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生物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tǒng)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八年級生物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八年級生物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描述生命起源的過程。
2、關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觀點。
3、理解米勒的實驗過程和結論。
教學重點
關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觀點
教學難點
理解米勒的實驗過程和結論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ㄒ唬﹦(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球誕生于46億年前,地球上最初有沒有生命?最早的生物是怎樣的?最原始的生命又是怎樣出現(xiàn)呢?其實這些問題我們雖然無法通過親眼觀察或模擬實驗得到答案,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分析前人的實驗或現(xiàn)有的資料來了解幾億年前的地球。今天我們就開始學習新的一章——生物的進化。我們先來一起探究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ǘ┏鍪緦W習目標
1、描述生命起源的過程。
2、關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觀點。
3、理解米勒的實驗過程和結論。
(三)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一、學生閱讀教材51頁的科學方法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1、什么是推測?
2、推測需要哪些要求?
二、學生閱讀教材51—52頁的資料分析,討論下列問題:
1、地球上生命的形成需要哪些條件?
2、你能總結出生命的起源有幾種說法?
3、地球上原始大氣的成分與現(xiàn)在的大氣成分有什么明顯的不同?
4、你認為原始地球上存在生命嗎?請說出你的理由。
4、米勒的實驗裝置幾個部分各模仿了原始地球的哪些條件?
5、根據米勒實驗結果,可以對生命的起源做出怎樣的推測?
6、隕石中含有構成生物體所需要的'部分有機物,可以作出什么推測?
三、學生展示,教師點撥講解
四、學生閱讀教材53頁的內容,了解原始地球和原始海洋以及原始生命的形成的過程。
(四)、總結反思
本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
(五)鞏固練習
1、原始的地球大氣與現(xiàn)在的空氣在成分上有明顯的差別,那時的大氣成分主要是( )
A、水蒸氣、氨、甲烷等
B、氮氣、氧氣、水蒸氣、二氧化碳等
C、氧氣、氫氣、二氧化碳等
D、水蒸氣、氧氣、氮氣等
2、在原始的地球表面,首先形成的生命的基礎物質是( )
A、小分子有機物 B、大分子有機物
C、小分子無機物 D、原始生命
3、原始生命形成的場所是( )
A、原始大氣 B、原始海洋
C、陸地上 D、大氣層中
4、模擬原始地球的條件和大氣成分,合成氨基酸的科學家是( )
A、愛因斯坦 B、米勒 C、愛迪生 D、牛頓
5、下列哪一項是原始大氣中沒有的
A、氨 B、水 C、氧氣 D、氫
6 、生命起源的過程是( )
A、無機物——有機物——原始生命
B、有機物——無機物——原始生命
C、無機物——原始生命——有機物
D、原始生命——無機物——有機物
7、米勒的實驗證明了( )
A、原始地球上可以形成原始生命 B、原始地球上可以形成有機物
C、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D、原始生命起源于外星球
。┳鳂I(yè)布置
完成績優(yōu)學案55頁練習題
板書設計:
第一節(jié)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一、有關生命起源的幾種假說
二、原始地球
三、地球上的生命起源
八年級生物教學設計2
一、設計思路
真菌這部分內容是初中生命科學基礎教學內容,教師以教材為載體,通過教學活動的設計,努力使學生在掌握知識點的同時能真正提升自身的生命科學探究能力,尤其是提高理性思維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用教材內容穿針引線,通過幾則恰當?shù)慕虒W活動:輔以實驗、多媒體圖片視頻、等直觀教學手段,讓學生充分獲取感性認識,解惑釋疑,突破知識的難點,提高對微觀生物的觀察能力以及對其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的描述、歸納、表述能力,學會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進行深入的思考,在一系列有梯度的探究與思考的過程中獲得知識、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形成正確的科學觀念與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在思維訓練中主要運用聚合抽象訓練法和生疑提問訓練法,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同時,將學習內容與生活聯(lián)系,使學生盡可能多的參與到生活、知識和應用中,體會生物科學知識的價值。
二、教學分析
1、教材分析
本教學設計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初中第二冊《生命科學》第五章《生物的類群》第3節(jié)的第二課時的內容。在《上海市中學生命科學課程標準》中對該節(jié)內容的學習要求為B級水平(其中霉菌的培養(yǎng)和觀察實驗為A級水平)。教材主要介紹了真菌中的三類:酵母菌、霉菌和大型真菌的形態(tài)結構、營養(yǎng)方式與繁殖方式,本節(jié)教材的特點是文字多,文字部分偏重于概念和原理,生命科學術語較多。這給學生的學習與理解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對教材的授課內容重新進行了整合,在此之前進行了細菌的教學。在本節(jié)課中關于腐生做了弱化處理,腐生會在后面的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中做詳細的比較討論學習。
2、學情分析
在前一課時,學生已經學習了細菌,對微生物類群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時在植物與動物類群的學習中,學生已進行了生物的營養(yǎng)方式的學習,這為本節(jié)的教學打下了基礎。同時學生在生活中,對于真菌中的部分種類都有過接觸與了解,藉此,師生對話可以順利展開。八年級的學生已在《科學》學習中已具備初步科學探究素養(yǎng),如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與描述,比較與歸納等,預設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活動,使學生的這些能力得以再進一步提高與發(fā)展。學生對于部分微觀世界的真菌的生殖方式、形態(tài)結構沒有過直觀體驗,這成為了本節(jié)課的難點,因此教師著力通過教學中與生活相聯(lián)系,以抽絲剝繭地引發(fā)疑問,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實驗圖片實驗等觀察,思考,討論等解決問題,突破教學難點。
三、教學策略與手段
在教學設計中,教師以實驗、圖片、視頻等為載體,通過層層設疑,引導學生學會選擇工具,使用恰當方法仔細觀察微觀生物,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進入深入思考。在一系列有梯度的探究與思考的過程中獲得知識、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形成正確的科學觀念與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在實際生活中,學生對真菌中的某些生物或多或少存在著感性認識,因此教學中首先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通過學生描述生活中對于真菌的認識,切入課題。然后以實驗等活進行,在教師引導下以學生為本地探究式教學,通過觀察與思考,依次了解真菌中主要三個類群的生物的細胞結構、營養(yǎng)方式、繁殖等方面的特征,在此基礎上由學生自主歸納真菌的主要特征;并引導學生互動,用科學、明確、簡潔的語言,完善對真菌的描述及歸納總結的語句;藉此活動過程同時,也在了解真菌特征的基礎上,使學生能體驗真菌的多樣性,并能對真菌與人類、自然界的關系進行思考。
四、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酵母菌、青霉的'形態(tài)結構、營養(yǎng)方式、生殖方式。
2、知道真菌的主要特征。
過程與方法:
1、在青霉、曲霉的觀察活動,學會觀察微觀生物的方法、運用科學語言描述其形態(tài)結構。
2、從觀察中發(fā)現(xiàn)問題,比較不同菌類的異同,歸納真菌的主要特征。
3、能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釋生活中與發(fā)酵有關的現(xiàn)象。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體會到真菌種類、形態(tài)、結構和生活環(huán)境、營養(yǎng)方式的多樣性。
2、從真菌的多樣性,感悟比較全面看待微生物與人類、自然界的關系。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1、實驗觀察青霉、酵母菌的形態(tài)特征和生殖方式。
2、真菌的主要特征。
難點:
1、用觀察微觀生物的方法認識它們的形態(tài)結構、營養(yǎng)方式、生殖方式,運用科學語言描述其形態(tài)結構。
2、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問題,比較不同菌類的異同,歸納真菌的主要特征。
六、教學準備:
課件、發(fā)霉的橘子和面包、放大鏡、課前制作的蘑菇孢子印。
七、作業(yè)設計
1、根據真菌的特征,嘗試推斷他們與人類的關系?(下一課時進行分析)
。ㄔu價:
優(yōu):能初步根據學到的知識進行推斷,并提供理由,同時指出一節(jié)課
所學內容的局限性。
良好:能初步根據學到的知識進行推斷,并提供理由。
需努力:簡單說出部分關系/無證據支持/無法作答
2、是否能僅根據本節(jié)課內容進行全面的判斷?(在上一題的基礎上展開)
。ㄔu價:
優(yōu):能根據教師提示再思考,并能主動收集更多證據說明
良好:能根據教師提示再思考
需努力:無法作答)
八、教學反思
從已經實踐效果看,設定的教學目標適合絕大部分學生,采用的教學方式適合學生的年齡認知特點,選用的視頻、圖片、閱讀等材料適當,能達到了預期的教學設想。
1、在認真研究課程標準和教材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三維教學目標,目標比較具體、適切,針對性較強,具有操作性和可測性。
2、注重學生親身體驗,通過動手培養(yǎng)霉菌,學會簡單的微生物培養(yǎng)方法的同時真切體驗到真菌無處不在。在后續(xù)的課堂觀察實驗中,更多地培養(yǎng)了學生在實驗中認真觀察,科學描述,比較歸納等科學素養(yǎng)。
3、在教學中,教師避免了通過簡單的講授讓學生獲得新知,而是結合教材載體,層層設疑,引起一系列師生、生生互動對話。在一系列有梯度的探究與思考的過程中學生歸納出真菌的特征,并以此為基礎思考真菌與人類的關系。有效思考帶來了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
4、在教學過程中圖片、視頻等學習載體針對性強,均有較高的有效性,不可替代性。
5、在學生課堂觀察霉菌的實驗中,教師提醒學生不要把鼻子等湊近霉菌時,若學生提出:為什么不能湊太近時,教師需把握好這一良好的教學契機,可以提醒學生推測可能的不利原因。
