參與。在教學中,適時地安排自學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利用工具書查解字詞,給學生創(chuàng)建自讀自悟的機會。在交流自學成果的過程中,變單純的“師教生”為“生生互學”“生生互補”,變僵硬的教師灌輸為學生間的自我啟迪,從而充分地讓學生自主學習,自悟,自得。教學效果不錯。
《望洞庭》教學設計3
【教學資料】
資料一《望洞庭》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一、教材分析
西師大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15課《古詩兩首》之《望洞庭》,是唐代詩人劉禹錫在秋天轉任途中經(jīng)洞庭時所作。詩人選取了月夜遙望的角度,透過豐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將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繪得惟妙惟肖,躍然紙上。詩人筆下的月夜洞庭山水儼然變成了一件精美絕倫的工藝珍品,給人以莫大的藝術享受。
二、設計思想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三、四年級學生要誦讀優(yōu)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資料!敝心昙壍膶W生已經(jīng)具有必須的自主學習潛力,課堂上要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歸還給學生,透過教師有效地促進和支持性教學行為,幫忙學生突破教學重難點,組織學生在簡單、自由的課堂環(huán)境中快樂的學習。透過誦讀,想象和賞析,讓學生體會詩人表達出的對洞庭湖水的喜愛之情。
三、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感悟古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激發(fā)學生對洞庭湖的喜愛和贊美之情,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
3、理解古詩的意思,能夠默寫古詩。
四、教學重點
想像這首詩描繪的優(yōu)美景象,感受詩人筆下的`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潔和精美絕倫。背誦古詩。
五、教學難點
理解詞語“兩相和”、“白銀盤”和“青螺”,感悟詩境,體會詩人對洞庭湖的喜愛與贊美之情。
六、教學過程:
一、復習《飲湖上初晴后雨》,導入課題
齊背《飲湖上初晴后雨》。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山河秀美,我們跟隨北宋詩人蘇軾游覽了西湖美景,這天讓我們穿越時空跟隨唐代詩人劉禹錫暢游洞庭湖的湖光山色。
板書:望洞庭(唐劉禹錫)
二、想象美景,朗讀詩句
1、聽范讀,想象畫面。
我們學了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明白了作者描述的是晴天和雨天西湖的美景。這天我們學習的是劉禹錫月下觀望洞庭湖的山水,會是怎樣一幅畫面呢?請大家閉眼,聽老師朗誦,你來想象,你仿佛看到了哪些景物?
老師范讀古詩,學生閉眼細聽想象。
2、交流感悟,板書詩文
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仿佛看到了湖光、秋月、湖面、洞庭山水。
板書景物:湖光秋月兩相和,
湖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
白銀盤里一青螺。
大家抬頭望月,月光如水,照在湖面上,山水一色,是那么和諧、優(yōu)美。所以才有“兩相和,”“和”指什么呢?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美景呢?由于“湖面無風”。作者看著看著那明凈的湖面好像一面未經(jīng)琢磨的大鏡子,月朦朧,水朦朧,山朦朧?雌饋碚麄洞庭山水(隱隱約約,若隱若現(xiàn),恍恍惚惚,朦朦朧朧),所以整個湖面像是一個沒有打磨過的銅鏡。詩人的想象力多么豐富呀!看著湖水、看著明月作者產(chǎn)生了如此完美的想象。請大家一齊欣賞著美景讀出你們眼中的美景吧!
3、有感情朗讀
個別讀,男女生賽讀。
4、學習后兩句古詩,體會人物感情。
詩人舉頭望明月,低頭賞湖水。抬頭遠處望,叫“遙望”,低頭看呢!“俯視”,從高處望呢?“眺望”,這時候詩人向遠處看去,只見青翠的君山倒映水中。(插入有關君山的傳說故事)看著看著,作者好像看到了一個白色的銀盤里面呈現(xiàn)一只小巧玲瓏的青螺。多么美的景色!多么豐富的想象呀!
5、讓我們和作者一齊欣賞這月下山水美景。再次誦讀古詩。
學生反復有感情的吟誦,個別誦讀,搖頭晃腦的讀。
三、感悟詩情,打著節(jié)拍讀古詩
再次體會作者對洞庭山水的喜愛之情。
四、默寫古詩
五、寫出詩意。
課后反思:這是一首十分優(yōu)美的描述景物的古詩,詩中有畫,畫中有情。我在設計教法時讓學生充分的想象美景,但是缺少了“詩情畫意”的滲透,本來古詩就是詩畫不分家。如果在教學程序中明白觀察書中插圖或者讓學生動手畫出美景會更好。在開始教學時如果能夠插入音樂效果會更好,一段《春江花月夜》也許會帶來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會把學生帶入詩情畫意之中,個性是老師范讀,學生閉眼想象時。再讓學生配樂朗誦也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的。還能夠增加一些有關山水景物描述方面的古詩,讓大家賞析這些名家名句,讓課堂資料更加豐盈起來。
本節(jié)課愛意味成功之處是在朗讀古詩時讓學生入情入境的,披情讀詩,理解了詩意的意境再去誦讀,詩句就變得生動起來,學生也活躍起來。如在賞析前兩句古詩時讓學生體會那種月下朦朧的意境時采用換詞法反復想象未經(jīng)打磨的鏡子,在語言環(huán)境中辨析詞語的意思,加深對“遙望”“俯視”“眺望”“仰望”的理解。
在本節(jié)古詩教學中采用各種不同的形式進行朗讀,吟誦,打節(jié)拍誦讀,學生興致勃勃,讀興大發(fā),掌握的很好,一節(jié)課到達了預設的教學目標。
《望洞庭》教學設計4
【教學內(nèi)容】
內(nèi)容一《望洞庭》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補充教材內(nèi)容二
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
——雍陶《題君山》
【教材分析】
