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論文精選[15篇]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里,許多人都有過寫論文的經(jīng)歷,對論文都不陌生吧,借助論文可以達到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目的。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論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育心理學論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育心理學論文1
科普輔導在科技館教育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如何使其教育功能更加完善,從而煥發(fā)新的生機和活力,本文引入教育心理學理論,為科普輔導的實施提供借鑒和參考。
教育心理學是通過科學方法研究學與教基本規(guī)律的科學,是應用心理學的一個分支[1]。彼得羅夫斯基在《年齡與教育心理學》中寫到:“教育心理學的對象是研究教學和教育的心理規(guī)律,研究師生間和學生相互關系的問題。此外,教育心理學還研究學生的個別指導問題! [2]
一、科普輔導目前現(xiàn)狀
目前,科技館常見的科普輔導方式為主動講解、動手制作和科普劇。主動講解為科普輔導中最常見的形式,每個展館對于展品都有深入研究從而會整理出一套標準的講解詞,科普教師在其基礎上自我理解,總結一套適合自己風格的講解詞,觀眾在參觀過程中如對某件展品感興趣,科普教師就會按照講解詞的內容進行輔導講解,在整個過程中科普教師會根據(jù)講解對象的不同,所用詞語、語氣等做適當?shù)恼{整。
動手制作為主題式科普輔導,大概分為兩部分,科普教師先進行知識的講解,之后組織觀眾動手操作,因為選用的教具多為成型的套材,實驗步驟簡單明了,觀眾在科普教師的指導下便可輕松完成,目的是讓觀眾體驗到自己動手的快樂從而對于所涉及的展品知識有更深入的了解,但缺點在于活動中觀眾多動手不動腦,只要按照科普教師講解的步驟操作,看現(xiàn)象驗證知識點即可,這種形式基本嚴格按照科普教師備課的思路進行,無探究空間,對于觀眾的創(chuàng)新學習存在禁錮性。
科普劇表演為近年來興起的輔導形式,其戲劇化、娛樂化的表現(xiàn)手段極大地吸引觀眾,但也暴露出一定的問題:重樂輕教,在信息建構過程中,觀眾由主動者變回被動者,劇情的發(fā)展受演員的主導。
以上三種形式的共性是:信息建構中,科普教師和觀眾的相互關系存在主次顛倒,科普教師作為主導者忽視了觀眾的心理需求,將教育心理學運用到科普輔導中,對于觀眾的探究學習、啟發(fā)教學具有重要意義。
二、科普輔導運用教育心理學的必要性
教育心理學的應用目的從根本上說就是運用教育心理學的理論、原理去分析解決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各種心理學問題?破战處煂W習和運用教育心理學的目的本質在于,把握教學過程,把握觀眾心理,研究科普教育規(guī)律,使其直接能為科普教育提供指導[3]。教育心理學對科普教師教學與管理方面的貢獻有:改進已有的教學觀;提高教學的效能感;讓科普教師更好地進行反思性實踐;更好地進行課堂管理等[4]。因此,教育心理學可以提升教師的授課水平,在科普輔導中運用教育心理學理論至關重要。
三、教育心理學在科普輔導中的應用
1.促進教學方式的轉變
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學習不是被動的接受刺激產(chǎn)生反應,應該是根據(jù)原有經(jīng)驗,主動對自己得到的外部信息進行分析、加工和處理,實現(xiàn)建構和重組,從而獲得自己的理解。建構主義教學觀強調的是學習的主動性、社會性和情境性,教師不是簡單的灌輸、枯燥的講解,學生也不是盲目的接受,學生成為信息建構的主動者,教師為創(chuàng)設情境、交流協(xié)作的組織者、引領者、合作者,兩者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育心理學的重要原理正是引導學生自己探索,主動獲得學習知識的方法,而不僅僅是被動接受知識。為實現(xiàn)建構主義的學習觀,科普教師就要在教學中善用教育心理學,改變學生傳統(tǒng)的灌輸式學習方式,目前,教育心理學應用的教學方法有三種:體驗教學法、試教法、案例教學法,現(xiàn)著重介紹一下更適合在科技館科普輔導中應用的案例教學法。所謂案例教學法是指運用教育心理學,創(chuàng)設一個與學習內容相一致的真實環(huán)境,通過感官去體驗,與環(huán)境融為一體,教師提供建構的原型和基礎,而觀眾在教師的引導下在廣闊的建構空間中,作為真實的個體,通過與同伴的交流去探索解決未知。在建構主義思想的指導下,產(chǎn)生了諸如拋錨式教學法、認知學徒式教學法、隨機進入教學法、支架式教學法等具有建構主義色彩的教學法[5]。 其中拋錨式教學法是教育心理學在科普輔導中應用的典型案例。
2.增強師生的了解,利于個性化教學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生的心理需求是分層次的,越高的心理需求層次,引發(fā)行為的動機就越強烈,也就是心理需求不同,學習動機不同,要達到的效果和目標也不同,如同樣一場科普輔導,面對不同的觀眾收到效果便不同,文化程度高的觀眾對于輔導內容的知識點水平要求就高,同時輔導過程中的.結果要求也高,對于不同層面的觀眾,我們科普輔導需做到“分類備課、課堂觀察、適時調整”。目前科普輔導內容多采取統(tǒng)一的講解內容,變通的靈活性較小,為解決這一矛盾,根據(jù)教育心理學理論在備課時要充分了解輔導對象的文化背景,設定好輔導的年齡對象,并且要對于同一年齡的輔導對象根據(jù)知識涉獵面的廣度分為初、中、高三個等級,有相應的三個預案;在輔導時,做到密切關注每個觀眾的課堂反應,及時了解其對教學內容的跟進情況及反饋,并按照預案做出不同的調整,如對于涉獵面為初級的觀眾,我們就要加大基礎知識的講解,便于觀眾掌握該次課的知識點,對于涉獵面為高級的觀眾,則要加大信息量,在原有課堂內容的基礎上進行知識的擴展和外延,以使其得到更多的收獲。
3.改進教學評價體系,完善教學過程
完整的教學過程應包括后期的效果評價,從而對教學內容進行反饋修改。目前,常見的效果評價方法為問卷調查法,以問答題為主,該形式的局限性在于評價指標單一,重視知識內容的考察而忽視對觀眾創(chuàng)新、探究等實踐能力的評價,以教育心理學為理論指導的拋錨式教學方法為例,評價可以創(chuàng)新能力作為主要內容,考察的內容包括意識、知識、能力、個性四個方面,考察更全面,評價更科學。
在科普輔導中運用教育心理學理論,將加強科普教師的心理學教學思維,從而全面提升科普教師的教學能力。
教育心理學論文2
摘要:高校教育心理學研究方向的創(chuàng)新性探索,將人格構建規(guī)律作為基本出發(fā)點,對學生社會人格特征的形成過程進行具體分析,進而在學生社會人格構建過程中滲透出社會發(fā)展心理的引導作用。傳統(tǒng)高校教育心理學研究方向的創(chuàng)新性探索主要以思想意識為側重點,學生社會人格構建與發(fā)展的重要性相對較為缺失。在現(xiàn)代高校教育心理學研究方向的創(chuàng)新要素探索中,結合學生社會獨立人格、社會民主人格構建的基本要素,客觀引導學生社會發(fā)展心理,促使高校教育心理學研究側重點形成科學轉型,成為發(fā)展的全新要素。
關鍵詞:教育心理學;人格構建;方向性拓展;要素探究
高校教育心理學研究與發(fā)展的全新視角探索中,介紹教育心理學在課程設計中的重要性及理論[1],將學生人格特征以及人格構建與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作為根本出發(fā)點,引導學生社會人格的建立,為高校學生社會心理的健康發(fā)展產(chǎn)生積極的推動作用。以學生社會人格形成的一般規(guī)律角度為根本突破口,強調社會獨立人格以及社會民主人格構建的重要作用,突出高校學生社會獨立人格與社會民主人格構建的重要因素,并積極優(yōu)化學生社會發(fā)展心理。確保高校學生社會發(fā)展心理的健康程度能夠不斷提升,體現(xiàn)高校教育心理學研究與發(fā)展的構建方向。
一、以性格特征為引導的高校教育心理學人格構建方向
1.立足一般人格形成規(guī)律研究,展現(xiàn)高校教育心理學研究的新視角。信息爆炸引發(fā)各種思潮進入校園,在促進校園革新的同時,也引發(fā)各種問題。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需要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掌握心理理論[2]。高校教育心理學研究方向性拓展與研究中創(chuàng)新點在于將學生人格構建與發(fā)展為切入點,以人格特征的一般形成規(guī)律為基礎,積極構建學生社會心理,促使高校學生社會發(fā)展心理的適應性能夠全面提升。學生一般人格形成的基本規(guī)律具有階段性特征,分別是人格意識的構建、人格動機的形成以及人格行為的體現(xiàn)等三個階段性條件。人格意識的構建包含獨立人格與民主人格意識的構建過程,人格動機的形成是學生社會發(fā)展心理產(chǎn)生的前提條件,而人格行為的產(chǎn)生是學生社會心理發(fā)展狀態(tài)的直觀體現(xiàn)。高校教育心理學研究方向的拓展與創(chuàng)新,結合學生一般人格構成規(guī)律進行具體分析,并在教育心理學引導過程中滲透,促使研究方向與研究視角的創(chuàng)新性得到充分表達。
2.著眼社會人格構建主體思路,表征高校教育心理學研究的新觀點。高校教育心理學研究與探索的方向性創(chuàng)新要素中確立學生社會人格構建的基本思路,將社會人格形成與發(fā)展,充分明確學生社會心理所產(chǎn)生的帶動作用。從學生社會人格構建的基本思路中將學生社會思想、意識、觀念、思維的形成過程為根本主體,積極構建學生社會發(fā)展主觀能動心理,從思想、意識、觀念以及思維層面正確引導學生社會發(fā)展心理,進而積極轉變高校學生心理。這是高校教育心理學立足人才社會發(fā)展,深層探究社會人格構建所具有的作用性的根本表現(xiàn),促使社會人格構建的一般規(guī)律中能夠滲透出人才社會發(fā)展心理所具有的影響與指導作用,為高校教育心理學發(fā)展方向的轉型提供必然推動力。
3.以利他人格培養(yǎng)客觀路徑,表達高校教育心理學研究全新切入點。積極心理學認為,每一個人都具有一種為了得到良好的結果而靈活自我調節(jié)的能力,即積極力量[3]。利他人格的形成作為人的社會人格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也是人的社會發(fā)展心理深層優(yōu)化的具體表現(xiàn)。從利他人格的基本特征來看,關鍵點在于以他人利益為中心,并且將滿足他人利益為根本立足點,體現(xiàn)出人的社會人格、心理發(fā)展的成熟度。高校教育心理學研究與發(fā)展中針對學生社會人格的構建與發(fā)展一般規(guī)律,將利他人格培養(yǎng)的側重方向進行具體挖掘,突出以他人利益為中心的人格引導過程,同時積極構建學生滿足他人需要的社會發(fā)展心理,進而促使高校學生社會人格能夠逐漸完善,從社會客觀層面深層引導學生社會發(fā)展心理。這既是高校教育心理學研究與發(fā)展的全新切入點,也突顯立足學生人格構建規(guī)律,為學生社會發(fā)展心理形成積極優(yōu)化,促使高校學生社會發(fā)展心理的健康度、成熟度達到充分保證。這是體現(xiàn)高校教育心理學研究與發(fā)展思想創(chuàng)新的重要因素,利他人格的培養(yǎng)路徑能夠積極優(yōu)化學生社會發(fā)展的心理意識,推動高校教育心理學研究,保證學生社會人格、社會心理、社會思想、社會思維的正確樹立。
二、以社會獨立人格形成規(guī)律,探究高校教育心理學研究新視角
1.以思想獨立性為根本,形成高校教育心理學研究的社會人格化影響。從人的社會思想形成所具備的一般特征進行具體探究,思想的獨立性最為明顯,表征出的社會人格更加具體,影響人的社會心理發(fā)展。高校教育心理學研究與發(fā)展的集成中針對社會思想的獨立性,將社會獨立人格形成產(chǎn)生的必然作用進行具體分析,探究教育心理學中高校學生的社會人格引導,并最終準確建立高校學生社會發(fā)展心理。從思想的獨立性角度出發(fā),思想的獨立性特征的形成源于心理發(fā)展的差異性,以及看待事物角度的不同觀點。而思想的獨立性中能夠反映出學生的人格發(fā)展特征的不同性,為此在進行高校教育心理學研究與發(fā)展中,尊重學生社會思想的獨立性發(fā)展方向,總結出影響學生社會人格的'不同思想作用,對動物本能取向和共同人性觀點進行激烈的批判,并為高校學生社會發(fā)展心理的積極優(yōu)化進行思想保證[4]。這是高校教育心理學研究與探索中從思想特征角度分析學生社會人格形成的客觀作用,得出教育心理學研究社會人格化發(fā)展的必然方向。
2.以意識獨立性為重點,體現(xiàn)高校教育心理學的社會人格研究新方向。高校教育心理學研究與發(fā)展,尊重學生社會人格發(fā)展的必然過程,將社會意識的獨立性研究作為重要的切入點,以社會人格構建與發(fā)展為突破口,正確引導和指向高校學生社會發(fā)展心理。從高校學生意識的獨立性角度進行具體探究,將學生社會意識、責任意識作為重要構成因素,履行社會責任、強化社會發(fā)展意識能夠體現(xiàn)出高校學生社會人格發(fā)展的主觀方向。然而在高校學生所接觸的社會環(huán)境所存在較大的差異,社會發(fā)展意識以及社會責任意識的認知觀點存在一定的不同,產(chǎn)生高校學生社會人格形成的基本方向的方向性作用力,形成高校學生社會發(fā)展心理的帶動作用的不同作用及影響。高校教育心理學研究與發(fā)展,針對社會意識的獨立性進行系統(tǒng)深化,將責任意識、社會意識的引導方向進行準確探究,以意識的獨立性全面分析為側重點。突出學生社會人格構建的方向性引導要素廣泛探究,明確高校教育心理學的學生心理作用,教育心理學的社會人格研究新方向由此更為明顯。
