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超级碰碰碰久久久_精品成年人在线观看_精品国内女人视频免费观_福利一区二区久久

生物教學設計

時間:2023-02-10 17:32:27 生物/化工/環(huán)保/能源 我要投稿

生物教學設計合集1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huán)節(jié)。那么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生物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生物教學設計合集15篇

生物教學設計1

  教學過程

  導入

  師: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生物在生物圈內生存需要一定的條件,如果條件改變或不能滿足時,生物是不可能很好地生存的。同學們認同這一觀點嗎?請舉例說明。

  一、影響生物生存的環(huán)境因素

  生:

  同學1:魚兒離開水就會死亡。

  同學2:南方的植物移到北方就容易死亡。

  同學3:需要光的植物如果放到陰暗處長勢就不好。

  師:很好,那同學們能分析出你們舉的例子是受環(huán)境中的哪一因素的影響嗎?

  生:水、溫度和光

  師:不錯,同時將結果寫在黑板上,但注意將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分開寫,這樣便于學生在后面歸納。(多數(shù)班級的學生舉的都是非生物因素的例子,教師也可參與舉生物因素的例子)例如,蜻蜓吃蚊子,蚊子的生存受到影響,那它們之間是什么關系呢?請同學們舉例分析。

  生:

  同學1:它們是吃與被吃的關系,對!也就是捕食關系。

  同學2:農(nóng)田里的小麥都在爭奪陽光和地下水,是競爭關系。同學3:蜜蜂采蜜,是合作關系。

  師:教師利用板書和同學們共同歸納出影響生物生存的環(huán)境因素。

  二、探究的一般過程

  師:上課前我看到各小組同學都收集了很多的鼠婦,你們是在哪里找到這么多鼠婦的?

  生:

  同學1:在校園外的花盆下面。

  同學2:在校園的下水道口處。

  同學3:在班級的拖布下面。

  同學4:在學校圍墻處的石頭下面。

  師:你們怎么知道這些地方有鼠婦呢?

  生:甲:因為開學時班級掃除,我在拖布下面發(fā)現(xiàn)了鼠婦。

  乙:那天我在班級花盆下也看到鼠婦了。

  丙:……

  師:不錯,由于同學們平時注意觀察生活,了解到鼠婦適于生活的環(huán)境,所以同學們很快找到了鼠婦,是嗎?(這就是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教師要及時將這8個字寫在黑板上)那你們能說說當時發(fā)現(xiàn)鼠婦的情景嗎?

  生:當我拿起拖布時,鼠婦四處亂竄,馬上就跑掉了。

  師:同學們知道鼠婦為什么會這樣嗎?

  生:甲:因為它們受了驚嚇。

  乙:因為它們怕光……

  師:對,我認為你們說的都有可能,這就叫假設。那我們如何來證明哪種假設是正確的呢?

  生:通過實驗來證明呀!

  師:對呀!其實在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并提出一些問題,作出假設,但有些有心人就會把這些事放在心上,并通過各種方式來證明他提出的假設是否正確。這樣的`人后來也就成了發(fā)明家或科學家。這些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作出假設、通過實驗收集證據(jù)、得出結論也就成了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教師要把這些內容及時寫在黑板上)今天,就讓我們當一回科學工作者,來驗證一下:光對鼠婦的生活是否有影響?我們如何來驗證呀?各小組討論一下。

  生:小組討論。

  三、制定實驗方案時的注意事項

  生:

  A組:我們用一個礦泉水瓶,把一半用深色紙包上,一半透明,然后把鼠婦從口放入,過一會看哪面的鼠婦多,從而可以證明鼠婦是否喜歡光。

  B組:我們用一個紙盒,把底弄濕些,然后把一半用不透明的本夾遮住,另一半不遮,讓其透明,然后把鼠婦放入,過一會看哪面的鼠婦多,就可以證明。

  師:非常好!同學們在無意識中都確定了變量——就是“光”,同時也設置了一組“對照實驗”,即:一部分見光,一部分不見光,而其他條件都相同。同學們說這樣做有什么好處呢?

  生:可以在其他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明確地比較出光對鼠婦生活究竟有沒有影響。

  師:說得對,這是科學探究中常用的方法,大家一定要牢記。那大家認為哪個方案比較好呢?

  生:(說哪個好的都有。)

  師:其實都很好,也都有不足,請同學們打開書15~16頁,看一下書上是如何設計的,你們又會有哪些發(fā)現(xiàn)呢?

  生:閱讀,討論。提出補充意見。

  甲:如果在裝置中放些潮濕的土則會更好。

  乙:為了得到更準確的數(shù)據(jù),最好畫一個表格。

  丙:鼠婦最好從中間放入……

  師:這樣一來同學們的計劃可能會更好。但是作為科學探究,來不了半點虛假,所以必須進行周密計劃,通過反復實踐,可能會有失敗,但一定要及時總結經(jīng)驗,最后才能成功。最后讓我們來分析一下,哪個計劃比較科學呢?

  生:書上的計劃不但具體而且科學。

  師:好!由于是第一次探究實驗,我們各小組就按書上的計劃來進行,但各小組同學不要盲目從事,一定要在實驗中仔細觀察,實事求是,注意發(fā)現(xiàn)問題,通過合作,探討問題,得出結論。下面就開始你們的科學實驗吧!

  四、實驗探究與結果交流

  生:情緒高漲。各組開始分工,并拿出自帶物品,整理裝置,進行實驗。

  師:巡回指導,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并注意幫助實驗能力較弱的小組。教師留下15分鐘左右給各小組學生進行實驗。

  生:每組選一名代表進行報告交流,其他同學自由參與。選一名同學記錄各組數(shù)據(jù),算出平均值。

  師:通過這次實驗,我們了解到影響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除光以外,還有溫度、水等,這些因素又是如何影響鼠婦生活的呢?課后各小組可以再設計其他的實驗方案來證明。(但一定要想好這個實驗的變量是什么?最后老師有個問題想問:我們上完課的鼠婦該怎么處理呀!

  生:

  甲說:弄死,扔掉。

  乙說:放回大自然。

  師:你們贊同哪個同學的說法呀?

  生:乙說得對。

  師:對!同學們一定要注意愛護我們身邊的小生物,因為它們也是我們生物圈中的一份子呀!

  生:將鼠婦放回大自然。

  五、布置課下內容

  師:課后,有興趣的小組同學可以在課下繼續(xù)探究影響鼠婦生存的其他因素。

生物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區(qū)別處方藥和非處方藥

  2.概述安全用藥的常識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小組討論、交流以及結合自身經(jīng)驗,提高學習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小組活動,樹立團隊合作的意識。

  小編微信上曾經(jīng)推送過一篇文章《生動理解教學三維目標》,如果不了解回復【教學三維目標】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概述安全用藥的常識。

  2.理解處方藥和非處方藥。

  難點:

  理解處方藥和非處方藥的分類。

  教學用具

  各種常用藥物說明書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運用談話的方式,讓學生結合生活經(jīng)驗,回憶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身體不適或諸如感冒、腹瀉之類的小病困擾時,通常都是怎樣處理的?引發(fā)學生熱烈的討論。隨后再次發(fā)問,詢問學生是通過什么渠道獲得這些用藥常識以此來對癥下藥的。我們在使用這些常用藥時應該注意一些什么呢?以此通過這種方式,引出本節(jié)所學內容。

  (二)新課教學

  安全用藥

  (1)通過學生對自己常用藥的交流介紹,增加常用藥及安全用藥的使用常識

  承接導入的談話內容,教師再次通過問題,引發(fā)學生回答。

 、傥覀兤匠S眠^的藥有感冒藥、消炎藥,還有哪些呢?

 、谶@些病一般都是哪類?治療什么病的?(屬于治療傷風、感冒、咳嗽、頭痛、牙痛等。)

  ③這些藥有什么共同特點?(主要用于治療或緩解消費者容易自我診斷、自我治療的常見輕微病。)

 、苓@些藥物我們一般在哪可以購買到?(醫(yī)院、藥店、大超市)

  (2)非處方藥和處方藥

  教師利用學生的回答,引出非處方藥。(同學們提到的這些家庭中常見的藥物,都是不需要憑醫(yī)師處方即可購買,按所附說明服用的.藥物,我們稱之為非處方藥。)隨后教師要求學生通過閱讀教材有關非處方藥的說明,共同討論、交流,談談對于非處方藥的了解。

  隨后教師再次引導學生回憶有關處方藥的用處所在。(一些老年病或頑疾,在家里也放有一些常備藥,那么這些藥與之前的非處方藥又有什么不同呢?)教師提出問題之后,順勢引導出處方藥的學習。(像同學們剛才提到的一些治療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之類的藥物必須在醫(yī)院憑醫(yī)生的處方才能獲得,或憑處方由大的藥店購得,他們和我們剛剛學到的非處方藥不同,我們叫它“處方藥”)隨后要求學生找出處方藥和非處方藥的不同與相同。

  (三)作業(yè)交流

  引導學生從網(wǎng)上或者其他途徑查找有關安全用藥的資料,在下次上課時組織學生交流學習。并布置下節(jié)課的預習作業(yè):“日常生活中必須具備一些急救常識,你都會些什么方法?請同學們提前學習一種或幾種急救方法。下節(jié)課我們一起進行交流學習!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生物教學設計3

  一、整體解讀

  試卷緊扣教材和考試說明,從考生熟悉的基礎知識入手,多角度、多層次地考查了學生的數(shù)學理性思維能力及對數(shù)學本質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礎,先易后難,難易適中,強調應用,不偏不怪,達到了“考基礎、考能力、考素質”的目標。試卷所涉及的知識內容都在考試大綱的范圍內,幾乎覆蓋了高中所學知識的全部重要內容,體現(xiàn)了“重點知識重點考查”的原則。

  1.回歸教材,注重基礎

  試卷遵循了考查基礎知識為主體的原則,尤其是考試說明中的大部分知識點均有涉及,其中應用題與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為背景,把愛國主義教育滲透到試題當中,使學生感受到了數(shù)學的育才價值,所有這些題目的設計都回歸教材和中學教學實際,操作性強。

  2.適當設置題目難度與區(qū)分度

  選擇題第12題和填空題第16題以及解答題的第21題,都是綜合性問題,難度較大,學生不僅要有較強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扎實深厚的數(shù)學基本功,而且還要掌握必須的數(shù)學思想與方法,否則在有限的時間內,很難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著重數(shù)學方法和數(shù)學思想的考察

  在選擇題,填空題,解答題和三選一問題中,試卷均對高中數(shù)學中的重點內容進行了反復考查。包括函數(shù),三角函數(shù),數(shù)列、立體幾何、概率統(tǒng)計、解析幾何、導數(shù)等幾大版塊問題。這些問題都是以知識為載體,立意于能力,讓數(shù)學思想方法和數(shù)學思維方式貫穿于整個試題的解答過程之中。