《望洞庭》是唐代詩人劉禹錫在被貶為朗州司馬后,赴任的途中經(jīng)過洞庭湖時所作。這首詩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通過豐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描繪了一幅寧靜優(yōu)美的洞庭月夜圖,重在表現(xiàn)洞庭湖的柔和秀美。古詩先寫“秋月”與“湖光”相映照,月光如水灑在湖面上,水平如鏡,靜靜的月,靜靜的湖,兩相輝映,構成了一幅沉靜、和諧、秀美的景色!疤睹鏌o風鏡未磨”貼切地表現(xiàn)了千里洞庭風平浪靜的安寧溫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別具一種朦朧美。古代沒有玻璃,鏡子是用青銅鑄的,磨光以后才能照人。未磨的鏡面,朦朦朧朧,用來形容月夜湖光,真是恰到好處。以生動形象的比喻補足了“湖光秋月兩相和”的詩意。因為只有“潭面無風”,波瀾不驚,湖光和秋月才能兩相協(xié)調(diào)。放眼遠望,皓月銀輝之下,洞庭山愈顯青翠,洞庭水愈顯清澈,山水渾然一體,望去如同一只雕鏤透剔的銀盤里,放了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如精美絕倫的工藝珍品,生動形象。全詩純?nèi)粚懢,既有細致的描寫,又有生動的比喻,詩人極富想象力的描寫,將洞庭的湖光山色別出心裁地再現(xiàn)于紙上。
【設計理念】
古人云:“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古詩語言凝練,所描繪的意象所構成的意境美,能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培養(yǎng)學生欣賞美,感受美的能力。但很多時候,古詩的教學都只是注重讓學生理解詩的意思,忽視對意境的感悟。對于學生來說“詩境”難以感悟,這也是我們古詩教學的難點。
《望洞庭》這首詩總體給人空靈、縹緲、溫柔、寧靜、和諧的感受,特別是詩中形象的比喻,形、色和諧,讓人感到洞庭山水如設色淡雅、造型精致的藝術品,玲瓏剔透。根據(jù)這首詩的特點,本節(jié)課,我力圖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通過豐富想象,感受水天一色物象的畫面美,從而感悟空靈、縹緲的意境美。為了突破難點,我在設計時整首詩緊扣“和”教學,首先從“色調(diào)”方面來引導學生想象水天一色的畫面美,感悟“和”。其次抓形象的比喻,從形、色兩方面引導學生想象洞庭山水工藝品般的畫面美,進一步品味“和”。在學習后兩行詩,感悟詩句“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詩人別出心裁的`比喻后,巧妙引出唐五代詩人雍陶的《題君山》中的名句“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兩首詩都運用豐富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寫出了洞庭的寧靜、和諧的景象。這兩句巧妙地以“螺”作比,但一首將皓月銀輝下的山比成銀盤中的青螺,一首將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把名句拿出來讓學生進行賞析,想象畫面。使學生在體會巧妙的比喻同時,洞庭的山水的秀美也給他們留下深深的印象。最后是拓展6句古詩名句。一是讓學生遷移學詩的方法。二是領略詩人從不同角度寫洞庭的山水的美。三是激發(fā)誦讀經(jīng)典興趣,引導學生積累絕妙佳句。本節(jié)課設想做到三抓:⑴抓字眼:旨在明確詩的意思。⑵抓想象:旨在領悟詩的意境。⑶抓吟誦:旨在進一步升華情感,得到美的熏陶。(緊扣我校經(jīng)典詩文誦讀實驗的課題”經(jīng)典詩文名句的教學研究”設計教學)
【教學目標】
1、學會《望洞庭》詩中出現(xiàn)的生字,能結合注釋理解詞義。
2、通過品讀,想象《望洞庭》古詩詞所描繪的畫面,感悟意境,感受古詩詞的語言美、韻律美。
3、在交流體會描寫月夜洞庭的美景時,隨機指導學生有感情的誦讀,體會作者的情懷。背誦《望洞庭》。
4、拓展吟誦洞庭美景的名句,達到深化和積累的目的。
【教學重點】
理解“兩相和”、“白銀盤”和“青螺”,想像詩人筆下的月夜洞庭水天一色的畫面美,感悟詩境,體會形象的比喻。
【教學難點】
想像詩人筆下的月夜洞庭水天一色的畫面美,感悟詩境,體會形象的比喻。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是李白眼中的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是蘇軾筆下的水,祖國的山山水水,從古到今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寫下了許多美詩佳句,今天我們隨唐代大詩人劉禹錫去感受一處山水,板書《望洞庭》。指導書寫“庭”
二、讀準古詩,整體感知
1、師配樂范讀古詩,提出傾聽的要求。
2、自學古詩,小組交流
要求:(1)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
。2)借助插圖、注釋、字典理解古詩的大意。
(3)小組合作學習:交流難理解的字、句。
三、讀好古詩,理解古詩
1、指名讀詩。(通過評價導向,從讀準字音,字正腔圓到讀出節(jié)奏)
2、指名講古詩的大意。
四、想象畫面,感悟詩境
。ㄒ唬┰僮x古詩,邊讀邊想象詩中的畫面,讀到有所感覺時把你的手舉起來。
。ǘ┟雷x古詩,想象畫面。
1、品讀前兩行詩,抓住“和”來引導學生想象水天一色的畫面美。感悟“和”
(1)你從前兩行詩中讀懂了什么?“和”是什么意思?
。2)說說你想象的畫面。
。ㄒ龑W生語言描述想象中的美,如:感受銀色的光輝撒在湖面,朦朧的月光。)
。3)根據(jù)學生回答相機引導學生讀好詩句。
如:用你的朗讀來表達你的感受。(師生評價)
應該怎樣讀?(輕輕地讀、讀出柔和的美)
引讀:秋月的清輝靜靜地灑在湖面,湖面好象披上了一層薄薄的輕紗——
是多么的寧靜!一起來讀……
洞庭湖在淡淡的月光籠罩,點點銀光,此時那就像一位仙女降落人間,是那么溫柔,一起讀……
小結:一個“和”字讓人有多少遐想啊,“和”字就是這首詩的“眼睛”叫詩眼。
2、品讀后兩行詩,從形、色兩方面引導學生想象洞庭山水工藝品般的畫面美,進一步品味“和”
(1)這洞庭湖是怎樣的山,怎樣的水?
(2)你能說說,到底從哪里感覺到,詩眼“和”你想象的畫面怎么樣?(引導感悟比喻用得形象、生動、巧妙。)
。3)你有這樣的感受,你覺得應該怎樣讀?
。ㄖ灰獙W生講出讀的理由符合詩意即可,讓學生個性化朗讀,或驚訝或贊嘆等,讓學生練習讀互相聽,聽出什么感覺,告訴同學。)
。4)指名讀(以評促讀,引導學生讀出韻味,逐步提升讀的質(zhì)量。)
(5)品味獨特的比喻:末句改為“君山好像一青螺”好像更清楚,這樣改行嗎?
3、補充教材內(nèi)容二,通過對比,欣賞比喻的巧妙
。1)談話引出詩人“雍陶”,投影出雍陶的《題君山》“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
。2)學生自讀,感悟詩意,品味語言的形象生動。
(3)師讀,要求同學閉上眼睛聽,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4)反復引讀這兩個比喻句,讓學生體會兩種不同的比喻生動和所描繪的美。
點點銀光……翠綠的君山,詩人不由贊嘆到——
君山倒映在洞庭湖中的嫵媚姿態(tài),美如仙女,楚楚動人如——
4、配樂朗讀古詩一和補充材料
5、體會詩人寬廣、豁達的胸懷。
。ò税倮锒赐ピ谠娙说难壑惺恰
6、背誦古詩。
五、欣賞名句積累名句(10分鐘)
自古人稱“洞庭天下水”。許許多多有名的詩人,像李白、杜甫、孟浩然都慕名而去,寫下了不少經(jīng)典名篇,傳誦至今,我們一起來欣賞。
1還記得我們學習〈望洞庭〉是用什么方法學習的?
