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個歷史典故成語故事 推薦度:
- 歷史典故 推薦度:
- 十面埋伏的歷史典故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經(jīng)典歷史典故(經(jīng)典15篇)
在日常的學(xué)習(xí)、工作、生活中,用到典故的地方還是很多的,適當(dāng)運用典故可以增大詩詞表現(xiàn)力,在有限的詞語中展現(xiàn)更為豐富的內(nèi)涵,可以增加韻味和情趣,也可以使詩詞委婉含蓄,避免平直。還記得都學(xué)過哪些典故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經(jīng)典歷史典故,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經(jīng)典歷史典故1
【拼音】èr wǔ ǒu
【典故】二五耦。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莊公二十八年》
【釋義】耦:兩人耕地,比喻朋比為奸。比喻狼狽為奸。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于口語
【結(jié)構(gòu)】偏正式
【同韻詞】仗氣使酒、由來已久、永存不朽、捉衿見肘、摧枯振朽、曠日引久、輕言肆口、關(guān)門打狗、無所措手、嚶鳴求友、......
【年代】古代
【歷史典故】
晉獻公時期,晉國內(nèi)部矛盾很尖銳,斗爭很激烈。晉獻公的妾驪姬勾結(jié)獻公所寵幸的梁五和東關(guān)憵五,替自己的兒子奪取君位。當(dāng)時人稱之為"二五耦"。
《左傳》記載:春秋時,晉獻公娶了六個妻子,生了五個兒子,齊姜生了太子申生,戎國大戎狐姬生了重耳,她妹妹小戎子生了夷吾,驪戎族人許配了驪姬給晉獻公,她生了奚齊,她陪嫁妹妹生了卓子。當(dāng)初,晉獻公想立驪姬為夫人,他算了兩次命,第一次結(jié)果不吉利,第二次吉利。獻公決定按照第二次的結(jié)果辦事。
晉獻公晚年,驪姬受到晉獻公的寵愛,她希望立奚齊為太子,讓他繼承君位。她賄賂晉獻公寵信的大夫梁五和東關(guān)憵五,使他們說服獻公傳位給幼子奚齊,并迫害獻公的大公子夷吾和重耳。后來夷吾逃到了梁國,重耳逃到了秦國。前651年九月,晉獻公逝世,立15歲的'奚齊為國君,讓荀息當(dāng)國相為他鼎力相助。十月,晉國大夫里克殺了剛剛即位的奚齊,當(dāng)時晉獻公還沒有安葬。荀息立奚齊的弟弟卓子為君主。十一月,里克又殺了卓子,荀息懸梁自盡。里克迎接重耳回國即位,重耳謝絕,所以里克只好請夷吾登上寶座,是為晉惠公。
晉惠公登位后,誅殺了驪姬以及梁五、東關(guān)憵五二人。從此,對于機關(guān)算盡,還是丟了性命的梁五、東關(guān)憵五二人,晉國人嘲弄地把他們稱為"二五耦",意指他們二人雖同心協(xié)力地像耕地一樣為驪姬賣力,終于不得人心,身敗名裂。"耦"是指古時雙人共同執(zhí)耜耕地。
經(jīng)典歷史典故2
燕昭王因國中沒有能攻善守的將軍深感頭痛,他的謀士郭隗給他講了一個國王花費千金買來千里馬尸骨的故事。燕王聽了這個故事茅塞頓開,當(dāng)即重用郭隗,給了他崇高的禮儀和優(yōu)厚的待遇。各國賢臣良將見郭隗得到燕王如此厚愛,便紛紛前來投奔,一時燕國人才云集。
“世上豈無千里馬,人中難得九方皋!庇姓邇(yōu)勢才有人才優(yōu)勢。要讓真正的千里馬脫穎而出,需要伯樂的.眼光和品德,更需要公正公平公開的賽馬規(guī)則和遴選機制。
經(jīng)典歷史典故3
開封是清官包拯為官的地方,后人為了紀念包拯,把凡是在某些方面開封當(dāng)過府尹的人的名字全部刻在一塊石碑上。
從北宋開始,近千年間,那塊一丈許的表石碑上寫滿了開封府尹的名字。千百年來,凡是到開封的游人都會參觀當(dāng)年包拯坐堂審案的地方,然后觀摩那塊刻滿名字的`石碑。
那塊石碑的正上方有一個凹陷的深坑,包拯兩個字已模糊不可辨了。而其他人的名字卻個個清晰可見。
原來,游人和敬仰包拯的人站到那塊刻滿名字的碑前,都會尋找包拯的大名,然后用手指點寫有“包拯”兩個字的地方。千百年來,不知有多少游客觸摸過那個寫有包拯名字的地方,日積月累,竟然被手指磨出了一個深坑。
二十多年前,開封對那塊石碑進行了保護,在包拯紀念館中,又重新按原樣制作了一塊石碑;可到如今,仿制的石碑上刻有“包拯”兩個字的地方又被磨去一個淺坑。
經(jīng)典歷史典故4
歷史沿革
西漢揚雄所作《方言》中提到“餅謂之飩”,餛飩是餅的一種,差別為其中夾內(nèi)餡,經(jīng)蒸煮后食用;若以湯水煮熟,則稱“湯餅”。
古代中國人認為這是一種密封的包子,沒有七竅,所以稱為“渾沌”,依據(jù)中國造字的規(guī)則,后來才稱為“餛飩”。在這時候,餛飩與水餃并無區(qū)別。
千百年來水餃并無明顯改變,但餛飩卻在南方發(fā)揚光大,有了獨立的風(fēng)格。至唐朝起,正式區(qū)分了餛飩與水餃的稱呼。
2017年12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公共服務(wù)領(lǐng)域英文譯寫規(guī)范》規(guī)定,在公共服務(wù)領(lǐng)域中,餛飩的標(biāo)準(zhǔn)英文名為Wonton或Huntun。
特色
餛飩以餛飩和水餃來比較的話,餛飩皮為邊長約6厘米的正方形,或頂邊長約5厘米,底邊長約7厘米的等腰梯形;水餃皮為直徑約7厘米的圓形。
餛飩皮較薄,煮熟后有透明感。亦因此薄厚之別,等量的餛飩與水餃入沸水中煮,煮熟餛飩費時較短;煮水餃過程中另需加入3次涼水,經(jīng)歷所謂‘三沉三浮’,方可保證煮熟。
餛飩重湯料,而水餃重蘸料。
關(guān)于餛飩的歷史典故
