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超级碰碰碰久久久_精品成年人在线观看_精品国内女人视频免费观_福利一区二区久久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設計

時間:2024-06-15 07:32:39 設計 我要投稿

(優(yōu)秀)五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zhì)量。那么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五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優(yōu)秀)五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設計15篇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設計1

 。ㄒ唬┛茖W概念:

  1、知道動植物之間存在著食物能量交換關系。

  2、知道什么是食物鏈、什么是食物網(wǎng)。會書寫完整的食物鏈。

 。ǘ┻^程與方法:

  1、能應用食物鏈和食物網(wǎng)描述生物間的食物關系。

  2、能把食物鏈中的生物劃分為生產(chǎn)者、消費者。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體會到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是相互聯(lián)系的,意識到食物鏈中每一種生物的重要性。

  2、在交流中形成善于聽取別人意見、虛心向別人學習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研究同一環(huán)境內(nèi)生物之間的食物關系,建立起食物鏈和食物網(wǎng)的概念。

  2、能正確書寫完整的食物鏈。

  教學難點:

  1、能分析食物鏈中各個角色在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所起的作用。

  2、能書寫完整的'食物網(wǎng)。

  教學過程

  一、動畫故事導入:

  師:上課,同學們好!這節(jié)課我們將繼續(xù)走進大自然,開啟我們的發(fā)現(xiàn)之旅。仔細看,下面的視頻中發(fā)生了什么?

  (師播放視頻“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動畫)(學生觀看視頻)

  師問:大家能看出來是個什么故事嗎?

 。▽W生: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師:在這個成語故事里,誰在吃誰?誰又被誰吃?

 。▽W生回答)

  師:為了表述的方便和統(tǒng)一,我們按照誰被誰吃的關系來表示一下他們之間的這種關系,誰再來說一說?

 。ㄉ凑照l被誰吃的關系再來表述,師進行板書:樹→蟬→螳螂→黃雀)

  二、誰被誰吃(認識食物鏈)

  師:在大自然中,像樹、蟬、螳螂、黃雀它們一樣,不同的生物之間通過食物關系產(chǎn)生聯(lián)系,這樣的例子在大自然中隨處可見。

 。◣熣n件出示薔薇花叢里的幾種生物圖片:薔薇花、蚜蟲、瓢蟲、小鳥,讓學生認一認)

  師:老師這兒有四張表示它們的卡片,請四名同學到前面來,每個同學手持一張卡片,代表這種生物。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四位同學如果按照誰被誰吃的關系來排列,怎樣站才合理?

 。ㄕ覍W生來排排隊,并讓學生說一說它們之間誰被誰吃的關系。師板書:薔薇花→蚜蟲→瓢蟲→小鳥)

  師:生物之間的這種食物關系像什么?(生:鏈條)

  師:所以生物學家把生物之間這種像鏈環(huán)一樣的食物關系,叫做食物鏈。(課件出示食物鏈的概念)

  師:剛才同學們很容易的找到了它們之間的食物關系,我們再增加一下難度。(課件出示課本12頁花叢中的生物:薔薇、小草、樹葉、蚜蟲、瓢蟲、蚯蚓、毛毛蟲、小鳥等)

  師提問:在這些生物之間誰被誰吃?有哪幾條食物鏈呢?請你找一找。

 。ǜ鶕(jù)學生的回答,教師一一作出板書)

  師:觀察一下這些食物鏈,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這些食物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同桌討論,找出食物鏈的特點,匯報交流)

  師小結(jié):食物鏈通常從綠色植物開始,到兇猛的肉食動物終止。

  師:哪些是綠色植物呢?(生說:花、草、樹木等)

  師:因為它們能進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食物,生物學上就把它們叫做——生產(chǎn)者。(板書)

  動物自己都不能制造食物,需要以其他生物為食物,給它們起個什么名字呢?——消費者;各種食草動物和食肉動物都是消費者。

 。ㄕn件出示:食物鏈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產(chǎn)者,直接或間接消費別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費者。)

  師:在“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這個食物鏈中,誰是生產(chǎn)者,誰是消費者?

 。ㄖ该卮穑

  三、田野里的食物網(wǎng)

  師:在田野里有許多生物,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

 。ㄕn件出示13面圖,生物有:水稻、稻螟蟲、蝗蟲、蜘蛛、螳螂、蜻蜓、小鳥、蛇、老鷹、青蛙、白鷺、魚、蝦、田鼠、黃鼠狼、貓頭鷹等。)

  師:在這張圖中誰是生產(chǎn)者,誰是消費者呢?

 。ㄉf一說)

  師:同學們手中都有這張圖片,找一找,這些生物之間存在著怎樣的食物關系,用箭頭表示出相關的食物鏈,如果兩種生物間已經(jīng)有箭頭連接了,畫第二條食物鏈時就不再畫剪頭了。畫完以后,數(shù)一數(shù)自己畫出的食物鏈有多少條。注意一下水稻和蛇,看看它們被吃了幾次或者吃了多少種食物。

 。▽W生找食物鏈,畫箭頭,展示并匯報交流)

  師總結(jié):同一種植物會被不同的動物吃掉,同一種動物也可以吃多種食物,生物之間這種復雜的食物關系形成了一個網(wǎng)狀結(jié)構(gòu),叫做食物網(wǎng)。

  四、分角色表演(體驗食物鏈中各個角色在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所起的作用)

  師:老師這里有田野里13種生物的頭飾,我們找13個同學來分角色表演幾個情境:

  (1)現(xiàn)在很多人喜歡吃蛇肉,有一天蛇群遭到人類攻擊,被大量捕殺。請扮演蛇的學生使勁拉扯,請其他生物們體驗你有什么感覺?觀察一下,有什么變化?

 。2)因為蝗蟲會使稻谷減產(chǎn),人們痛恨蝗蟲,把大量的化學藥品撒到蝗蟲身上,不幸,蝗蟲全部被消滅了。請蝗蟲退場退出游戲,則你飾演的這種生物會出現(xiàn)什么狀況?

 。▽W生表演、交流體會)

  師總結(jié):食物鏈中每一種生物,都充當著重要的角色,如果一種生物滅絕了,就會影響其他多種生物的生存,因而保護一種生物,也就是保護了許多種生物。

  五、課外拓展

  如果是你,你打算如何防治莊稼地里的蟲害和鼠害?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許多光源在發(fā)光的時候也在發(fā)熱

  2、太陽給我們帶來光明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溫暖。太陽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熱源

  3、光強溫度就高,光弱溫度就低

  過程與方法

  1、對光和熱的關系作出推測

  2、通過用多面鏡子和一面鏡子照射探究光與熱的關系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認識到自然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自然事物的變化是有規(guī)律的

  2、人們掌握了自然規(guī)律就能更好地生產(chǎn)和生活

  二、教學準備

  教師演示:凹鏡、凸鏡,相關課件及圖片

  分組實驗:小鏡子、溫度計、不銹鋼勺、放大鏡

  三、教學重、難點

  認識陽光的`強弱和溫度的關系,以及怎樣才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熱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1、導入

  1)許多光源在發(fā)光的時候也在發(fā)熱。太陽帶給我們光明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溫暖。光的多少與強弱和溫度的高低有什么關系呢?

  2)學生自由說說自己的看法

  3)師補充:光源的兩大類,熱光源與冷光源

  2、光的強弱與溫度

  1)讓我們通過實際的觀測來驗證我們的想法

  師啟發(fā):怎么樣才能得到強弱不同的光呢?怎么知道光強與光弱時溫度有什么不同呢?

  2)師生共同歸納出實驗的兩大步驟

  觀察一面鏡子和多面鏡子反射的光強弱有什么不同

  用溫度計分別測出它們的溫度

  將小組數(shù)據(jù)記錄在書上的表格中

  3)各個小組匯報數(shù)據(jù),繪制柱狀圖

  4)結(jié)合圖表,分析一開始的假設

  3、凹面鏡和凸面鏡的介紹

  1)學生閱讀書上的資料,并相互說說

  放大鏡、銅鏡、奧運圣火的取得、普里斯特列

  2) 條件許可教師最好演示

  六、作業(yè)設計

  作業(yè)本上的配套作業(yè)

  七、板書設計

  2.5光與熱

  假設:光強溫度就高,光弱溫度就低

  驗證:

  觀察一面鏡子和多面鏡子反射的光強弱有什么不同

  用溫度計分別測出它們的溫度

  記錄我們的數(shù)據(jù):

  八、教學后記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通過實驗認識聲音是以波的形式通過空氣傳向四面八方的,知道聲音在氣體、液體、固體中都可以傳播。

  2、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學準備:

  1、大鼓、4個背后吊著一個小泡沫球的紙屏。

  2、水槽、水、鬧鐘、塑料袋、扎線、長木條、木板、兩根金屬棒。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談話:大自然奇妙無窮,各種聲音交錯在一起,遙相呼應,如同一曲曲交響樂,使世界充滿生機。這里所指的"交響樂"是由哪些聲音組成的?它們來自何方?