2、出示6個名句,提出要求。
(1)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兩句詩,多讀幾遍,并品味詩句好在哪里。
。2)同桌交流讀后的感受。
3、學生選自己喜歡的詩句讀,并想詩句的意思,品味詩句。
4、集體交流感受。
交流2—3句詩,采用指名講,講后讀,同學補充等形式,好的句子全班齊讀。
5、背誦自己喜歡的詩句。
六、總結
七、作業(yè)
背誦剩下的名句,默寫《望洞庭》。
板書設計:
望洞庭
光、色
和(柔)
形
補充教材內(nèi)容二
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
——雍陶《題君山》
補充教材內(nèi)容三
欣賞名句積累名句
要求:
1、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兩句詩,多讀幾遍,想想詩句的意思,并品味詩句好在哪里。
2、同桌或小組交流讀后的感受。
1、洞庭秋月生湖心,層波萬頃(qǐnɡ)如熔(rónɡ)金。
唐·劉禹錫《洞庭秋月行》生:形容明月倒映湖面的狀態(tài)。熔金:熔化了黃金,比喻金色的月光。
2、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
唐·王維《送邢xínɡ桂州》白:形容黃昏時白茫茫的水面。天地:指水天相連。
jiàn qiónɡ qǐnɡ zhuó
3、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
宋·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鑒:鏡,這里比喻湖面的明凈。瓊田:形容湖面又象美玉般的萬頃良田。著:浮著。
4、淡掃明湖開玉鏡,丹青畫出是君山。
yè
唐·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游洞庭》湖:指洞庭湖,中國最大的淡水湖。以鏡寫湖,形象生動。
5、明湖映天光,徹底見秋色。
línɡ
唐·李白《秋登巴陵望洞庭》徹底:形容湖的清澈。
6、風收云散波忽平,倒轉青天作湖底。
zhā shèn
清·查慎行《中秋夜洞庭湖對月》后一句寫青天明月倒映湖面,卻用“倒轉青天”來形容。
《望洞庭》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耪J識“螺”,掌握“庭、鏡、磨、螺、潭”5個生字。
、
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目標:
、爬^續(xù)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
、评斫庠娋涞囊馑,想象詩歌的意境。
⑶學習通過查閱工具書了解相關資料理解詩句意思。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了解洞庭湖的靜美。體會詩人用心感悟自然,用愛抒寫自然的情懷。
[策略與方法]
反復朗讀,背誦,讀中感悟。
[教學準備]
1、學生準備:
搜集有關春天的古詩,借助工具書理解古詩。
2、教師準備:
寫好古詩的黑板、古詩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師:
前三篇文章我們了解了大自然的美麗,今天我們來看看祖國風景名勝的'美。談談自己到過哪些風景名勝,激發(fā)學生對風景名勝的向往。
二、自學古詩,感悟詩情
1、讀詩。
2、解詩題:
詩題“望洞庭”“洞庭”指的是洞庭湖。
從一個“望”字你了解到了什么?
3、解詩句:
、耪埓蠹易x一讀詩句,對哪些字詞還不明白。
、茖W生質(zhì)疑:
根據(jù)學生發(fā)問和回答,課件出示難解字詞意思,讓學生板書
。ǹ醋⑨、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等)。
、且运娜诵〗M合作的形式討論詩句的意思。
、饶銓W懂了哪一句,向大家匯報一下:
根據(jù)學生發(fā)言進行補充糾正(連字詞意思、看插圖等)。
⑸把整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三、師生對話、品悟詩情
1、如詩句中描寫了哪些景物:
洞庭湖中
“洞庭”“湖光”“秋月”“潭面”“無風”“鏡”“遙望”“山水”“白銀盤”。
3、讀著詩句讓你浮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
4、解答疑問:
“兩相和”“鏡未磨”“翠”“青螺”等詞語的理解部分學生會感到困難,教師
可以結合資料進行說明。
4、讀全詩,體會望洞庭的動之美。
5、品味吟讀,入境背誦:
理解了詩歌意思后,如果你能夠入情入境地想象詩人當時的情景,品味詩歌的意境美和語言美就更好了。
鼓勵學生背誦。
四、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自主認識字詞,同桌互相測試。
2、指導學生找形近字的方法記憶“庭、鏡、磨、螺、潭”生字。
五、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孟浩然也寫了一首描寫洞庭湖的詩,我們來比較背誦欣賞。
《望洞庭》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學習通過看注解,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3、感受洞庭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
1.(出示圖片和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是李白筆下一瀉千里的廬山瀑布!八鉃囦偾绶胶,山色空蒙雨亦奇”是蘇軾眼中無論晴雨,依舊美麗動人的杭州西湖……祖國的山山水水,從古至今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寫下了許許多多的美詩佳句。今天就讓我們隨唐代大詩人劉禹錫去湖南的洞庭湖去看看。(板書“望洞庭”,指導書寫“庭”)
2讀詩要先學會讀題,你從題目了解了一些這首詩的什么信息?(“望”:遠遠地看)
3、簡單介紹作者和洞庭湖
二、讀準全詩
1、自由讀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名讀(師生共評)
3、古詩啊光讀正確了還不夠,還要讀出它特有的節(jié)奏和味道。該怎么讀呢?誰來試試?
4、指名讀,標停頓。
5、有節(jié)奏地齊讀。
6、哇!聽你們的朗讀真是一種享受,可是,徐老師并不滿足于此,我還想走進古詩好好地享受一番,你們想嗎?
三、詩中尋畫
1、同學們,借助下面的注釋和課文中的插圖,你能讀出自己初步的感受嗎?試試看。
2、誰來說說這首詩帶給你的初步感受?(寧靜、美、和諧……)
3、小組合作:都說詩中有畫,你能夠在詩中讀出畫面嗎?請你們再讀一讀,看看我們能在詩中尋到怎樣的畫面。(板書:詩中尋畫)
4、交流:“我從……這句詩中,看到了……的畫面。”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a.“和”:和諧,指水色和月色融為一體。“鏡未磨”:未經(jīng)打磨的銅鏡。
b.后一句是一個比喻句,讓生了解到未磨之鏡,很模糊,而磨過的鏡子很光亮,從而體會洞庭湖湖面朦朧之美。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a.連用兩個比喻,將洞庭湖比喻成白銀盤,將君山比喻成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
b.詩意:遠遠眺望洞庭湖山水蒼翠如墨,好似白銀盤里托著一枚青螺。讓生想一想青翠玲瓏的君山和清澈的湖水渾然一體。
5、秋夜的皎皎明月映照在澄澈的湖面上,澄澈的湖面反襯著嬌嬌明月,水天一色,玉宇無塵,而更加清澈、寧靜、和諧的是人的內(nèi)心。被放逐的`詩人遠離了“紫陌紅塵”,卻親近了高曠清超,明月和清風陶冶著他的襟懷的氣度,艱難困苦淬煉著他的境界與品格。怪不得面對一而再,再而三的被貶之后,內(nèi)心依舊能如這水天一色的洞庭湖一般寧靜和諧。
6、配樂朗讀
四、吟誦古詩(時間允許)
1、孩子們,你們那投入認真的模樣,那字正腔圓的朗讀聲配上這柔美的音樂,真是一派和諧的景象,真讓人陶醉。
2、那你們想聽聽古人是怎么讀這首古詩的嗎?
3、師簡單介紹吟誦的方法(平長仄短,入短韻長,平低仄高,二四六位置上,平聲字要拖長)
4、師帶讀,師生共吟
《望洞庭》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理解“瀲滟、空蒙”等詞在詩句中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三首古詩,默寫《望天門山》。
3、結合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感悟詩歌美的意境,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山水水的感情。
重點難點:結合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感悟詩歌美的意境,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山水水的感情。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寫“斷、楚、至、孤、帆”5個生字。
2、理解詩句意思,體會古詩表達的意境以及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并能正確默寫《望天門山》。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你喜歡旅游嗎?到過哪些地方?去過天門山嗎?
