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數(shù)學第三冊《認識線段》教學設計
[教學內(nèi)容] 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第三冊第48頁的例題,第49頁的“想想做做”
[教材簡析]認識線段這部分內(nèi)容主要教學線段的認識以及用直尺畫線段。線段是比較抽象的概念。由于學生年齡小,抽象邏輯思維能力水平比較低,而且又是第一次接觸這一概念,所以教材用直觀描述的方式來說明線段的特征,而不下定義。內(nèi)容大體可分三個層次。第一層次,通過觀察,比較一根線拉直前后的樣子,引入線段,使學生初步感知“線段是直的”;進而呈現(xiàn)線段的圖形,使學生初步建立線段的直觀表象。第二層次結合學生熟悉的物體,讓學生明白這些物體的邊以及紙的折痕等都可以看成線段,再在此基礎上通過讓學生折出不同長短的折痕體會“線段是有長短的!钡谌龑哟危虒W用直尺或其他合適的工具畫線段。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jīng)歷操作活動和觀察線段的過程,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線段的特征,會數(shù)線段的條數(shù)并會畫線段。
2.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中逐步培養(yǎng)思考、探究的意識和能力,并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樂于學習,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感受生活里的數(shù)學事實。
[教學重點]認識線段的特征。
[教學難點]線段表象的建立。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毛線、直尺或其他可畫線段的工具、長方形紙等。
[教學過程]
一、初步認識線段
1.感受線段的“直”。
談話:上課前,老師給大家發(fā)了一小根毛線,今天我們的學習就從這根毛線開始。請同學們將毛線擺在桌子上,我們來觀察觀察:這根線是什么形狀的?
教師邊演示邊談話:如果用手捏住線的兩頭,向兩邊拉緊,這條線就由彎曲的變成怎樣?(板書:直的)同學們自己動手拉拉看。
談話:舉起你拉直的毛線。大家看:把線拉直,兩手之間的一段就是“線段”。 (板書:線段)今天我們就來認識線段。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線段都是直的。
【設計說明:利用學生生活中經(jīng)常見到的毛線由彎曲到直的變化,告訴學生這直的一段就是線段,學生很容易形成對線段最初的感受就是直。選擇毛線這個學生生活中很熟悉的物品引出學習內(nèi)容,拉進學生對“線段”這個知識的理解!
2.感受線段的“兩個端點”。
談話:兩手捏住的地方,也就是線的兩頭就是線段的兩端,在數(shù)學上,把它們叫做端點。問:線段有幾個端點?(板書:兩個端點。)
同桌互指對方手中線段的兩個端點。
教師把線松開,提問:這還是線段嗎?為什么?
教師重新捏緊線的一端和中間,豎著放,斜著放,都問一問:這是線段嗎?
【設計說明:在初步感知線段“直”這個特征后繼續(xù)選用毛線這個實物的兩端引出線段的端點,同時穿插讓學生動手拉線段、指端點的實踐操作,再次加深學生對線段的認識】
3.認識線段的圖形。
談話:我們把線段畫下來:師“先畫一條直的線,在它的兩端各點上一個點或各畫一條短短的線,這兩個點就是線段的端點”。
提問:誰來指一指這條線段的端點?
4.小結線段的特征。
大家看著圖形,說一說線段有什么特點。 (指名說、小組相互說)
二、鞏固線段的特征
1.根據(jù)線段的特征進行判斷。
談話:大家都知道線段的特征了,那你能來判斷下面哪些圖形是線段嗎?(出示“想想做做”第1題中的圖形):指名作判斷,并說出判斷的理由。
2.找身邊的線段。
談話:看來,同學們已經(jīng)知道線段的特征,認識了線段的圖形,其實在我們的身邊也能找到很多線段呢,拿起你的數(shù)學書,找一找,你覺得數(shù)學書的哪一條邊可以看成是線段呢?(學生拿著書上來指一指。)
提問:為什么這條邊可以看成是線段呢?這條線段的兩個端點在哪里?(雖然沒有標出來,但線段的端點都是存在的)還有哪一條邊也可以看成是線段?
除了書的邊可以看成是線段,還有很多物體的邊也可以看成是一條線段。你能找一找嗎?(出示上海市博會的部分展館)
【設計說明:這部分的設計遵循由近及遠、由小及大的原則:教師先引導學生從自己面前的書本來找實物中的線段,摸的實在,找的具體,再拓展到一些大的建筑中,雖然摸不到,但有前一段的鋪墊,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都有線段。同時激發(fā)了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與對生活的熱愛!