漢朝匈奴之說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jīng)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dāng)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lǐng),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戰(zhàn)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所以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餛飩發(fā)展至今,更成為名號繁多,制作各異,鮮香味美,遍布全國各地,深受人們喜愛的著名小吃。餛飩名號繁多,江浙等大多數(shù)地方稱餛飩,而廣東則稱云吞,湖北稱包面,江西稱清湯,四川稱抄手,新疆稱曲曲等等。
道教之說
另有一種說法:冬至之日,京師各大道觀有盛大法會。道士唪經(jīng)、上表,慶賀元始天尊誕辰。道教認為,元始天尊象征混沌未分,道氣未顯的第一大世紀。故民間有吃餛飩的習(xí)俗。《燕京歲時記》云:“夫餛飩之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睂嶋H上“餛飩”與“混沌”諧音,故民間將吃餛飩引伸為,打破混沌,開辟天地。后世不再解釋其原義,只流傳所謂“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諺語,把它單純看做是節(jié)令飲食而已。
吃餛飩我國許多地方有冬至吃餛飩的風(fēng)俗。南宋時,當(dāng)時臨安(今杭州)也有每逢冬至這一天吃餛飩的風(fēng)俗。宋朝人周密說,臨安人在冬至吃餛飩是為了祭祀祖先。只是到了南宋,我國才開始盛行冬至食餛飩祭祖的風(fēng)俗。
餛飩發(fā)展至今,更成為名號繁多,制作各異,鮮香味美,遍布全國各地,深受人們喜愛的著名小吃各地有不少特色的,深受食客好評的餛飩,著名的有成都市龍抄手飲食店的抄手,其品種多種,皮薄餡嫩,味美湯鮮;重慶市的過橋抄手,包捏講究,調(diào)料多種,蘸調(diào)料食;上海市老城隍廟松運樓三鮮餛飩,餡料講究,薄皮包餡,味色鮮美;新疆烏魯木齊市的曲曲,羊肉為餡,皮薄餡嫩,湯清味鮮等等。
西施之說
相傳春秋戰(zhàn)國,吳王夫差打敗越國,生俘越王勾踐,得到許多金銀財寶,特別是得到了絕代美女西施后,更加得意忘形,終日沉湎歌舞酒色之中,不問國事。這年冬至節(jié)到了,吳王照例接受百官朝拜,宮廷內(nèi)外歌舞升平。不料飲宴之中,吃膩山珍海味的他竟心有不悅,擱箸不食。這一切西施全都看在眼里,她趁機跑進御廚房,和面又搟皮,欲做出一種新式點心來,以表自己的心意。皮子在她手中翻了幾個花樣后,終于包出一種畚箕式的點心。放入滾水里一氽,點心便一只只泛上水面。她盛進碗里,加進鮮湯,撒上蔥、蒜、胡椒粉,滴上香油,獻給吳王。吳王一嘗,鮮美至極,一口氣吃了一大碗,連聲問道:“這為何種點心?”西施暗中好笑:這個無道昏君,成天渾渾噩噩,真是混沌不開。聽到問話,她便隨口應(yīng)道:“餛飩!睆拇耍@種點心便以“餛飩”為名流入民間。吳越人家不但平日愛吃餛飩,而且為了紀念西施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還把它定為冬至節(jié)的應(yīng)景美食。
經(jīng)典歷史典故5
猜燈謎
猜燈謎又稱打燈謎,是中國獨有的富有民族風(fēng)格的一種漢族民俗文娛活動形式,是從古代就開始流傳的元宵節(jié)特色活動。每逢農(nóng)歷正月十五,漢族民間都要掛起彩燈,燃放焰火,后來有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迎合節(jié)日氣氛,所以響應(yīng)的人眾多,而后猜謎逐漸成為元宵節(jié)不可缺少的節(jié)目。燈謎增添節(jié)日氣氛,展現(xiàn)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1基本信息
清朝—猜燈謎
彈壁燈貼三面題,摩肩搭背來猜謎。
本似前朝射覆事,文思機敏方解疑。
軟文軼事
作為歷史悠久的漢族民俗文化,《武林舊事》等載:『以絹燈剪寫詩詞,時富譏笑,及畫人物,藏頭隱語,及舊京諢語戲弄行人。元宵佳節(jié),帝城不夜。春宵賞燈之會,百戲雜陳。詩謎書于燈,映于燭,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稱為燈謎!缓弥i者更組織有謎社。謎社在清代亦極為流行。如光緒年間有竹西后社、射虎社,萍社等燈謎組織;其間謎手云集,每以茶館酒肆,或在自家私宅作為燈謎活動場所;蜓芯刻接懀换驈垷魬抑i,招引猜射,娛樂民眾。謎燈有四面,三面貼題簽,一面貼壁,此燈又名彈壁燈。猜中者揭簽,獲小禮品留念。清家震濤有《打燈謎》詩云:『一燈如豆掛門旁,草野能隨藝苑忙。欲問還疑終繾綣,有何名利費思量!籟1]
2簡介
具體結(jié)構(gòu)
燈謎的結(jié)構(gòu)是由三個基本要素組成的,即“謎面”、“謎目”和“謎底”。這三個部分缺一不可!爸i面”是告訴猜謎者的條件,也是猜謎者思考的依據(jù);它好比幾何學(xué)中的“假設(shè)”。而“謎目”是限定所猜的是哪類“事務(wù)”,是答案所屬的范圍,它就好比幾何學(xué)中的“求證”!爸i底”就是答案了。它就象幾何學(xué)中證明的結(jié)果。舉個例子說吧“書山有路勤為徑”(猜學(xué)科的名稱)答案是“應(yīng)用力學(xué)”。其中“書山有路勤為徑”就是謎面;“學(xué)科名”就是謎目;“應(yīng)用力學(xué)”就是謎底。再比如“花褪殘紅青杏小“(猜一個科技術(shù)語)答案是“最新成果”。其中“花褪殘紅青杏小”是謎面“科技術(shù)語”是限定的謎目,而“最新成果”則是此謎的“謎底”了。