  2、學生討論、匯報。

  3、師生小結(jié):這些來自天上、地下、水中、工廠等四面八方的聲音是怎樣傳入我們耳朵里的呢?(板書課題)

  學習新課

  1、引導學生探討聲音傳播的途徑。

 。1)提問:每天上課鈴一響,校園各個角落的同學都能聽到。掛在高處的.喇叭一響,全山村都能聽到。樹上的鳥鳴,人在樹下的四周較遠處也能聽到。這是為什么呢?想想看聲音是在哪里傳播的,傳播的方向又是怎樣的。

 。2)學生討論匯報。(教師可適時提示:如樹上的鳥鳴,樹周圍和人之間充滿著什么物體,說明聲音可以在什么物體中傳播,四周都能聽見,說明聲音是向哪個方向傳播的)

  (3)小結(jié):通過以上探討,我們可以推想:聲音是通過空氣向四面八方傳播的。

  2、引導學生研究聲音傳播的形式。

 。1)提問:將石子投入水中,水面上會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一圈圈向外傳的水波和聽到石子落水聲)

 。2)實驗:一名學生在教室中間敲大鼓,其他同學圍繞四周觀察鼓周圍立的紙屏及紙屏背后的小泡沫球有什么現(xiàn)象?

  (3)匯報實驗結(jié)果。

 。4)小結(jié):擊鼓使鼓面振動發(fā)出聲音,會引起周圍空氣也跟著振動,就形成了聲波,像水波可以向遠處傳播一樣,聲波也可以向遠處傳播。

 。5)討論:紙屏上的小球為什么會振動?為什么各個方向的小球都會振動?鼓聲是怎樣傳到我們耳朵里的?

 。6)小結(jié):隨著鼓聲我們看到紙屏上的小球振動,這是由于擊鼓產(chǎn)生的聲波從鼓面通過空氣傳向四周的紙屏,引起紙屏和小球振動。當聲波傳到我們的耳朵里,又引起耳朵里的鼓膜振動,我們才聽到了聲音。

  3、指導學生通過實驗認識聲音能在液體和固體中傳播。

 。1)提問:聲音能在液體、固體中傳播嗎?

  (2)分組實驗。(讓學生自己根據(jù)所給實驗材料設計實驗程序,并提醒不可把鬧鐘不加防水措施放入水中)

 。3)匯報實驗結(jié)果。

 。4)師生總結(jié):通過實驗證明聲音能在液體和固體中傳播。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設計4

  《運動與設計》是五年級科學上冊第四單元運動與力系列的第七課,本課側(cè)重于科學、技術(shù)和社會三方面的內(nèi)容,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結(jié)合實際,對身邊的常見事物進行觀察和思考,讓學生在真實的情景中運用所學的'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興趣性、綜合性和開放性。

  《運動與設計》中尋找自行車上的好設計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就是讓學生通過觀察,引導孩子們多去關注生活中的“精妙設計”,研究他們所熟悉的交通工具——自行車,將自己所學的運動和力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教學中,首先讓學生了解自行車各個主要部件的名稱,這樣他們才會言之有“名”。將自行車的實物與課件結(jié)合,讓學生認識自行車的各個主要部位:車把、剎車(車閘)、腳蹬、齒輪、鏈條、前輪、后輪……這樣既有助于學生認識自行車的結(jié)構(gòu),又盡可能地給學生留有觀察和思考的時間,從而從自行車與運動密切有關的部件入手,引發(fā)師生共同探討自行車運動哪些地方需要摩擦?用什么方法增加摩擦力?自行車運動哪些地方不需要摩擦?用什么方法減少摩擦力?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根據(jù)課文插圖結(jié)合日常經(jīng)驗,尋找自行車上的好設計,教學內(nèi)容基本可以完成,如果上課時,將自行車實物搬進課堂,讓學生分組進行觀察研究,效果將更佳。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設計5

  一、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光是直線傳播的

  過程與方法

  1、有依據(jù)地推測光的傳播路徑

  2、設計驗證光是直線傳播的實驗

  3、通過實驗中的現(xiàn)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線傳播的

  4、利用光的傳播規(guī)律解釋為什么會有影子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愛思考的習慣,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

  2、知道推測要有依據(jù)

  3、在實驗中能認真觀察、勤于思考,根據(jù)實驗結(jié)果實事求是地進行分析、推理

  二、教學準備

  教師演示:有關光是直線傳播地圖片和課件

  分組實驗:手電筒、3張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長方形卡紙、屏、空心彎管和直管

  三、教學重、難點

  會用多種方法驗證光的傳播路徑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1、引入

  1)清晨,太陽出來,房間撒滿了陽光;黑夜,打開手電筒,燈光照亮了前面的路。當光照亮周圍的物體時,我們是否想過它從哪里來,又是怎樣照到物體上的

  2、光是怎樣照到物體上的

  1) 讓學生推測光的傳播路徑,重在說出推測的依據(jù)

  書上已有:舞臺上的燈光,從云層中透過的陽光

  但應該啟發(fā)更多:影子總是在背光的一面,光能被不透明的物體擋住,影子形象和被照物體的'側(cè)面一致

  3、驗證光的傳播路線

  1)學生仔細閱讀書上第28-29頁,明白實驗的方法和步驟(最好請個別學生描述一遍實驗的操作)

  2)2人一組自行操作

  3)解釋匯報兩次實驗的現(xiàn)象

  4、其它的方法驗證光的傳播路線

  1)提示注意用眼

  2)書上資料的介紹

  六、作業(yè)設計

  作業(yè)本上的配套作業(yè)

  七、板書設計

  2.3光是怎樣傳播的

  我的推測:直線傳播

  我的依據(jù):驗證光的傳播路線

  八、教學后記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設計6

  過程與方法:

  1、能通過觀察、實驗等方法收集證據(jù),記錄現(xiàn)象。

  2、能對收集觀察的的資料進行總結(jié),做出合理的解釋。

  3、能對探究的問題做出初步的結(jié)論。

  科學知識:

  1、了解月相的變化規(guī)律,影子的變化規(guī)律。

  2、知道晝夜交替與地球自轉(zhuǎn)有關。

  3、了解晝夜變化對人和動植物的影響。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敢于大膽想象。

  2、在學習和解決問題中注重證據(jù)。

  教學重點難點:

  1、認識影子及月相的變化規(guī)律。

  2、晝夜對動植物、人的影響。

  3、太陽鐘的記時原理。

  教學準備:

  1、學生課前觀察記錄的.影子及月相變化情況。

  2、前面收集的有關圖片和文字資料。

  3、自制的太陽鐘。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師:一年有365天,每一天都由白天和黑夜構(gòu)成,白天讓你想到天空中的什么事物?——太陽。黑夜又讓你想到什么?——星星,月亮……太陽和月亮雖然離我們十分遙遠,但卻與我們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你知道有哪些聯(lián)系嗎?

  學生回顧單元內(nèi)容。

  二、總結(jié):

  1、太陽和影子:

  (1)大多數(shù)物體在太陽下會有影子,還記得影子產(chǎn)生的條件和原因嗎?

 。2)拿出前面課堂上討論記錄的影子變化規(guī)律記錄,不同小組間進行交流對比,再次明確影子方向和太陽位置的關系;影子長短變化規(guī)律。是否有不同觀點(鼓勵大膽想象)。

  (3)對小組觀察記錄和討論情況進行評價。

  (4)師:老師看見同學們的桌上放著形形色色的太陽鐘,誰來介紹下你的太陽鐘是如何測時間的?它是根據(jù)什么原理測時間的?

 。5)小結(jié):太陽能夠使不透明的物體產(chǎn)生影子,而影子在一天中是由長變短,再變長,由西向東變化的,利用這個原理古人制造了太陽鐘。

  2、月相變化:

 。1)過渡:當太陽從西方落下,月亮就粉墨登場了。這樣的交替周而復始,其中的奧秘吸引了古往今來許多的人。小科學家們,你了解晝夜交替的奧秘嗎?

  學生總結(jié)所學知識,要求發(fā)言精練,不必象學習新課那樣詳盡。

 。2)師:月亮是個害羞的姑娘,總是遮掩著臉龐,難得看到全貌。因而人們給她取了好幾個名字,還記得嗎?