對教學中生成性問題的思考:產生問題應該值得教師關注,首先肯定學生的思考,一般更多地引導學生從尋求答案的途徑去發(fā)揮學生在課堂后的討論、探索,呵護學生的思考積極性和學科興趣。
八年級生物教學設計3
一、教材依據
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學八年級上冊》
第五單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 四 章 細菌和真菌
第 三 節(jié) 真菌
二、教材分析
本節(jié)內容選自人教版八年級上第四章第三節(jié)《真菌》。本章教材按照宏觀——微觀——宏觀的順序,第一節(jié)《細菌和真菌的分布》讓學生感知細菌和真菌的存在,探究它們的分布和生存條件;第二節(jié)《細菌》認識細菌的形態(tài)、結構營養(yǎng)和生殖,通過這兩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已經了解真菌分布十分廣泛,并通過細菌的學習了解微生物一些特點。但對真菌的形態(tài)結構,營養(yǎng)方式和繁殖卻不清楚,通過本節(jié)學習學生可以在心中明確真菌的主要特征, 并為學習《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作用》和《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打下基礎。
三、學情分析
1.學生的認知水平
學生課外知識較豐富,所以本節(jié)教學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入手,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和求知欲望,在師生互助,生生互動中不斷的發(fā)展自己、完善自己。
2.學生的能力水平
初二的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動手實踐的能力,多數(shù)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很感興趣,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不滿足教師對教材知識的簡單重復,所以我設計由學生調查常見的真菌有哪些。學生思維偏重于直觀形象思維,對材料尚缺乏一定的概括分析能力,所以在分析觀察酵母菌、青霉和蘑菇后,共同總結真菌的結構特征。
3.學生的情感水平
學生對真菌的認識具有片面性,通過學習,幫助學生認同真菌在生活中的作用,學會辯證的分析問題,培養(yǎng)愛護環(huán)境的情感和熱愛科學的態(tài)度。
四、設計理念
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以新課標理念為指導思想,教學中依據“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把學習的鑰匙交個學生,為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臺。首先結合真菌是不是植物話題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自己親身體驗和調查去交流感悟真菌的多樣性。真菌的共同特征是這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部分,我創(chuàng)設多種教學情境,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引導學生觀察、討論、分析,主動參與,合作交流,在探究中學習,獲取真菌是真核生物的知識,同時也提高了能力。利用圖片和實物觀察,介紹蘑菇的組成,為后續(xù)指導學生制作孢子印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對于制作孢子印這部分內容,學生較感興趣,通過展示和交流,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全面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
五、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目標】
1.舉例說出各種常見真菌。
2.知道酵母菌、青霉、蘑菇的形態(tài)結構特點。
3.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過程和方法目標】
1.通過觀察酵母菌、霉菌和新鮮蘑菇,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動手和科學探究能力。
2.通過制作孢子印活動,提高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和動手能力。
【情感、情感與價值觀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交流與合作能力,團結與互助精神。
2.認同真菌在生活中的作用,學會辯證的分析問題。
3.激發(fā)學生生態(tài)學觀點,認識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
六、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真菌的結構特點和孢子生殖方式。
突出重點:
1. 圍繞觀察酵母菌、青霉和蘑菇的實驗組織教學,讓學生明確觀察目的、順序,使用合適的實驗器材,觀察酵母菌、青霉和蘑菇。
2. 用發(fā)霉的桔子和蘑菇的孢子印做演示實驗,理解真菌的孢子生殖。
教學難點:利用顯微鏡觀察酵母菌和青霉,總結歸納真菌的結構特點。
突破難點:
1. 課前復習顯微鏡的使用,細菌的特點。
2. 充分利用實物、圖片,比較總結歸納真菌的結構特點。
七、教學方法
教法:示例法、觀察法、實驗法、討論法
學法:通過收集資料進行自主學習、通過觀察實驗進行探究學習、通過調查活動和探究實驗進行合作學習
八、教學準備
教師:
1.課前讓學生分組選擇一個自己比較感興趣的問題,查閱資料和調查。
2. 準備酵母菌培養(yǎng)液、青霉、蘑菇、放大鏡、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吸管、鑷子、解剖針、解剖刀、吸水紙、碘液。
3. 制作孢子印。
4.制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
1. 小組成員分工協(xié)作,通過查閱資料,盡可能多地了解真菌,制作PPT和調查報告。
2.準備發(fā)霉的桔子或饅頭,將其裝入塑料袋中,通過學生拍打,明確孢子的存在。
九、教學策略
本節(jié)教學內容具有較強的開放性,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引導為輔,盡量鋪設路子讓學生去表達他們所了解到的真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構建知識體系,形成良好科學觀的積極性。
1. 在課前布置調查活動內容,開展調查活動。課上小組的代表上來匯報調查結果以及小組自評,形成良好的科學氛圍。通過交流認識到真菌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通過顯微鏡觀察酵母菌,結合酵母菌的電鏡照片,了解酵母菌的結構特點和出芽生殖;利用顯微鏡觀察青霉,結合電鏡圖片了解霉菌的結構特點;通過觀察蘑菇,了解蘑菇的結構特點。然后歸納總結真菌形態(tài)結構的共同特征和營養(yǎng)方式。
3.準備發(fā)霉的桔子或饅頭,將其裝入塑料袋中,通過學生拍打,明確孢子的存在。展示蘑菇制作好的孢子印,了解蘑菇的`孢子生殖。
4.最后列表比較細菌和真菌的異同點,讓學生對真菌有一個更全面的認識。
十、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展示青霉和蘑菇。
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食用蘑菇、木耳、香菇等營養(yǎng)價值很高的真菌;但我們也經常為桔子長毛、饅頭長毛、衣物發(fā)霉而苦惱,對于這些令我們既愛又恨的真菌,你最想了解哪些問題?學生在已有生活經驗上,辨認真菌。由學生自己提出不同梯度的問題,讓所有學生都參與進來。創(chuàng)設情景,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導入新課。營造開放的教學模式,將課堂還給學生。一、各種各樣的真菌課前讓學生分組,自己選擇一個自己比較感興趣的問題,查閱資料,寫出調查報告。學生分組展示自己調查報告。
《常見的真菌》《怎樣區(qū)別毒蘑菇》
《食用真菌的營養(yǎng)》等體現(xiàn)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的教學理念。二、真菌的結構梳理問題,從認識真菌結構方面的問題入手,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實驗。小組合作,結合“觀察指導”動手實驗,認真觀察,思考。培養(yǎng)學生觀察、表達、合作能力。1、觀察酵母菌組織學生利用顯微鏡觀察酵母菌。區(qū)分細胞壁、細胞質和細胞核。制作酵母菌臨時裝片,觀察觀察酵母菌,染色后,觀察酵母菌的結構和出芽生殖。培養(yǎng)學生實驗觀察能力,認識酵母菌的結構。2、觀察青霉組織學生用放大鏡仔細觀察培養(yǎng)皿中培養(yǎng)好的青霉,再用顯微鏡觀察青霉的菌絲和孢子,注意它的形態(tài)與顏色。觀察培養(yǎng)皿中培養(yǎng)好的青霉。自學課本77頁青霉結構圖。每組派代表介紹各組的觀察結果。培養(yǎng)實驗觀察和表達能力,認識菌絲和植物器官的不同。3、觀察蘑菇組織學生用放大鏡觀察準備的蘑菇,注意它的形態(tài)結構。用手撕蘑菇,觀察它的斷面。自學課本77頁蘑菇結構圖。用放大鏡觀察蘑菇的子實體(菌蓋、菌褶和菌柄),蘑菇是由菌絲構成的。培養(yǎng)實驗觀察能力,理解蘑菇是由菌絲構成的。三、真菌的營養(yǎng)方式教師:在什么地方、什么時候更容易采到蘑菇?為什么夏天,受潮的糧食、衣服和皮鞋常常發(fā)霉長毛;而干燥的糧食、衣服和皮鞋就不長毛?
教師:你們能不能從真菌的生活習性上推測它們的營養(yǎng)方式是屬于哪一種?學生:真菌適于生活在溫暖、潮濕,有機物豐富的環(huán)境中。
學生:酵母菌、青霉和蘑菇都是利用現(xiàn)成的有機物為生,真菌的營養(yǎng)方式是異養(yǎng)。適時引導,讓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問題,引發(fā)思考,由學生之間的思維碰撞來解決問題。四、真菌的繁殖準備發(fā)霉的桔子或饅頭,將其裝入塑料袋中,通過學生拍打,明確孢子的存在。通過多媒體展示,觀察孢子的釋放過程。
觀察思考,知道真菌是靠孢子來繁殖自己的,說出孢子適于繁殖的種種好處。觀察思考,真菌是怎樣繁殖后代的呢?是否和細菌一樣是分裂生殖呢?
青霉生有大量的孢子,孢子很輕,能隨風飄散到各處,它們遇到合適的環(huán)境,就能發(fā)育成新個體。所以,我認為真菌是靠孢子來繁殖后代的。激發(fā)學生深入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并將知識回歸生活。五、制作孢子印展示孢子印,引導學生探究制作孢子印的實驗過程:
1.選取新鮮的蘑菇作為實驗材料。用解剖刀將菌蓋從菌柄上取下來。
2.把菌褶那面朝下平放在白紙上,扣上玻璃杯。
3.第二天,拿開玻璃杯和菌蓋,就可以看到白紙上留下與菌褶排列一致的放射狀孢子印。學生觀察并討論:
1.選取什么材料?
2.如何能防止孢子被風吹散?
3.如何根據蘑菇孢子印的特點,理解蘑菇孢子的位置、數(shù)量、形態(tài)和作用?鼓勵學生提問,培養(yǎng)提出問題的能力。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實驗技巧,動手能力得到了鍛煉。課堂小結教師引導學生總結真菌的形態(tài)結構、營養(yǎng)方式和生殖,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學生總結真菌的共同特征:
1.真菌有多細胞的,也有單細胞的。
2.細胞中沒有葉綠體,營養(yǎng)方式是異養(yǎng)。
3.具有細胞核、細胞質、細胞膜、細胞壁。
4.靠孢子繁殖培養(yǎng)學生歸納總結能力。課堂練習1.蘑菇有根、莖、葉嗎?蘑菇的生長需要光嗎?為什么蘑菇不是植物?
2.了解細菌的繁殖特點,對我們有什么意義?