歷史發(fā)展
古代,每屆元宵節(jié),人們總要分曹射覆,引為笑樂。燈謎最早是由謎語發(fā)展而來的,起源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它是一種富有譏諫、規(guī)戒、詼諧、笑謔的文藝游戲。謎語懸之于燈,供人猜射,開始于南宋!段淞峙f事·燈品》記載:"以絹燈剪寫詩詞,時寓譏笑,及畫人物,藏頭隱語,及舊京諢語,戲弄行人。猜燈謎是我國傳統(tǒng)的娛樂形式,它運用藝術(shù)的手法和漢字的規(guī)律,著眼于字義詞義變化,常用一個詞句、一首詩來制成謎語,既能達到娛樂的目的,又即使人增長知識,為人們所喜聞樂見。
春秋戰(zhàn)國時代,宮廷和墨客中出現(xiàn)了“隱語”、“文義謎語”等文字游戲,這可以說是最早的燈謎。那時一些游說之士出于利害考慮,在勸說君王時往往不把本意說出,而借用別的語言來暗示,使之得到啟發(fā)。
這種“隱藏”的話語,當(dāng)時叫做“庚詞”(庚是隱藏之意),也叫“隱語”。秦漢以后,這種風(fēng)氣更加盛行,西漢曹娥碑后題有“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射“絕妙好辭”,即是“隱語”。
《文心雕龍·諧隱》指出,“自魏代以來……而君子嘲隱,化為謎語”。唐宋時代,“文義謎語”日漸發(fā)展,制謎和猜謎的人多起來!敝聊纤螘r,每逢元宵佳節(jié),文人墨客把謎語寫在紗燈之上,供人們猜測助興。
燈謎至此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燈謎了。至明清時代,春節(jié)前后各城鎮(zhèn)皆張燈懸謎,盛況空前。
關(guān)于燈謎的由來,還有一則漢族民間故事:
元宵佳節(jié),帝城不夜,春宵賞燈之會,百姓雜陳,詩謎書于燈,映于燭,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稱為“燈謎”。猜謎變成燈謎,還有個有趣的故事。相傳,很早的時候,有個姓胡的財主,人稱“笑面虎”。這笑面虎嫌貧愛富,平日魚肉鄉(xiāng)里。
村里有位叫王少的窮秀才,決定要逗逗這個笑面虎。
有一年,元宵將臨,各家各戶都忙著做花燈,王少也樂哈哈地忙了一天。到了元宵燈節(jié)的'晚上,王少打出一頂花燈上了街。只見這花燈扎得又大又亮,更為特別的是上面還題著一首詩。王少來到笑面虎門前,把花燈挑得高高的,引得好多人圍看,笑面虎也忙擠到花燈前,見燈上題著四句詩:
頭尖身細白如銀,論秤沒有半毫分,
眼睛長到屁股上,光認衣裳不認人。
笑面虎一看,只氣得哇哇亂叫:“好小子,膽敢來罵老爺!”喊著,就命家丁來搶花燈。王少忙挑起花燈,笑嘻嘻地說:“老爺,咋見得是罵你呢?”笑面虎氣呼呼地說:“你那燈上是咋寫的?”
“這不是罵我是罵誰?”王少仍笑嘻嘻地說:“噢,老爺是犯了猜疑。我這四句詩是個謎,謎底就是‘針’,你想想是不是?”笑面虎一想:可不哩!只氣得干瞪眼,轉(zhuǎn)身狼狽地溜走了。周圍的人見了,只樂得哈哈大笑。
第二年元宵,人們紛紛仿效,將謎語寫在花燈上,供人猜射取樂。所以就叫“燈謎”。以后相沿成習(xí),猜燈謎、打燈虎成了元宵佳節(jié)的重要活動內(nèi)容,《紅樓夢》里有好幾個章回都描繪了清人制猜燈謎的情景。燈謎活動,一直傳至今天。春燈謎語,雖屬藝文小道,然上自天文,下至地理,經(jīng)史辭賦,現(xiàn)代知識,包羅無遺,非有一定文化素養(yǎng),不易猜射;而其奧妙詼奇,足以抒懷遣興,鍛煉思維,啟發(fā)性靈,是一種益智的娛樂活動。
猜謎規(guī)則
做詩有做詩的規(guī)則,它講究押韻,做對聯(lián)有做對聯(lián)法門,它講究平仄和對仗,猜燈謎也有二條約定俗成的規(guī)則:第一,單純的詞匯解釋或知識問答,不能算是燈謎,就算是謎語,也只能被看作低級的作 品,例如:人人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若以“山水甲天下”猜中國地名“桂林”,這純屬一種文字解釋,毫無謎味。如果以“山水”合成“汕”字“甲天下”會意為“頭”字,而猜作“汕頭”,底、面兩個原本毫不相干的文句,卻能互相搭配,豈不趣味盎然。第二,謎面上的字,絕對不能在謎底出現(xiàn),除非有標(biāo)明露春格,否則,底、面不能相犯,例如以“普天同慶”猜店招“大家樂”很多人猜“全慶”。因為謎底已犯著一個“慶”字,這個答案就肯定不能成立了。第三,有些燈謎,巧妙地借用了偏旁表義的造字規(guī)律,例如:堯 加 火 才好煮熟飯。第四,有些是一半描寫字形,一半是影射字義,例如:臭 因為自大一點,惹得人人討厭。
經(jīng)典歷史典故6
《高山流水》,中國古琴曲,屬于中國十大古曲之一。傳說先秦的琴師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鐘子期竟能領(lǐng)會這是 描繪“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伯牙驚道:“善哉,子之心而與吾心同!辩娮悠谒篮,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絕弦,終身不彈,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后世分為《高山》、《流水》二曲;另有同名箏曲《高山流水》,與古琴曲無傳承關(guān)系。
高山流水的歷史典故
當(dāng)時的楚國有個讀書人,姓伯,名牙。他很喜歡彈琴,從小跟一位名叫連城的先生學(xué)琴。伯牙天資聰穎,琴藝大進,但卻很難捕捉到樂曲的神韻。
一日,老師對伯牙說:“我?guī)闳ひ粋仙師點化點化,好嗎?