 。3)學生回憶月相名稱。

 。4)師:這些名字我們稱之為——月相。同學們都觀察了一個月的月相變化,我們來比一比誰的月相日記最精美準確。

  (5)交流月相日記。

 。6)小結(jié):原來月相是以一個農(nóng)歷月為周期變化的,在同學們的耐心觀察下,發(fā)現(xiàn)了月亮是圍繞著地球轉(zhuǎn)的,從新月到十五的滿月,再變成蛾眉月,它在空中的位置也發(fā)生變化,真是個愛躲迷藏的害羞姑娘。

  3、晝夜對動植物的影響

  (1)師:晝夜不僅有影子與月相的變化,還對動植物產(chǎn)生影響,使動植物形成一定的生活節(jié)律,也就是通常說的生物鐘。

 。2)經(jīng)過實驗,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或感受?

 。3)學生談論。

  第二課時

  三、拓展:

  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你有哪些體會?

  小組交流,適當板書。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設計7

  一、教學目標

  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2.知道單細胞真菌的結(jié)構(gòu)。

  3.認識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真菌。

  4.了解識別有毒蘑菇的有關知識.

  5.了解蘑菇生長需要的條件.

  二、教學策略

  真菌一節(jié)的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不僅了解真菌的結(jié)構(gòu),更重要的是要認識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真菌以及它們生命活動的特點,同時了解一些食 用菌養(yǎng)殖的過程和方法。

  在進行有關各種各樣的真菌教學時,教師要讓學生交流一下他們對真菌的了解。雖然蘑菇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真菌,但是學生可能沒有仔細觀察過它們,因此教師要利用觀察與思考活動,引導學生按照從宏觀到微觀的順序觀察這些真菌,說出單細胞真菌的結(jié)構(gòu)。

  三.教學重點: 知道真菌的結(jié)構(gòu), 認識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真菌。

  四.教學準備: 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真菌

  五.教學過程

  一. 讓學生思考:蘑菇是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里生活?( 真菌適于生活在溫暖、潮濕、有機物豐富的環(huán)境中。)

  觀察蘑菇.

  二. 蘑菇分為哪幾部分?(地下菌絲, 菌絲,柄, 菌褶,菌蓋. )

  是怎樣吸收營養(yǎng)的?

  三. 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真菌有哪些?

  四. 如何識別有毒蘑菇?( 毒蘑菇與食用蘑菇,在形態(tài)特征上往往只有很微小的差異,不少種類還需要借助于顯微鏡觀察其孢子的大小、顏色、表面特征,并參閱有關的科學資料進行核對,才能確定是否有毒。

  有的人認為,毒蘑菇色澤鮮艷,外形美觀,具有麻、辣、酸、苦的味道,有的毒蘑菇有乳汁,毒蘑菇子實體受傷后傷面變色。這些經(jīng)驗有其可取之處,但也不是任何一種毒蘑菇都具有這樣的特征。例如,多種牛肝菌的`傷面常常變色,松乳菇具有乳汁,然而它們都是味道鮮美的食用菌,有些毒蘑菇吃起來味道也是很鮮美的。

  有人說毒蘑菇能使銀器變黑,毒蘑菇不容易生蛆長蟲,這些說法都是不確切的。事實上,很多種毒蘑菇遇到銀器并不變黑,有毒的豹斑毒傘往往會生蛆長蟲。

  總之,要想用一兩個性狀來概括蘑菇是否有毒,目前還做不到。因此,在野外采集食用蘑菇時,一定要細心辨別。對于不能識別的蘑菇,應該向當?shù)赜薪?jīng)驗的群眾請教。)

  五. 了解蘑菇生長需要的條件.

  觀察與思考

  1.腐爛柑橘皮上的青霉呈青綠色,長有孢子的菌絲看上去呈掃帚狀;面包片上的曲霉呈黃、黑、褐或綠色,長有孢子的菌絲看上去呈放射狀。青霉和曲霉的共同點是:它們都是多細胞真菌,菌體是由菌絲構(gòu)成的,它們都能產(chǎn)生孢子。

  2.在夏季或秋季的清晨或雨后,在潮濕的樹干或草地上容易采到蘑菇。這說明真菌適于生活在溫暖、潮濕、有機物豐富的環(huán)境中。

  3.霉菌和蘑菇都是真菌,在營養(yǎng)方式上的共同特點是利用現(xiàn)成的有機物,從中獲得生命活動所需要的物質(zhì)和能量。

  1.霉菌是靠孢子進行繁殖的,孢子很輕,可以在空氣中飄蕩。夏天,受潮的糧食、衣物或皮鞋給孢子的萌發(fā)提供了必要的環(huán)境條件和營養(yǎng)物質(zhì),所以容易生長霉菌。

  2.檢查家里儲存糧食的地方是否通風,環(huán)境是否干燥,存放衣物的衣柜是否受潮。在晴好的天氣里,晾曬糧食和衣物,防止霉菌的生長。

  3.蘑菇生長需要一定的溫度、潮濕的環(huán)境和豐富的有機物。所以在養(yǎng)殖食用蘑菇時,一方面要保持養(yǎng)殖場所的清潔、溫度和潮濕;另一方面要提供蘑菇生長所需要的有機物。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設計8

  【教材簡析】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建立了食物鏈、食物網(wǎng)、生物群落、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概念,初步感受了生態(tài)平衡的意義。這一課學生將把研究的視角推廣到真實的大自然中,具體分析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失衡的原因,推測草原上某種動植物增減或某種環(huán)境改變后生態(tài)平衡狀態(tài)的變化,進而建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概念。

  從小生態(tài)和模擬生態(tài)擴展到大自然真正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通過擴展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關系的認識,學生們加深了對人類生活環(huán)境的認識,認識到地球是人類的棲息地,進一步增強了保護地球環(huán)境的意識。

  【學情分析】

  大自然真正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中,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會怎樣互相影響,產(chǎn)生怎樣的變化。通過探討,學生們加深了對人類生活環(huán)境的認識,認識到地球是人類的棲息地,進一步增強了保護地球環(huán)境的意識。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自然界里某一區(qū)域生存的生物必須形成一個平衡和諧的整體,即生物群落。

  科學探究目標

  應用分析推理等思維形式,對沙塵暴生成的原因進行分析。

  【教學重難點】

  重點:應用分析推理思維,對生態(tài)失衡以及沙塵暴的成因進行分析。

  難點:合理地分析與推理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鷹、兔、草平衡關系的小視頻,一盆裝有沙土的盒子,作業(yè)本的活動記錄表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揭示課題(預設5分鐘)

  1.回顧:生態(tài)瓶中,小魚的數(shù)量、水量、水草的量其中一個發(fā)生變化,會有什么影響呢?

  2.自然界和生態(tài)瓶一樣,如果環(huán)境條件受到破壞,生物的生存就會受到影響。我們把自然界里某一區(qū)域的生物形成一個平衡和諧的整體,叫做生物群落。

  提問: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壞,可能會發(fā)生什么呢?

 。A設:被吃生物或吃它的生物也會受到影響,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就會失去平衡)。 揭題:維護生態(tài)平衡(板書)。

  二、研討: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鷹、兔、草的數(shù)量變化(預設15分鐘)

  1.如果我們到草原上去,會發(fā)現(xiàn)那里的生物群落有哪些生物?

 。A設:可能有人類放牧的牛羊,肉食性的獵隼、狐貍和狼,雜食性的鼠,蝗蟲、蚱蜢等昆蟲,我們喜愛的百靈鳥,還生長著中草藥甘草,遠銷國外的名貴特產(chǎn)發(fā)菜……)

  2.以老鷹、兔子和兔子喜歡吃的草為例。讓我們畫出它們之間的食物鏈吧。

  3.小視頻:介紹生態(tài)平衡情況下的鷹、兔、草的平衡狀態(tài)。 然而,……,鷹、兔、草其中的一種數(shù)量減少了!

  提問:你認為鷹、兔、草哪一種數(shù)量最先減少,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 (預設:生態(tài)失去平衡1.鷹減少,會發(fā)生兔子天敵變少而數(shù)量增多,草減少。

  2.兔減少,鷹難以捕食到充足的食物而飛到其他區(qū)域或餓死,草增多,草會瘋長,植被不合理,可能引發(fā)草原火災……。

  3.草變少,兔子缺少食物有部分被餓死,鷹也因食物不足而飛走甚至餓死。

  4.學生預想出短期內(nèi)變化,并且說出長期后的新的.生態(tài)平衡。)

  提問:人類,也是自然界的一員,哪些行為會造成鷹、兔、草的減少。

  [活動一] :討論人類的哪些行為造成鷹、兔、草的減少 小組討論,并在圖中表示出來。

  小組匯報可能造成草原上鷹、兔、草減少的行為。

  4.深入分析推理。人類的行為直接或間接導致生態(tài)系統(tǒng)失去平衡,那么生態(tài)系統(tǒng)失去平衡可能會對環(huán)境和人類造成什么影響呢?