2.介紹天門山:天門天門,顧名思義就是天上的門,可見天門山——很高,很雄偉,很險峻。
讀注釋,看插圖,初識天門山。同時讀注釋,理解“楚江”。
3.唐朝大詩人李白曾游覽過天門山,并寫了《望天門山》。
二、初讀古詩,了解詩意
1.自由誦讀全詩,注意讀準字音,讀句子,讀出節(jié)奏。
2.指名讀,齊讀。
3.輕聲讀,借助注釋,理解詩意。
4.討論交流: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ㄔ姷拇笠猓禾扉T山中間斷裂如門,使大江得以通過。碧水東流到此,回旋著向北流去。兩岸邊的青山,相對著不斷送出來,一葉孤帆從天邊駛來。)
三、品讀古詩,體會詩情
1.學習一、二兩句。
。1)“斷”字想象:在很久以前,身高萬仞的山神手持一柄大斧,用力向天門山一劈,頓時山石崩飛,一座大山被劈出一條裂縫。而洶涌的楚江水由西向東奔騰而至,一下子將裂縫沖大,形成了現(xiàn)在所看到的景象。
巨靈咆哮擘兩山,洪波噴流射東海。(李白《西岳云臺歌》)
。2)由“開”字想象:洶涌的江水原先被天門山阻擋,現(xiàn)在天門一開,就像萬馬奔騰一樣,一起噴涌而出。
小結:這一句看是寫山,實際上是借山勢寫出了浩蕩東流的楚江勇往直前,沖破天門奔騰而去的壯闊氣勢。(指名讀,齊讀第一句。)
(3)由“回”字聯(lián)想:讀到這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水狠狠地、猛烈地撞擊巖石,發(fā)出震耳欲聾的聲音……)
小結:滔滔碧水在李白看來,盡管能夠?qū)⒋笊經(jīng)_開,但是它卻不得不在天門山腳下放慢了腳步,被迫回旋,在山腳下發(fā)出了震天的響聲,形成波濤洶涌的奇觀。這一句是借水勢襯出山的奇險。(指名讀,齊讀第二句)
。4)有感情地朗讀一、二句。
2.學習三、四兩句。
。1)該懷著一種怎樣的心情來讀?自己讀,指名讀。
。2)“出”字賦予了山生命,使它有了動感。兩岸的青山好像正迎面向詩人走來。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你知道嗎?(詩人的船順江而下)
小結:天門山就像大門敞開一樣迎接自己,詩人真想大喊:雄偉險要的天門山呵,我今天終于看見了你。
。3)由“日邊來”想象:詩人感覺自己不是乘著帆船而來,而是駕著云朵從天邊而來,在這無比壯觀的自然景象面前,詩人全然不覺得自己渺小,而是跟它們相提并論了,這就是才華橫溢、氣度超凡的李白。
(4)把李白內(nèi)心的激動讀出來,聲音高昂一些。
3.有感情地朗讀全詩:生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四、積累語言,拓展延伸
1.這么美的詩,能積累下來嗎?可以做做動作背。
2.拓展與《望天門山》風格相似的李白其他詩句。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夜宿山寺》)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
五、書寫生字,默寫課文
1.練習生字“斷、楚、至、孤、帆”。
2.默寫《望天門山》。
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亦、抹、宜”,會寫“飲”和“初”,理解“瀲滟、空蒙”等詞在詩句中的意思。
2、能借助注釋理解詩意,想象古詩的畫面。
3、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古詩。感受祖國河山的美麗。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誰到過西湖,談談你的`感受。
2、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今四川人。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兩次來杭州做官,非常喜歡西湖,寫下了許多有關西湖的每文佳作,《飲湖上初晴后雨》是其中一首,西子湖的稱呼還跟它有關呢。
二、初讀古詩,了解詩意
1、自由誦讀全詩,注意讀準字音,讀句子,讀出節(jié)奏。
2、指名讀,齊讀。
3、輕聲讀,借助注釋,理解詩的意思。
三、品讀古詩,體會詩情
過渡:再讀全詩,詩人蘇軾眼中的西湖美在哪?(前兩句:晴天、雨天的美景)
1、晴天的西湖:
讀第一句,對照下面的注釋,說說美在哪?(瀲艷——波光閃動的樣子)
(1)結合課件理解“瀲滟”:同學們,這就是水光瀲滟啊,你能用其他的詞表現(xiàn)水光瀲滟嗎?(波光閃閃、銀光閃閃、亮亮晶晶、波光粼粼、銀光閃爍,你覺得就好像——像星星一閃一閃的)
。2)晴天的西湖還有很多美景,讓我們劃著小船來到湖面,你還會看見哪些美景呢?(小魚在水里嬉戲、湖水很清澈、藍天綠水、青山秀水……)這就是晴天的西湖啊,所以作者說——讀第一句。
。3)這么多美景詩人用哪個字加以概括了?(好)
。4)一個“好”字就道出了西湖的美景,真是一字千金!
2、雨天的西湖?忽而天空漂過了一片雨,現(xiàn)在就讓我們走進雨中西湖。
。1)讀第二句,這個給西湖帶來另一番景象的精靈多么重要,該怎樣讀?
(2)用心感受,此時下起了蒙蒙細雨,此時此刻西湖——山色空蒙雨亦奇。
雨輕輕的細細的軟軟的,再讀——山色空蒙雨亦奇。
這時雨下大了一點——山色空蒙雨亦奇。
雨下得越來越大——山色空蒙雨亦奇。
。3)說說這雨讓西湖產(chǎn)生了怎樣的美景呢?(“空蒙”——云霧迷茫的樣子)
(4)(出示描繪雨中西湖朦朧的美的圖片)是呀,因為有雨,讓西湖的柳樹更加柔美,她在細雨中跳著優(yōu)美的舞,蒙蒙細雨好像一層面紗遮住了他那害羞的臉。
(5)這雨只讓西湖的山色空髀穡磕闋囈絲矗夠崛夢骱哪切┚拔鋦?(花皋烙z莞蹋糜穩(wěn)爍模蛭甑閎髀湓謁巧砩蝦蓯娣br>(6)所以詩人說雨中的西湖是——奇妙的,雨中的西湖是空蒙神秘的——讀“山色空蒙雨亦奇”,她又是水靈靈,生動、鮮活的——讀“山色空蒙雨亦奇”。
3、贊美西湖
(1)詩人就這樣在雨中暢游著幻想著。不知不覺雨過天晴,作者眼前隨之一亮,他又看到了什么景象?
(2)西湖是那樣美不勝收,作者自然而然想起了春秋時代的一位美女——西子。西湖,西子。西子,西湖。一個是人,一個是景。蘇軾怎么會把人和景放在一起比較呢?(美:西施淡妝濃妝都美,西湖晴天雨天都美;西施的家鄉(xiāng)離西湖不遠;都有個“西”字。)因此,西湖從此就叫西子湖。
(3)蘇軾醉了嗎?(他被西湖的美景陶醉了。)讓我們和蘇軾一樣帶著一絲醉意,讀最后兩句。
4.現(xiàn)在,讓我們回過頭再來看看詩題,這是蘇軾在什么景象過后吟出的詩句?在哪里?干什么?
5.聽著一首小曲,看著一池美景,讓我們再次吟誦這首千古絕句。ǔ鍪菊n件及配樂)
四、書寫生字,背誦課文
1、練習生字“飲、初”。
2、背誦《飲湖上初晴后雨》。
板書設計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庭、未、磨、盤”,會寫“鏡、未、磨、遙、銀、盤”6個生字。
2、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意境。
3、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古詩。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導入新課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是李白眼中的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是蘇軾筆下的水。祖國的山山水水,從古到今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寫下了許多美詩佳句。今天我們隨唐代詩人劉禹錫去感受一處山水。板書課題。指導識字?“庭”。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師配樂范讀古詩。提出傾聽的要求。
2、自學古詩,小組交流。
要求:
。1)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
。2)借助注釋、字典理解古詩的大意。
。3)小組合作學習:交流難理解的字、句。
3、指名讀詩。(通過評價導向,從讀準字音、字正腔圓到讀出節(jié)奏)
4、指名講講古詩的大意。
三、品讀古詩,感悟詩境
1、輕聲讀古詩,邊讀邊想象詩中的畫面。
2、品讀前兩行詩。抓住“和”來引導學生想象水天一色的畫面美。
。1)你從前兩行詩中讀懂了什么?“和”是什么意思?(和諧,融為一體。)
。2)說說你想象的畫面。(如感受銀色的光輝撒在湖面,朦朧的月光)
(3)根據(jù)學生生回答相機引導學生讀好詩句。(輕輕地讀、讀出柔和之美)
引讀:秋月的清輝靜靜地酒在湖面。湖面好象披上了一層薄薄的輕紗——是多么的寧靜。一起來讀……
洞庭湖在淡淡的月光籠罩下,點點銀光,此時那就像一位仙女降落人間——是那么的溫柔。一起來讀……
。4)小結:一個“和”字讓人有多少遐想啊!昂汀弊志褪沁@首詩的“眼睛”叫詩眼。
3、品讀后兩行詩。從形、色兩方面引導學生想象洞庭山水工藝品般的畫面美。
(1)這洞庭湖是怎樣的山?怎樣的水?