伯牙一口答應(yīng),高高興興地背著琴隨老師乘船來到東海蓬萊山,老師讓他坐地休息,自己去找老師去了。
伯牙在這巍峨蒼郁的山野之中,久等不見老師歸來,便沿一條山路尋去。繞過一個山頭之后,不想?yún)s有一幅奇景掛在眼前:真是云中飛瀑,霧中清泉,水花四濺如珍珠,激音回蕩如仙樂。伯牙頓感天眼大開,靈感涌起,便席地而坐,撫琴而成妙曲。突然,他的身后傳來老師的聲音:“哈哈,哈哈……仙師被你找到了!
伯牙恍然大悟,原來老師所說的仙師就是大自然啊。相傳《水仙操》和《高山流水》這兩首古琴曲都是伯牙當(dāng)時成就的。從此,他的琴藝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但卻始終沒能找到一個知音。
后來,伯牙到晉國做了大夫。一日,他奉命出使楚國。因遇大風(fēng),只好在漢陽江口停留。待風(fēng)平之后,一輪仲秋之月便從浮云中漫步而出。伯牙站立船頭,仰視明月,俯視江面水波,琴興大發(fā),便撫琴而彈。一曲即終,忽從草叢中跳出一個樵夫來,此人對伯牙的琴藝贊嘆不已。
伯牙大驚,便問道:“你會聽琴,你能識琴之優(yōu)劣嗎?”
樵夫接琴觀之,答道:“此琴叫瑤琴,是伏羲氏所造,取樹中良材梧桐的中段做成。其樹必高三丈三尺,截為三段,上段聲音太清,下段聲音太濁,只有中段,清濁相濟,輕重相兼。后再把此木漫在水中七十二天,擇吉日良時,鑿成樂器。最初,此琴有五條弦,外按金、木、水、火、土,內(nèi)按宮、商、角、徵、羽。后來,周文王添弦一根,稱為文弦,周武王又添弦一根,稱為武弦。因此,這琴又稱文武七弦琴!
伯牙聽罷,心悅誠服,便又調(diào)弦撫琴,時而雄壯、高亢,時而舒暢、流利。樵夫時而曰:“善哉,峨峨乎若泰山!睍r而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伯牙大喜,推琴而起,使禮而問道:“天下賢士,請教高名雅姓?”樵夫還禮,說:“在下姓鐘,賤字子期!辈绹@曰:“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奔疵臃傧悖紶T,與子期結(jié)為兄弟。并相約來年中秋再在此地相會。
第二年中秋時節(jié),伯牙如期而至,誰料想此時已是與好友陰陽相隔,子期已離他而去。伯牙在子期的墳前,撫琴而哭,彈了一曲《高山流水》,曲終,以刀斷弦。并仰天而嘆:“知己不在,我鼓琴為誰?”說畢,琴擊祭臺,琴破弦絕。 后人感其事,就在漢陽龜山尾部,月湖側(cè)畔筑一琴臺,以資紀念。
據(jù)記載,伯牙臺建于北宋,清代重修,后破敗,解放后修復(fù)。碑廊門額上有“琴臺”二字,相傳為北宋書法家手筆。今天,歷經(jīng)風(fēng)雨的伯牙臺已成為漢陽的一個重要風(fēng)景點,殿堂里金碧輝煌,殿堂前是相傳為伯牙撫琴的'漢白玉筑成的琴臺。當(dāng)你在稍遠處駐足默立的時候,在那湖光山色,濃蔭繁花當(dāng)中,你會看到碑廊門額上的那四個字:高山流水。它成了一個召喚,永遠回響在我們的耳邊!