3.以觀念獨立性為關鍵,突出高校教育心理學社會人格化研究新目標。社會獨立人格的形成過程中觀念作為重要的影響因素,影響人的社會發(fā)展心理。從人的社會人格形成的基本規(guī)律中可以總結出,觀念的獨立性具有的重要作用,同時明顯影響人的社會發(fā)展心理。在高校教育心理學研究與發(fā)展中,針對學生的社會人格形成的基本規(guī)律以及人格構成要素進行具體分析,總結出觀念的獨立性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從教學策略和課程設置、教育評估和特殊群體教育、學校組織結構和人員管理、學校中的健康關懷與心理健康服務、校外早期干預和改革推動者角色等五個方面體現(xiàn)心理學對學校教育改革的積極作用[5]。針對觀念的獨立性主要表現(xiàn)為價值觀念的獨立性、人生觀念的獨立性、社會觀念的獨立性等三個方面。由于高校學生所處的生長環(huán)境存在較大的區(qū)別,具有較為復雜的基本特征,社會觀念、價值觀念以及看待人生發(fā)展的觀念也存在相應的區(qū)別,作用于高校學生社會人格的形成與發(fā)展的條件存在明顯不同。將這一方面作為重要出發(fā)點,總結和歸納高校學生社會發(fā)展的觀念獨立性特征,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獨立人格,在觀念引導路徑存在相應的具體性的同時,促使高校學生社會心理構建的目標、方向能夠保持高度統(tǒng)一,最終實現(xiàn)高校教育心理學面向學生社會人格化發(fā)展新領域,構建有時代特色的研究新目標。
三、以人格民主性構建為目標,把握高校教育心理學研究新趨勢
1.以民主心理構建規(guī)律為契機,呈現(xiàn)教育心理學民主人格研究新動態(tài)。民主心理構建的一般規(guī)律作為人的社會民主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能夠影響和促進其社會民主心理的發(fā)展。從民主心理構建角度進行具體分析,內在必然條件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分別是民主動機與民主行為。民主動機的形成主要體現(xiàn)于激發(fā)民主心理形成的作用點,民主行為的形成直觀體現(xiàn)民主心理發(fā)展方向。通過兩方面必然要素,積極構建人的社會民主人格,進而深層優(yōu)化人的社會發(fā)展心理。高校教育心理學研究與發(fā)展,針對民主人格形成與構建的基本要素,突出民主心理構建規(guī)律所具有的根本性。結合民主動機以及民主行為產(chǎn)生的必然條件進行深層探究與分析,促使高校學生民主心理構建要素能夠形成深層補充,為構建學生民主人格提供強有力的作用因素。這既是高校教育心理學立足社會人格構建的基本方向,也是教育心理學研究領域以及研究目標進行實質性轉變的根本,推動教育心理學民主人格研究側重點能夠得到充分呈現(xiàn),表征高校教育心理學研究所具有的方向性創(chuàng)新要素,構建民主人格研究與發(fā)展新動態(tài)。
2.以民主意識引導為側重方向,形成教育心理學民主人格發(fā)展新理念。人格的民主性特征中能夠反映出人的民主心理以及民主思想。而在人格的民主性特征中民主意識作為重要構成因素,直接促進人的民主發(fā)展思想的構成,促使人的性格特征、心理特征以及思想特征發(fā)生轉變。在高校教育心理學研究與發(fā)展的深化探索過程中,以教育現(xiàn)實情境為基本研究取向,以學習者心理研究為中心,以量化研究為主并注重多方法結合,凸現(xiàn)教育心理學對教育實踐的指導價值[6]。同時應明確民主意識引導具有的關鍵性作用。通過民主意識引導,指引學生民主人格的構建方向確立。從民主意識引導路徑角度分析,將觀念意識的強化為基本條件,促使高校學生民主發(fā)展觀念能夠得到有效確立,有機帶動社會人格的民主性方向發(fā)展。深層引導學生民主思想,促使高校學生民主參與思維能夠得到全面發(fā)展,最終形成人格特征的民主化構建,為構建學生社會民主發(fā)展心理產(chǎn)生重要的思想意識推動作用。這是高校教育心理學立足民主意識引導為關鍵點,將民主人格構建為側重方向,促使高校學生社會心理的構建與形成具有較強的民主性特征,突出高校教育心理學民主人格構建與新理念,成為優(yōu)化高校學生社會發(fā)展心理的重要著力點。
3.以民主思維強化為核心要素,表征教育心理學民主人格構建新局面。民主思維的強化作為人的民主人格形成的重要標志,意味人的民主人格特征全面形成,推動人的社會發(fā)展心理形成持久性。從民主人格構成的階段性發(fā)展角度進行探究,民主思維的形成作為最高階段,體現(xiàn)出人在社會發(fā)展進程中社會發(fā)展心理的民主化方向全面形成,能夠以社會民主角度看待社會事物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及特征,同時保持客觀、準確的社會事物發(fā)展的認知觀念。在高校教育心理學研究與發(fā)展進程中,將學生社會民主人格構建為重要研究方向,以民主思維的強化為核心出發(fā)點,有機優(yōu)化人的社會民主心理。進而使高校學生面對社會發(fā)展新環(huán)境,能夠將社會發(fā)展思想、社會發(fā)展觀念予以適應性轉變,全面提升高校學生社會發(fā)展心理構建的準確性。然而在民主思維的構建與強化過程中,結合學生社會人格構建與發(fā)展的一般特征進行積極引導,在以社會層面強調人格獨立性的同時,深層構建民主性人格。高校學生民主化發(fā)展心理能夠得到全面深化,推動高校教育心理學發(fā)展能夠以學生社會人格的民主化發(fā)展,形成社會人格民主化思維,達到教育心理學社會心理民主化發(fā)展新目標,體現(xiàn)出教育心理學民主人格研究全新側重方向以及發(fā)展新局面。
參考文獻:
[1]詹川.基于教育心理學的課程知識本體模型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xx(14):111.
[2]陳新.高等教育心理學研究的發(fā)展走向[J].黑龍江高教研究,20xx(5):33.
。3]馮靜.論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教育改革[J].教育探索,20xx(12):136.
。4]繳潤凱,劉本揚,蓋笑松.陳元暉心理學思想述評[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xx(5):159.
。5]袁書卷.美國心理學對教育改革的積極作用[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xx(5):92.
。6]馮小俐,張大均,DetlefH.Rost.教育現(xiàn)實情境取向的教育心理學研究———德國近十年教育心理學發(fā)展的基本走向[J].心理科學,20xx(2):503.
教育心理學論文3
1認知心理學的產(chǎn)生
1.1認知心理學的發(fā)展
認知心理學是在行為主義心理學的思想影響的背景下產(chǎn)生的一種哲學主義思想觀念,它最早出現(xiàn)在19世紀50年代,經(jīng)過數(shù)百年的發(fā)展,認知心理學已逐漸成熟,也漸漸地成為了當代心理學發(fā)展的主流學派。而成人英語教育中的認知心理學的引入,對教育產(chǎn)生了發(fā)揮著指導性的作用。
1.2認知心理學在成人英語教育中應用的背景
隨著我國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對教育事業(yè)的投入力度也越來越大,但由于近幾年來成人教育發(fā)展越來越快速,導致施教過程中出現(xiàn)很多問題。包括學生英語基礎水平參差不齊、教材針對性不強、教學方法不當、教學進度難把握等。學習的過程是新知識與已有知識的相互作用,最終在人腦中形成新的認知結構,而認知心理學的引入不僅能解決上述問題,還能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對促進成人教育的發(fā)展,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
1.3研究內容和方法
認知心理學在考慮到人腦與計算機的相似之處后,采用電腦模擬人的認知過程。由此可看出,認知心理學的本質過程就是信息加工的過程。常見的認知心理學研究方法主要包含反應時研究法、計算機模擬和類比法和口語記錄法三種方法。反應時研究法是一種科學性證明法,可以提供更多的有關內部狀態(tài)的信息。計算機模擬和類比是心理學家采用的一種特殊方法,可以用來檢驗某種理論,發(fā)現(xiàn)其缺陷,從而加以改進?谡Z記錄法是運用最多的方法,對研究人類思維有很大的幫助作用。
2認知心理學對成人英語教育的指導作用
2.1注重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
在成人英語教育中,提升學生的學習策略能力、反思能力及學習課程的能力是重點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認知能力的方法有很多種,包括:教會學生吸收知識方法,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等,這些方法不僅有利于學習提高學習效率,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從目前的研究來看,學生對教師的依賴程度還比較明顯,為了讓學生獨立地運用認知策略,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指導。一是讓學生了解認知策略的運用條件和知識;二是為學生提供練習的機會,在教師的示范指導下,對學生的'思維過程進行指導。
2.2注重對學習過程的研究
2.2.1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
為了有較高的教學效率,在上課之前,教師要對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進行了解,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fā),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教師除了要對教學材料進行分析取舍外,還要加入教學材料進行補充,使教學內容與學生掌握的知識達到邏輯關系上的關聯(lián)統(tǒng)一。
2.2.2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課堂導入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可以學生使所學的知識內容和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建立聯(lián)系,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學習新知識要在學習者的認知結構中找到可相互作用的關聯(lián)點,這就是認知同化理論的核心-相互作用。
2.2.3進行有效地教學設計
教師在進行新知識傳授時,要考慮實際的教學情況,以信息加工學為依據(jù),避免額外認知負荷對學生的學習產(chǎn)生不利影響。另外施教過程中要注意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課堂的設計;二是注意各個章節(jié)之間的聯(lián)系。課堂的設計要求教師進行新知識的選擇,避免學生出現(xiàn)無法理解內容的問題出現(xiàn),還要注意重復教學,加強學生對新知識的記憶。加強各個章節(jié)之間的聯(lián)系,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
2.2.4強化記憶
在現(xiàn)代成人英語教學中,多媒體教學是強化教學的一個重要手段,通過不同形式(包括聲音、形狀、色彩等)的傳播,使學生在收到多個感官的感知信息后,在頭腦中形成多個相互聯(lián)系的通路,加強知識的記憶和信息的提取能力另外分類歸納也是加強記憶的一個重要手段,不僅有利于記憶過程的信息貯存,還有利于信息的提取。
2.2.5豐富學生思維,提高學習效率
在成人英語課堂上,教師應充分發(fā)揮自身引導作用,使學生以更為活躍的思維對提出問題進行分析,在學生進行課堂練習時,應提醒學生認真審題,理清思路。教師可在課堂講解時引導學生闡述自己的做題思路,并有針對性地對學生認知結構和思維策略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決。此外還應注意教材的編排,要依據(jù)信息加工學對教材進行編排,不僅可以減少學生注意力的分散,還可以減小多余內容對學生注意力的影響,對提高學習效率有很大的幫助。
2.3注重對學生的評價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應側重于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關注學生學習效率是否提高,另一方面則是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有無改善。由于傳統(tǒng)的考試測評不能真實地反應出學生的學習情況,所以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評價要強調對學習過程的評價,可在日常學習中對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及努力程度等作詳盡的記錄。
3結束語