 。A設:過度放牧,導致植物的減少,氧氣變少,土壤沙漠化)

  三、推理:是什么引發(fā)了沙塵暴(預設15分鐘)

  沙塵暴為污染環(huán)境、危害我們生活的一種惡劣天氣,近年來,發(fā)生在我國北方的次數(shù)越來越多,其他地區(qū)也有發(fā)生,我們南方比較少見。

  1.提問:哪位同學來說說你對沙塵暴的認識?

 。A設:風把地表面的沙子吹起來;有很多沙子被大風吹起來很高;學生對著裝有沙土的盒子吹)

  2.閱讀資料,分析引發(fā)沙塵暴的原因。

  [活動二] :結(jié)合北方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部分生物的現(xiàn)狀,進行討論分析。PPT圖文資料:北方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常見生物。

  ①百靈鳥。一只百靈鳥一年可以吃掉4萬只蝗蟲,然而每年約10萬只被捕殺和毒殺,成為觀賞鳥和餐桌上的美食。

 、讷C隼。主要以中小型鳥類、野兔、鼠類等動物為食。在某些國家馴養(yǎng)隼類是一種時尚,財富和身份的象征。因此,國內(nèi)有一些不法分子非法捕捉獵隼從事走私活動,給該物種造成了較大危脅。目前我國規(guī)定獵隼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

 、郯l(fā)菜。主要分布在中國北方草原地帶,有農(nóng)民以采挖發(fā)菜賣錢謀生,由于多年過量采挖發(fā)菜,導致大片草場退化和土地荒漠化。

  學生匯報交流。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設計9

  【教學分析】

  本課繼續(xù)沿用冰淇淋融化的問題情境,從太陽下的冰淇淋融化得更快這一現(xiàn)象,引發(fā)學生對“太陽是如何把熱傳遞到地球上的”這一問題的興趣,培養(yǎng)問題意識,激發(fā)研究興趣。

  接著利用燈泡發(fā)熱體驗熱傳遞的感受,體會熱輻射的傳熱特征,初步認識太陽把熱傳遞到地球表面的方式;顒佣ㄟ^引導學生回顧燒開水的經(jīng)歷,設計實驗借助茶葉觀察加熱過程中水的流動方向,初步建立對流的概念。

  在有關“熱對流”的探究中,學生將再一次體會借助合適的材料來證明猜想,觀察不容易觀察到的現(xiàn)象。最后以任務發(fā)布的形式,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影響熱傳遞快慢的因素,鼓勵學生用學到的科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制作更保溫的冷藏箱,體會“工程是運用科學和技術(shù)進行設計、解決實際問題和制造產(chǎn)品的活動”。

  【教學目標】

 。1)在親身體驗和教師講解中,理解熱輻射是熱從熱源直接散發(fā)出去的傳熱方式,它可以不借助任何物質(zhì)傳遞熱。

  (2)小組合作完成實驗,觀察水受熱流動的現(xiàn)象,認識熱對流的特點,知道熱在液體和氣體中的主要傳遞方式是熱對流。

  【教學準備】

  演示實驗:100W的白熾燈泡、220V的交流電源。

  分組實驗:溫度計、酒精燈、燒杯、陶土網(wǎng)、三腳架、茶葉、木屑等。

  【教學過程】

 。1)回顧舊知,提出問題。

  師:回憶上節(jié)課我們所學的知識,誰能來解釋下冰淇淋融化的原因。

  生:冰淇淋融化是因為熱傳遞。

  師:熱從哪里來?

  生:太陽傳遞給冰淇淋的。

  所以太陽下的冰淇淋融化得更快。

 。2)體驗熱輻射。

  師:太陽的熱是怎樣傳遞過來的?

  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探究熱的傳遞方式。

  (板書:熱的傳遞方式)

  師:讓我們先通過一個小活動來體驗一下吧。

  應該有部分同學體驗過,這是一個100W的白熾燈泡,現(xiàn)在我們給它通上電(給白熾燈通電),兩分鐘后,老師邀請一部分同學,像這樣把手慢慢靠近燈泡(老師示范),停在離燈泡大約10cm的地方,體會手的感覺。大家明白了嗎?

  師:體驗的時候,有沒有什么要特別注意的?

  生:手不能離燈泡太近,可能會燙著。

  師:對,實驗安全是進行科學觀察的前提。

  請同學們觀看溫馨提示。(課件出示)

 。▽W生觀看安全提示,等待通電完成)

  師:老師請第2小組的同學來前面近距離體驗,注意手不要離得太近,眼睛也不要長時間看燈泡,腳下的電線也要注意。(學生體驗)

  師:請這組同學給大家說說他們的感覺吧。

  生:手能感覺到熱,離得越近手感覺越熱。

  師:其他同學的感覺呢?

  生:我也是這種感覺,一開始我沒感覺到熱,后來老師提醒我可以離得更近一點,我才感覺到熱。

  師:看來大家的感覺都一樣,有什么想知道的問題嗎?

  師:老師有一個問題,像這樣燈泡傳熱的方式和我們拿著熱水杯暖手的傳熱方式一樣嗎?如果不一樣,哪里不同?

  生:拿著熱水杯暖手時,我們的手是直接接觸熱水杯的,剛才我們的手并沒有直接接觸燈泡。

  師:大家同意他的發(fā)現(xiàn)嗎?燈泡并沒有接觸到手,它的熱是怎樣傳遞給手的呢?請同學們齊讀教材第7頁的“資料卡”。(學生閱讀)

  師:燈泡的熱是怎樣傳遞給手的呢?

  生:通過熱輻射的方式,直接傳遞給手。

  師:熱輻射有什么特點?

  生活中有哪些現(xiàn)象是熱輻射?

  生:熱輻射是熱從熱源直接散發(fā)出去的,它可以不借助任何物質(zhì)。像太陽給地球傳遞熱的方式就是熱輻射。

  師:理解得非常正確。還有哪些現(xiàn)象是熱輻射?

  生:火,人站在火邊烤火,也是熱輻射。

  師:通常所有物體都會向外輻射熱量。這種熱從熱源直接散發(fā)出去的傳熱方式就叫熱輻射。(板書:熱輻射)

 。3)設計實驗,觀察熱在水中的傳遞。

  師:同學們在家中燒過開水嗎?熱在水中是怎樣傳遞的呢?

  師:請大家結(jié)合材料超市中的材料,在小組里先討論一下,水是怎么變熱的?怎么證明我們的假設?然后把你們的猜想和實驗方案填寫在《學生活動手冊》第3頁“熱在水中的傳遞實驗記錄表”中。(學生分組討論)

  師:誰來說一說,你們認為水是怎么變熱的?又計劃如何進行實驗?

  生:我們認為,燒水時,火先使燒杯變熱,然后貼近杯子底的水再熱,然后再是上面的水變熱。

  師:你們準備怎么證明呢?

  生:我們打算使用溫度計,一個放在杯底,一個放在上面,看看哪個溫度先發(fā)生變化。

  師:看來是借鑒了上一節(jié)課的經(jīng)驗,挺好。其他同學認為這個方案還有沒有需要完善或修改的地方?

  生:溫度計應該同時放入、同時觀察,并且我覺得不能挨著杯底,不然測量的可能是杯子的溫度,最好是稍微向上一點。

  師:你們覺得有道理嗎?

  生:這個想法好,待會兒實驗的時候我們就把溫度計稍微往上放一點。

  師:老師建議你們可以把一支溫度計放在底部靠近邊緣的地方,另外一支放在中間靠上的部位。其他小組還有要修改的或者還有其他方案嗎?

  生:我們打算通過觀察木屑在水中的變化現(xiàn)象來推測熱在水中的傳遞過程。

  師:能不能具體解釋下?怎么想到要用木屑?木屑的作用是什么?

  師:想一想燒開水的經(jīng)歷,水在加熱的過程中會怎樣?

  生:一開始會冒小氣泡,然后是中間來回翻滾的大氣泡。

  師:我是不是可以理解為水在加熱過程中會流動?如果是這樣,那么木屑會怎樣變化?

  生:水會帶動木屑一起運動,我們就能根據(jù)木屑的運動方向判斷水的運動方向。

  師:真棒!水是無色透明的,不容易判斷它的流動方向,但是我們可以借助其他物質(zhì)讓它的流動看得見。到這里,我看同學們都迫不及待了,老規(guī)矩,實驗前先看要求,誰來給大家讀一讀。(課件出示實驗要求:不要動燒杯,以免燙手;使用溫度計前先檢查再固定位置觀察;正確使用酒精燈;可以用示意圖的方式簡要描述熱在水中的傳遞過程)

  (學生分組實驗,觀察哪個地方的水先熱)

  (4)匯報交流。

  師:哪個組來描述熱在水中的傳遞過程?