3.折線段。
談話:看來線段是時時圍繞在我們周圍,你看這樣一張長方形的紙,對折、打開,這樣的一條折痕也可以看成是一條線段。(課件演示)請你指一指它的兩個端點分別在哪里,你也能像這樣折一折嗎?(請每組中間的同學折)
小組內(nèi)交流,請左面的同學折比這條折痕短的線段,右邊的同學折比這條折痕長的線段。折完后在小組里比一比。
引導:在比較中讓學生看到對角折的那一條是這兩紙上最長的一條線段。
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得出結論:線段有長有短。
【設計說明:此環(huán)節(jié)通過折紙這一實踐活動,讓學生既感受到創(chuàng)造一條線段的神奇,又通過折一折、比一比,感受到線段是有長有短的這樣一個特點。學生了解操作活動的意圖,把握操作和比較的重點,也有利于他們在此過程中逐步發(fā)現(xiàn)特性,并進行必要的抽象概括。】
4.數(shù)線段。
談話:這些圖形認識嗎?說一說,它們其實就是由線段圍成的。(出示“想想做做”第2題中的圖形。)
談話:這幾個圖形就在書上第49頁,數(shù)好后,把每個圖形中線段的條數(shù)填在括號里。集體核對。
提問:誰來給大家數(shù)數(shù)看,指名學生到黑板前數(shù),(教師指著其中一條線段)這條線段的端點在哪里?(教師指著與這條線段相交的一條線段)那么這一條呢?總結:當兩條線段相接時,它們相接的那一點就是它們的端點。
提問:三角形是由幾條線段圍成的?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邊形,是由幾條線段圍成的?五邊形是由幾條線段圍成的?那么由六條線段圍成的圖形是……
5.學生畫線段。
談話:剛才我們一起認識了線段,還找到了線段,如果讓你畫一條線段,你準備用什么工具畫?(直尺)為什么?(線段是直的)如果沒有直尺你還能用其它工具畫線段嗎?請同學們拿出紙試著畫一條線段。
教師巡視,針對學生的問題加以指導。談話:你是用什么工具來畫線段的?能舉起來給大家看看嗎?
【設計說明:在教學畫線段時,結合線段“直”這一特征,讓學生知道直的物體的邊可以用來畫線段,也反過來通過畫線段再次讓學生感知、理解線段的“直”。在畫線段時沒有強制規(guī)定是先畫線還是先畫端點,只要畫出這樣一個圖形即可,體現(xiàn)了教學的開放性與多樣性!
6.連結兩點三點四點畫線段。
談話:剛才我們自由地在紙上畫了線段,如果給你兩個點,你能連結這兩點畫一條線段嗎?請把書翻到第49頁,做“想想做做”第3題。
教師在黑板上任意點上兩個點,指名連結兩點畫線段。
談話:連結這兩點能畫出不同的另一條線段嗎?這就說明連結兩點只能畫一條線段。
出示書上“想想做做”第4題,請學生讀題。
提問:什么是“連結每兩點”?你能給大家指指嗎?
想象一下,連出來會是什么圖形?請你準備好直尺,在書上完成。
集體核對。提問:你畫出的是什么圖形?
談話:如果給你四個點,請你連結每兩點畫一條線段,你能畫出幾條?這就是“想想做做”第5題,在書上試著畫一畫。(集體核對,注意提示中間的兩條。)
【設計說明:從連接兩點到連接三點、四點,每一次的難度都有提升,這樣有層次、有針對性的練習,既使學生加深了線段這一知識點的理解,又使他們進一步體會線段是直的、有兩個端點、還有長有短這樣一些特征。】
三、小結學習收獲
師:一條毛線不但好玩,還隱藏著許多的數(shù)學知識!今天我們從一條毛線里面,認識了誰?它有什么特點?你有沒有什么問題需要和老師同學們一起解決?
【小學數(shù)學第三冊《認識線段》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認識線段》教學設計03-30
小學數(shù)學《倒數(shù)的認識》教學設計06-27
小學數(shù)學《認識圖形》教學設計06-29
數(shù)學《10的認識》教學設計06-30
《倍的認識》數(shù)學教學設計04-02
《100以內(nèi)數(shù)的認識》小學數(shù)學教學設計07-04
關于小學數(shù)學認識圖形教學設計06-29
數(shù)學《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01-07
二年級數(shù)學《認識線段》教學實錄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