琴曲釋義。
古代琴曲。戰(zhàn)國時已有關(guān)于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傳,故亦傳《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樂譜最早見于明代《神奇秘譜(朱權(quán)成書于1425年)》,此譜之《高山》、《流水》解題有:“《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樂山之意。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樂水之意。至唐分為兩曲,不分段數(shù)。至來分高山為四段,流水為八段。”兩千多年來,《高山》、《流水》這兩首著名的古琴曲與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間廣泛流傳。
經(jīng)典歷史典故7
武松醉打蔣門神
武松發(fā)配至孟州牢營,管營施忠之子施恩,慕其名,二人結(jié)拜。施恩之酒店被惡霸蔣門神霸占,武松聞之大怒,帶酒趕至快活林,痛打蔣門神,奪回酒店。
武松為給哥哥報仇,殺了西門慶和潘金蓮,被發(fā)配到孟州。按照牢房規(guī)矩,新到的犯人要挨一百殺威棒,要是肯出錢就可以不打。武松是個硬漢子,寧可挨打,絕不出錢。一個叫金眼彪施恩的管營念武松是英雄好漢,免了他這頓殺威棒,還派人送酒送菜服侍他。交往一段時間后,武松和施恩成了朋友。
孟州東門外有個熱鬧的地方叫快活林,施恩在那里開了家酒店,生意興隆。誰知新來了一位張團練,他帶了個狗腿子叫蔣忠。那蔣忠九尺多身材,人稱"蔣門神"。他憑著武藝高強打傷了施恩,霸占了快活林酒店。
施恩知道武松是有名的打虎英雄,想請他幫忙奪回酒店。要打蔣門神,武松只提一個要求:"出城后,每遇見一個酒店,你必須請我喝三碗酒。"施恩說:"出東門到快活林總有十二三家酒店,這樣喝過去要喝三四十碗酒,還沒打先醉倒了。"武松大笑道:"你不知道我醉了才能打老虎?我是一分酒一分氣力!"施恩只得依了武松。
第二天,武松一路喝酒,喝到快活林,明明只有五分酒,卻裝成十分醉。見一個高大的漢子在槐樹下乘涼,猜想這就是蔣門神。武松用了打草驚蛇的`法子,東倒西歪地先進了客店,故意找事,辱罵老板娘,提起老板娘撲通一聲丟進了大酒缸里。幾個酒保過來,也被武松扔進了酒缸里。
一個酒保跑去叫來了蔣門神,蔣門神吃了一驚,大步趕過來。武松迎上去,舉起兩個拳頭在蔣門神面前晃了晃,忽然轉(zhuǎn)身就走。蔣門神大怒,正要追趕,沒提防武松回轉(zhuǎn)身起左腳踢中蔣門神的小肚子,疼得蔣門神蹲下去,緊接著武松的右腳又起,踢在對方額角,蔣門神往后便倒。這一招叫"玉環(huán)步、鴛鴦腳"。武松踩住蔣門神,一頓重拳,打得蔣門神連聲求饒。武松教訓(xùn)了他一頓,"你把搶來的酒店還給人家,今天就離開快活林,再不許回來!"蔣門神灰溜溜地走了。快活林酒店又歸還給了施恩。
經(jīng)典歷史典故8
桃園三結(jié)義
關(guān)羽殺了惡霸熊虎父子,逃逸江湖五,六年。一天,關(guān)羽在涿郡觀看朝廷招募義兵的榜文,結(jié)識了劉備和張飛。三人一經(jīng)相識,志趣相投。次日,于張飛家鄉(xiāng)鮮花盛開的'桃園祭告天地,結(jié)為異姓兄弟:關(guān)羽拜玄德為哥,拜張飛為弟。誓言不求同生但求同死。從此三人同心協(xié)力開創(chuàng)了轟轟烈烈三分天下的宏偉大業(yè) 。
經(jīng)典歷史典故9
原意"鑄造越大的器皿(如鼎、鐘)越晚成型。"喻指"越是大才能的人通常越晚成功。"大器晚成的歷史典故,我們來看看。歡迎參考。
【出處】《老子》四十二章。
【釋義】大器:大才。大才需要經(jīng)過長期的磨煉方能成就。能擔(dān)當(dāng)重任的人物要經(jīng)過長期的鍛煉,所以成就較晚。
【歷史典故】
東漢末年,袁紹的身邊有一位門客,名叫崔琰,他從小喜習(xí)武藝,23歲才開始讀書求學(xué)。但因其刻苦努力,進步十分明顯。當(dāng)時袁紹的`軍隊軍紀很差,每攻陷一個地方,都會掘開墳?zāi)贡I取陪葬的財物,因此所到之處,百姓都十分痛恨他們。崔琰見此情形,便勸說袁紹不要這樣做,袁紹認為他說得對,接受了他的建議,從此以后嚴懲此事,并封他為騎都尉。
官渡之戰(zhàn)中,袁紹敗于曹操,崔琰被俘。于是,他開始跟隨曹操,為曹操出了不少主意。在他做尚書時,曹操想立曹植為太子,崔琰反對,他對曹操說:“自古以來的規(guī)矩是立長子,怎么能立曹植呢?”曹植是崔琰的侄女婿,盡管是親屬他也不偏袒,曹操十分佩服他的公正。
崔琰還善于發(fā)現(xiàn)人才。他有個堂弟叫崔林,性格內(nèi)向,很少說話,年輕時既無成就也無名望,親戚朋友都看不起他,可是崔琰卻很器重他。崔琰常對人說:“人的發(fā)達有遲有早,我只不過是早做了幾年官,怎么比得上崔林呢。有才能的人需要長時間的磨煉才能成器,以崔林的見識和才干,將來必成大器。”
崔琰的眼光果然沒錯,因為崔林一直刻苦讀書,而且時刻關(guān)注政局的變化。后來,在崔琰的推薦下,崔林當(dāng)上了翼州主簿、御史中丞。到了魏文帝時期,他官至司空,被封為安陽侯。
【成長心語】
懷才不遇是一件讓人感到可惜與遺憾的事情,這使得很多想要成就一番事業(yè)的人,在傷心失望之余放棄了最初的理想,等到機遇來臨的時候,對他們而言,已經(jīng)毫無意義了。但是,是金子總是會發(fā)光的,任何人都不要輕易地放棄自己的追求與理想,堅持下去,或許現(xiàn)在前面是一片黑暗,但誰又能保證這不是黎明前的黑暗呢!歷史上大器晚成,干出一番事業(yè)的人有很多。只要堅持不懈,成功,只不過是時間問題。