3.你還有哪些想知道的問題?學生分組討論,解釋現(xiàn)象,激發(fā)學生探討生物奧秘的熱情,產生共鳴。學以致用,情感升華
板書設計
第三節(jié) 真菌
一、各種各樣的真菌——酵母菌、霉菌、蘑菇
二、真菌的主要特征
1、單細胞或者多細胞(菌絲)
2、有細胞核——真核生物
3、營養(yǎng)方式——異養(yǎng)(多腐生)
4、繁殖方式——孢子繁殖
三、制作孢子印
教學后記:
1、新教材要求開發(fā)和運用周圍環(huán)境和生活中的資源來豐富我們的課堂,使我們的教學活起來,組織學生進行調查活動、收集資料是很好的方式,也是很有效的途徑,課前我已經布置了學生分小組調查,由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收集資料,寫出調查報告,然后小組課上匯報調查報告。
2、在整個教學中,注重融入情景教學,努力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民主、并充滿激情的課堂氛圍,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伙伴。學生也不再是一味地聽與接受,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通過收集資料進行自主學習,通過觀察實驗進行探究學習,通過調查活動和探究實驗進行合作學習。學生能夠主動去探究、發(fā)現(xiàn)、體驗與感悟,獲得知識的同時提升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3、圍繞觀察酵母菌、青霉、蘑菇的實驗組織教學活動,并結合科技發(fā)展和社會的熱點問題,拓展了知識的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習積極性,加上多媒體的現(xiàn)代教育手段支撐整個教學過程,讓初中學生在一個生動、有趣而又多姿多彩的生物課堂中,真正做到愉快地“享受”學習,從而很好的完成了本節(jié)的教學目標。
4、學生對顯微鏡掌握不熟練,導致課堂推進有些障礙,課堂預設內容沒有來得及充分展開,如能在問題預設方面再做些改進,課堂效果會更好。
八年級生物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2)說出真菌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青霉、曲霉的形態(tài)、顏色及新鮮蘑菇的形態(tài),提高觀察能力。
(2)通過觀察孢子印,運用觀察、比較、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2)學會正確利用真菌,健康快樂生活。
【教學重點】
真菌的主要特征。
【教學難點】
利用顯微鏡觀察酵母菌和霉菌,總結歸納真菌的結構特點。
【教學方法】
本節(jié)以觀察、討論法為主,輔以閱讀、講授等法。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培養(yǎng)皿中培養(yǎng)好的青霉,吸管,鑷子,顯微鏡,解剖針,放大鏡,酵母菌培養(yǎng)液,載玻片,蓋玻片,稀釋的碘液,吸水紙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師:我們在餐桌上會吃到芹菜等蔬菜,也會經?吹侥⒐、銀耳、木耳等,仔細對比它們的形態(tài),你想知道些什么信息呢?
生:可能會提出很多問題,如:蘑菇、銀耳、木耳是植物嗎?它們有根、莖、葉嗎?為什么它們不是綠色的?
師:蘑菇、木耳、銀耳和芹菜等蔬菜不一樣,它們沒有根、莖、葉,沒有葉綠素,不屬于植物,而是屬于真菌。那么真菌具有什么特征呢?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真菌》。
二、新知導學
。ㄒ唬└鞣N各樣的真菌
師:真菌是多種多樣的。(圖片展示多種多樣的真菌)觀看圖片,哪些真菌是你認識的?
生:觀察圖片并指出自己所認識的真菌。
師:這些真菌有些是多細胞的,比如:猴頭菇、平菇、靈芝、冬蟲夏草、牛肝菌等;也有一些是單細胞的,比如酵母菌。有的是可以食用的,如蘑菇(平菇、猴頭菇)、牛肝菌等;有的是可以藥用的,如靈芝、冬蟲夏草等。這些真菌具有什么樣的結構呢?
。ǘ┱婢慕Y構
1、酵母菌的形態(tài)結構
師:酵母菌是一種單細胞的真菌,我們平時所食用的面包、饅頭、奶酪等發(fā)面食品都離不開酵母菌。酵母菌的細胞結構有什么特點呢?讓我們一起來觀察酵母菌。請同學們參照教材的實驗步驟,完成實驗,并完成與實驗相關的練習。
生:完成實驗,并將結果相互交流
實驗:觀察酵母菌
目的:認識酵母菌的形態(tài)結構
材料用具:酵母菌培養(yǎng)液,載玻片,蓋玻片,稀釋的碘液,吸水紙
實驗步驟:
1、取一滴酵母菌培養(yǎng)液,滴在載玻片上,蓋上蓋玻片,用顯微鏡觀察。能看到一個個橢圓形的細胞,細胞中有明顯的液泡,這就是酵母菌。
2、在蓋玻片的一側滴一滴碘液,用吸水紙從另一側吸引,對酵母菌進行染色。在顯微鏡下能看到酵母菌細胞中染上顏色的細胞核和淀粉粒。有的細胞上長出大小不一的突起,這是酵母菌的芽體。
師:酵母作為一種真菌,它與細菌、植物細胞的結構是否相同呢?我們一起來比較觀察。(展示酵母菌圖片與細菌、植物細胞圖片)對比觀察:
。1)酵母菌由哪些結構構成?
。2)酵母菌和植物細胞相比,最大的不同之處是什么?
(3)酵母菌和細菌相比,最大的不同之處是什么?
生:(討論后回答)
。1)酵母菌由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液泡和細胞核構成。
。2)與植物細胞相比,酵母菌沒有葉綠體。
。3)與細菌相比,酵母菌有成形的細胞核,屬于真核生物。
師:那你能推測出酵母菌的營養(yǎng)方式嗎?
生: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以現(xiàn)成的有機物生活,屬于異養(yǎng)生物。
師:通過剛才的觀察我們發(fā)現(xiàn),成熟的酵母菌細胞會向外生出與自身相似的突起,這個突起就是芽體。當環(huán)境適宜的時候,芽體會逐漸長大,脫離母體,成為一個新的酵母菌個體。這樣的生殖方式叫做出芽生殖。如果環(huán)境不適宜,酵母菌就會進行孢子生殖。
2、霉菌的形態(tài)結構
師:霉菌也是一種真菌。很多霉菌對人類是有害的。到了夏天,我們經常會看到發(fā)霉的食物,(展示發(fā)霉的食物)這就是霉菌大量繁殖的結果。霉菌的形態(tài)結構又是什么樣的?讓我們來進行下面的實驗。請同學們按照教材中的步驟認真進行實驗,并完成相關練習。
生:進行實驗并將結論交流
實驗目的:認識霉菌的形態(tài)結構
材料用具:培養(yǎng)皿中培養(yǎng)好的青霉,吸管,鑷子,顯微鏡,解剖針,放大鏡
方法步驟:
1、從培養(yǎng)皿中取出一塊長有青霉的橘子皮,墊上白紙,用顯微鏡觀察,可以看到一條條直立生長的白色絨毛,這就是青霉的直立菌絲。其頂端長有成串的青綠色的孢子。
2、用解剖針挑取少許長有孢子的菌絲,制成臨時裝片,放在顯微鏡下觀察,會發(fā)現(xiàn)青霉顏色呈_青綠色,長有孢子的`菌絲成掃帚狀。
師:霉菌的菌絲都是一樣的嗎?(展示圖片并提出問題,仔細觀察圖片并結合教材相關內容討論下面的問題:圖中序號代表什么結構?是單細胞還是多細胞真菌?青霉的細胞中有葉綠體嗎?你能推測出它的營養(yǎng)方式嗎?
生:(到屏幕上指出并講解)在營養(yǎng)物質表面向上生長的,叫直立菌絲;深入到營養(yǎng)物質內部的,是營養(yǎng)菌絲。
師:你認為這些菌絲有什么作用呢?
生:營養(yǎng)菌絲深入到營養(yǎng)物質內部,吸收營養(yǎng)。
師:是的,霉菌的菌絲是由很多細胞首尾相連而成,屬于多細胞真菌,這一點是和酵母菌不同的。霉菌的結構和酵母菌相似,也沒有葉綠體,要靠吸取現(xiàn)成的有機物來生存,屬于異養(yǎng)生物。我們已經知道酵母菌主要通過出芽生殖,那么霉菌的生殖方式又是什么呢?
生:孢子生殖
師:非常正確。通過觀察,我們發(fā)現(xiàn)青霉掃帚狀的分支末端有成串的綠色孢子,青霉就是通過這些孢子來繁殖后代的。夏天,發(fā)霉的面包也會發(fā)霉,這種霉菌叫做曲霉。曲霉氣生菌絲的頂端膨大成球狀,表面呈輻射狀的著生著球形的孢子,曲霉就是用這些球形的孢子來繁殖的?梢姡咕际峭ㄟ^孢子來繁殖后代的。
3、蘑菇的形態(tài)結構
師:蘑菇是一種大型真菌,營養(yǎng)豐富,深受人們的喜愛。我們在哪里可以采到蘑菇呢?這說明了什么?
生:在夏季或秋季的清晨或雨后,在潮濕的樹干或草地上容易采到蘑菇。這說明細菌適于生活在溫暖、潮濕、有機物豐富的環(huán)境中。
師:蘑菇由哪些結構構成?認真觀察蘑菇的相關圖片并閱讀文字,并回答下列問題。(出示蘑菇圖片)
。1)指出各部分結構的名稱。
(2)蘑菇的菌體由菌絲構成,是多細胞的真菌?康叵戮z吸收外界的水分和有機物;不含葉綠素,屬于異養(yǎng)生物。
師:蘑菇又是如何進行生殖的?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78內容,試著描述制作孢子印的步驟。生:(閱讀教材內容并回答)1、選取較大的新鮮蘑菇,用解剖刀或解剖剪將菌蓋從菌柄上取下來。
2、把菌褶那面朝下平放在白紙或玻璃板上,扣上培養(yǎng)皿或玻璃杯。
師:第二天,拿開培養(yǎng)皿(或玻璃杯)和菌蓋,可以看到在白紙(或玻璃板)制作好的孢子印了。(展示孢子印圖片)仔細觀察,白紙上留下的孢子印是與菌褶排列一致的?排列形狀呈放射狀?
生:討論后將填空補充完整。
師:觀察孢子的大小和顏色,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你認為孢子和蘑菇的繁殖有什么關系?
生:孢子很小,呈褐色。蘑菇依靠孢子進行繁殖。孢子成熟后會散落下來,落到適宜的地方就會萌發(fā)出菌絲。
師:我們一起來欣賞幾幅用孢子印制作的圖畫。(展示圖片)很漂亮是不是?相信你也可以制作出更漂亮的圖畫。請同學們回家之后自己制作孢子印圖畫,用手機拍下照片,并發(fā)到班級群里與大家分享。我們比一比誰的更漂亮!
拓展延伸:
蘑菇味道鮮美,營養(yǎng)豐富,但是很多蘑菇是有毒的。比如(展示圖片):蛤蟆菌、毒紅菇、花褶傘等。怎樣鑒定蘑菇是不是有毒呢?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法來辨別:1、顏色鮮艷,不生蟲蛆;
2、菌蓋頂部有黏液或瘤狀突起;
3、受傷后變色,有腥、臭、辣、苦等氣味;
4、菌柄上有菌環(huán)。因此,對于從野外采回來的蘑菇,一定要仔細辨別,千萬不要隨意食用!
。ㄈ┱婢纳
師:回憶酵母菌、蘑菇和霉菌的生殖,你能總結出真菌的生殖方式嗎?