  生:

  1、水在加熱過程中,水里的茶葉不停地上升、下降、再上升、再下降,持續(xù)循環(huán)。(板書:上下循環(huán)、相對流動)

  生

  2、我們發(fā)現(xiàn),中間的先熱,溫度先上升,邊緣后熱,不是我們原來認為的離燒杯壁近的水先熱。

  師:這說明了什么?

  生:這說明水在加熱過程中,中間先熱,四周后熱。

  師:中間的水熱起來之后呢?向哪流動?

  生:中間的水熱起來之后向上升,上面的水從四周向下降,這樣上下不停地循環(huán)流動。

  師: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研究的'熱傳遞的另外一種方式———熱對流。

 。ò鍟簾釋α鳎嵩谒芯褪峭ㄟ^上下循環(huán)、相對流動的方式傳遞的。下面的水受熱后上升,上面比較冷的水下降,下降的水受熱后又上升,這樣通過冷水和熱水的相對流動,整杯水就變熱了。不但是水,還有空氣也是主要用熱對流的方式來傳遞熱的。請同學們認真閱讀教材第8頁的“資料卡”和下面的結(jié)論部分。

 。5)小結(jié)提升。

  師:說一說,通過閱讀你都知道了什么?

  生

  1、我知道熱以不同的方式傳遞,熱傳遞的方式有熱傳導、熱對流、熱輻射。

  生

  2、我知道相互接觸傳遞熱的方式是熱傳導,可以不通過任何物質(zhì)傳遞熱的方式是熱輻射。

  生

  3、液體和氣體內(nèi)部傳遞熱的方式是熱對流。

  生

  4、不管是哪種傳遞方式,都是從溫度高的地方傳向溫度低的地方。

  師:大家理解得都非常正確。

  其實,生活中,很多時候這三種熱傳遞方式并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融合同時存在的。這是我們房間的暖氣片,冬天我們利用它取暖,想一想,這里有幾種熱傳遞方式?

  生:空氣是對流傳熱,暖氣片直接散發(fā)熱量是熱輻射。

  師:有熱傳導嗎?

  生:有,暖氣片里的熱水把熱傳給暖氣片。

  師:是的,這里面就有三種不同的傳熱方式。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還有許多。還記得我們的冰淇淋冷藏箱嗎?要想讓冰淇淋融化得慢一些,就要想辦法阻止熱傳遞,想辦法保溫。下一節(jié)課,我們將進一步探究影響熱傳遞快慢的因素,為完成我們的制作任務打牢基礎!大家在課下的時候可以先想一想冷藏箱的保溫效果可能會跟哪些因素有關。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從學生體驗入手,利用白熾燈幫助學生理解熱輻射,激起學生的興趣。

  在研究液體對流時,利用材料超市中材料的提示,讓學生自行探索液體熱對流的規(guī)律。

  學生在設計實驗的過程中勢必會遇到如何看見水的流動的問題。

  在第一課中,學生就已經(jīng)在教師的指導下知道如何借助材料觀察一些不容易看到的現(xiàn)象,所以學生完全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結(jié)合所學設計出實驗方案。

  這正是培養(yǎng)學生實驗能力的良好契機,放手讓學生獨立探究,增加學生之間交流的途徑,相互啟發(fā)。

  【總結(jié)點評】

  科學教學如何幫助學生建構(gòu)新的科學概念,本節(jié)課是一個很好的載體。

  本課的學習活動從體驗開始,建構(gòu)第一個概念———熱輻射,再到實驗中探究,分析處理信息,建構(gòu)第二個概念———熱對流,最后再完整地回顧感知,期間教師不回避講解,并沒有讓學生一味地自主探究。

  教師在整個活動過程層層遞進,有邏輯有層次,最終讓學生建構(gòu)起完整的熱傳遞概念,達成學習目標。

  但無論是熱對流、熱輻射,抑或是熱傳導,都是不容易直接觀察的現(xiàn)象。因此,在學習的各個階段,都應當充分利用合適的方式、合適的材料來幫助學生展現(xiàn)自己的思考過程,幫助學生梳理分析加熱過程中的變化。

  本節(jié)課中圖示方法的使用有痕跡但沒有凸顯出來,在展現(xiàn)思考過程和處理信息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通過實驗認識水能溶解一些物質(zhì),初步建立溶解的概念。

  2、學會用實驗方法判斷某種物質(zhì)能否溶解于水。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和初步歸納概括能力。

  教學準備:

  1、每組若干只透明的玻璃杯或瓶子,1根玻璃棒,1只水槽裝水,1把小藥匙,1片玻璃片。

  2、食鹽、高錳酸鉀、干凈的沙、糖、面粉、洗衣粉、土壤、味精各1小包,分別寫好名稱。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

  1、(出示一杯自來水)提問:

  (1)這杯子里面有什么?

 。2)水是一種什么樣的物體?

 。3)(取一藥匙食鹽)把食鹽放入水中,輕微搖晃,請同學們觀察,食鹽到哪里去了?(板書課題)

  2、學生討論回答。

  食鹽已經(jīng)均勻地“化”在了水中,這種現(xiàn)象我們稱它為溶解。(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認識溶解的概念。

  (1)談話:到底怎樣算是溶解,怎樣是不溶解呢?讓我們來做一個對比實驗。

  (2)學生分組實驗:用高錳酸鉀和粉筆灰分別放在水中做對比實驗。

  條件:相同數(shù)量的高錳酸鉀和粉筆灰;

  在兩個杯子里放入相同的量的水;

  相同的水溫,放入的物質(zhì)不同。

  (3)實驗觀察后匯報:

 、倌憧吹搅耸裁船F(xiàn)象?

 、谒鼈兊臈l件都相同,但結(jié)果有什么不同?

 、弁ㄟ^實驗你能得出一個什么樣的結(jié)論?

 。4)小結(jié):高錳酸鉀在水里變成了肉眼看不見的極小極小的微粒,均勻地分散在水中,這種現(xiàn)象叫溶解。

 。5)學生討論:看課文插圖,食鹽哪里去了?(化成微粒,分散水中)請你根據(jù)插圖,說一說食鹽的'溶解現(xiàn)象。

 。6)小結(jié):食鹽在水中變成極小的微粒,均勻地分散在水中,這種現(xiàn)象叫溶解。

  (7)提問:粉筆灰在水中有沒有溶解?為什么?(沒有變成微粒,分散在水中,而是沉淀在杯底)

  2、指導學生研究能被水溶解的物質(zhì)。

  (1)談話:我們已經(jīng)懂得了什么叫溶解。世界上的物質(zhì)有許許多多,能不能被水溶解,我們只要實驗一下就知道。同學們的桌上還有6種物質(zhì),讓我們用實驗的方法來鑒別一下,哪些能溶解在水里,哪些不能溶解在水里。

 。2)分組實驗,填寫記錄表。

  (3)匯報結(jié)果。

  (4)小結(jié):通過實驗我們發(fā)現(xiàn),糖、洗衣粉、味精能溶解在水里,而面粉、土壤、沙在水里不能溶解。

  3、指導學生認識物質(zhì)不滅,食鹽可以從食鹽水中取出來。

  (1)提問:食鹽溶解在水中,我們的肉眼看不見了,是不是食鹽就沒有了呢?你有沒有辦法把食鹽從水中取出來?

  (2)學生討論后分組實驗。

 。3)小結(jié):從食鹽水中將食鹽取出的方法是:晴天,可將食鹽水滴在玻璃片上,放到太陽下去曬。如果是陰雨天,可用酒精燈烤或電吹風機吹,把食鹽從食鹽水中取出來。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知道什么是食物鏈、什么是食物網(wǎng),會書寫完整的食物鏈。過程與方法:能應用食物鏈和食物網(wǎng)描述生物間的食物關系;能把食物鏈中的生物劃分為生產(chǎn)者、消費者。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到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是相互聯(lián)系的,意識到食物鏈中每一種生物的重要性。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初步建立食物鏈和食物網(wǎng)的概念,并會寫簡單的食物鏈。

  難點:建立起初步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概念,形成“生物與生物之間是相互關聯(lián)的一個整體”的認識。

  教學過程

 。ㄒ唬┱勗捈と,導入新課

  1、同學們,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已經(jīng)知道,動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環(huán)境,下面誰來說說你所知道的.一些動物,他們喜歡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下生活呢?(學生自由發(fā)言)(修改說明: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更能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

  2、是的,動物們在他們喜歡的環(huán)境中可以獲得很好的生存,而動物的生存也離不開食物,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動物們都會吃一些怎樣的食物。(板書食物)

  3、同學們知道“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這個故事嗎?這個故事里有哪幾種動物?你們能不能把這幾種動物按照誰被誰吃的順序,用簡單的文字和箭頭表示它們的關系?