經(jīng)典歷史典故10
北宋文人柳開年輕時,尚氣自任,貪圖虛名。有一年,他去參加科舉考試,穿著象征士人身份的華麗衣服,把自己撰寫的數(shù)千軸文章用車推著,以引起主考官的'注意。沒想到,主考官讀了他的文章后,覺得意境一般、文采平平,遠不如他的衣服華麗。而另一位應(yīng)試舉子張景卻沉著穩(wěn)重,不事張揚,僅從衣袖內(nèi)拿出一篇極短文章呈給主考官。主考官讀后拍案叫絕,連連稱贊,立刻把張景的文章評為優(yōu)等。“柳開千軸,不如張景一書”,一時成為文人士子趣談。
經(jīng)典歷史典故11
1。文君當(dāng)壚:
據(jù)《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記載,富家卓王孫有個女兒叫文君,剛守寡不久,非常愛慕司馬相如,相如就同文君私奔來到臨邛,把自己的車馬全部賣掉,買下一家酒店,做賣酒生意。并且讓文君親自主持壚前的酌酒應(yīng)對顧客之事,而自己穿起犢鼻褲,與雇工們一起操作忙活,在鬧市中洗滌酒器。
這個故事后來成為夫妻愛情堅貞不渝的一段佳話,臨邛也成為釀酒之鄉(xiāng)。
2。王羲之蘭亭流觴:
王羲之素有“書圣”之稱,他最為后人所稱道的《蘭亭集序》更是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東晉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一些文人相聚會稽山陰蘭亭,曲水流觴,飲酒賦詩,王羲之揮毫?xí)鴮懺娦,既著名的`《蘭亭集序》,王羲之適逢酒酣,趁興揮筆,瀟灑自如,寫下這絕代書法佳作。
3。清圣濁賢:
三國魏初建時,曹操嚴厲禁酒,人們只好私下偷著飲酒,但諱言酒字,故用"賢人"作為"白酒"(或"濁酒")的隱語,用"圣人"作為"清酒"的隱語。清圣濁賢演變成一個典故。還有一個"青州從事,平原督郵"的成語,也是美酒和惡酒的隱語。南朝人劉義慶在《世說新語》中記載,桓溫手下的一個助手善于辨別酒的好壞,他則把好酒叫做"青州從事",青州是一個地名,青州的轄境內(nèi)有個地方叫齊郡,"齊"喻"肚臍",好酒叫做"青州從事",是因為好酒喝下去后,酒氣可以通到臍部;他把壞酒稱做"平原督郵",是因為平原的轄境內(nèi)有個地方叫鬲縣,"鬲"喻"膈",意思是說壞酒喝下去,酒氣只能通到膈部。
經(jīng)典歷史典故12
王莽的殘酷壓榨,加上一連串的天災(zāi),逼得農(nóng)民走投無路,紛紛起義。東方和南方都有大批的農(nóng)民起來反抗官兵。
公元17年,南方荊州鬧饑荒,老百姓不得不到沼澤地區(qū)挖野荸薺充饑。人多野荸薺少,引起了爭奪。新市(今湖北京山東北)有兩個有名望的人,一個叫王匡,一個叫王鳳,出來給農(nóng)民調(diào)解,受到農(nóng)民的擁護。大家就公推他們當(dāng)首領(lǐng)。
王匡、王鳳就把這批饑民組織起來起義,一下子就聚集了好幾百人,還有一些逃亡的犯人也來投奔他們。
王匡他們占領(lǐng)了綠林山(今湖北大洪山)作為根據(jù)地,攻占附近的鄉(xiāng)村。不到幾個月工夫,這支起義軍發(fā)展到七八千人。
王莽派了兩萬官兵去圍剿綠林軍,被綠林軍打得大敗而逃。綠林軍趁勢攻下了幾座縣城,打開監(jiān)獄,放出囚犯;把官家糧倉里的糧食,一部分分給當(dāng)?shù)馗F人,大部分搬到綠林山。投奔綠林山的窮人越來越多,起義軍增加到五萬多。
第二年,綠林山上不幸發(fā)生了疫病,五萬人差不多死了一半。還有一半只好離開綠林山,后來分作三路人馬——新市兵、平林(在今湖北隨縣東北)兵和下江(長江在湖北西部以下叫下江)兵。這三路人馬各自占領(lǐng)一塊地盤,隊伍又強大起來了。
當(dāng)南方的綠林軍在荊州一帶打擊官兵的時候,東方的起義軍也壯大起來,樼鸷Gń裆綎|日照縣)有個姓呂的老大娘,兒子是縣里的一個公差,因為沒肯依縣官的命令毒打沒錢付稅的窮人,被縣官殺害了。這一來激起了公憤。有上百個窮苦農(nóng)民起來替呂母的兒子報仇,殺了縣官,跟著呂母逃到黃海,一有機會就上岸打官兵。
這時候,另一個起義領(lǐng)袖樊崇帶領(lǐng)幾百個人占領(lǐng)了泰山。呂母死了后,她手下的人投奔樊崇起義軍。不到一年工夫,就發(fā)展到一萬多人,在青州和徐州之間來往打擊官府、地主。
樊崇的起義軍很講紀律,規(guī)定誰殺死老百姓就要被處死,誰傷害老百姓就要受罰。所以,百姓能擁護他們。
公元22年,王莽派太師王匡(和綠林軍中的王匡是兩個人)和將軍廉丹率領(lǐng)十萬大軍去鎮(zhèn)壓樊崇起義軍。樊崇作好準(zhǔn)備,跟官兵大戰(zhàn)。為了避免起義兵士跟王莽的兵士混雜,樊崇叫他的部下都在自己的'眉毛上涂上紅顏色,作為識別的記號。這樣,樊崇的起義軍得了一個別名,叫“赤眉軍”。
王莽的軍隊和赤眉軍打了一仗。結(jié)果,官兵打了敗仗,逃散了一大半。太師王匡的大腿被樊崇扎了一槍,逃了回去;將軍廉丹在亂軍之中被殺了。赤眉軍越打越強,發(fā)展到了十多萬人。
綠林、赤眉兩支起義大軍分別在南方和東方打敗王莽軍的消息一傳開,別地方的農(nóng)民也都活躍起來。黃河兩岸的大平原上大大小小起義軍有幾十路。有一批沒落的貴族和地主、豪強也趁機起兵,反對王莽。
南陽郡舂陵(今湖南寧遠北)鄉(xiāng)的豪強劉縯(音yǐn)、劉秀兄弟兩人,因為王莽廢除漢朝宗室的封號,不許劉姓人做官,心里怨恨,發(fā)動族人和賓客七八千人在舂陵鄉(xiāng)起兵。他們和綠林軍三路人馬聯(lián)合起來,接連打敗了幾名王莽的大將,聲勢就強大起來了。