生:(觀看圖片并總結)大多數(shù)真菌用孢子繁殖后代,酵母菌除了用孢子繁殖,也可以出芽生殖。
。ㄋ模┍容^細菌和真菌
細菌和真菌與我們人類的關系都非常密切,它們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活特征有哪些異同呢?請同學們小組討論,并完成表格中的內容。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酵母菌、霉菌和蘑菇,它們都屬于真菌。對于真菌,你有哪些收獲呢?(出示酵母菌、霉菌、蘑菇圖片)你能把你今天的收獲跟大家交流一下嗎?
生:說出自己本節(jié)課的收獲,共同總結真菌的特征。
三、精華提煉
真菌有單細胞的,也有多細胞的,有細胞核,屬于真核生物;不含葉綠素,異養(yǎng)生活,多為孢子生殖。
四、典型試題
1、細菌與真菌在結構上的共同點是(D)
A、都是多細胞生物
B、都有細胞核
C、都是分裂生殖
D、細胞內沒有葉綠體
2、下列敘述中,不屬于真菌特征的是(D)
A、細胞的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質、細胞膜和成形的細胞核
B、真菌中的蘑菇和霉菌是多細胞的,酵母菌是單細胞的
C、真菌產生的孢子在適宜的環(huán)境條件下,能發(fā)育成一個新個體
D、真菌形成的芽孢是它的休眠體,對不良環(huán)境有較強的抵抗能力
【板書設計】
酵母菌:單細胞有細胞核無葉綠體異養(yǎng)出芽生殖
霉菌:多細胞有細胞核由菌絲構成無葉綠體異養(yǎng)孢子生殖
蘑菇:多細胞有細胞核由菌絲構成無葉綠體異養(yǎng)孢子生殖
真菌特征:單細胞或多細胞,有細胞核,屬于真核生物;不含葉綠素,異養(yǎng)生活;多為孢子繁殖。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由學生所熟知的實際生活導入,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本節(jié)課,分別對酵母菌、霉菌、蘑菇等常見真菌進行了觀察探究,通過對比歸納,總結出真菌的特征,完成了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酵母菌的各部分結構在顯微鏡下并不能全部看清,對青霉和曲霉的菌絲的觀察也有一定難度。結合多媒體課件及探究實驗,不但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體現(xiàn),使知識更加明確,而且課堂氣氛明顯比在教室上課活躍。這是計算機與課程整合的優(yōu)勢,用鮮活的視頻錄像及直觀的圖片讓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去學習,也避免了老師“填鴨式”的滿堂灌。師生的互動性較高。
八年級生物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ㄒ唬┲R目標:
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2、認識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真菌,說出霉菌和蘑菇的營養(yǎng)方式,通過青霉、曲霉的形態(tài)結構、營養(yǎng)方式等認識真菌的主要特征。
3、描述真菌的生殖方式。
(二)能力目標:
1、通過觀察青霉、曲霉及新鮮蘑菇的形態(tài),提高觀察能力。
2、通過制作孢子印,提高動手操作能力。
3、通過模擬實驗,提高探究合作能力。
(三)情感目標:
正確認識作為分解者的真菌,理解真菌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激發(fā)學生樹立生態(tài)學的觀點,認識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認識真菌的形態(tài)結構、營養(yǎng)方式和生殖方式。
教學難點
1、怎樣識別青霉和曲霉。
2、真菌的繁殖方式。
3、如何制作孢子印。
教學方法
觀察法、模擬實驗法、實驗法、合作交流、資源共享法。
教具準備
1、教師準備:
(1)提前組織部分學生親手培養(yǎng)蘑菇和霉菌。
。2)課件
。3)學生分組實驗用的剪刀、燒杯、放大鏡。
2、學生準備:
。1)部分同學培養(yǎng)蘑菇和霉菌。
。2)各種顏色的紙片。
。3)查找一些有關真菌的資料。
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首先請同學們一起來欣賞這幾幅圖片。在和諧、優(yōu)美的自然中,有各種類型的生物分別做著自己的貢獻,它們相互依賴、相互制約,共同維系著大自然的平衡。它們分別是生產者、消費者,還有一類是什么呢?
學生:還有一類是分解者——細菌和真菌。
教師:前面我們剛剛學習了細菌,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真菌。
2、提出問題
展示課題:第三節(jié)真菌
教師:對于真菌,你想了解哪些方面的內容?
有部分同學親手培養(yǎng)了一些真菌,還收集了一些資料,今天我們一起來資源共享!
3、創(chuàng)設情境,展開新課
展示自己培養(yǎng)的蘑菇和霉菌。
教師:蘑菇用我們的肉眼就可以看得很清楚,屬于一類大型真菌;桌面上的霉菌就不同了,它們比較微小,屬于一類較小的真菌。生活中常見的真菌還有很多,你認識它們嗎?它們與人類的關系如何?
一、各種各樣的真菌
1、展示各種各樣的真菌圖片
觀看、認識、討論交流
教師:其中,很多蘑菇的營養(yǎng)價值很高,例如我們可以食用的有?有的藥用價值很高,例如?是否所有的真菌都是有益的?由此,你還能聯(lián)想到生活中還有哪些真菌?
2、根據學生的.回答可以通過鏈接展示圖片
收集資料突出的同學上臺展示一些野生蘑菇的圖片,資源共享分析蘑菇的生活環(huán)境
剛才我們研究的都
是日常生活中稱為蘑菇的一些大型真菌,對于微小的霉菌,我們如何識別它們呢?
3、青霉、曲霉的異同點
觀察,比較青霉、曲霉顏色上的不同。
放大觀察,比較青霉、曲霉形態(tài)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教師:通過不同點,我們可以區(qū)分青霉和曲霉;而它們的相同點反映了所有多細胞真菌的主要特征:大多數(shù)真菌是多細胞的,菌體由菌絲組成,生有許多孢子。
它們的細胞結構怎樣?
鏈接真菌細胞和植物細胞的比較圖。
學生:觀察比較細胞結構有什么不同?判斷真菌的營養(yǎng)方式如何?
教師:真菌細胞不斷地從周圍吸取有機物,形成許多菌絲,當長到一定的時期,就會在菌絲頂端產生許多孢子。孢子有什么作用?
二、真菌的生殖
模擬自然:探究真菌的生殖方式
一起來活動:模擬自然界的風吹和震動,把裝有霉菌的塑料袋放在手里,拍打幾下,傳給下一個同學,依次傳給小組內的多個同學,然后觀察塑料袋的內壁上有什么變化?
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塑料袋內彌漫著許多孢子,有許多粘附在塑料袋的內壁上。
孢子多而輕,容易被風吹散,在自然界,空氣中到處彌漫著真菌的孢子,一旦遇到合適的環(huán)境,就會萌發(fā)長出各種各樣的真菌。例如,霉菌的孢子萌發(fā)長處霉菌,蘑菇的孢子萌發(fā)就會長處蘑菇。你想知道蘑菇的孢子生長在什么地方嗎?觀察孢子印的顏色和形態(tài),了解不同的蘑菇孢子的顏色排列形態(tài)不同。
當我們把這些孢子收集起來,散到一定的培養(yǎng)基上,就會栽培出蘑菇來。想知道蘑菇孢子的萌發(fā)過程嗎?請我班培養(yǎng)蘑菇的小專家介紹蘑菇的成長日記。
回顧與整理
1、各種各樣的真菌
2、真菌的生殖
練習與應用
1、2
探索與實踐
1、想進一步了解蘑菇的營養(yǎng)與美食嗎?據真菌的營養(yǎng)保健作用設計美食方法。
2、你想自己栽培蘑菇嗎?請與栽培過蘑菇的同學交流。
編寫思路:
本節(jié)課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學八年級上冊第四章第三節(jié)的內容。在前面的教學中,同學們已經知道,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生物可分為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三類,但是由于生產者和消費者比較直觀,學習起來比較容易,而分解者一般都是細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用肉眼比較難看清,所以比較抽象,也比較難學。新教材提倡宏觀與微觀結合起來學習,本節(jié)課是這一指導思想的集中體現(xiàn)。
八年級生物教學設計6
【文本研讀】
細讀《生物入侵者》,掘其文本特質以下:
一,詞語如“移民”“生物入侵者”“天堂”若干,披引號于身,齊聚一文,構成“華麗陣容”!胺"標明,這些詞語在句段中并非用其本義,表其本身,而是用其比喻義,身份是客(喻)體,是把別的事物比作了它們。這種帶引號標識的打比方,除了兼有“生動形象”的說明效果外,更凸顯表達的趣味性,簡言之:有趣。
二,幾個中心自然段,每每用核心句陳述說明要點后,立即舉上例子給予支撐,一例二例三例,不一而足,讓人信服十分半點無疑義。全文運用舉例子十多處,其效果亦可簡言之:有力。
三,本文雖為說明,但推出成語方陣,組成一道語言典雅的風景線。且看異國他鄉(xiāng)安家落戶為所欲為物競天擇……在語文課上賞玩美的語言風景是干自己的本分。語文課姓語,說明文概莫能外。
四,生物入侵系大話題,科學原理(知識)既有現(xiàn)實針對性,又有普及緊迫性。課文全舉外國例,說外國情,不涉中國一言,不免有隔岸現(xiàn)火或遠水不解近渴之疏離。有此缺口亦妙,我來補之,補之以本國我土入侵狀貌 ,將課文內容簡縮例子化,與鮮近新材料相并有機整合,由遠而近,由人而我,激發(fā)虞思,培養(yǎng)科學精神,涵養(yǎng)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教學設計】
一、導入——咄咄怪事(PPT展示)
老師現(xiàn)在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看到的一則新聞:一個老人到一家診所就診,講了一件咄咄怪事,他在自家魚塘捧水洗手,冷不防從魚塘里跳起一條魚咬到他的中指,并且死死咬住不放,他嚇壞了,把魚弄死,死魚才松了口,就立馬來診所診治。醫(yī)生聽了十分驚奇,一邊給老人治傷一邊問老人,這條魚顏色鮮艷,非常好看,是不是?老人說是;你最近在魚塘除了看到這種魚,你養(yǎng)的其它魚種很少看到了是不是,老人說是;這種魚過去養(yǎng)在魚缸里的,是老外魚對不對,老人很驚奇說你怎么知道的,這是我兒子旅游時從國外帶回來的,先是養(yǎng)在魚缸里,我看它好看,想養(yǎng)在魚塘里讓它繁殖賺錢。醫(yī)生說你魚塘是死水還是活水,老頭說是死水,與外界是隔離的,醫(yī)生說還好,總算沒釀成大災禍。你的魚塘保不住了,得趕緊上報漁業(yè)部門。老人問為什么?同學們也一定在心里問為什么?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個重要的知識,而后化解我們心中的疑問。
二、整體感知,體會成語之美,讀懂課文(自然段)內容,理清說明順序。
1、回答導入中設置疑問:假如你是醫(yī)生,你來回答老人所問“為什么?”