  生物的有性生殖篇三:第二節(jié)生物的有性生殖

  第五單元生物的生殖、發(fā)育與遺傳

  第14章生物的生殖與發(fā)育

  第二節(jié)生物的有性生殖

  教學目標:

  1、知道被子植物開花、傳粉、受精等過程的基本情況,進一步了解果實和種子的形成過程。

  2、通過直觀教學、動手實驗、探究、小組合作、交流、討論等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3、通過植物生殖過程的學習,使學生理解植物與人類的關系,并從另一個方面中感悟到生命的可貴、生命的來之不易。

  重點難點:

  1、傳粉方式,

  2、受精,果實和種子的形成

  教學方法:結合多媒體進行直觀教學,動手實驗,探究,小組合作、交流、討論教學過程:

  [導入]:演示牽;,進一步熟悉花的基本結構,重點突出雌蕊和雄蕊的結構。

  [板書]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

  [課件展示]

  被子植物開花的基本情況:花萼、花冠打開,雄蕊伸長,花藥裂開,雌蕊也伸長,柱頭分泌黏液。

  [板書]一、傳粉

  傳粉:植物開花后,雄蕊中的花粉就會從花藥中散落出來,落到雌蕊的`柱頭上。

  結合多媒體圖片棉花和豌豆花的傳粉方式并討論總結它們傳粉的不同點。豌豆花在沒有開放時,花粉已經(jīng)傳到了雌蕊的柱頭上,是嚴格的自花傳粉;棉花是異花傳粉。

  [板書]傳

  粉分為自花傳粉、異花傳粉(普遍)

  [板書]異花傳粉的方式可分為昆蟲傳粉和靠風傳粉等。根據(jù)傳粉的不同途徑,把花分為風媒花與蟲媒花。

  [討論]:假如你是一只小蜜蜂,你會去什么樣的花上采蜜呢?(課件展示風媒花與蟲媒花的圖片)

  總結蟲媒花的特征:花瓣鮮艷,花蜜香甜等;

  風媒花的特征:花粉多而輕,柱頭分叉或成羽毛狀,并且伸出花瓣外面。(說明傳粉并不是很容易的,從而說明生命的可貴)

  [板書]二、受精

  [課件展示被子植物受精]

  請學生參照課本上圖片,自己先總結植物的受精過程,然后以鏈式模式圖的形式來邊講邊說,老師再補充歸納,具體詳見課件。

  傳粉以后,花粉受到柱頭分泌的黏液的刺激,就萌發(fā)形成花粉管,花粉管沿著花柱向子房生長,花粉管內有精子,花粉管到達子房,花粉管內的精子與子房內的胚珠中的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

  [板書]三、果實、種子的形成

  [課件演示果實的形成]

  傳粉受精后,花的哪些部分會枯萎、凋謝呢?

  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的柱頭、花柱

  不斷發(fā)育的是:子房、胚珠

  子房壁發(fā)育成果皮

  子房發(fā)育成果實

  珠皮發(fā)育成種皮

  胚珠發(fā)育成種子

  受精卵發(fā)育成胚

  [探究]

  它們是果實嗎?

  實驗器材:胡蘿卜、青椒、花生、馬鈴薯、豆莢、刀片、解剖針

  實驗要求:1、判斷屬于果實的是:

  2、利用解剖刀等切開果實,進一步掌握果實的基本結構。

  問:果實是由()和()構成的,并結合實物找到這些結構。子房發(fā)育成果實,但也有些不是這樣的,如蘋果主要是由花托發(fā)育而成的,子房發(fā)育的只占了一小部分。

  桃子我們食用的是哪個部分?(桃的結構:外果皮、中果皮、內果皮,種子)桃子里有一個種子,而西瓜呢?

  一個子房中有多個胚珠,多個胚珠發(fā)育成多個種子。

  [課后調查]無籽番茄的形成過程。

  [討論]:

  如果在植物開花期出現(xiàn)天氣連續(xù)下雨、刮大風或無風等情況,對植物的繁殖會有什么影響?說說你的理由。(學生討論回答)

  [討論]:

  如果植物傳不了粉,會給我們帶來什么影響呢?(傳粉不能完成,果實、種子不能形成)

  由上述可知,傳粉受精的重要性,但有些作物在開花后由于種種原因往往無法傳粉也就結不了果,這時人們常用人工授粉的方法,給作物傳粉,以提高農(nóng)作物的產(chǎn)量。(見圖講述人工受粉的基本方法)

  [小結]:植物開花傳粉受精后,形成果實和種子完成了有性生殖。

  傳粉以后,花粉受到柱頭分泌的黏液的刺激,就萌發(fā)形成花粉管,花粉管沿著花柱向子房生長,花粉管內有精子,花粉管到達子房,花粉管內的精子與子房內的胚珠中的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

  [課后探討]:

  植物作為自然界的重要成員之一遍布全球,請結合我們的生活和生產(chǎn)實際談談植物的果實、花、種子的利用情況。

  作業(yè):

  完成課本上的1、3兩題,。

生物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知道什么是遺傳現(xiàn)象。

  2、知道遺傳是生物的普遍現(xiàn)象。

  3、能對自己家人的外形特征進行比較,并能說出哪些地方相似。

  4、能對動物的遺傳現(xiàn)象作出合理的推測。

  教學重點

  了解遺傳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教學難點

  能對動物的遺傳現(xiàn)象作出合理的推測。

  教學準備

  教師材料:課件。

  學生材料:與家人的照片、記錄單。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一、激發(fā)學生探究遺傳現(xiàn)象的興趣。

 。ń涣髡故,情景導入)

  1、教師通過諺語俗語引入新課。(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天下烏鴉一般黑;爹矮矮一個,娘矮矮一窩;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會打洞;虎父無犬子)學生知道的也可以發(fā)言。學生思考這些諺語俗語是從哪里來的呢?人們是通過什么來總結出這些諺語俗語的呢?——引出課題(生物的遺傳現(xiàn)象)。

  2、做游戲,找出三對家長的孩子或根據(jù)孩子找家長。(利用ppt打出來)

  通過觀察三個孩子和家長的外貌尋找相似點,從而確定三個孩子的家長,在這個活動中老師可以不給孩子以標準答案,只要是孩子找到的相似點教師就可以給予肯定。

 。繕蓑寗,互動探究)

  3、讓學生根據(jù)剛剛找家長的規(guī)律來找自己同學的家長。

  把班級分成八個小組,每位同學都從家里帶來自己父母的照片,然后每組的照片裝在一個信封里,教師把小組的信封打亂再發(fā)下去,讓學生組內討論交流找家長。

  匯報:每個小組選一名代表展示自己小組交流所得出的結論,也就是所找到的是哪位同學的家長,并說出自己的依據(jù)。(這里可能會有很多同學找錯,這個沒有關系,可以充分讓學生去互動,最終確定結果,充分體現(xiàn)了開放的課堂。)

  二、認識人類的遺傳現(xiàn)象。

 。ㄍ瑢W們根據(jù)孩子和家長有許多相似的特征找出他們是一家人,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一些和父母相似的特征呢?)再研究一對父子。

  1、研究陳強、馬季父子的照片。

  (這是我國著名的喜劇演員陳佩斯和他的父親陳強的照片,大家仔細找找,他們哪些地方相似。)

  眼睛

  眉毛

  耳朵

  臉型

  嘴巴

  頭發(fā)

  其他

  像

  不像

  2、關于頭發(fā),同學們討論和爭執(zhí)的非常劇烈,陳強我們看的.出來他患有脫發(fā),這里要補充的,陳佩斯原來頭發(fā)也是一樣的,也患有脫發(fā),頭上的頭發(fā)不多,為了演出的方便把其他的頭發(fā)也剃了,所以你們再想想他們的頭發(fā)是否是相似的。

  3、除了長相和疾病以外,孩子與父母還有可能具有哪些相似的特征呢?我們再來看一看另外一對父子。

  4、(課件出示馬季父子的全身照)

 。▓D1馬季)(圖2馬東)

  5、讓學生找出他們的身材很像,都有微微發(fā)福的體型。(教師點撥,提煉建模)

  6、孩子和父母都有一些相似的特征,你們都知道這種顯現(xiàn)叫什么嗎?(遺傳)

  7、讓孩子用一句自己的話解釋一下什么叫做遺傳?

  (可以多請幾個孩子回答,老師做總結)

  8、教師總結:子女和父母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著一些相似的特征,這種現(xiàn)象叫做遺傳。

 。ㄐU答仯瑑然嵘

  9、陳強父子有遺傳,馬季父子有遺傳,你們和父母之間有遺傳嗎?

  10、看樣子我們中國人都有遺傳現(xiàn)象,那外國人呢?(出示布什父子的照片)

 。▓D片1:老布什)(圖片2:小布什)

  11、引導學生得出結論:中國人有遺傳現(xiàn)象,外國人也有遺傳現(xiàn)象,看來遺傳是人類的普遍現(xiàn)象。

  三、引導學生得出遺傳是生物的普遍現(xiàn)象。

  1、出示動物一家讓學生尋找遺傳特征。

 。ǚ謩e出示動物小狗、企鵝、豹子、馬、長頸鹿五家的家庭照片,讓學生尋找遺傳的現(xiàn)象,主要通過觀察他們的毛皮的顏色、花紋、形態(tài)等尋找遺傳的現(xiàn)象)

  2、教師總結:生物都有遺傳,世界上所有能繁衍后代的生物都有遺傳。

  3、假如給同學們一小塊種滿豌豆的菜地,現(xiàn)在你想知道豌豆有沒有遺傳現(xiàn)象,你會從哪些方面研究?

  4、教師用電腦出示一塊豌豆地和幾幅豌豆圖片讓學生觀察并思考要是讓自己去尋找遺傳的現(xiàn)象,那么自己會從哪幾個方面下手。

  5、老師出示遺傳學家孟德爾的研究項目

  (種子的形狀、種子的顏色、種皮的顏色、豆英形狀、豆英顏色、花的位置、莖的高度)

  四、拓展延伸。

  1、(出示小貓與貓媽媽的圖片)這里有兩只小貓,請你仔細觀察小貓的顏色和花紋,推測小貓的爸爸可能是什么樣子的?