。2)你能說說,到底從哪里感覺到詩眼“和”你想象的畫面是怎樣的?(引導感悟比喻用得形象、生動、巧妙。)
。3)你有這樣的感受,你覺得應該怎樣讀?
。4)指名讀。(以評促讀,引導學生讀出韻味,逐步提升讀的質(zhì)量。)
。5)品味獨特的比喻:末句改為“君山好像一青螺”好像更清楚。這樣改行嗎?
四、書寫生字,背誦課文
1、生字“鏡、未、磨、遙、銀、盤”。
2、配樂朗讀古詩,背通古詩。
《望洞庭》教學設計8
【教材分析】
《望洞庭》是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第七冊第一單元的課文。劉禹錫的《望洞庭》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盡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輕輕著筆,通過豐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獨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現(xiàn)于紙上,表現(xiàn)出驚人的藝術功力。
詩題《望洞庭》之“望”,說明作者離洞庭湖的距離遠,視野開闊,同時也表現(xiàn)出詩人此時的胸襟開闊。《岳陽樓記》中“望洞庭八百里”描寫的是洞庭湖粗獷的一面,本詩中的洞庭秋月靜謐、和諧,這是洞庭湖溫柔細膩的一面。
全詩圍繞“和”字來寫,“和”為詩眼。詩人先描寫的是水月之和,首先寫到“湖光”、“秋月”之間的和諧。湖面是什么樣子的?詩中沒有寫,但聯(lián)系上下詩句,我們很容易看到此時詩人眼前的洞庭湖風平浪靜,水波不興,月亮倒映在湖面,湖面泛起了蒙蒙的水汽,好似籠罩在湖面的薄霧,在月光映襯下,朦朦朧朧的。
【學情分析】
根據(jù)四年級學生的知識結構及課程標準對古詩教學的要求,應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多誦讀優(yōu)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nèi)容。中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具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課堂上要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歸還給學生,通過教師有效地促進和支持性教學行為,幫助學生突破教學重難點,組織學生在輕松、自由的課堂環(huán)境中快樂的學習。我想,只要課上,老師能充分利用多媒體和適當?shù)囊龑、結合文本、聯(lián)系生活,本堂課應該會是一堂精彩的課。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學會本課2個生字,正確認讀1個多音字“磨”。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能力目標
能憑借課文插圖或通過理解古詩大意;課外吟誦劉禹錫的其它古詩。
3、情感目標
感悟古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激發(fā)學生對洞庭湖的喜愛和贊美之情,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重點】
想像這首詩描繪的優(yōu)美景象,感受詩人筆下的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潔和精美絕倫。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理解詞語“兩相和”、“白銀盤”和“青螺”,感悟詩境,體會詩人對洞庭湖的喜愛與贊美之情。
【教法、學法】
教法:運用各種手段,通過激勵、點撥、引導,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學法:課標提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我們可以運用“自讀—質(zhì)疑—交流—— 小組合作探究——多種展示”這樣一種學習過程來實現(xiàn)對文本的學習。
【教學媒體】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景激情,自主設疑(5—8分鐘)
1、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秀麗,風景如畫。今天,想帶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領略一下洞庭的美景。誰來介紹洞庭湖?(課件出示洞庭的美景)
2、結合學生收集的資料來介紹洞庭湖。
3、多媒體出示洞庭湖的畫面,引出課題。
【設計意圖: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先生說過:“兒童是有主動性的人,所教的`東西要能引起兒童的興趣,符合他們的需要,都能有效地促進他們發(fā)展! 詩中有詩,詩外有詩,以詩帶詩,以詩比詩,把相關的詩詞優(yōu)化組合,既加深對原有教材的理解感悟,又豐富拓展學習內(nèi)容,讓學生悟出了學習古詩要運用對比的方法。美麗的傳說自然勾起學生的幻想,演繹精彩的朗讀。這是教學內(nèi)容的延伸,亦是學生情感升華的階梯!
二、研讀感悟,自主探究(5—7分鐘)
師:洞庭湖的景色非常迷人,從古至今有無數(shù)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寫下了許多描寫洞庭的美詩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詩人劉禹錫來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這樣一幅美景,不禁詩興大發(fā),寫下了一首千古傳頌的佳作。聽,他正在吟誦呢。ㄕn件出示作者簡介)
1、自讀全詩,明確要求。
讀準字音,讀不準的生字看生字表,讀通詩句。
2、檢查自學效果,聽配樂朗讀畫節(jié)奏,正音:洞 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讀,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詞?誰來說一說。
【設計意圖:為學生搭建自我展示平臺,讓學生體驗自主參與的樂趣,并為學習古詩掃清障礙。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學生的興趣是有差異的。傳統(tǒng)的單一的作業(yè)難以迎合所有學生的口胃,給學生一個選擇的機會,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學生多元智能發(fā)展。尊重學生學習的需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實現(xiàn)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提高教學效率的前提。在教學中,我充分組織學生展開與文本對話過程,憑借具體的語言文字、詞句訓練提升情感體驗!
三、多元導悟,合探解疑(10—15分鐘)
(一)教學“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毕啵合嗷ァ 和:和諧、協(xié)調(diào)。 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時間是秋天的晚上。
這句詩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兩者融合在一起,顯得非常和諧。潭面:是指洞庭湖面。 未:沒有。 磨:磨拭, 鏡未磨:指沒有磨拭過的銅鏡。
理解這句詩意:湖上一點風也沒有,湖面朦朦朧朧,就像一面沒有磨拭過的銅鏡。詩中把什么比作什么?誰能美美地把這兩句詩讀好?(給生配樂)
湖 光 / 秋 月 / 兩 相 和 ,潭 面 / 無 風 / 鏡 未 磨 。
。ǘ┙虒W“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遙望:遠望。 點題,可以看出詩人離洞庭湖有一段距離,所以詩的題目是《望洞庭》。
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這句詩的意思是遠遠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顏色,就像“白銀盤里一青螺”。
出示實物:白銀盤和一個青螺:你看到了什么?與畫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嗎?詩人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變成了一個精美絕倫的工藝品。這句詩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把(君山)比作(青螺)。
請生讀好這兩句詩。遙 望 / 洞 庭 / 山 水 色 ,白 銀 / 盤 里 / 一 青 螺 。
閉上眼睛,聽配樂朗誦,你能想象出這樣的景色嗎?用上一兩個形容詞來說一說。學生發(fā)揮想象,自由描述。
(三)總結
同學們,洞庭湖是我國的名勝,觀光旅游的人很多,你們將來有機會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陽市邊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陽樓,好好地領略一下祖國的錦繡風光。
【設計意圖:尊重學生學習的需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實現(xiàn)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提高教學效率的前提。在探究前,組織學生觀看洞庭湖美景,充分調(diào)動學生探究學習積極性,為學生探究解疑做鋪墊。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給學生打下堅實的語文基礎。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分四步走:自讀理解、品讀想象、美讀悟情、升華情感。一方面引導學生抓住典型詞語、句子,指導熟讀感悟,讓學生在讀讀、劃劃、議議、說說、想想中理解課文,學生在多種感官的參與下獲得情感共鳴,通過對重點詞句的賞析解讀,進一步展示并體會語言文字背后所包含的豐富內(nèi)涵。】
四、鞏固深化,學用延展(8—10分鐘)
1、用鋼筆完成課后描紅。
2、背誦古詩《望洞庭》
3、想象《望洞庭》所描繪的景色,用幾句話寫下來。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結合課文、聯(lián)系生活實際培養(yǎng)學生學習思維能力并進一步理解古詩,拓展知識!