2、自然段標序讀課文。
3、把課文中的成語找出來,說說在文中的意思,用其中兩個或三個說一段話。
異國他鄉(xiāng) 安家落戶 為所欲為 與日俱減 在劫難逃
嘯聚山林 五彩斑斕 束手無策 物競天擇 無動于衷
4、讀懂課文(自然段)內容,理清說明順序。
讀文填空:
第一部分(1):引出 ,并解說涵義。第二部分(2、3、4) :介紹生物入侵者之特征,重點說明生物入侵者_______ ____ _ 。第三部分(5):明確生物入侵者增多的________________ 。第四部分(6、7)生物學家、生物學生態(tài)學界學者___ _ 。 第五部分 (8):世界各國對生物入侵者_________________ 。
讀懂說明金鑰匙:倒讀課文一兩遍,課后題目來考參。核心語句劃劃劃,關鍵詞語圈圈圈。(何謂核心句?指文章中的.首括句、承上啟下過渡句、結尾句、提問句和概念定義句等。)
根據上面理解明確說明順序: 。
三體會重要說明方法的效果與作用。
1、對于作者的一些說法,比如第8段中“世界各國對生物入侵者采取措施”,你認可不認可?信不信?為什么?
明確:舉例子的效果:具體有力 ,使人信服。
追問舉例子的作用:運用的舉例子說明方法,舉 的例子,具體有力地說明了 ,使人信服。
2,第3段和第8段放一起比較,加雙引號的詞語比較多。你更喜歡哪一段的說明的語言?為什么?
明確:加雙引號的詞語是打比方的新長相。其效果:生動形象,增加趣味。
追問打比方的作用:運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把 比著 ,生動形象地說明了 ,增加說明的趣味。
3、同桌合作,尋找并體會課文中若干舉例子、若干打比方,說明其作用。
四,回應導入,興趣閱讀:了解食人鯧及我國生物入侵的相關信息。
1、前面我們學習情緒高漲,效果顯著,F(xiàn)在,我們繼續(xù)關切并深入了解有關 《生物入侵者》的 信息。讀下面材料。
材料一:這魚到底是什么來頭?在網絡上,記者查到了和這條魚一模一樣的食人魚的資料。這種食人魚(英文名:Piranha)俗名水虎魚、食人鯧,是南美洲食肉的淡水魚。它們通常有15~25厘米長,最長的可達40厘米。食人魚具有尖利的牙齒,據說能夠輕易咬斷鋼造的魚鉤或是一個人的手指,非常兇猛。一旦發(fā)現(xiàn)獵物,往往群起而攻之。食人魚群可以在10分鐘內將一頭活牛吃得只剩一排白骨。當?shù)厝擞盟鼈兊难例X來做工具和武器。亞馬遜河、圭亞那河、巴拉圭河等河流是食人魚經常出沒的場所。
材料二:隨著電子商務的發(fā)展,有越來越多的外來物種通過郵包進入我國。有數(shù)據顯示,今年1月~9月,我國各郵路口岸共截獲禁止進境物品1.17萬批次,其中檢測出的有害生物達到1127批次……外來入侵物種的日益增多,使得我國外來物種入侵防控面臨更大的壓力。在日前于山東青島召開的“第二屆國際生物入侵大會”上,中國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生物入侵研究室主任萬方浩研究員指出,目前我國確認的外來入侵物種已達544種。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遭受生物入侵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每年由此造成的損失更是達上千億元……目前入侵我國各類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外來有害物種已達544種,其中大面積發(fā)生、危害嚴重的達100多種。全球100種最具威脅的外來物種中,入侵中國的就有50余種。
讀了課文與上面閱讀材料,你有怎樣的觸動與思考?生物入侵動物兇猛,作為中學生的你,你能身體力行做些什么?
板書設計
生物入侵者
說明內容 金鑰匙
引出話題生物入侵者并解釋 找自然段中心句
明晰例舉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
分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途徑 找承上啟下過渡句
專家對生物入侵者所持不同態(tài)度 找關鍵句與關鍵詞
世界各國生物入侵者采取措施
說明方法
舉例子 具體有力 使人信服
打比方 生動形象 增加趣味
八年級生物教學設計7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內容主要講植物的有性生殖與無性生殖的概念及其應用,并對與植物的生殖有關的實驗進行探討,使學生了解植物的生殖方式,井對植物無性生殖的應用有所認識。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
。2)通過觀察、思考和討論,能夠列舉植物常見的無性生殖.嘗試區(qū)別植物的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
。3)通過探究活動,嘗試植物的扦插。體會到不同的生殖方式對環(huán)境的適應。
(4)關注植物無性生殖在生產實踐中的運用。
2、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注意觀察周圍事物的能力。
。2)通過對植物生殖的圖示觀察,嘗試圖與文字轉換的表達。 1
。3)能夠模仿人工營養(yǎng)繁殖的圖示,進行植物的嫁接、扦插或壓條等活動培養(yǎng)探究能力及在探究中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從探究實驗事實中判斷、推理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花的觀察,引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陶冶情操。
。2)認識到植物生殖方式多樣性的意義;通過了解無性生殖在生產上的應用,認識生物學知識不但是生產實踐的基礎,而且隨著生產實踐不斷豐富和完善。
。3)參與嫁接、扦插或壓條等活動,體驗植物新生命的誕生過程。
四、重點和難點:
重點1.植物有性生殖的過程及概念。
2.植物無性生殖的概念。
3.植物有性生殖與無性生殖的區(qū)別。
難點 1.植物有性生殖的概念。
2.植物有性生殖與無性生殖的區(qū)別
3.通過探究,理解影響嫁接和扦插成活率的關鍵。
五、學情分析
初三的`學生在學習能力以及理解能力上都有所提高,再加上有性生殖的有關知識在初一中學過,所以在復習的基礎上,學生很容易就能掌握這部分知識。
六、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1.引導學生在上課的前一周觀察幾種身邊植物的生殖方式,并作記錄。
2.準備課件
3.收集關于植物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的圖片或文字資料,以及無性生殖在實際應用方面的資料。
學生準備:
在上課前觀察幾種身邊常見植物的生殖方式并作記錄
七、課時教學策略:創(chuàng)設情景---溫故知新----觀察思考---分析討論---解決疑難----得出結論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教師:任何一種生物都有生長、繁殖、衰老、死亡的過程,也就是說,地球上的生命之所以能夠不斷發(fā)展和延續(xù),并不是靠生物個體的長生 3
不死,更不是吃了《西游記》中的唐僧肉,而是通過(生殖)來實現(xiàn)的。通過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和生活經驗,我們了解到生物的生殖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我們已經學過了哪些呢?
學生:人的生殖和發(fā)育,細菌的分裂生殖、真菌的孢子生殖。
教師:除此之外,生物界還有哪些不同的生殖和發(fā)育方式呢?與人類又有什么關系呢?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尋找答案。首先,我們學習有關植物的生殖。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板書: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發(fā)育
第一節(jié) 植物的生殖
。蹌(chuàng)設情境,講授新課]
。ㄗⅲ航處煶鍪緬靾D或桃花的投影片或播放多媒體課件) 多媒體演示如下:
(春天,草長鶯飛,鮮花開放的景象。一個含苞欲放的花骨朵特寫映于畫面,緊接著是花骨朵徐徐開放,辛勤的蜜蜂在花中采蜜、傳粉,花瓣紛紛凋謝等一系列畫面的展示)
設計意圖:通過一系列的畫面展示,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花開花落,似水流年,盛開是一種美麗,凋謝卻往往伴隨著傷感,我們的放映結束了,一朵小小的桃花光榮地完成了使命向我們告別了。那我們應該真的傷感嗎?大家想想她的使命是什么?她是如何完成的?
學生:她的使命是孕育種子,繁殖下一代。她通過傳粉受精作用 4
完成。
教師:我們先來復習一下桃花的結構(大屏幕展示桃花的結構,學生先復習討論一下,然后回答各部分名稱。出示子房結構,復習子房結構。)。
教師:一朵花最重要的部分是(雌蕊和雄熱蕊),當雄蕊的花粉粒落于雌蕊的柱頭上得過程,就完成了傳粉,(屏幕展示傳粉過程,自花傳粉異花傳粉,人工輔助授粉,學生復習。)傳粉完成后,花粉粒發(fā)生什么變化呢?(大屏幕展示受精過程)
教師追問:誰能更詳細地向大家解說一下呢?(學生可以先討論一下)
學生:雄蕊的花粉粒落于雌蕊的柱頭上,在柱頭所分泌的粘液刺激下開始萌發(fā),長出花粉管。花粉管穿過花柱,進入子房,一直達到胚珠。當花粉粒破裂釋放出精子后,精子順著花粉管進入雌蕊的子房,和胚珠里的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
受精完成后,花瓣、雄蕊以及柱頭和花柱都完成了使命,因而紛紛凋謝,唯有子房繼續(xù)發(fā)育。子房壁發(fā)育成果皮,子房內部的胚珠發(fā)育成種子,胚珠內的受精卵發(fā)育成胚。(大屏幕展示)
設計意圖:復習以前學過的知識,溫故而知新,為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教師:看課本p2的圖表,并填寫。
教師:課后問題:1、桃子通過什么來繁殖后代?(種子)
2、種子中的那部分結構發(fā)育成新個體?(胚)
八年級生物教學設計8
第一節(jié)人類的起源和發(fā)展
一、知識與技能
1. 描述一下人類的起源是森林古猿,人類是在與自然環(huán)境的斗爭中逐漸的進化而來的。
2. 明白古人類化石以及遺物等對研究人類起源的重要性。
二、過程與方法
1. 運用比較的方法找出人類和類人猿的異同點。
2. 了解到古人類化石和遺物等對研究人類起源的重要性。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認同人類起源與發(fā)展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人類應當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觀點以及科學是不斷發(fā)展的觀點。
1. 人類的起源和發(fā)展過程。
2. 運用比較的方法找出人類與類人猿的異同點。
1. 認識到古人類化石和遺物等對研究人類起源的重要性。
2. 認同現(xiàn)代人類是在與自然環(huán)境的長期斗爭中進化來的觀點。
受精卵發(fā)育視頻,細胞分裂過程動畫,自制的染色體復制模型,大小不同的土豆塊,稀碘液,小刀,燒杯,鑷子等。
創(chuàng)設情境:各抒已見,提出自己的想法、觀點。教師總結關于人類起源的爭論有數(shù)百年的歷史,現(xiàn)在仍有許多問題是懸而未解的。在這方面你們都知道些什么呢?想了解些什么呢?