  2、學生推測并說明自己的理由。

  3、觀看小貓找爸爸動畫。

  板書設計

  1、生物的遺傳現(xiàn)象

  植物

  動物子女與父母或多或少相似的特征遺傳

  人類

生物教學設計5

  一、案例背景及學情分析

  《減數(shù)分裂》是蘇教版《生物必修2:遺傳與進化》第二章“減數(shù)分裂和有性生殖”的第1節(jié)內容。本節(jié)課內容與上學期學過的有絲分裂有密切的關系,同時又是后面學習遺傳變異的基礎,所以本節(jié)課內容在整個高中生物學習中有著承上啟下,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本節(jié)課內容由于圖像多,曲線多,變化抽象等特點,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新課程改革要求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倡自主式學習、合作式學習和探究式學習。減數(shù)分裂是高中生物教材比較經(jīng)典的一個內容,也是我們廣大教育者值得思考的一節(jié)課。為了學生便于理解,這節(jié)課采用多媒體動畫、繪圖和列表等方法來模擬減數(shù)分裂各時期的變化以及整個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和DNA的變化。在整個減數(shù)分裂的學習中采取多種活動形式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讓學生用建好的彩紙到講臺上演示減數(shù)分裂染色體的變化。另外,由于我們普通班的學生基礎比較差,所以在講解和演示的過程中要做到形象化、整體化和直觀化,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的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減數(shù)分裂的概念;

  精子的形成過程;

  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染色單體和DNA分子數(shù)的化。

  (2)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積極參與合作探究活動,體驗合作的力量,養(yǎng)成團體意識和合作意識;通過學習使學生能夠用辯證的觀點認識生命現(xiàn)象。

  教學重點

  (1)減數(shù)分裂的概念;

  (2)精子的形成過程;

  教學難點

  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染色單體和DNA分子數(shù)的變化

  教學方法

  利用探究式教學法、啟發(fā)式教學法、模型模擬教學法以及多媒體輔助教學

  法等來學習減數(shù)分裂的相關內容。

  三、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用ppt打出“受精過程”和“胚胎發(fā)育”的動畫,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為進入學習目標做好心理準備。然后和學生一起討論我們人類是由什么發(fā)育而來的.。

  教師提問:假設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以有絲分裂的方式產(chǎn)生兩性生殖細胞,這個假設成立嗎?通過學生的假設,從而進入新課《減數(shù)分裂》。

  (2) 減數(shù)分裂的概念

  活動一 小組自主學習:減數(shù)分裂的概念

  學生閱讀教材掌握減數(shù)分裂的概念,同時老師在黑板上寫下“對象”、“時期”、“特點”、“結果”幾個字,讓學生從這幾方面來更深刻的理解減數(shù)分裂的概念。

  下一步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開始減數(shù)分裂模擬探究活動。

  (3) 精子的形成過程

  在讓學生模擬減數(shù)分裂之前,先讓學生了解“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和“四分體”這三個概念,并在ppt上投出:1對同源染色體=1個四分體=2條染色體=4條染色單體=4個DNA分子

  活動二 合作探究:精子的形成過程

  每組分發(fā)一套染色體模具(用硬紙剪成染色體形態(tài),2種顏色紙表示同源染色體,用小磁鐵表示著絲點),其中讓一組去黑板上模擬精子的形成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變化規(guī)律。

  學生通過模擬減數(shù)分裂的過程,基本掌握了減數(shù)分裂各時期的特點,通過小組的構建學生產(chǎn)生了不同的模式圖,關于各個時期的特點學生也發(fā)生了一些分歧,也存在一些疑惑。全班形成了三種主要模型構建: ①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體沒有分離 ②在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著絲點沒有分裂 ③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不知道染色體如何分配

  看完學生的展示后,老師對每個組的模式進行糾正,重點講解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的特點,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的特點和有絲分裂基本相同。在給學生進行指導時應該注意以下幾個知識點:①同源染色體的聯(lián)會形成四分體的時期,同源染色體分離的時期 ②著絲點分裂的時期,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的時期 ③染色體減半和DNA減半的時期

  老師強調:一個精原細胞經(jīng)過減數(shù)分裂形成了4個精細胞,精細胞經(jīng)過變形成為精子。

  老師ppt展示精子形成過程,看完展示讓學生黑板展示精子形成的大概步驟:

  師生共同總結:一個精原細胞經(jīng)過兩次分裂形成了四個精細胞,每個精子細胞中含有數(shù)目減半的染色體。

  (4)染色體、染色單體和DNA的變化

  活動三 合作探究:染色體、染色單體和DNA的變化

  通過前面的合作模擬探究、閱讀教材、動畫展示,讓學生總結歸納,引導學生構建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染色單體和DNA的變化模型(坐標圖以及表格),并要求學生能用表格進行歸納總結,安排學生在黑板上展示(以生物體內的染色體為2N為例)。

  按照表格上染色體、染色單體和DNA的數(shù)量變化畫出減數(shù)分裂過程的變化曲線。

  (5) 歸納總結

 、偃旧w復制發(fā)生在: 間期

  ②同源染色體的聯(lián)會發(fā)生在: 減Ⅰ前期

 、弁慈旧w分離發(fā)生在: 減Ⅰ后期

  ④姐妹染色單體分開發(fā)生在:減Ⅱ后期

 、萑旧w數(shù)目減半發(fā)生在: 減Ⅰ分裂完成時

  ⑥DNA數(shù)目減半發(fā)生在: 減ⅠⅡ分裂完成時

  (6) 作業(yè)布置:完成導學案相關練習

  (7)板書設計

  2.1減數(shù)分裂

  一、減數(shù)分裂概念

  對象:

  時期:

  特點:

  結果:

  二、精子形成過程

  1. 部位:

  2. 過程

  三、染色體、染色單體和DNA的變化

  教學反思:減數(shù)分裂的學習是在以學生過去的知識-有絲分裂為基礎的,教學中通過“溫故而知新”的方式復習有絲分裂的知識,進而導入新課。新知識的學習是在已有知識基礎上進行的,通過新舊知識的比較,完善了學生的知識體系,培養(yǎng)了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減數(shù)分裂是微觀,動態(tài),連續(xù)的變化給正確認知帶來困難。為了突破教學難點,一方面制作多媒體動畫演示減數(shù)分裂過程,精心設計將微觀變?yōu)楹暧^的教學活動;另一方面利用學生自制的模型模擬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化抽象為具體,化復雜為簡單讓學生對減數(shù)分裂的過程掌握得更為透徹。同時,在合作探究過程中,一步步滲透著學生主動參與的新課程理念。

生物教學設計6

  教學設計思路:

  在認識生物與非生物的基礎之上,通過展示圖片和實物觀察,引導學生說出生物的特征, 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觀察、表達、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微課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能夠舉例說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二、能力目標:

  提高觀察能力、發(fā)散思維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表達能力。

  三、情感目標:

  增強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熱愛生活,珍愛生命。

  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觀察生命活動的現(xiàn)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節(jié)教學的重點。

  2.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現(xiàn)象的分析和歸類是本節(jié)教學的難點。

  課前準備:

  1.活體生物如:盆載的植物體1-2種;

  2.動物標本1-2件;

  3.珊瑚;小機器人;有關的投影片等。

  【教學過程】

  1、對照課件,學生完善“觀察”的預習筆記。

  2、投影情景圖片,啟發(fā)學生找出生物與非生物;投影各種動物、植物圖片,啟發(fā)學生歸納出生物與非生物的本質區(qū)別。

  3、投影:植物的生命活動幻燈(需要水、礦物

  質,進行光合作用形成有機物);動物捕獲食物的生命活動幻燈。啟發(fā)學生歸納生物的特征之一: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yǎng)。

  4、讓學生閉嘴捏鼻感受呼吸。投影幻燈:小鳥在呼吸;野牛在晨光中呼吸。啟發(fā)學生歸納生物的特征之一:生物能進行呼吸。

  5、投影幻燈:小狗排尿;“撒尿小孩”的銅像;落葉。啟發(fā)學生歸納生物的特征之一: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chǎn)生的廢物。

  6、投影幻燈:獵豹追捕獵物;河鲀平靜、受驚嚇;含羞草;玉米細苗。啟發(fā)學生歸納生物的特征之一: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7、投影幻燈:紅狐的生長;胎兒的發(fā)育;菜豆的生長。啟發(fā)學生歸納生物的特征之一: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8、補充生物的其他特征。

  9、歸納小結生物的共同特征。

  10、課堂練習

生物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在了解遺傳現(xiàn)象的基礎上,了解生物變異的現(xiàn)象及其普遍性。

  2.通過對具體變異現(xiàn)象的分析,了解變異的類型以及不同類型的變異產(chǎn)生的原因,使學生對遺傳物質在生物的遺傳、變異中的作用有較全面的了解和認識。同時,通過遺傳與變異的相互關系進行辯證觀點的教育。

  3.了解變異在人類生產(chǎn)活動中的實踐意義。

  重點、難點分析

  1.遺傳的變異的原因是本節(jié)教學的重點。在“生物的遺傳”一節(jié)中,教材花了相當?shù)钠鶐椭鷮W生認識生物為什么會遺傳,決定遺傳的物質到底是什么。所以,學生初步了解了核酸(DNA)、基因以及染色體在性狀遺傳中所起的作用。遺傳物質不僅與遺傳有關,同樣是生物變異的物質基礎,這一點應在本節(jié)教學中幫助學生認識到。遺傳物質的穩(wěn)定性、連續(xù)性決定了生物的遺傳,而遺傳物質的可變性又使生物可以發(fā)生變異,而且遺傳物質的變化引起的生物性狀的改變是可以傳遞給后代的。教學中還應注意結合實際例證向學生介紹環(huán)境因素對遺傳物質變化的影響,為以后《生物的進化》和《生物與環(huán)境》兩章的學習打下基礎。

  2.變異在農(nóng)業(yè)中的應用是本小節(jié)教學的一個難點。學生很難接觸選種、育種工作,所以,對這方面的知識不易理解。教材介紹了有關選育種的三種途徑,人工選種、雜交育種以及輻射育種(人工誘變育種)。建議授課教師多舉例,特別是可能涉及到學生身邊生活的例證,從感性知識開始,去理解有關的育種選種知識和意義,并且了解不同育種、選種方法的特點。

  此外,隨著生物技術的發(fā)展,利用基因工程培養(yǎng)新品種已經(jīng)應用于農(nóng)業(yè)育種工作,學生可能從各種媒體的介紹中接受過這方面的信息,但不一定能夠理解。若有時間,教師也可對這一方面的知識做些介紹,引起學生對科學新技術的興趣。

  3.關于遺傳的變異和不遺傳的變異的兩個實例。遺傳的變異的選用的例子是色盲遺傳。色盲遺傳為伴性遺傳,教材中未涉及這一方面的內容,學生也不易理解。所以,我以為以人的上眼瞼單雙眼皮為例進行分析比較合適。

  課時安排

  本節(jié)參考課時一課時。

  教學用具

  關于變異種類牛的掛圖,和變異現(xiàn)象有關的課件,視頻資源。

  教學過程

  一、引言:

  在上一節(jié)的學習中,我們曾經(jīng)討論過人的上眼瞼的遺傳問題。這節(jié)課我們首先從人的上眼瞼的遺傳問題開始我們新的'問題的研究。

  有一對夫婦,他們有兩個孩子。爸爸、媽媽的上眼瞼是雙眼皮。兩個孩子,一個孩子為雙眼皮,另一個孩子為單眼皮。即雙眼皮的孩子繼承了父母雙親的性狀,這種現(xiàn)象叫做遺傳。另一個孩子的上眼瞼與雙親不同,是不是也叫做遺傳?若是遺傳,為什么與父母的性狀不相同?若不是,叫做什么?