成人英語教育的開展,是當代社會進行人才培養(yǎng)的新方式。而認知心理學的引入,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還能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和交際能力,對英語的教育發(fā)展起著很大的推動作用。
教育心理學論文4
摘要:遷移是學習的一種普遍現(xiàn)象,根據(jù)遷移的作用,幾乎所有習得經(jīng)驗都可以以各種復雜的方式相互聯(lián)系起來。在個體習得經(jīng)驗后,在適當條件下可以用已獲得的經(jīng)驗來解決現(xiàn)有的問題;同時,新習得的經(jīng)驗也有可能改變個體原有經(jīng)驗結構;而不同經(jīng)驗之間的重組,可以形成新的經(jīng)驗結構。通過遷移,新舊知識得以概括化,形成整合的心理結構,并不斷得到發(fā)展,從而穩(wěn)定的調節(jié)個體的行為。
關鍵詞:學習遷移 意義 影響因素
正文:學習遷移也稱訓練遷移,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或習得的經(jīng)驗對完成其它活動的影響,其實質是經(jīng)驗的整合,即認知結構在新的條件重新建構或充實。遷移不僅僅發(fā)生在知識和技能的學習當中,還體現(xiàn)在態(tài)度和行為規(guī)范的形成中。同時還有可能產(chǎn)生負性的、逆向的遷移。因而,充分了解和掌握遷移的規(guī)律,把握其影響因素,可以進一步提高對知識技能遷移的利用,更好促進學習效率的提高。
人只要學習就會產(chǎn)生學習遷移。由于遷移不僅包括知識技能的學習,還包括態(tài)度情感的學習,因此,遷移廣泛存在于人的各類學習活動中。比如:數(shù)學學的好的學生,相對的物理化學成績就比較好,因為數(shù)學中的某些數(shù)理關系可以讓學生更為容易的掌握和了解物理化學中的公式;英語水平比較好的人學習俄語也相對容易一些,而母語為英語的人想要學習漢語,則困難比較大,這些都屬于在知識方面發(fā)生的.遷移;一個棒球手打高爾夫也會得出較好的成績;一個充分掌握分解因式方法的學生,不論對待任何分解因式都信手拈來,這些則屬于技能方面的遷移;記不清是從哪聽的一句話,喜歡一位老師就會喜歡一門課,而小學到初中的偏科現(xiàn)象也有一部分原因來源于此?菰锓ξ兜臄(shù)學讓人頭痛,但是數(shù)學老師的人格魅力吸引學生,相對這個班級的數(shù)學學習氛圍和學習效果多要好于其他平行班級,而這則可以視為在態(tài)度和請感上的遷移。
但同時,并不是所有的遷移都會產(chǎn)生良好的效果。拉二胡的人更容易拉小提琴,但會騎三輪車的則不容易騎自行車;這就有正遷移和負遷移之分。遷移的種類不僅僅如此,還有根據(jù)方向不同分為順向和逆向遷移;根據(jù)抽象和概括水平的不同分為水平遷移和垂直遷移;根據(jù)內容不同,可分為一般遷移和特殊遷移,等等。
總之,凡是有學習的地方就有遷移,從來不存在不相互影響的學習行為。
首先,遷移是一種重要的學習能力。學習的過程或內容能不能發(fā)
生遷移,發(fā)生怎樣的遷移,直接影響著學習的效率和進程。在教育心理學中學習的相關學習或教學理論,將其運用到實際學習或教學中,則可以更好的解決問題。而對于社會心理學中的一些理論知識,聯(lián)系實際后則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內涵,對某一類知識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則可以達到舉一反三,學習的進程和效率也相對有所提高。從這種意義來說,遷移也是一種能力。其次,遷移對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進作用。同上述所說,把理論運用實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遷移使習得的經(jīng)驗得以概括化、系統(tǒng)化的有效途徑,如在遷移構成中的水平遷移和垂直遷移。最后,遷移對學習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關培訓人員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能否形成對所學知識、技能之間的遷移是決定學生學習成敗的關鍵。對同一類知識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對不同類知識可以交叉聯(lián)系,不僅可以提高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也可以對所學知識從新的角度理解和發(fā)現(xiàn)。另一方面,對教師來說,掌握遷移的規(guī)律及意義可以提高教育教學的工作效率。在教學中,教師不僅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怎樣學習知識,提高學習能力,理論聯(lián)系實際,合理組學習組織和安排教學活動,促進學習的遷移。
學習遷移的意義和作用可以說是一筆財富,但只有正確的方法才能取得,因而必須了解起影響因素,以便更好的掌握規(guī)律,合理恰當使用。
首先,影響遷移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是相似性。既包括客觀因素的相似性,也包括主觀因素的相似性。相同因素成為知識與知識、技能與技能之間溝通的橋梁,一旦被學習者認同,就能夠遵循學習遷移的規(guī)律獲得新的知識技能。其二,學習者的概括能力。學習遷移是一種能力,主要考察學習者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前蘇聯(lián)學家魯賓斯基主張,遷移的基礎在于概括。只有對同類知識之間的共同點有較高的概括總結,則很容易發(fā)生遷移,也可以將知識技能運用到新的實際問題當中。其三,原有認知結構的經(jīng)驗特性決定遷移的可能性及程度,而經(jīng)驗特性則指原有的經(jīng)驗水平、組織性和可利用性。因此,要產(chǎn)生遷移,原有的經(jīng)驗結構必須能夠被有效的激活、提取,這就要求在建構經(jīng)驗時應該強調這些經(jīng)驗的適用性條件,以便以后在適當?shù)那榫持心軌虺浞掷糜嘘P經(jīng)驗。其四,學習的定勢,即指先前活動所形成的心理準備狀態(tài)影響后繼活動的趨勢,也稱為心向。定勢對遷移既有積極影響又有消極影響,因此,關鍵要使學習者首先意識到定勢的雙重性,具體分析學習情況,既要充分考慮如何充分利用積極的定勢解決問題,同時又要打破已形成的講話定勢,靈活的、創(chuàng)造性的解決問題。此外,學習者的年齡、動機水平、意志和情感不同,也會影響遷移。年齡越大,動機明確,意志堅定,掌握的知識就越多,遷移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越小。
總的來說,遷移是學習過程中客觀存在的重要規(guī)律,它在學習過程中具有客觀性、普遍性和重復有效性。因此,掌握遷移規(guī)律,學會遷移,學會學習。
參考文獻:《教育心理學》第二版————馮忠良
《教學原則原理及其實施策略》————車文博
《教育心理學考試大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
教育心理學論文5
教師是“人類靈魂工程師”和人類精神資源的開發(fā)者,必須學習有關人類“靈魂”的科學心理學。教育的對象是學生,中職學校的學生文化知識相對較薄弱,成長經(jīng)歷較艱辛,需要更多的關心、關愛與正確的引導。因此,要求教師必須掌握學生的心里活動規(guī)律,從而更好的開啟學生的智力,優(yōu)化學生的人格培養(yǎng),豐富與完善學生的精神世界。教育心理學是一門研究學生的心理現(xiàn)象及其規(guī)律的科學,教師必須借助于心理學的理論作為指導,科學的將心理學運用到教育教學中去,培養(yǎng)學生樂觀、向上、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質。
一、學生的心理特點
中職的學生年齡大多在17、18歲這一時期,正處于青少年期,是人生中的“疾風怒濤”的時期,叛逆心理較強,也是智力發(fā)展的快速期。我們應該以青少年的心理特點作為我們開展工作的立足點,心理學原理則是指導我們開展工作的方法論。
在青少年期里,處于此階段的學生不論是生理、心理、智力都有很大的變化,身心容易表現(xiàn)兩極性,情緒與情感兩極性,對成人閉鎖,對同伴開放,反叛傳統(tǒng),標新立異。生理和心理的變化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這個時期是最容易出現(xiàn)心理行為和行為異常的時期,也是接受教育的最佳時期。因此,把握好這一特點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尤為重要,使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二、教師自身良好的心理學知識基礎是教育好學生的根本保證
教育工作是塑造完美心靈的職業(yè),這一職業(yè)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所以學生要有健康的心理發(fā)展,教師首先必須有健康的心理水平。而且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不懂的知識,為學生解決他們的學習疑問,更需要學習掌握心理學知識,及時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結合實際情況,運動心理學知識對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給予心理指導。中職學生的情況是非常復雜的,會出現(xiàn)學習困難、叛逆、個性強、孩子與父母的關系敵對、同學之間關系不和、與老師的關系不和因家庭及成長環(huán)境的'影響而導致的心理問題等多種情況。學生容易產(chǎn)生焦慮癥、抑郁癥、強迫癥、恐懼癥、人格障礙、人格缺陷、睡眠障礙等心理問題。教師懂得了心理學并及時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擔當起學生心理健康的引導者和維護者,確保學生身心健康的發(fā)展?梢,教師自身良好的心理學知識基礎是教育好學生的根本保證。
三、教育心理學理論在思想教育中的應用
1.和學生進行心理溝通,形成一種和諧愉快、樂觀向上的師生關系
在中職教育教學中,中職學生的情況是非常復雜的,他們遠離父母、家庭、來學校讀書,同時正處于青少年期,會出現(xiàn)學習困難、叛逆、個性強、孩子與父母的關系敵對、同學之間關系不和、與老師的關系不和因家庭及成長環(huán)境的影響而導致的心理問題。他們無論在生活上、學習上、精神上都需要得到關懷與愛護。這時,教師就需要運用心理學知識,擔當起心理治療師的角色,認真細心的傾聽學生的煩惱,根據(jù)不同的問題,有針對性的進行正確的引導和處理,同時教師要真誠的關心愛護學生,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縮短師生心理上的距離,鼓勵學生,不要用言語與行為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與學生形成一種和諧愉快、樂觀向上的師生關系。
2.把握學生上課心理,創(chuàng)設一種愉悅的教學氛圍,提高課堂效率
中職學生對學習缺乏興趣,學習目標不明確,因此,會出現(xiàn)上課注意力不集中,降低了學習效率。教師應善于運用心理學的手法,將學生的注意力有效地集中到教學內容上。首先,教師要保持和控制自己的心態(tài),以一種健康向上的狀態(tài)帶動整個課堂氣氛。比如要保持真誠的微笑,友善親切的語言,教學機智幽默,把競賽引入到課堂,讓學生在興奮愉悅中學習。其次,教師在教學方法上可以多采用多媒體、虛擬仿真、圖片動畫等信息化技術進行教學,因其新鮮、有趣、生動、形象,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上述方法的運用讓學生在興奮愉悅中學習,變厭學為愛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提高了課堂效率。
四、結束語
教育教學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要想使教育教學更加的科學化,就必須學會如何運用教育心理學從教育教學的角度去研究學生的心理規(guī)律,解決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靈活運用教育心理學可以幫助教師積累工作經(jīng)驗,使教育教學工作更加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改進教學方法,培養(yǎng)出具有樂觀、向上、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質的學生。這是思想教育工作的出發(fā)點也是思想教育工作的目標。
教育心理學論文6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不同的生活體驗會對思想觀念有不同的影響。中職學生中也有這樣一些迷茫的少年,他們是經(jīng)歷了長期應試教育影響后的“淘汰產(chǎn)品”,他們在心理素質和綜合能力方面都存在著一些問題!蹲冃斡洝方o教育工作者帶來很多啟發(fā)和思考。
一、“南風效應”——用和風細雨打動人心