。ㄒ唬┤祟惡同F(xiàn)代類人猿的共同祖先:森林古猿。
學生敘述課前搜集的有關人類起源的相關資料和內容,小組之間相互交流。傾聽教師有關生物進化論與神創(chuàng)論的簡單介紹。
教師:說到人類的起源,就不得不提到進化論的建立者達爾文和他的《物種起源》。請各小組同學交流一下課前搜集的這方面材料。
交流:達爾文出版了《物種起源》一書;科學家赫胥黎與威爾伯福斯主教關于人類起源的辯論;人類和類人猿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觀看現(xiàn)代類人猿生活的錄像。
通過對比找出現(xiàn)代類人猿與人的異同點。
類人猿在形態(tài)結構上確實與人類有許多相似之處,但和人有根本的區(qū)別。學生觀察、討論、交流后回答。
1. 運動方式不同:類人猿主要是四肢行走;而人類則是直立行走。
2. 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類人猿可使用自然工具但不會制造工具;人類可制造并使用各種簡單和復雜的工具。
3. 腦發(fā)育的程度不同:類人猿腦的`容量約為400 mL,無語言能力;人腦的容量約為1200 mL,具有很強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
。ǘ⿵脑车饺说倪M化
通過觀察圖片和錄像片,小組以合作的方式嘗試性地描述森林古猿的生活情況:森林古猿在茂密的森林里,主要過著樹上生活,以群居生活為主,以樹上的果實等為食物。
閱讀:東非大裂谷兩側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一部分熱帶雨林變成了稀樹草原,使得一部分森林古猿被迫到地面上生活。
分析教材中的資料,小組之間互相質疑、討論,達成共識:地殼的劇烈運動,使自然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促使一部分森林古猿下地生活。
討論回答:可以說明人類的始祖在非洲。
觀察下面這幾幅古生物學家挖掘出的不同時期古人類化石的圖片。你們能發(fā)現(xiàn)什么問題?
1. 就“露西”少女的骨骼來看,她的上肢和下肢是否有區(qū)別?根據四肢和骨盆的形態(tài),想像一下她的運動方式是怎樣的?
2.“后來的古人類”用圖4-3中所示石塊做什么?從石塊的形狀來推測,“后來的古人類”在使用工具方面已經具有什么能力?
指導學生觀察圖中的要點(骨骼的長短、粗細,骨盆的形態(tài)等)并進行分析,引導答疑,樹立進化的觀點。
觀察早期的古人類化石,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根據教材上的提示,分析“露西”和“后來的古人類”所生活的時期及進化狀況、進化的地位。
1. 從“露西”少女的骨骼來看,她的上肢比較細短,下肢比較粗長,具有粗長的下肢骨,骨盆上下扁,左右闊,說明她很可能采取直立行走的運動方式;
2.“后來的古人類”所用的石器明顯經過加工,分別呈斧狀和鑿狀,可當作工具來砍砸和削刮物體,由此推測“后來的古人類”在逐漸適應直立行走的過程中,已具有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了。
小組討論、分析交流:人類在起源和發(fā)展過程中,在形態(tài)、勞動、使用工具、語言等方面的變化。
1. 生活在裂谷東部高地的森林古猿,本來生活在茂密的森林中,后來由于環(huán)境的劇烈變化,森林面積的大量減少,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到地面上生活的那部分森林古猿,由于環(huán)境的改變和自身結構的變化,一代一代地向直立行走的方向發(fā)展:下肢用來支撐體重和行走,逐漸變得粗壯有力;而前肢則解放出來,能夠使用樹枝、石塊等來獲取食物、防御敵害,臂和手也逐漸變得靈巧。
2.“露西”時代的古人類就處于這個階段。他們能夠使用工具,相當于使自己的四肢得以延伸,捕獵和御敵能力都大大增強了。
3.“后來的古人類”,不僅能使用工具,還能制造簡單的工具,提高了工具的效能。
技能訓練:區(qū)分生物進化的事實和觀點,強調事實的客觀性和觀點的主觀性。閱讀教材第六頁判斷哪些是事實,哪些是觀點。
當今,為什么人類的數(shù)量在急劇增加,而類人猿的數(shù)量卻在日益減少呢?請談一下你們的觀點。
第一節(jié) 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
一、人類和現(xiàn)代類人猿的共同祖先:森林古猿
二、從猿到人的進化
1.人猿相揖別的原因——環(huán)境的變化
2.人類進化的證據——化石
3.人類的進化過程
4.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法制教育滲透)
完成本課時對應課后練習。
八年級生物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了解與生物入侵者相關的知識。
。、理清說明順序,概括說明要點,體會文中說明方法的表達效果,揣摩語言。
3、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和憂患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說明順序和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教學難點】
了解“生物入侵者”對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破壞和為人類造成的損失。
【課時安排】
。闭n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教師播放視頻“不速之客──貓鼬”。
“生物入侵者”是什么?大家對此可能會感到陌生。要知道,這正是人類自己挑起的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不能不引起我們高度警覺,今天,我們將走進戰(zhàn)場,對這場“戰(zhàn)爭”作一番考察。
二、整體感知
。薄⒔處煵シ耪n文朗讀,學生認真聽讀課文,獲取相關信息:
、磐ㄟ^剛才的閱讀,你獲得了哪些關于生物入侵者的知識?
、谱髡甙词裁此悸穪砀嬖V我們這些知識的?
明確:⑴開篇:假設情境,引出話題,作出解釋。
第2~4段:具體寫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
第5段:分析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徑。
第6~7段:生物學家和生態(tài)學家對待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態(tài)度。
第8段:目前世界各國都在采取相應措施。
⑴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邏輯順序。
三、局部揣摩
。úシ琶襟w資源中的課件中“課文練習”部分。)
四、合作探究
1、以組為單位,根據已有資料,簡介一種生物入侵者(姓名、來源、特點、危害等)并針對其特點制定相應的防治措施。
。、全班交流合作學習成果。教師啟發(fā)思考:預防、治理、利用。
五、總結提升
一枝黃花有可能讓我們的城市或鄉(xiāng)村“盡帶黃金甲”,薇甘菊將吞掉伶仃島,水葫蘆欲使云南滇池死掉,飛機草要霸占西雙版納,大米草在毀掉海邊灘涂……據統(tǒng)計,我國已有外來雜草107種,外來害蟲32種,病原菌23種,每年造成農林業(yè)經濟損失達574億之多。
以前提到環(huán)保,人們頭腦中閃現(xiàn)的往往是荒漠遍野、濁水橫流、亂砍濫伐等情景。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清醒地認識到,“生物入侵”已成了擺在我們面前的又一嚴峻課題。保護環(huán)境的警鐘再次在我們耳畔敲響。希望同學們繼續(xù)對這一現(xiàn)象予以關注,為抵御和防治生物入侵貢獻我們的一分智慧和力量!
六、布置作業(yè)
搜集一些生物入侵的例子,加深對生物入侵的認識,從而增強環(huán)保意識。
八年級生物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說出動物運動的主要方式;
2、說明動物運動方式與其生活環(huán)境的適應;
3、學會利用各種媒體收集資料的方法;
4、觀察動物的不同運動方式,提高觀察生物運動現(xiàn)象的能力。
教學重點
不同環(huán)境中動物的運動方式。
教學難點
1、如何理解運動方式與環(huán)境相一致;
2、如何理解運動的意義。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方法
觀察、討論、思考、練習
板書設計
第1節(jié) 動物運動的方式
一、動物的運動方式
1、水中運動的方式:游泳為主 (漂。
2、陸地運動的方式:行走 爬行 奔跑 跳躍
3、空中運動的方式:飛行為主 (滑翔)
二、動物運動的方式與其生活環(huán)境相適應
三、動物運動的意義
1、有利于個體生存
2、有利于種族繁衍
學生學校情況
學生來自農村,動物的運動方式有不少直接經驗,本節(jié)只要稍加說明就可以了。
教學過程
“動物在水中的運動方式”的教學 事先布置學生收集和整理有關動物運動方式的資料。教學時,先以學生獲得的資料為基礎,依據教材上的問題展開討論,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動物的運動方式,不必評價正確與否。當學生對動物的運動方式作出的`體的分類后,要及時地導入水生動物的運動方式的教學。一方面,通過列舉典型的實例幫助學生認識水生動物的運動方式;另一方面,通過相應的類比使學生認識到每種運動都需要一定的動力。最后,引導學生認識游泳是水中動物運動的主要方式,并啟發(fā)他們思考水對水中動物運動的影響。
討論
1、舉例說出哪些動物的活動范圍比較廣泛?
多數(shù)學生認為鳥類和哺乳類動物。
2、動物的運動方式與它們的生活環(huán)境(如水、陸地、空中)有什么關系?
相適應。水中生活的動物一般以游泳為主,陸地上動物以行走、爬行、奔跑、跳躍為主,動物在空中以飛行運動為主。
3、說出動物與人造的運動機器(如飛機、汽車、輪船)的運動有什么異同?
現(xiàn)代的各種交通工具,均需要在一定的工作條件下才能工作,若在崇山峻嶺或沼澤中則無法工作。自然界中有各種各樣的動物,在長期的生存斗爭中,其運動器官和體形都進化得適應某種惡劣環(huán)境,并有著驚人的運動速度。
動物運動需要氧化分解有機物,利用有機物中貯存的能量;人造機器的運動也需要能量,這些能量來源于燃料。
4、舉例說明動物的運動有什么意義?
可以主動改變自己身體的位置,有利于尋找和攝取食物,有利于遷移到適宜自身生活的環(huán)境中,有利于有效躲避天敵的危害。
“動物在陸地上的運動方式”的教學 先鼓勵學生描述常見動物的運動方式,然后就活動問題展開討論。有條件時可利用多媒體提供資料學習。無論是陸生動物的哪種運動方式,都要注重引導學生認識完成運動的器官、運動特點及其與生活環(huán)境相的適應。
標題
八年級生物教學設計11
一、教材分析
㈠、選材原因
本章的第一節(jié)課《光合作用的產物》已經對探究淀粉和氧氣的實驗方法做了詳細的介紹,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主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而沒有選擇探究二氧化碳和水這兩個原料,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符合生物學課程標準中倡導的探究性學習,引導學生綜合利用已有知識,積極思考,從不同的角度解決新的問題,突出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學目標:
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和新課改的精神,根據教學內容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敝R目標:
、僦蓝趸际蔷G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谡莆赵O計實驗的一般原則。
、材芰δ繕耍
①培養(yǎng)學生設計簡單實驗的能力。
②在科學探究中發(fā)展學生的合作能力、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城楦袘B(tài)度價值觀:
、倥囵B(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谂囵B(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
㈢、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嗎?”
