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評鄭朝暉的《百代法書》一課
一、看效果
鄭老師做得怎樣:——看學生學得怎樣
從認知角度而言:學生關(guān)于法書有一個不太清晰的印象,干脆說就是一個十分模糊的印象;關(guān)于中國文化只是得出一個結(jié)論式的簡單判斷:天人合一;關(guān)于本文的章法寫法、譴詞造句,更是一無所知,因為根本就沒有探討。
從情感角度而言:多數(shù)孩子對法書的確產(chǎn)生了喜愛,甚而產(chǎn)生了一種膜拜的心理,從孩子們的眼神可以看出,從孩子們的表情可以看出來,從孩子們的話語重可以看出來,這是被法書本身所征服,一張張書法呈現(xiàn)出來,有一種視覺沖擊。也是被鄭朝暉老師的娓娓道來的賞析所征服。
二、看目標
鄭老師要干什么:他說“增進對于中國書法的審美體驗。了解中國書法審美批評的思維方式從而了解中國文化終與之相關(guān)的核心內(nèi)容”。
我的理解是:照著教材要求,讓學生了解一點書法,進而管窺一下中國文化的一個特性。
他還有更大的企圖,他希望通過這堂課讓孩子們喜歡上中國的書法,讓他們欣賞之,進而膜拜之。
為什么有如此目標取向?
來自教材:單元導語中“領略漢字書法的神采”提示了單元目標。
來自課文:課文內(nèi)容的重要性超越了課文形式的重要性,或者這樣說書法(課文內(nèi)容)的意義超過了這篇文章言語形式的意義。
來自教師:鄭老師由衷的熱愛書法。
[因為書法:是中國靈魂的特有園地,是中國獨有的審美樣式,是華夏獨特的文化載體。]
是非判斷:
符合課標:高中語文課程目標中有這樣一段話:“在閱讀中……感受藝術(shù)和科學中的美,提升審美境界。通過閱讀和鑒賞,深化熱愛祖國語文的感情,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這樣教學是否去語文化?一篇文章這樣教可以,所有文章(或大多數(shù)文章)這樣教就去語文化了。我同意王尚文老師也在十年前提出了“其他學科重在‘說什么’,語文學科則重在教材‘怎么說’!爸卦凇币馕吨侵攸c但又不是全部,并不是“僅在”。
這樣教,有去語文化的嫌疑,因為人們的思維習慣是以點帶面,借一般窺全豹,當然就是以偏蓋全的。
價值判斷:
就這篇文章而言,如果把目標定在“怎么說”的言語形式上,當然可以,但我以為不如鄭老師的定位來得有價值。
三、看過程
鄭老師怎么做的:給幾張圖片看書法,切一個小口看文化。
第一部分:給幾張圖片看書法,形象刺激,直觀體驗!霸鲞M對于中國書法的審美體驗”。
第二部分:切一個小口看文化,以點帶面,借一般窺全豹。
一篇文章從文字的角度講,教學只涉及到評論王羲之的《上虞貼》的那幾句話。——“了解中國書法審美批評的思維方式,從而了解中國文化中與之相關(guān)的核心內(nèi)容”。
效果:學生知道了一點。但后者(“天人合一”)顯得有些勉強、匆忙,這樣的邏輯結(jié)論下得草率。——因為這樣的邏輯推論常常是不牢靠的,以點帶面,借一般窺全豹常常就是以偏概全。
教師講解為主:
為什么:
教師說什么——賞析解說課文中涉及到的書法作品,
教師為什么說(不說行嗎?)——學生陌生的,學生缺乏相關(guān)的知識積淀和書法修養(yǎng),學生無法與教師對話。
教師說得怎樣——說得正確到位,說得很多,但話語簡潔而不累贅,說得流暢動聽。
嫌疑:忽略學生主體作用!餍信袛啵簩W生多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多說,以教師為主體(潛臺詞——沒有以學生為主體)——機械判斷
正確判斷:師生都是課程主體,將課堂還給老師和學生。
雖然如此,仍有嫌疑,因為即使是一堂課,也可以給學生留下較多的空間,讓孩子們自己去體驗。
四、感想
教師與學生雖然都是課程主體,但其作用是不同的,教師應該是學生精神的引路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
教師自身人格修養(yǎng)、知識修養(yǎng)至關(guān)重要——尤其是背景性知識和本體性知識。
在課程改革中要勇于嘗試、勇于探索。
【評鄭朝暉的《百代法書》一課】相關(guān)文章:
《橋》一課的評課稿03-14
《好漢查理》一課的評課稿07-19
《橋》一課的評課稿9篇03-14
硬筆書法書法社團活動方案06-14
圓錐和圓錐的體積一課評課稿范文通用04-28
傷農(nóng)_鄭遨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4-18
韓國歷史上的鄭蘭貞介紹09-23
評《橋》評課稿(通用14篇)03-15
評課稿-《走進青春》評課稿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