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藝術和實際人生的距離》閱讀答案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我們最不陌生的就是閱讀答案了,通過對照閱讀答案可以發(fā)現自己的知識盲區(qū)。你所了解的閱讀答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藝術和實際人生的距離》閱讀答案,歡迎大家分享。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藝術和實際人生的距離
有幾件事我覺得很有趣味,不知道你有同感沒有?
北方人初看到西湖,平原人初看到峨嵋,即使審美力薄弱的村夫,也驚訝它們的奇景;但生長在西湖或峨嵋的人除了以居近名勝自豪以外,一心里往往覺得西湖扣峨嵋實在也不過如此。新奇的地方都比熟悉的地方美,東方人初到西方,或是西方人初到東方,都往往覺得面前景物處處值得玩味。本地人自以為不合時尚的服裝和舉動,在外方人看來,卻往往有一種美的意昧。
種田人常羨幕讀書人.讀書人也常羨慕種田人。讀陶淵明的詩,我們常感到農人的生活真是理想的生活,可是農人在烈日寒風中耕作時所飽嘗的滋味,絕不似陶淵明所描寫的那樣閑逸。
這些經驗你一定也注意過。它們是什么緣故呢?
這全是觀點和態(tài)度的差別�?吹褂�,看過去,看旁人的境遇,看稀奇的景物,都好比站在陸地上遠看海霧,不受實際的切身利害牽絆,能安閑自在地玩味目前美妙的景致。看正身,看現在,看自己的境遇,看習見的景物,都好比乘海船遇著海霧,只知它妨礙呼吸,只嫌它耽誤程期、預兆危險,沒有心思擊玩味它的美妙。持實用的態(tài)度看事物,它們都只是實際生活的工具或障礙物,都只能引起欲念或嫌惡。要見出事物本身的美,我們一定要從實用世界跳開,以“無所為而為”的精神欣賞它們本身的形象�?偠灾�,美和實際人生有一定距離,要見出事物本身的美,須把它擺在適當的距離去看。
同理,習見的環(huán)境都已變成實用的工具,游歷新境時最容易見出事物的美,在嶄新的環(huán)境中,我還沒有認識事物實用的意義,事物還沒有變成實用的工具,一條街還只是一條街,而不是到某銀行或某酒店的指路標,所以我能見出它們本身的美。
一般人迫于實際生活的需要,都把利害認得太真,不能站在適當的距離之外去看人生世
相,于是這豐富華嚴的世界,除了可效用于飲食男女的營求之外,便無其他意義。我說“距離”時總不忘冠上“適當的”三個字,這是要注意的�!熬嚯x”可能太過,可能不及。藝術一方面要能使人從實際生活牽絆中解放出來,一方面也要使人能了解,能欣賞。“距離”不及,容易使人回到實用世界;“距離”太遠,又容易使人無法進入審美境界。
許多人歡喜從道德的觀點來談文藝,從韓昌黎的“文以載道”說起,一直到現代“革命文學”以文學為宣傳的工具止,都是把藝術硬拉回到實用的世界里去。他們不知道道德是實際人生的規(guī)范,而藝術是與實際人生有距離的。
(摘自朱光潛《談美》,有刪節(jié))
l.下列關于“藝術和實際人生的距離”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2分)
A.美和實際人生有空間、時間、行業(yè)、心理等方面的距離,要見出事物本身的美,須把它放到適當的距離去看。
B.在嶄新的環(huán)境中,人們還沒有認識事物實用的意義,事物還沒有變成實用的工具,就一定能見出它們本身的美。
C.一般人迫于實際生活的需要,把利害看得太認真,不能站在適當的距離之外去看人生世相,便失去了審美的意義。
D.審美對象要與實際人生有適當的距離,距離不及,容易使人回到實用世界;距離太遠,又容存易使人無法進入審美境界。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2分)
A.看稀奇的景物,好比站在陸地上遠看海霧,不受實際的牽絆,能欣賞到其中的美。
B.持實用的態(tài)度看事物,它們都只是實際生活的工具或障礙物,因此不能產生美感。
C.“文以載道”是從道德的觀點談藝術,因此作者反對杷道德作為實際人生的規(guī)范。
D.藝術與實際人生之問要有“適當的距離”,而這正是使人產生美感的重要條件。
1、B 2、 C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藝術和實際人生的距離》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中國藝術表現里的虛和實》閱讀答案11-11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閱讀答案11-21
中國篆刻藝術閱讀附答案12-23
“飛天是敦煌藝術的標志”閱讀答案01-19
趙守玉《藝術效果》閱讀答案01-19
擁有實際體積的藝術—雕塑作文04-08
《中國藝術如何影響世界》閱讀答案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