綠林軍的幾支隊伍沒有統(tǒng)一的指揮。將士們認為人馬多了,必須有個首領(lǐng),才能統(tǒng)一號令。一些貴族地主出身的將軍,利用當(dāng)時有些人的正統(tǒng)觀念,認為一定要找一個姓劉的人當(dāng)首領(lǐng),才能符合人心。
綠林軍里姓劉的人很多,該推誰做首領(lǐng)呢?舂陵兵想推劉縯,可是新市和平林兵的將領(lǐng)怕劉縯勢力太大,一定要立一個破落的貴族劉玄做皇帝。劉縯又提出等消滅了王莽、收服赤眉軍以后,再立皇帝,也遭到反對。劉縯覺得自己力量不夠,也只好同意了。
公元23年,綠林軍各路將士就正式立劉玄做皇帝,恢復(fù)漢朝國號,年號“更始”,所以劉玄又稱更始帝。更始帝拜王匡、王鳳為上公,劉縯為大司徒,劉秀為太常偏將軍,其他將領(lǐng)也各有各的封號。
打那時候起,綠林軍又稱為漢軍。
經(jīng)典歷史典故13
1、斷袖分桃
斷袖之癖指的是西漢的漢哀帝與董賢董圣卿的故事;講的是哀帝要起身上朝,但是睡在旁邊的董賢卻壓住了他的一個衣袖,哀帝不忍叫醒董賢,于是割斷了被董賢壓住的袖子。
而分桃則是講春秋的衛(wèi)靈公與彌子瑕。
彌子瑕摘了桃子,先嘗甜不甜,然后將剩下的給衛(wèi)靈公嘗。
斷袖分桃流傳至今,已成為男同性戀的代名詞。
2、孔融讓梨:孔融,字文舉,東漢時期山東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孫
一天,父親的朋友帶了一盤梨子,給孔融兄弟們吃。
父親叫孔融分梨,孔融挑了個最小的'梨子,其余按照長幼順序分給兄弟。
孔融說:“我年紀小,應(yīng)該吃小的梨,大梨該給哥哥們。”父親聽后十分驚喜,又問:“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說:“因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應(yīng)該讓著他!笨兹谧尷娴墓适拢芸靷鞅榱藵h朝。
小孔融也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榜樣。
3、望梅止渴
該成語源于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魏武行役,失汲道,三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曹操帶兵攻打宛城時,部隊行軍長途跋涉,路上又找不到取水的地方。
士兵們都很口渴。
為了不耽誤行軍,指著前面一個小山包說:“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結(jié)了許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用來解渴!笔勘鴤兟牶螅炖锒剂鞒隹谒。
終于到達了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4、瓜田李下
出處:三國·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解釋:“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在瓜田里不提鞋子,在李樹下不整理帽子,以免被別人懷疑。
因此,“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中的“瓜田”和“李下”就是有可能被人懷疑的場合了。
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或指比較容易引起嫌疑,讓人誤會,而又有理難辯的場合。
經(jīng)典歷史典故14
在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qū),飲灑風(fēng)尚,從周朝就開始盛行了,并且在各諸候國中,楚國是最負盛名的。楚國人嗜好飲酒,不僅在《楚辭》中有許多文字的描敘,先秦文獻《左傳》中關(guān)于楚人飲酒的記錄也很多。
楚人的酒習(xí)俗可見南方酒文化之端倪!蹲髠鳌烦晒16年載:楚晉戰(zhàn)于鄢陵,雙方酣戰(zhàn)一日,晉軍秣馬歷兵,準(zhǔn)備明日再戰(zhàn)。楚王“聞之,召子反(司馬)謀。轂陽豎獻飲于子反,子反醉而不能見!苯Y(jié)果楚軍因主將醉酒不能作戰(zhàn),只好連夜撤退,子反酒醒后受到楚共王和令尹子重的責(zé)罰,不得不引疾自刎。屈原正是總結(jié)許多的歷史教訓(xùn)后,所以在他任左徒期間,能為楚王入同與王圖議政事,決定嫌疑;出則監(jiān)察群下,應(yīng)對諸候。屈原也才能“眾人皆醉我獨醒”《魚父》。
《楚辭·東君》:“青云衣兮白霓裳,舉長矢兮謝天狼;操余弧兮反淪降,援北斗兮酌桂漿!薄皷|君”是楚人尊崇的太陽神。“東君”射殺天狼得勝而歸,人們?yōu)橹e行了慶功宴,東君就高舉北斗為杯,痛飲佳釀。在屈原的筆 下,楚人飲酒的豪氣躍然紙上,也足以驗證了詩人的夸張手法,已達爐火純青之地步。楚人的嗜酒,其實為楚人酒神精神的一種顯現(xiàn)。