【板書設計】
望洞庭 (唐)劉禹錫
看到 聯(lián)想到
湖面 鏡未磨 銀盤
君山 青螺
喜愛 贊美
《望洞庭》教學設計9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秀麗,風景如畫。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溝,感受頗深,并寫了非常優(yōu)美的文章。今天,想帶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領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誰知道洞庭湖的?
2、結合學生收集的資料來介紹洞庭湖的。
生: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陽市附近,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
生:八百里洞庭,煙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諸多名勝。
生:著名詩人范仲淹來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經(jīng)典之作。
師:介紹得真不錯,咱們一起去看看。
3、多媒體出示洞庭湖的畫面。
師: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生:夜晚的洞庭湖,天空、明月、湖水……
師:你能用上一些詞來形容看到的景物嗎?
生:月明星稀、風清月朗、風月無邊、皓月當空……
4、師送一組詞,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銀光閃閃、水平如鏡、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朧朧、寧靜和諧。
5、引出課題
師: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從古至今有無數(shù)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寫下了許多描寫洞庭的美詩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詩人劉禹錫來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這樣一幅美景,不禁詩興大發(fā),寫下了一首千古傳頌的佳作。聽,他正在吟誦呢!
多媒體出示詩和配樂朗誦。
二、精讀會意
1、自讀全詩,明要求。
讀準字音,讀不準的生字看生字表,讀通詩句。
2、檢查自學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讀,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詞,來說一說。
。ㄒ唬┙虒W“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生:我理解了“湖光秋月兩相和”。(多媒體出示)
相:相互。和:和諧、協(xié)調(diào)。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時間是秋天的晚上。
師:你理解得真不錯。
生:我理解“兩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顯得非常和諧。
生:這句詩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兩者融合在一起,顯得非常和諧。
生:我理解了“潭面無風鏡未磨”(多媒體出示)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沒有。磨:磨拭。
鏡未磨:指沒有磨拭過的銅鏡。
師:沒有磨拭過的銅鏡給人怎樣的感覺?
生:朦朦朧朧、模模糊糊。
生:我理解這句詩意:湖上一點風也沒有,湖面朦朦朧朧,就像一面沒有磨拭過的銅鏡。
師:詩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潭面)比作(沒有磨拭過的銅鏡)。
師:誰能美美地把這兩句詩讀好?(給生配樂)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ǘ┙虒W“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生:遙望:遠望。
師:點題,可以看出詩人離洞庭湖有一段距離,所以詩的題目是《望洞庭》。
生: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這句詩的意思是遠遠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顏色,就像“白銀盤里一青螺”。
師(出示實物:白銀盤和一個青螺):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白銀盤里放著個小巧玲瓏的青螺,十分惹人喜愛。
師:請你與畫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嗎?
生:真美,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變成了一個精美絕倫的工藝品。
師:這句詩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生: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把(君山)比作(青螺)。
請生讀好這兩句詩。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師:這首詩意境很美,誰能美美地把它吟誦并背誦。
師:閉上眼睛,聽配樂朗誦,你能想象出這樣的景色嗎?用上一兩個形容詞來說一說。
生:秋天的一個夜晚,我和劉禹錫登山岳陽樓,遙望洞庭湖,銀色的月光灑在水平如鏡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朦朧中那君山就象是白銀盤里的一個青螺,十分惹人喜愛。在這個寧靜和諧的夜晚,我和劉禹錫依依話別。
生: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邊,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個湖面像籠罩著一層薄紗。朦朧中,那君山就像一個放在白銀盤里的青螺,我被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
生:……
三、總結:同學們,洞庭湖是我國的名勝,觀光旅游的人很多,你們將來有機會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陽市邊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陽樓,好好地領略一下祖國的錦繡風光。
四、作業(yè):
1、用鋼筆描紅。
2、想象《望洞庭》所描繪的景色,用幾句話寫下來。
《望洞庭》教學設計10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所學詞語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首詩。
3、了解這首詩內(nèi)容,并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投影、錄音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導入揭題
1、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秀麗,風景如畫。今天,老師想帶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領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誰知道洞庭湖的?
3、出示洞庭湖畫面
師: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師:你能用上一些詞來形容看到的景物嗎?
4、引出課題
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從古至今有無數(shù)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寫下了許多描寫洞庭的美詩佳句。唐朝大詩人劉禹錫來到了洞庭湖,看到了這樣一幅美景,寫下了一首千古傳頌的佳作。(板書課題)
二、精讀會意
2、檢查自學效果,正音: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讀,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詞,來說一說。
。1)教學“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師:詩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師:誰能美美地把這兩句詩讀好?
湖光/ 秋月/ 兩相和,潭面/ 無風/ 鏡未磨。
。2)教學“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師:這句詩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請生讀好這兩句詩。
遙望/ 洞庭/ 山水色,白銀/ 盤里/ 一青螺。
三、總結談話:
同學們,洞庭湖是我國的名勝,觀光旅游的人很多,你們將來有機會一定要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陽樓,好好地領略一下祖國的.錦繡風光。
2、學生結合收集的資料來介紹洞庭湖的。
。ㄒ雇淼亩赐ズ炜、明月、湖水……)
。ㄔ旅餍窍、風清月朗、風月無邊、皓月當空、波光粼粼、銀光閃閃、水平如鏡、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朧朧、寧靜和諧……)
1、自讀全詩,明確要求。
讀準字音,讀不準的生字看生字表,讀通詩句。
a、詞語意思。
相:相互。和:和諧、協(xié)調(diào)。湖光:湖水的光。秋月:可以看出時間是秋天的晚上。潭 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沒有。磨:磨拭。
b、詩句大意。
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兩者融合在一起,顯得非常和諧。湖上一點風也沒有,湖面朦朦朧朧,就像一面沒有磨拭過的銅鏡。
a、這句詩的意思是遠遠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顏色,就像白銀盤里放著一只青螺。
b、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把(君山)比作(青螺)。
(3)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描繪的景象,再寫下來。
四、作業(yè):
1、用鋼筆描紅。
2、想象《望洞庭》所描繪的景色,用幾句話寫下來。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陽市附近,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八百里洞庭,煙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諸多名勝。著名詩人范仲淹來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經(jīng)典之作。
望洞庭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第一單元第三課第二課時
古詩兩首——《峨眉山月歌》 教學時間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所學詞語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首詩。
3、了解這首詩內(nèi)容,并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理解詩意,想象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
投影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引入談話
同學們,古詩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瑰寶,有的同學會背許多首古詩,誰愿意把你記住的古詩給同學們背背?你知道是誰寫的嗎?
二、學習《峨眉山月歌》
。ㄒ唬┙榻B作者
我們熟悉的《早發(fā)白帝城》、《贈汪倫》是誰寫的?李白是個怎樣的詩人?誰愿意介紹一下?