《變形計》第八季之《少年少年》的廖洪毅一直感念在他饑寒交迫時為他送第一頓飯的老奶奶。在因給豬治病四處借錢,老奶奶遞過來僅有的15元錢時,這位平日里一擲千金的富家子再次被感動哭泣。這是典型的教育心理學“南風效應”的應用。法國作家拉封丹寫過一則著名的寓言,說的是北風和南風比賽,看誰先把行人的大衣脫掉就證明誰更威猛。北風刮起了猛烈的寒風,行人為了抵御寒風的侵襲,裹緊了衣服。而南風只是輕輕拂動,人們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溫暖,不自覺地敞開大衣,最終南風取勝!澳巷L效應”告訴人們溫暖勝于嚴寒。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夏日寒”。教師教書育人,建立好的師生關系,是好的教育的起點。教師日常的關心體貼,噓寒問暖,非常容易拉近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距離。心近了,學生就能向教師敞開心扉。經(jīng)常性的溝通交流會促進教師教育手段的貫徹和執(zhí)行。
二、“四顆糖果”——用寬容替代懲罰
《變形記》中的城市孩子大多數(shù)與父母關系極為緊張。有一位母親傷心無奈地說:“有的孩子是來報恩的,我的孩子是來報復的。”為什么母(父)子成仇?仔細觀察,他們的父母經(jīng)常指責、訓斥甚至打罵孩子,等到孩子長大了,對抗開始。所以父母應該反思自己的行為。孩子都會犯錯,父母應該怎樣正確地對待和糾正孩子的錯誤呢?教師是學生在學校的“衣食父母”,教師對學生犯錯后的處理方式?jīng)Q定著師生關系的走向。鑒于學生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父母“野蠻粗暴”的教育方式,教師的批評懲罰也是蒼白無力的。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jīng)用“四顆糖果”的故事為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要用寬容去對待學生的錯誤,用獎勵替代懲罰,發(fā)現(xiàn)學生行為的閃光點,要尊重學生,使他們對教師產(chǎn)生信賴感,變成學生心目中可親可近、可以推心置腹的`人。
三、“瓦爾赫效應”——發(fā)現(xiàn)學生的長處
瓦爾赫是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他學過文學和油畫,但是因為沒有天分,表現(xiàn)平平,老師們認為他是平庸之才;瘜W老師看中他做事一絲不茍的精神,把他引領上了化學的道路,使得他在化學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變形記》第八季《遠山的抉擇》中也記錄著同樣的一個故事,主人公城市少年高澤文利用英語特長,給農(nóng)村孩子當起了英語老師,受到學生的歡迎。在這個過程中,那個老師眼中在課堂上不是沉睡就是擾亂課堂、逃課的問題少年,重新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價值,找回了自信。瓦爾赫的成功和這個故事說明每個人都有其強項和弱項。教師要幫助學生尋找他們的閃光點,為普通學生特別是后進生提供建立自信和多元發(fā)展的機會。可以結合學校各種形式的活動,如辯論、演講、手抄報比賽、主持主題班會、社會調查、社會實踐等,讓同學認識到社會生活的多樣性,充分發(fā)揮每位學生特長,增強學生適應生活和走向社會的自信心。
四、“門坎效應”——循序漸進,慢慢地將學生引入健康軌道
一個人接受了低層次的要求后,適當引導往往會使其逐步接受更高層次的要求。教師在轉變學生行為規(guī)范的時候,可以借鑒“門坎效應”,考慮學生的心理發(fā)展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制定不同層次的具體目標,使學生經(jīng)過努力能夠達到,再加上教師的鼓勵和引導,使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然后逐步提高目標的層次。綜上所述,教育是慢的藝術,需要漫長的反復的過程。教師在施教時,要耐心、細心,同時還要有樂觀的態(tài)度、積極恰當?shù)男袨槟芰ΑH绻惆褜W生看作惡魔,你就如同生活在地獄;如果你把學生看作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
教育心理學論文7
1、教學幻燈制作結合視覺暗示規(guī)律以引導學生學習興趣
幻燈色彩的運用也可參考色彩心理學相關內容,選用視覺上舒適、心理上親切的顏色,比如藍色系,以象征希望、理想、獨立的天空藍作主色,以暗示誠實、依賴、權威的深藍色突出重點,同時,如果學校沒有統(tǒng)一著裝的情況下,也可以選擇藍色系服飾以加強親和性,暗示學生更專注傾聽你的授課內容。
2、充滿引導性的文字語言暗示
教學幻燈中文字內容的設計可以參照文字對心理的暗示選擇,同時授課時生動的語言、起伏的語調可以緩解因授課內容過于學術而引起學生乏味、心理疲勞及注意力分散,具體操作可以參考保加利亞心理醫(yī)生喬治洛扎諾夫建立的暗示教學法相關內容,教學過程中利用環(huán)境和學生之間經(jīng)常不息卻不知不覺的交流,建立學生無意識的心理傾向,激發(fā)學生強烈的自主學習動機,從而提高學生對授課內容的接受程度、記憶深度。例如:授課時以穩(wěn)重但愉快的語調為主,強調重點時與原有語速相比稍微放緩,等等。語調的調整要自然而不能過于夸張、輕佻,避免過于戲劇化而減少學生對授課者的信任度、降低授課者在學生印象中的'權威感。
3、適時吸引學生注意力的肢體語言暗示
授課時盡量保持微笑也可以引導學生的心理愉悅感覺,從而增強自主學習性;以短時間的目光交流增加學生的被關注度也是提升學生學習動力的有效手段。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肢體語言表現(xiàn)也是授課者獲得學生對授課內容認知度、注意力集中程度等信息反饋的有利途徑。
4、結合記憶規(guī)律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
德國心理學家H、Ebbinghaus發(fā)現(xiàn)的遺忘曲線直觀描述了人體大腦對新事物遺忘的循序漸進過程,而且提出理解了的知識較無意義音節(jié)來說能夠記得迅速、全面而牢固的理論。這就要求授課者在設計授課內容時盡量聯(lián)系實際、聯(lián)系學生的興趣所在,加強學生在授課過程中對知識的理解,尤其是本科生的教學。大多數(shù)學生進入大學校園后溫故知新的習慣基本摒除,知識來源大多只依靠上課時間,如何在有限的課時內讓學生記住、理解更多的知識點一直是授課者的難題。依據(jù)遺忘曲線,合理安排復習、小結、總結的時間點應該可以改善上述難題,提高學生學習質量以及對授課內容真正掌握程度。
5、以適當?shù)母偁幋碳W生學習積極性
“鯰魚效應”常用在人力資源管理中,是企業(yè)用來激發(fā)員工活力的有效措施之一,具體包括競爭機制的建立、能人的啟用、領導風格的變革等等。這一有效的激勵手段是否能運用到本科生教育中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消除因大學學習生活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引起的學生學習積極性降低。當然,鯰魚效應會帶來負面效應,比如影響學生間的團結,所以這一效應在教學中的應用還需慎重考慮。
總而言之,授課者、為人師者應該時時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借鑒其他學科的長處以豐富自我的教學手段,從而提高教學效率,盡最大的努力加強學生們對專業(yè)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切實負起教師職責。
教育心理學論文8
【摘要】本文通過對教育心理學相關理論的認識和應用實現(xiàn)對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優(yōu)化,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教育心理學中的遷移知識理論和學習策略是本文的重點,以此使教師認識到科學的教育理論對教育實踐的重要指導作用,促進教師水平的提高和專業(yè)素質的發(fā)展。
【關鍵詞】教育心理學;思想品德教學
心理學認為,“非智力因素雖不直接介入學習的認知活動,但它形成了個體意識傾向性中的學習態(tài)度,積極的個性品質不僅能激勵、驅策學習活動的有效進行,而且能促進和推動智力的充分發(fā)揮,而消極的個性品質則會阻礙、干擾學習活動的正常進行”。注重學生良好素質的培養(yǎng)是提高思想品德課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要使思想品德課真正走進學生心靈,必須讓心理教育成為初中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并通過心理教育使政治教學充滿生機活力。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研究對象
教育心理學作為心理學分支學科,針對教育和教學過程中涉及的心理現(xiàn)象及其變化,揭示在教育、教學影響下,施教者和受教育者學習在傳授知識、技能、發(fā)展智力和個性等的心理規(guī)律,研究受教育者道德品質形成的心理特點,以及教育和心理發(fā)展的相互關系等。圍繞初中思想品德教學過程,逐個分析各元素對學生心理的影響,起到指導教育、教學,提高學生成績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yǎng)的教學目的。制訂完整的教學計劃,環(huán)環(huán)相扣。
二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1。羅森塔爾效應羅森塔爾效應,亦稱“皮格馬利翁效應”“人際期望效應”,是一種社會心理效應,指的是教師對學生的殷切希望能收到預期效果的現(xiàn)象。羅森塔爾效應,切實地表明了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積極作用,該現(xiàn)象通過暗示改變老師對學生的認知,而且有意無意地通過態(tài)度、表情、體諒和給予更多提問、輔導、贊許等行為方式,將隱含的期望傳遞給這些學生,學生則給老師以積極的反饋,這種反饋又激起老師更大的教育熱情,維持其原有期望,并對這些學生給予更多關照。循環(huán)往復,使學生的智力、學業(yè)成績以及社會行為朝著教師期望的方向靠攏,使期望成為現(xiàn)實。最終實現(xiàn)對學生產(chǎn)生良性影響的效果。2。鼓勵語言的積極作用據(jù)研究,南半球一只蝴蝶偶爾扇動翅膀所帶起來的微弱氣流,由于其他各種因素的摻和,幾星期后,竟會變成席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紊亂學家把這種現(xiàn)象稱為“蝴蝶效應”,并做出了理論表述:一個極微小的起因,經(jīng)過一定的時間及其他因素的參與作用,可以發(fā)展成極為巨大和復雜的影響力!昂备嬖V我們,教育學生無小事。一句話的表述、一件事的處理,正確和恰當?shù),可能影響學生一生;錯誤和武斷的結論,則可能貽誤孩子一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更加注重細節(jié),充分照顧學生的自尊心,學生在心智未成熟的狀態(tài)下,容易受到教師不經(jīng)意的言行傷害,對待膽子小、性格內向的學生更是如此,易打消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程的積極性,會影響學生未來思想品德的發(fā)展。
三教育心理學對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意義
結合思想品德課程的知、情、意、行,即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思想品德課程教育本身是針對學生道德進行培養(yǎng)的課程,而道德水平的提高需要大眾心理的評價,同樣屬于心理學范疇,教師要教好思想品德課程,避免不了要引入教育心理學的方式、方法。只有抓住和掌握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心理,才能有效實現(xiàn)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目的。在思想品德教學中逐漸創(chuàng)新、融入教育心理學知識。教師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應注重自身衣著、行為和道德品質的修養(yǎng),自覺總結和反思實踐中的道德知識,以理服人、以德服人,發(fā)揮榜樣作用。如果平常教育學生的東西自己都做不到,對學生認真學習思想品德課程很難有說服力。要充分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到主動的學習知識。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yǎng)出正確的處事方式和處理問題的能力。教師與學生和諧共處,能夠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學質量。
教育心理學論文9
摘要:教育心理學強調對個體差異的關注,傳統(tǒng)中國儒家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現(xiàn)代學習風格論即是注重個體風格差異來實現(xiàn)教育和教學。它對于實際教育和教學實踐過程都能夠產(chǎn)生很大的作用。那么,如何將學習風格理論更好地應用于教育心理學教學之中,從而使我們的教學教育實踐更注重個體差異?本文就是在分析學習風格理論的基礎上對其應用于教育心理學教學之中提出思考。
關鍵詞:學習風格論;教育心理;應用
從孔子提倡的“因材施教”可看出我國的古代教育也一直比較重視每個人的差異,在差異的基礎上來施教,F(xiàn)代教育心理學提出學習風格理論,從個體差異的方面來看待學習問題,從何進行教育教學。雖然說法不同,但是核心的思想是一致的。無論出于生理的、心理的,還是社會環(huán)境的因素,人與人之間是存在差異的,這種差異也體現(xiàn)在個人接受教育和教學之中。學習風格理論有很大的理論貢獻,推動了教育和教學的進步。因此,將其應用于教育心理學的教學之中,從而推動教育心理學教學的改革,發(fā)揮教育心理學這一學科對教育和教學實踐過程良好的實際意義,都是大有裨益的。