  預設:蟬螳螂

  黃雀

  4、讓學生將這種食物關系按照誰被誰吃的順序讀一讀,得出正確寫法。為了方便記憶,編了順口溜“食物進了誰的嘴就把箭頭指向誰”。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誰被誰吃

 。1)出示薔薇花叢中的生物圖片。

 。2)生說生物的名稱,用簡單的文字和箭頭表示它們的關系。薔薇或草蚜蟲瓢蟲小鳥;落葉蚯蚓小鳥

  (3)師:它們的食物關系像一個個什么連在一起?(鏈環(huán)),那我們叫它?(食物鏈)

  (4)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什么是食物鏈。

  (5)小結(jié):生物之間這種像鏈環(huán)一樣的食物關系,叫做食物鏈。(板書:食物鏈)生物學家給食物鏈上的生物起了不同的名字:生產(chǎn)者/消費者。

  (6)閱讀書本12頁,說說什么是生產(chǎn)者?(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什么是消費者?(直接或者間接消費別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列舉有哪些生產(chǎn)者和消費者,并說明理由。

 。7)生觀察上面幾條食物鏈并上臺指出食物鏈中的生產(chǎn)者和消費者。

  思考:從上面這幾條食物鏈中,你們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暗示:起點、結(jié)束)

 。8)生匯報交流,小結(jié):大多數(shù)的食物鏈是從綠色植物開始到兇猛的食肉動物結(jié)束,有的食物鏈不是從植物開始的。

  課件播放圖像:一片金色的稻田,蝗蟲正在吞噬著綠油油的稻苗,一只青蛙眼看將把它作為一頓美餐,不遠處卻有一條黑蛇吐著紅信,在稻田里竄來竄去,很快將向青蛙發(fā)出攻擊。突然,一只巨鷹從天空俯沖下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蛇撲去。

  稻苗蝗蟲青蛙蛇鷹生產(chǎn)者:稻苗消費者:蝗蟲、青蛙、蛇、鷹

  2、田野里的食物網(wǎng)

  (1)師:水稻田里除了這些動植物之外還有很多。

  課件出示:水稻田里的動植物(水稻、稻螟蟲、蝗蟲、小鳥、蛇、老鷹、青蛙、田鼠、黃鼠狼、貓頭鷹等。)

 。2)小組討論,拿出實驗記錄單并用不同顏色的比畫出食物鏈,比比哪組畫的全。

  提示:如果兩種生物間已經(jīng)有箭頭連接了,畫第二條食物鏈時就不畫箭頭了。

 。3)生匯報,其他學生補充

 。4)生觀察這些食物鏈,思考:有什么發(fā)現(xiàn)?(多條食物鏈組合在一起,像網(wǎng))

 。5)這個食物網(wǎng)有什么特點?

  引導:注意一下水稻和蛇,看看它們被吃了幾次或者吃多少種食物。

  同一種植物會被不同的動物吃,同一種動物也可以吃多種食物。

 。6)總結(jié):同一種植物會被不同的動物吃掉,同一種動物也可以吃多種食物,生物之間這種復雜的食物關系形成了一個網(wǎng)狀結(jié)構(gòu),叫食物網(wǎng)。(板書:食物網(wǎng))

  3、拓展活動

  (1)剛才我們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wǎng)知道,動植物之間有著各種各樣的食物聯(lián)系,那到底它們的聯(lián)系有多緊密呢?(課件出示:草原圖)這幅圖中主要有哪些生物?他們之間有食物關系嗎?

  學生回答。

  師:這條食物鏈中,如果斷了其中一環(huán),會對大自然造成什么后果呢?每個小組進行討論,先在組內(nèi)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ㄐ〗M討論,教師參與)

  教師總結(jié);你們的討論很具體。通過討論我們知道,食物鏈中的任意一環(huán)的消亡,都會對大自然造成很大的影響。這說明了食物鏈中的每一環(huán)都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的。保護好一種生物,也就是保護了多種生物。我們應該保護自然環(huán)境,珍惜每一種生物。

  學生交流討論。

  (三)總結(jié)鞏固,課外延伸

  請同學們用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上網(wǎng)或在信息庫中查找害蟲的天敵,從而設計防治方案,為蟲災防治獻計獻策。

  1、蔬菜大棚內(nèi)生了蚜蟲,為了生產(chǎn)無公害優(yōu)質(zhì)蔬菜,你準備怎么辦?

  2、松毛蟲啃食松樹,大量的松毛蟲甚至會給松林帶來滅頂之災,你認為最好采用什么措施?

 。ㄐ薷恼f明:以發(fā)生在學生身邊的事實為題材,會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和興趣。)

  八、板書設計

  食物鏈和食物網(wǎng):綠色植物(起點)兇猛肉食動物(結(jié)束)

  樹汁、蟬、螳螂、黃雀、鷹、老鼠、蛇、生產(chǎn)者、消費者

  教學反思:

  本次教案經(jīng)過多次反思和總結(jié),決定從學生熟悉的身邊事物入手,根據(jù)“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故事,引出食物鏈,更能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

  對“閱讀資料:鼠尾草、松雞和羚羊的故事!边M行了修改,改成讓學生用所學知識“為蟲災防治獻計獻策”,以發(fā)生在學生身邊的事實為題材,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興趣,來達到科學學習的目的。讓學生認識到自然界的生物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保護好一種生物,也就是保護了多種生物。我們應該保護自然環(huán)境,珍惜每一種生物。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設計12

  《運動與設計》是五年級科學上冊第四單元運動與力系列的第七課,本課側(cè)重于科學、技術(shù)和社會三方面的內(nèi)容,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結(jié)合實際,對身邊的常見事物進行觀察和思考,讓學生在真實的情景中運用所學的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興趣性、綜合性和開放性。

  《運動與設計》中尋找自行車上的好設計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就是讓學生通過觀察,引導孩子們多去關注生活中的“精妙設計”,研究他們所熟悉的交通工具——自行車,將自己所學的'運動和力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教學中,首先讓學生了解自行車各個主要部件的名稱,這樣他們才會言之有“名”。將自行車的實物與課件結(jié)合,讓學生認識自行車的各個主要部位:車把、剎車(車閘)、腳蹬、齒輪、鏈條、前輪、后輪……。這樣既有助于學生認識自行車的結(jié)構(gòu),又盡可能地給學生留有觀察和思考的時間,從而從自行車與運動密切有關的部件入手,引發(fā)師生共同探討自行車運動哪些地方需要摩擦?用什么方法增加摩擦力?自行車運動哪些地方不需要摩擦?用什么方法減少摩擦力?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根據(jù)課文插圖結(jié)合日常經(jīng)驗,尋找自行車上的好設計,教學內(nèi)容基本可以完成,如果上課時,將自行車實物搬進課堂,讓學生分組進行觀察研究,效果將更佳。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設計13

  教學內(nèi)容: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科學》五年級上冊第19-21頁中的知識。

  內(nèi)容分析:本課主要是繼續(xù)帶領學生利用熟悉的日用品——鏡子,來探究光的反射現(xiàn)象。教材分四部分安排教學內(nèi)容:

  第一部分是認識平面鏡能成像及概念。通過“實際照鏡子”的活動,調(diào)動起學生原有小時玩鏡子的經(jīng)驗,融入探究的情境。

  第二部分研究鏡子的反光現(xiàn)象,主要是通過一些有趣的游戲活動,發(fā)現(xiàn)平面鏡的反射現(xiàn)象及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第三部分是通過饒有趣味的“看鏡子讀字”“筆在五角星像中走”這些游戲活動,鞏固對鏡子成像特點的認識,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

  學情分析:五年級的學生,對照鏡子所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已經(jīng)不感到陌生,但是他們可能從來沒有關注到照鏡子背后隱藏的關于光的反射的科學規(guī)律。所以,我認為,本課中認識光的反射現(xiàn)象,激發(fā)學生對光學世界無限奧妙強烈的探究欲望正是重點所在,這也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感性認識平面鏡成像特點及光的反射規(guī)律。

  2、會觀察、記錄、描述自己的觀察結(jié)果。

  過程與方法:

  1、能通過對平面鏡的觀察,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

  2、能通過假想、觀察、實驗等活動進行探究。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細致觀察、認真思考的探究精神。

  2、意識到各種自然現(xiàn)象都是有規(guī)律的。

  3、樂于合作與交流,尊重他人意見。

  教學重點:發(fā)現(xiàn)平面鏡的成像特點及光的反射規(guī)律。

  教學難點:運用平面鏡的成像規(guī)律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鏡子(兩塊)、小蠟燭、印有反字的紙、印有雙層五角星的紙、充電手電。