過渡語:今天,我們再欣賞李白的另一首詩歌《峨眉山月歌》。
。ǘ⿲W習《峨眉山月歌》
1、 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5、簡介“峨眉山”。
教師隨機指導。
重點:
半輪——(看插圖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影——指月影。
流——流動,課文中有月影隨江水流動之意。夜發(fā)——連夜出發(fā)。
向——駛向。思——思念。君——作者的友人。下——由上游往下游行走。
8、指名連起來說說詩句的意思。
9、引導想象詩的意境。
。1) 出示插圖,看懂圖意。
(2) 想象詩人坐在小船上抬頭看到了什么,低頭看到了什么?這時他會怎么想,心情怎樣,表情又會是什么樣的?
(3) 看圖有感情地朗讀。
指名學生背古詩,說作者
指名介紹李白
2、自己小聲讀讀詩歌,找出本課生字,記記。
3、反饋:
“眉”的半包圍不能寫成“尸”。提醒讀準生字“君”、“羌”。
4、再讀詩歌,讀出詩的韻律、節(jié)奏。
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洲。
6、學生根據(jù)注釋自學,試著理解詩句的意思。
7、交流自學情況。學生談對詩句的理解,詩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別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隨我順流而下。連夜從清溪出發(fā),向三峽方向駛去,想念友人卻見不著,只好懷著依依惜別的心情向渝洲駛去了。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望洞庭》教學設計11
一、礎性診斷與矯治
1、復習背誦《獨坐敬亭山》。
。、介紹作者:劉禹錫。
。场⒖偨Y上節(jié)課的學習方法:
、抛詾^全詩,初步體會全詩意境。
⑵圖文對照,理解詞義。
、欠磸驼b讀,理解詩意。
、阮I會作者思想感情。
⑸熟讀成誦。
二、自主性診斷與矯治
。、生根據(jù)學習方法自學古詩。
2、學后小組交流體會。
3、群眾交流:
⑴抓住“湖光”、“秋月”、“鏡未磨”想象夜晚洞庭湖優(yōu)美的意境。
、谱プ 鞍足y盤”、“青螺”體會作者想象的豐富和描述的形象。
、抢首x,進一步體會詩歌意境及作者思想感情。
三、發(fā)展性練習
1、師范讀,指導學生注意詩歌的節(jié)奏和高低起伏。
。病⑸捎枚喾N形式誦讀直至熟讀成誦。
。、練習說話:
結合插圖,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語言說說《望洞庭》這首詩描繪的景色。
。、寫字指導,強調(diào)“螺”的結構。
四、拓展延伸
。薄⑷罕姳痴b兩首古詩。
2、課后搜集描述山水景色的古詩進行閱讀,開展古詩閱讀交流會。
《望洞庭》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習本課的生字,認識一個多音字。
3、能理解詩句中重點詞和詩句的意思。并能寫出《望洞庭》一詩的景色。
4、理解這兩首古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重難點】
理解這首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
【課時布置】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1、背誦古詩。同學們已經(jīng)讀過不少古詩,現(xiàn)在老師想請大家來背一背自身最喜歡的古詩。
(教師相機評價)
2、剛才大家背了很多古詩。它們只是中國浩瀚詩海中的一滴水,其中很多古詩都是詩人漫游登臨寫下的見聞感受,如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李白的《望廬山瀑布》等等都是這樣的情況下寫成的。一千年前的一個秋天,有位詩人經(jīng)過洞庭湖,洞庭的美景令他詩興大發(fā),寫下了一首千古傳誦的`詩歌佳作。這就是我們今天要一起來學習的《望洞庭》,這位詩人就是唐代的的詩人劉禹錫。
3、簡單介紹作者:
劉禹錫,唐代的文學家,詩人。代表作《竹枝詞》、《陋室銘》。
二、初讀感知
1、學生自讀全詩。要求是: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教師提問:
你掌握了那些字詞的正確讀音?你會怎樣提醒他人注意這些讀音?
2、學習一下生字詞:
正音:和hè hé huó huò潭、君是前鼻音。
磨是多音字,螺是邊音。
3、再讀一讀,結合課文中的插圖,理解一下詩句:
看看你讀懂了哪些詩句?可以協(xié)助他人。還有哪些詩句是你不懂得,需要他人協(xié)助的。
4、說一說,你覺得詩中哪些句子寫的很美。你讀了有怎樣的感受和體驗:
、藕馇锷珒上嗪停睹鏌o風鏡未磨:
注意:
、俸偷囊馑际侵负椭C。
、诤笠痪涫且粋比喻句,讓學生了解到未磨之鏡,很模糊。而磨過的鏡子很光亮,從而體會到洞庭湖的湖面朦朧的意境美。
、瓢足y盤里一青螺:
讓學生想象一下常見的大白盤子里放一個青螺。結合一下文中的“白銀盤”是指的什么?“青螺”有指的什么?之后讓大家想一想,青翠玲瓏的君山,和清澈的湖水渾然一體。那是一種怎樣的感覺?怎樣的美麗?
三、通過我們剛剛的學習,了解到詩中的意境很清新,很恬靜
我們來好好讀一讀,看看怎樣能把它讀好。(注意重音、停頓)中間可以指導學生,正因為作者對于洞庭山水的熱愛,所以筆下的洞庭是那么美麗。
四、通過學習,相信同學對于洞庭山水一定好奇,出示洞庭山水的圖片資料。讓學生感受一下實際中的洞庭山水
五、這樣的美景,吸引著許多文人墨客,寫下了許多描寫洞庭的詩文名篇。
1、出示:
杜甫《登岳陽樓》和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2、讓大家讀一讀,背一背。
【安排作業(yè)】
一、解釋加橫線的詞,并寫出詩句的意思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1、詩句的意思是: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2、此句中詩人把XXXXXXXXXXXXXXXXXXXXX比作XXXXXXXXXXXXXXXXXXXX。
二、認真背誦詩歌,仔細觀察插圖,展開豐富的想象,把〈望洞庭〉這首詩描繪的景色寫下來
《望洞庭》教學設計13
一、教學目標
1.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尋找詩歌主要意象。
2.通過小組討論、多媒體教學等方式,描繪夜間洞庭湖景色特點,體會詩歌意境。
3.感受劉禹錫對自然美景的喜愛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描繪夜間洞庭湖景色特點,體會詩歌意境。
教學難點:感受劉禹錫對自然美景的喜愛之情。
三、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法(聽音頻);朗誦法(集體朗誦、指定學生朗誦);討論法;導讀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運用多媒體展示五張圖片,為學生介紹中國五大淡水湖,重點介紹洞庭湖,進而引入文本。(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
1.引導學生談一談自己的課前預習,介紹作者劉禹錫。
明確:劉禹錫(772-842),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人,自稱“家本滎上,籍占洛陽”,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為中山靖王劉勝。有“詩豪”之稱。劉禹錫詩文俱佳,涉獵題材廣泛,與柳宗元并稱“劉柳”,與韋應物、白居易合稱“三杰”,并與白居易合稱“劉白”,有《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等名篇。
2.根據(jù)課前預習,出聲誦讀課文(注意:朗讀的快慢、停頓、語調(diào)、輕重音等),播放音頻。
3.學生自讀課文,提問:通過題目中的“望”字,尋找一下作者看到了什么?
明確:作者身處秋季夜晚的洞庭湖之中,看見了遠處的君山、看見了波平如鏡的湖面,天上明亮的秋月。(板書:潭面、君山)
(三)深入研讀
1.仔細閱讀第一句,思考那個字用得好?