  與遺傳現(xiàn)象伴隨存在的另一種生命現(xiàn)象就是變異。

  二、課題:

  第二節(jié)生物的變異

  (一)變異的現(xiàn)象與概念

  在自然界中,與遺傳現(xiàn)象一樣,變異現(xiàn)象是普遍存在的。

  提問,討論:在我們周圍,可以看到哪些現(xiàn)象是變異現(xiàn)象?根據(jù)同學們的討論,什么叫做變異?請做一個小結。

  變異:生物的親代與子代之間、子代與子代個體之間在性狀上的差異稱為變異;蛏镌谏尺^程中,在上下代之間、子代之間表現(xiàn)出的性狀差異。

  提問:比較遺傳和變異兩個概念,兩個概念有什么共同點,有什么差異?

  生物的遺傳和變異都是通過生物的生殖過程實現(xiàn)的。在生物的生殖過程中,上下代之間的相似性為遺傳。但是生物的后代不會也不可能完全與祖先一樣。后代在繼承親代特征的主要特點時還會產(chǎn)生一定的差異,這些差異稱為變異。所以,我們所說的變異是在遺傳的基礎上的變異,變異是在一定范圍內的變化。小貓與大貓的樣子有所不同,但是小貓仍舊是貓,并沒有變?yōu)槠渌铩?/p>

  提出問題:為什么說變異是在遺傳的基礎上的變異?這種說法是否有根據(jù)?

  (二)變異的原因

  1.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

  在我們觀察到的變異中,有些是由于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產(chǎn)生的。在我們剛才提出的變異現(xiàn)象中,哪些是屬于這一類?

  提問,討論:同一品種的小麥種在不同的田里,小麥的麥穗有大穗、小穗,產(chǎn)生大穗、小穗的原因可能是什么?你如何證明這些差異是由于環(huán)境影響造成的?將大穗和小穗上的種子收獲后分別種到田里,它們的后代會如何?

  小結:田中小麥的大穗和小穗的變異是由環(huán)境變化引起的,這種變異一般是不能遺傳的。

  提問:什么因素引起的變異可以傳遞給后代?我們再來看看另一種情況。

  2.遺傳物質的變化:

  提問,討論:一個孩子單眼皮。但是,他的父母是雙眼皮,這種變異是怎樣產(chǎn)生的?這種變異是否可以傳遞給后代呢?

  我們從上一節(jié)的學習中已經(jīng)知道,若這個孩子是單眼皮,他的雙眼皮的父母的基因組成一定是Aa、Aa。孩子與父母的性狀不同,是因為在生殖過程中父母傳給了他決定單眼皮的基因。也就是說,他的遺傳物質組成與父母有了差異,因此產(chǎn)生了與父母不同的性狀。他的這種性狀可以是通過生殖過程傳遞給他的后代。

  小結:這種變異是由遺傳物質變化引起的,這種變異是可以遺傳的。

  根據(jù)以上變異的原因,我們將變異分為兩類:

  遺傳的變異:變異由遺傳物質決定;

  不遺傳的變異:變異由外界環(huán)境影響引起。

  請同學們再分析兩個例子。(1)某對色覺正常的夫婦生了一個色盲的兒子。(2)某兄弟二人,哥哥長期在室外工作,弟弟長期在室內工作。哥哥與弟弟相比臉色較黑。哪一種變異可以遺傳?為什么?

  提出問題:是否由環(huán)境影響引起的變異都是不能遺傳的變異?

  一些環(huán)境因素也可能使遺傳物質發(fā)生改變。若環(huán)境影響引起了遺傳物質的改變,這樣產(chǎn)生的變異是可以傳遞給后代的。根據(jù)這一原理,人類可以利用一些特殊環(huán)境因素使遺傳物質改變而制造出能遺傳的變異為人類所用。

  所以,遺傳物質是遺傳和變異這一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

  提出問題:變異對生物個體、對生物界會產(chǎn)生什么影響?

 。ㄈ┳儺悓ι飩體的影響

  變異對生物個體有利、還是不利?這要看變異是否有利于生物的生存。我們看兩個例子。

  小麥要獲得高產(chǎn),人們采取的辦法往往是多施肥、多澆水。肥多水多,小麥的莖稈會長高,莖稈高,小麥成熟時容易倒伏,又會造成糧食減產(chǎn)。在這種小麥中,出現(xiàn)矮稈小麥,可以抗倒伏,但不會影響小麥在肥多水多的情況下長大穗。

  一些玉米植株發(fā)生變異會出現(xiàn)沒有葉綠素的白化苗。綠色植物生長要進行光合作用,這種白化苗就無法生存下去。

  提問:高稈小麥變異為矮稈小麥,綠色玉米苗變異為白化苗,這都是變異,他們對生物個體的生存有什么影響?

  ——前者有利于生存,后者不利于生存。

  根據(jù)變異是否有利于生物的生存,我們可以把變異分為兩類:有利變異和不利變異。

 。ㄋ模┳儺愒谏镞M化上的意義

  變異對進化有重要意義。

  地球上環(huán)境復雜多樣,不斷變化。多種多樣的生物可以適應不同的環(huán)境。

  此外,生物由簡單到復雜、低等到高等的進化,生物的變異為進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變異對進化的重要意義,我們在下一章將繼續(xù)學習。

 。ㄎ澹┳儺愒谵r(nóng)業(yè)生產(chǎn)上的應用

  人類出于生存的需要,在遠古時就開始注意遺傳和變異現(xiàn)象,并對遺傳變異的現(xiàn)象加以利用,特別是在農(nóng)牧業(yè)生產(chǎn)中。如春秋時代的《楚辭》中記載“馬母驢父,生子曰贏”,意思就是馬和驢的后代——騾子表現(xiàn)出極大的優(yōu)勢。

  人類在農(nóng)業(yè)上利用變異的方法主要有這樣幾種:

 。1)在農(nóng)作物、家禽、家畜中,有許多對人類有益的變異,人類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進行選擇、培育,獲得新的品種,如肉用牛和奶用牛的培育。

 。2)用雜交的方法,將不同生物個體的性狀重新組合,形成新的性狀組合的新品種。如高產(chǎn)不抗倒伏的小麥與產(chǎn)量不高但抗倒伏的小麥雜交,讓兩種小麥的遺傳物質重新組合產(chǎn)生變異,可以培養(yǎng)出高產(chǎn)同時抗倒伏的新的小麥品種。

  (3)為培養(yǎng)新的品種,也可以改變環(huán)境因素來影響遺傳物質,使生物產(chǎn)生變異并對變異進行選擇,培育出新品種。如用射線照射或用藥物處理植物的種子,種子產(chǎn)生變異后進行選擇,選出有利于生產(chǎn)的變異培育成新品種。

  應用以上方法,人類曾經(jīng)培育出許多品種。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科學家使用基因工程的方法來改變生物的基因從而改變生物的性狀創(chuàng)造新的生物。如將決定人的生長激素的基因、決定人的胰島素的基因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植入大腸桿菌的細胞內,讓大腸桿菌發(fā)生變異,合成人所需要的生長激素或者胰島素,造福于人類。

  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主要討論了什么是變異,生物產(chǎn)生變異的原因以及如何利用生物產(chǎn)生的變異選育適合人類需要的新品種。科學的發(fā)展可以造福于人類,但若不按照自然規(guī)律辦事,也會帶來災難。所以,我們在創(chuàng)造新的生物品種和物種時必須慎重。

生物教學設計8

  1、教材分析

  本課屬于新課標十大主題中第二大主題──生物體的結構層次中的內容,本主題又包括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細胞分裂、分化形成組織,多細胞生物體的結構層次等三個二級主題。顯微鏡是生物學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觀察工具,初步學會獨立使用顯微鏡是初中階段十分重要的生物技能之一,學習認識、使用顯微鏡對學生在后面進一步從微觀認識動植物,乃至學習生物學知識的基礎,有重要意義。

  教學目標

  通過本節(jié)內容的學習,學生自主學習、親自實踐,從而使書本知識遷移深化為一定的能力、素養(yǎng),同時引導學生形成一定的情感價值觀。

  ①知識目標:正確說明顯微鏡的結構與功能

 、谀芰δ繕耍耗塥毩、規(guī)范地使用顯微鏡,能觀察到清晰的物像;在認識、使用顯微鏡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

 、矍楦心繕耍赫J同顯微鏡的規(guī)范操作方法,養(yǎng)成愛護顯微鏡的習慣,初步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重點、難點的分析:

  ①教學重點

  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②教學難點

  規(guī)范使用顯微鏡,并觀察到物象。

  2、教學策略

  作為本冊教材中第一個技能性的操作實驗,該課內容寓理論與實際于一體,是非常基礎和重要的一節(jié)內容。但由于顯微鏡較昂貴,學生之前又沒接觸過顯微鏡。過去教師在教學微鏡使用時總是把顯微鏡的結構、功能、使用方法、步驟、注意事項講的十分詳細,然后才讓學生動手,這樣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也不符合新課程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理念。結合本校學生生源較好和好奇心強的特點,我試著把本節(jié)課設計成自學+講授+探究課,給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將學生的親自動手操作為中心,整個學習過程以此為出發(fā)點,及時將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因難在課堂中解決。適當引導學生進行自學和部分探究,讓學生掌握顯微鏡的結構、功能及使用方法。學生通過手腦并用的探究與合作在教師引導下,獲得新知與能力的提高,同時體驗探究過程的曲折和樂趣,學習科學方法,發(fā)展科學探究所需要的能力。

  3、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顯微鏡,并逐個檢查(準備兩個不同倍數(shù)的目鏡);三種標本(寫有“上”字的玻片;寫有數(shù)字的透明紙;寫有數(shù)字的不透明紙;),擦鏡紙,紗布,顯微鏡的使用錄像帶或課件;課前每班培訓幾名學生,以便課上幫助教師輔導其他學生。

  學生:對照課本彩圖,認識顯微鏡各部分名稱,并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閱讀課后的`顯微鏡發(fā)展史。

  4、教學程序

  走進新單元

  指導學生閱讀二單元開篇語,觀察書上細胞彩圖,明確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要想探索生物的奧妙,就必須要了解細胞。

  導入新課(展示圖片)

  讓學生了解細胞非常小(提示圖中物象之所以看的很清楚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而且形狀各異。提問,引出觀察細胞的工具──顯微鏡。

  引導學生積極發(fā)言,敘述顯微鏡的發(fā)展史。提問:通過預習,你對顯微鏡的發(fā)明、發(fā)展知道了多少?我們現(xiàn)在用的是什么顯微鏡?