1淺述學習風格理論
“學習風格理論”是1954年由美國學者哈伯特.塞倫最先提出來的。旨在關注學習者持續(xù)一貫的帶有個體特征的學習方式和學習傾向。它與傳統(tǒng)的中國儒家提倡的“因材施教”有相似之處,都是在從人的個體差異方面來開展教育和教學實踐過程。它把現(xiàn)代教育心理學向前推動了一大步,也帶來了教育方式的變化。由每個人的性格、脾氣和人生的閱歷、受教育的背景等都是不同的,也就讓我們每個人的“學習風格”不一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式,有的人愛學習,有的人不愛學習。
國外學者根據(jù)每個人學習的差異和實際情況將學習風格總體上分為四類:經(jīng)驗型學習者、反思型學習者、理論型學習者和應用型學習者。由于這種學習風格的差異,那么在教育心理學的實踐中便要考慮個體的差異,在教育和教學的實踐過程中要注重這種差異的存在,從而關注個體的學習.這種教學方法最終才是能夠收到實效的。而國內的學者在生理、心理以及社會環(huán)境三方面對學習風格進行了綜合的劃分,其情況各不相同。從生理因素來講,我們的.智商、生理狀況的好壞(這包括是否有先天缺陷、該階段的生理狀況是否良好等)、對外界事物的感知反應狀況等都會對我們的學習風格造成影響。簡單的說,一個有聽力生理缺陷的和一個聽力能力正常的人的學習風格顯然是不同的。在心理因素方面,每個人的學習風格很不相同。
我們每個人的心理特征、情感態(tài)度和意志都是有區(qū)別的。每個人對于一件事物的態(tài)度和情感都各不相同,不同的人會采取不同的心理方式來面對,從而導致不同的個體行為。有的人似乎從心理上就接受學習,而有的人卻往往覺得厭惡學習。同樣,在學習方面的意志和態(tài)度也不一樣的。有的學習者秉持“書山題!薄ⅰ白x萬卷書”的精神狀態(tài),而有的則是“一曝十寒”。這種心理因素的差異十分明顯,就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學習風格。再者,我們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對于學習風格有很大的影響。在高考的應試教育下培養(yǎng)出來的人的學習風格和大學教育下的人的學習風格是不同的。這是由社會的大環(huán)境所導致的。人畢竟是群體的和社會性的,社會環(huán)境對于人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特征都有重大影響。我們強調個體差異,不能夠僅從個體去思考,社會環(huán)境的因素對于個體的影響也是明顯的,也需要將對個體風格的分析置于其中。國內外學者對于學習風格理論有著各自的理論看法。隨著這種教育和教學實踐的進步,這種理論也在不斷發(fā)展。目前,學習風格理論已經(jīng)很大地應用到各種人才培養(yǎng)的教學中。重點是的我們提出了理論的進步,也要將其應用于教學和教育的實踐中去。
2學習風格論在教學中應用狀況
西方強調個人主義對個人的注重,在教育領域也強調對個體差異的關注。自五十年代提出這種理論之后,已經(jīng)成為西方的教育心理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形成了許多理論分析。而且這些理論又讓教學實踐和教育創(chuàng)新得到了進步。與此同時,中國儒家傳統(tǒng)雖然提倡“因材施教”,但是強調三六九等的這種等級差異,勢必導致對個體差異的不平等對待,也就無法真正做到注重個體的差異。注重集體的傳統(tǒng)和實用價值主義的思維,使得當前國內對于學習風格理論的注重不夠,更多的是強調應試教育下的教育心理研究。隨著近年來多數(shù)人對于我國應試教育和大學教育模式都十分有意見,教育改革也要應時啟動。
那么注重學習風格,根據(jù)個體差異來實現(xiàn)個體的學習發(fā)展,是一個重要的方向。教育要改革,學習風格理論也受到關注,它在教育心理學中得到發(fā)展。雖然如此,但是教育心理學對于學習風格理論的關注依舊很淺顯。關于風格理論的教育心理學書籍中論及個體差異也多數(shù)是從普通學習心理的研究成果中套取,而沒有真正從學習風格的理論整體和綜合全面方面對其進行研究分析。這就導致了學習風格理論在教育心理學教學中的滯后。那么把學習風格理論應用到教育心理學教學中是我們需要思考和解決的一個問題。
3如何將其應用到教育心理學教學中去
將學習風格理論應用到教育心理學教學當中去,這不僅僅是教育心理學改革和教育教學實踐的一大進步,而且能夠有效推動教育理論的開拓創(chuàng)新和新型的教育人才的培養(yǎng)。那么,重點是如何將學習風格理論應用到教育心理學教學之中去。我將從二個方面給出思考和建議:將學習風格理論具體轉化為教育心理學的教材內容。這也是最為之簡單的做法。理論的學習是重要的,首先我們要掌握理論的內容和其主旨,在此基礎上才能夠更好地應用。
我們國內當前關于教育心理學的書籍也強調對個人差異的關注,但這這些概念顯得十分抽象而不可具體實施。因此,要將學習風格理論關于個體差異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風格轉化到教材理論中,建立完整的理論體系,重要才能讓學習者全面掌握這一理論,從而更好地應用這一理論;將學習風格理論應用到教學心理學的實踐中去,從實踐中推動教學的改革。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是重要的,將學習風格理論應用于教育心理學的教學實踐中,根據(jù)個體差異來合理地安排課程、學生的作業(yè)任務等,而不能一概而論。教育者需要區(qū)別不同的學生,合理的安排作息時間、學習要求和培養(yǎng)目標。這樣才能真正推動教育心理學的改革創(chuàng)新,也才能破除我國應試教育體制的困境,推動我國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偟膩碚f,學習風格理論就是看到了每個人的差異和學習的不同,從而個人的獨特的學習風格和學習方式上來對其進行。這種方式是對人才培養(yǎng)的一種有效途徑。
面對我國當前應試教育的困境以及對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開展學習風格理論教育十分有必要。將學習風格理論在教育心理學教學當中應用實踐,是一種教育的創(chuàng)新。一方面,可以推動我國教育學、教學心理學等的理論進步,實現(xiàn)理論的創(chuàng)新,開拓新的教育模式;另一方面,通過學習風格理論在教育心理學的應用,也能夠培養(yǎng)出能夠根據(jù)個體特征來開展教育的教育者,這也是一種人才的創(chuàng)新。因此,將學習風格理論具體轉化為教材內容和融入教學實踐,這對于教育心理學的改革創(chuàng)新十分重要。
參考文獻
[1]孫亞軍,聶廣星.學習風格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J].中國集體經(jīng)濟,20xx(21):71-71
[2]譚頂良.學習風格理論應用于教育心理學教學的嘗試[J].心理科學,1996(2):125-126
[3]李超穎.學習風格理論對英語教學的啟示[J].校園英語旬刊,20xx(1)
教育心理學論文10
一、教師要創(chuàng)設非常良好課堂氣氛
1.首先教師要對于學生進行積極心理引導,關注學生心理,尊重學生愛護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夠感受到自己存在價值,特別是對于學習不自覺的孩子,更加需要教師能夠很好關心愛護,所以教師要非常關注學生和尊重學生,不能只是口頭上,要施行在實際行動中,教師要非常注重自己的言語、態(tài)度和表情,正確引導學生進行課堂上學習。教師要擁有互換心理,任何時候都要站在學生角度進行思考問題,真誠寬容的`對待每一個學生,和學生進行積極交流,讓學生真正投入到學習中,健康地進行語言和思維交流互動,教師要把學生當作是朋友對待,發(fā)揮學生自身優(yōu)勢進行學習。
2.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興趣,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活動,創(chuàng)建非常良好交際情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積極性,語言本身就一種文化和藝術,學生要有目的地進行英語語境學習,生動具體進行和諧場景教學工作,使得學生能夠樂于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引導學生進行分組辯論,把學生帶到自己理想情境中,激發(fā)學生學習冬動機,活躍課堂教學氣氛,使得學生能夠非常積極態(tài)度對于教學,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成長,加快思維進程。3.教師要能夠創(chuàng)造性給學生提供機會進行學習,積極情感體驗模式,讓學生能夠充分發(fā)揮自己優(yōu)勢,把課堂知識可以很好轉化給學生進行學習i,讓學生能夠獨特個性和良好習慣對于課堂學習,讓每個學生都能有自己表現(xiàn)欲,努力把課堂設計讓學生體驗成功。
二、改進教學評價機制和措施
1.教師要及時發(fā)揮主動性,激勵學生學習,增加積極體驗,在教學過程中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對于問題做到非常合理了解和判斷,對于思維習慣方式進行合理管理,讓學生對于問題能做到非常合理認識。教師要針對學生個體差異進行客觀評價分析教學中存在問題,學生個體之間存在一定天賦差異問題,教師要對于學生評價進行合理分析,對比問題不斷激勵學生進步成長,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努力實現(xiàn)成功。
2.教師可以把學生進行分組評價,加強集體意識,適應學生好勝心理,對于學生個體進行合理體驗活動,提出問題要及時解決問題,讓學生參與到小組競賽中,努力實現(xiàn)個人成功體驗活動,獲得自我價值體現(xiàn),增加成員之間相互交流,讓學生更多體驗到被關注,及時溝通分享團結和合作。
3.英語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要想學好英語需要不斷提高記憶力,學習的實質就是要不斷提高學生自己方法,教師要不斷采取真實語言進行合理教學活動,使用有聲和有動感的模式進行直觀教學實踐活動?梢砸门d趣教學方式,學生一般都具有非常強烈好奇心,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心理應用于課堂教學活動中,多進行比賽活動,比賽優(yōu)勝者要表揚,落后者進行鼓勵方法。
4.要使用直觀教學方法,上課要充分利用實物和多媒體手段進行語言教學活動,創(chuàng)造非常良好英語學習氣氛,讓學生沉浸在其中進行學習,培養(yǎng)自己英語思維能力。還可以使用英語歌曲學習方法進行教學活動,增加課堂教學方法,使用音樂旋律進行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歌聲中進行知識掌握和學習。還要充分使用課外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對于英語學習興趣,固定課堂活動實現(xiàn)教育途徑,不斷延伸教學模式,充分利用廣播模式,提高學生自己學習興趣,反復鞏固學習英語知識,增加學生對于英語學習興趣。
5.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及時充分學習,針對學生能力不同和態(tài)度不同進行一定學習認識,按照一定原則進行學習,對不同學生采取不同措施,教學活動中要提高一定認識,采取一定措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習動力,強化記憶力模式,根據(jù)教育心理學原理,教學階段要充分提高獲取知識能力,讓學生能夠保持非常良好記憶能力,激發(fā)學習動機讓學生主動學習,激活學生學習動機。
三、教師要規(guī)范自己言行對學生影響
1.教師不僅是傳道授業(yè)解惑客體,還隨時都嚴格要求自己,樹立非常良好自我形象意識,維護自己品格,從而很好教育學生,對于學生進行無聲影響,提高學生自身精神面貌,塑造學生具有非常良好人格魅力,教師要使用非常幽默語言,不能有一絲影響到學生情緒的舉動存在,教師要積極備課處理,對于教材要進行深刻認識,及時處理課堂上存在問題。
2.教師要對于學生教育影響具體到每一個細小細節(jié),教師要把高尚道德意識做到學習榜樣,及時端正自己態(tài)度和品行,舉手投足都體現(xiàn)了教師人格魅力,教師需要儀表端莊和舉止大方得體,為學生樹立非常良好的個人形象。
四、結論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及時提高專業(yè)知識認識,豐富教學活動,確立非常良好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性提高教學方法,自覺發(fā)揮自己觀察力,提高學生自己自我管理能力,不斷激發(fā)學生努力,讓學生能夠在輕松愉快氣氛中進行學習活動。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不斷提高理論知識同時,還要充分發(fā)揮實踐教學能力,應用多種活動提高教學活躍性和生動性,科學理論指導教學進行教學活動,教師要不斷摸索總結自己教學經(jīng)驗,提高每一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對于知識求知欲。參考文獻:[1]桑代克,教育心理學概論[M].商務印書館,1926.