《楚辭·招魂》在講述盛宴時曰:“靦鱉炮羔,有拓漿些”!艾帩{蜜勺,實羽觴些”。“挫糟凍飲,酌清涼些”,“華酌既陳,有瓊漿些”!巴貪{”就是甘蔗汁,《漢書.郊祀志》曰:“泰尊拓漿折朝醒”。是指助酒,解酒的甜飲料!碍倽{”、“瑤漿”二詞,清代胡文英《屈騷指掌》解釋為白酒和紅酒。如果按這段辭所說:瑤漿盛于“羽觴”,形似鳥狀的酒杯,注滿了瑤漿;瓊漿盛于“華酌”,酌就是從酒樽(或是酒甕) 提酒用的酒斗,華酌的“華”在這里理解為花,華、花古代通用字。五臣云:“華酌,謂置華(花)于酒中”。由此看來,“瓊漿”就是摻入了桂花(或菊花或玖瑰花)一類芳香型植物花朵的紅酒(或甜酒)!毒鸥琛分刑岬降'兩種美酒:“奠桂酒兮椒漿”,桂酒、椒漿當(dāng)是摻入了桂花、椒花植物的紅酒,是以為證。此時此刻,浮現(xiàn)在我們腦海里的場景是:各種各樣的名酒、美酒和飲料擺放在宴席上,人們爭相你斟我酌,舉起酒杯、相互把盞,喝酒唱歌,手舞足蹈。大家都喝醉了,就把醪糟瀝渣(挫糟),把汁子冰凍一下,然后再喝(凍飲),那樣可以醒酒(清涼)。正好應(yīng)了現(xiàn)代一句俚語:“酒醉還需酒來解”,也正如“解鈴還需系鈴人”一樣。不管是舉行宴會還是祭祀亡靈,都可以證明楚人嗜酒的風(fēng)氣。
《楚辭》對中國酒文化的貢獻不能小視。《左傳》成公十二年載:晉卿郤至訪問楚國,“楚子享之子反相,為地室而懸(編鐘)焉。至將登。金奏作子下”。楚宮地室除用作“地下音樂廳”外,還常是皇宮貴族們聚眾夜飲狂歡的場所。《招魂》曰:“鏗鐘搖簴,揳梓瑟些。娛酒不廢,沈日夜些”。這段文字向我們真實地描述了當(dāng)時楚國貴族們?nèi)计鹈鳡T,飲酒作樂沒完沒了。那場面是:“女樂羅些。陳鐘按鼓,造新歌些。涉江采菱,發(fā)揚荷些。美人既醉,朱顏酡些。娭光眇視,目曾波些《招魂》”。撞起編鐘敲起鼓,歌妓舞女齊登場,新編的歌兒唱完《涉江》又唱《采菱》,一曲《揚荷》舞姿伴清唱,美女們早已醉意朦朧,兩頰嬌顏紅暈勝似海棠,男女們都眉來眼去,暗送秋波!笆颗s坐,亂而不分些!薄墩谢辍纺信g相錯雜坐,一點禮數(shù)也不講了,可說是喝的天昏地暗,難分白天黑夜,好一副醉生夢死的景象。推測其地點很可能就在地室(地下音樂廳)中,因為那種場面在地室中可以避人耳目,更可放蕩不羈?磥淼叵乱魳窂d不是現(xiàn)代人的發(fā)明。看著江陵擂鼓墩出土的那高大的冰酒鑒時,我們不能不為楚人的豪飲而驚嘆了。楚人的好樂與豪飲,表現(xiàn)著楚人的放縱不拘,那都是酒神醉意的產(chǎn)物。
“蘭膏明燭,華燈錯些。結(jié)撰至思,蘭芳假些,人有所極,同心賦些。酎飲盡歡,樂先故些!墩谢辍贰薄T谌A燈錯麗的場所,一些文人墨客借助醉意興志,正是詩興大發(fā)之時,各自發(fā)揮自己的特長,有作詩的,還有作賦的,還有說文的,總之撰寫的詩文賽過蘭花香幽。其實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已經(jīng)有了“酒出詩”的雅語。把酒與文化緊密結(jié)合在一起,屈原乃第一人也。
《楚辭.大招》曰:“四酎并孰,不澀嗌只;清馨凍歆,不歠役只;吳醴白蘗,和楚瀝只;魂乎歸來,不遽惕只”。朱熹《楚辭集注》曰:“酎,三重釀酒。秦月令曰:春釀之,孟夏始成。漢亦以夏釀,八月乃成。此云四酎,則是四重釀矣!彼聂,則是以三重之酒為水再釀而成的度數(shù)很高的醇酒。這么好的美酒喝起來,味道甚佳,清新爽口,又不苦澀。把吳國用白酒曲釀成的醴酒,和楚國釀造出的清酒—楚瀝,配起來喝真是別有一番風(fēng)味,同時你也不要擔(dān)心酒不夠!洞笳小愤@段文字向我們透露了許多古代信息:一是楚國人早已掌握了熟練的釀酒技術(shù)了。并且能夠釀造出上等好酒。二是楚人當(dāng)時已經(jīng)懂得了勾兌酒的方法了。三是楚人飲酒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四是楚人飲酒不亞于殷人嗜酒的習(xí)俗。
經(jīng)典歷史典故15
典出《漢書·終軍傳》。
漢武帝時,十八歲的終軍便因才學(xué)出眾入選為博士,并得到了漢武帝的賞識,被任命為謁者給事中。當(dāng)時,朝廷正要派使者出使匈奴。終軍向漢武帝上表,毛遂自薦說:
“臣愿意竭盡所能,擔(dān)任此次出行的使者,向匈奴王單于闡明利害!
漢武帝見終軍主動要求出使,便下詔問他有什么打算。終軍就把如何對單于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說明利害關(guān)系,勸他歸順的設(shè)想,向武帝稟明。武帝對他的設(shè)想非常欣賞,提升他為諫議大夫,專門執(zhí)掌議論劃策的職務(wù),但沒派他出使匈奴。
過了不久,南越(南方的`古族,也稱“南粵”,在今兩廣等地)請求與漢朝聯(lián)姻。漢武帝想說服越王歸順漢朝,但不知道該派哪位使者才能圓滿地完成使命。
終軍向武帝自薦說:
“臣愿意拿一根長纓,把南越王收縛漢宮門下!
武帝見終軍愿意出使,就派他南下。
終軍歷經(jīng)千辛萬苦,跋山涉水來到南越,憑借自己的那張三寸不爛之舌,終于說服了越王,愿意舉國歸順,在漢朝封侯。
武帝見終軍說服了越王,不由龍顏大悅,賜給南越王大臣的印綬,并在越境內(nèi)用漢朝的禮法代替舊俗,還命終軍作為特使留在當(dāng)?shù)匕矒崦癖姟?/p>
沒想到,南越的相國呂嘉居心叵測,拒絕歸順漢朝,發(fā)兵殺了越王,并且包圍了漢使館舍。
漢朝的使者們寡不敵眾,全部死于越兵刀下。終軍死的時候才二十幾歲,世人稱他為“終童”。
后來,“終軍請纓”這一典故,用來稱立下降服強敵、建功報國的大志,多用于投軍或出使。
【歷史典故】相關(guān)文章:
(精選)經(jīng)典歷史典故07-24
歷史的典故05-21
歷史的典故04-12
歷史典故04-12
經(jīng)典歷史典故02-19
經(jīng)典歷史典故04-28
經(jīng)典的歷史典故07-16
經(jīng)典歷史典故精選08-26
經(jīng)典的歷史典故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