、琛⒔虒W難點:
引導學生設計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的'實驗
二、教學方法:
本節(jié)課采用探究式教學法進行教學:
科學探究是學習生物學最有效的方法,而設計實驗是科學探究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然而初中學生受知識、經驗等客觀條件的限制,使得設計實驗成為了學生自主探究過程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因此,課堂上要加強教師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提高教師引導性語言的含金量,針對學生在思考過程中的困惑或錯誤,以提問、質疑等方式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幫助學生梳理實驗設計中的難點,進而讓學生動手完成實驗、分析實驗結果、得出結論等,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
學習過程中以小組為單位采取小組合作學習,學生一起交流、討論、設計實驗方案,并互相配合完成實驗,喚醒學生的學習意識,調動其積極性,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
三、教學過程
㈠、復習:
本節(jié)課是從復習上節(jié)課的內容開始的。因為光合作用的產物及其實驗方法是本節(jié)課探究的突破點。課堂從復習入手,一方面引起學生的回憶,同時更重要的是起到提示和引導的作用。
、、新課教學
⒈提出問題,引入新課
讓學生閱讀“身邊事”,以教材中的“綠色植物是以什么為原料制造有機物的呢”開始新課教學。當學生回答出二氧化碳時,提出本節(jié)課的問題“二氧化碳真的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嗎”,激發(fā)學生探究的熱情。
、卜纸M討論,設計實驗
學生針對問題作出“二氧化碳是(不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的假設,并讓學生說出判斷假設正確的依據,啟發(fā)學生從光合作用的產物入手來探究原料。
在學生設計實驗之前,引導學生回顧設計實驗時容易忽略的原則-----對比原則、單一變量原則和等量原則,并以提問的方式讓學生明確本次探究要以“二氧化碳”為變量設計對照試驗。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根據教師提供的實驗用具互相討論,設計實驗,探究新問題的解決方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诚嗷ソ涣,完善實驗
學生設計實驗完成之后,小組推薦代表交流方案。我先讓實驗方案和書上設計的實驗一樣的小組進行匯報,然后找有問題的小組匯報,并讓他提出他遇到的問題,讓全體學生一起思考、解決。然后小組間對實驗方案提出不同的意見。
最后學生一共設計了三種實驗方案:一種是通過檢驗綠色植物有無淀粉生成,一種是通過觀察水草有無氧氣產生,第三種是通過觀察蠟燭的燃燒情況來探究“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八年級生物教學設計12
教材分析:
本課主要內容是讓學生子解種子的結構,及不同種類植物種子結構的異同、了解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劃分依據。本課還安排有一個學生實驗,一個觀察與思考,二組討論。
教學重點:
在于培養(yǎng)學生通過實驗、觀察、思考、討論得出正確的科學的結論。
教學難點:
一、學生實驗的順利進行;
二、把教學過程設計成一個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探究的過程,使學生動手、動腦、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并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學生分析:
初一學生生物知識積累不多,特別是實驗的機會少、動手能力差,教學在重視探究性學習方式的同時,更應該教會他們初步的實驗方法及步驟。
初一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凡事都想知道個為什么,因此,講課前安排恰到好
處的提問,不僅能把學生注意力吸引過來,還能極大的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與積極性。本課內容較多,學生年齡小,大腦興奮中心容易疲勞,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需要教師在教學設計、教學活動中不斷變換教學方式給予刺激和加強。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通過學習,知道種子的主要結構。
2.描述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3.能說出種子植物比其他三類植物占優(yōu)勢的原因;
4.識別校園或本地公園內常見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二、能力培養(yǎng):
1.學會科學觀察的基本步驟及方法,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思考的能力;
2.通過小組活動培養(yǎng)合作意識。
三、情感教育:
1.參與收集種子和果實的活動,體驗與人的交流和合作。
2.通過認識本地常見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認同綠色植物與人類生活的密切
關系。
3.培養(yǎng)學生探究生物科學的興趣,體驗探究學習的快樂。
教法設計:
啟發(fā)式引導、交互式交流、演示法、練習法
教學準備:
一、教師活動:
1.學情分析:
通過調查,了解初一學生對本課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具備的能力及學習生物知識的興趣,在此基礎上確定相應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
2.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儀、浸軟的菜豆種子、浸軟的玉米種子、刀片、放大鏡、滴管、稀釋的碘液。
3.制作CAI課件。
二、學生活動:
1.準備紅色、黃色、綠色、黑色水彩筆各一支。
2.采集五種植物的果實或種子(其中必須要有松子)。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展示五張圖片(海帶、苔蘚、桫欏、油菜、南瓜)哪些植物能結種子?
板書:第二節(jié) 種子植物
提問:這些植物的種子結構是相同的嗎?通過下面的觀察實驗,你會找到答案。
提示:在動手觀察之前先閱讀P83—P84實驗內容。
提醒注意:觀察種子結構的基本步驟是由表及里、先形態(tài)后結構、先宏觀后微觀。
板書:菜豆種子的`結構
強調:菜豆種子的子葉是2片,且肥厚,儲存營養(yǎng)物質。
板書:玉米種子的結構
強調:玉米的子葉只有l(wèi)片,瘦小,不儲存營養(yǎng)物質
小結:種子的大小、形狀千差萬別,但它們的結構是基本相同的,都有種皮和胚。胚包括胚芽、胚軸、胚根、子葉,它是幼小的生命休,是種子結構的最重要部分。
提問:你想知道種子植物比苔蘚、蕨類植物分布更廣,種類更多的原因嗎?
小結:低溫、干燥條件下種子的壽命可以延長。
過渡:種子植物的種類的確非常的繁多,你能說出下列種子植物中哪些種子有果皮,哪些沒有嗎?
小結:種子植物根據種子外面是否有果皮包被被分為二大類
板書:
1.裸子植物
2.被子植物
演示:一組圖片(如銀杏、冷杉、塔柏、馬尾松、羅漢松、法國梧桐、女貞、夾竹桃、茶花、石榴等),以校園或本地公園植物為主。
播放錄像:蒲公英、鬼針草、楊、柳、竿彬等植物種子的傳播方式
小結:果實由果皮和種子組成,果實對種子起到保護作用,所以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加適應陸地生活,分布更廣泛,種類更多。
總結:放CAI課件(內容:菜豆種子、玉米種子的結構,及兩種種子結構的比較)
反饋:出示搶答題
學生通過識圖自己總結山種子植物的概念。(啟動思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點)
請兩位同學在實物投影儀前展示自己收集的五種植物的果實或種子,并介紹它們的名稱。(角色互換,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獲取新信息。)
。▎l(fā)思考,學生帶著問題閱讀。)
學生統(tǒng)一將胚芽涂成黑色、胚軸涂成黃色、胚根涂成綠色、子葉涂成紅色。(通過實驗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
請一位同學在實物投影儀前展示自己的“作品”,全班同學給予評價,并評價自己的實驗效果。最后得出菜豆種子的結構。(通過探索性學習,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逐步培養(yǎng)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步驟同上(學生在玉米種子上涂色、展示“作品”、評價、總結)(再一次通過探究性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分組討論:P841、2、3、4題,并將
答案填在書上,(在教師指導下,在小組內展開討論,培養(yǎng)學生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閱讀P84第一段。(學生帶問題閱讀課文,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判別實物(小麥、蠶豆)。比較它們的壽命,誰長誰短?