教育心理學論文11
積極心理學作為高校教育體系中的一門新興課程,主要發(fā)展和研究學生的美德與潛能,也是大專教育中的一門基礎學科。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對大專教育提出新的需要和要求,通過開展積極心理學教育活動,解決他們的心理問題,改善教學效果;诖,本文針對積極心理學在大專教育中的應用進行著重討論和分析,并提出部分有效舉措。
大專教育現(xiàn)階段,隨著素質教育的大力倡導,在大專教育活動中,學生的學習成績與心理素質同樣重要,需要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做好積極心理學教育工作。積極心理學倡導積極的人性論,主張運用開放、積極、寬容、欣賞的心態(tài)看待學生的各項潛能,尊重個人差異性,并幫助他們發(fā)現(xiàn)和挖掘自身潛力,這種積極理念與95后大專生的心理需求完美契合。
一、積極心理學生與大專生的切合
當前的大專生以95后為主,與90后相比,更加年輕,思想更加活躍,視野開拓,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學習能力較強,而且自信獨立,敢于表現(xiàn)自己,不過也有一定的依賴性,在心理方面不夠成熟。在大專教育活動中,教育對象在成長與生活中并沒有遇到過溫飽問題,物質生活相對豐富,極易出現(xiàn)虛榮、攀比、拜金等不良心理。有的在城市中長大,接觸到的人更少,比較淡漠,這部分大專生內心空虛、孤獨寂寞。由于物質條件豐富,成長環(huán)境較好,受到父母的嬌生慣養(yǎng),極少遇到挫折,抗挫能力較弱,心理承受能力不強,而且社會閱歷較少,缺乏辨別能力,容易受到誘惑。在大專教育中應用積極心理學教育,主要教學內容是讓學生如何變得積極、向上與正面,怎么發(fā)揮其潛能,讓他們如何變得更加積極和幸福,并增強大專生適應社會環(huán)境的能力。為此,大專教師需轉變教育觀念,在積極心理學教學過程中,要以身作則,以個人的積極心理去帶動和感染學生,樹立積極向上、健康樂觀的教育理念,一種不放棄、不拋棄的觀念,知足常樂且不抱怨。同時,教師需培養(yǎng)大專生積極心理的能力,改變行為,讓他們變得真正積極、向上與正面。實踐十分關鍵,教師需引領學生不斷的參與生活實踐,提升其積極心理的能力,了解與認識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與不足,并加以學習。
二、促使學生產(chǎn)生積極的心理體驗
現(xiàn)階段,在大專教育教學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用到一定量的心理學知識,不過大多是消極的心理學,往往忽視學生的優(yōu)勢與優(yōu)點,以糾正他們的缺點和不足為主。而積極心理學則注重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勢與長處,讓他們在心理與生理上感到幸福,并逐漸發(fā)展其個人能力,讓學生產(chǎn)生積極的心理體驗,變得更加積極樂觀。為此,在大專教育中應用積極心理學,需讓學生的內心充滿希望,在整個教育階段有各種各樣的學生,有的好動,有的安靜;有的懶惰,有的勤快;有的聰明,有的愚笨;有的成績優(yōu)秀,有的則成績較差,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較為明顯,都有著自身特點與優(yōu)勢,只是在處理一些事情過程中不夠完美。積極心理學認為每個學生在心中都存在兩種信念,一個是負面、消極的,另外一個則是正面、積極的'。當學生出現(xiàn)錯誤,原因在于積極信念占據(jù)優(yōu)勢,假如此時教師放棄他們,就會使其也放棄自己,只有相信他們,給予希望,才可為學生帶來積極的心理體驗。同時,教師應以欣賞的眼光看待大專生,當他們獲得贊賞之后,會感到滿足、快樂,順著教師的欣賞努力發(fā)展,即為快樂健康的方向。教師需挖掘學生的優(yōu)勢與優(yōu)點,為其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生活與學習環(huán)境,讓他們充分體會到被欣賞的喜悅之情;并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堅持因材施教,促進其個性得以和諧發(fā)展。
三、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積極的心理品質
在大專教育活動中,積極心理學強調的是學生的優(yōu)點,教師應及時發(fā)現(xiàn)與激發(fā)他們的健康、正面、向上、美好的積極心理品質,使其體會到快樂和幸福。積極的心理品質主要包括:勇敢,不畏困難、挑戰(zhàn)和威脅;善良,樂于助人;愛,與他人關系親密,相互關照和分享,以及感恩、自律、謹慎、謙虛、工作、正直和持久等。因此,大專教師在積極心理學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習關心、愛護和幫助別人,學會與同學之間公平競爭、和睦相處,擁有社會公德心,敢于詞肩負社會責任,讓他們認識到社會生活中不僅充滿競爭,也充滿包容和愛心,在互幫互中感受到快樂和幸福。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先教育學生該如何做人,在教他們怎么做事,讓他們在學校中得以健康、快樂、幸福的學習和生活。同時,教師需培養(yǎng)大專生積極面對困難與挫折的心理狀態(tài),挫折作為每個人在成長與生活中必須經(jīng)歷的部分,在現(xiàn)實中往往會回到一些挫折和困難,當遇到這些困境時,需正確對待。教師應讓學生明白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挫折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所有人都會遇到,做好面對挫折的心理指導工作。另外,教師應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相信自己,只有這樣,在遇到挫折時,才能勇敢面對,敢于迎接挑戰(zhàn),積極改進,戰(zhàn)勝困難,走出困境,而不是放任自流、自暴自棄、喪失信心,進而養(yǎng)成積極的心理品質。
四、結語
在大專教育中應用積極心理學是一個大膽而成功的嘗試,處于發(fā)展期,存在著一些不足,需要完善。所以,積極心理學在大專教育中的應用仍需進一步研究和深化,教師從不同方面著手,進行積極心理學教育,促進學生養(yǎng)成積極的心理品質。
教育心理學論文12
兒童音樂教育的普及要從培養(yǎng)兒童對學習音樂的興趣開始。同時 教師的教學方法也是非常關鍵的。作者從音樂教育和心理學教育兩個方面對此進行了闡述和分析。
兩千多年前,孔子在他的六種教育科目中把“樂”洌為第二位,作為藝術教育的代 表。19世紀法國著名作家維克多。雨果更明確無誤的闡述了音樂的重要性,他說:“開啟人類智慧的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數(shù)學;一把是文學;一把是音符!币魳方逃诂F(xiàn)代教育中,越來越顯示出了它的特殊功能。但是在以前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國的音樂教育存在著很大的問題,那就是音樂是可學可不學的一門課程,而語文、數(shù)學、地理、歷史、化學在小學、中學乃至大學則是必修課。在科技知識飛速發(fā)展的今天,傳統(tǒng) 的教育理念面臨挑戰(zhàn),素質教育越來越引起全社會的重視,作為教育者在關心下一代是 否具備豐富知識的同時,也關心他們是否具有良好的生存能力和高尚的道德品質以及優(yōu)秀的人格。音樂教育以審美教育為核心,是進行素質教育所必須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音樂教育的普及和推廣,音樂教育成為了兒童全面發(fā)展的一項重要內容,越來越多的孩子開始涉及音樂學習的各個領域。隨著音樂教育的普及,許多的問題也出現(xiàn)了。有很多的孩子在學習音樂的興趣方面強差人意,可以說是在勉強,敷衍。除了部分天生對音樂感興趣的孩子以外。老師為孩子們的音樂學習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是孩子們總是不領情,對他們來說學習音樂是件枯燥的差事,不得已而為之,即使有的孩子天生對學習音樂感興趣,但是花了時間練習卻進展甚微,也大大的打擊了他們學習音樂的積極性。 那么怎樣才能提高孩子們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通過自己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我認為從心理方面來解決這個問題不失為一個非?尚械霓k法
一、首先培養(yǎng)孩子們對學習音樂的興趣。
格倫多曼在《教你的孩子學數(shù)學》中說:“學習是生活中最有趣和最偉大的,所有的孩子生來就是這樣認為,并且將繼續(xù)這樣認為。直到我們使他們相信學習是非常艱難和討厭的工作。有一些孩子則從來沒有遇到這個麻煩,并且終其一生他都想念學習是唯一值得玩的有趣的游戲,我們給這樣的人一個名字——天才!睂W習音樂是一項技術要求含量較高的學習過程,不論是器樂學習還是聲樂學習,都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術。這對大部分孩子來說,絕非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對自己能力的無法肯定,使他們感覺到無法抗拒的壓力。同時,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對兒童在音樂行為方面的表現(xiàn)與期待不能太機械、太刻板,而應當理解得更為寬泛、靈活一些,不要把充滿活力的孩子用音樂來限制死。有的時候,孩子會胡亂的演奏或者演唱一些不太規(guī)范的`樂曲或者歌曲,這時應該放手讓他們去做。平時還要多注意對音樂感覺的 積累。比如聽聽音樂會,看看好的電視音樂節(jié)目。在家中播放內容高雅的音樂。讓孩子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下自發(fā)的體驗音樂,以喚起他們對音樂的興趣。當孩子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感受不到學習的樂趣時,必然會產(chǎn)生厭學的心理。這個時候,需要老師或者大人的耐心和鼓勵。
這對孩子們的心理影響尤其重要。粗暴的,強制性的學習是沒有任何作用的。相反,只會讓孩子對音樂學習更加厭惡和排斥,同時還產(chǎn)生沉重的心理負擔。學習音樂是一個非常漫長而艱苦的過程。不論是學習聲樂還是學習器樂,需要付出的努力往往超出了一個孩子所能自覺付出的努力。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始終讓孩子保持一種積極的態(tài)度,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孩子剛剛接觸音樂學習的時候,就用各種辦法向他們灌輸“學習音樂是非常有趣的,就象是在做游戲一樣”。這種觀點一旦被孩子所接受了,他們就會沒有任何壓力感,主動在輕松愉快的心情中接受音樂學習。在這種快樂的氛圍當中,孩子們保持著輕松自然的情緒,就可以很快的投入到無限的音樂世界中去。
二、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態(tài)度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
愛好是最好的老師。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習興趣是孩子的動力源泉。興趣的來源不僅要靠知識本身的魅力,還要靠老師本身的魅力。作為老師,首先需要有豐富的音樂知識和音樂技能,才能把音樂的魅力表達出來,感染孩子,打動孩子,從而使他們?yōu)橹钌畹拿詰,進而為之去認真學習。面對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問題,教師應該耐心的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解釋。保證孩子們能夠真正的理解和掌握。不能因為我們看來簡單,就輕描淡寫或敷衍了事。如果孩子對一些問題的理解與大人想法不一致或者問題十分荒唐,大人也絕對不能隨便加以斥責,以免挫傷孩子動腦筋想問題的積極性,從而產(chǎn)生失敗的心理,挫傷孩子的積極 性。要鼓勵孩子多提問題,培養(yǎng)他們提問題的習慣和勇氣。心理學家哈維特在研究中指出兒童時期學習失敗的人,其影響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越賴越嚴重。多多的鼓勵孩子,孩子就會變的愛學習,形成良性循環(huán)。學習的欲望也就會隨之增加。在孩子感覺學習難度大有阻力而失去信心的時候,要鼓勵他們:“你很聰明,但是需要更多的時間來學習,你會做好的。”表現(xiàn)出對孩子的愛。把孩子的消極態(tài)度變?yōu)榉e極態(tài)度。在這個漫長的學習過程中,孩子們一點一滴的進步和成 績都需要我們及時的給予肯定和贊揚。這是非常重要的。鼓勵他們的每一個進步,而不是關注最終的結果。能否完整的演奏一首樂曲或者完整的演唱一首作品并不是最終的目的。要關注孩子每一個微小的努力和進步。從而培養(yǎng)好孩子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好的事物總是讓人回味無窮。一句贊美的話,一個鼓勵的眼神,都可能會對孩子起到我們不可思意的作用。不要吝嗇對孩子的贊美。這對于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是非常有幫助的。哪怕是很微不足道的進步,都需要我們及時的給予肯定。這會在很大程度上保持好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對于培養(yǎng)他們的開朗健康的性格也是有很大好處的。在鼓勵中教會孩子接受和認識自己的不足,他們就會充滿自信,感受到自身的價值。兒童學習音樂既有對音樂的興趣,也有要駕御音樂的欲望,更有從音樂學習中獲得審美的欲望。
同時,兒童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還有滿足自尊心的欲望,有好勝心理。如果老師能恰當?shù)陌盐蘸⒆拥倪@種心理狀態(tài),在課堂上組織一些小型的音樂會或者比賽,給孩子們一個展示自我和相互競爭的平臺,激發(fā)孩子們的好勝情緒和進取心。所未有的成就感,能使他們產(chǎn)生更大的成功欲望。從而產(chǎn)生更強烈的學習愿望和學習自覺性。每個孩子都有無限的潛能,我們所期待的兒童的音樂行為和活動應該不止于充滿了快樂 與享受的音樂教育過程。我們的教育除了愛,更得有一些正確的原則和技巧,誘發(fā)引導他們對音樂學習的持續(xù)熱情,使兒童能以一種自我肯定的創(chuàng)造性的態(tài)度去對待音樂的感受與表現(xiàn),并有能力以音響、節(jié)奏為手段去表現(xiàn)他們所感受的音樂和情感,使他們樂于學習音樂。孩子的未來往往掌握在大人手中,適時地引導和啟發(fā),將為孩子打下良好的基礎,善于用好的科學的原則和方法,就能培養(yǎng)出聰明出色、心理健康的孩子。
教育心理學論文13
21世紀伊始,如何培養(yǎng)具備良好心理素質的大學生,是教育界研究探討的熱門課題之一。有關研究顯示,醫(yī)學生常感到學習任務重,學習壓力大,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因此提高醫(yī)學生心理素質意義重大。作為高職醫(yī)學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如何利用自身的專業(yè)專長,在教學的同時,尋求更為積極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以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十分重要。醫(yī)學心理學是根據(jù)我國醫(yī)學教育發(fā)展的需要而建立起來的新興交叉學科,也是高職醫(yī)學生的必修課,是一門主要研究心理現(xiàn)象與健康和疾病關系的學科,課程內容中大部分與心理健康密切相關,因此筆者嘗試通過在醫(yī)學心理學教學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探討改善高職醫(yī)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促進高職醫(yī)學生心理健康。
一、研究對象和方法
(一)研究對象
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選取廣西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臨床醫(yī)學專業(yè)大二學生152人,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75人,男29人、女46人;實驗組77人,男30人、女47人,年齡在18-23之間,兩組在年齡和性別差異上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二)研究工具
采用的調查工具為癥狀自評量表(SCL-90),是由美國的德羅蓋提斯(LR.Derogatis)于1975年編制。該量表涉及情感、思維、意識、行為、人際關系、生活習慣等廣泛的精神病癥狀學內容,共90個項目,包括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其他(飲食和睡眠)10個因子。每個項目為5級評分,0表示沒有該癥狀;1表示自覺有該癥狀,但發(fā)生得并不頻繁、不嚴重;2表示自覺有該癥狀,其程度為輕度到中度;3表示自覺有該癥狀,其程度為中度到重度;4表示自覺有該癥狀,其程度為中度到十分嚴重。此量表作為心理健康水平的測量而被普遍地使用,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三)研究方法