明確:詩句的第一句“和”字用的好,將月光與湖面緊密的結合起來,即皎潔的月光與澄澈空明的湖水交相輝映,形成一幅唯美的畫卷。
2.小組討論,詩歌中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明確:詩歌的第二句和第四句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第二句將潭面比作未經(jīng)打磨的鏡子,“鏡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貼切地表現(xiàn)了千里洞庭風平浪靜的景象,在月光下別具一種朦朧美!疤睹鏌o風鏡未磨”以生動形象的比喻補足了“湖光秋月兩相和”的詩意。因為只有“潭面無風”,波瀾不驚,湖光和秋月才能兩相協(xié)調(diào)。
第四句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君山比作一顆小小的青螺,將湖面比作是一個大大的銀盤,想象豐富,比喻恰當,色調(diào)淡雅,銀盤與青螺互相映襯,相得益彰。(板書:青螺、銀盤、比喻)
3.朗讀詩歌,你看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明確: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徹空明的,與素月的'清光交相輝映。湖上無風,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經(jīng)磨拭的銅鏡。遠遠眺望洞庭湖山水,蒼翠如墨,恰似白銀盤里托著青青的田螺。
4.整首詩歌表達了作者情感?
明確:整首詩歌借描寫秋月下的洞庭湖,細致地刻畫了洞庭湖的山、水、月,表達了作者對自然風光的喜愛之情。(板書:喜愛)
(四)拓展延伸
運用多媒體呈現(xiàn)其他山水詩,進一步感受,作者對自然風光的喜愛之情。
(五)小結作業(yè)
小結:師生共同總結,本首詩歌借描寫秋月下的洞庭湖,細致地刻畫洞庭湖的山、水、月,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表達了作者對自然風光的喜愛之情。
作業(yè):以“我心中的洞庭湖”為題準備演講稿,下節(jié)課一起分享。
五、板書設計
《望洞庭》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認識本課的5個生字,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讀懂古詩,說出每首詩的大意。
能有感情的朗讀并背誦三首詩。
體會作者熱愛大好河山、贊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朗讀、背誦古詩。
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流程:
指導學習《望洞庭》
解題,了解詩人:
⑴板書課題:望洞庭。你從題目知道了些關于這首詩的什么信息?(寫的是洞庭,從“望”角度來寫的,是遠看)
⑵介紹詩人:
劉禹錫,洛陽人,它的詩通俗清新,富有民歌特色,為唐詩中別開生面之作。2、初讀:
自由讀詩,想想從詩中體會到了什么。
指名讀,正音:潭、磨、螺。
齊讀。
3、精讀感情(抓住字眼、想象意境):
、 “湖光秋月兩相和”:
感受“和”──和諧、協(xié)調(diào)。
你讀出時間了嗎?(秋天的夜晚:“秋月”)你讀出當時作者眼前見到的景物了嗎?(洞庭湖水清澈透明,與天上明月清光交相輝映,顯得十分寧靜、和諧)結合看插圖。
“兩相和”這“兩”誰與誰?(湖光與秋月)湖光秋月如此“和諧”,水月澄潔,一片寧靜的氛圍,一派和諧之美!
⑵ “潭面無風鏡未磨”:
感受“鏡未磨”──風平浪靜。(未:沒有)
這里藏著一個精確的比喻,你讀出來了嗎?(把“潭面”比作“銅鏡”)
這銅鏡還沒有打磨呢,有些模糊,有些迷蒙。為什么?(一是月光下不真切;二是浩闊湖面,漣漪輕起,波光粼粼
、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感受“遙望”“銀盤青螺”──自然之美精美絕倫。
閉上眼睛,邊讀邊想象,感受洞庭山水美景。
指名讀,想象:白銀作的盤子里放上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色田螺,看著它,你有什么感覺?詩中的“白銀盤”指什么?“一青螺”呢?再看插圖。說說感受。
月夜遙望,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似一顆青螺綴放在白銀盤中,大自然如同精妙絕倫的工藝珍品,讓人愛不忍釋,好一派秀美柔和之景。
朗讀、背誦。(指名有感情讀背,因已有基礎,重點放在投入情感上)。
拓展延伸
課后找一些自己喜歡的山水詩背一背,并抄寫在積累本上。
《望洞庭》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理解詩意,體會詩人在詩中表達的感情。
。病⑦\用古詩的學習策略指導學生自得自悟,培養(yǎng)自學能力。
。、能有感情地朗讀古詩,練習背誦。
【教學過程】
一、復習《獨坐敬庭寺》
。、背誦。
。、這首詩描寫了秋夜月光下的美景,有山、有水,充滿了詩情畫意,表達了詩人秋夜思戀友人、故鄉(xiāng)的深情。
二、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第二首古詩──《望洞庭》
1、詩歌的作者是唐朝的'劉禹錫。
。、理解:
望:遙看
洞庭:洞庭湖
3、交流有關洞庭湖的資料。
。础熜〗Y:
八百里洞庭,湖中有山,湖外有湖,煙波浩淼,碧波萬傾,水天相接,氣象萬千,號稱天下第一水,有神仙洞湖的美譽。自古以來,它以湖光山色引人,使得許多文人墨客為之傾倒,留下了無數(shù)名篇佳句。
。怠⒔裉煳覀円獙W的《望洞庭》就是唐代詩人劉禹錫途經(jīng)洞庭湖時留下的詩句。
(板書:由題入手,了解背景)
三、輕讀詩文,讀準字音,讀通讀順
(板書:借助拼音,讀通讀順)
四、理解字義
。、和:和諧
。、山水色:這里泛指君山一片碧綠。
。、看圖理解(青螺、銀盤)。
。ɡ斫鈺r要求學生加以想象)
五、連起來說說詩句的意思
。、學生說。
(板書:理解字意,串講詩意(想象))
。病熜〗Y:
是!詩人筆下的月夜洞庭山水成了一件精美絕倫的工藝品。你們體會到詩人當時的什么情感?
。场①澝乐。
。、練讀,感情讀。
。ò鍟后w會詩情,感情頌讀)
六、背誦
。、短短28個字,運用了三個比喻句,將一幅山水畫展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讓我們領略到了詩歌的魅力。
。病⒆屛覀冊囍阉痴b出來。
。ò鍟罕痴b、默寫)
七、小結古詩學法
。薄⒂深}入手,了解背景。
。、借助拼音,讀通讀順。
。、理解字意,串講詩意(想象)。
。础Ⅲw會詩情,感情誦讀。
。怠⒈痴b、默寫。
八、我們用這種方法學習了兩首古詩
。薄R讀。
。病⒄f說這兩首詩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ㄇ镌、有山有水、景美)
。、有什么不同之處:
小結:
同是寫秋天月夜美景,但李白是借景抒情,而劉禹錫是贊美之情。感情不一樣,意境也不一樣。
凄涼、凄美、依依不舍
月色柔和,景色柔美、
。、這就是詩,因此需要我們?nèi)パ凶x、去體會。
九、作業(yè)
默寫兩首詩
十、家庭作業(yè)
回家寫出第二首詩的意思
【《望洞庭》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望洞庭》 教學設計03-22
望洞庭教學設計04-01
《望洞庭》教學設計02-26
(精選)望洞庭教學設計11-23
望洞庭教學設計07-03
《望洞庭》教學設計07-01
《望洞庭》教學設計02-05
望洞庭教學設計03-06
《望洞庭》教學設計優(yōu)秀03-16
(優(yōu)選)《望洞庭》教學設計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