  新課過程

  認識材料和用具

  引導學生觀察實驗桌上顯微鏡、玻片標本、擦鏡紙、紗布等。

  取鏡和安放

  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鏡。指導學生看書37頁:取鏡和安放。強調安放目鏡時,手指不要觸摸鏡頭,對學生進行愛護顯微鏡的教育。

  顯微鏡的構造

  學生兩人一組,看書對照實物認識顯微鏡各部分名稱,之后回答教師指示部分的名稱。(教師利用課件,點擊即顯示各部分名稱)

  顯微鏡的使用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鼓勵,引出顯微鏡的使用。介紹三種觀察標本:

  (1)寫有“上”字的玻片;(2)印有數(shù)字的透明紙;(3)寫有數(shù)字的不透明紙。

  對光

  要求學生先看書,然后指導學生動手觀察。按照先看到一個白亮的視野→放入標本→-看到清晰像的順序(建議先觀察2號標本)。

 。1)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2)左眼看,右眼睜。(3)轉動反光鏡,看到明亮視野。

  觀察

  學生邊看書自學邊操作顯微鏡進行觀察。

  (1)標本放在載物臺上,壓住,正對通光孔。

  (2)鏡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標本。

 。3)左眼注視目鏡,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強調

 、庞玫捅段镧R(10×或8×,即短的物鏡)對準通光孔。

 、妻D動轉換器的手法要正確,對學生進行愛護顯微鏡的教育。

  ⑶鏡茼先下降后上升,鏡筒下降時,眼睛一定要看著物鏡,以免壓碎標本。

 、茸笱劭茨跨R,右眼睜開是為了畫圖。引導學生繼續(xù)觀察。

  思考并回答問題:

  ⑴為什么視野中看到的物像是倒的?

  ⑵看到的物像究竟被放大了多少倍?

  ⑶不透明紙上的數(shù)字為何看不清?

 、确糯蟊稊(shù)不同,看到的細胞個數(shù)與大小有什么不同?

  5、練習反饋

  1、寫有“上”字的玻片標本,視野中看到的物像是( 。┳。

  2、顯微鏡的目鏡5×,物鏡10×,放大倍數(shù)是( );目鏡10×,物鏡10×,放大倍數(shù)是( );目鏡10×,物鏡40×,放大倍數(shù)是( )。

  3、如果物像偏左,你應將標本向( 。┮疲拍苁刮锵窬又。

  6、教學反思

  上好本節(jié)課的關鍵是組織好學生進行探究和操作,教師最好課前培訓幾位學生作助手,這樣看似麻煩,實際在上課時解決了不少問題,以后的學習中還會用到顯微鏡,所以在開始就要強調規(guī)范操作,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習慣。

生物教學設計9

  《生態(tài)系統(tǒng)》教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掌握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概念及其組成成分。

  2.掌握食物鏈的概念及其特點。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對生產(chǎn)者、消費者、分解者之間關系的分析,理解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概念及保持生態(tài)平衡的重要意義。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加強生物與環(huán)境關系的認識,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意義,形成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態(tài)度。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概念及其組成成分,食物鏈的概念特點。

  難點

  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成分作用關系。

  三、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上課之前咱們先來看一幅圖片,這是一幅什么圖片?(喜洋洋與灰太狼)看來大家都看過這個動畫片。那現(xiàn)在老師再問大家一個問題,同學們都知道他們生活的家鄉(xiāng)在哪兒嗎?(青青草原)。通過咱們之前留的預習作業(yè),哪位同學能告訴我青青草原是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嗎?(是),那一片森林是生態(tài)系統(tǒng)嗎?(是)一群魚又是生態(tài)系統(tǒng)嗎?到底什么是生態(tài)系統(tǒng),它們有什么特征?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探究一下。

  (二)新課教學

  1.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概念

  組織學生繼續(xù)觀察課前的圖片,并引導學生以青青草原為例總結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概念。首先引導學生觀察圖片中有什么,學生通過觀察能夠說出有草、羊、狼、樹、花、草、蝴蝶等。教師進行相應的板書,并總結其中草羊狼統(tǒng)稱動物,樹花草都是植物,他們統(tǒng)一稱為生物。并追問有沒有我們人眼看不到的生物呢?學生通過思考能夠回答出有細菌真菌。教師繼續(xù)追問,生物要生存還需要什么?(空氣、水、營養(yǎng))教師總結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概念(在一定區(qū)域,生物與環(huán)境組成的統(tǒng)一的整體稱為生態(tài)系統(tǒng))

  2.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成分

  教師提問:草羊狼的關系,學生回答羊吃草、狼吃羊。

  教師設置情境: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去超市消費購買我們維持能量所需要的食物,我們對于超市來說是消費者,而為我們生產(chǎn)食物的廠家是生產(chǎn)者,在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動物世界同樣存在這種關系。教師引導學生利用講桌上的生產(chǎn)者、消費者的標簽,根據(jù)自己的認識貼在板書草羊狼相應的位置。

  教師總結學生答案:草直接為羊提供食物,而狼吃羊,所以草也間接為狼提供了食物,所以生產(chǎn)者的標簽應該貼在草上邊,而羊吃草、狼吃羊都是作為消費者,所以兩者都是消費者。并引導學生觀察生產(chǎn)者的特點即大多都是綠色植物,消費者大多都是動物

  教師設置情境并提問:動植物的殘骸長時間之后會發(fā)生什么變化?(被分解)追問: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什么扮演者分解者的.角色?(細菌、真菌)

  教師提問:出了所說的生產(chǎn)者、消費者、分解者生物成分外,還包括空氣、水、無機鹽等非生物成分。

  3、食物鏈

  引導學生說出草羊狼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追問:它們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用一個符號表示,是什么符號?(箭頭)教師選取學生代表板演箭頭的指向,并對其正確的進行表揚,錯誤進行講解。講解食物鏈的概念,并出示例題進行鞏固。

  (三)反饋練習,拓展延伸

  多媒體出示與本節(jié)課相關的例題,鞏固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

  (四)小結作業(yè)

  小結:教師引導學生談談自己本節(jié)課的收獲

  作業(yè):通過預習,自己畫出一個食物網(wǎng),要求食物網(wǎng)中至少有三條食物鏈

生物教學設計10

  教學內容

  第一單元 顯微鏡下的世界 1. 水滴里的生物

  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是本單元的起始課,從總體上對微生物進行概述。大體編寫結構是:用肉眼和放大鏡觀察、尋找水中的微生物——再借助顯微鏡觀察微生物——認識微生物、了解微生物的發(fā)展史和概貌。

  預期學習結果

  1、 能夠運用放大鏡和顯微鏡觀察微生物,并做好觀察記錄。

  2、 知道微生物是個體微小、分布極廣的生命體,絕大多數(shù)要用顯微鏡才能看到。

  3、 了解列文虎克世第一個發(fā)現(xiàn)微生物的人。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觀察、人事微生物。

  難點:

  用顯微鏡觀察微生物。

  教時

  1 課時

  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放大鏡、顯微鏡、燒杯

  學生準備:抹布、水樣

  教 學 活 動 設 計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情況分析

  一、觀察水樣

  引導學生取出水樣,交流水樣的采集地點,肉眼觀察的發(fā)現(xiàn)和想進一步了解的知識。

  二、用顯微鏡觀察水樣

  帶領學生認識顯微鏡的構造和使用方法,并嘗試用顯微鏡觀察水滴里的生物。

  三、認識微生物,了解列文虎克

  交流用顯微鏡觀察水滴之后的'發(fā)現(xiàn),用語言文字或圖畫的方式記錄所觀察的現(xiàn)象。了解列文虎克的故事。

  四、拓展

  了解微生物的分布情況。

  1、出示水樣,要求學生把采集的水樣由瓶子倒進燒杯,提醒保持桌面整潔。

  2、請學生觀察水樣。

  3、教師質疑學生發(fā)現(xiàn):水滴里面除了一些肉眼可以看見的小顆粒外還有有其他的嗎?借助什么來觀察可能會有收獲?

  4、教師示范用法。強調輕拿輕放。

  5、教師強調:

  (1)反光鏡不能直接對著太陽,否則會傷害眼睛;

  (2)使用時要小心,鏡頭不要碰著玻片;

  (3)不能用手觸摸目鏡和物鏡。

  6、教師小結:在一滴水中,生活著許許多多個體微小、結構簡單、大多是一個細胞構成的生物,它們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顯微鏡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板書:微生物)剛才我們看到的那些不動的微生物中,最常見的是水藻,有藍藻、團藻、金藻等。運動的微生物中有鐘形蟲、草履蟲等。此外,水中還有既不屬于動物也不屬于植物的微生物——細菌,細菌一般也是不動的,有球狀的、桿狀的、螺旋狀的。

  7、簡單介紹列文虎克的故事。

  8、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找到微生物?怎么證明他們的存在?

  1、倒水

  2、學生有序觀察觀察,然后進行交流。

  顯微鏡:

  目鏡(對著眼睛)

  物鏡(對著標本)

  載物臺(放置標本)

  反光鏡(反射光線、

  照亮標本)

  調節(jié)螺旋(調節(jié)焦距、看清標本)

  鏡臂

  通光孔

  鏡座

  3、生按順序進行觀察,并做好記錄。

  4、小組匯報交流,選取代表進行全班交流。

  5、學生觀察投影中的的微生物,了解微生物的特點。

  6、學生讀列文虎克的故事。

  7、請學生小組為單位課后解決。

生物教學設計11

  摘要:研究教材越來越重要。一方面,備課時要有針對性地備內容,上課時所講內容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另一方面還要考慮到教學效率的問題,那就是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在高科技的今天就要利用多媒體來教學了。有些抽象難以用語言描述清楚的生物知識,借助多媒體就能形象具體地展示到學生的眼前,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堂好的生物課,還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整個教學的流程,做到科學合理,這樣才能提高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關鍵詞:生物教學;多媒體;教學設計

  隨著高科技的普及,生物課教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認識到這是一門關系到人類生存發(fā)展的科學。所以,在初中課程設置當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了,近幾年也納入了中考的范疇>iw考更是一門必不可少的科目,所以我們在初中階段如何一開始就上好這門學科,就成了研究的重點。