1.教學設計。根據(jù)教育部辦公廳20xx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提出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主要教學內容;結合姚樹橋主編的第六版《醫(yī)學心理學》全國高等學校教材,選出《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與醫(yī)學心理學教學重疊的內容,作為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內容。根據(jù)《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提出的教學目標,結合廣西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臨床醫(yī)學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制定的醫(yī)學心理學教學大綱,并在教學前通過調查了解高職醫(yī)學生存在哪些心理問題、困惑,以及對醫(yī)學心理學教學效果的期望等,制定了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目標。在教學模式與方法制定中,融入了《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中提出的教學模式與方法,在原有醫(yī)學心理學心理知識傳授的講授法的基礎上,加入了心理活動的體驗、心理調適技能的訓練等,充分發(fā)揮師生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開展課堂互動活動。采用理論與體驗教學相結合、講授與訓練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如課堂講授、案例分析、小組討論、角色扮演、體驗活動等。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各種資源,利用相關的圖書資料、影視資料、心理測評工具等豐富教學手段。在醫(yī)學心理學教學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主要內容、目標及方法,詳見表1。
2.教學的實施。對實驗組進行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醫(yī)學心理學的教學。教學時間為每周3學時(每學時50分鐘),共計30學時。對照組按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進行醫(yī)學心理學的教學。
(四)調查和統(tǒng)計方法
在教學前后一周,用SCL-90癥狀自評量表分別對實驗組與對照組進行測評,測評工作由任課教師嚴格按心理測量學原則進行操作。采用EXCEL整理數(shù)據(jù),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正態(tài)分布數(shù)據(jù)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進行描述,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對教學前后兩組SCL-90各因子分進行組間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分別對干預前后對照組和實驗組SCL-90各因子分進行組內比較。
二、研究結果
教學前兩組SCL-90各因子分無差異(P﹥0.05),教學前后對照組SCL-90各因子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教學后實驗組SCL-90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精神病性及其他的因子分低于對照組,教學后實驗組SCL-90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精神病性和其他的因子分低于教學前。
三、討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醫(yī)學心理學教學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后,實驗組SCL-90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精神病性及其他的因子分低于對照組,實驗組SCL-90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精神病性和其他的.因子分低于教學前,與馬定松等人的研究大致相同。本研究結果顯示在醫(yī)學心理學教學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改善高職醫(yī)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在醫(yī)學心理學教學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改善高職醫(yī)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原因可能有:醫(yī)學心理學的教學總體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整體醫(yī)學觀,掌握醫(yī)學心理學研究和實踐方法,掌握應對和處理個人可能出現(xiàn)的人生難題的方法!镀胀ǜ叩葘W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提出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旨在使學生明確心理健康的標準及意義,增強自我心理保健意識和心理危機預防意識,掌握并應用心理健康知識,培養(yǎng)自我認知能力、人際溝通能力、自我調節(jié)能力,切實提高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兩者對于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目標是一致的。醫(yī)學心理學內容中大部分與心理健康有關,如心理發(fā)展與心理健康、心理干預、心理評估、異常心理等大部分章節(jié)均包含心理健康知識以及自我調適等方面的理論。而《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中提出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應涉及的內容也包括了心理健康、心理咨詢、自我意識、人格、情緒管理、人際交往、壓力與挫折、心理危機干預等內容,兩者的內容大部分是重疊的。因此選取《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和醫(yī)學心理學課程相同的教學內容,制定了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目標,能有目的地引導醫(yī)學生將醫(yī)學心理學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及調適方法,以及在課堂上獲得的啟示、感悟應用于自身的學習、生活中。同時,為了達到教學目標,采用了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自我體驗等多樣化的互動式教學方式,比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更能進一步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得學生積極從自身出發(fā),學會認識和調控自我消極情緒,提高面對挫折的應對能力,努力塑造健全的人格,從而提高了醫(yī)學生維護心理健康的意識和能力,使醫(yī)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明顯改善。
1987年,衛(wèi)生部規(guī)定醫(yī)學心理學為高等醫(yī)學院校的必修課,醫(yī)學心理學成為每一名高職醫(yī)學生必修的一門課程,因此高職醫(yī)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可通過在醫(yī)學心理學教學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模式中得到一定的改善和提高。同時立足于醫(yī)學角度,基于生物—心理—社會的醫(yī)學模式,充分發(fā)揮醫(yī)學心理學的學科優(yōu)勢,建立高職醫(yī)學生關于健康的整體觀,使得高職醫(yī)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以進一步提高。
四、結論與建議
上述結果顯示,在醫(yī)學心理學教學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對恐怖、偏執(zhí)兩項因子分改善不顯著,可能是由于大學生心理復雜多樣,在30學時的醫(yī)學心理學教學中,完全改善高職醫(yī)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是受到一定局限的,因此未來還需要結合其他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來探討促進高職醫(yī)學生心理健康的途徑。
要想更好地改善高職醫(yī)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應該多樣化,如嘗試在其他課程的教學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或者調動社會資源,聘請有關專家,舉辦專題講座,給有特殊心理問題的高職醫(yī)學生進行團體心理輔導、心理咨詢等各類活動,多方位、多樣化、有針對性地進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樣才能更好地進一步維護高職醫(yī)學生的心理健康。
【參考文獻】
[1]盛立英,侯文,徐曼,等.醫(yī)科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xx(8)
[2]陳昌惠.癥狀自評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CL-90)[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9(S)
[3]馬定松,秦竹,向泰.醫(yī)學心理學課程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的教學模式[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xx(2)
[4]姚樹橋,孫學禮.醫(yī)學心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xx:2-3
教育心理學論文14
論文關鍵詞:教育心理 對外漢語 要素 成果 進步
論文摘要: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學校教育情境中正常學生群里學習和教師教學的基本心理規(guī)律。但其具體的研究范疇是圍繞著教與學的相互作用過程展開的,一般來說,這一系統(tǒng)過程包括學生、教師、教學內容、教學媒體和教學環(huán)境五個要素,分別從教育心理學的教與學的系統(tǒng)過程中包含的五個重要要素來分析它們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怎樣運用教育心理學的知識,以促進對外漢語教學成果的進步。
教育心理學顧名思義是心理學與教育學的交叉學科,同時它也是心理學的重要分支,屬于應用心理學的一種。它是一門研究學校教育情境中教學過程和學習的基本心理規(guī)律的學科。教育心理學不僅是一門兼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性質的交叉學科,它還是一門理論與應用相結合的獨立學科。它有其自身獨特的研究課題,那就是學生在常態(tài)的教學中如何學、教師如何教以及教與學之間的相互作用?梢,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學校教育情境中正常學生群里學習和教師教學的基本心理規(guī)律。但其具體的研究范疇是圍繞著教與學的相互作用過程的展開而展開的,那么,如果我們想發(fā)揮出教與學的有利相互作用就必須搞清楚這一過程包含的要素。一般來說,這一系統(tǒng)過程包括:學生、教師、教學內容、教學媒體和教學環(huán)境五個要素,基本上將學習過程、教學過程和評價反思這三大過程交織在一起。
再來看外語教育心理學,顯然是教育心理學中語言教育心理學的一個方面。這里我們有必要分清幾個語言教學中有關語言的基本概念。首先,是第一語言和第二語言,這是一組按人們獲得語言的先后順序來區(qū)分的兩個概念。第一語言是指人們出生后首先接觸并獲得的語言,第二語言是指人們在獲得第一語言以后首先接觸再學習和使用的另一種語言。其次,我們來區(qū)分一下母語與外語,這是一組按國家的界限來區(qū)分的兩個概念。母語指本國或本民族的語言,外語一般是指外國的語言。通過對比分析這四個概念,我們不難看出,母語不一定是第一語言,外語也不一定是第二語言,我們不能將它們互相等同。
通過以上內容,我們再來思考,本文是想分析對外漢語教學的教育心理,首先要對對外漢語教學做出明確的定義,一般來講,這里指的對外漢語教學就是對外國人進行的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并且是一種針對外國人進行的以培養(yǎng)語言交際能力為目標,將語言知識轉化為技能、以技能訓練為中心,以基礎階段為重點,與文化因素緊密結合,在語言對比的基礎上進行的集中、強化的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接下來就分別從教育心理學的教與學的系統(tǒng)過程中包含的五個重要要素來分析,它們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怎樣運用教育心理學的知識來促進對外漢語教學成果的進步。
一、對外漢語教學中學生的教育心理
在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個人因素體現(xiàn)出來的.影響教學效果的一般來說有以下幾點:生理、認知、情感三大方面。下面來分別看一下它們是怎樣影響學生學習的。
(一)從生理因素角度來分析外國人學習漢語的心理
跟語言習得有關的生理因素主要就是年齡,我們都知道目前比較受學術界認可的語言習得“關鍵期”也叫“臨界期”假說,是由倫尼伯格提出的。他的理論認為,所謂語言習得關鍵期,就是指在青春期(12歲左右)以前,由于大腦語言功能側化尚未完成,左腦和右腦都能參與語言習得的這段時期。此時大腦靈活,可塑性大。因此比較容易習得語言。這是習得母語的最佳時期。這一假說現(xiàn)在也被廣泛運用到第二語言學習中,所以,一般認為,2-12歲也是第二語言學習的關鍵期。
所以,這就啟發(fā)我們,在作為一名對外漢語教師角色的時候。我們要認識到年齡對第二語言習得的影響是存在的,不同年齡的第二語言學習者在第二語言學習方面具有不同優(yōu)勢。但是每個學習者都存在個體差異,他們的生理、心理特點也都不一樣,我們不能認為所有人的學習語言最佳年齡段是固定的,也不是學習語言越早越好,還要看后天的學習時間長短和努力程度。我們一定要分析教學對象,根據(jù)不同年齡的學習者特點,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
(二)從認知因素角度來分析外國人學習漢語的心理
語言學習的認知因素一般包括智力、學能、學習策略和交際策略等。
1.智力因素
大體來說,智力是人的一種心理機能,是成功地認識客觀事物和解決問題的各種心理因素的總和,是由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思維能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組成的綜合能力。人的智力水平多用智商來表示。盡管智力因素在第二語言學習中不是決定性因素,但教師還是應當對學生的這一情況有所了解,要特別鼓勵智力一般或較差的學生,培養(yǎng)他們學習漢語的自信心。
2.語言學能因素
如果教師發(fā)現(xiàn)某些學生其他科目成績都不錯,但學習外語卻十分吃力,這就說明其缺少學習第二語言所需要的特殊認知素質,即語言學能,它包括對語音編碼解碼的能力、語法敏感性、強記能力和歸納能力等。語言學能的差異可能會影響到第二語言學習的速度,老師要了解學生哪部分的語言學能不足,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幫助學生反復練習,強化記憶,這樣才能使學生不斷提高。
3.學習策略因素
學習策略主要是指語言學習者為有效地掌握語言規(guī)則系統(tǒng),發(fā)展言語技能和語言交際能力,解決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而采取的各種計劃、途徑、步驟、方法、技巧和調節(jié)措施。我們可以看學習者是否有求解的意識,首先,教師一定要給學生布置任務預習課文,培養(yǎng)學生對漢語知識的求知欲;其次,外國學生在學習漢語時很容易自己推理,造成母語的負遷移等問題,教師要及時糾正;另外;實踐和記憶是學習語言比較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教師一定要帶領大家進行大量的練習,從模仿、重復到記憶,以達到學習效果。
4.交際策略因素