  教學方法:

  知識是學習者在一定的學習環(huán)境下,在教師和學生伙伴的幫助下,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獲得的。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我主要采用“探究發(fā)現(xiàn)——小組研討”教學法進行教學。

  教學這一課時,學生人手一面鏡子是本課最重要的教學準備。這些材料學生容易準備,所以以學生準備為主。因為本課涉及到的實驗,都比較簡單,屬于游戲性質(zhì),所以關于實驗方法問題,我弱化處理,讓學生自主游戲和實驗。

  為了突破本課教學難點,突出重點,我采用“游戲探究”和“小組研討”的教學策略。在學生獲得大量的關于光的反射現(xiàn)象的認識后,請學生進行歸納,并在大家研討的基礎上,得出關于反光現(xiàn)象的一些規(guī)律:如光線是可逆的、物體的像與原物體左右相反、正立、對稱等。這個規(guī)律的認識,不是教師強加于學生,而是學生經(jīng)歷“游戲探究——獲得證據(jù)——歸納總結(jié)”這樣的探究思考過程自行獲得。

  根據(jù)我采用的教學方法,可以看出,本節(jié)課學生的主要學習方法是實驗法、游戲法、觀察法、發(fā)現(xiàn)法和歸納法。

  教學過程:

  一、多元導入,激發(fā)興趣:

  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老師請你們猜一個謎語:“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要問它是誰,只有你知道!保ㄖi底:鏡子)。鏡子是我們?nèi)粘I钪猩俨涣说幕锇,關于鏡子,你了解哪些?{學生各抒己見)看來同學們平時不光照鏡子,還了解了一些鏡子中的小常識。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照鏡子,了解鏡子中更多的奧秘。(板書課題)(課件出示)

  二、自主觀察,合作交流:

 。ㄒ唬┝私狻跋瘛奔啊捌矫骁R”概念:

  師:同學們,在你面前就有一把小鏡子,請你快速拿起它照一照,你在鏡子中會看到什么呢?(學生做)

  生:會看到自己。你們在鏡子里都看見自己了嗎?

  師:你在鏡子里看到的自己就是你的像。

  師: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像鏡子一樣能照出自己的像呢?請大家一起來看。(課件出示圖片)

  師:你在什么地方上看出了物體的像?

  生:湖面、地磚面。

  師:你還能說出生活中類似平面鏡一樣能看出物體像的物體嗎?

  生:衣柜面、地板、不銹鋼盆底、飯盒等。

  師:你覺得它們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師:人們把表面是平的、光滑、不透明的的鏡子稱為平面鏡。(板書)

 。ǘ┨骄抗獾姆瓷湟(guī)律:

  1、做光的.反射游戲。

  師:在平面鏡里我們看到了物體的像,那么平面鏡為什么會成像呢?讓我們一起來用平面鏡做個小游戲吧。請你將鏡子平放在桌面上,將手電光照在上面,有何發(fā)現(xiàn)?

  2、學生做光的反射實驗。

  3、討論:在天花板上看到手電筒的光亮說明了什么?(鏡子能反射光。)平面鏡是怎樣反射光的呢?(出示光路圖課件)

  4、師小結(jié)(課件出示):當光線照射到鏡子等不透明的物體表面時也會被彈回來,這種現(xiàn)象叫光的反射。(板書)

  鏡子等幾乎每樣東西都可以反射光線,但是表面越光滑的物體,反射效果越好。

  5、師:我們來看一下生活中的反射現(xiàn)象。課件出示閃光的玻璃幕墻和皎潔的月光

  6、剛才我們了解了平面鏡不僅能反射光,還能成像。平面鏡是怎樣成像的呢?(平面鏡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那么平面鏡成的像有什么特點呢?

  (三)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師:(出示一面鏡子)看,老師這兒有一面小鏡子,現(xiàn)在我們就用它來玩照鏡子的游戲。我們該怎樣玩呢?請看游戲要求。

  游戲一:(玩一面鏡子)小組合作玩。

  師:請看觀察要求:只用一面鏡子(課件出示)

  1、“你能看見我,我也能看見你”嗎?這說明了什么?

  2、閉起一只眼睛,看看鏡子里有什么不同?

  3、高舉起鏡子,你從鏡中看到了什么?說明什么?

  師:在照鏡子的這些活動中,請小組間仔細看一看,比一比,誰的發(fā)現(xiàn)多?

  師:剛才我們是用一面鏡子來玩,發(fā)現(xiàn)了鏡中像和實際物體的左右相反。如果用兩面鏡子來玩,又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請同學們拿出袋中的材料,看看有些什么?

  游戲二:(玩兩面鏡子)請你將兩面鏡子立著擺放,再試著改變兩面鏡子間的角度,看小蠟燭在鏡中能成幾個像?什么時候成像最多?

  三、展示評價,拓展延伸:

  游戲一:你看見我,我也看見你,說明【光路是可逆的】。(課件出示):

  鏡子里像的左右和實際物體的左右相反。你們看的都是這樣嗎?(課件出示)像與物體除了左右相反,還有什么特點?(對稱、正立。)我可以利用鏡子看到坐在我身后的人,說明鏡子能幫助我們擴大觀看范圍。

  游戲二:我們會發(fā)現(xiàn)鏡中出現(xiàn)許多不同個數(shù)蠟燭的像。而且兩面鏡子的夾角越小,所成的像越多。這說明鏡子間發(fā)生了多次反射(互相映照)的結(jié)果。

  拓展活動一:用鏡子。師:剛才,我們發(fā)現(xiàn)了平面鏡所成的像和實際物體左右相反。這種現(xiàn)象在生活中的應用很多。現(xiàn)在老師就遇到了一個大難題,請看我有一段文字怎么也讀不通順,你能借助什么工具,想什么辦法幫老師像平常一樣讀出文中的字呢?為什么這樣做能讀通順?(這一現(xiàn)象說明了像和實際物體的不僅左右相反,而且上下相反。)

  拓展活動二:讓筆在五角星的間隙里行走。師:看,老師手里還有一張雙線條的五角星紙,你能照著鏡子,讓筆在五角星的縫隙間“行走”嗎,你發(fā)現(xiàn)什么?(看著鏡中圖像,大腦很難正確指揮筆的行走方向,說明鏡中像與實際物體畫法是相反的,所以不好控制。)

  四、課堂小結(jié)

  今天,我們都了解了平面鏡的哪些奧秘。(平面鏡能成像,還能反射光。)在生活中,還有許多比較特別的鏡子。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研究這些有趣的現(xiàn)象。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了解人類在生物的啟示下,進行了大量仿生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

  2.具有認真觀察和探究仿生的興趣。

  知識與技能:

  1.初步具有模仿生物的構(gòu)造或功能進行發(fā)明和創(chuàng)造的意識和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運用創(chuàng)造性想象和“原型啟示法”提出一些小發(fā)明的思路。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勇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態(tài)度。

  2.意識到動物、植物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

  教學重點:了解人類在生物的啟示下進行了大量仿生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運用創(chuàng)造性想象和“原型啟示法”提出一些小發(fā)明的思路。

  教學準備:

  1.供課堂觀察用的茅草的葉、蒼耳的果實(或其他植物),放大鏡等工具。

  2.雞蛋與薄殼結(jié)構(gòu)屋頂、鳥與飛機、魚鰭與船槳的圖片或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 導入。

 。1)講述:魯班發(fā)明鋸子的故事。

 。2)提問:魯班為什么能發(fā)明鋸子?(發(fā)現(xiàn)茅草——觀察茅草——產(chǎn)生聯(lián)想——大膽嘗試——發(fā)明鋸子)

 。3)交流:我們在樹林、在野外有過類似魯班的經(jīng)歷嗎?哪些植物容易劃破和刺傷我們?哪些植物容易粘在我們的衣服上?

  (4)我們也像魯班一樣,來認真研究我們身邊的這些植物。

  2. 觀察容易劃破和刺傷人、容易粘衣的植物的特點。

 。1)為每個小組提供一份觀察材料和必要的觀察工具。

 。2)學生分組觀察,記錄觀察發(fā)現(xiàn)。

 。3)交流。

 。4)討論:我們觀察了這些植物的特點,能產(chǎn)生哪些想法呢?

  3.了解人們在生物的啟示下完成的發(fā)明。

 。1)講述:人們在生物的啟示下,發(fā)明了許多物品。你們知道這樣的例子嗎?

 。2)用課件或圖片展示:雞蛋與薄殼結(jié)構(gòu)屋頂、鳥與飛機、魚鰭與船槳。

 。3)小組討論:圖中這些新技術(shù)分別是在什么生物的啟示下研制出來的?它們有什么相似之處?