  一、課前研究教材,備寫詳實的教案

  現(xiàn)在的教師寫教案,有一個普遍的現(xiàn)象,就是抄寫自己的或者別人的舊教案,從來不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也就是說不對癥下藥,有點像紙上談兵。自從有了網(wǎng)絡后,很多教師就到網(wǎng)絡上搜索,隨便一個教案拿來就用,下載的課件有時候不加修改就使用,這種阿固吞棗的教法,嚴重影響了學生知識的儲備,影響了學生進一步學習的空間,那么怎樣才能做到好的教學教案的備寫呢?知彼知己百戰(zhàn)不殆,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首先要備自己的學生,要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其次要備教材,研究教材,只有研究透了方能揮灑自如,才能搜集資料,進行取舍,選擇符合學生實際需要的內容。兩者是相輔相成的,不能有一點點的偏廢,這樣下來,就有了一個好的教案,上課才能做到心中有數(shù),才能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二、制作豐富多彩的課件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現(xiàn)在的教學環(huán)境,和十年前已經(jīng)無法比擬了,網(wǎng)絡的三通已經(jīng)不再是說說而已,每間教室都有網(wǎng)絡,上課的資源非常豐富。不但教師備課時有豐富的資料可查詢,而且學生學習時有大量的資料可參考,不再是教師黑板上寫學生下面抄寫的時代了,就是說教師說的'都是對的,學生只能盲目跟從,學生的思維空間沒有想象思考的余地。生物課上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制作豐富多彩的課件,在課堂上演不。課件的使用,一是加大了課程的容量,上課的內容多了,學生了解的知識豐富了,同一個問題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這樣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提高了學習的效率。課件的使用,還可以把上課的重難點凸現(xiàn)出來,重難點用課件顯不,有些生物學的知識很難用語言描述清楚,這時,教師可將它顯不在屏幕上,借助電腦的形象演不,把整個過程非常清晰地展不出來,學生一看便知是怎么回事,如果教師用語言表述,就很難講述清楚。比如,在講到DNA,它的結構是復雜的,就沒辦法用語言表述清楚,這時借助網(wǎng)絡,將它的結構形象地展不到屏幕上,學生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只要用心去備課,用心去準備課件,一堂課一定是生動的,內容豐富的,效果是很好的。

  三、精心設計課前導入,提高學習效率

  萬事開頭難,一切事情看上去簡單,一日_做起來發(fā)現(xiàn)事前想的和實際做的相差非常大,甚至于相差十萬八千里。一堂課效果的好壞取決于各方面的因素,其中課前的導入是第一個因素。導入好了,能一下子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起來,讓學生馬上進入學習的狀態(tài),如果導入得不好,那么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提升不起來,當然學習的效果就差遠了。為什么有的課學生的學習興致很高,而換了教師后學生也馬上像換了個人似的,萎靡不振了,教師還抱怨學生挑肥揀瘦。殊不知這與課前的導入是有很大關系的。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要讓學生自己開動腦筋去學習,這樣才能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比如,講到花,花的顏色為什么會是五顏六色呢?我們學習了基因學,那么就能從基因知識的角度去分析,這樣不但復習了舊知識,還能提iw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科學設計課堂提問,提高學習效率

  4.1提問本身沒有錯,錯的是教師的無效提問。公開課上,我發(fā)現(xiàn)很多教師的提問是無效的,要么一個問題反反復復提問好幾遍,要么提出的問題沒有效果,只是為了為問而提。提問,一個是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個是讓學生直奔上課的主題上來,將學生引導到本堂課的重難點上來,集中精力學習重難點。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談到提問的重要性時,曾風趣地說:“發(fā)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所以,我們務必記住一點,與其提出的問題是無效的,那還不如不提得好,因為無效的提問反而會擾亂教學的秩序,結果顧此失彼,教學的效果一塌糊涂。

  4.2記得有一位教師在講細胞這節(jié)課時,他的提問就非常好:“同學們,今天我到早市上買了一個大西瓜,現(xiàn)在我把它貢獻給你們,好不好?”學生一聽有西瓜吃,群情激奮。教師把自己買的西瓜放在講桌上,學生一看笑得東倒西歪。這是怎么回事啊!原來教師買的西瓜是個劣瓜,模樣難看,凹凸不勻。教師馬上進入主題,這個發(fā)育不良的西瓜,是怎么個發(fā)育不良呢?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上來了。教師切開西瓜讓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其凹側部分的種子發(fā)育不良,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西瓜的發(fā)育不良呢?這時教師來了個反思維思考:西瓜(果實)發(fā)育一生長素一發(fā)育著的種子。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到高潮,學生就反復琢磨,這個歪瓜的形成原因。課后,我也反思了很長時間,一樣的問題,就因為提問方式不同,學生反應的效果不同。

  4.3當然學習的效果肯定也是不同的,每次考試這個班的成績都遙遙領先?梢娚险n提問方式的不同,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習效果的提iw,學習成績的優(yōu)劣。所以,我們不要小看了簡單的提問,這里面學問大著呢!上好一節(jié)生物課,方式方法還有很多,比如探究合作,比較學習等等,每種學習方法是固定的,關鍵是教師如何去靈活運用,這就和一樣的米面做出上百種食品來的道理是一樣的。生物教師要對自己的課程了然于胸,就是對教材必須要熟悉,對學生也要研究透徹,然后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設計教案,教案的設計要根據(jù)課程內容的不同而隨時變化,不能所有的教案千篇一律,用一種模式化的框框去套,只有做到實事求是,靈活多樣,才能把生物教學提高到一個新的檔次,才能培養(yǎng)出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

生物教學設計12

  一、教材分析

  本課題在實驗前介紹了消化系統(tǒng)的組成,學生對消化系統(tǒng)已經(jīng)有了感性認識,緊接著設計一個探究實驗。讓學生在親歷探究實驗的過程中,用控制變量法設計實驗來探究“唾液淀粉酶對淀粉的消化作用”,教材的設計遵循了從結構到功能、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認知規(guī)律。

  本實驗是一個典型的探究案例,它隱含著生物科學家在研究過程中所持有的觀點以及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

  二、學情分析

  有利的一面:

  學生通過生活體驗對牙齒與舌的功能有一些感性認識,知道唾液腺分泌唾液。

  通過以前的學習,部分學生已領悟了用“控制變量法”設計對照實驗的方法。

  七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對生命的奧秘有強烈的好奇心,具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不利的一面:

  1、實驗操作技能欠缺。

  2、探究能力欠缺,體現(xiàn)在自主設計實驗方案還有一定的難度。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消化、物理性消化、化學性消化的含義。

 。2)運用實驗法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并得出合理的結論。

  能力目標:

  通過探究活動使學生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讓學生針對實際現(xiàn)象做出合理的解釋和驗證,以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決策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1)通過探究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精神。

  (2)通過學生如實記錄、分析實驗結論,培養(yǎng)他們認真、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及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重點:

  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教學難點:

  教師如何有效地組織、引導整個探究過程,并抓住時機訓練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和觀念。

  四、教法學法

  教法

  1、通過學生咀嚼饅頭的情境引入,從而提出探究問題。學生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作出假設。

  2、從分別設計牙、舌以及唾液對饅頭的消化的單一變量對照到合并探究多個變量的對照。

  3、采用自我反思,交互式評價方式分析實驗失敗原因,使學生深刻領悟探究方法的內涵。

  學法

  1、學生根據(jù)體驗饅頭味道的變化,自主提問,作出假設。自主設計實驗,通過實驗現(xiàn)象觀察得出相應結論。

  2、自我反思,交互式評價方式分析實驗失敗原因,深刻領悟探究方法的內涵。

  從而使啟發(fā)誘導式的教法與探究式的學法和諧共振。

  五、教學流程

  課前準備

  鑒于學生動手操作機會少、能力弱。挑選部分學生實驗前簡短培訓,了解實驗原理,操作要領。在實驗中讓這部分學生去帶動其余學生,讓實驗落到實處。

  情境引入

  品嘗饅頭,要求進行較長時間咀嚼,感受饅頭味道的變化,從而提出問題,作出假設。

  探究實驗

 、盘岢鰡栴}:

  饅頭是怎樣變甜的呢?

 、谱鞒黾僭O:

  饅頭在口腔中變甜與牙齒的咀嚼、舌頭的攪拌、唾液的作用有關。

  設計意圖:調動學生在感性經(jīng)驗基礎上引導分析在口腔中使饅頭變甜的相關因素,然后做出合理的假設,不僅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活躍氣氛,更潛移默化地向學生滲透了科學做出假設的方法———即從已有的經(jīng)驗和知識中做出合理假設。

 、侵贫ㄓ媱潱

  a、提示:

  ①設計一組實驗,有的只探究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有的只探究唾液的作用。

  每個組選擇一個因素進行探究。

  設計意圖:把難點進行分解。本探究涉及到兩個探究因素,讓學生同時對兩個探究因素設計對照試驗,有一定難度,讓每個組選擇一個因素探究,降低了難度,學生跳一跳是能摘到桃子的。

 、诘矸凼丘z頭的主要成分。淀粉是沒有甜味的,淀粉分解后形成的麥芽糖是有甜味的。

 、鄣矸塾龅庾兯{,但麥芽糖遇碘不會變藍。

 、芸谇坏臏囟却蟾攀37℃。

  b、思考:

 、僭鯓幽M舌的攪拌、牙的咀嚼,唾液的參與以及口腔的溫度?

 、谀氵x擇的是什么因素對淀粉的消化?實驗的變量是什么?怎樣確保只有變量不同,其它條件都相同?

 、墼鯓訖z驗淀粉是否被消化?(學生說出方法后,教師建議:滴加4滴稀碘液后置于溫水中水浴加熱,觀察顏色的變化情況。)

  設計意圖:這3個思考題是突破難點的關鍵,弄清了問題①③,不需要教師做任何強調,學生就能明白該實驗有的組要把饅頭切碎,要攪拌,以及整個實驗要保持在37℃下進行,滴加碘液等具體操作的原因;問題②是引導學生控制變量,順利設計對照實驗的核心問題,學生只要清楚了這個問題,設計出合理的方案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c、分組討論設計(要求圖示說明,圖示板演)

  一大組:牙齒和舌頭作用實驗方案;

  另一大組:唾液的作用實驗方案;

  d、學生匯報,教師引導整合

  為了讓學生突破難點順利掌握從探究一個因素上升到同時探究兩個因素的方法,我采用先易后難,先分解后整合的策略。具體過程為:教師根據(jù)學生板演圖,把兩組對照實驗中相同實驗組合為一體,適時點撥:為了提高效率我們可以把兩個因素放到一起同時進行探究,只要先把實驗組設計出來,各對照組只要變量與其不同,其它條件相同即可。由于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e、完善實驗設計

  ⑷實施計劃

 、傻贸鼋Y論

  ⑹表達交流

  小組匯報實驗完成情況,反思實驗失敗的原因,交互式評價。為進一步探究溫度對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影響做下鋪墊。

  進一步探究:

  為什么強調在37℃條件下進行實驗?你能設計實驗來說明溫度對淀粉消化的影響嗎?