交際策略是指學生為順利進行語言交際活動(即理解對話者的意圖和表達自己的意思)有意識采取的計劃措施或方法技巧,是語言使用者交際能力的一部分。尤其是初級漢語學習者,他們掌握的詞匯量還不是很多,在遇到自己無法用漢語表達的時候一般會采取以下幾種交際策略:回避、簡化、語言轉換、母語目的語化、母語直譯、語義替代、描述、造詞、重復、使用交際套語、利用交際環(huán)境、等待、體勢語等。
這就要求對外漢語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交際策略鼓勵和培養(yǎng),并且要緊密配合語言知識學習和語言技能的訓練,才能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三)從情感因素角度來分析外國人學習漢語的心理
作為個體因素的情感因素,一般包括:動機、態(tài)度和性格三個因素。
1.動機因素
動機是指激勵個體從事某種行為的內在動力,常表現(xiàn)為為達到某種目的而付出努力的愿望。這也要求對外漢語教師要明確學生學習漢語的動機,有的是為了升學,有的純粹是出于個人愛好,有的是為了旅游臨時性的學習,有的是為了貿(mào)易等,教師要根據(jù)學習不同的需求和感興趣的內容來確定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點,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學習動機,結合鼓勵、表揚等外部動力加以鞏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可適當運用競爭機制,展開學習競賽,激發(fā)學生的上進心,進一步鼓勵動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態(tài)度因素
態(tài)度是指個體對某種客觀事物的評價性反應,是在對事物了解的基礎上產(chǎn)生情感上的褒貶好惡,并反映出對之采取行動的傾向性。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影響學習效果的態(tài)度一般包括:學生對目的語社團和文化的態(tài)度,對目的語的態(tài)度,對課程和教師、教材的態(tài)度。這就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對中國的文化、歷史、社會等有好感,而且教師要提升個人魅力,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使學習內容生動有趣,不要讓學生感覺學習漢語太枯燥又難學,這樣會導致學生產(chǎn)生消極態(tài)度,不利于學生學習。
3.性格因素
性格因素主要體現(xiàn)在個性特征方面,有的同學性格內向,有的同學性格外向,有的同學自尊心很強,這就要求教師要對不同學生的性格特點有基本的了解,內向的同學要鼓勵其多參與課堂活動。要鼓勵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盡可能地排除學生的心理屏障,教師要有正確的獎罰措施,不要用不恰當?shù)难哉Z行為造成學生的焦慮、自尊心受挫等。
二、對外漢語教學中教師的教育心理
作為一名對外漢語的教師,是一名學習的示范者、教學的組織者和研究者,是知識的傳授者,同時也是中華文化的傳播者與學習者。教師除了要具備豐富的知識儲備外,還要有良好的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作為一名對外漢語教師,心理健康的標準主要有以下幾點;
對對外漢語教師身份的認同、具有良好和諧的人際關系、能正確地自我認識、自我調適與自我控制、具有教育獨創(chuàng)性、具有情緒穩(wěn)定性、能克服文化沖突以及能與環(huán)境保持良好的接觸和有效的適應。
教師只有在保證心理素質的情況下才能發(fā)揮其指導者的角色功能。
三、從教學內容角度來分析外國人學習漢語的心理
對外漢語的教學內容除了包括語音、詞匯、語法、漢字等漢語本身的基礎知識外,還包括與漢語緊密相關的文化因素和基本的中國國情和文化背景知識。對于每一種教學內容,對外漢語教師都要掌握針對漢語各方面的特點以及教學難點,根據(jù)各個內容的教學原則,綜合針對不同方面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例如:漢語語音的特點是沒有復輔音,元音占優(yōu)勢,有聲調等。這些特點都是漢語與印歐語系的語言做比較得出的結果,所以對于很多本國語言沒有聲調的學生來說,漢語拼音的聲調就是學習難點,也是教學重點。教師要首先排除學生的抵觸心理,有些學生聽別人說難學,就對自己也失去了信心。教師要盡量使教學內容生動有趣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使學生由“害怕學”過渡到“想要學”。
四、從教學媒體角度來分析外國人學習漢語的心理
教學媒體就是指承載、加工和傳遞教學內容信息的介質或工具,是教學內容的表現(xiàn)形式,也為教師和學生傳遞信息提供了輔助作用,如:實物、口頭語言、圖表、圖像以及動畫等。反映在課堂上,教學媒體一般需要通過一定的物質手段而實現(xiàn),比如:板書、投影儀、計算機、錄像、圖畫等多媒體手段。如果課堂上教師的講解配合豐富多彩的教學媒體,使教學內容生動且有吸引力,這也是幫助學生減輕學習心理負擔的有效手段之一,可以幫助外國學生更好地理解漢語,教師要合理利用教學媒體,既不可不用也不可濫用。
五、從教學環(huán)境角度來分析外國人學習漢語的心理
教學環(huán)境是一個由多種不同要素構成的復雜系統(tǒng),廣義的教學環(huán)境是指影響學校教學活動的全部條件,既包括物質的也包括精神的,它可以是物理環(huán)境也可以是心理環(huán)境。而這兩類環(huán)境又可作為相對獨立的子系統(tǒng)存在,并具有各自不同的構成要素。狹義的教學環(huán)境特指班級內影響教學的全部條件,包括班級規(guī)模、座位模式、班級氣氛、師生關系等。我們這里主要說其狹義的教學環(huán)境。就座位模式而言,我們知道西方的座位模式和中國的傳統(tǒng)的座位模式不一樣,他們通常一個班上只有10-20個左右的學生,座位也是圍繞老師呈拱形排開的,不像國內課堂一排一排、一行一行排列整齊。所以,在教授西方學生漢語時,也要把每班人數(shù)控制在10個左右,座位模式也要隨意些,讓學生保持一個相對習慣、輕松的心態(tài)下學習,這就是教學環(huán)境對教學的影響之一。師生關系也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要建立平等、民主、開放、和諧的良好師生關系,師生互相尊重、互相學習、互相影響,這樣才能塑造良好的教學氣氛,有利于學生學習。
本文開始從介紹教育心理學為切入點,先理清楚教育心理學的范疇,在深入研究其分支之一,即語言教育心理學,從而引出外語教育心理學,本文最終是要介紹對外漢語教育心理學,所以還要講清楚跟語言有關的幾個重要易混淆的概念,接下來,就集中從學生、教師、教學內容、教學媒體和教學環(huán)境五個方面來分析外國人學習漢語的心理,這樣有利于教師通過掌握學生的學習心理,來確定教學重點和難點,有助于教師找到正確的方法幫助學生減輕學習壓力和心理障礙,保證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連榕.華文教育心理學[M].教育科學出版社,20xx-08.
[2]劉殉.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M].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xx.
教育心理學論文15
關鍵詞:教育心理學;高校英語課堂;應用
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根據(jù)教育心理學原理對各教學程序進行設計,為學生學習創(chuàng)設良好的氣氛,及時了解學生心理動態(tài),關注學生心理感受,并引導其學會情緒管理的方法,改進現(xiàn)有的教學評價機制,這樣才能不斷提升英語教學效率與質量[1]。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要提升理論知識,同時還要關注實踐教學能力的發(fā)揮,利用多種活動帶動教學的生動性與活躍性,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不斷摸索教學經(jīng)驗,以激發(fā)出每個學生的求知欲。
一、現(xiàn)階段高校英語學習的基本狀況
大學英語是一門公共課程,傳統(tǒng)教學中存在著大量問題,課堂教學中過于注重教材研究,課堂氣氛過于死板、枯燥,很難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欲望,F(xiàn)代教育對心理學的作用越來越重視,還將心理學及其心理規(guī)律納入到教學之中,這種理念已經(jīng)成為當前高校英語教學的主流。英語教學問題總結:(1)很多高校的英語教師在教學中,主要利用類似于高中英語教學的方式進行教學,課堂上以教師“教”為主,教學內容局限在講授詞匯與重點知識語法上,明顯忽視了英語學習過程中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2)多數(shù)高校英語教師的思想落后、保守[2],其教學方法拘泥于傳統(tǒng)教學方法,過于死板、乏味,注重應試教育;(3)為了提升英語教學效率,大部分高校英語教學都在采用大班授課的方式,從整體上來看教學質量不高。
二、教育心理學在高校英語課堂中的應用策略
自從入世以來,全國范圍內就開始掀起了一場“英語熱”,全國各地都開始重視起英語學習來,雖然學習英語的人數(shù)越來越多,但是整體上來看效果卻并不如人意。雖然英語在高校教育中是一門公共課程,但是人們普遍反映高校中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英語教學效果并不好,在傳統(tǒng)教學方法與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下,學生的主體作用被忽視,大班授課方式也不利于學生學習質量的提高。因此,筆者認為應該在高校英語課堂上應用教育心理學原理。
(一)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氛圍
首先,教師應意識到心理引導的重要性。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心理,尊重并愛護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自身的價值,尤其是對于那些學習不自覺的學生,他們更需要教師給予更多的關心和愛護,因此教師必須注重對學生的關心和尊重,不僅在口頭上表達,同時還要落實在行動之中,平時要注重自己的態(tài)度、語言及表情,引導并鼓勵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英語學習。教師要形成互換心理,不管任何時候都要站在學生位置思考問題,與學生積極交流溝通,這樣學生才能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將學生當作朋友一樣對待,充分發(fā)揮出學生自身優(yōu)勢。其次,要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各項教學活動的開展都要以學生為中心,為其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以提升其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語言是一門藝術,學生在具體的英語情境中學習,生動的開展各項教學活動,這樣他們才能樂在其中,并激發(fā)出自身的學習動力。此外,還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把學生帶入設定好的情境中,加快其思維發(fā)展進程。最后,為學生提供創(chuàng)造性機會。教師應創(chuàng)造性的為學生提供學習機會,豐富情感體驗,充分發(fā)揮出學生的優(yōu)勢,將課堂知識傳授給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滿足每個學生的表現(xiàn)欲[3]。
。ǘ└倪M教學評價機制
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其主動性,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增進情感體驗,在課堂教學中應做到每個學生都能了解遇到的問題,合理管理思維習慣方式,幫助學生合理認識遇到的英語問題,教師則應根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給予可觀的評價,學生個體在天賦上存在一定差異,教師給予學生合理評價后應作出進一步分析,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以有效激勵學生成長,使學生經(jīng)過努力都可以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評價,把握學生的好勝心理,組織學生參加體驗活動,引導學生提出并解決問題,使學生通過小組競賽獲得成功體驗,充分體現(xiàn)他們的自我價值,同時還能增加個成員間的交流與互動,使其感受到被關注、被尊重,及時與其他成員溝通,以實現(xiàn)團結、合作的目的。英語學科的實踐性較強,要想學好英語,需要學生不斷提升自己的記憶力,學習的實質就是掌握學習方法、運用學習方法,提升學習質量的過程,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注意采取真實的語言,利用富有動感的、有聲的模式展開直觀教學活動,例如可以組織比賽活動,表揚比賽優(yōu)勝者,鼓勵比賽落后者。直觀教學法是當前比較受人青睞的教學方法,課上利用多媒體技術和實物進行語言教學活動,創(chuàng)設出生動的英語學習氛圍,使學生沉浸于學習氣氛中,不斷提升自身英語思維能力,也可以利用英文歌曲的方式展開教學活動,不斷延伸課堂教學,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同時還能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英語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應及時學習、充電,了解學生能力的差異、學習態(tài)度的不同,根據(jù)一定教學原則展開學習活動,對于不同的學生實施不同教學策略,并且在教學活動中必須提升自身認識,充分認識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作用,采取多樣化的策略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只有學生的學習動力有了,記憶力強化了,才能更好的根據(jù)教育心理學原理,提升學生各方面的學習能力[4],保持良好的記憶力,從而更好的激發(fā)出英語學習動機,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英語學習活動之中。
(三)規(guī)范教師言行注意對學生的影響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是傳授知識給學生的客體,還要求他們在工作中嚴于律己,樹立起良好的自我形象,這樣才能更好的教育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言行和品格,幫助學生塑造來給你好的人格魅力。課下教師要積極備課,深入認識教材內容,及時處理好課堂上遇到的問題。此外,教師對學生的教育影響是無聲的,他們的影響會具體到很多小細節(jié),因此教師應在道德上做好學生的榜樣,端正自己的品行與態(tài)度,于舉手投足之間彰顯教師的人格魅力,平時的教學中要做到儀表端莊、行為得體,在學生心目中留下良好的教師形象。
三、結語
綜合以上,高校中,英語雖然一門公共課程,但是似乎并未引起師生的重視與關注,學生出勤率較低,教師教學熱情也很低。這種情況下,為了提升英語教學質量,教師應根據(jù)教育心理學原理,提升自身對專業(yè)知識的認識,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對現(xiàn)行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進行更新,充分發(fā)揮教師的觀察力,不斷激發(fā)出學生的求知欲與學習熱情,為學生創(chuàng)設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展開各項教學活動?傊處煈粩嗝鹘虒W經(jīng)驗,提升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求知欲及自學、探究能力。
【參考文獻】
[1]徐書瀛.幼兒英語教育目標定位及學前英語師資培養(yǎng)策略[J].廣東蠶業(yè),20xx(9):8.
[2]劉芳.教育生態(tài)學視角下高校大學英語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環(huán)境因子實證研究[J].海外英語,20xx(16):48-49+68.
[3]趙小妹,郭書法.基于對話教學模式高校英語課堂心理環(huán)境構建實證分析[J].蚌埠學院學報,20xx,5(02):135-138.
[4]閆俊玲,龐艷茹.高考社會化趨勢下提升高校英語教師職業(yè)素養(yǎng)的策略[J].赤峰學院學報,20xx,36(10):238-239.
作者:段紅 單位:河南科技學院新科學院外語系
【教育心理學論文】相關文章:
教育心理學論文06-23
教育心理學的應用論文05-25
教育心理學教學改革的論文07-05
教育心理學教學改革論文07-05
教育心理學論文15篇(優(yōu)選)06-29
教育心理學論文15篇[合集]06-23
教育心理學論文1500字(精選11篇)08-29
心理學論文08-08
心理學的論文08-04
心理學論文05-28