 。4)根據(jù)以上發(fā)明的實例,你認為在生物啟示下進行發(fā)明創(chuàng)造要經(jīng)過怎樣的過程?

 。5)講解:在生物啟示下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通常要經(jīng)過以下過程:

  明確需要:在生產(chǎn)或生活中,為了完成某種工作,需要具有什么功能的工具或設備。

  尋求啟示:通過觀察或在無意中發(fā)現(xiàn),某種生物的`構(gòu)造或功能與我們需要的工具或設備很相似,在這種生物的啟示下提出發(fā)明的設想。

  設計制作:根據(jù)發(fā)明的設想精心設計,根據(jù)設計試制出我們需要的工具或設備。

  實驗定型:經(jīng)過反復實驗、修改,完成發(fā)明。

  4.課外活動。根據(jù)某種生物的特點,構(gòu)思一件科技創(chuàng)新作品。

  第二課時

  1.指導學生根據(jù)某種生物的特點,提出創(chuàng)新設想。

 。1)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思考,畫科技作品設計圖。

 。2)交流、展示:我設計的是什么?它是仿造什么生物的特點研究的?它有什么特殊的功能?

 。3)師生共同評價。(學生的設計可能很富有想象力,對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意要鼓勵和保護,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完成一件科技小作品除了有創(chuàng)意之外,還要考慮實用和可行性。)

 。4)向?qū)W生介紹一些在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中獲獎的小發(fā)明作品,供學生學習借鑒,講解常見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方法。

  2.指導學生完善科技作品設計方案。

  (1)修改完善設計方案。

  (2)組內(nèi)交流方案。

  3.制作科技作品。

  一件科技作品的制作往往不可能在課堂上完成,學生可以利用課外時間繼續(xù)探索、完成自己的作品,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得到來自教師和家長給予的幫助和支持。

  板書設計:

  7 茅草與鋸子

  人類在生物的啟示下,進行了大量仿生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

  雞蛋與薄殼結(jié)構(gòu)屋頂、鳥與飛機、魚鰭與船槳。

  作業(yè)設計:

  填空:

  1、鋸子是( )在( )的啟示下發(fā)明的。

  2、飛機是受()的身體構(gòu)造和特點的啟示而發(fā)明的。

  問答:

  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是受生物的什么啟示而發(fā)明的?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設計15

  一、教學內(nèi)容:

  物質(zhì)變化是多種多樣的,根據(jù)其是否可以恢復原狀來講,可以分成可逆變化和不可逆變化兩種。本課就是借助學生熟悉的兩種物質(zhì)——食鹽和水泥,認識物質(zhì)的可逆變化與不可逆變化,并認識可逆變化與不可逆變化的利弊。

  二、教學目標:

  1、能用簡單的器材做簡單的觀察實驗,探究物質(zhì)的變化,并作實驗記錄;能提出探究活動的大致思路;能應用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對所觀察到的現(xiàn)象做假設性解釋。

  2、愿意合作與交流;樂于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改善生活;意識到科學技術(shù)會給人類帶來好處,也可能產(chǎn)生負面影響。

  3、認識物質(zhì)的變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認識可逆變化與不可逆變化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三、教學準備

  學生依據(jù)活動準備中的要求,根據(jù)自己對教材的理解準備材料:杯子、筷子、食鹽、火柴、水泥、盤子、小勺、錘子等。為了課堂上探究活動的順利進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教師也要相應準備鐵架臺(帶鐵圈、石棉網(wǎng))、酒精燈、水泥塊等物品以及各種物質(zhì)變化的圖片或視頻資料。

  四、活動過程:

  主要包括兩個活動。

  活動一:我們來觀察食鹽和水泥的變化。

  可以分成三個環(huán)節(jié)。

  一是觀察食鹽和水泥的變化。

  首先教科書提供了一幅探究示意圖,意圖是提示探究食鹽變化方法。一位學生在攪拌水中的食鹽,說:“食鹽在水中溶解了!蹦康氖翘崾緦W生結(jié)合已有的溶解知識認識食鹽的變化。食鹽在水中看不到了,說明它的顆粒大小發(fā)生了變化,也就是形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一位學生說:“溶解的食鹽還會再看到嗎?”目的是提示學生從能否恢復食鹽原狀來思考,提出自己的猜想與假設,并設計相應的實驗進行證明。一位學生在用酒精燈給食鹽水加熱,坩堝上可以清晰的看到已經(jīng)析出的`食鹽顆粒,說:“你看……”目的是提示學生通過給食鹽水加熱的方法使溶解的食鹽恢復原狀。教科書所設計的探究方法只是一種指向,目的是提示學生可以自由設計探究方法,探究食鹽的變化,而不要受教科書的限制。

  其次教科書又通過一幅探究示意圖,提示探究水泥變化方法。一位學生說:“水泥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目的是提示學生,在認識食鹽變化的基礎上提出新的探究問題,展開新的探究活動。一位學生在用杯子向盤子里倒水(盤子里有水泥),說:“我們試一試!

  目的是提示學生自由設計探究方法,探究水泥的變化。教科書提示的探究方法是:通過加水的方法使水泥發(fā)生變化。借助探究食鹽的方法思考:水泥還能恢復原狀嗎?并設計相應的實驗進行證明。

  二是認識其他物質(zhì)的變化。教科書提供了兩組物質(zhì)變化的示意圖,目的是提示學生認識生活中更多的類似食鹽和水泥這樣的變化。

  第一組圖片包括玻璃和水的變化。玻璃的變化由三副圖片:碎玻璃、玻璃熔化爐、玻璃制品組成。圖片與圖片之間分別用箭頭相連接,目的是提示學生認識到玻璃也可以像食鹽那樣,改變形態(tài)后還可以恢復原狀。水的變化中,通過箭頭提示學生水可以改變形態(tài)為水蒸氣或冰,水蒸氣或冰又可以恢復到水的形態(tài)。

  第二組圖片包括六種物質(zhì)的變化,分別是花生到花生油的變化、種子發(fā)芽的變化、西瓜到西瓜汁的變化、泥土到磚塊的變化、樹到椅子的變化。這些圖片的設置目的是提示學生進一步探究生活中更多類似水泥變化的事例。

  教科書設計的這些物質(zhì)的變化只是一種指向,目的是提示學生可以從生活中多種物質(zhì)的變化入手,探究類似食鹽和水泥的變化特征。

  三是歸納。教科書呈現(xiàn)了一幅學生交流的情景圖片,目的是提示學生從能否恢復物質(zhì)原狀的角度來分析,尋找物質(zhì)變化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通過歸納進一步認識物質(zhì)的可逆變化與不可逆變化!笆雏}、玻璃等物質(zhì)都可以恢復原來的樣子!薄斑@是一種可逆的變化。”提示學生通過食鹽、水、玻璃等物質(zhì)的變化認識可逆變化!跋袼噙@樣的變化呢?”“我知道……”

  提示學生通過水泥、木頭、種子等物質(zhì)的變化認識不可逆變化。

  活動二:可逆變化和不可逆變化的利弊。

  教科書提供了三幅圖片,分別森林大火、污染的水域、廢品收購站,意圖是通過對圖片內(nèi)容的分析,認識可逆變化與不可逆變化利弊。森林大火是一種不可逆的變化,提示學生認識到一些不可逆變化帶給人類的將是無法挽回的損失;污染的水域是一種可逆的變化,提示學生認識到雖然是一種可逆的變化,但如果想使污染的水恢復到原狀卻需要大量的物力和財力;廢品收購站的圖片提示學生認識到很多物質(zhì)是可以發(fā)生可逆變化的,我們可以合理的使用它們,讓它們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圖片內(nèi)容只是一種指向,提示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交流,充分認識可逆變化和不可逆變化帶給人們的利弊。

  自由活動:

  教科書以“自制膠水”為主題,分步展示了制作“膠水”的過程,提示學生可以利用脫脂牛奶、醋、小蘇打等自制膠水。通過制作,豐富學生對物質(zhì)變化的認識。

  拓展活動:

  教科書提出“生活中還有哪些可逆變化和不可逆變化現(xiàn)象?”的探究內(nèi)容,提示學生課下進一步探究物質(zhì)的變化,激發(fā)學生繼續(xù)探究的興趣,把探究延伸到課外。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設計01-09

鄂教版科學五年級上冊《林中的樹》的教學設計07-04

五年級科學教學設計05-29

鄂教版《池塘中的植物》科學五年級上冊教學設計07-04

五年級上冊《美術(shù)》教學設計02-06

語文五年級上冊的教學設計01-29

五年級上冊白鷺教學設計12-05

五年級上冊窮人教學設計03-24

美術(shù)上冊教學設計03-10

語文上冊教學設計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