  興趣小組展示課前做好的處于60℃條件下的實驗現(xiàn)象,從而使學生知道溫度對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存在影響。

  課堂小結

  1、探究實驗的一般方法

  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

  2、對照實驗設計的基本原則

  單一變量原則

  3、唾液對淀粉有消化作用;舌攪拌與牙齒咀嚼對淀粉的消化有促進作用。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受溫度影響。

  課后反思

  1、未雨綢繆,有的放矢。實驗的準備工作很重要,教師實際操作對實驗能達到的效果了然于心。

  2、鑒于淀粉的分解過程無法直觀感受。將原實驗設計中后滴加稀碘液改成先滴,通過顏色由藍變淺藍、再變成黃色來感受淀粉分解的過程。

  3、由考慮單一變量提升到同時考慮多個變量的探究。

  4、增加溫度對唾液淀粉酶活性影響的實驗,拓展學生的思維。

  但是,由于學生知識儲備的原因,在實驗操作上有些方面不規(guī)范。

生物教學設計13

  一、概述

  1.說明學科(數(shù)學、語言藝術等)和年級

  2.簡要描述課題來源和所需課時

  3.概述學習內容

  4.概述這節(jié)課的價值以及學習內容的重要性

  二、教學目標分析

  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對該課題預計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做出一個整體描述。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說明學習者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等三個方面的學習準備(學習起點),以及學生的學習風格。要注意結合特定的情境,切忌空泛。

  說明教師是以何種方式進行學習者特征分析,比如說是通過平時的`觀察、了解;或是通過預測題目的編制使用等。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說明本課題設計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學與活動策略,以及這些策略實施過程中的關鍵問題。

  五、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

  教學資源與工具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為支持教師教的資源;二是支持學生學習的資源和工具,包括學習的環(huán)境、多媒體教學資源、特定的參考資料、參考網(wǎng)址、認知工具以及其他需要特別說明的傳統(tǒng)媒體。

  如果是其他專題性學習、研究性學習方面的課程,可能還需要描述需要的人力支持及可獲得情況。

  六、教學過程

  這一部分是該教學設計方案的關鍵所在。在這一部分,要說明教學的環(huán)節(jié)及所需的資源支持、具體的活動及其設計意圖以及那些需要特別說明的教師引#教案# 導語。

  最后,畫出教學過程流程圖。同時,流程圖中需要清楚標注每一個階段的教學目標、媒體和相應的評價方式。

  七、教學評價設計

  創(chuàng)建量規(guī),向學生展示他們將被如何評價(來自教師和小組其他成員的評價)。另外,可以創(chuàng)建一個自我評價表,這樣學生可以用它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評價。

  八、幫助和總結

  說明教師以何種方式向學生提供幫助和指導,可以針對不同的學習階段設計相應的不同幫助和指導,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水平的要求,給予不同的幫助。

  在學習結束后,對學生的學習做出簡要總結?梢圆贾靡恍┧伎蓟蚓毩曨}以強化學習效果,也可以提出一些問題或補充的鏈接鼓勵學生超越這門課,把思路拓展到其他領域。

生物教學設計14

  一、教學設想

  筆者以為,學習自然科學小記文,重在積累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理念和精神。托馬斯。劉易斯《作為生物的社會》是普通高中人教版實驗教科書必修⑤的第14課《作為生物的社會》選自美國生物學家、醫(yī)學家的科學散文著作《細胞生命的禮贊》無論從生物學角度,還是文學角度看,本文都是一篇佳作,它融知識性和趣味性于一體,閱讀此文,既可得到科學知識的啟迪,又可得到科學美感的陶冶,學習此文的目的即在于通過把握生物與人類社會的聯(lián)系,了解人類唯有尊重生物,借鑒生物社會群體性生活的智慧才能最大程度地推動人類社會的發(fā)展。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作者劉易斯。托馬斯的生平及《細胞生命禮贊》的內容,掌握人類社會和生物社會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從中歸納出主旨。(依據(jù)單元提示的知識要求及科學知識)

  2、能力目標:學習本文的說明方法和說明順序。(依據(jù)自然科學論文的文體特點,學習其說明方法。)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尊重生物,熱愛生物的情感。(依據(jù)單元目標陶冶美感的要求。)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篩選主要信息,掌握作者的寫作意圖,把握作品主題。

  難點:訓練和培養(yǎng)學生篩選有效信息解讀科技文章的能力。(在單元目標中,教材要求學生“在學習中,要理清作者的思路歸納文章的觀點,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筆者即據(jù)此設計重難點)。

  四、教學方法:

  自讀法、小組合作討論法。(采用這種教學方法的目的,在于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貫徹新課改“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

  五、課前準備(預習要求)

  1、借助工具書和課文注釋了解作者劉易斯。托馬斯的生平及代表作,基本解決生字讀音,熟悉全文的主要內容,思考作者的寫作意圖。

  2、結合所學生物知識,搜集一些群體生活的'動物的資料,說說它們的社會行為有哪些特征。

  六、教學思路:

 。ㄒ唬⿲耄

  請問同學們,你們的生命是誰給予的?(父母。)你們和父母以及其他親人組成的一個基本的社會單位叫什么?(家。)是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擁有一個家,每個家庭成員有分工,有合作:父親工作、母親做家務,孩子讀書……共同組建起一個家庭,這是我們人類社會進行小家庭生活時的一個慣有模式,我們人類都有家,那么生物社會有沒有自己的家庭呢?(有)它們之間又有哪些社會行為,進行了哪些分工協(xié)作呢?現(xiàn)在就讓我們來通過《作為生物的社會》的學習,走進生物社會,了解一些小動物家庭的分工和社會行為。

 。ㄒ龑W生走進人類社會之外的自然界中的另外一個世界——————生物社會,激發(fā)學生思索人與生物的聯(lián)系,喚起學生對生物的同情和理解。)

 。ǘ┤谌胱髌罚瑩Q位思考

  1、提問:文章中,作者提到了哪些生物?在作者眼里,生物的社會是怎樣的?

  明確:主要有螞蟻、蜜蜂、鯡魚和粘菌細胞等,在作者眼里,它們好比是一個小型的人類社會組織,有組織,有紀律,能做到事半功倍。

  2、分組合作探究

  假設你們是一群螞蟻、一群蜜蜂、一群鯡魚或粘菌細胞,為了維持生計,你們在大家庭中需要做哪些事情?自讀課文,試用童話故事的形式復述你們的生活。(將學生分為四組:螞蟻組、蜜蜂組、鯡魚組和粘菌細胞組,各組分別思考自己應當進行的社會行為,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后,從文中歸納出答案)

  各小組選出幾位代表回答,教師總結答案:

  ①螞蟻組:我們螞蟻家族人丁興旺,是個大家庭。我們培植真菌,喂養(yǎng)家畜,把軍隊投入戰(zhàn)爭,動用化學噴劑來驚擾和迷惑敵人,捕捉奴隸。我們的同類織巢蟻屬還會使用童工,抱著幼體像梭子一樣往返竄動,紡出線來把樹葉縫合在一起,供它們的真菌園使用。我們利用智慧覓食,結合集體的力量搬動食物。在建造蟻穴時,我們會集體搜集樹枝,作好統(tǒng)籌規(guī)劃,通力合作,先砌墻,再蓋頂,遇到障礙時隨機應變,用智慧解決問題,我們的生活忙碌而充實。

 、诿鄯浣M:我們家的主要勞動力工蜂會外出尋找花蜜,通過形態(tài)各異的優(yōu)美舞姿向同伴傳遞信息。工蜂在筑巢時會共同協(xié)作,進行有條不紊的工作,當我們的家庭成員壯大到一定程度后,我們會處動分化成兩支數(shù)量相等的團隊,一支追隨老蜂王,一支跟隨新蜂王,組建成兩個和諧美滿的家庭。

 、奂毎M:別看我們是微生物,我們的力量可不!在我們的幼年時期,我們是一個個獨立的阿米巴狀細胞,我們吞吃細菌,彼此疏遠,不相往來?墒钱斘覀兊拈L官————一些特殊細胞放出聚集素后,我們會聞令趕來,聚成一個星狀細胞,彼此融合,構成一個動作遲緩而又結實的小蟲子,生出一個富麗堂皇的梗節(jié),頂端帶一個實體,由它負責繁衍后代,此后,我們的子孫繼續(xù)重復我們的生活方式。

 、荟E魚組:我們和其他魚群一樣,集體行動,共同抵御處敵入侵。當我們聚在一處時,我們的功能勝似一個多頭組成的巨大生物。

 。ㄈ┩卣寡由欤哉n內帶動課外。

  請學生補充一些其它營群體生活的生物的社會活動及其特征。如:狒群根據(jù)個體大小、力量強弱、健康狀況和兇猛程度的不同排出等級秩序,首領具有優(yōu)先享有食物和配偶的權利,可以優(yōu)先選擇筑巢場地,同時負起指揮和保衛(wèi)狒群的義務。

  大雁在集體出動進會排成“一”字或“人”字形,并通過不同的鳴叫聲發(fā)出信號;

  看守羊群時只需看好威猛的羊頭,羊隊會自動追隨首領而不會丟失;

  雞的首領是一只漂亮的大公雞……

 。ㄋ模┨骄恐髦

  提問:這些生動的事例說明作者主要運用了哪種說明方法?

  明確:舉例子。

  提問:結合這些事例,聯(lián)想我們人類,你能夠從中得到什么啟示?

  明確:這些事例都說明,許多動物和人類一樣,有等級有秩序,有很多社會行為,它們進行群體生活,能思考有智慧,共同經(jīng)營起一個大家庭,它們同人類一樣,經(jīng)常是相互依存,同步活動的。它們給我們的啟示就是:團結就是力量,我們人類應當學習它們的團隊精神。

  提問:既然人類社會和生物社會有如此巨大的相似性,那么我們應當怎樣對待生物社會呢?