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同學收集的花生、豆角、松子、白果、蘋果、橙等實物
學生答:(略)
請十位同學快速判斷哪些是裸子植物、哪些是被子植物?(考查學生快速反應能力,同時活躍課堂氣氛。)
看錄像,讓一個學生上講臺來充當老師,對學生提問,學生回答:(略)(角色互換,逐步改變舊的學習方式,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請一學生對剩余內容進行總結。(給學生更多的機會展示自己。)
學生搶答:(略)(通過搶答的形式,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板書提綱
一、種子植物:
1.菜豆種子的結構: 2.玉米種子的結構:
種皮 果皮和種皮
胚芽 胚芽
胚軸 胚軸
胚根 胚根
子葉(2片) 子葉(1片)
胚乳
二、種子植物的分類:
1.裸子植物:種子裸露,沒有果皮保護。
2.被子植物:種子外面有果皮,種子被包在果實中。
3.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加適應陸地生活,分布更廣,種類更多。
八年級生物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描述綠色植物的蒸騰作用及意義。
。2)描述氣孔的組成及開閉原理。
。3)描述綠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環(huán)中的作用。
2.能力目標
。1)通過測定植物的蒸騰作用和觀察植物葉表皮的氣孔的實驗,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綜合的能力、畫圖能力以及實驗探究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樂于探索生命的奧秘,具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重點:
制作并觀察葉表皮的臨時裝片;描述氣孔的組成及開閉原理;氣孔的開閉與蒸騰作用的關系,蒸騰作用的概念及意義。
教學難點:
解釋氣孔開閉原理。
教學方法:
實驗法、討論法。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和實驗
(1)教師制作好觀察蒸騰作用的演示實驗并在課前布置學生進行探索性實驗。學生預習課本《觀察葉表皮的'氣孔》實驗。
。2)教師根據課本準備實驗《觀察葉表皮的氣孔》的材料用具:蠶豆葉片、鑷子、解剖刀、載玻片、蓋玻片、顯微鏡、滴管
。3)教師準備有關氣孔開閉機制的動畫課件。
教材分析:
《植物的蒸騰作用》是蘇科版九義課標生物教材八年級上冊第6單元第18章第1節(jié)《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水循環(huán)》的第1課時,本課時教學主要通過“測定植物的蒸騰作用”和“觀察植物葉表皮氣孔”的實驗,引導學生認識植物蒸騰作用的過程和部位,并且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出蒸騰作用的意義,為下一課時《綠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環(huán)中的作用》打下伏筆。
植物的蒸騰作用
一、測定植物的蒸騰作用
蒸騰作用:水分以氣體狀態(tài)從植物體內散發(fā)到植物體外的過程。
二、觀察植物葉表皮的氣孔
1.氣孔:是葉表皮上一對保衛(wèi)細胞之間的空隙,
2.氣孔的開閉原理:保衛(wèi)細胞吸水,氣孔打開;保衛(wèi)細胞失水,氣孔關閉
3.氣孔的作用:葉散失水分以及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門戶”。
三、蒸騰作用的意義
1.促進植物對水和無機鹽的吸收和運輸。
2.降低葉表面的溫度,防止葉片灼傷。
3.參與生物圈中的水循環(huán)。
八年級生物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知識目標(教學重點)
。1)舉例說出生物的性狀,以及親子代間在性狀上的延續(xù)現(xiàn)象。
。2)舉例說出性狀和相對性狀之間的區(qū)別。
。3)舉例說出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
能力目標(教學難點)
。1)通過觀察實驗,多媒體課件,培養(yǎng)比較、分析、歸納能力。
(2)通過資料分析,培養(yǎng)能夠迅速獲取資料與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由現(xiàn)象到本質的抽象邏輯思維方法;并關注轉基因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影響。
。2)通過學習掌握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明白保護生物種類的多樣性的重要意義。
學情分析:八年級的學生大多活潑、好動,有強烈的求知欲及好奇心。適于開發(fā)他們的非智力因素,發(fā)展學生的個性特長。但這個年齡段的學生仍然處于以形象思維為主,向抽象思維轉化的階段。因此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挖掘他們的知識經驗,再通過一些直觀手段,使學生在鼓勵、點撥、啟發(fā)和建議下通過自己的親自觀察、探究掌握知識。所以本節(jié)課從八年級的學生的認知邏輯和知識基礎來看,已初步的知道一些性狀、基因、變異等等,那么可以讓學生來構建本節(jié)的知識,并適當?shù)囊龑ВO疑使學生自己歸納出性狀、相對性狀。
教材內容分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的第二章《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的第一節(jié)。人們對遺傳與變異的認識,最初是從性狀開始的,然后隨著科學才逐漸深入到基因水平。學生學習了這些內容之后對性狀的遺傳和變異的實質和規(guī)律有所認識。它既是復習前面《生物的生殖和發(fā)育》的知識,又是后面學習遺傳的基本規(guī)律和生物變異的理論基礎,所以在知識的學習上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主要通過引導學生對相關的現(xiàn)象、實驗進行思考與分析,以主動形成對遺傳變異的`認識,體現(xiàn)科學與探究的教學理念。
教學方法設計:
講授法、討論法、啟發(fā)引導法、歸納總結法
教學過程:
。ㄒ唬┬抡n引入:近幾年來,貼在崔永元身上的標簽已經從“央視名嘴”變成了“反轉基因斗士”。和方舟子在微博論戰(zhàn)質疑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度鬧到對簿公堂;之后又自費百萬前往美國拍攝關于轉基因食品危害的紀錄片,并公開叫板農業(yè)部“管不住轉基因泛濫就下臺”,還與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遺傳學研究所教授盧大儒展開舌戰(zhàn),你來我往激烈過招好幾天……那么,同學們,你們了解轉基因食品和基因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小組合作探究討論:觀察一個狗的家庭,狗媽媽和與她孩子的相貌既有相同又有不同的特征,而其他的生物也是如此,這是為什么?
(二)、遺傳和變異小組合作討論:別介紹自己與父母的異同點,結合課本內容,想一想自己有哪些特征像父親,哪些特征像母親,哪些特征與父母都不像?為什么會同父母既像又不像呢?1、遺傳---親子間的相似性。變異---親子間和子代個體間的差異。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子會打洞”、“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一豬生九仔,連母十個樣”分別屬于什么現(xiàn)象?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是通過什么實現(xiàn)的?通過生殖和發(fā)育實現(xiàn)的。小組合作探究,舉例說明生活中類似的現(xiàn)象,理解遺傳與變異的概念。
(三)、生物的性狀小組合作探究活動:“你來表述我來猜——猜猜我是誰?”。一位同學描述班里其中一位同學的特征,大家根據描述猜出是誰。這里如何如何去辨認這么多同學的呢?其實我們提到的雙眼皮、膚色、血型、臉型等,在生物學上被稱為性狀。我們可以根據性狀來區(qū)分不同的生物體。小組合作探究:閱讀課本,完成26頁“觀察與思考”中的問題。
1、性狀——生物體的形態(tài)結構特征、生理特性和行為方式等。
2、相對性狀——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例如:
(1)耳朵有沒有耳垂?
。2)眼睛是單眼皮還是雙眼皮?
。3)能否把舌頭由兩側向中央卷曲?
。4)能否使大拇指向背側彎曲?投影展示生物的相對性狀。討論:性狀是由什么決定的?
。ㄋ模、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小組合作探究活動:閱讀教材27頁“資料分析”,觀察有關圖片,思考下面的問題。
1、被研究的性狀是什么?
2、控制這個性狀的是什么基因?
3、說明基因和性狀之間是什么關系?
4、傳下去的是性狀還是控制性狀的基因?
5、分析父母傳給孩子的是什么?
轉基因超級鼠轉基因超級鼠實驗過程圖解,超級鼠個體大這種性狀,是由大鼠生長激素基因作用的結果。分析父母傳給孩子的是什么?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生物遺傳下去的不是性狀本身而是控制性狀的基因小組合作討論:性狀還受其它因素影響嗎?蘿卜提出問題:蘿卜根的顏色是由什么決定的?根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顏色為何不同?這說明生物性狀的不同還受什么影響?性狀除了受基因的控制還受環(huán)境的影響。學生舉例:
。ㄎ澹⑥D基因技術和轉基因生物小組合作探究討論:轉基因鼠屬于轉基因生物,你能說出什么是轉基因生物嗎?你還知道哪些轉基因生物?“轉基因生物”一詞的最初來源是英語“Transgenic Organisms”,因為在上世紀70年代,重組脫氧核糖核酸技術(rDNA)剛開始應用于動植物育種的時候,常規(guī)的做法是將外源目的基因轉入生物體內,使其得到表達本課開始介紹了崔永元對轉基因食品的看法,你吃過哪些轉基因食品?轉基因食品安全嗎?在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上以及轉基因生物的克隆上產生了較強的社會爭議,請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轉基因技術給人的想象力插上了一對翅膀,任何先進的技術都是一把雙刃劍,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轉基因技術可以造福人類,也可能毀滅人類。
。、課堂小結本課通過觀察圖片,針對每種性狀對比其在不同個體間的差異,認識到同一種性狀在不同的個體身上存在的差異,并且明確性狀與相對性狀的區(qū)別。通過轉基因超級鼠的產生過程,了解了先進的轉基因技術,并明白了基因控制著生物的性狀。基因是怎樣在親子代間傳遞的呢?下一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探究。
六、板書設計:
七、技術運用:多媒體、課件
八、資源引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備課資源
創(chuàng)新點:合作探究、啟發(fā)引導發(fā)現(xiàn)教學方法和畫遺傳分析圖譜方法的運用,結合生活實例饒有興趣的開展教學。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從“關注學生,關注發(fā)展”的理念出發(fā),注重學生的參與和體驗;教師對教材進行加工和處理,通過創(chuàng)設各種情景,適時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利于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在構建生生和師生的多邊關系中,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親自體驗思、辯、解的過程,不僅增長了知識,也提高了學習的能力,真正體現(xiàn)我校提倡的“和悅課堂”的特色。
八年級生物教學設計15
教材分析:
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fā),通過觀察、分析和討論,了解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fā)育過程的特點,進而明確生物的生殖和發(fā)育與環(huán)境的相互關系。
學情分析:
學生對兩棲動物比較熟悉,但對什么是兩棲動物?其生殖和發(fā)育過程有什么特點?與環(huán)境有關嗎?等問題還比較模糊。所以教師要注意多從生活實際出發(fā),通過直觀教學加強感性認識,通過觀察、分析和討論,使學生便于理解、掌握。
教學目標:
1、描述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fā)育過程及特點。
2、通過調查實踐活動和資料分析,關注生物的生殖和發(fā)育與環(huán)境的相互關系。
教學策略:
創(chuàng)設情景———觀察思考————分析討論———歸納總結————得出結論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學生活動教師活動
1、青蛙(frog)的生殖和發(fā)育
水中受精,水中發(fā)育:幼體和成體在形態(tài)結構和生活習性上有很大的差異,為變態(tài)發(fā)育。
卵————蝌蚪————青蛙
蝌蚪:像一條小魚,用鰓呼吸。
青蛙:成體既能生活在陸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膚輔助呼吸。
兩棲動物(amphibian)
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既能生活在陸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膚輔助呼吸。
2、兩棲動物的生殖發(fā)育與環(huán)境
環(huán)境影響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fā)育。
青蛙的生殖發(fā)育離不開水;可都必須生活在水中。
兩棲動物可能是由于累進化來的。
進一步明確
鞏固新知創(chuàng)設情景:"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分析在什么環(huán)境條件下能聽到蛙的鳴叫?蛙的鳴叫意味著什么?導入新課。
媒體播放:青蛙生殖發(fā)育的過程。引導學生認真觀察青蛙生殖發(fā)育過程的特點。
問題:
1、青蛙都能鳴叫嗎?
2、雌雄蛙的'抱對對生殖有什么意義?
3、青蛙的受精發(fā)育過程在什么環(huán)境中進行?
4、青蛙的幼體和成體在形態(tài)結構和生活習性上有沒有差異?
質疑:青蛙、揚子鱷、龜都是兩棲動物么?
質疑:青蛙的生殖和發(fā)育與環(huán)境有關嗎?
指導學生進行資料分析
解釋說明
知識回顧
感悟與收獲
達標檢測:了望角
進一步探究
布置作業(yè)
課后記:
本節(jié)課不僅要明確兩棲動物的生殖發(fā)育過程,要聯(lián)系以前學習的內容,進一步了解變態(tài)的含義(成體的形態(tài)結構與幼體明顯不同),兩棲動物的含義(成體生活在陸地上,幼體生活在水中),兩棲動物與爬行動物的明顯區(qū)別是,兩棲動物到了繁殖的季節(jié)要回到水中,二爬行動物卻是到陸地上產卵。
【八年級生物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生物教學設計01-28
生物教學設計【精選】11-30
生物教學設計02-24
【經典】生物教學設計06-19
[經典]《晝夜與生物》教學設計08-29
生物的特征教學設計03-13
【熱】生物教學設計02-25
【熱門】生物教學設計02-23
生物教學設計【熱門】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