  明確:二者是互相比照,并非水火不相容,作者對生物行為的反思,其目的不是為了證明其它生物比人類更高明,而是為了檢討人類盲目樂觀自大的情結,在漫長的生物發(fā)展史上,人類是姍姍來遲的一個物種,人類雖然最終聰穎而出,主宰了這個世界,使人類的行為方式具有和其他社會性生物相類似的特點,還是需要聯(lián)合,才能源源不斷地產(chǎn)生智慧,克服自身發(fā)展面臨的種種困境,推動社會進步。

生物教學設計15

  一、目標定位

  知識目標:1.設計探究活動,說出鳥卵適合于陸地上發(fā)育的結構特點

  2.描述鳥的生殖和發(fā)育過程

  能力目標:在開放性探究活動中,使學生學會科學研究的方法,提升科學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了解鳥類生殖與發(fā)育過程,培養(yǎng)學生關心愛護鳥類的情感。

  二、方法闡釋

  在教學活動中,創(chuàng)設條件使學生通過觀察事物或親身參與探究活動,獲得感性認識。在認識卵殼和殼膜的結構時,可鼓勵學生動手實驗,來感知卵殼對外力的承受能力,以便理解卵殼對卵的保護作用。在課前將雞蛋放置在醋酸中一段時間,使蛋殼溶解,殼膜露出,上課時讓學生親眼觀察。在學生觀察雞卵的內容結構時,注意引導學生將實物與插圖相結合,認清雞卵的各部分結構。為了幫助學生認識新鮮的雞卵是“活”的,可將孵化一段時間的雞卵,演示給學生觀察,因為此時的雞卵的胚胎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發(fā)育成百塊裝,在卵膜周圍有血管分布。結合雞卵發(fā)育過程的模式圖,引導學生分析卵的各部分結構的作用,理解雞卵發(fā)育為什么能完全擺脫水環(huán)境的限制。

  三、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教師:制作本節(jié)課件、收集與鳥的生殖與發(fā)育相關的材料、鳥的繁殖行為錄像。

  探究實驗材料:解剖剪、鑷子、燒杯(內有40℃~50℃的溫水)、培養(yǎng)皿

  學生:愛迪生孵小雞的故事、興趣小組成員腌過的生雞蛋、每組兩個生雞蛋、收集與鳥的生殖和發(fā)育有關的資料

  環(huán)節(jié)一:溫故知新,對比回憶

  比較昆蟲、兩棲動物的生殖方式和發(fā)育方式,引入鳥的生殖和發(fā)育

 。ń處煶鍪靖鞣N各樣的鳥巢,讓學生思考鳥巢的作用)

  師:有沒有困惑的問題?我們共同交流和探討,好嗎?

  生:在冬天,喜鵲窩高高地掛在樹上,喜鵲來回飛也不去住,這是為什么?

  生:這我知道,喜鵲窩只是用來繁殖,孵卵的地方。

  生:剛孵出的小雞毛茸茸的,十分可愛?蓜偡醭龅男÷槿福奂t色的皮膚上一根羽毛都沒有。為什么會這樣?

  師:雞是早成鳥,麻雀是晚成鳥。

  生:鳥卵孵化的時間有多長?需要幾天才能孵化出來?

  生:我知道,不同的鳥類需要的時間不一樣,雞需要21天。鳥類的孵化時間一般與鳥類的大小有關。小型鳥類為13-15天。中型為3-4星期,大型鳥類時間還要長。

  生:雞孵化出來后,是纖細的絨毛,長大后為什么會變成那樣的羽毛了,這是什么決定的?

  生:我知道這是由DNA決定的,它控制著生物的生長和發(fā)育,當雞發(fā)育到一定階段時,它的羽毛就要發(fā)生變化,由絨毛變成羽毛,這也是為了適應環(huán)境。

  生:為什么家里買來的雞蛋孵不出小雞來?

  生:這事我知道,買來的雞蛋多數(shù)是沒有受精的雞蛋,不受精就不能孵化出小雞來。

  師:對,只有受精的雞蛋,在適宜的條件下,才能孵化出小雞來。我們今天就探究這方面的問題。下面利用你們手中的雞蛋,兩人一組完成探究任務吧!

  環(huán)節(jié)二:探究新知觀察分析

  一、觀察鳥卵的結構(整個探究過程分為四個步驟:觀一探三)

  師:播放小雞破殼而出的短片,問:一枚小小的雞卵為什么能發(fā)育成可愛的小雞呢?是不是與它的結構有關?

  【觀一】先讓學生觀察鳥卵的形狀(一頭鈍、一頭尖)

  【探三】

  一探卵殼:讓學生單手用力握雞卵,看會不會輕易捏碎,理解卵殼的`保護作用。

  二探鳥卵的內部結構:讓學生先看書上的觀察操作步驟,明確操作目的,并在屏幕上出示探究過程中幾個需要注意的問題:①觀察氣室的大、谟描囎娱_出的口要比卵黃大,否則卵黃在倒出時會被劃破。③注意觀察卵黃上有沒有小白點?④用牙簽先輕輕按壓卵黃,再把卵黃刺破并拔出來,感受卵黃的存在。隨后學生進行探究實驗,教師巡視指導并進行點撥。

  在屏幕上出示雞卵結構圖,讓學生按照圖上數(shù)字的順序,說出雞卵內部各個結構的名稱,了解學生實驗的效果。借助投影片,告知學生胚盤、卵黃膜和卵黃共同構成了卵細胞,細胞核位于胚盤中。利用實物投影展示受精卵和未受精卵的胚盤,讓學生對照觀察并進行比較。

  生:未受精卵的胚盤顏色發(fā)白而且胚盤小,已受精卵的胚盤顏色發(fā)深而且胚盤略大。

  師:既然這兩種卵的胚盤差別這么大,那么請大家考慮一下,胚盤有什么作用?

  生:是胚胎發(fā)育的部位。

  師:我們如果把這個雞卵放在桌上滾動,不管它怎么滾動,卵黃始終位于卵白的內部,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提示:觀察系帶在卵中的位置,系帶有何作用?)

  生:系帶對卵黃起固定作用,并可以減少胚胎受到的震動。

  師:胚胎的發(fā)育離不開氧氣和養(yǎng)料,這兩類物質分別由什么提供?

  生:氣室提供空氣,卵黃和卵白提供養(yǎng)料。

  師:卵黃和卵白相比較,誰的營養(yǎng)更豐富?有的同學不愛吃蛋黃,其實卵黃的營養(yǎng)價值要高于卵白,它是卵細胞的主要營養(yǎng)部分。

  (指導學生看書并討論,總結出其它結構的作用。)

  師:剛才大家都看到了,氣室容積很小,那么如何提供胚胎發(fā)育所需要的大量氧氣?

  生:卵殼是透氣的,表面應該有氣孔存在。

  三探氣孔:引導學生利用桌上的物品設計探究方案,并且用溫水浸泡法來探究一下氣孔是否存在,對于學生的開放型設計思路,教師應給與適當?shù)墓膭睢?/p>

  師:大家想一想,鳥卵的結構為什么要這么復雜?這與它周圍的環(huán)境相適應嗎?

  生:堅硬的卵殼和內部的殼膜起保護作用,卵白提供水環(huán)境,氣室提供了氧氣,卵黃提供營養(yǎng)物質,給鳥的胚胎發(fā)育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從而增加了對陸地復雜環(huán)境的適應性。

  請同學們運用剛才學過的知識,解決以下三個問題:

  1.養(yǎng)雞場在挑種蛋的時候,從來不用那些蛋殼表面污穢面積較大的蛋,因為它們孵不出小雞,這是為什么呢?

  生:因為這些雞蛋表面的臟物堵塞了卵殼上的氣孔,妨礙了里面胚胎的呼吸,所以孵不出小雞。

  2.請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出示課前腌好的生雞蛋,并提出他們所發(fā)現(xiàn)的有趣現(xiàn)象:鹽水里的所有雞蛋都是鈍頭朝上。

  師:鈍的那頭反而輕,這是為什么呢?

  生:鈍的那頭的氣室里有空氣。

  師:在籠子里只養(yǎng)了兩只母雞,它們能生蛋、能孵出小雞嗎?

  生:能生蛋,但孵不出小雞,因為母雞沒有受精的機會。

  屏幕出示愛迪生孵小雞的圖片,由學生講故事。

  師:愛迪生為什么孵不出小雞呢?

  生:外界溫度太低了。

  師:沒有受精的雞蛋孵不出小雞,就是受了精的雞蛋也不是隨便就能孵出來的,看來鳥類要繁衍下一代還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二、鳥的生殖和發(fā)育過程

  教師課件展示教材中的圖片,提出相應的問題,引導學生說出相應的繁殖行為。總結鳥的生殖和發(fā)育的過程。播放鳥的繁殖行為錄像。引導學生再次總結鳥的生殖和發(fā)育過程。

  師:大家都見過鳥類的哪些繁殖行為?

  生:母雞下蛋、燕子銜泥壘窩、公雞追母雞滿院子跑等。

  師:你知道鳥類在找到自己的意中人以后,都會通過什么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愛慕之情?(利用實物投影展示學生搜集到的圖片)

  生1:雄孔雀會展示自己漂亮的羽毛,丹頂鶴展示的是自己優(yōu)美的舞姿,啄木鳥會通過敲打樹干發(fā)出“愛情電報”。

  生2:雄軍艦鳥鼓起紅色的喉囊,雄園丁鳥偷取色彩鮮艷的物品進行炫耀,雄鴕鳥會跪在雌鴕鳥的面前,通過拍動翅膀和扭動著脖子向意中人求婚。

  師:當鳥兒找到自己的伴侶后,它們就要為自己建造一個“家”,這就是筑巢。

 。ɡ脤嵨锿队罢故緦W生搜集到的圖片,由學生介紹燕鷗、家燕、織布鳥千姿百態(tài)的鳥巢,教師對同學們課前的積極準備提出表揚。)

  屏幕上展示雌雄翠鳥正在xx的圖片,請同學思考說出這屬于什么樣的受精方式?

  生:體內受精。

  師:想一想,這種受精方式和兩棲動物相比有什么優(yōu)勢?

  生:它使受精的機會大大增加。

  師:受精后的鳥卵在雌鳥體內就已經(jīng)開始發(fā)育了,但是當鳥卵被產(chǎn)出后,胚胎就會因外界溫度過低而停止發(fā)育,怎樣才能繼續(xù)發(fā)育呢?

  生:那就要靠孵卵。

  師:在適宜的條件下,胚胎發(fā)育成熟,雛鳥最終破殼而出。

  屏幕上出示雛鳥和成鳥的圖片,讓學生比較并思考:鳥的發(fā)育是不是變態(tài)發(fā)育?并播放鳥的繁殖行為錄像。

  環(huán)節(jié)三:課堂小結,對比歸納

  讓學生總結鳥的生殖和發(fā)育過程都包括哪些階段,并提出問題:這六個階段所有的鳥都必須要一一經(jīng)歷嗎?哪些階段是必不可少的?

  生:杜鵑把卵產(chǎn)到別的鳥的窩里,自己不筑巢、不孵卵、不育雛,另外帝企鵝把卵放在自己的腳面上孵化,也不筑巢。求偶、xx和產(chǎn)卵是必不可少的。

  四、教學反思

  本堂課比較全面地讓學生掌握了知識,也比較好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總體上還是比較成功的。

【生物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生物教學設計08-31

生物教學設計01-28

關于生物教學設計01-29

【精】生物教學設計02-22

生物教學設計【薦】02-21

【薦】生物教學設計02-23

生物教學設計【熱】02-23

【熱門】生物教學設計02-23

生物教學設計【熱門】02-23

生物教學設計【推薦】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